煤矿事故调查与分析

2022-08-20

第一篇:煤矿事故调查与分析

事故调查与分析重点

1.事故:是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特征:因果性、偶然性与必然性、潜伏性、预测性。

2.事故上报规定: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到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较大事故逐级上报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死亡大于等于3人就要上报省上);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3.事故报告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事故报告其他要求: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交通火灾事故中一周时间内伤员死亡要补报,其他事故为一个月期限);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责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值班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5.事故调查程序:成立事故调查小组;事故的现场处理;物证搜集;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证人材料搜集;现场摄影;事故图绘制;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调查报告编写;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6.事故调查组的组成:轻伤事故、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及工会成员参加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重大事故按照企业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行政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工会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组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还可以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

7.事故调查的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公正、公开;分级管辖原则。

8.事故责任分析: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根据责任的大小,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不同程度处罚,处罚的形式有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

9.事故调查报告书的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性质;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0.事故统计的基本方法:综合指标法、抽样推断法、假设检验、统计模型分析。

11.综合指标:综合指标是通过调查统计和整理所得到的反映事故特征的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的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综合指标法是运用综合指标对事故进行数量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

12.总量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是用来反映事故发展的规模、水平的综合指标。内容:1)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随研究目的不同而变化;2)按其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3)按其所采用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实物指标、财产指标和工作日指标。作用: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总量指标是对事故总体认识的起点;总

量指标是编制计划、实行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

13.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作用:可使人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事故要素、事故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事故找到关联的基础。

14.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用以反映事故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特点: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了;平均指标是一个代表值,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作用:可以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可以用来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的发展水平,以说明生产水平、安全工作质量的差距;可用来分析事故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权重: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15.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度,它综合反映事故在各个系统、地方的差异程度或离散程度。在生产性企业,它反映事故在各种设备、各个工段(工序)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和离散程度。作用:反映事故单位标志值的离中趋势;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程度;测定现象变动的均衡性和稳定性。

16.韧性破裂:是指容器、管道在压力作用下,器壁上产生的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而发生断裂的一种破坏形式。 主要特征:具有明显的形状改变和较大的塑性变形,对容器来说也就是其直径增大、器壁变薄;断口宏观分析呈暗灰色纤维状,没有闪烁的金属光泽,断口不齐平,而且与主应力方向成45度;破裂一般不产生碎片,只是裂开一个口或偶然发现有少许碎片;发生韧性破时,其实际爆破压力相接近。 主要原因:超压、安全阀失灵、操作失误(如错开阀门)、检修前后忘记拆装盲板、不凝气体未排出、违章超负荷运行、容器内可燃性气体混入空气或高温引起物料分解发生的化学燃烧爆炸、液化气体充装过量或储存温度过高、温度升高时压力等;器壁厚度不够或使用中变薄;设计制造不合理或误用设备,造成器壁厚度不名够;介质的腐蚀冲刷或长期闲置不用又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和妥善保养,导致器壁大面积腐蚀,壁厚严重变薄。

17.脆性破裂:是指容器在破裂时没有宏观的塑性变形,器壁平均应力远没有达到材料的强度的极限,有的甚至低于屈服极限,其破裂现象和脆性材料破坏很相似。又因它是在较低的应力状态下发生的,故又称低应力破坏或低应力脆断。 主要特征:容器破裂时一般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破裂之前没有或者只有局部极小的塑性变形;断口宏观分析呈金属晶粒状并富有光,断口平直且与主应力方向垂直;破裂通常为瞬间发生,常有许多碎片飞出,破坏一旦发生,裂纹便以极快的速度扩展;破坏时的名义工作应力较低,通常低于或接近于植被的屈服极限;破坏一般在较低温度下发生,且在此温度下材料的韧性很差;破裂总是在缺陷处或几何形状突变处首先发生。 原因:低温;材料存在缺陷;焊接区和焊缝处有缺陷;材料中的磷、硫含量过高及应力腐蚀都会恶化材料的机械性能,从而引起脆性破裂。

18.疲劳破裂:是指材料在反复加压、卸压过程中而在低应力状态下突然发生的破坏形式。 主要特征:破坏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由断口宏观分析可见到疲劳裂纹产生、扩展和最后断裂等各具特色的区域,前两者较光滑,只是一般的开裂,出现裂缝口;疲劳破裂通常是在操作温度、压力大幅度波动且频繁启动、停车的情况下发生。 主要原因:承受交变循环载荷;过高的局部应力;高强度低合金钢的广泛应用和特厚材料的应用增加,材料本身和焊缝处往往很容易形成各种缺陷。

19.蠕变破裂:是指金属材料长期在高温条件下受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缓慢、连续的塑性变形而产生的破裂。 主要特征:只发生在高温容器或装置中,破裂时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其变形量与材料在高温下的塑性有关;由断口晶相分析可以发现微观晶相组织有明显变化,如晶粒长大、再结晶与回火效应、碳化物分解、 合金组织球化等;长期在高温和应力作用下,破裂时的应力低于材料正常操作温度下的抗拉强度。 主要原因:设计时选材不合理,如选用了常温时塑性良好而高温时变脆的材料,或采用一般碳钢代替蠕变性能良好的合金钢;操

作不佳,维护不周,导致设备运行中可能出现局部过热。

20.腐蚀破裂:是指容器壳体由于受到腐蚀介质的作用而产生破裂的一种破坏形式。一般的形式大致可分成五类,即均匀腐蚀、点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和疲劳腐蚀。 腐蚀破裂一般的事故有五种:渗碳腐蚀、氢脆、苛性脆化、硫化氢腐蚀、氯脆和CO、CO2气体腐蚀。 主要特征:渗碳腐蚀的不锈钢金属表面呈孔蚀状,且在焊接部分和热影响区腐蚀特别严重;由氢脆而破裂的容器的金属表面及断口上有鼓泡现象;发生碱脆断裂的容器,其断口与主拉伸应力方向基本垂直,且粘附有磁性氧化铁物质;发生硫化氢腐蚀容器的器壁上有一层银灰色、多孔、松散的易剥落层,即腐蚀生成物硫化铁;发生氯脆的设备表面有腐蚀坑存在。其裂纹通常是穿晶型,并且带分支,类似河流状。 主要原因:高温、易产生局部过热区、处理CO、CO2或烃类介质的设备,易发生渗碳腐蚀;高压、水分多、露点高条件下的合金材料易产生应力腐蚀;氢与硫共存、腐蚀条件恶劣,易发生硫化氢引起的应力腐蚀;高温、高压、碳含量高的铁碳合金设备,易发生氢脆;高温氯化物溶液下的奥氏体不锈钢设备,有较高的冷却残余应力及振动应力,高温、高压的氯化物水溶液是发生氯离子引起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的必要条件;CO、CO2或CO+CO2+H2O或CO+CO2+N2等混合气体中加水,均会引起应力腐蚀。

21.燃烧条件:可燃性物质、助燃性物质、点火源。 点源的种类:明火、电火花、摩擦和撞击火花、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热、高温表面、雷电火花、光和射线、压缩升温等。 助燃物:主要是氧、氟、氯,一些含氧酸及其盐。 可燃物:许多金属如铁、铝、镁等和非金属单质如氢、碳、硫等,有化化合物如甲烷、汽油、合成高分子材料等。

22.燃烧种类:着火、闪燃、自燃。闪点越低的物质越容易闪燃越危险。 自燃分为自热燃烧和受热自燃两种。燃点:可燃物开始着火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称着火点。 着火:可燃物受到外界火源直接作用而开始的持续燃烧现象。闪燃: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与火焰接触时,闪出火花,随即熄灭的瞬间燃烧过程。 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下受热或自身发热,并由于散热受到阻碍,使热量蓄积,温度逐渐上升,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发生的自行燃烧现象。

23.爆炸的影响因素:初始温度 初温越高,爆炸极限越大,爆炸危险性越大;初始压力 初压越大,爆炸上限越大;含氧量 含氧量越高,上限越大,爆炸范围越大;点火源 点火源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长,会使爆炸范围扩大。 主要特征:发生化学爆炸一般都是在瞬间进行的,同时伴有激烈的燃烧反应;容器破裂时还会出现火光和闪光现象;爆破后的容器一般碎裂成许多的碎片,其断口有脆性破裂的特征;事故后检查安全阀和压力表,安全阀有泄压的迹象,压力表的指针撞弯或回不到零位;容器爆炸时,一般有二次空间化学爆炸的迹象,如在容器内和室内有燃烧痕迹或残留物,有时还会听到二次响声。

24.腐蚀的破坏:使金属变薄、变脆,致使设备提早报废,影响产量;腐蚀可使设备造成严重的跑、冒、滴、漏等现象,污染环境;使设备破裂。 种类: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25.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经呼吸道侵入、经皮肤侵入、经消化道侵入。

26.事故树分析:又称故障树分析,采用逻辑方法,将事故的因果关系形象的描述为一种有方向的树。把系统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事故作为分析起点,将导致事故的原因事件按因果逻辑关系逐层列出,用树形图表示出来,构成一种逻辑模型,然后定性或定量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途径及发生概率,找出避免事故发生的各种方案并优选出最佳安全对策。

27.割集:在事故树中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 最小割集: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28.最小径集:又称最小通集,在事故树中凡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最小径集表达了系统的安全性。

29.结构重要度分析:就是不考虑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多少,仅从事故树结构上分析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上事件的影响程度。

30.勘察:是指调查人员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使用科学的手段和调查研究方法,对事故现场、有关的场所、物品、尸体和能够证明事故原因、性质及责任的一切对象进行的实地勘察,并通过现场分析做出事故结论的系统调查工作。 勘察方法:离心法、向心法、分段法、循线法、立体火场勘察。勘察的基本要求:了解情况,进入现场(进入前一定要先排险);勘察中的一般原则(先静观后动手、先拍照后提取、先外表后内部、先目视后镜观、先下面后上面、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保护和保存好现场;记录与勘察同步进行。勘察程序:准备阶段、勘察阶段、材料整理阶段、结论。勘察步骤:环境勘察、初步勘察、细项勘察、专项勘察。

31.痕迹与物证:是指证明事故发生原因和经过的一切痕迹和物品,包括由于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而使现场上原有物品产生的一切变化和变动。痕迹本意应该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由于力的作用留在物体上的一种印痕,痕迹本身属于物证,但是有别于可以独立存在的实体物证。由于痕迹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体上,这个带有某种痕迹的物体也可以称为物证。其所以称为物证,就是因为在这个物体上存在具有某种证明作用的痕迹。

32.痕迹与物证的提取方式:笔录、照相、绘图和实物提取。

33.痕迹与物证的检验方法:化学分析鉴定、物理分析鉴定、模拟试验、直观鉴定和法医鉴定。

34.事故调查分析的种类:随时分析(是在调查过程中对现场访问和勘察获得的情况和事实,随时进行其内存联系的分析研究,包括现场痕迹特征与事故发生发展的联系,言证物证的作用与条件等);阶段分析(是在现场勘察进行到一定程度,根据勘察和调查访问的材料,为分析确定事故性质和特征,纠正勘察中的偏向与错误,重新确定勘察的重点和方向,而进行的分析工作);结论分析(是在调查访问和勘察完成后,最后对事故进行综合分析,它包括分析确定起火时间、起火部位、起火点、和起火原因)。分析的基本方法:剩余法、归纳法、演绎法。

35.事故调查分析的基本要求: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既要重视现象,又要抓住本质;既要把握火场的共性,又要分析具体问题。

36.事故性质:纵火、失火、自然起火。纵火的分析与认定:纵火火灾现场具有许多不同于失火和自然起火现场的特征。如,起火点的数量、位置,外来的引火物,财物的缺少,门窗的破坏,阻碍逃生和扑救的迹象,或者火场中的尸体,周围群众的反映等。自然起火的分析与认定:自然起火包括自燃、雷击起火以及其他由于自然力引起的火灾。依据有,起火点存在自燃性物质;起火前具备自燃的客观条件;火场具有自然起火的特征。失火的分析和认定:利用剩余法来确定,排除纵火与自然起火两种。

37.自然发热的原因:物质的氧化生热、分解生热、吸附生热、聚合生热和发酵生热等。

38.自燃性物质:1)低自燃点物质 生热机理是氧化生热,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的活化能为零或者很小,在常温条件下就以极快的速度氧化。常见物质有黄磷、有机金属化合物如三乙基铝、二甲基锌,磷化氢如PH

3、P2H4等,硅化氢。2)吸气放热物质 动植物油类、金属粉末如锌、铝、锆、锡、铁、镁、镍等以及它们的合金。(条件是:粉末状,存放时间不长,遇热,遇水或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发生放热反应)、炭粉类如活性炭、炭灰、木炭等、其他如含油白土、黄铁矿、鱼粉、骨粉、橡胶粉、煤、原棉、炸油渣子、脱脂渣、漆料渣等。3)分解放热物质 常见如硝化纤维素、赛璐珞和硝化甘油等。4)聚合放热物质 如丙烯、液化氰化氢、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有机单体。5)发酵放热物质 常见如植物秆棵、酒糟、棉籽皮、红薯干等在含有一定的水分和一定温度下,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生热。

39.自燃火灾调查的内容:查明起火点的位置,是否在堆垛的中心部位,并注意起火点的个

数;在起火点处检查阴燃起火的特征;查明起火点处火灾前堆放的物质的种类,判断是否为自燃性物质,并查明该物质的数量、堆放时间、堆垛大小、含水量、状态等情况;调查获取火灾前现场的环境条件;通过管理人员或相关人员了解,火灾发生前起火点附近是否有烧烤、冒烟、冒气、散发异味等特殊现象,堆垛顶部是否有塌陷的现象,以判断这些现象与自然的发生有什么关系;检测起火点处自燃物质残留物的组成、与自燃相关的参数,作为分析认定自燃原因的依据之一;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做必要的模拟试验,为分析自燃原因白日提供参考;检查起火点处有无其他火源引起着火的可能性,检查有无纵火的可能性。

40.遇水自燃:分为遇水自燃和遇水引燃。遇水自燃的物质:遇水反应强烈的主要是碱金属、部分碱土金属、硼氢化物、碳化钙、磷化钙,遇水反应较缓扩要有保险粉、锌粉、氢化铝等;遇水引燃的物质:常见的有生石灰、漂白粉、浓硫酸、碱金属过氧化物、三氯化磷、低亚硫酸钠、氯磺酸等。

41.混触自燃:分为氧化剂与还原剂接触(氧化剂有硝酸、氯酸、高锰酸、重铬酸及这些酸的盐类,氧、氯、溴、氧化铬等;还原剂有烃及其衍生物、硫、磷、金属粉末、可燃纤维及其制品);氧化性盐与强酸混合接触(氧化性盐如亚氯酸盐、氯酸盐、高氯酸盐、高锰酸盐等与浓硫酸等强酸混合接触);混合接触产生不稳定的物质。

42.一般液体体可充装满,液化气体不可以,存在充装系数。

43.火灾的类型:池火灾(稳态火灾)、喷射火、火球和爆燃(瞬态火灾)、突发火。

4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为了提高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奋不顾身,预先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对策,它是为在事故中保护人员和设施的安全而制定的行动计划。

45.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46.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就分预案的附件。

47.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二篇: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制度

1目的

对公司所发生的事故、事件进行报告、调查和分析,认真吸取教训,采取改进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2事故、事件的定义

事故:是指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不幸事件,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地停止。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3事故、事件的类别 3.1按伤害程度分为:

3.1.1险肇,指造成财产损失或工作环境受到破坏或人员健康心理受到影响,但未造成人员伤亡的意外情况。

3.1.2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为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3.1.3重伤,指损失工作日为105个工作日以上(含)6000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3.1.4死亡。

3.2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分为:

3.2.1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3.2.2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没有死亡的事故。 3.2.3一般事故,指一次死亡1--3人的事故。 3.2.4较大事故,指一次死亡3--10人的事故。 3.2.5重大事故,指一次死亡10-30人的事故。 3.2.6特别重大事故,指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的事故。 3.3按事故的伤害类别划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4事故、事件报告 4.1事故、事件的报告范围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发生人身事故事件,职业病,设备事故事件,火灾,交通事故事件,相关方投诉,未遂、违章,重伤及死亡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严重火灾,事故灾难或严重未遂事故时,应按照报告程序进行上报。

4.2事故、事件的报告时间、方式及渠道 4.2.1事故、事件的报告时间

a、当有事故、事件发生时,实行逐级向上汇报制度。现场第一目击者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汇报,必要时可以越级向公司分管经理、总经理汇报。具体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发生人身事故事件,职业病,设备事故事件,火灾,交通事故事件,相关方投诉,未遂或违章时,现场作业人员通过经验判断能够按照岗位应急程序进行处置的,首先进行应急处置后,报告车间管理人员、单位负责人;若发生重伤及死亡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严重火灾,事故灾难或严重未遂事故时,现场作业人员应可以越级上报公司分管经理、总经理。

b、采区、车间在接到事故、事件的报告后,在第一时间报告安全科、总经理,由安全科安排组织进行事故、事件的调查。若发生死亡事故,若需启动应急预案时,应由总经理启动应急预案。

4.2.2报告方式、渠道

a、对于发生的事故、事件上报时,报告人员可通过拨打内部电话的方式进行,其中公司办公室的电话:0533-3380047,安全科电话:13964364988。

b、采区、车间各作业场所、主要岗位的联系电话必须保持畅通;公司办公室必须24小时有人在岗。

4.2.3事故、事件报告的内容 报告分为现场报告和上报。

现场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单位;事故、事件的简要过程,伤亡人数,受伤者姓名工种;初步判断的事故、事件发生原因;事故、事件发生后当场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书面报告要严格执行安全事故四不放过登记表的要求。

4.3事故、事件的响应程序(应急预案) 4.3.1对于需启动应急预案的事故,各单位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定进行事故响应。

4.3.2对于现场作业人员能够按照现场应急程序进行处置的事故、事件,现场作业人员按照《岗位现场处置方案》规定进行响应。

4.3.3当需要现场急救时,现场施救人员可使用现场急救箱的药品进行施救。

4.3.4事故、事件发生后,有关人员执行响应程序时,要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需变动事故现场时,应做好标志、拍照、录相或绘制现场图。

死亡事故,必须经事故调查组勘察并同意后,方可清理。 4.4事故、事件相关记录

安全科负责编制事故、事件登记表及相关的报告、表格标准格式;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负责填写安全生产事故四不放过登记表。

5事故、事件的调查

5.1事故、事件类型及调查时间规定

5.1.1可能影响人员伤亡或造成工作环境破坏及设备损失的一般事件以及轻伤事故,7日内结束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5.1.2发生重伤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15日内结束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5.1.3发生死亡事故或事故灾难,由上级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20日。

5.2调查机构及人员

5.2.1安全科按照公司实际情况,将公司事故、事件调查按照人员伤害程度和财产损失状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具体分工如下:

a、可能影响人员伤亡或造成工作环境破坏的一般事件以及轻伤事故,由安全科组织相关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进行调查;可能造成设备设施损坏的一般事件由设备科负责组织调查。

b、发生重伤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及严重未遂事故由总经理组织事故调查组,指定相关单位负责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及专业部门负责人参加调查。

C、发生死亡事故或事故灾难,由上级调查组进行调查。 5.2.2公司安委会根据事故、事件调查分工,确定选择部分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为事故、事件调查员,明确各自分工,并以公司文件的形式下发任命。

5.2.3被任命的调查员必须接受事故、事件访谈技巧,证据收集和保留;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技术和事故、事件调查报告书编写、报送及记录保存等事故调查技巧和知识的培训,具体由安全科组织进行。

5.2.4调查组在调查事故时,必须有事故报告人员、目击者或事故受伤害人员及部分员工代表参与事故的调查;事故单位负责人、部分专业部门负责人应响应并参与现场事故调查。

5.3事故、事件调查的内容

包括:事故、事件发生单位名称、地址、伤亡事故发生日期、性质;事故经过及后果。

5.4、事故、事件调查方法及事故证据、资料的收集整理

5.4.1调查组可通过查阅相关设备设施原始资料、生产设计资料及技术交底,与事故当事人、现场人员询问及现场勘查的方式对事故、事件进行调查,采用事故树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以及变更分析等方法对事故、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

5.4.2事故、事件调查应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设施、设备、材料)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作业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

5.4.3事故、事件调查组负责对以上收集的证据、资料进行整理并保存。 5.5事故、事件调查需要装置、设备时,由事故、事件调查组提出申请,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负责提供。

5.6事故、事件现场调查要求

5.6.1调查组在调查事故、事件发生现场时,应调查现场工作环境状况,设备、设施使用状况以及与另外的设备和设施相关的所有设备和设施的位置,对事故、事件的勘验痕迹进行搜索,收集与事故有关的物证,绘制现场事故、事件图,进行现场拍照或摄像。

5.6.2事故、事件发生后直至调查工作完全结束前,发生单位应封锁现场;当封锁现场是不可行时,尽可能延至初步调查完毕后封锁。

5.7事故、事件调查分析及调查报告 5.7.1事件、事故调查结束后,事故、事件调查组召开内部会议,针对收集的相关资料以及现场勘查证据,找出事件、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析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并对照事故、事件的原因找出标准化系统暴露的问题;针对事故、事件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以及为制定防范措施确定负责部门、人员及其职责和完成时间等内容,形成事件、事故调查报告。

5.7.2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事件发生单位名称、地址,事故发生日期、性质;事故经过及后果;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标准化系统暴露的问题;分析再次发生类似事故的可能性;提出防范措施以及为制定防范措施确定负责部门、人员及其职责和完成时间等内容,并在防范措施落实后进行效果评估。

5.7.3调查组在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前,必须将事故调查结果与相关的员工进行交流,留有沟通记录;在班前班后会中进行通报学习,在公司通报,单位安全生产月度、年度报告中总结,必要时在相关媒体上公布。

5.7.4调查组必须根据事故性质和结案权限按时完成事故结案工作,并将调查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其中:

a、对一般事件以及轻伤事故,由安全科及相关主管部门拿出处理意见,总经理同意后批复结案。

b、重伤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严重火灾及严重未遂事故由事故调查组提出处理意见,提交公司安委会研究后批复结案。

C、发生死亡事故或事故灾难,由上级调查组结案。

5.7.5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负责防范措施的落实,安全科及相关主管部门负责对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并判断措施的有效性,保留验证证据。

5.8事故、事件的信息沟通

对于发生的事故、事件调查处理,安全科应及时以事故快报和事故通报进行全公司通报,对于月份、季度以及年度内发生的事故、事件进行汇总后,在全公司进行通报,事故、事件分析必须作为年度或半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报告内容。

5.9安全科负责保存事件、事故报告、调查的所有资料。 6事故、事件统计与分析 6.1事故、事件统计

6.1.1事故、事件统计分析指标和计算方法 安全科负责对公司事故、事件进行统计,结合公司实际,应统计分析的指标为:工伤事故频率、百万工时死亡率以及未遂率。其计算方法分别如下:

a、工伤事故频率

分为月工伤事故频率指标、年工伤事故频率以及过去12个月工伤事故频率,计算公式为:

月工伤事故频率=当月工伤事故人次/当月员工总人数×1000‰

年工伤事故频率=当年工伤事故人次总和/当年12个月员工总人数平均值×1000‰。

过去12个月工伤事故频率=过去12个月工伤事故人次总和/过去12个月员工总人数平均值×1000‰

b、百万工时死亡率:指年百万工时发生死亡的频率,计算方法为: 年百万工时死亡率=当年公司死亡人数(人) /年实际总工时(h)×106 上述计算公式中的工作小时指实际工作小时,包括加班工作小时。 c、未遂率

分为月份、当年以及过去12个月未遂率,其计算方法分别为:

月未遂率=当月未遂事故总和/当月所有事故(含未遂事故)总和×100%; 年未遂率=当年未遂事故总和/当年所有事故(含未遂事故)总和×100%; 过去12个月未遂率=过去12个月未遂事故总和/过去12个月所有事故(含未遂事故)总和×100%。

6.1.2安全科负责每月对当月及过去12个月的死亡、受伤、职业病、疾病、未遂事故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并以图表的形式显示每一数据的发展趋势,以便进行数据分析。

6.1.3为确保统计过程有效性,安全科在统计数据时,必须做到统计项目齐全、统计范围全面、数据准确、真实、完整以及统计方法合理。

6.2事故、事件分析的内容及频率

6.2.1安全科结合事故、事件统计结果,每月对本月发生的所有事故、事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确保为纠正措施提供有效信息。每年对公司所有事故、事件的统计进行回顾,与上年度进行比较,找出事故、事件发生的规律和标准化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下年度改进方向提供信息。

6.2.2 事故、事件分析内容 为了寻找事故、事件发生规律,安全科必须针对事故、事件的以下内容作出分析:事故原因、种类;每个部门发生的事故、事件;伤害发生的时间特性;伤害发生的地点;致害物;伤害部位;受伤人员的年龄结构或哪一阶段员工的原因分析;不安全的行为和环境情况;职业卫生重要因素情况;工伤事故率情况;事故、事件费用情况;标准化系统元素等情况。

6.2.3对职业病症患者,安全科应及时联系淄博市职业病防治医院对患者进行评估,辨识患者是否为非职业病或职业病。

6.2.4为确保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安全科在进行事故、事件分析时,必须做到分析数据合理、有针对性,分析数据具有可比性,并能够确定事故、事件的规律和趋势。

6.2.5数据分析所需的资源,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分析仪器及培训等,由安全科提出申请,总经理予以签批。

6.3数据分析结果的沟通

每月底,由安全科对当月及过去12个月的事故、事件统计数据及分析结果向、总经理汇报确认后,在公司及车间安全宣传栏中进行张贴公布,以便管理层及员工了解统计分析结果及其趋势,纠正与预防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指导公司的安全生产。

7事故、事件回顾

各单位每月利用班前班后会时间,由主任牵头,对公司发生的事故、事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一次回顾。

7.1回顾的方式及记录

可采用班组员工讨论,事故现场讲座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案例讲座讨论学习等方式进行。

7.2回顾资源提供

各单位负责对公司发生事故、事件回顾的时间及地点作出安排,若需其他资源(如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时,安全科予以提供。

7.3回顾内容及要求

7.3.1事故、事件主要针对已发生的事故、事件的原因和防范措施进行讨论,使员工知道如何预防事故、事件的重复发生,哪一些事故是发生频率较高的,了解或者知道降低事故、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 7.3.2回顾中员工必须积极参与讨论,并做好学习笔记。 7.4各班长负责保存所有回顾的记录。 8相关记录

8.1《安全生产事故四不放过登记表》 8.2《事故(事件)统计表》 8.3《事故(事件)登记表》 8.4《事故统计分析表》

第三篇:关于山西省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内因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山西省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内因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说起煤炭,山西是全国煤炭大省。在全国的能源份额十分突出。煤炭在全省的经济比重占到国民生产总值GDP的80%以上。煤炭在全国经济成分中更是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因此,多产煤、稳产量、保安全已成为山西全省煤炭战线的重要任务。确保煤炭安全生产已成为我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边强调安全生产,一边还是大小事故频发不断。事实上,山西中小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好似走进了一个怪圈!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山西煤矿-特别是小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在大众传媒亮相,矿难似乎成为山西的代名词,让人听了、看了都不寒而粟。那么,造成山西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内部根由是什么呢?

在调查初期首先听到的声音是,血的教训、生命的代价、又如何呢?挣钱是第一位的。谁投入都要产出,这是天经地义的。只要能挣钱,矿上死几个人算啥呢?本来四块石头夹一块肉,死人是正常的!由此不难发现山西小煤矿业主安全意识淡薄基本的现状。事实上,导致矿难频发的内外因素是多方面的。谁都知晓搞煤矿开采属高危行业,这点我们是最清楚不过的。殊不知,山西地方小煤矿的成分构成上就存在很多环节上的问题。诸如人为的历史的现实的各种情况兼而有之。我们应从讲政治的高度,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从纷繁的事务中理出头绪。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开展工作,积极而慎审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

一、山西中小煤矿长期积淀的内因外患到了集中暴发时期。

山西是资源大省,而煤炭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90%以上的经济份额这个现实山西人最清楚不过了。从能源上寻找出路、依托煤炭这根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来造福后代,这是山西上下一致的共识。因此,从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发之际,从南到北全省上下都盯住遍地都是黑金的煤炭开展了近似掠夺性的挖掘,有煤的村庄、乡、镇、县、市一齐上。就单个的一个村而言,村庄周围都是煤,那就一批

五、六个主井,再上通风井、配采井、接替井,这样一来,光一个主井就至少有三个井口同时出煤,大好的煤田就这样通过尽三十年来掠夺性的挖掘破坏的满目疮痍、不堪入目。那个煤矿都是十几层煤同时出,根本不按规化搞开采,煤田保护以及安全生产等现实问题根本无法得到保障,最终导致凡是有小煤窑的地方生态环境得到毁灭性的破坏,地表出现严重裂缝,遍地都是采空区,地质灾害频发不断,严重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连人带房坍塌下去。地下情况更遭糕,地下水渗漏或被污染。有煤村镇没水吃,人畜饮水问题成了严重问题。地下水患、火灾、各种有害气体非常严重。当时煤价偏低,每吨十几不到二十元一吨,近似疯狂地挖出来卖不掉,到处都像山一样的煤山,时间一长就自燃起来。既严重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更要命的是没有造福后代,现实可悲的结局当然是严重危害了我们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家园。粗放式的乱采乱挖行为应得到坚决彻底的扼制,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小煤矿,由此我们付出的代价够沉重的了。兼并转型才是我们真正的出路!

其次是由于长期乱挖乱采,山西各地井下条件非常恶劣,各种安全隐患长期积淀,导致现阶段山西各地中小煤矿大小事故频发不断。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根由是我们只顾眼前利

03108111 薛超

益,不顾生态环境治理,无序地掠夺性开采地下煤炭所致。诚然,如果八十年代初期我们能够一贯地采取科学集约的经营理念,若能够适度注意些许的安全生产观念,按科学规律办事,不致于处于现在山西血煤安全事故频发这个被动局面。

当初的煤矿虽说是以集体名义经营但真正用于井下安全生产的投入少的可怜。本该用在井下安全生产的有限资金却用于跑关系、批新井口、配采或接替井,根本不把安全放在心上,当回事予以重视,久而久之,各种安全隐患(火、水、气等灾害)积聚而之。再加之现时情况下,国民经济各行业得以长足发展,经济国际化程度日益巨增,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能源已日趋紧缺,从而凸显能源老大煤炭之价格飙涨。中小煤矿经营方式上的由公变私,环节上的层层转包,近年来新的小煤矿业主真正没有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投入多少资金,而是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多出煤,在煤矿本以处于严重隐患积聚的状态下疯狂地挖掘,矿难频发在所难免。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窑主们近求最大化的利益,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山西中小煤矿本身已百患缠身、各种安全隐患长期积淀成型,可以讲到了岌岌可危、集中暴发之际。所以,近年来山西中小煤矿矿难频频暴发,深刻根由自然是由客观现实和历史必然所致。这些实质性问题又有谁深究过呢?

二、地方涉煤行业形不成合力,以煤养业是主题,辅以煤业却少之。

多少年来,山西作为一个能源大省,一直靠煤来谋求发展、谋求变化、谋求进步。诚然,人们平素讲的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西人靠的是遍地的煤也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文明一点讲这叫资源优势,发挥资源优势,带领百姓发家致富这无可厚非。但我们山西多少年来过分地依赖老祖宗留下的财富,而几乎让现时人及后代的心智颓废了。从山西南数到北,有煤的县份似乎很富,但发展的后劲根本无从谈起。虽然产煤大县眼下看似繁荣。地方小而全,有煤众人吃。凡是个行政部门几乎都是煤矿养着。据调查统计,县区有27%之多的行业部门都有权管到煤矿。不是去了收这费就是收那费,煤矿自然苦不堪言。矿上不出事谁都好过,一旦有事,谁都懒的去,而安检部门得首当其责,而那些国土呀等只要涉煤部门却尽可能避而远之。平时该尽的不尽责,明知越层穿界却视而不见,不作为。有好处就来出来捞。出事了想方设法推卸责任,反正有煤管老大顶着,可高枕无忧。久而久之,县区部门间形不成真正的合力。若平时都能各司其职,恪尽所能,矿难虽然会发生,但不至于发生的哪么大、那么惨啊!生命是可贵的,年年岁岁,难道那么多的血的教训还不能使我们警醒吗?公安等司法部门的严重腐败更像是重磅炸弹让你不寒而栗。停产整顿是山西等地一旦发生矿难的一贯做法,而有个别公安部门等派说专人化装倒运非法火工品,与黑心窑主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停产整顿成了一句空话。监管形不成真正的合力。光凭某一行政部门就是孙行者再世,又能怎样?

三、官煤勾结,真正的官僚主义保护伞大行其道。

一直以来,官煤勾结、沆瀣一气、同流合污在煤炭行业行政管理层面上挡路。这一现象在山西煤炭行业可谓司空见惯,若某矿一旦出事,煤矿业主不是集中精力抢险救难,而是扛

上巨款去找当地市区县当局政要往上跑,寻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一来既纵容了黑心矿主肆无忌惮的嚣张气焰,更可怕的是扰乱了国家章法,肥了那些既不入股又不往矿上投资的地方政要大贪们(这样一次至少能捞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这些隐形的大贪才是最可怕的,无形给全省安全生产埋下了无法估量的真正安全隐患其危害之大,无法估量。而这些大贪和那些行业部门的驻矿人员相比真可谓是大巫见小巫,可窥其一般啊!事实上,煤矿在生产或停产整顿过程中,有的驻矿人员让矿主施以小恩小惠,睁一眼、闭一眼,无形中纵容了其非法生产行为,给安全生产造成隐患,他们的不作为应严肃对待。但那些真正可怕的官僚大贪们又有几个受到法律的严惩呢?

官煤勾结、以黑养黑大行其道,人们深恶痛绝。所以,在当今法制社会背景下,只有各方面形成真正合力,尽早铲除那些官僚大贪毒瘤才是治本之道,彻底从源头上扭转山西煤矿行业被动局面才有希望!

四、司法腐败、税费严重流失是困扰山西煤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又一桎梏。

煤炭行业的发展在实践中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执政为民,秉公执法天经地义。可是有些行政执法部门在日常实践中借执法务公之际,大搞违法乱纪行径。据了解有些地方执法部门人员在以往的特大矿难事故处理过程中严重收受贿赂,本认定涉案的主犯花重金上下打点,无期改有期,甚至想方设法把主要罪责转嫁到所谓“死命矿长”身上。这样以来,真正的黑心大窑主即可脱罪而逍遥法外,使庄严公正的法律失去尊严。试问诸如此类的严重知法违法的严重行为又怎样能交待天下百姓呢?

煤矿是生产煤炭这样一种生产要素的地方,而世风日下似乎所涉煤的人员大都人性嬗变了,良心变得比煤都黑。见利忘义,利欲熏心,只要是与煤炭这个行业上沾边的人想方设法就去捞钱。方法可谓五花八门、无孔不入。某些产煤大县公安人员则利用维护秩序,管理火工品为由,正当的行不通。就在停产整顿期间化装便衣,仗枪持械、明目张胆、堂而皇之地与那些制售黑炸药业主以及黑心窑勾结在一起,把黑炸药押运到矿上,存放到井下,方便纵容黑心窑主非法生产,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要知道这时候生产出来的煤什么费税都不上缴,纯粹是十足的暴利。一天少则产煤几千吨,多则

七、八层煤同时生产,一整夜能产煤上万吨。吨煤价能达到七八百元,偷生产一天至少能赚几百万元,难怪矿主们谁都动心。诸如此种腐败谁能奈何呢?搞煤运的却利用工作之便私下放煤车,或者低开票,甚至干脆不开票,或用假票大捞黑钱。据了解某产煤大县出省口一土路设卡点,去内蒙方向的车流当地路霸参与进来。光煤检费此路霸一年就收入640多万元。小煤检站工作人员每人每年黑色收入也高达几十万不等。其他大型要道出省口就更令人瞠目结舌,也不必详叙了。

搞财税的也与矿主同流合污,本来煤矿年产90万吨,却在税务登记上做文章,开成9万吨,一下子少交多少税谁都清楚。即使是登记成为9万吨,还想方设法再行偷逃税,最终损失的是国家。肥了那些涉煤税务和矿主,这些问题又能说明什么呢?

纵观山西中小煤矿发展历程,在改革开发的三十年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省委、省政府能审时度势、当机立断,适时采取资源整合,对中小煤矿实施兼并重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中小煤矿,逐步实现让中小煤矿纳入正规大矿科学安全、合理有序生产,走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力促各行业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着力使全省煤矿行业早日走出怪圈,迈向科学合理、有序安全、集约高效、节约增收的和谐发展之路,是省委政府的明智之举。只有落实好资源整合、兼并重组这一新政才能真正的造福三晋百姓,服务全国经济建设,全省经济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和谐文明的发展目标才会早日变为现实。一个转型而充满活力的新山西煤业格局定会早日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四篇:煤矿典型事故分析

(一)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1.采掘工作面在采掘施工前均要认真编制作业规程,正确确定工作面支护方式,有效控制顶板,如果情况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安全措施。

2.因为没有端头支架,存在个别综采工作面未使用端头支架。 支护采用单体柱木梁套棚加抬棚混合支护。预防端头冒顶措施:①加强端头支护,距工作面10m范围内保证一梁四柱,10—20m范围内一梁三柱,抬棚沿工作面架设,排头架要抬住小棚。严格按规程回柱放顶打好戗柱。②进、回风巷铺顶网,控制顶板。③当顶板压力增大时,要增加单体柱,增加支护强度,再加大木梁厚度,保证顶板支护效果。④加强端头支护管理,要保证单体柱的支护效果,确保支护单体柱不漏液,失效支柱及时更换。⑤加强端头压力观察, 发现压力增大或周期老顶来压,及时加强支护,确保支护效果。

3.井下所有人员必须时刻注意工作面顶板变化情况,特别是安检员要重点检查工作面的顶板状况,发现不安全隐患时,要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和安全调度台并采取措施或下令停工撤人。

4.加强金属支护、支架和单体液压支柱的检修、试压,日常监控及时检查更换失效的梁柱,保证每根都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5.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搞好质量标准化,提高优良品率。

6.坚持矿压观测与顶板监控、分析,掌握顶板活动规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7.各采煤队在开采上分层时,要研究并掌握初次来压步距与周期来压规律,密切注意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预兆,提前采取得力措施,防止工作面大面积冒顶,避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8.回采工作面的初次开采,过老窑、空巷、局部破碎带、断层、冲刷带、陷落柱,过煤柱、冒顶区或托伪顶开采时,都必须制定专门措施。

9.回采工作面必须及时拉架、回柱。控顶距超过作业规程规定不冒落时,要停止生产,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10.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不准空顶作业,工作面必须使用临时支护。

11.掘进工作面遇地质构造、顶板破碎、压力较大、巷道开口、贯通、开帮挑顶、架设抬棚等零星工程时,要制定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12.仓房回采时,开切眼压力大,底鼓、片帮、顶板下沉严重,维护困难时,首先考虑加大煤柱尺寸,增强承压能力;在仓房回采过程中压力大,随采随冒时,要将采仓的尺寸缩小,控制住顶板后,再按作业规程作业;严禁人员进入仓内空顶下作业。

13.维修井巷支护时,严防顶板冒落伤人和堵人,刷大或维修井巷连续撤换支护时,必须保证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有人员撤退的出口。在独头巷道维修支护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并严禁人员进入里边工作。撤掉支架前,应先加固临近工作地点的支架,架设或拆除支架时,在一架不完工之前不得中止工作。拆除支护后,必须及时除掉顶帮活矸和架设永久支护,必要时采取临时支护措施。撤换支架的工作应连续进行,如果不连续施工,每次工作结束前,必须接顶封帮,确保工作地点安全,倾斜巷道维修时,必须停止行车。必须有防止矸石、物料滚落和支架歪倒的安全措施并严禁上、下段同时作业。坡度较大时,必须搭设操作平台。

14.井筒大修时,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批准。

15.修复旧巷时,必须首先进行通风,检查瓦斯,只有在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井下空气成份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100条的要求时,方准进行修复工作。

16.顶板管理工作由技术室具体负责。

17.上、下安全出口,两端头及两顺槽超前支护的管理方法:

(1)分层工作面进风巷,使用好端头支架。

(2)严格按作业规程作业。

18.综采一次采全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办法:

(1)加强直接顶初次垮落及老顶初次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组织业务科室人员现场跟班,指挥工作面初次放顶作业,直至初放结束。

(2)在顶板来压期间,液压支架完好达到作业规程之规定,使支架处于良好的支护状态。

(3)在顶板来压期间,凡是工作面片帮的地点及时拉超前架,使顶板处于最小控顶距。19.2004年综采、综掘面必须配备使用必要数量的安全检测仪表、仪器,包括顶板离层指示仪、锚杆拉力仪、力矩扳手、单体柱压力监测仪、微表、圆图仪、锚索张拉仪、退锚机。仪表、仪器安装使用地点,业务管理和技术培训由技术室负责。施工队组设专人负责管理。

20.严禁空顶作业的管理方法:

(1)在作业规程和施工措施中必须明确如何维护顶板,严禁在空顶下作业。

(2)锚喷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必须打超前锚杆控制顶板。

(3)炮掘架棚巷必须使用前探梁进行超前支护,放炮前要有防崩倒装置。

(4)综掘巷道要使用托梁器托钢梁进行临时支护,掘锚一体化巷道采用机组自身支撑顶梁临时支护。

(5)在开口或贯通前,架棚巷道要先在主巷架设抬棚,抬棚必须有三保险。锚网支护巷道应当补打锚杆锚索维护顶板。

(6)要加强对空顶违章作业的监督检查,一经发现追究其事故责任。

21.选用锚杆支护的管理办法:

(1)锚杆的杆体及配件的材质、品种、规格、强度、结构,在使用前要认真检查鉴定,符合设计要求。

(2)锚杆的安装应符合操作标准。

(3)锚杆锚固力除按规定定期检查外,还要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有达不到要求者,要立即停止作业,并制定相应措施。

(4)巷道掘进过程中,要先打超前锚杆或其它临时支护进行维护,严禁在空顶下作业。

(5)巷道如遇顶板破碎或地质构造区,可缩小锚杆排间距,并可使用挂网,喷浆联合支护,同时要加大检查力度。

(6)对锚杆支护巷要定期检查支护效果,经常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制定补充措施。

(7)对锚杆支护的排间距、锚杆角度、锚固力、预紧力、联网质量要经常进行检查,严禁为图省事,偷工减料而违章作业。

(8)对锚喷巷道的喷体厚度和强度、顶板离层情况加强检查,并有检查记录。

22.锚杆锚网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1)每20m必须进行一次可锚性试验,采用φ20*2000mm的高强螺纹钢锚杆,用一支350mm长的快速锚固剂,锚杆锚固力达到85KN即为可锚,小于85KN即为不可锚,必须采用架棚支护或棚索网支护。

(2)定期进行井下锚杆锚固力拉拔试验,每次不少于3根,如果发现锚杆实际锚固力与设计值相差较大,必须对锚固参数进行调整和修改。

(3)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须对锚杆锚固力进行抽检,抽检指标为顶锚杆锚固力不得低于100KN,帮锚杆锚固力不得低于70KN。发现不合格锚杆,应在其周围200mm的范围内补打合格锚杆。

(4)掘进时形成的巷帮超宽或片帮超宽时,应及时处理,可采用加长钢筋托梁和补打锚杆的方法进行补强。

(5)巷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根据变化程度,调整支护参数或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处理,如采用锚索加固或缩小排距。

(6)掘进过程中,每隔30-50m在顶板安装1个离层指示仪,观察围岩移动情况,一旦发生异常时,立即停止掘进,撤出人员,并与有关科室联系并同时报告有关领导,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7)顶板铺网时,要求拉直拉紧,网间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用双股18#铁丝按不大于300mm的间隔连接牢固。

(8)张拉锚索时,每次使用要两人协作,张拉油缸时应与钢绞线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加压后,工具锚卡住钢绞线方能松手,并用8#铁丝将千斤顶绑上顶网上。操作人员要避开张拉缸轴线方向,以保证安全。

(9)张拉时,发现不合格锚索,必须在其附近300mm的范围内补打合格锚索。

23. 锚杆锚网支护的其它技术和方法按《煤矿锚杆支护及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发生冒顶时的处理措施

1.当采掘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后,首先将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向调度室汇报,通知有关领导。

2.发生冒顶事故后,班长应立即点清人数,发现有人被埋、压、堵时,要尽快探明冒顶区的范围和被埋、压、堵截的人数及位置,积极组织抢救。

3.发生冒顶事故后,要对冒顶区电缆、设备及有可能发生瓦斯超限的区域进行停电。

4.积极恢复冒顶区的正常通风,如一时不能恢复时,可利用水管、压风管等对被压、埋、堵截的人员输送新鲜空气,并派专人检查该处的氧气浓度和有害气体浓度。

5.在处理冒顶事故时,应先由外向里加固冒顶周围的支护,消除进出口的堵塞物,尽快接近堵人部位进行抢救,必要时可以开掘通向遇险人员的专用巷道。

6.遇有大块岩石威胁遇险人员时,可使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岩块,但尽量避免破坏冒顶岩石的堆积状态,清理矸石时要小心使用工具,以免伤害受伤遇险人员。

7.处理大面积冒顶事故时,必须及时制订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案例

一、1997年“11.3”冒顶伤人事故

1997年11月3日八点班,掘二队施工的己16-17-22221机巷.当班出勤12X,组长张崇兴带领工人齐克占、边平安去机巷套棚子,班长柴吉明带领其余人员负责正常掘进。张崇兴等三人在机巷距掌子头38m处套棚子(其余人员在掌子头掘进),套棚前在套棚处上帮连打三棵顶柱,并在靠后边两架棚腿中间挖好柱窝,立上腿子,抬着上梁。因最后一棵顶柱碍事,就把此顶柱摘掉,才上了梁,刹帮背顶之后,张崇兴和齐占克在外边离套棚处约2~3m处人行道侧休息,边平安在套棚以里人行道往皮带上装碴,11时4s分,齐克占站起准备翻过皮带去拿铁锹,刚翻过皮带手还未拿到铁锹时,在套棚处前隔一架棚子,紧挨着的两架棚子梁掉冒顶,把齐克占埋压下边,造成窒息死亡。事故原因:

1、翻修棚子没按措施要求,认真加固套棚处前后3~5m内的支架,筋巴力不全,顶柱打的不实,有两架打顶柱棚子也被摧倒。

2、违反措施规定,翻修棚子与掌子头掘进同时进行,严重违章。

3、冒顶处段巷道压力大,空顶未刹实,且与原来一处冒顶区相邻,造成应力集中,施工人员麻痹大意,对风筒帮的偏挂梁没有发现。

防范措施:

1、维修巷道时维修点以里不准有人,维修与掘进不允许同时进行。

2、维修巷道必须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执行,维修前进行必须的加固,维修后进行牢靠的刹背。

3、维修巷道时必须首先对施工地点的安全状况仔细观察,对隐患处理后方可施工。

处理意见:

1、对掘二队维修组长张崇兴给予行政降一级工资_一年之处分。

2、对掘二队副队长马平新给予撤职处分。

3、对当班工长吕兴林给予行政降一级工资一年之处分。

4、对该队负责全面的副队长张书重、副书记霍坤召分别给予行政降一级工资一年之处分。

案例

二、“2. 1”己16-17-23070采面冒顶伤人事故

2002年2月1日八点班,采二队施工的己16-17-23070采面,初采初放,单体柱Ⅱ型粱支护,当班从机头向机尾逐架撺粱施丁。10:30左右,因夜班施工的5#-6#段顶板破碎,有空顶,跟班工长王汉中、采煤工张兆明二人在该地点加固支护,张在煤墙侧将柱子落后,准备撺梁时,发生冒顶,将二人埋住,后经抢救将二人扒出,王汉中受轻伤,劳务工张兆明因型梁挤住,窒息死亡。

事故原因:

l、采面工程质量低劣,掘进切眼时留有空顶,束发时维护。

2、采面初采初放期间,未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

3、职工违章作、№,自主保安意识差。

防范措施:

1、加强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顶板管理措施的落实。

2、严格采煤工程质量当班验收制度,禁止空顶作业。

处理意见

1、免去采二队何发全队长职务。

2、免去采.队刘广吾支部书记职务。案例

三、己16-17-22240采面冒顶事故

2003年j月18日零点班,采三队施工的己16-17-22240采面,采长106m,坡度25°以上,机尾14#-15#段过断层,坡度较大。当班跟班副队长张彦平,接班安排放9#-15#段炮,从上向下放完炮,约2时40分,在14#处上粱时上部15#段发生片帮漏顶,冒落的煤流到14#段,堵塞巷道断面,造成瓦斯超限,最大浓度3%。

事故原因:

l、现场施工时对过断层措施落实不力,放炮后对15#处顶板检查不认真,足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2、安全管理不到位,放炮后未及时撺梁打柱,违章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防范措施:

1、采面过断层期间,必须严格执行顶板管理措施。

2、严格班中检查验收制度,放炮后及时撺梁打柱,杜绝空顶作业。

处理意见:

1、对当班班长张国中给予行政降一级工资一年之处分,并罚款200元。

2、对当班放炮员刘军超给予行政降一级工资半年之处分。

3、免去采三队当班跟班干部张彦平副队长职务。

4、对采三队队挺邢尧、支部书记王俊卿分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5、对作业人员刘年军、魏建文分别给予罚款处理。

第五篇:***煤矿事故调查报告

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事故调查报告

时间:2013年5月31日

地点:调度会议室

主持人:***

参加人:*** *** *** *** *** ××× *** *** *** ***

记录:***

主题:重新调查2013年5月25日探放水队工伤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3年5月25日4点班防治水科探放水队在15102回风顺槽400米处左帮挖水坑,当班作业人员三人,使用的风镐U型销跳销,导致风管脱落造成当班工人***打伤口腔,左上牙齿脱落4颗(其中两颗老牙、两颗假牙)。

事发之后,安全科长***巡查路过,了解情况后,立即向调度室汇报,调度员***马上通知队长***(外出学习不在矿),***接到电话后及时向申矿长汇报,说明事故情况,申矿长马上去井口等候伤员,了解具体情况后委托常矿长负责处理。同时调度员通知防治水科值班人员***,***往井下打通电话,***起后要求他负责陪同伤员进行协调治疗,当时***态度不积极,随口说:“我管不了”。

二、调查情况:

***:23日接到通知,让25日去市里考试,当时和申矿长、班组长说了,委托班组长***安排工作,但事后才知道***临时有急

事,***又委托当班工人**临时负责本班工作。

***:事故发生时在家里休假,当时走时候向**、候总批了假,和申矿长打了招呼,并安排科员***做好以下工作:探放水工作;上报防汛工作方案;下井填写探放水牌板;送报表;掌握井下涌水情况。

***:安排工作不到位,沟通不到位、协调不到位。负重大责任,以后安排工作要到位,安排完后和当班带班领导打招呼。

**:事故发生时在9#煤层,处理完9#事情后到了事故现场,当时有2个人干活,伤者已自己走出工作面升井。本人是防治水科和防治水队直接领导,***请假也批准了,又是事故发生当班带班长,没有及时了解当班临时工作安排,负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时家有急事,王成富不在矿不能请假,安排工人向调度室请求工作。

***:当时接到***打来的电话问吝科长在不,让陪同去医院检查,后来去井口接到伤员帮其脱衣服洗澡。

***:探放水科、探放水队内部的事,工作推诿造成事故,安排胡伟卫能不能承担探放水工作,安排的工作落实了没有。对地面采空区裂缝明天填补。

***:

1、一定要认真分析,总结教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安全工作力度;

2、通过这个案例,把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具体体现在每一个工作过程中;

3、各级管理人员要有责任心,

三、暴漏出的问题(事故原因):

1、探放水队本身管理有问题,没有把安全工作摆放在第一位。

2、班前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3、领导有事请假安排不到位。

4、领导安排工作不到位。

5、交接班安全检查不到位。

6、班组管理混乱,班组负责人不到位。

7、安全培训、制度工作不到位。

三、采取措施:

1、探放水科队立即进行整顿,由***亲自负责,界定内部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以此次事故为契机,礼拜一写出整顿报告交***

2、探放水科怎么干,包括对外协调(干临时活)由**拿出意见并监督指导地质防治水的整顿工作。

3、以后调度室工作安排,要有具体办法:安排给谁来工作;安排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通过谁来调度。安排工作后要和其他带班领导打招呼,由***负责。

4、矿现有请假制度整理出来,在早会学习落实,由***负责。

5、探放水队人员少,什么时候需要人员帮忙,由***联系调度室,由***负责考虑增加运输队机动作业人员。

6、另外由综合管理部制定新的请销假制度;郝总负责组织矿委会研究领导干部责任划分制度方案,综合管理部具体承办。

7、临时活安排,第

一、探放水队长要主动与直接上级请示汇报。第二,调度安排科队日常工作,一般情况下要征求科队上级领导意见,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调动,随后通知科队上级领导。

8、此次事故引深到各个部门,今后安全工作怎么管。

9、认真贯彻学习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按标准施工。

10、认真执行开工前安全检查制度,对施工地点支护、通风、设备做认真细致的检查,保证作业过程中万无一失。

11、队长、班组长班前会详细安排本班工作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并现场监督执行。

12、严格执行准销假制度,请假要按审批程序进行。

13、每班必须有队长或班组长现场带班。

14、事故调查报告审批表,存在推诿,扯皮,把关不严的现象。事故调查程序不合要求。

四、事故责任分析:

1、当班班组长***因家中有急事,未向探放水队长请假批准,委托当班队员**临时负责,对***罚款200元。

2、临时负责人**没有安排好本班安全检查工作,处罚100元。

3、探放水队长***因矿上安排学习外出,只是安排班组长负责,没有具体吩咐怎么安排、由谁负责监管,没有明确安全职责,是本队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罚款300元。

4、对防治水科值班人员***不负责任,处罚100元。

5、防治水科长***既未经矿长签字同意离岗,又未给探放水队长安排具体工作,处罚300元。

6、安全科长***监管当班安全和事故调查工作,负有监管责任。

7、安全指挥中心主任×××安排工作不到位,负有主要责任,罚款500元。

8、总工程师××负有领导责任,又是本班带班长,罚款500元。

9、安全矿长×××负有事故调查把关不严责任,请求给予相应处罚。

2013 年 5 月 31

上一篇:马克思哲学原理归纳下一篇:媒介广告经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