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80后”高校辅导员培养的一些思考

2022-09-11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基本力量。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队伍在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支队伍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和影响学校其他方方面面工作的成效。因此,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特别是“80后”辅导员的培养教育问题理应给予高度的重视。进入新世纪以后,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后的一批批年轻人开始逐步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就业。高校辅导员队伍也不例外;时至今日,这批人已占到高校辅导员中的绝大多数。那么,这批“80后”直接从校门到校门,从被管理者、受教育者转变为管理者、教育者的过程,显示出其相对简单的生活经历。这就使得这些年轻的辅导员缺乏实际锻炼以及做好此项工作所必需的知识素养。其实作为名义上的老师,这些“80后”辅导员的年龄与学生也相差不了几岁;几乎相似的成长经历,使得他们在认识水平、行为方式和学识素养诸方面与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并没有明显的层次差别。因此,培养一批合格的年轻辅导员,最现实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在各方面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使他们尽快地适应自己日常工作的性质、环境、对象及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在这里,首先需要确定辅导员这一岗位的职业特点。

1 加强理论学习,帮助“80后”辅导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

“80后”的辅导员大致上都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与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和人生体验。而这些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识积累的缺乏,往往会使“80后”的辅导员们在开展班级工作时自己都难以找到方向和路径,更谈不上以自身素质与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学生,起到表率与典范作用。因此只有下大力气提升“80后”辅导员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才有可能使他们在较高的层次和境界上教育和督促学生,帮助学生走上一条健康的人生道路。

2 建立和完善辅导员考核激励机制和定期培训制度

对辅导员工作要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定期进行考评。对工作表现好、成绩突出者要及时给予表彰与奖励,不断增强辅导员的荣誉感和成就感。“80后”的年轻人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不盲从于别人,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尤其看重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随着“80后”辅导员们从事学生工作时间的延续,他们对原学专业也将会感到陌生,若干年后再想回本专业教学难度非常大。在其他待遇方面,这些年轻的辅导员也要比同年龄批次的专业教师低。因此,“80后”辅导员们对自己前途与出路的现实担忧,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焦虑感和自卑感。而带有激励性的考核与评价机制,能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他们体现人生价值的心理需求。根据心理学的综合激励机制模式,若要提高外在激励水平,首先应该提高个体对完成任务的期望值,必须加强对个体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提高个体的技术水平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这种外在激励水平,不仅能够提高青年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也能舒缓他们可能产生的失落感。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样有利于减缓因心理不平衡而产生的压力。

3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美国心理协会临床训练委员会提出青年辅导员需具备以下条件:A、高度的智力和判断力,B、创见、才智和多才多艺,C、健壮活跃、好学不倦,有好奇心,D、把个人当作个体而不当作操作材料--尊重他人的完整,E、洞察自己的人格特征,有幽默感,F、对动机复杂性的敏感,G、容忍、不妄自尊大,H、能采取一种治疗的态度,能与他人建立亲密有效的关系,I、勤勉,有规律工作的习惯,能吃苦,J、敢于承担责任,K、机警和合作,L、统整性、自控、恒心,M、识别道德价值意识,N、有宽广的教养背景,O、对心理学,尤其是临床心理学有浓厚兴趣。以上各条告诉我们,对于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来说,需要满足的要求是多方面;但其似乎又是高不可攀的,因为它理性十足,不好消化。在如何达到这些要求的方法上,不仅应该重视辅导员自身因素的提高,还应该从客观条件上入手,对其加以消化吸收。而榜样的力量就是最好的客观条件。这样,“80后”辅导员们就能从自己身旁的榜样中汲取智慧,添加勇气,增长才干,从而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越干越顺利,最终创造出富有个人特色的工作业绩。

4 以老带新是一种被历史证明十分有效的培训方式,应该经常组织老一辈的学生工作者对“80后”的年轻辅导员进行经验传授

这些前辈们在多年的学生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也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借鉴的深刻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能给“80后”辅导员们开展工作带来极大的裨益。学生工作复杂、繁琐,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很多,确实需要理性积累的支撑。当然,“80后“的一代有他们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思考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也许与老一辈会有些不同。因此老一辈学生工作者与“80后”的新一代辅导员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单纯地归结为教与学的关系。他们既是先后辈的同事,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要求老一辈的学生工作者,以一种宽容、豁达、大气、开放的心态来帮助和培训“80后”的辅导员。“80后”的辅导员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适合当今学生的教育管理办法。综上所述,“80后”的辅导员身上有着许多闪光点,又确实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因此,一方面需要他们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德智两方面不断自我完善;另一方面也需要各高校的得力政策和具体的帮扶措施。当这两方面形成合力时,就能成为“80后”辅导员积极工作和提升自己的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在他们的日益进步中,我们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将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早日达到专业化、体系化、高效化的岗位设置目标。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本队伍,而出生于“80后”的一批高校辅导员则是这支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做好对“80后”高校辅导员的培养教育工作,应结合他们成长的时代特点和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特点,从理论学习、完善机制、树立典型、以老带新等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80后”高校辅导员,特点,培养教育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董永绵.漫谈高校政治辅导员素质[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

[2] 付洪波.新时期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J].北方经贸,2003.

[3] 初东娟.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2(8):44~44.

上一篇:为什么我们不再相信媒体?——试析新闻业的“后真相”危机下一篇:抗高温高密度饱和盐水钻井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