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规知识整理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控规知识整理范文

控规论文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控制性详细规划结课论文

姓 名: 杨 桦 学 号:031510112 指导教师: 沈 妤 喆

控制详细规划结课论文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浅识

——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摘要: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开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以“土地分区规划管理”的概念引入我国的。本文介绍了公众参与的概念和起源,阐述了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欧美国家公众参与的经验,着重分析了我国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所处阶段、问题以及方法探索。 关键词:城市规划 公众参与 一. 公众参与的意义

公众参与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让众多的城市成员能够参与到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及决策过程中去。公众参与的目的并不在于让规划师能够说服公众,或是让公众藉此来指挥规划师,其最终目的是在于通过此项活动达到规划师与公众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二. 我国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现状

1、 由于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途径,使得我国当前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过程,大多数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都是由当地政府或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和审批,因而不能获得社会的最大认可,在实施中将会遇到各种阻力,影响其实施效果。虽然花很大力气制定规划,但在具体的建筑项目上又难以完全执行,与以往的那种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规划没有本质差别。这也导致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过程缺乏应有的监督保障,以至于在规划管理中随意变更规划、越权审批,迁就开发商利益等现象时有发生。

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可归纳出以下国内公众参与的缺陷。 (1) 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

我国现有的城市规划法规没有明确公众参与的主体、具体权利以及相关的法律程序,只注重于对规划建设部门的行政行为的授权,而对规划行政控制的立法相当少。 (2) 参与的内容、方式与途径不明确

控制详细规划结课论文

2、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从我国现阶段的公众参与现状来看,普遍都流于形式,公众基本上是事后参与,被动地听听、看看,然后接受。公众作为城市规划服务的对象,对自己切身相关的事最有发言权,所以应以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公众参与内容、方式与途径。因为有一个严肃而权威的制度作保障,是确保公众能够真正参与城市规划的前提。 (3) 公众参与的意识淡泊

由于长期以来的惯性作用,在公众心中,城市规划是国家、政府的事,规划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都很少向社会公布有关规划信息,规划好像是一件很“秘密”的事,公众已经习惯游离于之外了。加之,相关部门出于各种原因而忽略对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媒体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了我国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和热情都极端缺乏。

三. 公众参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要使一项技术工作成为一种公共决策并得到最广泛的支持,就必须要实现公开决策、民主决策。只有公众充分参与,才能体现社会公平。对此,必须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众参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 促进规划师直接了解民意,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良好的“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使城市规划具有双向信息系统,为开展城市详细性规划打好基础。 (2) 为控制性详细规划起到“集思广益“之效,尤其是某些引导性指标的确定。 (3) 有利于群策群力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 四. 国外公众参与的实践

目前,在西方城市规划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公众参与早已成为规划行政体系中的一个法定环节,作为重要力量影响着对规划和建设行为的决策。

美国:公众参与是政府决策的重要步骤,联邦政府将公众参与的程度作为确定政府对地方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美国在城市区划执行中,注重公众参与,以及民主化决定的程序要求,每个城市设立规划委员会,设立规划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提供市民的意见,对规划机构进行监督。公众参与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常见有问题研究会、邻里规划会议和机动小组。规划方案制定后要通过公众会议和公众听证会展示,其中意见分歧很大的问题,将责成规划编制部门修改并留交下次听证会继续讨论。最终的规划方案须获得城市议会规划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才能通过。

控制详细规划结课论文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德国:在德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和建设规划法是城市建设中相互影响的三个方面。通过一个实现公众参与、规划设计、公众参与审核、法律审查程序后的城市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人都不能改变它,即使是政府领导班子换届也不能改变,如果要改变或补充,必须再一次经过上述程序。这个城市规划程序,在德国城市建设基本法中明确规定,任何一个地方政府制定城市规划,都必须按照上述程序进行。特别是规划设计前后的两次公众参与,必须得到绝对保证。

加拿大:从编制规划开始,与市民交流,将市民意见归纳整理后形成比较集中的意见,编制成为规划草案,然后通过报纸增页或邮寄将规划草案送到每个家庭,再收集市民意见进行修改,最后报市议会审议,批准前必须经过公众听证程序。

英国:向中央政府主管部门呈报结构规划时,须附上公众评议的详细内容,中央主管部门如果对其公众参与工作满意就批准,反之则退回要求重新进行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的编制包括磋商、质询和修改三个阶段,也有严格的公众参与约束。

五.

拥有一个严肃而权威的制度作保障,是确保公众能够真正参与城市规划的前提。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的法治化不健全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无法可依。

调查显示约有50%的规划师认为现阶段公众参与的最大障碍就是法律制度不健全,虽然我国已将公众参与列入法律范畴,但缺乏可供操作的程序性规范,对公众参与规划的对象、机构、内容、权利、义务等尚无明文规定,从而使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就很难保障。而相比国外,公众参与已作为一项法定的制度被确定和执行下来。

②有法不依。

我国对公众参与规划已有法律的规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曲解法律条文或钻法律漏洞等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法律还需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政府官员、执法人员为了地方或个人利益而至法律于不顾。这一点在厦门PX事件中就有所体现,海沧区的土地招拍挂存在严重的违规问题,在先有化工区规划以后,又引进了许多房地产项目和几所学校。

③违法不究。

要实现法律面人人平等就必须对权力的使用加大监督力度,对违法乱纪行为严肃查处,对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实行问责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维护法律的权威。

(2)参与主体的重视程度不够。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主体主要有:政府官员和开发商、规划师、广大公众。首先政府官员的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其次,规划师未发挥有效的协调作用,忽视了规划的公众参与,虽然大多数规划师认为应该将公众参与纳入法定程序,但是对实际操作上并不抱有太大信心。最后,公众大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对与城市发展长远利益相关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的建设还未表现出足够的热情。

(3)参与的技术方法落后。

控制详细规划结课论文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在城市规划方案形成的前期和后期反馈阶段,主要采用的是发放问卷及走访调查的方式来搜集信息,这样首先会造成收集的信息不全面,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其次,对回收的调查问卷和访问结果的处理分析工作又极为繁杂,难以形成有效的信息进入规划方案,且所获得信息仅限于选项答案,难以作进一步的分析挖掘。再者,调查问卷要经过设计、印制、发放、回收,系统分析等阶段,会造成调查成本的加大和调查效率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公众参与的障碍。

(4)规划各阶段中的参与程度不足。

一个规划项目从立案到最终实施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规划立项准备、初步草案准备、规划方案形成、初步成果完成、规划成果审查、规划成果完成、规划实施。在每一个阶段公众参与的方式和程度都有所不同,但是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如规划师一般会在前期进行一些调研,在规划方案制定出来以后才向公众进行展示,让公众提意见,在方案的规划过程中也没有公众参与的内容,这就构成了事后参与。 六. 结束语:

一个好的规划应该在公众的广泛参与下制定,并在公众的广泛参与下实施。公众参与规划实质上体现了规划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和追求社会民主的永恒精神。诚然,我们不可能奢望公众参与规划成为解决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实施中出现的种种负面效应的灵丹妙药,但城市规划应是一种政府综合性很强的。具有公共政策属性的法制行为。并且其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公众参与规划将是城市规划工作中一个永恒的、需要不断强化和提升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耿毓秀,黄均德.城市规划行政与法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2】 李学余.论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06 【3】 陈锦富.论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制度.城市规划.2000.07

控制详细规划结课论文

第二篇:控规总结

一、(1)用地面积 名词解释--规划地块划定的面

积,以公顷计。

征地面积划定的征地红线围合而成的面—土地部门为了征地积。用地面积≤征地面积

(2)据国标用地分类标注至小类乃用地性质--用地使用功能,根至

小小类R222表示小学、(如R221R223表示幼儿园、表示中学等)。

(3)性质兼容范围规定或适建要求,土地使用的相容性--土地使用以“允许设置”、“有条件的允许设置 (4)”和建筑密度“不允许设置--建筑占地面积与”来表示。 规划地块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计。(5)容积率

--规划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

(6)用地的居住人口数。人口容量--规划地块内每公顷

(7)绿地率--地块内绿地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计(8)停车泊位数--规划地块内规定 的停车车位数量,包机动车位数和非机动车车位数。(9)交通出入口方位及数量

--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出入口的方向、位置和数量。(10)交通运行组织

--规定规划地块内允许通行的车辆类型,作出合理的交通运行组织。(11)装卸场地规定--对规划地块

内货物装卸场地位置和面积的规定。(12)建筑高度

--由室外明沟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13)建筑后退--建筑相对于规划

地块某方位边界后退的距离。(14)防、卫生、安全和建筑保护等要建筑间距--为满足日照、消求而规定的与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 (15)

6线

1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

2 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 道路红线:是指道路用地和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隔离带等部分。

3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4 划控制黑线:规划用于界定市政 城市黑线:市政公用设施规公用设施用地范围的控制线。 5 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 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6城市绿线

:指的是各类绿地的范围控制线。

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有哪些指标人口容量、建筑密度、绿地率、容积率等。

,其构成内容

二1为什么地块控制上下限?简答

(1)容积率可根据需要制定上限和下限。容积率的下限,一方面可以保证开发商的利益,可综合考虑征地价格和建筑租金的关系来制定;另一方面是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土地社会经济价值防止浪费。如在工业区开发中制定容积率的下限,防止开发单位以开发的名义进行圈地,造成土地的闲置浪费。容积率上限防止过度开发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及环境质量下降。 (2)绿地率控制其下限。对绿地率的最小值的限定,可使基地中能保证一定的绿化面积,有利于美化环境,降低基地的使用强度。建筑密度显示的是场地中建筑(3)建筑密度,规划控制其上限。物占地面积与其他内容占地面积之间的比例关系,表明了用地的分配状态,在既定的容积率之下,对建筑密度的限定,就限定了建筑物的形态的旷地及绿地率。,控制保证一定 (4)建筑高度,控制其上限。为了克服经济利益的驱动而盲目追求建筑高度,造成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根据建筑物的所处不同区位及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影响程度,规划部门需要对建筑高度的上限提出规定。 (5)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混乱,保证建筑后退,控制其下限。避免必要的安全距离,保证必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和良好的城市景观。(6)停车泊位,通常控制其下限。2 、 地块划分注意什么? (免不相容使用性质用地之间的1)应保证地块性质单一,避干扰 (分区规划、及其他专业规划的要2)严格遵守城市总体规划或求 (权边界;3)尊重现有用地产权或使用 (4)考虑土地价值的区位级差; (便于现状资料的收集及统计5)兼顾基层行政管辖界线,

3、影响土地开发强度的因素? (开发强度不同。1)用地性质:用地性质不同, (2)城市土地级差:区位、地价、使用性质、经济效益(3)建造方式和形体规划设计 :建筑密度、形体组合等。 (风貌的要求、地段、视线走廊4)城市设计要求:整体建设 (5)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容量: 4(、1规划控制指标的类型?)规定性指标该类指标是对建筑、用地、环境的最基本的控制,一般来讲,是不允许更改的指标(包括指标本身及其量化值),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容积率、交通出人口方位、绿地率、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2)引导性指标是可选择使用及可发挥的指标,可根据规划用地的要求及其周围环境的具体条件灵活选用,又能在符合基本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进行发挥。主要用于城市特色与环境景观方面的控制,包括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其他环境要求。风格要求、 建筑色彩要求、

5、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也是建设管理的依据。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对城市各项建设所做的前瞻性与综合性部署,其目的是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服务。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规划。

6、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1)、合理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2)、确保经济与社会的(3)、确保建设活动和城市发展目标一致。发有序健康运作。(4)、促进房地产开

7、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以城市总体规划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8、城市规划的五个层次:”。(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2)、城市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城市分区规划 3)、(4)、控制性详细规划(5)、修建性详细规划

9、城市总体规划纲要① 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②城市定位,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③原则确定城市规模、总体布 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④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 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10、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包括:拟定城市规划区范围,确定城市性质、规模,确定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编制各项专业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等,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11、城市分区规划 大、中城市为进一步控制和确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用途、范围和容量,进一步安排人口分布,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衔接。

12、 控制性详细规划 各城市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要求,依据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编制各地块的控制性指标,控制建设用地用途、使用强度、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3对于当前建设地区,编制修建性、修建性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

14、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类型居住区详细规划、城市中心区详细规划、区详细规划 、城市公园绿地详 城市工业仓储细规划、地段规划 15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编、控规的涵义 制办法》中确定的规划层次之一,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同属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化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发的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6、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过程中的作用(1)承上启下的作用(2)管理的依据和建设的引导(3)(4)城市政策的载体稳定和调节地价(5)有利于公共福利(6)(7)是体现城市设计构想的关键有利于对开发进行严格控制容积率的确定方法---

三、论述1 新版控规与老版控规内容对 比,增加强调了哪些内容? (求。1)强调了公共设施的配套要原编制办法中没有明确说明,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这些设施多属于公益性内容,在实际建设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往往被 侵占或者被忽略,控制性详细规划出于对公共利益保障责任,需 要更加明确公共设施的配套要求,包括大、中型公共设施的落位、小型公共设施的布点、以及公共设施建设规模、附加建设条件、服务半径等控制要求。(2)强调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 划时提出城市设计的指导原则。 这就需要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做较为深入和具有针对性的城市设计系统研究,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控制要求,其中包括

对建筑体量、(3)强调了交通需求分析的内体型、色彩等要求。

容。

其中明确提出了对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道路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主要目的是加强交通的规划研究与设计控制。在规划实施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地块开发容量、人口容量等指标都与交通系统的承载力密切相关,规划调整时交通影响分析与评价也是重要课题之一。另外,在规划用地布局和地块边界控制时如果不事先考虑好公共交通的场站布局、站点位置、交叉口形式与渠化措施将有可能在实施、改造与整治时缺乏足够的城市空间,许多设施被忽略或无法落位。国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践证明,这些方面的控制至关重要不可忽视。

(出需要进行管网综合。主要是保4)对于市政设施规划明确提证市政设施配套,并作为地块开发条件的重要参考。(5)关于地下空间利用的具体

要求。

随着城市经济实力、建设水平的提高和集约使用土地的需要,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越来越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原有的控规编制要求普遍缺乏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与控制手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中也基本上未考虑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和影响。在规划管理的实施操作中,会出现许多争议问题和灰色空间,因此,急需对这方面的建设行为进行规范,并提出科学的控制要求。

(6)新《编制办法》的强制性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

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2规中我们要控制哪些方面?(结、谈谈济南旧城中心片区在控合现状)

第三篇:申报控规具体流程

在获得《规划咨询联系单》后,方可进行申报控规相关事宜,下面将申报控规具体流程汇总如下:

一、 规划院审批阶段

1、 拿《规划咨询联系单》与规划院签订《三方协议》。

2、 向规划院提供资料:

(1) 项目总平图

(2) 日照分析报告(以PPT形式)。

3、 规划院进行现场勘查(一周内进行)。

4、 完成设计方案初稿(两周内完成)。

5、 向规划院提供资料:

(1) 项目区位图 (2) 项目现状图 (3) 项目用地规划图 (4) 项目规划总平面图 (5) 绿化景观图 (6) 道路竖向规划图 (7) 管线综合规划图 (8) 彩色总平面图 (9) 规划设计条件论证报告

6、 通过双方沟通后一周内上院会(如果方案准备充分一次性通过院会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如果没有通过院会,需要重新调整,再次上会需要1周时间)。

7、 将初步方案报市棚改办规划处(孙浩处),由孙处将初步方案报规划局,上规划局局务会。至此转为规划局审批流程。

二、 规划局审批阶段

1、 初审程序

初审程序包括规划局内各部门审查和专家技术审查(对控规“大纲图则”进行审查,原则上应邀请专家参与初审)。

1 必要时可邀请市民代表参加初审。

2、接收申请

由总工办负责统一接收控规编制单位的6套报审资料。 报审资料包括:

(1)《控规方案初审申请表》(1号表); (2)接收申请

由总工办负责统一接收控规编制单位的6套报审资料。 报审资料包括:

1)《控规方案初审申请表》(1号表);

2)符合要求的控规图说文件。图说文件除包含有关资质证件外,还应明确注明有关责任人员(下同)。

符合要求的控规图说文件。图说文件除包含有关资质证件外,还应明确注明有关责任人员(下同)。

对符合报审要求的,由总工办在1日(本规定所称“日",均指法定工作日。下同)内,将报审资料分送局相关处室(用地处、建管处、市政处、信息中心。下同)和有关分局,城改办规划处。

对不符合报审要求的,由总工办退回规划编制单位。

3、初审

(1)初审及初审会议:接件6日内,相关处室和分局应安排专门人员对上报成果进行初审,并在初审后上处业务办公会,形成处审书面意见(2号表《控规初审审查意见表》),反馈到总工办。逾期未填写并送出《控规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的,视为无条件同意。

(2)各相关处室、分局根据业务分工,其初审的重点内容为:区分局负责审查规划范围内各类基础资料收集的准确性(含已发、在办用地手续和建管手续),与本行政区发展或建设规划的协调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等;

总工办负责审查与已批准的上层次有关规划和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规范、标准的遵守情况等;

用地处负责审查规划范围内涉及本处负责的已批用地许可及相关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规范、标准的遵守情况等;

2 建管处负责审查在办建筑方案,有关城市设计或修建性详规的,控规编制的合理性,规范、标准的遵守情况等;

市政处负责审查规划范围内各类已发或在办市政工程手续的准确性,与相关市政系统规划的协调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等;

城改办规划处负责审查,已办或正在办理城改项目,用地、建审等手续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等;

信息中心负责审查规划成果的电子文件格式的符合情况,以及与相邻控规的信息数据吻合情况。

(3)专家技术审查

专家技术审查与各相关处室和分局的初审同时进行。

由总工办组织专家,对控规成果的有关具体内容提出详细的技术审查意见。审查重点为技术规范、标准等的执行情况,控规分析论证的合理性,控规技术结论的合理性等。

专家技术审查意见由有关专家填写《控规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专家审查后在规定时间内送总工办。参与初审的市民代表(如果有)也应填写《控规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并在规定时间内送总工办,逾期未送达的,视为无条件同意。

(4)现场踏勘:各相关处室接收报审资料后,可根据需要分别组织进行现场踏勘。踏勘工作的安排,应根据实际情况,与初审程序合并进行。

(5)总工办收集汇总书面意见后,认为初审不合格的,发回编制单位,要求其按《控规初审意见通知书》修改后,重新申请初审。初审合格的,进入会审。

4、会审程序

会审程序是指市规划局对控规成果进行行政审查。会议类别为局总工办程师办公会。

(1)会审会议:由总工办在收到初审书面意见反馈后,对初审合格的在7日内,安排局总工程师办公会,在必要时负责通知市级有关职能部门、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参会。会议应采取票决或议决的方式对规划成果是否通过会审作出决策,并提出书面会审意见。

(2)会审意见:会审会后2日内,由总工办根据会审意见(纪

3 要),形成《控规会审意见通知书》,分发各与会单位及编制单位。规划编制单位应根据《控规会审意见通知书》修改完善规划方案,填写《控规会审修改情况汇总表》(4号表)。完善后的规划成果转入报批程序。

(3)会审不合格的,应在按通知书修改后重新申请会审。

5、审批(或报批)

审批(或报批)程序指市规划局局长办公会审批控规成果(或向市人民政府报批重要控规成果)

1、接收申请

由总工办负责统一接收控规编制单位的8套报批资料: 报批资料包括:

(1)《控规报批申请表》(5号表); (2)《控规会审修改情况汇总表》(4号表); (3)有关职能部门的书面意见(必要时);

(4)会审后修改的控规图说文件(含包括全部规划成果的2套光盘)。

对符合报批要求的,由总工办组织相关处室成果验收;不符合要求的,由总工办退回规划编制单位。

2、成果验收

接收报批资料后3日内,由总工办组织完成报批资料的审核验收(应有相关处室和分局参与并出具意见)。必要时,委托专业规划机构进行技术验收。

经验收合格的(含电子文档),转入审批(或报批)阶段;不合格的,由总工办退回编制单位继续修改。

3、审批(或报批)

报批资料经审核验收后,由总工办拟稿,报局长办公会审批(或转报)。转报的公文和控规成果由局办公室发出或报送。

4

第四篇:控规现状调研注意事项

1采用现势数据和图纸,对各控制单元范围内土地权属和使用情况、建筑使用情况、人口分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以及自然人文资源等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对已拆未建、已发选址、已批未建、已批在建及近期可开发用地等用地情况,必须进行核查统计分析。

2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

2.1、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对本控制单元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2、土地现状使用性质和面积,用地分类至小类。

3土地权属调查,标明国有划拨、出让用地及集体建设用地、集体农用地的使用权属界线和面积。

4人口分布现状,包括控制单元内人口规模、构成、主要社会活动、出行方式,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出行是否方便等。

5建筑物现状,包括建筑用途、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及已批未建建筑等。 6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社会福利等设施的规模、分布和建设水平。

7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燃气、供热和环卫等市政设施的现状规模、分布、完好程度及使用水平。

8道路交通设施现状,包括道路红线、坐标、标高、断面及公交站场、公共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的分布、面积和使用水平等。

9规划审批情况,包括控制单元内已发选址、已批在建、已批未建、已拆未建等项目建设情况。

10所在城市及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及环境特征等。

11自然资源情况,主要对地形地貌与自然资源、风险避让、文物及古树名木等的调查,确定需要保护和控制的类型和范围。

12所在控制单元内单位、居民及相关主管部门的综合意见及规划设想。

第五篇:风景区控规文章

寻求生态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利用高度平衡的风景规划方法——北京市海淀北部地区四个风景地规划实例研究[风景名胜]

Explore the Landscape Planning to Balanc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ing and Land Resource Use——Case Study on the Four Tourism Planning Projects for the North Part of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Famous Scenic Sites]

摘要: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渐趋尖锐,单纯强调保护与片面进行开发都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通过深入分析近年来主持编制的北京市海淀北部地区的4个风景地的规划实例,从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行动规划等各个规划层面积极探索,希望在风景规划中寻求一种生态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之间高度平衡的规划方法,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共同提升。

Abstract: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suburban scenic areas is becoming acute, and simply for a one-sided emphasis on the protection or development can not be a satisfactory outcome.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four tourism planning projects for the north part of Haidan District, exploration is made from the tourism planning, overall planning, controlling detailed planning, construction detailed planning and activity planning aspects in order to find a planning method to balanc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ing and the land resource use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ogether. 内容:2 研究方法与技术创新

2.1 大西山风景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用地与 非建设用地并重的土地控制与引导模式

大西山风景旅游区位于海淀北部新区苏家坨镇境内,北临昌平区,西部和西北部均为平均海拔1 000m以上的妙峰山山区,南部以浅山地带与山前皇家园林遗产游览区相隔离,东临京密引水渠及建设中的六环路,并通过北清路、颐阳路等主要道路与其东部的稻香湖风景旅游区、多个高科技园区及中心城区形成了便捷的联系。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2.16km2,其中山区面积约27km2。

该地区地形地貌复杂,风景资源非常丰富,是海淀三大风景地之一,拥有大量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生态敏感度也很高,生态资源保育与当地居民安置就业、城镇建设和旅游发展事业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冲突。

在大西山风景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以优化、整合、完善现有发展空间为主,制定了以改善生态环境、引导高品质、组团式集约发展为目标的“岛群状”用地发展模式。在尊重和完善现存生态景观环境、协调和适度营建人居休闲空间、强化和完善“面—岛—网”的生态空间结构等规划理念的指导下,确定了“三带两轴,八区六岛”的空间形态,在结构层面上较好地解决了生态保育、观光休闲以及城镇与产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图2)。

规划还特别在风景地土地使用及用地控制与引导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类似大西山这样的城市边缘风景地区融合了风景区与城镇、乡村的多种用地类型,规划综合考虑《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以及土地部门的土地分类标准等各类规范与标准的要求,将区内用地分为大、中、小3类:大类用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分为耕地、园地、林地、城镇建设用地、风景旅游用地、农村建设用地以及水域和其他用地共7类;中类用地则与城镇规划和风景区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划分为26种用地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土地在具体使用中的细分要求,将城镇建设用地划分至小类。在这些用地分类中,大多数用地类型在国标中均有明确解释,新增类型主要针对城市边缘风景地区规划中普遍存在的各类风景、旅游、生态、景观等“绿色”用地。这些用地在传统城市控规的用地分类中并无涉及,但却是城市边缘风景地区中建设热度最高、旅游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只有首先在用地分类中加以明确,才有可能在下一步的指标体系中予以控制和引导[1]。

在土地控制与引导体系中,规划针对风景地特点,确定了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并重的规划策略。建设用地的指标控制体系中,除了对城镇建设用地一如既往的关注外,还对各类旅游设施建设用地即旅游度假用地、旅游管理服务用地、旅游商贸用地和民俗旅游用地加以明确规定。为适应规划管理和保护利用的需要,规划对国内外的控规或“类似控规”的编制内容和深度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斟酌采用了用地控制、环境控制、设施控制和形态控制4个方面的控制内容(表1)。

与传统城市控规主要着眼于建设用地相比,风景地控规的指标控制体系还应同时包括非建设用地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利用的同时保证生态与风景资源不被破坏。风景地内的非建设用地主要包括耕地、园地、林地、水域和其他用地以及风景旅游用地中的休闲果园用地、景观绿化用地和风景游赏用地。规划立足于保护生态环境、协调景观风貌、适度发展旅游和完善服务设施的理念,根据各地块的生态环境特征、旅游发展潜力和景观特色以及总体布局对每个地块的功能需要,提出各地块的控制、引导指标和管理要求(表2),主要着眼于用地性质、旅游发展引导、建筑及设施控制(包括对地块内建筑及设施的选址、规模、体量、风格等方面的有效控制)和景观环境要求4个方面[1]。

上一篇:抗洪防汛简报范文下一篇:开国大典阅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