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23-03-07

第一篇: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

顾益康

摘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包括:推进农业发展理念创新;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创新;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和推进农业发展机制创新。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和难点,其实质是以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目标,积极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促进农业从小而全粗放经营向规模化集约经营转变;促进农业资源从粗放开发利用向节约、集约、循环和永续利用转变;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向以规模化种养业为基础,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农产品物流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浙江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实施“创新强农”战略。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中去,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致富为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坚持富民强农基本宗旨、家庭经营基本制度和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以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为动力,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致力于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产业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基础保障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浙江实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施“创新强农”战略,具体来说就是要:

一、推进农业发展理念创新

要树立五个农业发展新理念。强化农业人本化理念,把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贯穿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全过程,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把调动农民积极性作为农业发展根本动力,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使现代农业成为能让农民致富的产业和体面的职业;强化农业多功能化理念,顺应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的趋势,充分发挥农业的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致富、生态保育、文化传承和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推动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强化农业工业化的理念,科学借鉴现代工业发展的理念,推进农业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和生产的标准化、清洁化、机械化;强化农业产业化理念,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分工协作,完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四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强化农业生态化理念,引导农业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轨道,优化农业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要在坚持农户家庭经营的基本制度长期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形成以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的家庭农场经营与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地经营体制改革,鼓励农民自愿转让农地承包权,建立流转市场,积极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经营水平。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培育一批有强大的市场经营能力的贸易流通型的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物流基地,建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拍卖市场、期货市场多层次市场有机结合,实物交易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

三、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创新

按照区域化布局的农业块状经济和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产业化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建设,积极培育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着力打造一批有区域知名品牌、拥有连片基地的特色农业强县强镇。充分发挥浙江水稻科研力量强和稻作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积极推进水稻生产的规模经营,建设一批高产高质高效的水稻生产示范县、镇和稻作文化示范点,努力提高浙江粮食生产力水平。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四、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

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实行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技术与循环经济技术有机整合,注重研发和推广与精致型农业产业相配套的、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农业功能多样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作制度改革和生产模式创新,重点推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设施农业、循环农业、数字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创新,建立和完善首席专家、推广教授、科技特派员、责任农技员制度,构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五、推进农业发展机制创新

要以微观和宏观多个层面和统筹城乡发展层次上来创新农业发展机制。要形成农业创业创新的新机制,促进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鼓励农民与科技人员、工商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投资和合作经营,通过设立现代农业创业贷款等多种举措,培育一批新的农业创业主体。要着力形成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新机制,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来进一步促进农民的分工分业分化,进一步形成百万农村能人创业带动千万农民转产转业的机制,推进务工经商农民的市民化,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

第二篇:推进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摘要: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既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观需求,也是煤炭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就我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战略重点、关键环节和必要措施等方面做了初步分析,希望能对我公司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一些帮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重要会议上提出和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国内大型煤炭企业也就循环经济模式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比较典型的有“西山模式”、“同煤模式”、“兖矿模式”和“抚矿模式”等。参考这些成功经验可以看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主要集中于煤矸石、矿井水和伴生资源开发利用上,是有一定的共同规律可以遵循的;但是,我们也能看出,每个模式又因为自身实际而各有不同。所以,我公司要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就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近年以来,国家为了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提高资源回收率、减少环境损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煤炭资源有

偿使用,对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加大了煤炭企业资源使用的成本。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监管、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调高煤炭资源税征收比例,提高煤炭资源补偿费计征标准,并将矿井资源储量、回采率与资源补偿费挂钩等政策的实施,结束了煤炭资源无偿使用的历史。二是建立矿区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环境成本将计入企业生产成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煤矿环境治理责任。三是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对发展循环经济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并将建立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所有这些政策都清楚地表明:煤炭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针对我公司而言,本部的六座矿山中有一半是服务年限达年以上的老矿井,都面临着资源匮乏的现实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已经迫在眉睫。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重点

我公司是一家以煤为主的能源企业,煤炭生产是整个公司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公司的循环经济建设也必须围绕煤炭来开展。作为公司要立足资本运作灵活的优势,采取收购、合作的模式,大力发展以煤为龙头的煤-电-建材、煤-

焦化、煤-电-供热等相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产业链条,以期达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价值含量的目的。

同时,各矿井也要立足于煤炭开采全过程,根据资源赋存条件,科学合理的进行采区布置和开拓掘进,降低井巷工程量;采取先进的开采方法和开采工艺,如沿空留巷、充填开采等技术,降低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资源回收利用率和开采效率;因地制宜地推广采空区及地面沉陷区治理技术,减少外排矸石,缓解采空区沉陷危害,实现土地有效复垦;大力推进节约型生产模式,对主要采选设备和输变电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彻底扭转煤炭生产的低效率、高投入、高消耗的局面。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

1、煤矿掘进和开采

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除了要大力发展机械化采煤,提高单产单进水平,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回收率外,还要综合开发利用煤层附近分布的共、伴生资源,如煤层气、矿井水等。综合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还可以降低煤层气、水等可能对煤炭生产产生的危害。

2、矿物加工与利用

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产业共生等形式,尽可能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或转化效率。例如,可以依托公司现有

矸石电厂,采取热电联产的形式,发展供热供气产业;采取洁净煤技术,减少煤炭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发展煤化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竞争力;根据煤质特性,开发洗选技术,增加新煤种,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用户、市场需求,加大煤炭洗选力度,提高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同时,要把握煤炭生产环节的后端,多途径开发利用低劣质煤炭。综合利用煤矸石、中煤、煤泥等低热值燃料,既可用于发展、生产建材,也可用于其它用途。对于难开采的尾煤,可采用地下气化的方法加以利用,从而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低劣质煤炭,达到提高资源生产率的目的。

3、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

要继续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大力开展塌陷区治理和复垦工作。推广煤矸石充填、高水充填技术,不仅可以减少采煤过程中废弃物排放,而且可以置换煤炭产生经济效益;确保现有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同时继续开展节能减排工程,保障矿区周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要认真做好矿区的绿化工作,增加绿化面积,改善提高矿区的环境质量,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秀美的矿区。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1、做好专项发展规划

公司 期间投资 亿实施了 项节能减排工程,但是由于省“双三十”节能降耗特殊情况要求,部分项目没有做好承接规划。例如公司矿井水虽然实现了 处理,但利用率偏低,仍有部分处理后的矿井水外排。矿井水处理项目只是达到了减排目的,而没有取得经济效益。所以,公司应根据国家循环经济政策导向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分析现有资源,拿出专项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避免发生循环断链现象。

2、保持煤炭产量的稳定

公司目前发展成功的循环经济主要有章村矿的“煤-电-建材”和邢台矿的矸石充填置换煤炭等,都是以煤炭产品为中心的短链循环利用,因此煤炭产量的稳定是保障循环经济的根本。而且,作为一个煤炭为主业的能源企业,必须以煤为龙头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如果没有了稳定的煤炭产量,基于煤炭的循环经济也就无从说起。

3、加强技术的研发力度

煤炭生产和洗选加工所产生的伴生资源,利用难度都很大,如果没有高端技术支持,很难实现有效利用。因此,核心技术是循环经济战略的根本保障。例如,我公司本部矿井由于服务时间长,堆积了大量的煤矸石,除了邢台矿矸石山得到了有效利用,其他矿井矸石山还在逐年递增。目前保守统计,各矿矸石山总量约为 万吨,矸石山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矿区周边的环境,而且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

响。行之有效的煤矸石利用技术,将是今后循环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支撑技术。

4、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由于受历史的原因及原有经济管理模式的制约,公司人才结构单一,层次不合理,使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较为短缺,特别是焦化、建材生产等方面,多由经验型和转行型人员代替,使产业发展潜力受到制约。因此,要保证循环经济的顺利实施,就要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培养、引进适合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应用和管理人才,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撑。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增强竞争力,继续做大做强的强力保障。我们也坚信,随着公司循环经济建设的快速实施,公司将会踏上一个更快更好的跨越发展之路。

第三篇:xx镇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路措施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xx建设的重大战略之一,是xx镇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xx镇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紧紧围绕定思路、打基础、搭架子、开好局、起好步的总体要求,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集中精力抓重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努力构建节约型物流经济产业体系。

一、物流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直以来,我镇企业主要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近年以来,我镇认真按照县政府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新上物流经济园区项目三个。包括空港物流产业园、石油产业物流区及金浩物流产业园区。

空港物流产业园依托xx飞机场,以海洋先进装备制造业、环保产业、空港物流、现代物流业、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型传统工业为主导,规划占地4万亩,总投资47.7亿元。截至目前,已有5个项目进行了土地摘牌,项目正在积极筹建过程中。

xx石油产业物流区项目总占地面积428亩,总投资3.8亿元,由胜盈、中通、东昊三家物流企业入驻投资,依托市北外环、xx高速、xx港口,利用xx丰富的石油资源,建设生态、高效的石油产业物流区。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营 —1—

业收入50亿元,利税1.2亿元,xx县石油产业物流区项目的建设,将形成涵盖全市及周边地市的xx港口、公路物流体系和与物流体系互为补充的新型产业聚集区,同时可向当地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缓解就业压力。

金浩物流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1.1亿元,目前已达成投资意向,项目的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二、xx镇现代物流业发展机遇及思路

(一)面临的机遇

随着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的出台,以及xx县经济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我镇现代物流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一是国家关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为我镇现代物流业发展明确了方向。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支持物流园区等物流功能集聚区有序发展,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八条具体措施。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现代物流业发展不仅指明了方向, —2—

而且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xx镇的城市功能定位,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赋予使命。建设黄蓝经济示范区、和美幸福新xx是全县发展的总体目标。省委、省政府把黄河三角洲地区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一极”和“一组团”,实施重点突破。xx市城市发展规划将xx列入“四大物流组团”之空港组团所在地。xx县将xx定位为城镇建设一体两翼之新东翼、工业布局一区两园之空港物流产业园,随之xx在市、县区域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结合以上定位,近年来,xx镇正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依托空港,努力建设成为xx县新东翼。

三是xx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为xx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十一五”期间,xx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23.5亿元,年均增长30.5%;人均纯收入9344元。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到4017万元,年均增长41%。“十二五”时期进入加快推进xx镇开发开放、实现xx城市定位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高质化和高新化特征更加突出,工业步入功能提升和稳定增长阶段,现代服务业和农业加速发展,对xx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发展思路

—3—

在深入学习借鉴国内发达地区现代物流业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xx的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我镇提出了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路和原则,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全力构建完善的物流发展环境,着力打造空港物流产业园,重点推动石大物流产业园及金浩物流产业园发展,促进xx镇现代物流业尽快实现率先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努力把xx建设成为xx市现代物流中心。

三、发展措施

在推动xx现代物流业发展中,我们积极探索加快提升现代物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抓推动、抓规划、抓政策、抓创新、抓园区、抓人才,努力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是编制一套完善的规划体系。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向上争取一点、地方财政安排一点、物流企业资助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编制物流发展规划。为提高现有市场的发展水平,需要以现代物流园区的标准来提升、整合现有市场的各种资源。我镇将着重抓好新上三个物流项目,力争在2012年底前产生形象性效果,形成物流经济园规模。

二是建立一套健全的组织体系。组织成立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有序分工,加强协作,及时就重大事项进行沟通研究,全面推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同时为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动员全镇力量重视并参与推 —4—

动物流业发展,积极筹建镇现代物流协会。通过与社会、政府的沟通和联系,促进行业xx经济发展。

三是建立一个规范的招商平台。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借助黄三角开发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宣传平台,加大对镇园区投资环境的宣传推介,用足用好“黄蓝战略”金字招牌,内引外联,真正让各地投资者认识了解xx。目前我镇已确定的三个物流园区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过程中,通过规范平台让更多的企业与政府达成投资意见,落户xx,为xx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探索一套科学的用人制度。人才是企业具有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助力器。积极与市、县人力资源部门对接,为园区企业搭建平台吸引人才;大力培养本地人才,建立健全开发、培养、使用、储备人才的管理机制;协助企业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充分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电教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技能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企业转移提供支持,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5—

第四篇: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及措施

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

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围绕促进资本市场功能发挥、推动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在认真研究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证券业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相关意见。

一、行业现状

(一)发展阶段。证券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源于银行、信托公司下属的证券营业网点。1987年,证券行业进入初创阶段,之后陆续设立了近90家证券公司。1998年,实施银证脱钩,审计署对88家证券公司同步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表明,证券行业当时挪用保证金、违规理财等行为比较普遍,资产质量较低,隐藏巨大的历史遗留风险。1998年后,持续进行了信证分业、财政证券转制、清理非法网点和风险处置工作,证券行业开始进入清理整顿和综合治理阶段。特别是2001年后股市持续低迷,至2003年底证券公司各种违规和风险问题开始集中暴露,资金链面临断裂,行业技术上破产,社会信誉跌至冰点。国务院果断决策,从2004年开始对风险较大的证券公司实施关闭,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综合治理,最终关闭了31家证券公司,彻底化解了历史遗留风险,建立健全了一批基础性制度。2008年后,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开始收尾,综合治理顺利结 束,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运作的水平明显提高,证券行业开始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二)制度建设。证券公司风险处置过程中,本着化解历史遗留风险、查找并堵塞制度漏洞的要求,探索实施了证券公司账户清理、客户资产管理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等制度。综合治理及随后的规范发展阶段,又陆续推出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以有效性评估和信息隔离墙制度为特点的合规管理、证券公司信息公开披露、投资者适当性、证券公司分类监管等基础性制度。同时,审核“三公开”机制、严格从业人员管理、客户资金监测分析系统、证券公司后台集中管理等措施也相继付诸实施。这些制度和措施的有效运行,使监管的有效性、权威性、透明度和公信力明显增强,为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实践。证监会一贯支持、推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2004年8月第一次正式发文(证监机构字[ 2004]96号),明确了证券公司开展业务与产品创新的机制、路径和支持证券公司创新的政策措施。之后,陆续推出了集合理财、资产证券化、直接投资、融资融券等新业务,并以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等自律组织为平台,采取专业评价等手段,相继推出了报价回购、约定购回、现金管理等新业务。 2011年,证监会出台了《证券公司业务(产品)创新指引(试行)》,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支持证券公司 创新活动的监管安排。在产品与业务创新上,遵循市场有需求、公司有能力、法律无障碍、风险可控制、监管有措施、客户权益有保障、发生事故能妥善处理的原则,先试点、后推开,成熟一个推出一个,为进一步推动行业创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四)开放进程。20多年来,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有序推进。从境外证券类机构设立驻华代表处到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再到境内证券公司到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QFII)制度到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 QDII)制度,再到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RQFII)试点;从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再到CEPA补充协议和ECFA后续商谈;从认真履行WTO对外开放承诺到主动实施证券业自主开放的政策措施,我国证券业走过了一条渐进式的开放道路,国际化水平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兼顾多边最惠国待遇和双边互惠安排的对外开放格局。目前,境外证券类机构在华设立代表处124家,合资证券公司13家,合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1家;同时,有20家境内证券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子公司。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政策取得积极成效,并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维护了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和国家金融安全。

(五)经营状况。综合治理和规范发展阶段,行业深刻吸取经验教训,集中精为和资源,健全内控机制,加强信息技术系统建设,显著提升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经受住了股市大幅度波动和国 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传统业务持续发展,创新业务陆续平稳推出,市场中介功能和作用逐步扩大,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总体良好。截至201 1年底,行业整体连续6年盈利,109家公司总资产1.65万亿元,净资产6240亿元,净资本4643亿元,分别是综合治理初 期的5.45倍,8.81倍和10.98倍。证券营业部5000余家,从业人员 26万人,分别是综合治理前的1,7倍和6倍。

(六)突出问题。当前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证券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企业和居民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与银行、信托等金融同业和国际先进投行相比,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尚未完全形成0 2011年以来市场低迷,证券公司传统业务盈利水平大幅下滑,而银行、信托公司的业务快速增长,证券公司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及时有效推出新产品新服务的问题逐渐突出。造成证券公司专业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受国际国内大形势的影响,各方面对证券公司业务和产品创新很谨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上对金融创新过度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并系统推进强化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国内股票市场大幅波动,证券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风险控制上。在此情况下,对已经研究论证多年的新业务新产品都放慢了推出速度,更难以顾及其他业务和产品创新。

一是受行业发展阶段所限,证券公司经营机制不活、创新能力 有限、创新动力不足,综合治理之后行政监管主要任务是推动证券公司强化管理、夯实基础,迸行内部管理创新,当时缺乏全面加快业务与产品创新的基础。

三是证券行业身处公开市场,直接面对投资者,行业敏感度强,矛盾易发多发,社会关注度高,对证券公司经营管理和创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容忍度低,解央过程中市场化、法治化程度高,可选择余地小,客观上对行业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要求较高。

四是受市场深度、广度制约,证券公司业务与产品创新的空间有限。证券公司与证券市场相生相伴、相互依赖,许多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出需要市场的结构、层次、交易品种和交易规模与之相匹配,证券公司难以单兵突进。

(七)基本判断。目前是证券行业有史以来运作最规范、财务最稳健、基础最厚实的时期,但也是证券公司面临压力和挑战最大的时期之一。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加快推进和新股发行、信用债券、金融期货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深入开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正在拓展。综合判断,进一步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行业进入创新发展为主导阶段的相关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二、基本目标

(一)主要依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创新与监

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坚持自主渐进安全共赢的开放方针。围绕“五个坚持”,证监会党委提出要研究资本市场面临的若干根本性问题,包括如何以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来促进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如何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于中小企业、三农和创新创业活动,如佴在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中体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五个坚持”和“三个如何’’为确立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基本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基本目标。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以防范化解风险为基础,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提高 证券公司服务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能力为目的,以提升行业核心 竞争力为手段,坚持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和证券公司对内对外开放进程,不断增强证券公司的资本市场中介功能和服务水平,实现证券行业与经济社会和谐共进及可持续发展。

1、增强证券公司中介功能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按照证券公司资本市场中介的属性,确立证券公司作为市场主体的应有地位和功能。在加强公司治理,建设现代金融企业进程中,不断强化证券公司的自治权利,放开证券公司设立内部组织架构的限制,允许证券公司根据各自业务发展战略和客户服务的需要自主确定内部组织体系及其组织类型,允许证券公司依法自行决定分支机构的业务范围、经营方式,提供金融服务。支持证券公司集团化经营,允许证 券公司全资拥有或控股基金管理公司,进一步放宽设立基金公司的限制,整合公募和私募平台,统筹规划和开拓客户理财业务。支持证券公司积极探索和完善境内外母子公司的管理体制,整合内外联动的业务运作和产品创新平台,发挥协同效应。持续培育证券公司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支持不同规模、不同条件的证券公词有序竞争、差异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证券公司发展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投行。在巩固提升证券公司传统业务功能的基础上,培育和加强证券公司的市场组织功能,放开中介、代理业务限制,充分发挥证券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和为投资者进行财富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必须立足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改革开放、创新发展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措施、方法,都必须以是否能有效增进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判断和检验标准。证券公司投资者保护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证券公司诚信、行业形象和市场及社会稳定。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应牢牢树立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服务理念,监管安排和公司内部合规制度、考核机制都要与投资者保护相一致,以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导向。要坚持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为投资者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应遵循分类分级管理原则,将合适的产品或服务以合适的方式提供给合适 的投资者,培育投资者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理念。要支持证券公司增强产品创设和营销功能,切实为投资者提供诚信专业的、个性化的财富管理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把投资者保护工作落到实处。2.培育投资者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理念。要支持证券公司增强产品创设和营销功能,切实为投资者提供诚信专业的、个性化的财富管理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把投资者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3.形成自主渐进、安全共赢的开放格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主要金融机构侧重予应对危机和调整业务模式,监管压力上升,市场信誉和竞争力受到一定影响,我国证券业国际化面临新的机遇。但是,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证券业对外开放水平偏低,“引进来”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成效低于预期,“走出去”开展跨境业务尚处在起步阶段,不能满足我国融入全球经贸体系、企业境外投资和经营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二是我国本土证券公司发展历史短,总体规模小,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经营机制不灵活,创新能力不足,综合竞争力与国际大 型投资银行相比差距很大;

三是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起点格局、空间范围和实施进程存在差异,大型跨国金融机构同时进入我国不同金融领域,对“分业经营’’的本土金融机构造成不公平竞争,对我国“分业监管”体制下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有效监管带来挑战。

我国银行业等其他行业对外开放的经验证明,越是主动开放和高度竞争的行业,越有可能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证券业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证券公司更新经营理念,引进先进管理、产品开发研究和风险控制等技术,推动金融创新和行业竞争,提高证券业服务效率和水平,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因此,应继续坚持“以我为主、循序渐进、安全可控、竞争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保持对外开放政策的渐进性、连续性、前瞻性,根据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总体规划和安排,持续提高证券业对外开放水平。在缩短合资证券公司申请扩大业务范围经营年限要求的基础上,择机放开合资证券公司与投行业务直接相关、服务于个人高端客户和机构客户的研发、销售等业务范围,逐步提高外资参殷证券公司的持股比例,稳妥开展对外扩大开放的探索和试,最工作。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应允许对本土证券公司自圭、稳健地“走出去”,协调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支持鼓励证券公司稳步开展跨境业务和国际化经营。

同时,综合考虑对外开放进程和安排,协调有序地推进证券公司对内开放。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鼓励民营经济的方针,进一步支持民营资本进入证券、投资咨询等领域。同时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国内其他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开展相互持股的试点。在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总体格局下,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与国内其他金融机构以控股、参股方式探索综合经 营,逐步形成内外资公司公平竞争的局面。

4.树立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为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留足制度空间。监管必须能包容、推动行业创新,但创新活动不能侵蚀、损害监管的有效性。监管制度安排事关行业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总体架构,应在坚持风控、合规两项基本监管制度有效性的基础上,按市场化方向改革现行监管制度,实现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公司自治的归位尽责,有机互动。按照减少事前审批、强化事中检查和事后问责的原则,对法定审批项目进行动态评估,凡是公司自治、行业自律和事后监管能够解决问题的,均适时予以取消;一时不能取消的,尽量采取简易程序审批。规范事前报备项目的管理机制,清理取消不利于创新发展的“软措施”、“窗口指导”,为行业自律和证券公司自主创新腾出足够空间。监管手段改革应确保监管部门在必要环节能及时、充分掌握证券公司信息,监测证券公司风险。同时,应减少对证券公司业务过细的监管规定,对适宜证券公司自主决策的事项尽量不纳入行政蓝管和自律管理范围,对适宜行业统一规范的事项尽可能由自律组织制定自律规则和业务指引,以提高证券公司自主自治、市场应变和创新能力。

5.加强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提升行业社会形象。证券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关系社会和谐,也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应着力增强证券行业的社会责任感,引导行业牢固树立诚实守信、依法合规、关心国家、热爱人民、扶贫济困、绿色环保的正确理念,摈弃脱离社会、 推卸责任、急功近利、虚荣炫耀的观念和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在促进社会和谐、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应督导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相关部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应加强证券行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从业人员思想建设、文化建设、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专业精神和专业优势,服务人民,回馈社会。应培育行业担当精神,改善行业社会形象,实现证券行业与社会的共同协调发展。

三、近期措施

(一)提高证券公司理财类产品创新能力。支持证券公司以维护和强化资本市场中介属性为基点,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理财产品创新活动。在严格坚持信息真实披露、风险充分揭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基本要求的同时,扩大投资范围、允许产品分级、拓宽销售渠道、减少相关限制。对大集合产品,投资范围放松到短融、中票、本金保证型理财产品以及正回购等。对小集合产品,投资范围放松到证券期货交易所交易的产品、银行间市场交易的产品、经金融监管部门或授权机构审批或备案的金融产品等。对定向和专项理财,允许投资者与证券公司自愿协商,合同约宠投资范围;允许资产管理将其持有的股票作为融券标的证券借给证券金融公司。将现金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从银行存款放宽到各类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强的债券。同时,动态评估各类产品的投资者适当性安排,合理设计投资门槛,引导证券公司高度重视和积极 挖掘个人高端客户和机构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

(二)加快新业务新产品创新进程。严格区分公募和私募,改进公募产品和业务管理,进一步放开私募产品和业务限制。取消私募类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审批项目,审批取消后改为备案制,过渡期内采取简易审批程序。鼓励和支持产品创新,对简单业务和产品不搞评审和试点;对比较复杂、风险较高的业务和产品,必须进行评审和试点的,尽量缩短评审和试点期限。适当加快试点扩大周期,试点成功的及时转入常规;已转入常规的业务、产品,尽量依靠自律、内控机制,依法必须审批的,简化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加大对有利于提高证券公司服务能力、在行业内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业务和产品创新的激励力度:,

(三)放宽业务范围和投资方式限制。在科学调控杠杆率的前提下,逐步扩大证券自营投资品种范围,直至允许投资所有场内场外证券类金融产品。支持证券公司开展市值管理等各类中介服务。放宽报价回购、约定购回和融资融券业务限制,扩大三项业务的市场覆盖面。允许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依法投资金融期货、商品期货、黄金现货及其他非证券类金融产品。在完善净资本规则和落实“隔离墙”制度的基础上,对证券公司依法设立直投子公司、并购基金管理子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等非证券业务子公司及其开晨相关业务进一步放开限制。

(四)扩大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范围。充分发挥证券公司柜 台销售功能,允许证券公司代销经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授权机构批准、备案发行的各类金融产品,为证券公司拓展客户财富管理等业务创造条件。

(五)支持跨境业务发展。支持我国证券公司及其境外子公司、境内合资证券公司为中国企业跨境发行上市、并购重组提供中介服务。支持证券公司为中外投资者跨境投资提供中介服务。研究制定境外公司到境内发行股票和人民币债券的有关办法,依法明确由境内证券公司从事保荐和承销业务。增加QFII、RQFIJ和QDII的额度,允许证券公司以适当形式开展相关业务。在CEPA和ECFA框架内,积极支持跨境业务在两岸三地资本市场先行先试,为行业进一步开放积累经验。研究制定相关业务规则,形成有利于跨境业务平稳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规则体系。

(六)推动分支机构组织创新。允许证券公司自主决定营业部的组织形式和业务范围,逐步放开设立营业网点的主体资格限制(取消经营业绩要求)和地域限制(取消“饱和区”、“非饱和区”等区域划分,由公司自主选点),以风险资本准备调控营业网点设立的规模和速度。逐步放宽客户开户方式限制,在符合基本开户流程、保证适当性要求和投资者教育到位、客户资料真实完整、客户回访制度落实的前提下,允许证券公司探索网上开户。允许证券公司在符合规定的最低标准基础上自主决定IT技术配置和营业部技术框架。鼓励网点经营模式和组织方武创新。允许证券公司依法自主决定分 公司的组织形式和业务范围,允许分公司在管理区域营业部基础上,经营证券业务。

(七)鼓励证券公司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鼓励证券公司上市,允许符合法定上市条件的证券公司自主确定境内外上市安排。积极推动证券公司市场化并购重组,创新并购重组支付手段,对以行业整合为目的的收购,将解决“同业竞争”的期限由2年放宽至5年。取消证券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IPO)上市审慎性监管标准(借壳上市的仍坚持审慎监管)。

(八)拓展证券公司基础功能,发展证券公司柜台业务。在场外市场发展过程中,培育证券公司柜台交易业务,拓展证券公司托管、结算、估值等证券服务和市场组织功能,鼓励证券公司开展资产托管、结算、代理等业务,支持证券公司为专业投资机构提供专业化后台管理增值服务。创新托管体系,探索建立二级托管并存模式,提升证券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中介服务地位。结合场外市场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私募债券试点.探索做市商制度。允许证券公司探索面向自己客户的柜台交易( OTC)市场,允许证券公司将个性化产品通过OTC;市场销售给合格投资者,允许在监管部门或授权机构备案的产品在OTC市场转让流通。允许证券公司规范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口

(九)改革完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借鉴国际金融改革经验,从我国市场和行业的实际出发,调整完善净资本构成和计 算标准。增加风险覆盖率和杠杆比率等指标,完善逆周期调节机制,适时灵活地调整有关风控指标和风险准备计算比例,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放大行韭业务规模空间、提高公司自有资金使用效率。根据证券公司具体情况及实际条件,采用差别风险控制指标,对于业务开展稳健、合规风控能力强的证券公司给予更多更大的业务操作空间。

(十)探索长效激励机制。为支持证券公司吸引和留住高端人 才,增强创新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应对行业对内对外开放压力,在 《证券法》相关条款修改之前,允许证券公司探索合法合规、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十一)加强证券行业社会责任建设。通过监管导向和着力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完善证券公司及从业人员从事业务的适当性管理要求,强化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行业诚信建设,树立行业“三公”形象;支持行业设立公益性质基金,推动行业开展投资者教育、证券纠纷调解、杜会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和形象宣传。

四、实施原则

(一)统筹兼顾、稳中求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措施多、涉及面广,有些还比较敏感。在推进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要特别重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统筹安排、有机衔接好监管退、自律进与弱事前、强事后等各项工作,兼顾创新发展 与合规风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分步实施,循序渐进,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在行业普遍关心、条件相对成熟、环境限制相对较少、有利于增强证券公司中介服务功能且证监会能自主办理的领域,率先予以突破。要兼顾大中小证券公司的不同情况,支持“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东中西部证券公司共同发展。

(二)协调配合、分工落实。证券公司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各项措施,涉及系统内很多单位和部门的职责,需要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抓好落实。其中一些措施,还涉及到其他政府部门、监管机构以及立法机关,需要加强沟通,寻求理解支持,取得协作配合。

(三)尊重企业、鼓励首创。证券公司发展战略、业务范围、创新能力和创新需求不尽相同,应支持行业差异化发展,尊重证券公司的自主定位。要保护行业的创新积极性,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对待行业的各类创意和新思路,鼓励并帮助公司将创新愿望转化为配套可行的创新方案,允许有可操作性的产品或业务创新方案先行先试。证券公司产品或业务创新涉及商业机密的,应予保护。但对不涉及商业机密、对行业有普遍意义的新业务新产品,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及时放开。

(四)及时评估、务实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各项措施实施条件和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不尽相同,即使准备工作完成后,也要统筹兼顾,区别情况,择机推出。我国资本市场还是以 散户为主的市场,因此各项改革创新措施的推出应高度重视其可能给广大散户投资者带来的影响,必须周密论证、持续跟踪、及时研判,出现问题时应快速应对;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客观评估和全面分析,实事求是地发现不足并及时加以改进完善;必要时,应适时暂缓或叫停。对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或对行业竞争格局有较大影响的措施,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审慎推进。

五、几个关系

(一)要妥善处理行业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o要协调相关部门,在融资渠道、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证券公司支持,为证券公司创造更多的业务发展机会。比如,允许证券公司正常进入银行间市场开展相关业务,发挥应有作用;允许证券公司进入外 汇市场和黄金市场;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给予证券公司一般借 款人地位,允许证券公司从事支付业务;减轻证券公司的税收负担。 推动《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修订工 作,修改相关法规中不适应创新发展的相关条款。

(二)要妥善处理行业开放与保护的关系。开放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保护是阶段性的手段,不能过度,更不可能持久。适度保护有助于幼稚行业的培育和成长,但只有开放才能促进行业做优做强做大和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在对外开放时,应配合国家对外经贸谈判,根据行业承受力逐步提高外资持股比例,适时扩大其业务范围,持续提升对外开放度。同时,应允许境内证券公司在亚太 地区周边市场、欧美发达市场和主要新兴市场设点布局,量力而行,务求实效,逐步培育和形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资本市场规模相匹配、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投行。

(三)要妥善处理创新发展和风控合规的关系。风控合规与创新发展是伴随证券行业持续成长壮大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创新发展决不能产生普遍性违法违规,也决不能出现系统性风险。监管中一定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是证券公司行为要合法合规,不能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二是证券公司创新风险要可测、呵控、可承受,不外溢,不形成社会性、系统性风险。无论是证券公司还是整个行业,都要有充分的风险准备,考虑最坏的情景,制定应对预案,实行最审慎的财务会计制度。

(四)要妥善处理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公司自治的关系。在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自律组织能够自律管理或者事后监管能够解决问题的地方,监管机构“往后退’’,自律组织“向前进”。在此过程中,做好退进衔接,制定自律管理的标准和流程,提高透明度。监管机构做好事中监测分析、事后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叫停。对授权派出机构的审核事项和事前备案事项,应统一监管标准,避免监管套利,条件具备的,也要及时予以取消口要强化证券公司法人责任,明确分支机构以法人管理为主线,妥善处理法人管理与属地监管的关系。

(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创新发展联合调研小组)

第五篇: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考措施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促进畜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县畜牧业面临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如何抓住难得机遇,突出主攻方向,破解发展难题,真正做大做强我县畜牧产业,推动我县现代畜牧业发展上台阶,是各级党政和畜牧部门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坚定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信心

第一,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部署。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遵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省委、省政府作出“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突破口,努力实现畜牧业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率先跨越,在全省掀起一场畜牧业现代化革命”的重大部署。2006年,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畜牧业“百亿工程”,2008年底作出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大决定。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畜牧业发展,把其作为农村经济骨干产业来抓,县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到2012年实现畜牧产业化上台阶的目标任务,县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剑府发〔2008〕57号)。

第二,发展现代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是自然禀赋优越。我县幅员面积辽阔,气候温和,粮食产量高,有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适宜畜禽生产发展,有利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降低养殖自然风险。二是生产增量空间大。散养仍是当前我县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形式,畜禽的家庭零星分散饲养占养殖总量的65%,通过科学规划,发展规模养殖的增量空间大。三是加工业发展潜力大。汇丰食品、嘉信食品两家企业年加工能力在100万头以上,海琦牧业万头肉牛低温宰杀加工生产线近期将建成投产,陕西宝鸡鑫海雅各布尔公司在我县投资建设特种羊及土鸡宰杀加工厂已破土动工。稳定、优质、丰富的畜产品资源和流通加工业的发展,为精深加工业强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第三,发展现代畜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政策机遇。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扶持力度大的畜牧业发展政策,地震灾害发生后又出台了灾后生产恢复发展和扩大内需的扶持政策,这为加快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现代畜牧业提供了持久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市场机遇。生猪市场价格在经过一段时期的低谷运行,在国家加大收储等有力措施的刺激下,已触底反弹,价格连续两个多月小幅上扬,出现逐步回升态势,有关专家分析,目前正处在生猪产业整合的转折期,预计从今年第四季度起猪价将明显上升。为迎接生猪新一轮高峰的到来,正是进入养猪行业的好时机。三是改革机遇。全面完成兽医体制改革后,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公益性职能和服务性职能将全面分离,国家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加大,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将不断完善,防、检、监水平和能力将不断增强,人员结构逐步优化,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第四,发展现代畜牧业具有较好的基础。作为传统的农业县,我县牧业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畜禽基础群大,产量高,长期位列全市前茅。200

7、2008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今年又被列为《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生猪生产优势县和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2008年全县畜牧业产值16.3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4.9%;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1634.57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37.5%,成为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看,我县畜牧业已迈入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新征程。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一)加快转变生产方式。

一是狠抓布局区域化。围绕“南禽北牛羊全县猪”的总体布局,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加快产业带、专业村、专业户建设。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发展格局。国道108线、剑金路沿线乡镇重点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剑南路、剑苍路、剑盐路沿线乡镇重点发展生猪、剑门关土鸡产业。要充分发挥种草养畜在生态循环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丰富的荒山荒坡资源、农作物秸秆和饲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苕藤等秸秆饲料资源,大力推广饲料青贮和秸秆氨化技术,积极发展种草养畜,提高草食畜禽比重。到2012年,全县出栏生猪140万头,出栏肉牛3万头,出栏肉羊55万只,出栏家禽2000万只,存栏兔40万只;实现畜牧业总产值3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65%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2500元。

二是狠抓品种良种化。良种工程是现代畜牧业的基础性工程。畜禽的良种化程度和良种覆盖面直接影响畜禽生产水平和畜产品质量。就我县而言,当前就是要着力抓好生猪三元杂交品种改良

工作。一要加快种猪场建设步伐,提高自主供种能力。到2011年建成万头种猪场1个,存栏祖代纯种母猪1200头,年产优质种猪10000头,引进母猪智能化饲养管理系统,建成川北一流种猪场。大力巩固康茂农业、高哥牧业种猪场发展,达到年产ly、yl二杂母猪5000头的规模。以原片区布局新建存栏纯种母猪50——100头的优良母猪繁殖场12个。

形成种猪场梯次发展格局,达到年提供优良母猪1万头以上的生产能力,逐步实现县内种猪生产、更新的自给,满足生猪改良提质需要。二要积极增养优质良种母猪,扩大良种覆盖面。积极鼓励养殖场(户)在市场行情低迷时期实施母猪换种工作,有计划地淘汰内二杂、内三杂母猪,彻底淘汰本地黑母猪,改养或增养优质ly、yl二杂母猪或pic母猪。大力推广“20+1”、“50+2”的适度规模良种母猪养殖模式,年增养优质二杂母猪10000头以上。三要禁止随意淘汰母猪,着力稳定母猪基础群。母猪是猪源的基础,没有能繁母猪就没有猪产业的兴旺发达,同时母猪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猪业发展进程。要深刻汲取2007年仔猪天价的教训,做好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和行情预测宣传,严禁随意淘汰和宰杀母猪,保护好母猪生产能力。要制定淘汰母猪标准和计划,按照“减一增一”原则,维持总量平衡,养殖户淘汰母猪需经畜牧部门鉴定,增养良种后备母猪后方可进行,防止“热时赶,冷时砍”的教训重演。到2011年,要确保全县能繁母猪存栏达到10万头,其中ly、yl二杂母猪达到6万头以上。四要健全生猪品改网络体系,推广普及人工输精。按照“片区饲养种公猪采精、乡镇建品改站供精、村设配种点输精”的模式,加强品改站(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设施设备,强化技术培训,规范操作管理。全面推广人工输精技术,降低品改成本,扩大改良面。结合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到2011年,全县建立12个种公猪集中饲养采精站(同种猪场建设相结合),57个乡镇品改站,544个村级配种点,阵地、人员、设施设备全面配套。全面推广人工输精配种技术,努力降低品改工作成本,提高品改质量效益。生猪人工输精面年提高10个百分点,到2011年达到60%以上。

三是狠抓养殖规模化。规模化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畜牧业效益在规模。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已对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和社会管理带来深刻影响,要提高畜牧业比较效益,保障有效供给,加快推进饲养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要以建设生态养殖小区、集中养殖园区(畜牧科技示范园区)、规模养殖场、适度规模养殖户为载体,实现规模养殖比重年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到2012年,建成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养殖户5000户,年出栏肉羊50只以上养殖户5000户,年出栏肉禽1.2万只以上养殖户500户,常年存栏蛋鸡1000只以上养殖户500户,存栏毛兔100只以上养殖户2000户,存栏肉牛20头以上养殖户500户;建成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200个,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家禽标准化养殖小区75个,肉兔标准化养殖小区5个,畜牧科技示范园区6个。全县适度规模养殖户达到3万户以上,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以上。

四是狠抓生产标准化。现代畜牧业是可控产业,要求养殖者必须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不按照标准化生产,其产品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要加快建立从畜禽生产环境、饲料和兽药投入品使用、饲养过程到畜禽流通及其产品加工、销售全程可控的标准化生产管理机制。要依托生态养殖小区、集中养殖园区、规模养殖场、适度规模养殖户、畜产品加工企业等主体,全面推进无公害生产,积极发展绿色畜产品和有机畜产品,大力创建名优畜产品,抓好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申报认证。到2012年,全县畜禽及其产品均要实现无公害生产,剑门关土鸡注册认证绿色畜产品1个,剑阁猪肉注册认证有机畜产品1个,创建具有剑阁地域文化特色的地理标志的名优畜产品3个。

五是狠抓经营产业化。一要加快发展加工业。畜牧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加工经济。提高畜牧经济效益关键在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我县是畜牧大县但还不是畜牧经济强县,最主要的原因是畜产品加工业滞后,对畜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弱。因此,必须在畜产品加工上实现大突破。重点扶持汇丰食品、嘉信食品、海琦牧业和剑门火腿等企业,着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综合利用、梯级增值的产业格局。新建年宰杀肉羊20万只、家禽1000万只和年产饲料10万吨以上的加工生产线。到2012年,全县畜牧加工企业年生猪宰杀加工量达到150万头,肉牛年宰杀加工量达到1万头,肉羊年宰杀加工量达到20万只,家禽年宰杀加工量达到1000万只,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30%;畜牧加工业产值达到15亿元;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个。二要提高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切实加强对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帮助其规范运行机制,健全组织形式,丰富合作内容,抓好专合组织示范工作,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到2012年,全县建成生猪、山羊、土鸡等畜禽专业合作社60个,吸纳入社养殖户达到养殖总户数的70%以上。三要完善市场流通。建立以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店为基础,布局合理、辐射力强的畜牧业市场体系。

(二)加快健全保障体系。

一是健全生态循环体系。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养殖小区,普遍面临用地紧张,动物疫病控制和养殖排泄物污染等难题。走农牧结合、动植物互惠的发展路径,是妥善处理和解决畜牧业发展难题,建立农业生态平衡体系,实现农牧双赢的最佳途径。利用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互补优势,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原则,根据耕地对畜禽粪污的消纳能力,科学规划养殖区域布局,合理确定养殖规模,推广“养殖小区(场)+沼气池+生态种植园”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粪污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要大力推广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从2010年起,新建生猪养殖小区、规模养猪场户,采用生物发酵床养猪的,将给予项目重点扶持。

二是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围绕畜禽繁育改良、饲料开发、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等关键性技术和培养新型农民等工作,鼓励支持畜牧龙头企业、畜禽专业合作社对养殖户进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上门服务。坚持以信息化推动畜牧业现代化,建立健全县、乡镇畜牧业信息网络, 加强畜牧业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发布工作,逐步建立畜牧兽医专家指导咨询系统,增强指导性,强化时效性。加强基层畜牧业工作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实用技术人才,鼓励和支持畜牧高新技术人才带项目搞开发。加大畜牧技术人员在职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促进畜牧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技术服务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依托“阳光”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对广大养殖户普遍开展现代畜牧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是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发展现代畜牧业,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近年来,国内外动物重大疫情形势日益严峻,重大疫情呈频发态势,我们必须更加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时刻保持警惕,切实推进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继续大力推进依法防控、科学防控和群防群控,不断提升综合防控能力,有效维护畜牧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二要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工作体系,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切实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和队伍建设。三要加快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到2012年,要全面完成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级动物防疫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四要建立健全动物疫情预警体系。完善以县、乡镇为主干,以防检疫人员和动物诊疗人员为支点的疫情测报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科学指导疫病防控。

四是健全质量安全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畜牧业健康发展。深刻汲取“三鹿奶粉”事件教训,以巩固和扩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源头整治,继续深入开展投入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强化从生产到流通各环节的监督管理,扩大覆盖面,提高信息透明度。落实属地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完善综合服务、健全长效机制,积极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网络体系,继续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完善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切实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加快创新发展机制。

一是创新资金筹措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创新政府投入、撬动金融投入、激活社会投入,着力解决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资金瓶颈问题。一要创新政府投入。加强财政扶持,重点围绕技术服务体系、良繁体系、防疫体系建设加大畜牧业发展资金投入;狠抓资金整合,统筹农业综合开发、小微水利、扶贫、农村能源、金土地等涉农项目资金,采取项目配套、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集中支持畜牧良繁体系、疫病防控、标准养殖小区建设;创新支农方式,坚持以“有形的手”带动“无形的手”,以有限的资金激活无限潜力,采取“拨款改投资,直接投资改担保放大”的办法,组建畜牧业投资担保公司,从而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二要撬动金融投入。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合理简化贷款手续,降低信贷门槛,创新贷款抵押和担保机制,积极给予符合信贷原则和贷款条件的养殖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支持。要不断完善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支持发展畜禽规模养殖。三要激活社会投入。积极鼓励工商资本和民间资金投向现代畜牧业,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二是创新风险防范机制。要认真落实对畜牧业已有的保险政策,确保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保费补贴足额到位。加大生猪保险工作力度,确保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达到100%。要切实做好承保和理赔工作,充分发挥保险效应。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探索建立适合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鼓励畜禽专业合作社兴办民间合作互助保险。对农业担保机构的畜牧业贷款担保风险要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三是创新利益分享机制。大力推广“六方合作+保险”、“龙头企业+基地+畜牧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托养”、“寄养”“银企合作”等产业化组织形式,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订单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通过设立风险资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农户、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

三、强化领导,积极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摆上重要日程,认真贯彻落实现有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增加投入,切实解决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资金、土地、融资、风险等突出问题。建立发展现代畜牧业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定期研究和及时解决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以确保现代畜牧业能够顺利发展。各乡镇要围绕全县总体目标,研究制定具体实施规划,认真组织实施,积极培育典型,加强示范引导。

二是严格依法治牧。国家在畜牧兽医领域已制定了多部法律法规,为依法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制基础。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要坚持依法治牧,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进一步加强对种畜禽、饲料、兽药、牧草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坑农害农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强化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把关系到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作为“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加大宣传贯彻力度。重点针对广大农村养殖户,采取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将有关内容宣传到村、到户、到人,增强广大农民的守法意识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三是强化目标管理。各级党委、政府和畜牧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的职责,严格目标管理,确保工作扎实高效推进。一要细化目标任务。落实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发展目标、进度目标,能够量化的都要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有定性要求。二要落实工作责任。明确目标任务的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实现责任到人,奖惩到位。三要加强督查考核。县畜牧产业化领导小组要按照目标任务研究考核办法,加强工作督查和考评,将考核与项目安排、评先选优挂钩,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积极性,共同推进我县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

上一篇:体检中心体检报告范本下一篇:铁路专项整治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