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实验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高校实验安全教育是高校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将实验安全教育开展好,并让学生学有所获,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这里针对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安全教育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有效举措,希望将安全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从安全意识﹑实验习惯﹑安全操作等几个方面,增强自身的实验安全能力,从源头管控危險实验事件的发生。

第一篇:实验教育论文范文

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探讨

【摘要】 创新教育是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创新教育是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会计实验需要实施创新教育。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会计实验创新教学的内容包括实验设计创新、实验过程创新、实验讲授创新、实验学习创新、实验知识创新、实验组织创新、实验方法创新和实验操作创新。会计实验创新教育采取的对策是领导重视、提高教师创新素质和改革实验考核制度等。

【关键词】 创新教育;会计实验;会计实验创新教育

在教育领域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环境下,会计实验是否需要实施创新教育,怎样实施创新教育是面临的一个需要探讨的现实问题。本文就此谈点认识供讨论参考。

一、创新教育是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

(一)创造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创新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的创造实践活动而产生,并逐步形成的。创造教育自20世纪初提出,进入21世纪,迄今已逾百年。早在1970年,法国哲学家亨利·帕格森(HenriBergson 1859—

1941)发表《创造进化论》,从理论上论证了创造对人类生活的重大意义。193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了提高职工的创造能力,首次开设了《创造工程》课,该课程不研究发明创造出来有哪些成果,而是专门研究成果是怎样创造发明出来的。此后人们把这门科学叫做创造学,把创造学运用到社会或学校教育上,则称之为创造教育。中国近代教育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1943年11月25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创造宣言》一文,提出“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并热情讴歌创造精神,鼓励人们要有“大无畏之斧”,“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向着创造之路迈进”。①1950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1897—1987)在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发表题为“创造性”的著名演讲,号召开展对创造力的研究。此后将创造力纳入科学研究领域,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强烈的反响。 美国的创造教育始于20世纪初,到80年代已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日本也在 20世纪60 年代开始了创造教育研究,日本政府在70年代至80年代就提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迈向21世纪的高速公路”,“要培养全球性的、建设型的创新型人才”。 近年来,韩国人认为“在新时代,国民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新加坡三大教育改革课题之一便是“创新思维教育”。

我国在发达国家创新教育的影响下,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实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在逐步明确和在学校逐步开展创新教育。1985 年 5 月 27 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培养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就将具有“创造精神”列为我国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1998年12月24日发布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提出为了实现党的十五大所确定的目标与任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要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新的形势下,教育工作的任务是:遵循党的十四大精神,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再一次提出“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是教育工作的任务。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对创新教育的认识。2004年6月2日,胡锦涛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充分营造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社会氛围。2007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改进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学校,创新教育已成为全面素质教育的一项重点内容。

以上说明,创新教育是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趋势,以便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适应参与国际激烈竞争的需要。

(二)创造教育的界定

对什么是创新教育还有多种认识。一般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创新教育是指中小学的创新教育。他们认为,创新教育是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或者说,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第二种观点认为创新教育是指学校的创新教育。他们认为,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或者说,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改造教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创新特征的教育,是一种要从个体的心智世界中诱导出一些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第三种观点认为创新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国民创新教育。他们认为,创新教育是把每一个人尊重为主体,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创新教育是尊重人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人个性健全发展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与社会经济生活内在整合的教育,是与社会生活确立起新型关系的教育。或者说,创新教育首先是人生教育,是人的使命教育,也是人的动力教育。以上三种观点是从不同角度说明什么是创新教育。应该说,创新教育既是包括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也是面向全社会国民的创新教育。

对于什么是创新教育,不论哪种观点,基本上都认为,创新教育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践表明,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教育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化。

(三)创造教育的特征

在学校的创新教育有以下特征:

1.全体性。创新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创新教育,相信每个正常的学生都有创新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创新教育,激发创新潜能,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取得创新成果,能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可见,创新教育不是只面对少数精英的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

2.综合性。创新教育要坚持全面素质教育,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全面素质发展是学生创新的基础与源泉。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的基础知识,在学习与掌握广博知识的基础上探求知识的专与深,探讨知识的交叉发展;学生对学科有所偏爱和擅长,但不能偏废,以博求专长。

3.差异性。创新教育因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在创新教育的内容、性质、要求、形式等方面而有差异。相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如在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对同一层次的不同学生,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因此,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教育,不能采用一个模式培养,而要因材施教,有个性化创新性发展。

4.研究性。创新教育的核心是要开展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创新教育体现在对教学过程各个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式学习,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单元要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展开讨论,提倡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出创新见解,在不同的认识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从研究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超越性。创新教育本质上是超越现实的教育。它要求在一定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客观事物发展的要求,超越现实不适应的内容而提出新的观点;超越现有的一般方法和手段而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超越固步自封、畏于困难的心态而树立敢于攀登的精神。不断超越和突破落后、不适应的现实,才能创造出新的更美好的现实。

6.民主性。创新教育要求有民主的环境与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民主化,老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感到和谐、自由,有宽松的环境,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与强制。对问题的讨论,贯彻“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由与自主地思考、研究,老师与学生的观点双向交流,探讨真理。

7.开放性。创新教育是面向实践、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为了创新教学活动,要重视面向实践,联系工作的实际,联系经济社会生活的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世界,联系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经验、理论与方法;面向未来,展望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只有教育开放才能在教学中开阔视野、扩充知识和增长才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要肩负创新教育的历史使命,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

二、会计实验需要实施创新教育

(一)会计实验实施创新教育是客观的需要

会计实验教学是否需要贯彻实施创新教育是需要讨论的问题。有人提出,会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会计实验培养学生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技能,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授予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条件之一是“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要达到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技能”这一要求,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加强实践环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31)规定:“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改变专业设置偏窄的状况,拓宽专业业务范围,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实践环节”理所当然包括了会计实验教学。会计实验是使学生达到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这样,会计实验是否还需要贯彻实施创新教育呢?

事实上,会计实验要实施创新教育是客观的需要。第一,会计实验创新教育是创新时代的需要。21世纪是发展知识经济的世纪,是由工业经济转入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发展知识经济对我国现在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管理等各方面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在会计实验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创新教育,迎接新时代的挑战,适应知识经济产生的影响。第二,会计实验创新教育是创新会计工作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实的会计工作也相应在发展产业化,有些会计工作分化为其他职能部门所承担,同时会计工作又因会计信息化而扩充新的工作,从而发生会计工作的重组,使会计工作发生新的变化。然而,会计实验的内容是相对稳定的,与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会计工作产生差异;会计实验的基本技能是相对的,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在不断发展的技能也产生差异。因而需要在会计实验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创新教育,在实验过程中,认识、分析与解决这种差异,提高会计实验的水平。第三,会计实验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会计人才的需要。发展知识经济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要有知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通过会计实验的创新教育,可以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目标

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人们一般把会计实验当作基本功的训练,当作走向工作前的操作培训,因而是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进行模拟实验,学会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进行成本和利润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等。这样,把会计实验的目标确定为:通过会计实验培养学生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技能。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四条所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高等学校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可以通过课程教学来进行,它突破一门课程的具体目标而从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角度提出通过课程的教学能达到的目标。据此,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1. 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②创新精神指体现创新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显然,创新精神包括内容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活动和创新的一般心理状态等。 创新精神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包括:(1)求知精神,渴望获得知识,对知识有好奇心,对新事物反应敏感,对真知执著追求;(2)求异精神,追求新异事物,善于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无疑生疑,无路找路;(3)探索精神,精于弄清是非,凡事要明辩是什么?为什么?是否正确?(4)攀登精神,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为追求发现、发明、革新、开拓,不畏困难和曲折,以顽强的意志、毅力,不断攀登创新的高峰;(5)冒险精神,甘当风险、不畏挫折和失败去追求创新,肩负创新责任感、民族使命感、事业心,能经受风险、挫折和失败,以坚韧顽强的性格坚持创新;(6)献身精神,心怀远大理想和坚强信念,不计较个人名利,甘于付出心血、智慧和汗水,有时是生命的代价,去追求创新和乐于创新,不断取得创新成果,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培养创新精神:第一,要解放思想。破除头脑中束缚思想的条条框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不唯上,不墨守成规、不固步自封,不跟风、不随大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打破陈规旧习,不怕失败、不怕冷嘲热讽,不断开拓进取。第二,要树立问题意识。凡事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是否正确?”学习孔子的“每事问”。解放思想是提出问题的思想前提。提出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始于提出问题。解放思想要敢于提出问题,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历史的、现实的和未来的问题;学习知识和勤于思考要善于提出问题,提出有利于建设和发展的、具有现实性和可能性的问题。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需要通过各种措施去解决问题。

2. 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能力,是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③创新能力是指能胜任某项创新任务的主观条件。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术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1)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基本前提。我们必须摆脱直线思维、惯性思维的束缚,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方式主要有: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反向思维),转向思维,求异思维,换位思维,否定思维,质疑思维(问题思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跨越思维,收敛思维(求同思维、聚合思维),系统思维,创优思维,联想思维,移植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

(2)创新技术能力。创新技术是创新的条件。创新技术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善于捕捉新技法的能力等。为了培养创新技术能力需要每个学生学习、熟悉与掌握会计核算基本技能。掌握会计核算基本技能的要求是:熟悉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掌握会计核算程序;学习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学习与会计核算相关的法规;学习与会计核算相关的其他知识;学习会计人员应具有的工作作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技术能力。

(3)创新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实际工作的能力。它包括业务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竞争能力和组织能力等。会计专业的业务能力包括:核算能力,正确地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计算成本和利润,编制会计报表,处理其他会计事项;管理能力,正确地进行会计的预测、决策、预算(计划)、控制、检查、考核和分析。这些从事实际工作应具有的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知道相关的知识,并有一定的实验性活动,把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会计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会计实验室,主要培养学生的会计业务能力,具体是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核算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3.培养创新型人才。进入21世纪,创新型人才是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特点是:思想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坚定的信念和拼搏精神;创新性,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基础性,学习和掌握哲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学会学习,学会方法;专业性,熟悉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与方法;复合性,具有本专业知识的同时,熟悉和掌握相关或其他专业的理论与方法;全面性,在精通本专业的基础上,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适应性,能从事多方面工作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工作;优异性,能力较强,工作出色,成果显著。竞争型会计人才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除了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是会计人员要具有履行岗位职责而进行工作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在会计实验教学中,按照财会部门的实际要求进行分组与岗位的实验操作,实验并做好每个岗位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在每个岗位处理好与其它工作岗位的关系,与上下相关岗位相沟通并协作,促进相互协调工作,从而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进而实验做好财会部门的整体工作,协调各个组和各个岗位的工作,完成全面的实验任务。模拟完成一个企业的全部财务会计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组织工作能力。通过会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在不同方面和不同要求的独立工作能力。同时,在会计实验教学中,按照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内容进行会计实验,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三、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内容

通过会计实验创新内容达到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目标,要解放思想,从固定模式的框框中解放出来,从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实际出发,创新会计实验教学的内容。其内容包括:

(一)实验设计创新

高等学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从整个教学过程分析,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堂习题、课堂案例、实验课、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其中会计实验课教学是核心。在会计实验创新教育中需要实验设计创新。

会计实验设计要树立新的观念:从以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从知识传授者转向知识指导者;从注入式转向启发式;从一言堂转向群言堂;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从注重知识的数量转向注重知识的质量;从重视专业知识转向也关注相关知识;从注重记忆转向注重思维;从强调学会转向强调会学;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

会计实验设计的内容,包括实验指导思想、实验目标、实验体系、实验模式、实验教材、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实验考核、实验管理、实验室建设、实验指导教师等。

会计实验设计要正确处理会计实验与其它实践环节的关系:会计实验与会计习题的关系;会计实验与会计案例的关系;会计实验与校内实习的关系;会计实验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会计实验与社会调查的关系;会计实验与毕业论文的关系等。

(二)实验过程创新

会计实验过程是一个系统,要用系统方法分析并优化实验过程。会计实验教学过程体系是会计实验教学过程按其运行的阶段性划分的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由于会计实验教学过程是一个组织实施过程,按其运行的阶段性划分为:在会计实验教学准备阶段,要结合典型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情况;在会计实验教学实施阶段,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熟悉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在会计实验教学总结阶段,要以开拓和改革的要求进行总结,探索会计实验的规律性。

实施会计实验创新教育,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构建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其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优化会计实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实验要求清楚;实验内容明确;实验条件齐备;实验指导启发;实验操作合理;实验结果正确;实验组织科学。在会计实验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引导学生善于独立思考,从多方面观察、认识、思考和探索新问题。会计实验课堂教学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基本技能的手工操作与现代技能的关系。

(三)实验讲授创新

创新教育要强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人的课堂,造成教师一人讲、讲死书,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创新教育的课堂要变传统注入式的满堂灌教学为启发式的创造性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充分发挥主动精神的场所。会计实验课需要有老师指导,而指导老师需要讲授创新,营造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的实验环境氛围,引导性地讲授会计实验的内容。

会计实验指导老师引导性地讲授:第一,要讲清“为什么”。会计实验的内容,是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实验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干”,而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干。要讲清“为什么”一般应包括:讲会计实验的环境;讲会计实验的目的;讲会计实验的依据。第二,要说明“怎样干”。在会计实验中,老师要说明实验“怎样干”,以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明“怎样干”一般应包括:说明实验的要求;说明制度上的规定;说明法律上的规定;说明实际操作的规范。第三,探讨“如何发展”。在会计实验中,不仅使学生 “会干”,而且知道怎样干得更好,以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探讨“如何发展”一般应包括:探讨实验发展的意义;探讨实验内容在理论与方法上的发展;探讨实验内容发展的形式。

(四)实验学习创新

学校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有的教与学的课堂,创新教育还需要学生的学习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的学习。会计实验教学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要自主地学习和操作。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学生要主动性地学习。

自主学习是使学生学会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确立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能够主动、自愿地学习。自主学习的特征:一是主动学习,以积极的学习态度,认真自学,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较多地阅读相关文献;善于提出问题,参加讨论;不骄傲、不自满,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二是个人学习,静心读书,刻苦钻研,形成适于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偏好、学习方式和学习规律的学习风格。三是快乐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不是负担,是生活中必须的内容,自愿学习,乐于学习。四是学习效率高,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创新性学习方式和自我学习意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很强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长知识,增才干,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的自主学习还要重视参加团队学习。在团队中,学习其他人好的思想、品格、行为习惯和技能,发挥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和作用。

(五)实验知识创新

会计实验的一般认识,是通过会计实验学习与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创新教育会计实验知识要创新,要在会计实验过程中,在实验操作学习与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创新学习更多的知识。它包括实验知识的内部重组与外部重组。

实验知识的内部重组,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会计核算实验内含学科重组,其内含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税务会计》等核算学科知识组合为会计核算知识;二是财务管理实验内含学科重组,其内含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等管理学科知识组合为财务管理知识;三是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内含学科重组,其内含的各学科组合为财务会计管理知识。实验知识的内部重组扩大了学习知识的范围。

实验知识的外部重组是指财务会计实验知识与相关的其他知识重组。在会计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内容的财务会计处理,要学习与掌握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如银行、保险、财政、税收、统计、审计、外贸等,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

(六)实验组织创新

会计实验一般不适于采用固定的形式。按照创新教育的要求,会计实验组织形式应根据以下原则相应进行选择:客观性,反映财务会计实际工作的需要;主体性,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创新性,能为开拓创新创造条件。

会计实验教学组织形式按照不同的标志而划分为不同的形式,可从不同的组织形式比较中选择适用于不同学校或不同实验要求的形式。会计实验组织形式有各种分类: 按照操作手段,分为手工会计实验组织形式和计算机会计实验组织形式;按照实验内容的形式,分为单项会计实验组织形式和综合会计实验组织形式;按照实验组织方式,分为岗位会计实验组织形式和综合会计实验组织形式;按照实验内容的性质与要求,分为职能型会计实验组织形式、综合型会计实验组织形式和职能型与综合型相结合的会计实验组织形式;按照实验组织的时间,分为分散式会计实验组织形式和集中式会计实验组织形式;按照实验的要求,分为初级会计实验组织形式、中级会计实验组织形式、综合会计实验组织形式和高级会计实验组织形式。

(七)实验方法创新

会计实验在选择一定实验组织形式的条件下,要相应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方法。会计实验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仿真法、操作法、讨论法、研究法、比较法以及其他。仿真法是指以真实事件或事项为参照物,进而进行会计实验教学的方法。操作法是指根据假定的会计主体、会计环境、会计事项进行实际操作的会计实验教学的方法。讨论法是指在会计实验教学中以设定的会计主体的某一问题或事项让学生分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学生每人写出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及解决的会计实验教学方法。研究法是指在进行会计实验教学中,针对所设定的某一会计主体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在调查研究中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处理,进而对应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会计实验教学方法。比较法是指在会计实验教学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的相关资料进行相互比较、相互对照,并让学生得出结论,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使用会计资料的分析、判断能力的会计实验教学方法。

在进行会计实验教学中,可以选用某种实验方法或几种相结合的实验方法。

(八)实验操作创新

会计实验实际上是财务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操作过程。它由会计实验人员、操作方法、操作手段和操作对象等要素所构成。会计实验人员是实验的主体,操作方法和操作手段是实验的条件,操作对象(内容)是实验的客体。全面、正确地把握会计实验的各要素,才能充分发挥各要素在会计实验过程中的作用。实验操作创新包括操作规范创新和操作手段创新。

1.操作规范创新。实验操作规范一般有:模拟实际经济业务;采用会计部门实际使用的会计用品;会计事项处理要按规定;操作要严格认真;数码要按标准书写;其他规范要求。

2.操作手段(技术)创新。会计实验在现实条件下,按照实验的要求,选用相应的操作手段(技术)。一般选用操作手段有三种形式:一是会计手工操作实验,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企业基本情况、会计核算基本技能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二是会计计算机操作实验,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熟练地掌握计算机会计操作的基本方法及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三是会计手工操作与计算机操作相结合实验,按财务会计内容的不同情况和会计处理过程的不同阶段相结合采用。

四、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是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关键。各级领导包括教育行政领导、学校领导和会计实验教学领导,都要重视会计实验创新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会计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各级领导对会计实验室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克服重书本、轻实验,重灌输、轻启迪,重业务、轻品德等旧的教育观念,甚至把实验教学看成是可多可少、可有可无的工作环节,这是不正确的认识。

领导要端正认识,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二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实现师生民主教学和创新教学。三是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提高教师创新素质

教师是实施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提高创新素质。它要求:

1.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念。

2.增强基础理论。分为一般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一般基础理论是指哲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它是会计专业学科的理论基础;会计专业基础理论是指会计原理,它是其他会计应用学科的理论基础。

3.熟悉基本规范。分为:会计法规,包括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企业会计制度,企业根据国家会计法规制定的各种会计制度;会计职业道德,国家或行业制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实验制度,有关会计实验的组织、教学、考核、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制度。

4.熟练掌握基本技能,主要有会计核算基本技能、会计管理基本技能、会计信息系统基本技能和会计实验教学管理技能等。

5.创新教学方法。会计实验教学方法主要有仿真法、操作法、讨论法、研究法、比较法以及其他实验方法。在会计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敢于提出问题和意见的学生,提倡共同讨论。

(三)改革实验考核制度

对会计实验的测量与评价采用会计实验考核方式。会计实验考核的程序:

1.实验总结。实验课结束后,学生要对实验课根据实验目标和要求进行总结,编写实验报告,说明实验过程、实验收获、在理论上和操作上的提高及新的认识、存在问题和建议,并将实验总结送交实验老师。

2.实验考试。实验课结束后,根据需要可以组织实验考试,对实验的内容和基本技能,采用笔试或口试进行考试。

3.实验考核。根据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进行实验考核。考核形式有:实验学生自我评定;实验老师评定;考核小组评定;相互结合评定。考核的方法:采用百分制或五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按照创新教育的要求相应改革实验考核制度,以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钟文芳.创造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J].上海教育科研, 1999,(1).

[2] 张华.创新教育本质论[J].教育参考,2000,(5).

[3] 张京平,徐恒吉.论创新教育的特点与意义[J].唐都学刊,

2000,16(2).

[4] 潘丽华.创新教育:授之以渔[N].光明日报,2001-05-10 .

[5] 于玉林.会计实验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6] 于玉林.开设《高级会计实验》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9上).

[7] 创新教育需贯穿教育全过程——访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N].中国教育报,2008-05-16.

作者:于玉林

第二篇:将实验安全教育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始终

摘要:高校实验安全教育是高校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将实验安全教育开展好,并让学生学有所获,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这里针对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安全教育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有效举措,希望将安全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从安全意识﹑实验习惯﹑安全操作等几个方面,增强自身的实验安全能力,从源头管控危險实验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安全;安全教育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危害不容忽视。作为教书育人的高等学校应该对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安全教育做得更规范和全面,才能既指导了学生又开展好了科研工作。要想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要制定健全的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用更合理有效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好的实验安全习惯[1],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过硬的实验安全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验安全技能是学生不断积累,伴其成长的重要知识技能,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将它放在更为重要的位子。

我们知道高校实验室分为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低年级学生在教学实验室进行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也在这里学习和运用实验安全知识。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安全常识和技能大部分来自于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是否足够和到位对于学生以后的实践和科研至关重要。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实验安全常识和安全技能往往是实验操作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没有实践操作很难有深刻的理解,显然,泛泛地照本宣科是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的。在当前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1)安全教育没有明确的学时要求,通常老师在课前进行一次笼统的实验安全讲授,就基本上不会再系统地涉及安全问题了;(2)在具体的实验课中,教师重点讲解实验内容,不会再详细讲解实验安全内容;(3)较少讲解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危机预案等内容,更没有演练环节,学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的纸上谈兵阶段,一旦出现危险,顿时手足无措。面对这些问题,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及时调整和更新,在工科普适教育的大背景下[2],基础实验教学应该更多传授给学生开展实验的技能和实验安全的技能,尽快使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应变危险的能力。

一、侧重实践性的实验安全技能课

实验安全技能课常常是一堂说教课,或者是一堂危险事故展示课。这些内容和形式无法真正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相反还阻挡了学生实验和探究的兴趣,没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实验安全技能的真正目的,学会规避和处理实验过程中的危险。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应该用经典和神奇的化学实验告诉学生自然科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必由之路。徜徉在实验的探索中,我们才能寻找到科学的真谛。但是实验安全是伴随着实验探索的,学习安全技能很重要;同时,在课堂上应更多地讲述实验中的实用危机处理预案。比如,在实验台面出现很小范围火情时怎么处理,惊慌中的学生会有一些盲目的行为,甚至用嘴吹,这时就要教学生,在可以用水救灭的情况下,用湿抹布盖灭,是简单易行的。这些实用小型的安全操作才是学生真正实践中的经验法宝。在学生的知识积累中多一些实用的认知,会让他们在以后的实验操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更有必要的是,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室内的安全设施,并教会学生使用。

二、实验教学要重视实验安全和实验规范操作讲解

实验教学是教师讲解和学生实践所学的实验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不能忽视了实验安全教育,应该将学生的安全意识﹑实验习惯和安全操作等方面内容结合实验知识来讲授。

1.实验安全应是实验课讲授中的必讲环节。教师们习惯在实验课上首先讲解实验项目的背景知识和如何开展这个实验,只简要提醒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强调并讲解具体实验操作中的实验安全问题,让学生们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就关注实验安全,并且明白这个实验中,安全问题在哪儿,如何防范,如何应急处理等。比如,在讲到《肉桂酸的制备》实验时,有加入活性炭煮沸脱色的操作,这里就要强调一定要在沸腾液降温后,才能加入活性炭,再次煮沸脱色,切不可在沸腾液中直接加入活性炭,会产生爆沸伤到自己。这些安全操作细节只有教师从实验步骤中提炼出来,学生才可能关注和明白,这需要教师多观察低年级学生的实验思维和操作习惯,将安全问题拎出来,反复强调和讲解,引起学生们的高度重视。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的重要保障。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同时,好的实验习惯也是实验安全的重要保障。规范的实验操作是无数实验人员经验总结的成果,遵循这些规范操作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安全问题。比如,采取防护措施,在通风橱中谨慎取用强酸;规范使用分液漏斗;蒸馏操作的规范顺序;减压过滤的规范操作等,教师应该在具体的实验项目中将这些实验操作进行规范强调,将其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只有理解这些规范操作的意义,才能真正注意实验安全,才能在以后的科研实践中将规范操作形成自己的实验习惯。实验规范和安全技能通常是学生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懂得和吸收。学生们在动手操作时犯错是一个好的机会,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和纠正,只有在实践中指导,学生才有真切的感受,才能明白规范和安全的重要意义。基础实验教学是实验技能的学习,更是实验规范的学习,将实验安全教育结合实验规范贯穿于教学课的始终是基础化学实验课的重要方面。这三者的关系用图示来表示应呈递进关系,安全是基石,是保障;规范是要求,是标准;只有在这两项合格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提高实验技能。

三、实验安全技能应是实验考核中的必考项

以往实验课的考核注重学生实验知识和技能的优劣。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更应关注实验规范和实验安全技能的考核。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实验安全技能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及时给予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明白实验规范和安全是需要随时关注的重要内容。

四、总结

安全问题,经常讲,可如何讲到学生心里,产生有效的安全规范,却是基层教师不断琢磨的问题。在此呼吁,实验安全教育应与实验知识技能教育取得同等重要的地位,应给予安全教育独立的学时。特别是低年级实验教学,应该在教学大纲中,明确实验安全教育专门的考核要求,以此促进教师将安全教育和实验教学有机地融合。

致谢:感谢湖北工业大学校级教研项目(2017006)的经费资助;感谢张高文副院长的教研支持以及校实验教学与资产管理处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阳萌,李静.浅议如何培养学生有机化学实验的良好习惯[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01):102-103.

[2]汤化伟,段体兰,邓苗苗.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校基础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09):291-293.

作者:刘畅 张高文 朱小龙

第三篇:新教育实验再出发

“将我所熟悉的朱永新先生妖魔化为一个到处吹牛的学术骗子形象,令我非常震惊!” 当“新教育实验”的一名元老看到2006年春天华南师范大学博导黄甫全致朱永新的公开信时这样说道。

黄甫全还在那篇名为《必须警惕当代教育研究中的“浮夸”风气》的公开信中激烈批评新教育实验的“总设计师”、同时也是苏州市副市长的朱永新“吹牛吹得太大了”。这是新教育实验肇始以来所遭遇的第一次公开质疑,有人称其威力比10吨TNT炸药还要大些。不久之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郭元祥又在《大规模教育实验研究的局限性》一文中对新教育实验提出了学术批评。

自此,舆论对新教育实验过去数年间所发生变化的关注一直持续到2007年。

数量与质量

“倘若新教育实验经得住时间和空间的检验,将有望在另外一重意义上,成为继希望工程之后的‘新希望工程’。”2004年夏天,本刊《新希望工程:一场对抗教育异化的实验》一文曾这样报道朱永新等一群理想主义者的“新教育之梦”。而所谓新教育,是一种建立在对“旧教育”的批判和重构基础上的理想教育——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拒绝孩子们折戟于“分数教育”,而提供完整的“人的教育”。

回溯2002年9月,苏州市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挂上第一块“新教育实验”的铜牌,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井冈山”。随后,星星之火开始燎原,5年时间,朱永新的苏州同乡、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题写的“新教育实验工作室”8个字被复制到20多个省份。

“前5年我们推广的是理念,靠激情、理想去感染大家。”朱永新把过去5年视为“激情燃烧的岁月”。从这点出发,低门槛接纳大量学校成为新教育实验学校成为主要策略,当这些学校面临良莠不齐的困境时,朱永新以一句“先燎原,造成声势”把反对的声音压了下去。如斯,2006年新教育的“星星之火”已经烧到全国20多个省份的500多所学校,14个由各地教育局主动申请设立的实验区就像一个个根据地一样撒落在大江南北,参与实验的教师已经达到6.3万多名,旗下有超100万规模的学生军。

正是这些数字,让朱永新有力地回敬了“新教育能走多远”的质疑。当这个目标达到以后,朱开始收紧审批权,命令“十五”期间加盟的所有新实验学校“就地趴下,重新组合”,掀起了一场“整风运动”,结果原先503所实验学校被划分入三个不同的级别:核心校、加盟校和挂牌校。核心校为最高一级,对新教育理念推行最卖力,一共有30多所学校。嗣后,秘书处又历时20多天对实验学校进行翔实的普查,结果发现其中近100所挂牌校“掺假”,于是摘牌处理。

如此一来,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学校一下子降到430所,“保住了实验的纯粹性”。“整风运动”前夕,朱永新曾在一个新教育实验区的会议上说:“整个新教育实验学校500多所,两张皮的学校比较多。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它也做了,但没有成为它的血液。”

“大部分学校在混日子,新教育只不过是帮他们扛大旗。”核心校之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吴云霞校长说,她当初就提醒朱,不要一下子把摊子铺得太大。但吴云霞也看到了迅速扩大声势给新教育带来的好处,那就是制造影响力,“先声夺人”。

“一种理想,不会仅仅因为它是好的,就会从边缘变为主流。”并非学术骗子的朱永新对此很清醒,“理想同样需要进行巧妙的市场推广,才有可能真正改变人们的看法与行为。”朱说自己是新教育的“拉拉队员”,做“市场推广”勤勤恳恳,一晃5年过去了,“新教育理想”名满天下。

然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评价说,新教育实验其实是将一条鲶鱼放进了鱼缸,把中国教育这一缸水都搅动起来。然而搅局者可以一夜生成,建设者却不会从天而降。

正如吴云霞所担心的,记者调查也发现,由于新教育实验学校发展太快,产品和服务跟不上,很多实验学校得不到相应的指导,不少实验学校“雷声大雨点小”,未见实质性进展。

资金与人员

面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质疑,2006年9月,朱永新终于发出了变革的信号——向参与实验的学校提供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法。

“但操作不能规定死,否则几百所学校做成一个模样,还有生命力吗?”吴云霞是一个拥有32年教龄的女校长,也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职业化校长”,她说自己没有智慧提出教育思想,可一旦把思想交给她,她知道该怎么做。

作为新建学校,新城花园小学的校园透露着新加坡气息,1997年8月,吴云霞成为首任校长。2003年新教育在苏州轰轰烈烈地展开,吴云霞和新教育“一拍即合”,追随朱永新新教育理想。一方面清理课程体系,摈弃一些不必要的做法;另一方面推行新教育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

然而,正因为这些行动,吴云霞也把自己放到了一个煎锅上双面煎熬,一面是体制之下的分数教育,一面是民间推动的新教育。吴说:“如果之前老师们不是这么优秀,当初学生的成绩不是那么好,我绝对不敢这么大力度推行新教育。因为新教育的存在必须以“分数教育”的成功为保证。”但目前来看,新城花园小学的成绩在园区5所公办学校排比中已经下滑,吴云霞的压力更大了。

有时候吴云霞更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2003年加入新教育伊始,吴云霞就开设了30多个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和周末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但都是收费服务,2004年这些兴趣小组却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一纸红头文件叫停了。“停两年了,学生的特长、爱好明显地衰退。”

此外,资金问题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中,“营造书香校园”和“师生共写随笔”这两个不需资金投入的项目普及最广,最有成效。其他行动很多实验学校都“心有余而力不足”,譬如“聆听窗外声音”,请专家学者来校开讲座,需要讲课费;再比如“建设数码社区”,需要购置电脑,很多农村实验学校想都不敢想。

2006年苏州市成为新教育实验区,但“苏州的新教育实验是农村包围城市,”苏州城区一所公办学校的校长告诉记者,参加新教育的无非是农村落后学校或者新建学校,前文提及的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和新城花园小学都属于后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朱永新给出的答案是:第一,他这个副市长一直没有用行政力量去推动;第二,相对来说好学校的校长感觉都很好,他们不需要用其他东西来证明自己。

朱说,新教育的民间推广模式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弊端。还有一种情况,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突然失去联系,秘书处一调查,原来换校长了,“我们的校长容易标新立异,前任校长做的,他往往不愿意做。”

“人对事的影响,在中国太大了。”朱感慨道。5年来,新教育推行中,一所好学校,往往有一好校长,一个好的实验区,往往有一个好教育局长。然而,“这是好事,也是坏事”,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现实环境的重大考验。

记者请教几所新教育实验学校的校长和一些新教育实验区的教育局局长,他们是否有办法使新教育继续成为下一任的执政方针,答案是没有办法。显然,这是新教育实验无法逾越的一条鸿沟。

“东方不亮西方亮,此起彼伏嘛。”朱永新倒是很看得开,他说最关键是新教育实验做好了,自然会得到更多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推广。

英雄主义与团队文化

新教育实验的经费来源,基本来自朱永新个人的讲课费和稿费,至今他已经捐出了36万元。财政吃紧使得新教育实验一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专业团队,过去5年新教育实验的中枢——秘书处的3名负责人全部是兼职人员。

2006年7月,一名上海企业家决定出资赞助新教育实验。几乎同一时间,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也拿出500万元和新教育共同开展公益项目。去年7月,朱永新召唤新教育“个体户”干国祥和马玲到苏州组建新教育研究中心,致力于新教育的研究与推广。此前,成都高中语文教师魏智渊已经先期来到苏州。

魏智渊、干国祥和马玲三人的加入,意味新教育核心团队将从业余向专业迈进。然而,新问题也悄然来临了。“人对事的影响,在中国太大了”亦适用于新教育内部团队建设。

2006年12月26日晚,苏州大学怡远楼朱永新工作室,“相约星期二”新教育沙龙又一次让朱永新和他的追随者济济一堂,坐而论道。这一晚,朱永新的几个博士纷纷用“新教育实验总设计师”来称呼自己的导师,并表决心辅佐“总设计师”。朱永新坐在一旁,一声不哼。但当干国祥一句“朱老师的新教育”脱口而出时,朱永新不再沉默了,他立即更正:“不是我的新教育,是我们一起的新教育。”

“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身为副市长的朱永新很警惕这种个人崇拜倾向,“我反复地讲,新教育是大家共同熬制的一锅石头汤。”

沙龙将近尾声,沙龙组织者干国祥向朱永新请示,下一期沙龙恰逢元旦期间,很多博士生可能不在苏州了,是否还如期举行?这是一个具体问题,但是干国祥还是向朱请示了。朱告诉干,沙龙组织者作决定。

“如果每次讨论都要我来安排,我不是太累了吗?”朱对记者说。

事实上,不是干国祥不愿意自主决策,问题是他的决策能否让老的新教育人理解和接受。这一点,朱永新很清楚,“一开始肯定是个冲突,因为老的团队一直以为自己是创业者,对新来的人自然就会有一种抵触的心理。”

朱提醒记者,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总负责人、江苏南通海门县教育局副局长许新海11月已经邀请干国祥他们去海门推广“毛虫与蝴蝶”项目,这说明“元老们”已经慢慢接受这两张陌生面孔。

的确,新教育决策机制还未完全从“总设计师”授权的体制向集体领导体制转变,权责分明的科层管理和项目管理远未建立,新教育的“一号义工”就因此曾不留情面地批评新教育内部办事效率不高和执行力不强。

“一号义工”是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台湾企业家,在台湾有着22年的房地产经验和优越的生活,然而她放弃了这一切,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2005年秋天,她看到了本刊对新教育的报道,折服于朱永新的理想。2006年1月,她以义工身份加入新教育团队,给新教育的见面礼是一张2万元的支票。当年7月,第六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她掏钱印制了1000本精美的宣传册。

之后这名“一号义工”被任命为新教育总管理处负责人。“实际上,她在帮我管理这个事业。”朱永新介绍说。“一号义工”除了管理自己的企业,每周还要拿出两天时间帮朱永新管理团队,然而她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各种不理解甚至不配合纷至沓来。

不久,“觉得很累”的“一号义工”便向朱永新提出“辞职”:“不是不喜欢新教育和朱老师,只是想到一些我不理解的事,就会觉得很可能渐行渐远。”好在朱永新没有放走她,他再次用个人魅力赢得了“一号义工”的回心转意。

“新教育的‘英雄主义’色彩还比较明显,真正的团队文化还没有形成。因此,还没有真正地进入稳定发展时期,或者更尖锐地说,还没有真正摆脱危险期。”这是朱永新对形势的判断。

再出发

朱永新对记者说,2006年他想得最多的问题是如何从新教育实验中退身,“希望在退居二线的时候,留下一个集体领导的制度和一支优秀的团队。”后朱永新时代的决策将不再是朱永新的一言九鼎,而是集体的民主决策。至于为这个决策层叫什么名字,他还没想好。

每年元旦,朱永新的学生都会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朱门”聚会,交流一年来的收获。而2007年元旦的“朱门”会上,朱永新将新教育团队也“扩大”进来,但他却没有参加新教育团队的会议,而是和学生们“混”在一起。

主持新教育团队会议的是上任不到一年的新教育实验总负责人卢志文。关于卢志文,本刊2006年5月上《监利公立优质高中改制调查 》一文曾对其有过报道,其时,他为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目前他也仍旧是这家民办教育机构的总校长。

在2005年的报道中,本刊记者曾这样写道:“当下,仅凭个案的成功,就宣称新教育实验绝非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还为时尚早。可以断定的是,作为一场对抗‘教育异化’的实验,理想主义者试图从从源头上救赎中国教育危机的努力,起码可以视作以‘人的教育’为要旨的‘新希望工程’的剪彩仪式。”

看来,2007年,面临各方质疑,同时组织内部亦在进行调整的新教育实验决定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重新出发。但这个由教育NGO所推行的几无先例的教育梦想在“剪彩仪式”之后,究竟能走多远,仍需拭目以待。

作者:陈才安

上一篇:低碳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公司并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