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新时期老城区控规编制的思考——泰州市老城核心区控规编制实践

2022-09-11

1 引言

随着我国整体环境进入全面转型的新时期, 我国城市发展正逐渐摆脱对规模扩张和土地财政的依赖, 转向内涵提升、存量优化、品质提升的新阶段,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及其实施意见颁布后, 城乡规划也面临着适应形势的改革, “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双修”“有机更新”“文化传承”已成为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重点关注的名词。

本文结合《泰州市老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实践, 探讨新形势下控规编制中如何贯彻新理念新思路来指导老城区的保护与发展。

2 泰州老城核心区的特色和问题

2.1 主要特色优势

2.1.1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泰州老城核心区累积了包括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街巷等在内的丰富历史文化遗存。共有文物保护单位76个、历史文化街区1个。

2.1.2 公共设施优质多元

老城区的居住功能从建城开始延续至今, 城市的发展变迁促使其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已成为优质公共服务设施集聚之地以及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从传统老街、街边商铺、百货大楼到商业综合体, 老城区集合了城市发展变迁中的多种商业形式;集中了泰州市优质的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和特色文化设施。

2.1.3 水城风景自然宜人

老城核心区拥有泰州特色的城河水系, 长8.2公里, 宽窄变化有序, 最宽处达200余米。其中的东城河已由最初的防卫、生活设施, 演变为具有休闲、文化、生态等功能的国家4A级凤城河风景区。

2.2 面临重点问题

2.2.1 历史文化遗存利用较弱

近年来泰州结合历史文化特色资源, 新建了中国科举院试、中国建筑风水等博物馆, 增强了历史文化的宣传和展示。但总体来说, 大多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停留在专类展示层面, 单一不开放, 与旅游发展不耦合, 没有形成有效的体验文化的载体。

2.2.2 城市更新控制力度不足

由于对历史文化保护的认识不足及市场开发效益的影响, 地块更新改造忽视了与现有历史建筑在肌理、高度、风貌及景观设计方面的呼应, 建筑超高、体量巨大、风格各异、色彩纷杂, 风貌驳杂, 部分重要的景观视廊及开敞空间被侵蚀, 影响了历史环境。

2.2.3 交通问题制约老城复兴

老城核心区人口密集, 功能的高度集聚带来的高强度交通需求不断冲击着薄弱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 部分道路又兼具城市过境贯通性通道和老城区重要集散通道双重功能, 高峰时段拥堵现象严重。除此以外, 老城区在道路断面设计、停车设施配建、路权管理方面皆有不完善之处。

3 泰州老城核心区建设发展策略

3.1 明确历史文化保护底线, 采用有机更新方法, 保障历史传承

本控规秉承保护优先的原则, 首先落实《泰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保护要求, 深化细化保护内容, 将历史文化保护作为老城核心区发展的最高引领, 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的底线, 重点关注城池格局、街巷格局、历史街区的保护, 建筑高度、风貌分区的控制和保护界限、保护区域的划定, 维护好历史环境, 保存历史记忆。

其次, 在严格保护历史要素的同时, 对现状建筑质量、风貌、权属等发展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对更新对象进行了综合评价, 判断出重点更新地区, 并区分了地块更新模式, 明确了文化保育、综合整治和拆除重建三类模式的具体更新对策, 通过划分城市更新单元, 整合空间资源、以保障公共利益实现和不同类型更新对象的经济平衡。

3.2 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激发历史城区活力, 彰显城市特色

在保护的基础上, 以文化保育及旅游策划为抓手, 结合历史事件及相关记载等进行策划, 深入挖掘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内涵, 丰富保护形式, 充分发挥历史遗存的价值, 彰显泰州特色。

依托文化资源,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 将的历史遗产予以适当地整治、修葺, 打造成为适合现代旅游市场需要的旅游产品, 构建“凤城河水旅游”加“老城文化旅游”的旅游体系, 系统展现泰州老城区的城市形制、文化内涵、文化形象及水体自然景观, 在改善老城区的人文环境和空间环境的同时, 也为老城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3 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提档升级设施功能, 体现特色服务

现状老城核心区功能叠加较多, 需在区域层面进行合理的疏导和组织, 在基本服务功能补充完善的基础上, 进一步挖掘资源, 强化特色服务功能。一是结合历史、文化复兴, 结合泰州历史文化资源建设集文化旅游、文化展示、文化体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文化设施集中区;二是发展多元商业功能, 建设高档商业、地方特色商业、游憩型商业、旅游休闲商业服务集中区, 注重商业职能的高级化与先进性相结合, 引导不同商圈错位经营;三是继承传统教育医疗特色, 塑造泰州品牌, 在合理疏解教育、医疗等设施的同时, 继承泰州市自古治学教育传统, 发扬优势, 致力打造泰州市教育、医疗品牌。

3.4 切实引入城市设计思维, 梳理各类景观资源, 塑造特色空间

首先, 落实《泰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 保护历史城区各传统地标、河道、道路等之间的视线通廊, 强调历史文物古迹周边的建筑高度控制及历史环境保护, 处理好建筑视廊和文物古迹控制线、绿化边界之间的协调关系。

其次, 依据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遗存, 将老城核心区划分为不同的风貌协同街区, 通过识别城市中具有风貌同质化的区域和具有引导风貌特色的地域性标志节点, 建立风貌协同街区的核心内涵和文化表征, 然后通过建筑高度、界面控制、色彩引导、建筑构件与形式的引导等手段, 对不同区划内的建筑风貌进行有效控制。

3.5 聚力引导交通减负控量, 增加支路层级配置, 倡导绿色出行

首先, 在区域层面, 推进城市框架性路网建设, 完善老城外围干道网络,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构建老城外围交通分流系统。

其次, 优化老城内部路网系统, 完善支路网, 提升网络系统性、提高网络密度, 并优化干路断面, 改善交通节点, 增强通行能力。

再次, 改善停车环境。发挥老城旅游、商业功能, 只在公共活动中心和风景游览场所附近布局社会公共停车场。通过交通需求管理策略控制停车需求, 控制停车泊位供给实现老城交通减负。

最后, 塑造慢行系统。优化道路横断面, 保障路权, 构建安全、优质慢行环境。以优质服务老城出行为基础、彰显老城特色为重点、展现绿色生态的城市形象为亮点, 形成依托绿地水系及历史文化要素的可到达、可转换、可观赏、可体验的“一环、内网”的慢行路径。

3.6 积极推动生态功能修复, 优化绿地水系格局, 构建蓝绿体系

生态功能修复主要对水系、绿地等生态要素的完善, 修复老城核心区的生态格局。

依据泰州老城“城河相依”“路河相依”的肌理格局特征, 疏通断头水系, 健全水系, 恢复老城内河网格局, 弘扬老城水特色, 构建“外环内网”水格局。

绿地系统规划突出泰州老城核心区“水城一体”的生态特色, 强调水绿交融。

3.7 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标准, 优选控规指标体系, 实现有效管控

为了保障历史文化保护、彰显老城特色, 落实相关控制和发展要素, 对老城区采取因地制宜, 严格控制的刚性控制要素包括“五线”、“三大设施”中需要强制性控制内容, 以及规划中用地功能、建筑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指标、历史城区内范围内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环境风貌。

适度弹性的控制要素包括历史城区范围外的用地和历史城区内部分新增的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 增强地块更新改造的兼容性。

4 结语

本文结合泰州老城区现状发展特征及未来发展要求及需求, 在控规层面对老城区保护控制及更新发展的策略及控制方法做出思考。主要在用地功能优化、交通系统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强度和高度控制、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 力求既有效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延续老城区的文脉, 保存历史的回忆和记忆, 又迎合当代城市总体发展要求。

摘要:老城区是城市建设的发源地, 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及发展变迁, 而历史文化名城中的老城区历史文化特色鲜明, 往往被划定为重点保护的历史城区, 肩负着传承历史名城核心价值的重任。在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下, 为了实现老城区的整体保护和复兴, 通过《泰州市老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实践, 探索在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下简称“控规”) 阶段, 老城区建设发展的策略及控制方法。

关键词:新时期,泰州,老城,控规,历史文化保护

参考文献

[1] 谢涤湘.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以广州为例[J].城市观察, 2014 (1) :82-89.

[2] 安艺, 令晓峰.历史城区控规编制中整体控制层面的思考——基于寿县历史城区控制详细规划实践[J].小城镇建设, 2014 (6) :91-95.

[3] 泰州市老城核心区控规修编[R].常州:常州市规划设计院, 201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城市发展新时期老城区控规编制的思考——泰州市老城核心区控规编制实践】相关文章:

禹州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04-20

萍乡市老城核心区更新改造对策探析09-12

控规的现状调研报告05-02

控规的现状调研报告08-18

控规地块划分原则04-09

控规调研报告04-18

控规知识整理范文05-28

控规重点整理范文05-29

控规现状调研范文05-29

济南-城市老城区旧城更新改造理论相关探究04-28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职汽修专业教学质量下一篇:别墅室内设计特点及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