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规调研报告

2024-04-18

控规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控规调研报告

南阳市白河南岸片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调研报告

小组成员:

xxx

xxx

xxx

班级:xxxxx 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王 丹

联系电话:xxxxxx

目录 一.调研目的.............................................................................................2 二.调研范围.............................................................................................2 三.调研方法.............................................................................................2 四.调研时间.............................................................................................3 五.调研分工.............................................................................................3 六.调研内容.............................................................................................3 1.区位分析.............................................................................................................................3 2.上位规划分析.....................................................................................................................3 3.自然条件.............................................................................................................................4 4.土地利用现状......................................................................................................................5 1)居住用地.....................................................................................................................5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5 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5 4)公用设施用地.............................................................................................................6 5.建筑质量现状.....................................................................................................................6 6.绿地景观现状.....................................................................................................................7 7.道路系统现状......................................................................................................................7 8.解决措施...........................................................................................................................10

一.调研目的 为了高效的规划红泥湾地块,通过实地考察,对规划用地的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土地利用、建筑质量、绿地景观、道路系统及社会、经济、文化等现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并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争取在以后的规划中做到因地制宜,经济技术合理,理论联系实际,为以后的设计成果既切合实际又具有建设导向作用打下基础。

二.调研范围 红泥湾镇地处宛城区东北部,位于宛城区、方城、社旗三县交界处,东北与新店乡相连,南与茶庵乡、高庙乡相接,东北与方城县博望镇接壤,东与社旗县桥头镇相交

三.调研方法 询问法、观察法、现场踏勘

四.调研时间 2014 年 9 月 19 号 第四周 五.调研分工 我们组共五人,一起进行了调研走访,其中现场记录由樊孟姣负责,手绘现状图由李姣姣制作,调研报告由王建设制作,ppt 由李成双和王凯凯进行制作。

六.调研内容 1.区位分析

南阳古称宛,现辖 1 市、3 区、10 县,总人口 1090 万,总面积 2.66 万平方公里,在河南省 18 个省辖市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南阳市地处中原,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调研地块位于南阳市宛城区内,该地块北至白河中心,南至长江路,西至嵩山路仲景桥,东至独山大道白河大桥。规划总用地面积为 1.45平方公里。基地形状趋近于矩形。

南阳市由 S8311 南阳北绕城高速、许平南高速、G55 二广高速、G40 沪陕高速围合,交通便利快捷。此次调研地点红泥湾镇,地处宛城区东北部,位于宛城区、方城、社旗三县交界处,东北与新店乡相连,南与茶庵乡、高庙乡相接,东北与方城县博望镇接壤,东与社旗县桥头镇相交,省道 S103(豫 01 线)贯穿全境,南邓高速、许平南高速从镇区西穿越而过,S333 于镇区东去社旗。

2.上位规划分析

根据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可以看出南阳市的规划总体结构为“一轴一带两组两心九片”一轴指白河景观轴,一带指组团隔离绿地带,两组指河南组团和中心组团,两心指市级传统商业副中心和市级商业贸易副中心,九片指王村片区、麒麟片区、高薪片区、核心片区、老城片区、武侯片区、潥北片区、潥南片区、东站片区、河东片区,如图 2-1。

该地块位于河南组团溧北片区,紧邻片区级中心和市级商业贸易副中心。

通过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我们可以了解到该调研地块在未来几十年来的发展优势,即环境优美——紧邻白河和组团隔离绿地带;交通便利——道路系统贯穿其中,其中南北向多达 3 条城市主干道,两条城市次干道,东西向达到两条城市次干道,更有三座大桥通往老城片区和核心片区,如图 2-2;地理位置优越——紧邻区级中心和市级中心,同时和市级传统商业副中心,市 级行政中心隔河相望等优势。.自然条件)气候特征 :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侯,季风的进退与四季的替换较为明显。四季气侯特点:冬干冷,雨雪少;夏炎热,雨量充沛;春回暖快,降雨逐渐增多;秋季凉爽,降雨逐渐减少。南阳是全省最大的北方水域,具有明 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年均降雨量 800-1000 毫米。

图 2-2 图 2-1

2)水文地质 :)地形地貌 :境内平原、丘陵、山区各占总面积的 21%、30.6%和 48.4%。有林地面积 1094 万亩,占全省的 33%。该调研地块位于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周边道路没有明显坡度,有利于机动车行驶及人的行走。

4.土地利用现状 调研地块中多为已建用地,只有极个别的未建设用地,整个地块的建筑层次高低错落太大,新旧混杂。主要用地有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和白河岸边的绿地,如图 4-1。)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内有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其中以三类居住用地较多。调研地块的土地利用以居住用地为主,在居住用地中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二类居住用地是居住区内设施较为齐全,环境良好,多为几个小区较为久远但经过统一规划的小区和高层住宅。三类居住用地多为自家建设的密度大,没有经过统一规划,环境质量差,设施欠缺的居住聚集带,如一些老旧的棚户区和底层砖瓦房。)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调研地块内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是行政办公用地、幼儿园用地、医疗用地居多,其中也有较少的文化活动用地、卫生防疫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主要集中在 103 省道、中原路、同心路、民主路两侧即道路的两旁,其中以图 4-1

零售业、餐饮业、旅馆业、批发市场居多,还有一些金融保险用地、娱乐康体用地、加油加气站用地、其他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和其它服务设施用地,它的服务对象以当地的居民为主。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目前暂时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这就导致了周围没有形成稳定的商业区,商业区的定位不明确。)公用设施用地 该地块内只有一处广场,两处环卫用地,一处消防用地,一处其他公用设施用地。.建筑质量现状

从图 5-1 中可以看出该调研地块的整体建筑情况,根据建筑的质量质量状况分为三类建筑。)一类建筑:

建筑年代较近,建筑材料适合人的居住,建筑质量好,建筑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外形美观,有自己 的建筑风格,地块价值小于建筑现在所体现的价值,建筑本身既突出又和周围的建筑相得益彰,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建议给予保留。

从上面的一类建筑的标准来看,由于此地块有较多处新建小区,所以我们可以从此次调研后所绘制的图中得到该调研地块中的一类建筑相对还很多,并且可以看出它的分布位置主要集中在此次调研地块的东部,偶尔也穿插于中部地块中形成一小片一类建筑区域。

2)二类建筑:

建筑年代较为久远,建筑材料较为适合人的居住,建筑质量有保证,建筑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外形较为美观,建筑风格较为老旧,地块价值小于或等于建筑现在所体现的价值,建筑本身和周围的建筑没有较大的冲

图 5-1

突。建筑的保留或拆除根据规划本身而定。

从本次调研后所绘制的图中可以看出二类建筑则集中在此次调研地块的西部,偶尔也穿插中部地块。根据规划情况则给予拆除或者保留。)三类建筑:

建筑年代久远,建筑材料比较单一,建筑密度很大,不适合居民的居住,建筑质量较差,建筑风格比较老旧,地块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建筑明显低于地块的价值。建议拆除。

从本次调研后所绘制的图中可以看出三类建筑则集中在中部地块和东南角,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这类建筑的质量差,环境不好,对居民的健康不利。建议在规划时拆除。.绿地景观现状

该地块的绿地景观现状非常差,只有在沿河边和一些小区里才有一些绿地,但根本就不符合规范。因为这一调研地块的面积有 135.3平方公里,所以绿地应该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居住小区,还是在社区中。

7.道路系统现状 没有统一的规划,道路显得拥挤,分布不合理。该调研地块内主要有103 省道贯穿而过,其次是一些镇级道路,主要有中原路、同心路等。

如图 7-1。道路的状况非常不好,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维护,所以道路显得破旧不堪,甚至有些路段经常出现下雨天积水排不出去,从而造成交通堵塞。在一些城中村中建筑与建筑之间就是最原始的土路连接,下雨天泥泞不堪,城中村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常常出现死胡同。

图 7-1

.解决措施 面对在调研地块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是进行统一的规划,在进行统一规划前应充分了解当地的情况,充分利用好地块紧邻白河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重点是对三类居住用地的改造与规划,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与交通设施,增加娱乐康体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和绿地与广场用地。作为一个南阳市重点镇,在道路发展中,应分等级建造道路系统,使各个等级即独立存在又和谐统一。因河体从镇周边穿过,可以设置带状绿地系统,通过楔形绿地将绿地引进镇中心,使景观绿地成为系统,也可改善镇的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较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性广场,局限了人们的活动空间。

篇2:控规调研报告

1采用现势数据和图纸,对各控制单元范围内土地权属和使用情况、建筑使用情况、人口分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以及自然人文资源等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对已拆未建、已发选址、已批未建、已批在建及近期可开发用地等用地情况,必须进行核查统计分析。

2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

2.1、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对本控制单元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2、土地现状使用性质和面积,用地分类至小类。

3土地权属调查,标明国有划拨、出让用地及集体建设用地、集体农用地的使用权属界线和面积。

4人口分布现状,包括控制单元内人口规模、构成、主要社会活动、出行方式,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出行是否方便等。

5建筑物现状,包括建筑用途、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及已批未建建筑等。6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社会福利等设施的规模、分布和建设水平。

7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燃气、供热和环卫等市政设施的现状规模、分布、完好程度及使用水平。

8道路交通设施现状,包括道路红线、坐标、标高、断面及公交站场、公共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的分布、面积和使用水平等。

9规划审批情况,包括控制单元内已发选址、已批在建、已批未建、已拆未建等项目建设情况。

10所在城市及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及环境特征等。

11自然资源情况,主要对地形地貌与自然资源、风险避让、文物及古树名木等的调查,确定需要保护和控制的类型和范围。

篇3:控规调研报告

关键词:控制性规划,编制,管理,协作系统,广西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开始进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广西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 为实现城镇化跨越发展, 提出了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城镇群为主导、提高综合承载力为支撑、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的新型城镇化工作思路。随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 规划与建设之间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极大凸显出来, 控制性详细规划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提供规划指引, 承担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和道路、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等重大责任。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广西各地区城镇建设工作受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约, 规划编制完成后修改频繁, 规划的严肃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协调与实施管理, 是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引作用的有效手段。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协作系统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健全, 可以在全程跟踪的基础上, 明确规划编制及管理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能与责任, 并结合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相关联的基础信息, 动态调整规划的内容, 使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功能得以有效实现。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控规面临的新形势

2013年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我国新型城镇化六大任务为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1、2、3]、提升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4]、建立多元可持续资金保障机制、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对城镇化管理[5、6]。本次研究主要从这六大目标入手, 对新型城镇化工作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2.1 新型城镇化工作主要内容

新型城镇化作为未来我国城乡建设领域的核心工作, 其内容涉及农村人口转移、城镇体系优化、城镇承载力提升、产城融合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等多个方面。从广西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 城镇承载力提升与产城融合发展将成为城乡规划建设领域的重点内容。

(1) 建立城乡规划编制与实施纠错机制。分析广西及其他地区城乡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并通过建立存在问题汇总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 指导相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2) 以城乡规划编制实施缓解环境压力。针对广西可建设用地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 建立资源环境发展承载能力数据库, 有针对性地指导规划编制实施。

(3) 以规划编制与实施提升城镇化质量。针对当前广西城镇体系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中, 健全小城镇规划体系, 承载农业人口城镇化[7], 在大城市规划建设中注意引入生态文明理念, 促进绿色城镇发展。

(4) 以规划指导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针对当前广西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空间分布不够科学合理的情况,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 避免供给不足和重复建设, 做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5) 以规划编制和实施强化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构建与城镇规模、城镇职能相适应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 并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 形成用地功能布局协调、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到位的发展格局, 实现产城融合, 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

(6) 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和制度。在规划编制部门内, 形成多专业联动的协作体系;在规划管理上, 形成涵盖规划编制、国土、环保等部门在内的协作系统。

(7) 提高城镇管理的技术含量。引入现代城市管理系统, 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 整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实施所涉及的各个专业及部门, 加快城市发展与信息化融合, 提高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技术含量[8]。

2.2 控制性详细规划概述

20世纪80年代, 被美国地方政府作为控制土地使用的地方法规以及进行规划管理的技术手段的“区划法”传入我国, 并逐步发展成为控制性详细规划, 发挥着“调控空间资源、保障公众利益”的公共政策和涵盖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强制指标及工程技术内容的城市科学两大作用[9], 成为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2.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困境

在广西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的过程中, 控规发展中的问题逐渐显现, 表现如下:

(1) 资料收集困难。控制性详细规划涉及范围广, 涵盖内容多, 数据资料的收集与处理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是规划面临的首要困境。

(2) 规划编制不足。广西目前尚未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各级城镇范围内的“全覆盖”, 现有的部分规划也面临更新。

(3) 实施管理困境。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需要得到土地、规划、建设城市各个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协助, 不同部门及主体关系的协调统一是一大困境。

2.2.2 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展趋势

(1) 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体系。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体系通过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确保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落实城镇发展战略的同时, 满足公共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需要。

(2) 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含量。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 通过构建标准化数据库, 引入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RS遥感技术, 建立一系列分析评价模型, 搭建联动决策平台。 (见图1)

(3) 构建控制性详细规划评估维护机制。第一, 建立以年度报告为主体的长效评估机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方法, 采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动态评估和年度动态评估报告的形式。借鉴《城乡规划法》对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与评估的界定要素和条件, 界定启动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评估与维护的前置条件 (见图2) 。建立以年度报告为主的长效评估机制, 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评估与维护的时效性。第二, 建立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评估与维护的“四级”服务体系。这“四级”服务体系分别用于解决动态评估体系中的过程与时间安排等问题的动态评估体系;用于加强评估的技术力量与方法的技术支撑体系;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维护的主要内容, 并将维护提出的成果转化成规定性的文件的控规维护体系及监督与保证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评估与维护公平、公正的法律法规条件的管理保障制度。第三, 强化控制性详细规划“事中”评估, 与“事前”预评估和“事后”结果评估相结合, 形成全过程动态评估体系。

3“一张图”技术概述

3.1“一张图”技术简介

2009年, “一张图”技术开始在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推广应用, 在取得良好的效果后, 该技术又被引入城市规划领域。由于“一张图”系统具有数据管理、部门联动、流程明晰、及时反馈等优点, 同时综合了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等现代规划技术, 较传统方法更适合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构建控制性详细规划协作系统的目的在于集中多个部门的力量, 提高规划编制与实施的效率。“一张图”的统一地理坐标系是构建控制性详细规划协作体系的基础[10]。当前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一张图”的实时化数据更新是构建控制性详细规划协作体系的关键。规划编制与管理需要处理和管理大量的规划数据, “一张图”的综合化数据库是构建控制性详细规划协作体系的保障。构建控制性详细规划协作系统衔接和服务于各个相关部门。“一张图”的先进数据服务是构建控制性详细规划协作体系的特征。 (见图3)

3.2“一张图”技术的应用

“一张图”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提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状况的查询、浏览和可视化展现。以核心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为支撑, 对不同数据进行数据抽取、查询、统计等, 以图形、统计表格、三维虚拟现实等表现形式展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各个环节的信息。二是为规划审批过程提供数据服务。以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的各类行政审批系统, 都以“一张图”基础数据为参考, 并为审批决策提供综合分析工具。同时, 审批过程和结果数据“沉淀”在“一张图”中, 对相关数据实时更新。三是为全面全程监管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支撑。综合信息监管平台中对各类数据的比对核查、专业分析, 以“一张图”为数据本底, 建立综合监管的分析和监测体系。

4 基于“一张图”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协作系统建设

4.1 控制性详细规划协作系统功能设计及特点

控制性详细规划协作系统的功能作用体现在以下四点: (1) 规划基础资料的管理与汇总。 (2) 规划编制成果信息资源共享库的建设和更新。 (3) 规划编制进程展示与实施效果跟踪管理。使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协作系统的规划项目信息空间“一张图”的展示、查询及跟踪功能, 可以帮助规划编制人员及时了解最新的规划项目空间位置信息、项目基本信息和归档项目文本资料信息, 兼顾上、下位规划及周边规划的情况, 统筹大局, 以指导自己的规划编制。 (4) 规划信息资源统计及辅助工具的导入。该工具集包括规划项目空间位置快速定位、项目空间长度及面积量测、规划用地指标汇总统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投资统计、不同区域的规划GIS成果空间叠加分析、规划用地图例标识等。

从解决规划院各部门之间复杂的规划编制信息资源的整合及分享问题出发, 控制性详细规划协作系统以Web GIS技术为依托, 建立基于GIS的空间托管和非托管规划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 实现规划项目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文本图片资料信息的同步管理。同时, 采用ESRI公司的Arc GIS Server作为该系统的技术平台, 并基于Visual Studio2010、Flex Builder3开发应用基础平台, 结合Openoffice、Swftool组件及海量影像数据压缩技术, 利用富客户端Flex构建插件式的B/S架构模式, 建立规划编制信息资源协同系统。 (见图4)

4.2 控制性详细规划协作系统主要建设内容

(1) 研究各种规划信息资源数据的建库标准, 建立规划信息资源共享空间数据库, 以及动态的规划信息资源提交和检校机制。本文提出的规划编制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流管理模式, 将规划编制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项目下达、项目中期、项目完成及项目归档四个阶段。 (见图5)

(2) 建立规划在编及完成项目的项目信息、在编及归档成果文本资料的跟踪查看和多条件查询平台。

(3) 编制CAD与GIS无损转换程序, 建立各类型、各层次规划编制的GIS成果管理与共享系统。

(4) 由专门的规划人员建立国内外规划案例信息库, 搭建规划案例的查询、浏览及分享平台。

(5) 编制规划数据指标统计、位置定位和地形图调图等辅助统计分析工具集。

4.3 控制性详细规划协作系统构建的重点

4.3.1 规划实时数据库的建立

实时数据库是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张图”的基础, 规划实时数据库包括了基础资料数据库和规划编制成果数据库, 并具有基础资料检索、规划成果完整性检查、标准化处理、指标关联、指标核查、用地分类转换、分部门核对等功能。

4.3.2 规划联动系统的建立

整个规划联动系统由修改意见反馈系统、规划实施监管远程数据上报系统、规划实施影响评估系统、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系统和规划实施动态巡查系统组成。通过电子政务基础运行平台定制审批业务流程和提供统计分析工具, 并利用表单搭建工具定制审批表单。通过“一张图”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调用接口和数据分析服务, 完成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和空间分析服务调用。

4.3.3 地块衔接的规划编制体系形成

目前, 广西柳州、梧州等城市已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建成区的全覆盖工作。其中梧州市在全覆盖基础上形成了涵盖战略规划与详细规划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见图6)

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 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形成地块衔接的规划控制体系, 强化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上下层次规划的衔接, 有利于对已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正调整[11]。 (见图7)

4.3.4 核心控制体系的形成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在于“控制”。2010年, 广西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 (试行) 》, 从用地功能、开发强度、公共设施配置、城市五线控制 (道路红线、绿地绿线、文物保护紫线和城市紫线、河道保护蓝线、基础设施黄线) 、地下空间开发、城市风貌控制等方面, 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见图8)

4.3.5 标准化成果表达形式的确立

目前广西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已经形成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图则的标准化成果表达体系。其中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是控制城镇发展建设的法定性文件, 规划图则是从技术角度出发, 对地块的开发进行引导和控制。未来规划成果标准化表达的方向, 是针对不同部门之间在用地分类标准、软件系统等方面存在的差别, 建立统一的成果表达形式, 实现规划成果在各部门之间的通用。

5 结语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全面展开以及广西城镇化跨越发展战略的实施, 未来广西的城镇规划与管理任务将更加繁重, 所面临的各类问题也将更加复杂。控制性详细规划协作系统是为解决大型规划院各部门之间复杂的规划编制信息资源的整合及分享问题而建立的, 其基于B/S的方式, 使系统使用人员无须任何软件安装即可在浏览器上分享规划编制信息资源。随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复杂程度的提升, 控制性详细规划协作系统将为规划院的规划编制、管理及决策带来不可限量的效果。“一张图”技术作为近年来在国内外城乡规划与管理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体系, 在国内部分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管理领域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广西作为欠发达省份, 在“一张图”技术的应用上仅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因此本文仅仅是对应用“一张图”技术、构建控制性详细规划协作系统进行技术层面的探索, 今后还将结合实际工作, 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简新华, 黄锟.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J].经济研究, 2010 (3) :34-42.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城镇化:前景、战略与对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0.

[3]孙久文.走向2020年的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出版社, 2010.

[4]单卓然, 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 2013 (2) :16-22.

[5]卫言.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 2011.

[6]李晓梅.中国城镇化模式研究综述[J].西北人口, 2012 (2) :45-48.

[7]辜胜阻, 易善策, 李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0) :47-52.

[8]王辉, 吴越, 章建强等.智慧城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9]颜丽杰.《城乡规划法》之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从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的分化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困惑与出路[J].城市规划, 2008 (11) :46-50.

[10]刘全波, 刘晓明.深圳城市规划“一张图”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规划, 2011 (6) :50-54.

篇4:大连星海公园改造控规浅析

关键词:滨海公园 改造 生态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096-01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它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同时这里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

人们对景观的感受并非是各个景观的简单叠加,而是景观在空间、时间多维交叉状态下的连接展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市民的活动及精神需求,为大量的市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滨水区则是市民消暑纳凉的好地方,也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规划要合理开发城市滨水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子孙后代造福。

1 现状概况

星海公园位于大连南部海滨风景区中段,滨海路最西端。东邻星海湾游艇码头,西邻大连自然博物馆,北以中山路为界,南向海边延伸。

星海公园始建于1909年,因海湾水面上露出一块形状奇特的巨石,传说它是来自天外的“星石”,故得名“星海”。星海公园现分为游览区、休息区、儿童游乐园、海水浴场四部分,是集观海、避暑、海水浴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滨公园。星海公园现状沙滩淤积、园区面积狭小,园内单一的物质环境已无法满足游客对游览休憩等精神环境的需求。同时,星海公园北侧的中山路交通拥堵日益严重,迫使本区域的路网结合星海公园改造进行调整,进而完善星海湾区域道路交通结构。

2 规划原则

2.1 生态优先原则

规划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保护园区内的美景和生态自然,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通过“斑块—廊道—基质”的格局维持景观功能的健康与安全。

2.2 延续历史文脉原则

保留现状星海公园及历史元素,结合新区共同开发建设。在清理污染和整治环境的同时,注意保护和处理好黑石礁的礁石。

2.3 空间通透原则

滨海景观空间的处理,应保证视觉上的通透性。规划调整临水空间建筑、道路布局,以获取更大的开敞空间。

3 新旧融合,完善功能结构

未来的星海公园,将生态游憩空间融合滨海特色,历史文脉融合新兴现代元素,建成集观赏、游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提升区域附加土地价值,提高区域活力,打造国际一流浅海娱乐中心。

将星海公园原有的海岸线除保留少部分特色景观地貌外,大部分地区改造成陆地公园,填海的水域通过铺砂等手段改造成平均2 m左右的浅水区,方便安全的开展多项水上运动。将原有经典、热门娱乐设施更新升级,结合南部的新建区域,增加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市民提供舒适方便的假日海滩公园。水上娱乐项目主要以确保安全的嬉水类为主,按照水的不同形态进行游戏设计,最大限度满足人的亲水性,填补大连水上娱乐项目的不足。同时设置部分陆上游玩设施,如水上攀岩、沙滩浴场、水上乐园、沙滩酒吧街、购物街等等。商业用地布置在公园的东西两侧,设置商场、金融服务、餐饮娱乐、休闲文化等服务功能,打造滨海商业景观,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慢行消费场所。

4 游景相依,丰富开敞空间

将“生态、景观、游憩”三个元素综合考虑,以保护滨海景观及生态环境为前提,使游憩开发与景观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有序扩大各种游憩容量,最终达到大连星海滨水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造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

突出主要绿色景观节点,强调景观轴线,展示不同特色的景观区域,形成相对完整的滨海特色景观及绿化景观格局。以海洋景观为中心,建立绿色海岸线。突出大海的本色,以风、浪、云等大海特有的景观元素为整个公园的大背景,建立由植被、沙滩、礁石形成的绿色海岸线,避免过多人工化而带来的生硬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对现有陆地景观进行大量的种植设计,用植物软化刻板的场地,为人提供一个充满生机的界面。通过近人的材质创造温馨的滨海空间,利用船只甲板铺设滨海栈道和伸入海面的木质平台,供人凭栏观海,接近水面。构筑完整的道路景观系统。将星海公园通过完整陆地交通(包括机动车交通路网、停车场、旅游游览道路系统、滨海观光长廊等)、水上交通系统,形成一条动态的绿色廊道和开敞空间系统。

此外,從城市空间形态角度,控制公园区域的建设容量,保证城市的开敞空间。突出自然,生态优先。充分发挥场地现有资源的自然特征和文化内涵,维护“星海湾公园”的专属特色,强调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突显主题公园的独特格调。

5 路网通达,构筑便捷交通

建立等级明确,功能合理的道路系统,确保本区与城市其它地区之间的便捷联系、可达性,避免穿越交通对本区的干扰,且内部各地块之间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避免道路对城市山体的破坏,并通过道路组织城市景观系统,塑造城市特有的道路网络。

承接分区规划所确定的交通网络,开辟出一条四排车道的滨海路,贯通星海广场、星海公园、黑石礁、凌水湾、小平岛、旅顺南路,并将西南路、连山街通至滨海路,完善星海湾地区城市路网结构,缓解中山路的交通拥堵状况。由于星海公园被规划滨海路分割为南北两个部分,为避免人流穿越滨海路,规划设计立体交通,将两侧的公园用地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公园用地及有效的人车分流。为适应未来不断增加的机动车交通量的要求,在公园西侧布置一处地下停车库,解决游览车辆的停放,在公园内滨海路北侧布置一处地面停车场,解决浴场游客的车辆停放。

6 结语

规划对星海公园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肌理和文脉特征,采用中长期规划和近期改造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在动态渐进的、控制性的可持续发展和完善中实现公园的改造更新,既有利于公园自身品质的提升更新,又有利于完善城市局部地区的功能结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性改造。

参考文献

篇5:控规总结

积,以公顷计。

征地面积划定的征地红线围合而成的面—土地部门为了征地积。用地面积≤征地面积

(2)据国标用地分类标注至小类乃用地性质--用地使用功能,根至

小小类R222表示小学、(如R221R223表示幼儿园、表示中学等)。

(3)性质兼容范围规定或适建要求,土地使用的相容性--土地使用以“允许设置”、“有条件的允许设置(4)”和建筑密度“不允许设置--建筑占地面积与”来表示。规划地块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计。(5)容积率

--规划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

(6)用地的居住人口数。人口容量--规划地块内每公顷

(7)绿地率--地块内绿地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计(8)停车泊位数--规划地块内规定 的停车车位数量,包机动车位数和非机动车车位数。(9)交通出入口方位及数量

--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出入口的方向、位置和数量。(10)交通运行组织

--规定规划地块内允许通行的车辆类型,作出合理的交通运行组织。(11)装卸场地规定--对规划地块

内货物装卸场地位置和面积的规定。(12)建筑高度

--由室外明沟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13)建筑后退--建筑相对于规划

地块某方位边界后退的距离。(14)防、卫生、安全和建筑保护等要建筑间距--为满足日照、消求而规定的与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15)

6线

1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 道路红线:是指道路用地和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隔离带等部分。

3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划控制黑线:规划用于界定市政 城市黑线:市政公用设施规公用设施用地范围的控制线。5 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 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6城市绿线

:指的是各类绿地的范围控制线。

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有哪些指标人口容量、建筑密度、绿地率、容积率等。,其构成内容

二1为什么地块控制上下限?简答

(1)容积率可根据需要制定上限和下限。容积率的下限,一方面可以保证开发商的利益,可综合考虑征地价格和建筑租金的关系来制定;另一方面是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土地社会经济价值防止浪费。如在工业区开发中制定容积率的下限,防止开发单位以开发的名义进行圈地,造成土地的闲置浪费。容积率上限防止过度开发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及环境质量下降。(2)绿地率控制其下限。对绿地率的最小值的限定,可使基地中能保证一定的绿化面积,有利于美化环境,降低基地的使用强度。建筑密度显示的是场地中建筑(3)建筑密度,规划控制其上限。物占地面积与其他内容占地面积之间的比例关系,表明了用地的分配状态,在既定的容积率之下,对建筑密度的限定,就限定了建筑物的形态的旷地及绿地率。,控制保证一定(4)建筑高度,控制其上限。为了克服经济利益的驱动而盲目追求建筑高度,造成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根据建筑物的所处不同区位及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影响程度,规划部门需要对建筑高度的上限提出规定。(5)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混乱,保证建筑后退,控制其下限。避免必要的安全距离,保证必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和良好的城市景观。(6)停车泊位,通常控制其下限。2、地块划分注意什么?(免不相容使用性质用地之间的1)应保证地块性质单一,避干扰(分区规划、及其他专业规划的要2)严格遵守城市总体规划或求(权边界;3)尊重现有用地产权或使用(4)考虑土地价值的区位级差;(便于现状资料的收集及统计5)兼顾基层行政管辖界线,3、影响土地开发强度的因素?(开发强度不同。1)用地性质:用地性质不同,(2)城市土地级差:区位、地价、使用性质、经济效益(3)建造方式和形体规划设计 :建筑密度、形体组合等。(风貌的要求、地段、视线走廊4)城市设计要求:整体建设(5)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容量: 4(、1规划控制指标的类型?)规定性指标该类指标是对建筑、用地、环境的最基本的控制,一般来讲,是不允许更改的指标(包括指标本身及其量化值),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容积率、交通出人口方位、绿地率、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2)引导性指标是可选择使用及可发挥的指标,可根据规划用地的要求及其周围环境的具体条件灵活选用,又能在符合基本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进行发挥。主要用于城市特色与环境景观方面的控制,包括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其他环境要求。风格要求、建筑色彩要求、5、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也是建设管理的依据。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对城市各项建设所做的前瞻性与综合性部署,其目的是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服务。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规划。

6、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1)、合理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2)、确保经济与社会的(3)、确保建设活动和城市发展目标一致。发有序健康运作。(4)、促进房地产开

7、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以城市总体规划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8、城市规划的五个层次:”。(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城市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城市分区规划 3)、(4)、控制性详细规划(5)、修建性详细规划

9、城市总体规划纲要① 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②城市定位,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③原则确定城市规模、总体布 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④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 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10、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包括:拟定城市规划区范围,确定城市性质、规模,确定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编制各项专业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等,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11、城市分区规划 大、中城市为进一步控制和确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用途、范围和容量,进一步安排人口分布,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衔接。

12、控制性详细规划 各城市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要求,依据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编制各地块的控制性指标,控制建设用地用途、使用强度、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13对于当前建设地区,编制修建性、修建性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

14、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类型居住区详细规划、城市中心区详细规划、区详细规划、城市公园绿地详 城市工业仓储细规划、地段规划 15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编、控规的涵义 制办法》中确定的规划层次之一,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同属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化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发的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6、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过程中的作用(1)承上启下的作用(2)管理的依据和建设的引导(3)(4)城市政策的载体稳定和调节地价(5)有利于公共福利(6)(7)是体现城市设计构想的关键有利于对开发进行严格控制容积率的确定方法---

三、论述1 新版控规与老版控规内容对 比,增加强调了哪些内容?(求。1)强调了公共设施的配套要原编制办法中没有明确说明,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这些设施多属于公益性内容,在实际建设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往往被 侵占或者被忽略,控制性详细规划出于对公共利益保障责任,需 要更加明确公共设施的配套要求,包括大、中型公共设施的落位、小型公共设施的布点、以及公共设施建设规模、附加建设条件、服务半径等控制要求。(2)强调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 划时提出城市设计的指导原则。这就需要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做较为深入和具有针对性的城市设计系统研究,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控制要求,其中包括

对建筑体量、(3)强调了交通需求分析的内体型、色彩等要求。

容。

其中明确提出了对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道路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主要目的是加强交通的规划研究与设计控制。在规划实施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地块开发容量、人口容量等指标都与交通系统的承载力密切相关,规划调整时交通影响分析与评价也是重要课题之一。另外,在规划用地布局和地块边界控制时如果不事先考虑好公共交通的场站布局、站点位置、交叉口形式与渠化措施将有可能在实施、改造与整治时缺乏足够的城市空间,许多设施被忽略或无法落位。国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践证明,这些方面的控制至关重要不可忽视。

(出需要进行管网综合。主要是保4)对于市政设施规划明确提证市政设施配套,并作为地块开发条件的重要参考。(5)关于地下空间利用的具体

要求。

随着城市经济实力、建设水平的提高和集约使用土地的需要,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越来越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原有的控规编制要求普遍缺乏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与控制手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中也基本上未考虑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和影响。在规划管理的实施操作中,会出现许多争议问题和灰色空间,因此,急需对这方面的建设行为进行规范,并提出科学的控制要求。

(6)新《编制办法》的强制性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篇6:申报控规具体流程

在获得《规划咨询联系单》后,方可进行申报控规相关事宜,下面将申报控规具体流程汇总如下:

一、规划院审批阶段

1、拿《规划咨询联系单》与规划院签订《三方协议》。

2、向规划院提供资料:

(1)项目总平图

(2)日照分析报告(以PPT形式)。

3、规划院进行现场勘查(一周内进行)。

4、完成设计方案初稿(两周内完成)。

5、向规划院提供资料:

(1)项目区位图(2)项目现状图(3)项目用地规划图(4)项目规划总平面图(5)绿化景观图(6)道路竖向规划图(7)管线综合规划图(8)彩色总平面图(9)规划设计条件论证报告

6、通过双方沟通后一周内上院会(如果方案准备充分一次性通过院会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如果没有通过院会,需要重新调整,再次上会需要1周时间)。

7、将初步方案报市棚改办规划处(孙浩处),由孙处将初步方案报规划局,上规划局局务会。至此转为规划局审批流程。

二、规划局审批阶段

1、初审程序

初审程序包括规划局内各部门审查和专家技术审查(对控规“大纲图则”进行审查,原则上应邀请专家参与初审)。必要时可邀请市民代表参加初审。

2、接收申请

由总工办负责统一接收控规编制单位的6套报审资料。报审资料包括:

(1)《控规方案初审申请表》(1号表);(2)接收申请

由总工办负责统一接收控规编制单位的6套报审资料。报审资料包括:

1)《控规方案初审申请表》(1号表);

2)符合要求的控规图说文件。图说文件除包含有关资质证件外,还应明确注明有关责任人员(下同)。

符合要求的控规图说文件。图说文件除包含有关资质证件外,还应明确注明有关责任人员(下同)。

对符合报审要求的,由总工办在1日(本规定所称“日",均指法定工作日。下同)内,将报审资料分送局相关处室(用地处、建管处、市政处、信息中心。下同)和有关分局,城改办规划处。

对不符合报审要求的,由总工办退回规划编制单位。

3、初审

(1)初审及初审会议:接件6日内,相关处室和分局应安排专门人员对上报成果进行初审,并在初审后上处业务办公会,形成处审书面意见(2号表《控规初审审查意见表》),反馈到总工办。逾期未填写并送出《控规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的,视为无条件同意。

(2)各相关处室、分局根据业务分工,其初审的重点内容为:区分局负责审查规划范围内各类基础资料收集的准确性(含已发、在办用地手续和建管手续),与本行政区发展或建设规划的协调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等;

总工办负责审查与已批准的上层次有关规划和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规范、标准的遵守情况等;

用地处负责审查规划范围内涉及本处负责的已批用地许可及相关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规范、标准的遵守情况等; 建管处负责审查在办建筑方案,有关城市设计或修建性详规的,控规编制的合理性,规范、标准的遵守情况等;

市政处负责审查规划范围内各类已发或在办市政工程手续的准确性,与相关市政系统规划的协调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等;

城改办规划处负责审查,已办或正在办理城改项目,用地、建审等手续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等;

信息中心负责审查规划成果的电子文件格式的符合情况,以及与相邻控规的信息数据吻合情况。

(3)专家技术审查

专家技术审查与各相关处室和分局的初审同时进行。

由总工办组织专家,对控规成果的有关具体内容提出详细的技术审查意见。审查重点为技术规范、标准等的执行情况,控规分析论证的合理性,控规技术结论的合理性等。

专家技术审查意见由有关专家填写《控规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专家审查后在规定时间内送总工办。参与初审的市民代表(如果有)也应填写《控规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并在规定时间内送总工办,逾期未送达的,视为无条件同意。

(4)现场踏勘:各相关处室接收报审资料后,可根据需要分别组织进行现场踏勘。踏勘工作的安排,应根据实际情况,与初审程序合并进行。

(5)总工办收集汇总书记面意见后,认为初审不合格的,发回编制单位,要求其按《控规初审意见通知书》修改后,重新申请初审。初审合格的,进入会审。

4、会审程序

会审程序是指市规划局对控规成果进行行政审查。会议类别为局总工办程师办公会。

(1)会审会议:由总工办在收到初审书面意见反馈后,对初审合格的在7日内,安排局总工程师办公会,在必要时负责通知市级有关职能部门、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参会。会议应采取票决或议决的方式对规划成果是否通过会审作出决策,并提出书面会审意见。

(2)会审意见:会审会后2日内,由总工办根据会审意见(纪 要),形成《控规会审意见通知书》,分发各与会单位及编制单位。规划编制单位应根据《控规会审意见通知书》修改完善规划方案,填写《控规会审修改情况汇总表》(4号表)。完善后的规划成果转入报批程序。

(3)会审不合格的,应在按通知书修改后重新申请会审。

5、审批(或报批)

审批(或报批)程序指市规划局局长办公会审批控规成果(或向市人民政府报批重要控规成果)

1、接收申请

由总工办负责统一接收控规编制单位的8套报批资料: 报批资料包括:

(1)《控规报批申请表》(5号表);(2)《控规会审修改情况汇总表》(4号表);(3)有关职能部门的书面意见(必要时);

(4)会审后修改的控规图说文件(含包括全部规划成果的2套光盘)。

对符合报批要求的,由总工办组织相关处室成果验收;不符合要求的,由总工办退回规划编制单位。

2、成果验收

接收报批资料后3日内,由总工办组织完成报批资料的审核验收(应有相关处室和分局参与并出具意见)。必要时,委托专业规划机构进行技术验收。

经验收合格的(含电子文档),转入审批(或报批)阶段;不合格的,由总工办退回编制单位继续修改。

3、审批(或报批)

上一篇:在公司工作总结会上的发言下一篇:群 教活动四个讲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