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会计信息化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大学生会计信息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本文通过对无锡南洋商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提出目前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的发现方向,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借鉴。

第一篇:大学生会计信息化论文

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实践研究

摘 要:自主学习是提升会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结合会计学科特点,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为学生创造资源共享、互相沟通、合作互助的学习条件,激发学生会计学习自信和积极性。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信息化平台;自主学习

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融合,依托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在这一背景下,立足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实践,如何依托和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学生自主、高效学习能力?需要把握中职生学习特点,构建开放、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增进师生、生生交互,关注学生个性差异,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一、依托大数据管理,构建“云端”一体化教学模式

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随着现代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围绕会计专业学科,搭建网络化教学资源开放平台。引入无线网络、数据库、服务器等设备,打造网络化移动学习平台,便于学生能够利用智能手机终端,直接连接教学网络系统,开展相关学科知识的自主、泛在化学习。如在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引入网络虚拟实训平台,让学生结合会计实务工作,在系统中扮演相应角色,模拟账务处理,增强学生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同时,借助于网络音视频资源,让学生料企业财务实务环境,内部分工,工作交互及沟通技巧、方法,让学生在体验出纳、基本账务处理、涉税业务处理、申报、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领域,解决理论与实践融合难题。另外,利用大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会计专业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数据的有效整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大数据平台,根据自我需要进行学习,充分利用闲余时间来学习会计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科综合能力。利用网络化学习平台中的丰富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相关问题展开师生、生生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优化教学模式,增进师生双向互动

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知识性强,理论学习难度大,学生会出现理解性差,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影响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积极性。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微信、QQ群、微课、云课堂等载体的数字化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真实、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能够从中主动建构意义。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结合会计教材、配套练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在线式多样化学习内容。如学习单据的填制时,可以将相关单据微课、PPT上传到微信平台,由学生自主去观看,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同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发出来,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依托信息化平台完成课程教学设计,通过网络备课模块,整合相关知识点,突出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和要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利用课前导学包,预习监控与分析,课堂情境创设,分组教学,随堂随练,课后作业等环节,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事实上,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上,师生互动是教学的核心,也是创新的焦点。教师要转变观念,关注课堂交互,特别是围绕信息化教学模式,重构课堂教学环节。如在课前预习方面,教师通过发送课程预习提纲,让学生在课前观看课程视频,完成课前预习;在课堂上,随着导入网络化学习资源,发起师生话题讨论,开展师生交流及头脑风暴,让学生从对比、答疑、解惑、分享學习中提高学习能力;随堂安排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成效;课后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

三、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搭建合作学习空间

在中职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中,要结合课程标准,梳理教学重点、难点及优质教学资源。如各类教学课件、微课、题库等整合,可以与相关会计组织、社会上的记账公司展开校企合作,与相关科研院校组成教学资源开发团队,打造共享、开发、丰富的学科课程知识中心。在这些资源库中,涵盖专业标准库、职业资源库、办学基础库等内容;突出课程综合性特点,如职业资格考证类课程、通用核心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实训课程、专业拓展类课程等;从课程形式上涵盖精品课程、在线课程、慕课和微课。课程资源库的建设,要本着开放、共享、应用原则,对相关专业知识点、概念、原理、例题、模拟示范操作等题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突出学科知识的启发性、引导性,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在信息化教学组织与实施中,教师要加强信息素养学习,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制作更多精品学习资源。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施,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意识的激发,特别是针对中职生学生群体心智特点,突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平等、和谐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空间。

总之,在“处处皆可互动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升,特别是多向互动模式的应用,让课堂活泼、高效。

参考文献

[1]王鑫.中职会计专业新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9):228-229.

[2]邓启兵.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2018(32):82-83.

[3]夏茜.促进中职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作者:史宇妍

第二篇: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无锡南洋商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提出目前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的发现方向,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职业素养;一体化育人

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率先开启会计教育改革,会计教育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进行改革。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全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贸易全球化使企业对精通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精通国际会计惯例、具有创新性、综合素质高的高级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呈几何级数增长。但我国的会计专业教育依然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对信息化财会人才的培训不足,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财会人才的专业需求,强化对高等教育会计专业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势在必行。

1.职业素养概念界定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职业素养的三大核心包括: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

会计职业素养是会计人员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同样,会计职业素养也含会计职业信念、会计职业知识技能和会计职业行为习惯。

2.职业素养研究现状

侯红英,林青(2016)指出会计职业素养是会计职业和会计工作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会计从业者在职业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会计综合能力和综合品质的总和。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从业者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职业素养却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影响会计工作质量乃至会计行业的重要因素。

舒泽高(2019)认为职业素养教育在课程改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现今的会计教育系统中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教育以及职业道德、职业情感以及职业行为素质能力。

曾美娟(2018)提出会计职业素养包括三大核心,分别是会计职业信念、 会计职业知识技能和会计职业行为习惯。

张俊瑞、刘东霖(2015)关于“新形势下财经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的能力不容乐观。具体情况如下:

综上可知,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不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会计人员的就业需求;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建立会计专业职业素养指标体系并指导现实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3.一体化育人教育理念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强调构建“一体化育人”的德育工作新体系。它主要是社会德育、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协同运作的一体化;德育领导、德育决策和德育管理与实施的一体化等,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无锡南洋商学院在培养会计专业职业素养中遵循“一体化育人”教学理念,探索“师徒制”育人模式,并以信息化教学为载体,提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问题研究,以提高“专业知识”为基礎,以提升“职业技能”为导向,以培养“会计职业素养型”人才为最终目标,对商学院会计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培养进行实践探索。

4.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调查发现,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模糊,自我认识不清。王晓凤等人在《我国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提出这一现象,并提出财会人员应当要强化自我认知。为了强化会计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并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环境下企业对财会人员的需求,本课题深层次剖析会计专业学生心理活动,结合商学院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会计专业素养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实践,以期能够为改善我院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帮助。

“企业招人难”和“学生就业难”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对会计专业来说,问题尤为明显,本文研究关键是探索信息时代背景下,基于职业素养教育下会计专业素养培养问题,对于提高学生会计职业素养以及就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乔春华.“十三五”规划期间高校财务基本思路的建议淤[J]. 会计之友,2016,(01):104-110.

[2]田照俊.新时期高校财会队伍建设之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7,37 (03):57-60

[3]王舰,平思宇,孙红亮.“互联网+”驱动下会计人员信息胜任力提升策略[J].财会月刊,2016,50(23):19-23.

作者:张燕军

第三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摘 要:本文分析提出,应根据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按照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要求,面向全体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形成一套符合中职会计学生特点的职业能力教育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基层从业人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中职会计 职业能力

一、中职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1.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存在缺陷

根据国家对中职学校的定位,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會需要的第一线技术型专业人才。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纯熟的操作技能。

根据“2+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学校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则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习。这样的培养模式导致的结果是: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互分离,大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发现本该会的什么都不会。中职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由于职业能力未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工作过程中,状况百出,以致于就业后就面临失业。

2.中职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中职学校由于其教育的特殊性,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来自单招单考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或者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他们一毕业就从事教育工作。单招单考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作为职校生中的佼佼者,是职校师资力量的主要来源。他们经历过中职生涯,经过专业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教学基本功底扎实,但是缺乏会计实际工作经验,在会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1.国外会计职业能力教育研究

在国外,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受到高度重视,为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1986年,美国会计学会的特别报告《未来会计教育》,其中关于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占70%;AECC在《会计教育目》也明确指出了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专业认同。澳大利亚会计职业教育倡导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认为会计职业能力包括基本业务能力、应变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德国采用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拿大会计专业学生则要求选修带薪实习课程,在学习中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使学生一毕业就能无缝对接就业。

2.国内会计职业能力教育研究

我国的职业能力教育相对起步较晚。于玉林教授在其论文中指出,会计职业能力是从事会计工作应具有的能力,不等同于会计核算操作能力,具体包括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研究能力、协调能力等。赖惠明教授认为要以培养中职学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立身之本。唐宏则认为中职教育是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培养,人在消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因此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循序渐进。

总体而言,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文献逐年递增,这些文献对会计人员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然而,这些成果针对的是普通会计教育职业能力培养,而在当前提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则缺乏经验与实践资料。

三、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

1.内外皆修,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毕业后就走上工作岗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培养模式是生产社会需要的“产成品”,而非“半成品”。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以后工作中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1)建设内部师资队伍。鼓励年轻教师参加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师及以上资格,充实“双师型”教师专业团队;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会计技能大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支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生产一线,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定期对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考核与鉴定。

(2)选聘外部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来自企业,有着丰富的职场职业经验。在西方发达国家,兼职教师在职业学校中比较普遍,有些国家甚至已经超过50%。在我国,兼职教师是不得已为之的特殊存在。我们需要转变观念,让兼职教师融入到学校的建设中,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兼职教师的聘请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根据岗位分工的不同,可以聘请各类在一线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例如企业出纳、会计主管、成本核算员、纳税申报员等等。

2.工学结合,优化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通常采用“2+1”,即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与技能,第三年进企业顶岗实习。两年时间必须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以备第三年进入实习岗位,全真实战,这是学生面临的难题。

(1)科学制订教学计划。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重点是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理论服务于实践。因此,在制订计划时,运用现有的信息化设施,在稳步进行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要注重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

在每学期,安排阶段性的实际操作训练,例如,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可以设置珠算与点钞课程,这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可以应用网络资源,搜集珠算的起源以及现代珠心算的发展,展示360行之银行柜员出神入化的点钞技能。另外,还可以聘请兼职教师——银行柜员进行实地演练,并运用QQ群,微信共享信息。这门学科的设置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学生在学好该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心算能力,掌握了鉴别真假钞的生活技能,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应与实际工作相衔接,重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应符合中职学生特点及职业前景需要,遵循一切从“简”原则。

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根据内容的难易及重要程度,搞好信息化设计。对于难度较大又比较重要的内容,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并制作导学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前发至群共享,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让复杂抽象的知识尽可能生动形象,部分对难度较大并且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则尽量简化甚至删除。

3.转变观念,创新职业能力培养手段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对于传统讲授的教学几乎没有兴趣,缺乏耐心,对于未曾熟悉的会计专业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欲望。

(1)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载体,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索,发生了质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搜集信息,储备知识,根据任务安排筹划。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方法,小组成员资源共享,引发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困惑,形成了一个思考——探索——发现——思考的良性循环过程。

(2)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改变了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固有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在信息化背景下,项目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具体实践,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吸纳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职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4.与时俱进,完善职业能力考核制度

信息时代,会计准则制度不断更新变化,职业能力考核制度必须与时俱进。目前,中职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考核过程重理论测试而忽视实践操作能力。例如会计电算化课程,只停留在理论测试,而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会计实训室进行无纸化上机操作考核。

(1)充分利用实训设施。手工会计实验室是会计手工做账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为了满足学生衔接就业的需要,实验室配备了全套的仿真材料,包括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就可以运用手工实训设施,考核学生从识别原始凭证开始到编制财务报表的整个流程的实务操作。

(2)建立全面考核机制。考核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多方面、多角度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通过自评检测自身的不足,通过相互评价从中消化吸收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提升学生素养的效果。

四、效果

第一,形成一套适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模式,在中职会计教育中推广。

第二, 推動会计专业教师积极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打造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三,开发学生的职业潜能,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工作能力、管理能力与实务能力等各项专业素质,使学生具备必要的职业能力,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会计基层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晓红.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商业会计,2012(15).

[2]李雪梅等.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商界论坛,2013(31).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卫生学校)

作者:孔月华

上一篇:公关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湘方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