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比较研究

2024-04-27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比较研究(共9篇)

篇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比较研究

一、教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上好本课就要仔细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与所选用的整本高中教材。本节是基础性理论知识,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性格渐趋稳重,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对信息已经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但对相关概念缺乏系统提炼和深入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理解并能辨别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接观察、案例分析,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信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求知欲;树立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并提炼其中与信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教师活动: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导入新课:从今天起,我们将共同学习一门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科,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中会受益匪浅。也希望同学们通过对这门知识的学习,都能成为信息社会的小主人。

板书:“无处不在的信息――信息的概念”。

学生活动:听讲、认真观察。

设计意图:提出本课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出示电子板书。

(1)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个人信息。

(2)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信息?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3)你能总结出信息的概念吗?

人们通过各种形式来互相传递消息,而传递的这些内容就是信息。深件展示:信息的正确概念。

师生反复朗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信息传递不同方式的认知,让学生能够自主说出不同方式传递的内容为信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交流研讨

教师指导学生分成四组,从不同渠道寻找政治信息、经济信息、文化信息及娱乐信息;指导学生按小组向全班汇报收集的信息。

学生活动:分组收集信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加工和公布信息的能力。

4、自主学习

师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获取信息的?又是用什么方法把自己的信息传递出去的?

课件展示:过去,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借助自己的感官直接获取信息,这样获取的信息要受到时间、空间、感官灵敏度的诸多限制。现在,通过书籍、电话、广播、电视等,我们可以间接得到更多的信息。因特网的广泛使用,使我们获取的信息量在成倍地增加。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跟随教师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教师总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事情,是因为获取了准确信息而成功的?是啊,没有信息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以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及时地掌握更多的信息。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6、拓展训练

用投影显示诸葛亮“空城计”,学生思考信息具有的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可伪性特征。

六、课后追思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再仅仅是学科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应用信息研究问题的引路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注重激发和增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研究的兴趣。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更加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教学不可能是完美的艺术,而是不断改进的艺术,通过本节课的教与学,今后要更加注意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篇2:《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比较研究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由于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列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加以归纳和总结从而获得知识。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模拟,激情导入(信息与人类关系)

1、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

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2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同学自由讨论,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需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的结论。对于物质和能量学生能理解,但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理解那么深。

2、教师活动: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感觉剥夺实验”案例。教师结合以上两个案例,给出结论:

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二)信息定义

教师活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告诉我们信息:红灯停、绿灯行。

生3: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道等。

教师活动: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更确切地说,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人们通过信息来认识事物和周围的世界。

(三)信息的一般特征

师:古长城上将士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

生:是。

师:其实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从而引出信息与信息载体之间的关系,指明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属于信息,书就是信息的载体。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喜怒哀乐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脸而存在。因此,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D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形式多种多样,如:印刷型、机器型、声像型、网络型等。

(4)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信息的价值性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前,美国兰德咨询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猜测答案。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举例: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生产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增加产量,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3、信息的时效性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吗?

师:(举例)人们常说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说明过时的信息没人感兴趣。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大屏幕显示信息的时效性的特点: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或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4、信息的共享性

师:昨天晚上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结果今天同学们都带了雨伞。说明气象信息被同学们都接收了。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信息共享性的特点:

(1)信息资源可以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信息可以无损使用,公平分享。

(三)拓展训练:信息的其他特征

教师投影显示题目,请学生小组探究,回答问题,再点评答案。

1、诸葛亮“空城计”、“增兵减灶”→信息的可伪性特征。

2、盲人摸象→信息的不完全性特征。

(四)课程总结,学生实践

篇3:《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比较研究

一、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温州区县, 包括经济发达的鹿城、瓯海、龙湾3个区, 以及乐清、瑞安2市, 文成、泰顺、永嘉、洞头、平阳、苍南6个县等, 论文以这些地区零售业为研究对象

(二) 研究思路与框架

1. 零售规模的研究

从投入规模和产出规模分析温州地区零售业, 投入规模包括固定资产投入、从业人员数量、资本规模, 产出规模包括销售额、利润额。零售效率的研究:从人员效率、资本效率分析。

2. 促进温州零售业发展的措施

从温州整体的角度提出通用的思路方法, 结合各地方实际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别提出合适的具体操作办法

(三) 研究方法与工具

利用统计数据对温州各区县的零售规模、效率展开整体分析, 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分析, 并适当提出问题的解决措施

二、温州市区县零售规模研究

(一) 零售业投入规模

对零售业投入规模的分析, 主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三个方面来进行。零售业的人力投入以零售业从业人员指标来表示;物力投入以零售业固定资产来表示;财力以零售业资本规模来表示, 具体分析如下

1. 零售业固定资产投入。

国内学者对投入规模是采取固定资产投资额来计量, 由于获得数据比较难, 该论文采用固定资产原值代替固定资产投资额, 固定资产原值是由固定资产逐年累积形成的, 二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所以用固定资产原值表示固定资产规模是可行的。

2. 零售业从业人员。

零售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一个城市零售产业人力的投入对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零售业的人力投入大量的方面考察选用了城市零售产业占用的人力资源规模以及行业的从业人数。

3. 零售业资本规模。

零售业的财力投入是通过各地区零售企业的资本规模来分析的, 资本规模反映区域零售企业的规模和经营活动能力, 直接影响企业的赢利能力和运行效率。根据相关研究惯例, 资本规模采取“全部法人企业”口径的“所有者权益”来表示。

其中, 瑞安市与乐清市基本持平, 瑞安市在固定资产投入、从业人员数量上远落后于乐清市, 可见瑞安市零售业资本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资本规模的扩大会带动零售业经营规模的扩张, 实现规模效应, 企业间可以通过并购、重组、扩大经营规模, 实现资本有效增值;金融机构也应完善信贷制度, 帮助企业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

(二) 零售业产出规模

1. 销售额。

销售额是反映零售业产出的最直观的一个衡量指标, 销售额的高低, 不仅体现零售业的规模大小, 也是零售业效率高低的表现, 这里主要指产出规模。

2. 零售业利润。

零售业利润是零售业收入与零售业成本的差额, 三者均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零售的产出规模, 利润的高低可以有力的说明零售业的产出能力, 同时从某种程度也代表了零售效率的高低。

三、温州市区县零售效率的研究

1.人员效率。人员效率是单位零售业人员投入所产生的零售产出, 即销售额与从业人数的比值, 高的人员效率可以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 增强其盈利能力。

2.资本效率。零售资本效率是单位零售资本投入所带来的零售产出, 零售资本效率与投资环境、零售业经营能力、资本运作息息相关。

四、促进温州零售业发展的措施

(一) 从温州整体的角度

1. 尽快转变观念, 真正地做到“顾客第一”;2.整合资源, 实现规模效益;3.应用信息技术, 加强供应链管理;4.特色经营, 培育核心竞争力;5.重视品牌效应, 积极开发自有品牌。

整个第三产业的主要特征就是服务, 成功的零售企业无一不是在市场细分后锁定服务和商品差异化的选择上造就出企业的个性化, 才得以在群雄纷争的零售市场赢得一席之地。为了真正做到低价经营, 取得竞争力的价格优势, 温州零售业要直通货源, 建立自有品牌, 与供应商之间创造双赢的合作局面

(二) 从温州各地区的角度

综合以上分析, 可以清晰地发现, 鹿城区是投入、产出规模最大的地区;龙湾区的零售企业经营效率最高;洞头县的零售业最具特色;平阳县零售业投入、产出、效率最为均衡;最具投资价值的是泰顺县。

结语

从温州三区二市六县入手, 以零售业规模、效率为研究角度, 分别进行分析, 相比以往的研究内容, 更加详细、具体, 避免了大而不精的弊端。此次研究, 适逢温州零售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阶段, 一定程度上也为温州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可以说这次论文的研究是具有时代性的, 其成果一定会对

摘要:温州区零售业的发展, 主要是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而来的。本文主要分析温州各个地区的零售的特征比较与其进行了统计性分析。通过本文, 相信在相关调查的情况与模式的研究下, 温州县区的零售业发展地更好。

关键词:温州,区县,零售规模,零售效率

参考文献

[1]帕洛格著.李天元, 李曼译.旅游市场营销实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

[2]郭崇义.上海市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3.1

[3]郭崇义, 戴学珍.北京市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研究.经济地理, 2002.6

篇4:《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课程内容标准:

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2、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信息的具体含义。

⑵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3、过程与方法

⑴能够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

⑵能够结合实例说明信息的特征。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感受信息的各种特征,体验信息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初步形成了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学习习惯。

2、通过调查,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自全市各个不同层次的初中,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对于生活与学习中信息感受认识不深。

三、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信息及其特征。

2、重点难点分析

⑴学习重点: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挖掘出信息应用的价值意义。

⑵信息的具体含义和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渗透。采用了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情景创设等教学方法,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强调信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并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提升交流与评价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小组协作学习等。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教學过程

㈠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⑴播放视频:广西贺州——女孩遭遇车祸,全城寻找熊猫血。

⑵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①什么是信息?②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属于信息?③信息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④信息以何途径进行传播?⑤在学校里学的各学科知识属于信息吗?

学生活动:

⑴观看视频,感受当今社会信息的强大魅力。

⑵引发思考,并与同桌进行交流,畅谈对信息的初步认识。

设计理念:

⑴通过观看视频,传递社会正能量,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深切感受到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⑵提出问题,形成思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㈡讲授新知

教师活动:

⑴讲授信息的含义,在讲授过程中渗透解决⑴—⑸问题

学生活动:

⑴通过思考、交流与讨论,描述信息的含义。

⑵观看视频,归纳提炼出信息的含义与传播途径。

设计理念

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⑵培养学生发现知识、提炼知识、总结归纳的能力,营造交流与评价的氛围。

㈢任务引领分组探讨

教师活动:

⑴全班2人为一组,探讨下面案例具有信息哪些特征?

①“当广西贺州9岁小女孩发生车辆,需要熊猫血挽救生命的消息通过电视节目播出后,人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都可以同时关注小女孩的报道。”这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并另举实例。

②“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用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两种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③“湖南电视台《爸爸去哪儿》栏目组温馨提示,您的手机号码已被栏目组抽取为场外幸运二等奖,获得奖金10万元和一台价值16988元的苹果电脑。”

④有两家鞋厂分别派了一位推销员到一个岛上推销鞋,他们上岛后发现岛上居民一年四季都光着脚。一有鞋厂的推销员失望地给公司发电报:“岛上无人穿鞋,没有市场。”然后他就回去了。而另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则心中大喜,他也给公司发了一份电报:“岛上无人穿鞋,市场潜力大,请速寄100双鞋来了。”他把凉鞋给了岛上的居民,居民穿上后都觉得很舒服,不愿脱下来,他为公司赢得了市场。

⑵以上案例说明了信息具有什么特征?并另举实例。

⑶巡视学生实践情况,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协作探究。

学生活动:

⑴进行体验活动,思考提出的问题。

⑵在体验探究过程中表达思想,与同学、老师交流观点与心得。

设计理念

⑴了解信息的载体形式、传播途径,接收方式和产生作用。

⑵通过亲身体验活动,对信息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的理解更为立体。

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㈣交流评价

教师活动

⑴以2人为一组,通过交流与讨论各案例信息的基本特征。

⑵利用随机抽查小程序检验各小组的探讨结果。

学生活动

⑴思考讨论信息的基本特征。

⑵对思考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填写表格。

⑶学生互评

设计理念

⑴通过对比交流探讨,进一步加深对信息特征的认识与理解。

⑵通过学生互评,培养学生倾听、尊重、分享的情感态度。

㈤小组探究

教师活动

⑴信息还有什么特征?

⑵提出问题:如何利用信息解决生活、生产和生产的常见问题?

⑶以四人为一小组,思考交流,形成结论。

学生活动

⑴通过上网搜索了解信息其它的特征。

⑵思考讨论信息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⑶对思考结果进行总结归纳。

设计理念

⑴引导学生关注信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⑵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

⑶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学会辨证地思考问题,形成科学素养。

㈥课堂练习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⑴布置课堂练习,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⑵通过演示文稿总结本节知识内容。

学生活动

⑴通过小练习,发现自己的不足。

⑵知识总结,系统归纳,提升对信息含义及其特征的认识。

设计理念

⑴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⑵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并进行能力迁移,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㈦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课后拓展任务:本校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调查报告

学生活动

通过调查,分析、整理、归纳,最后形成调查报告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七、教学评价

篇5: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节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节,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潜能成了本节课首要解决的问题。本节课的特点是:简短、抽象,没有操作内容,纯粹是知识与概念。有的教师按照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思想,采取“宣读教材”的方式来教学,结果是:课堂无味,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大大降低了,对后续的学习也没有心理期待了。可以说“不好的开头等于整个课程失败了一半”。

所以,教师必须创新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打响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第一炮奠定基础。鉴于本课内容的特点,也不适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经反复思考,笔者采用以下设计:

1. 创设情境。尽可能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结合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活动,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2. 引导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等活动中,积极思维,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逐步意识到信息文化的形态和作用,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做好心理准备,逐步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1.1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能够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对每个人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引起学生对信息的关注和重视,能够真正的理解信息,正确的分析和使用信息,主动有意识的培养个人的信息素养。

二、教材分析

我们所选用教材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本节是第一章《绪言》的第一节,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也是本教材学习的基础,着重分析了什么是信息,归纳出了信息的几个主 要特征,拓宽了学生对信息的形态和内涵的认识,是后面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的知识准备。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

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能够说明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体验正确分析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体验认识事物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四、教学策略设计

1、主要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2)引导思维。

2、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

(2)软件资源: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感觉剥夺实验

教师:用投影显示“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者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 2 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

学生:进行讨论,如果是自己会怎么样?然后提问学生。总结:人是离不开信息的,信息很重要。【活动二】情景模拟

教师: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同学们以前后左右座位组合成探究小组(6人一组),在1分半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两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可能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等。

评价:让学生分组讨论,任务具体、难度适中、具有挑战、体验过程、富有创造,引起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教师引导点评,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容易理解维纳的观点——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感受信息的重要性。【活动三】

如果让你住在一个清幽的山洞中,那里设施齐全,你可以随心所欲地看电影、做运动、培育植物、唱歌或自言自语……除了与人交往,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在这里没有世俗的纷扰,甚至没有汽车嗽叭的噪声,有的只是你自己,你愿意吗?

通过蒙塔尔的实验告诉学生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 【活动四】猜猜看

1.小飞虫,尾巴明,黑夜闪闪像盏灯,古代有人曾借用,刻苦读书当明灯。(打一动物)

2.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间,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打一动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同学们根据萤火虫和蜜蜂的特征信息猜出了答案,也就是说我们根据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信息达到了对这个事物的认识,从而消除了对事物的不确定性。我们便更容易理解香农定义的“信息是用来消除人们对信息所描述事物的不确定性。”

【活动五】分析分析

教师:分析以下文字,其中包含哪些信息?

苹果的落下 天体运动 一叶知秋 看云识天气 气象云图

学生:回答

教师: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提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也就是说凡是表述了事物运动状态或变化方式的现象都是信息,信息包含了自然界或社会中的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或变化方式。【总结】什么是信息?

从信息的本质来看,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种资源;

从信息的作用来看,信息是用来消除人们对信息所描述事物的不确定性; 从信息的内容来看,信息描述了事物的运动状态与方式。

(二)引导思维,分析信息的特征

(1)普遍性

信息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信息,上课的铃声,交通的红绿灯,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无不是信息。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普遍性

教学意图:通过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出信息的特征,使用事例,更容易使学生理解信息的特征。

(2)载体依附性

教师:将士点燃的烽火本身不是信息,它里面所包含的意义是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而烽火只是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载体。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

教师:投影显示: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信息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并且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载体。

(3)共享性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结论:物品交换后,每个人都有失有得,而思想交换后,每个人都有了更多的思想,说明信息是可共享的。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共享性(4)价值性

教师:用投影显示 “啤酒与尿布”的故事。“啤酒与尿布的故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沃尔玛超市中,沃尔玛的超市管理人员分析销售数据时发现了一个令人难于理解的现象: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啤酒”与“尿布”两件看上去毫无关系的商品会经常出现在同一个购物篮中,这种独特的销售现象引起了管理人员的注意,经过后续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出现在年轻的父亲身上。

在美国有婴儿的家庭中,一般是母亲在家中照看婴儿,年轻的父亲前去超市购买尿布。父亲在购买尿布的同时,往往会顺便为自己购买啤酒,这样就会出现啤酒与尿布这两件看上去不相干的商品经常会出现在同一个购物篮的现象。如果这个年轻的父亲在卖场只能买到两件商品之一,则他很有可能会放弃购物而到另一家商店,直到可以一次同时买到啤酒与尿布为止。沃尔玛发现了这一独特的现象,开始在卖场尝试将啤酒与尿布摆放在相同的区域,让年轻的父亲可以同时找到这两件商品,并很快地完成购物,从而获得了很好的商品销售收入,这就是“啤酒与尿布”故事的由来。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价值性(5)时效性

投影显示故事:从前,有两家人是邻居,王家卖油、张家卖日历。王家媳妇每次卖油时都会偷偷省下一点油,到年底时,就积攒了一罐油,再卖掉它,就有了过年的钱。而张家媳妇看在眼里十分羡慕,也学王家媳妇的样子,每个月也都偷偷省下一本日历,可等到年底却没换到钱?为什么?

为什么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时效性(6)真伪性

投影显示“空城记”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时效性 小结信息的特征

(三)课堂练习

出示选择题

六、教学总结

篇6:信息及其特征教学案例

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

课前思考:本节为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内容相对其它章节有相对独立的地位。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内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做到这些,我认为在这个开始时就要把方向摆正,让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课程就是要这样上课。因此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信息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明确信息的一般性特征。

2.情感目标:通过对信息特征的认识,知道信息交换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元素 教学方法:以命题讨论为主线

教学思路:将本节分为两个相对单元,一是课题引入,二是“丰富多彩的信息”及“信息的一般特征”,在第一单元中以一篇小文《蒙塔尔的人生哲学》为契机,让学生体会信息交换对人类的重要性;在第二单元中先引导学生对一幅照片中所包含的信息由浅入深进行分析,从而体会信息的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传输性等一系列特征。

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阅读《蒙塔尔的人生哲学》一文。

提出问题讨论:毛里奇·蒙塔尔先生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结合自身经历讨论:为什么大家喜欢聊天?(实际生活中、网上)得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需求。2.丰富多彩的信息:出示图片(右图),分析图片中所带来的信息(学生回答)表层信息:很多洋葱、汽车、卖洋葱的人等

浅层信息:天气有些冷、批发市场、有些洋葱烂了、卖洋葱的人不开心„„

通过一系列的提问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了解,对已获得的表、浅层信息进一步分析照片中隐含信息。为什么卖洋葱的人不开心?为什么洋葱卖不出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洋葱?为什么会有很多人种洋葱?学生的回答与自身的生活经验有关,也与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有关,根据学生的答案随机生成问题引导学生做深层分析得出结论:农民从媒体(口头或其它媒体)得到信息洋葱的销路好、价格高,引起大量农民种,结果导致洋葱积压。3.信息的一般特征

在讨论了上面的具体案例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在上面的讨论中的什么地方体现了信息的哪几种特征。

(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传输性,共享性)举例证明上述特征在生活中的体现 4.在做了上述一系列讨论后,再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信息?回到信息的定义上,并说明信息定义的多样性,明确信息与物质、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在要素。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在引入阶段化了较长的时间,书中的“感觉剥夺实验”我认为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看了或听了只能觉得“噢,有这回事”,不能引起深层的注意,我用了蒙里奇的洞穴生活经历来引入时,当时学生很惊奇,因为我并没有打开教科书,而在手里拿了一本《读者》(当时这篇文章刊登在2005年16期上),用一篇出现在课本外的文章来开始信息技术课是想隐性地告诉学生:知识无处不在,信息无处不在。该文章有些同学在课前就看过,但当我重新又读出来再引导他们去思考时,很多同学都被震憾了,这篇文章除了可以显性地说明“感觉剥夺实验”外,还告诉学生信息交流的重要性,因此在读过这篇文章后我说:我期待着我与你们能在今后的共同学习中能多交流,让我来分享你们的快乐和烦恼。这句话让学生活跃了些,课堂气氛变得轻松了许多,在讨论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进入第二个环节教学中,我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图片来进行分析,一是觉得书上的照片信息量少,二是觉得书上的照片对信息的一般特征体现的不够。选择上述图片来进行信息特征分析,一是信息量比较大,信息的层次也比较丰富,二是让学生多一个接触现实社会的机会,并且可以通过对照片信息的分析更深地体会信息的时效性与价值性等一般性特征。有了前期的铺垫,这个过程的讨论变得很活跃,在为什么会积压这么多的洋葱时,有的同学说洋葱不好吃,有的说丰收了,还有的说种的人太多了;在原因分析中有的同学说可能是上一年有人种洋葱赚了钱所以今年就很多人种,还有的说可能他们在报纸上看到洋葱销路好价格高所以很多人种,有的说可能是当地适合种,还有的说可能是当地政府规定他们种的。林林总总,同学们的答案是不同的,说明同学们的思维也是发散的,在积极思考中,我们也看到学生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这也正是我这节课的目的所在: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与看法。随后我用卡特里娜飓风与石油价格关系为例,进一步说明信息的时效性与价值性,这个看似信手拈来的例子,由于结合了新闻效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中,我们以技术为中心,学生少有自己的思维与思考,枯燥的技术课程让接触电脑多的同学觉得无聊,而接触少的同学却觉得跟不上,最重要的是学到的技术在什么时候、有什么用,让他们感到学无目标。在新课标中,我们看到信息技术课将信息作为主线,将技术作为辅线,以信息获取、处理需要为学习技术的前题,使技术的学习有了内动力,再辅以教师精心设计的案例,让学生产生对知识学习的渴望,更有效地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

在后续教学中,我发现如果在这一课中加入问题“如果你们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解决?”,能更进一步地引起学生学习信息获取、发布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也会更深入。

附:意大利洞穴学家毛里奇·蒙塔尔的洞穴生活

2003年7月29日,40岁的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奇·蒙塔尔只身到意大利中部内洛山的一个地下溶洞里,开始长达1年的命名为“先锋地下实验室”的活动。

“先锋地下实验室”设在溶洞内的一个68平方米的帐篷内,里面除配备有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外,还设有起居室、卫生间、工作间和一个小小的植物园。在洞外山顶上的控制室里,研究人员通过闭路电视系统观察蒙塔尔一个人在长期孤独生活的情况下生理方面会产生哪些变化。

在2000多米深的溶洞里,周围死一般的寂静,刚开始20天左右,由于寂寞与孤独,蒙塔尔曾感到害怕,怀疑能否坚持到底,但是后来还是顶住了。他给果树和蔬菜浇水,看书、写作或看录像。一年中,他吸了380盒香烟,看了100部录像片。实验室内还备有一辆健身自行车,他共骑了1600多公里。

度过了1年多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后,蒙塔尔于2004年8月1日重见天日。这时,他的体重下降了21公斤,脸色苍白而瘦削,人也显得憔悴,免疫系统功能降到最低点;如果两人同时向他提问,他的大脑就会乱;他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虽然他渴望与人相处,希望热闹,但他的确已丧失了交际能力。

蒙塔尔说:在洞穴里度过了1年,才知道人只有与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快乐。过去,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常常倾向于独处。现在,让我在安静与热闹之间选择,那我宁可选择热闹,而不要孤寂。我之所以在洞穴中坚持了1年,只是为了搞科学试验。我丧失了许多与人交往的能力,这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中重新纠正。但我不后悔,因为这场实验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生的奥秘: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

如果想要得到快乐,就得把完全的自己展示出来,才可能加入到人际的互动中去,这样,生活在尘世中的我们,才能把自己的快乐完全展示给别人。人生的美好就像风中的花粉,在相互传播着的同时,带给了别人一缕愉悦,你自己也暗香盈袖。

李艺点评:

林老师的这个课例,最最突出的是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更好地实现了教材编写着的初衷。正如她在文中所讲,感觉剥夺实验离学生的生活有些远,实际上是太过学术化。洋葱图片所显示的正是生活中的小事,可以引领学生们如何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开始。蒙里奇洞穴生活实验也象身边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且《读者》摘编的这个故事文笔优美,述说他如何通过亲身体验从喜欢独处懂得与人交往的乐趣,读来非常感人。认真学习了林老师的这篇教学设计,总体感觉较好,由于我未从事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可能谈起来有些偏颇或者不到位之处,请林老师及各位老师谅解。个人认为这篇教学设计的优点主要有:

1、教学过程流畅,设计思路清晰,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2、设计中引入了课外的一篇短文,体现了课内外知识相融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灵活学习、应用知识。在引入洋葱的情节时也考虑到了生活实际,突出了信息的重要性。

3、对教材的理解较为透彻,能突破教材、跳出教材来设计教学,这是很难能可贵的,特别是现在仍然有许多老师习惯于照本宣科,习惯于唯教材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现在的教材,特别是信息技术教材,有些地方可能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着部分脱节现象的,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带动他们主动学习。商榷之处:

1、教学的导入假如用问题:什么是信息?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再来交流得出什么是信息可能更接近学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而这篇短文可以作为一个课后的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作为高中生来说,应该了解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那么信息社会的特征是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底存在着哪些信息?哪些称之为信息?信息是如何来传递的?信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又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些相关问题都可以通过“什么是信息?”来慢慢导出,让学生利用思考、交流、讨论的方式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然后老师不需要揭示到底什么是信息,就让大家带着自己的思考继续学习,继续探究。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是与教师一起在学习,一起在探究知识,不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跟着老师走的,教师要时刻明确自己只是带一带大家,顶多当个导游,而且要当个“不太负责”的导游,不需要把什么全部一下子讲清楚,讲透彻,这样学生学起来也就没有什么味道了。

2、关于洋葱,个人觉得可以举一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比如天气,天气预报也是一个信息,而且这个信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早晨听一下天气预报,就知道今天该穿多少衣服,要不要带雨具等,还有比如学校里播送的通知,比如明天要举行一个什么比赛?这也是一个信息,让大家知道有比赛,比赛的内容、地点,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样的准备等,这一些内容学生都十分了解,可能掌握起来更简单一些,兴趣也更浓一些,当然这个可以让学生来判断这些是不是信息?为什么说这些是信息?为什么不是?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辩论,让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包括教师讲课的内容是不是信息等都可以让他们自己来交流、争论,这样教师引导他们在辩论中进一步正确认识信息的定义及信息的特征,这时候可以扩散一些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觉得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得出结论的,他们时时掌控着课堂,掌握着自己的学习方式与进度,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特别是高中生,由于生理及心理的特点,不像小学生那样愿意跟着老师来学,让他们的主导心理得到满足,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同样洋葱的图片可以作为补充或者延伸内容来教学。

3、条件合适的话可以引入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现在的学生普遍不太关心时事及生活中的种种信息,可以利用现成的光盘素材或者自己利用数码摄像机去菜场、人才市场等信息素材充足的地方进行实拍,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在同学们看,这些他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信息的例子应该更能激起他们的共鸣,学习起来也会觉得更简单,理解也就更容易。

篇7:《信息及其特征》的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所讲内容为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对信息这一概念已具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信息的基本特征还未能很好的理解,本课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小组讨论活动等形式来理解以及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避免纯理论的讲述,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讲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理解信息的`概念。

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3.明确信息的多种表达形式和信息的多种载体。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的含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布置任务

1.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份简介自己的材料。可以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学习经历,成长过程等等方面,在规定的2分钟之内,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演示。因为新学校,新同学之间多数彼此不熟悉,学生之间正好通过此次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学生可以采取以下这些形式整理这份材料:①纯书面文字材料;②书面文字辅以简单图片材料;③口头文字说明等。

2.教师课前准备简介自己的材料。事先用word制作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档,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一组幻灯片,或者用flash制作一段动画,或者录制一段视频。

(二)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1.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位小组成员在其小组内进行自我简介,

2.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自我简介,

3.教师对每个小组代表的自我简介进行适当的评价,

4.教师在全班播放简介自己的幻灯片、word文档或者动画材料或者已经编辑录制好的视频材料。

(三)教师发问

1.刚才我们每个人都进行了简单的自我的简介,大家对彼此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原因是什么?

2.学生思考的同时翻阅课本有关信息概念方面的内容:

(四)教师小结

1.刚才通过每个人所做的自我简介,初步了解了每个学生,即了解了每个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也就是他的基本信息。:

2.引出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五)教师发问

我们所作的自我简介中,大家采取了什么方式描述自我信息?

(六)学生思考,分析讨论

(七)教师小结

1.我们可以凭借一些工具来描述信息,表达信息,存储信息。例如通过文字、图片(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等来描述信息,表达信息;通过人脑、书本、光盘、磁带来记录信息,存储信息。

2.引出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信息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

(八)教师发问

在我们大家所作的自我简介中,我们总会对某一些同学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原因是什么?

(九)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小组讨论

(十)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原因:信息的价值性不同

因为我们对每个同学的基本信息的挖掘能力是不一样的,即信息的价值性不同。

(十一)课堂小结

教师针对本节主要内容,言简意赅地做总结。

(十二)拓展延伸

课后利用word或者PowerPoint把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学生的信息表达描述出来。

七、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填写教学评价表格。

八、教学反思

本节的内容主要讲解信息及其特征,若直接从概念入手,学生感觉枯燥,不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讨论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始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一位启发者和引导者。

(一)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树立自信,发挥才能,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中去了解信息概念及其特征,使抽象的理论浅显化。

篇8:《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比较研究

1 盆景与园林造景在同源上进行比较

在我国无论是盆景, 还是园林造景, 其历史都非常悠久, 但是关于盆景起源的时间, 研究人员并没有形成共识, 有人认为是魏晋时期, 还有人认为是殷周时期等, 但是对于分镜形成时间, 研究人员基本上都达到了共识, 一般都认为其形成于唐代。唐代之前, 出现了很多文化艺术人才, 无论是山水画, 还是山水诗歌, 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而盆景作为艺术的一种表达开始形成, 直到发展到我国的唐代最终形成, 这主要是因为, 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经济大发展时期, 为盆景艺术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而盆景与园林原本就都是艺术的表达形式, 盆景可以看作是园林造景最初的形式。某些学者将我国的园林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盆景;第二个层次是窗景;第三个层次就是庭院园林;第四个层次是宫苑, 从这个划分原则中, 可以看出盆景是园林造景中的一种, 它们同源相生。

我国盆景组成因素有很多, 通常情况下, 植物是最不可缺少的元素, 除此之外还有山石、亭台等, 其所要体现的就是一种自然的山水风光, 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盆景的类型也有很多种, 主要的有三种:第一种是植物盆景;第二种是山水盆景;而第三种是意象盆景。盆景中的植物主要的功能就是欣赏, 其表现手段就是小中见大, 通过小小的植物来展现整个自然;之后再通过各种塑造手法, 使其按照人为的想法去生长, 蕴含着一种意境, 体现出大自然的野趣。我国的园林景观其构成原则与盆景几乎是相同的, 但是园林造景, 更多的是表现空间感, 如果对两者进行简单的比较, 可以说盆景与园林造景之间最大的相同点就是都来源于自然, 尽可能的体现自然, 但是盆景主要是聚焦赏景, 而园林则是通过散点来达到赏景的目的。

2 盆景与园林造景在美学上进行比较

从构成元素上看, 盆景与园林造景都是一致的, 两者都是以自然为对象, 来达到设计的目的, 突出欣赏的价值, 无论是盆景还是园林造景, 都能体现出人类回归自然的情感, 对美好自然世界的追求。

从盆景与园林造景中,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人们的自然观, 盆景与园林造景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书与画之间的关系, 它们都是同源相生的艺术, 有着相同的美学根源。我国古代社会其思想主导是儒家、道家以及佛家, 儒家思想几乎贯穿着我国整个封建社会, 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观点, 在盆景与园林造景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 而道家追求的是返璞归真, 是修行, 所以有些盆景或者园林造景具有仙境的感觉;佛教作为外来教派也对我国的盆景与园林造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盆景和园林造景在形式美上进行比较

盆景和园林的灵魂是意境营造, 是效法自然美, 但又高于自然美。意境是通过布局来体现的, 也就是构园造景、构图造形。中国传统艺术向来强调意在笔先, 要产生一个好的意境, 首先要做到布局合理, 达到深远高雅新奇。园林中有“小中见大, 曲经通幽”之妙, 盆景中有“势态互合”之绝。在园林、盆景设计中, 色彩上, 有“春樱、夏绿、秋红、冬素”的组合, 各势交杂, 突出视觉形象, 富于诗情画意, 使人们在欣赏、游玩的时候, 不仅看到了景, 而且通过景激发出感情, 产生深远的联想。盆景和园林通过造园、置景手法, 达到协调统一。

盆景手法较容易会意, 而又与园林手法相通, 若将盆景手法与园林手法相比较, 则更容易理解和把握园林手法。盆景在园林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小品, 而高雅的园林须有盆景点缀, 彼此相依。

盆景如何放置很有讲究, 一般而言, 园林中的盆景多置于庭院中, 使之更为精致耐看, 而且往往与此庭院有统一的风格, 如园中有竹丛, 则置一些梅桩、五针松或黑松之类的盆景, 使这个环境有“岁寒二友”之文士气质。中国园林和盆景艺术常把小桥流水、田园牧歌式的归隐, 一类的意境作为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造园家择取最能诱人产生愉悦之感的山水、楼阁、树木、花草, 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既有自然美, 又不拘自然之俗的园林景观。它的特点不在于摹仿自然形象, 而在于在不违背大自然真实性的前提下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 以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对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加以美的再创造, 使其由自然形态升华到艺术形态。

4 盆景和园林造景艺术手法

盆景是以植物、山石等为主要素材, 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 采用夸张、浓缩等艺术手法, 做得“寸木有情, 片石有致”。盆景将大自然之美景浓缩于方寸之中, 使人们从山水中体味到人格之美。作为一门艺术, 它以丰富的造形、和谐的色彩效果, 展示了它清新、隽秀的艺术魅力, 有着“无声的诗, 立体的画, 活着的艺雕”的美称。盆景之所以得到多数人的青睐, 除了它交融了众多的艺术基因外, 更重要的是其特定的艺术语言和精湛的技巧表现, 区别于其他艺术而独具一格。盆景点缀阳台、窗前、案头, 足不出户, 却能享受和领略大自然之趣, 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随处俯拾即是的苔鲜、小草、石屑, 可以毫不逊色地成为翠绿欲滴的绿茵草地, 起伏有致的山丘茂林, 构成丰富的审美景观, 给人无尽的遐想。以超常规的手法, 浓缩、概括、凝炼、形象地表现了自然之美、艺术之美。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知盆景与园林造景无论从同源上比较, 还是从美学角度上比较, 两者都有紧密的联系, 虽然其具体的造景方式不同, 但是殊途同归, 所要体现的最终目的都是回归自然, 感受自然, 通过对盆景植物的聚焦, 能够从中看出大自然的美好;通过对园林散景的观赏, 我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 两者要表达的宗旨都是道法自然。我国古代文人都有一种隐士情怀, 这种情怀, 从盆景与园林造景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我们从两者的对比中可以明显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摘要:无论是盆景, 还是园林造景都是大家所熟知的, 实际上盆景与园林造景有很深的渊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 盆景就是园林造景的缩小化, 而从盆景中, 能够完全的体现出园林造景的手法, 相关两者之间也有很多的不同点, 其造景手法略有不同。本文主要从两者的同源、美学思想及其造景手法等角度, 对盆景与园林造景进行了比较, 希望能够为研究盆景与园林造景手法的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盆景,园林造景,特征,研究

参考文献

[1]宋彦峰, 高效田.中国盆景与中国园林的比较初探[J].河南林业科技, 2007 (S1) .

[2]闻声.试论盆景与园林之关系[J].中国花卉盆景, 1990 (12) .

篇9:《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比较研究

摘要:创业板市场具有较低进入门槛、高风险和高回报等特点,因此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也具备了规模小、风险大且发展不稳定等特征,其信息披露有别于主板,需向投资者提供更具特色的信息。文章通过对创业板2011年上市公司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分析,剖析其行为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监管层以及审计师提出相关治理建议。

关键词:创业板;信息披露行为特征;监管策略;审计策略

随着“中国式纳斯达克”创业板于2009年10月23日在深圳的正式启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创业板上市融资。然而,部分创业板企业对信息披露要求不熟悉,甚至粉饰报表,出现“万福生科”、“朗科科技”等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造成投资者的重大损失,迫使证监会重典治市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创业板企业通常规模较小,技术创新投入回收周期长,盈利水平不高,经营稳定型较差,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投资者对创业板信息披露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许多创业板企业遇到“新颖的缺陷”(Liability of Newness),年报披露尚存不足,自愿披露较少,强制性披露的内容也不完整,部分资料缺失,信息披露不清晰,有些企业出现年报补丁(郭葆春,2008),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为此,观察创业板企业信息披露的行为特征并据此提出应对对策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务价值。然而,当前我国创业板信息披露的研究侧重于探讨信息披露制度本身,系统地分析其披露行为的文献尚不多见,如戴新民、刘先兵(2003)指出创业板市场应采取“宽进严管”的方式,要求信息披露更加详细、频繁,王晓津、佘坚(2008)通过对对国际各地区创业板市场的设立方式、运行模式和上市条件对比分析为创业板信息披露制度提出改进建议。为此,本文针对创业板企业高创新性、高成长性、资金贫乏、关联交易频繁等特点,针对其无形资产和关联方交易的财务信息披露情况,以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和风险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分析,尝试提出实务改进建议,以期丰富信息披露相关理论和实务成果。

一、 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特征分析

本文逐份详细阅读和统计2011年创业板全部290家上市公司的公告信息,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两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其年报信息披露情况,以相应地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披露率较高,无形资产、关联交易、募集资金情况和风险信息等信息披露率分别为98.9%、77.2%、96.9%和95.2%,然而所披露的信息质量并不理想,存在一系列问题。

1. 无形资产披露现状。

(1)无形资产内容和性质。大部分企业没有说明所拥有的专利等无形资产的内容、获得时间和有效期限,仅列举拥有专利的数量,甚至部分公司在披露专利、商标信息时,混淆不同法律效用的正在申请的专利与已经授权的专利,误导投资者将专利申请和专利视为具有近似的法律效力。如苏州恒久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多项国际领先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但实质上这些无形资产已因未能及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缴费而终止,其不实披露最终导致未能成功于创业板上市。

(2)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判断。232家(占80.0%)未达到《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要求披露无形资产寿命估计情况和不确定情况下寿命的判断依据。此外,272家(占93.7%)未按照《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以下简称“15号准则”)披露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每个会计期间的复核程序、减值测试及减值准备计提方法,仅笼统说明“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本公司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3)研发支出及研发进展。111家(占38.3%)未按《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以下简称“30号准则”)要求披露研发支出总额及其中资本化研发支出额的比重、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143家(占49.3%)未披露划分公司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阶段具体标准,以及开发阶段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标准。部分披露的企业也仅套用会计准则的表达,未根据企业自身研发情况说明具体标准。59家(占20.4%)未披露正在从事的研发项目进展情况、拟达到的目标,无法为广大投资者提供研发项目信息以作出投资决策。

(4)无形资产重大变化。无形资产重大变化披露情况较好,绝大部分公司披露了变化的原因,仅新国都一家未能解释无形资产较大变化的原因。然而由于创业板如何界定重大变化尚未出台相关准则,大部分企业沿用主板和中小板的相关规定:若公司主要资产、负债项目占总资产的比例,同比变动达30%以上的为重大变化。

(5)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创业板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不普遍,仅两家公司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而仅有三五互联(对计提减值准备标准做出了解释。创业板多数企业面临大量的技术更新,无形资产减值实务中理应较为普遍,但实务中仅0.69%企业计提减值准备。

2. 关联方交易披露现状。上市公司在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对象、内容上选择随意,披露不充分。96家企业(占33.1%)未达到《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以下简称“36号准则”)和30号准则的规定,仅披露了关联交易的双方、交易金额,但忽略结算方式的说明。定价原则、交易价格笼统地标明按“公平交易价格”或“市场价”,而未能对每类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给予解释,如说明市场价定价原则,或列出市场上同期不同单位的报价。32家企业(占11.0%)在关联投资方面未按照30号准则披露被投资企业基本情况及业务范围、进展情况等重要信息。35家企业(占12.0%)存在关联债务和担保时,未提及担保形成原因及对公司的影响。此外,企业对资金被关联方占用的原因、占用资金后续处理等往往不予说明,少数企业在披露关联法人时未提供其业务性质和注册地。

此外,根据36号准则规定,关联方交易应当分别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予以披露。但许多企业对交易类型的分类不统一,也未按照日常经营相关关联交易、资产、股权转让的关联交易,共同对外投资、债权债务往来、担保或者其他关联交易等进行分类,所提供的信息不详细。如振东制药是创业板首例遭受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其未2011年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振东实业通过关联交易方式违规占用半年以上的3 648万元,占当年净利润近三分之一,但公司未充分披露。

3.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披露现状。创业板仅91家企业(占31%)完全按照30号和15号准则对募集资金变更进行披露;145家(占50%)未披露募集资金变更使用情况但附有文字说明;9家(占3%)未按准则的格式进行披露但附有文字说明;37家(占13%)未披露募集资金变更使用情况且未附文字说明;8家(占3%)完全未做说明。此外,只有59家企业(占20%)对超募资金进行了披露,且仅以“超募资金特别说明”的文字形式对超募部分进行说明,但未采用准则要求的表格形式进行披露。246家(占85%)对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文字说明,但是仅一半的企业说明较为详细,半数企业文字披露只简述了募集资金到位情况以及管理与存放情况,与募集资金投入相关的项目情况以及使用中的问题等更具分析价值的信息未给予披露。

4. 风险信息披露现状。根据30号和15号准则,企业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尽量采用定量的方式披露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所有风险因素及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并阐释对策、措施和效果。仅15家公司(占5%)严格按规定采用定性和定量方式披露,如万顺股份详细披露海外产品遭遇汇率变动的影响及汇率风险对策。大部分企业风险信息披露不完整,尤其缺乏风险措施的说明:166家企业(占57%)仅披露风险带来的影响,未说明应对措施;48家企业(占16%)仅采用较为空泛的文字对风险进行说明;18家企业(占6%)对风险完全未进行任何形式的说明。如中元华电对并购风险仅强调如果选择的并购标的不当,或者并购后未能较好整合业务和市场,将导致并购目的不能或不能完全实现,此信息未结合公司情况具体说明,表述较为空洞,导致投资者不能获得企业应对风险的态度和能力方面的信息而影响预测。

二、 监管策略

1. 完善信息披露的考核评价制度。监管部门应尽快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评价制度。现行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的考核标准过于简单,仅依据明显的披露过错或不足确定为C级或者D级,因此大部分企业满足基本披露要求均可评为A级或者B级,区分度不明显。2011年创业板评为A级占16%,B级73%,C级10%,唯一评定为D的为振东制药,其存在关联方非经营性提供资金未履行审批程序或信息披露义务,日最高余额达到1 000万元以上而被公开谴责。大部分企业评定为B,奖惩不严,无法激励创业板企业更为透明公开的披露信息,而是仅仅满足于形式上不违规,披露的内容空洞,无实质性信息含量,无法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建议监管层细化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合法合规性和公平性的评价标准,加大对披露有缺陷企业的惩罚力度,对信息推迟、更正、重报、误报、舞弊等加大监管和跟踪治理。

2. 完善信息披露的监督制度。

(1)无形资产。进一步规范及细化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法规要求。如准则应对无形资产重大变化的标准作具体界定,是否借鉴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准则所制定的,还是进行调整,需要进一步界定量化标准,使企业的信息披露更规范。又如要求企业严格披露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使企业不能用未生效或者已过期的无形资产混淆视听。

(2)关联交易。建议监管部门统一规范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格式和交易类型,如规定披露的交易要素用表格格式,分类别披露关联交易金额、性质等。同时加强信息披露的法律约束力,在处罚上市公司的同时,强化对公司董事会和相关责任人的查处。

(3)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应规范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文字说明,建议募集资金到位情况、使用金额与结余情况、存放情况、管理情况、专户存储情况、超募资金使用情况特别说明、变更情况文字说明、使用与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专项审计意见等纳入强制性披露;同时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现效益的情况、未达到计划的情况与原因、使用情况的详细说明、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使用计划、未来投资去向情况、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实施地点、实施主体、实施方式变更情况、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节余募集资金使用情况、预期效益说明、资金投资项目进展情况等可作为自愿性披露。

(4)风险信息。监管层可进一步区别外部和内部风险信息披露,要求其披露宏观风险信息,并细化内部风险的内容和措施。鼓励公司量化其各种风险,如外汇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披露在财务报告中,以帮助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现金流量做出更有效的预测。

三、 审计策略研究

1. 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的确认。审计人员要对每项新增无形资产进行详细验证,确定其所有权是否归属或受控于被审计单位。若有虚列或不当之处,应先查明原因。其中应尤其注意专利的有效时间的确认和披露,对于过期的或者未授权的专利要求企业必须注明,而不仅仅关注专利的数量。核对每项无形资产增减的授权文件,以确定无形资产增减业务是否符合规定。此外,审计人员应审核被审计单位对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划分依据,关注是否混淆两阶段支出,强调被审计单位研发支出资本化标准和研发项目进展及拟达到的目标的披露。

(2)无形资产的摊销和减值。审计人员应注意无形资产有效期是否合理正确,应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如何判断充分解释,避免企业利用其不摊销不计提减值而粉饰财务报表。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重点审查摊销政策的合规性,严格核对摊销期、摊销方法等,关注会计政策发生。此外,审计人员应注意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应计提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和理由是否充分,以及是否定期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测试是否合理、证据是否充分。

2. 关联方交易。审计人员应采用风险导向审计,评估可能存在关联方信息缺失的风险所在,通过询问、查阅资料和会议纪要、上网搜寻等方式查证。当审计人员审查出在关联关系时,应尤其关注关联法人业务性质和注册地、关联被投资企业基本情况及业务范围、进展情况、结算方式以及相应的定价政策、关联债务和担保的原因和影响、占用资金后续处理等的披露。建议定价原则政策按年报结合关联交易公告的方式,用充分证据提示交易的公平、公开,若按市场价的应列出市场上同期不同单位的报价以证实交易价格的公允。若企业定价与市价有迥然不同的差异,审计人员应做进一步取证,审阅相关资料,特别是票据、合同、协议等。

3.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审计人员在审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时,应当对上市公司针对募集资金使用与管理建立的内控体系和制度执行穿行测试,检查资金使用审核、批准手续、签章等是否齐全。审查募集资金使用计划是否符合公司预算、尤其关注超过董事会授权范围的支出,对其合法性进行验证。若本年存在募集资金使用变更的情况,审计人员可以从未达到计划进度原因、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实施地点变更、实施方式调整、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募集资金项目尚未实施完毕等详查相关的审核手续和签章。

4. 风险信息。审计人员应当对上市公司是否制定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标准进行审查,通过观察不同岗位职责的工作情况,评估企业针对各个岗位职责的风险制定和执行的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同时,检查企业针对各种风险点所设计的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审计师应关注已制定和实施的风险管理策略,查核企业是否定期总结和分析已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并结合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

中小企业是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本主体,其为了获得资金大量进入创业板,然而其信息披露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难以满足投资者的要求。本文对创业板信息披露进行调查,发现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特征上,普遍存在形式上满足披露制度的要求,但内容上参差不齐的现象,避重就轻地选择性披露、披露不完整、主观性较强的会计政策及标准和原则等方面的披露相对较弱。为此,监管部门应改进考核制度评价标准,规范相关准则,鼓励企业积极的完善信息披露;审计师也应对重要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深入审查,以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促使创业板企业信息披露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四、 结论

近年来,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日益增多,尤其政府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进了一大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而中小企业是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本主体,其为了获得资金大量进入创业板。然而其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难以满足投资者的要求。本文对创业板2011年度290家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调查,发现公司在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行为特征上,普遍存在形式上满足披露制度的要求,但内容上参差不齐的现象,避重就轻地选择性披露、披露不完整、主观性较强的会计政策及标准和原则等方面的披露相对较弱。同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力不足,考核评价制度尚待完善。为此,企业应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入手,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监管部门也应进一步规范公司信息披露的清晰度,改进考核制度评价标准,鼓励企业积极的完善信息披露和加大对违规公司和人员的惩罚力度,使创业板企业信息披露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以赢得投资者的青睐,获得更多资金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葆春.广东省新创高新技术企业治理特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1):148-150.

[2] 戴新民,刘先兵.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若干问题[J].经济管理,2003,(1):60-62.

[3] 王晓津,佘坚.海外创业板市场发展状况及趋势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8,(7):21-25.

[4] 王守宽,金红磊.论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法律制度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5] 戴新民,刘先兵.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若干问题[J].经济管理,200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号:7110204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自由项目(项目号:2014A030313372)。

作者简介:肖继辉(1976-),女,汉族,湖南省邵阳市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郭葆春(1977-),女,汉族,福建省晋江市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和审计;李颖思(1991-),女,汉族,广东省肇庆市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席婧萌(1992-),女,汉族,广东省韶关市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

上一篇:祝事业越来越好祝福语下一篇:小学建筑设计方案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