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煤矿企业管理

2022-07-23

第一篇:现在煤矿企业管理

论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现在企业管理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众多的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多元融合的统一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纵观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担负这个“主体文化”使命的就是儒家文化。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为我国各民族共同吸收、承传、改造和发展,对构成中华民族共同要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血缘传承、礼仪道德、语言文字、心理状态、行为习俗等的形成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儒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一)儒学的创立——孔子

在古代,知识分子对于世道都有自己选择的余地,遇到乱世或者遇到一个难以自我发挥的世道,这些知识分子就选择出世;如果遇到太平盛世或者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些知识分子就会选择入世。

儒学的创始人——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其先祖都是鲁国的贵族,但是到了孔子这一代家族就没落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早逝,母亲把孔子拉扯成人,由此孔子的精神和内心总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第一,孔子本人对家庭的责任;第二,孔

1,子对鲁国的责任。他的思想精髓是主张“仁义”,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等论点。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儒学的发展——孟子

战国时期的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

3 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二、儒学思想及其于现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儒家经典代表著作有“四书”和“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在此,我们就儒学著作中所体现出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文化,并结合现在企业管理的需求进行剖析。

(一) 五常——仁、义、礼、智、信

1、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仁字,表现为“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仁”对于现代管理来说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要使整个企业形成融洽和谐的氛围,在追求高绩效的同时,也要适时为员工着想、关心其生活,使员工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对于员工来说,在工作上要真诚踏实,取得领导的信任,帮助身边的同事,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另外,整个企业在社会上也要扮演“仁”的角色,不能为了追求利益而忽视了仁,对于近期出现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负面事件来看,都是企业缺乏“仁”的一种表象。

2、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4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义”对于现代管理来说,要求企业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在追求高额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帮危扶弱的社会责任,例如汶川地震之后,全国的企业纷纷捐赠的行为其实就是一种“义”的表现。

3、礼:礼者,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礼”对于现代管理来说,企业应该正立于社会中的形象,做到遵纪守礼,树立品牌影响力。并把顾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对客户以礼相待,对于面向顾客的一线人员来说,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待人接物的知识与技巧。

4、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智”对于现代管理来说,企业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让企业当中的人都能够不断的学习与提高。

5、信:信者,不疑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表现为“人”和“言”,人言不悔,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信”对于现代管理也尤为重要。企业经营诚信是第一位的,同样也适用于企业

内部的管理方面,企业管理者要建立威信,不能朝令夕改,员工之间也要坦诚相待,不能尔虞我诈。中国企业界的很多问题,就是在“信”上出了问题,并且这个问题也逐渐扩散的社会的其他层面。

(二)《中庸》——中庸之道

孔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

5其意在强调应该时时能做到适中,既无过,也无不及,不偏不小人而无忌惮也。”○

倚,谓之中庸,此乃中庸之道。而整体和谐性是中庸之道最本质的特征,孟子曰:“民

6”强调了以人为本、注重和谐。另外儒家思想倡导整体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主义理念,认为人的生存发展应该基于群体的发展,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要注重企业团队精神。

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

1、五达道

五达道主要是运用中庸之道调节五种人际关系。这五种基本人际关系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的交往,将君臣关系视为上下关系,这五种人际关系就是天下通行的人际关系。

2、三达德

靠什么调节五达道那些人际关系?靠人们内心的品德和智慧,因而就有了三达德。三达德,就是智、仁、勇。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是用来调节上下、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的。

3、九经

九经就是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太平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这九项工作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

(三)人和 自强

1、 《孟子》——人和

7由此可见,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对于事业成功

的重要性。上至国家,下至企业,想要办成一件事,都离不开“人和”的理念。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一语道破真谛:“现代的企业,必须使公司反应更灵敏,更易与人沟通,并鼓励员工同心协力,为越来越挑剔的客户服务,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故企业要通过各种措施,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女里营造融洽的公司内部氛围,才能更好更快地使企业走向成功。

2、 《周易》——自强

8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便奉行刚《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优良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哺育了中华民族的自主精神、反抗压迫的精神,以及不断学习、不断前进的精神。如果将自强不息的精神运用到管理过程中去,那将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消极影响

(一)重伦理而轻科学,导致保守思想长期沉淀,不利于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管理思想中传递着“大一统”的基因,形成“大而全”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易对现代企业管理形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手续繁多,信息缓慢,企业活力个性被磨灭,竞争意识、冒险意识不强,趋向保守僵化的消极影响。

(二)重专制而轻民主,不利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建设,更不利于决策的民主化。 很多企业,无论民企还是国企,出现一言堂,个人决策独断专行,个人崇拜就是明显的例证。压制民主,排斥异己,以权谋私,不透明,不公开,不民主现象比较严重,容易阻碍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

(三)重均同而轻个性,易使企业产生消极保守、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平均主义式的企业文化。

在现代企业管理内部管理机制上,平均主义的影子仍然出现在许许多多企业或者企业的某些时期某些场合。从具体行为来看有讲攀比,不讲竞争;讲平均,不讲业绩;讲公平,不讲效率,论资排辈,忽视能力和差异,强调共性,强调大局整体,忽视甚至故意压制个性,极大地影响优秀人才的发挥发展。

(四)重人情而轻法制,不利于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导致有法不依,制度被人扭曲的现象。

儒家具有较强的伦理性,它强调亲情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对于个人来说偏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这种倾向往往导致重德治、轻法治,重人情、轻制度,从而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尤其严重的是,对人情观念的看重,会在整个企业甚至社会造成关系林立,极大地阻碍了制度化法治化的进程。

(五)重中和而轻竞争,不利于良性竞争的发展。中庸的观念,说到底是一种否认斗争、排斥竞争和简单协同的品德,如果把握不好尺度,一味地求“中和”,将严重影响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发展、进步。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绝大多数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积极影响,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资源宝库。充分利用其精华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发展的方向。但一些负面思想也已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障碍,革除它们是当代企业管理者当仁不让的历史责任。因此,只有通过对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解析、组合和选择,扬弃、革新其中陈旧、落后的部分,才能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企业特色的科学管理思想。

注释:

1《论语·卫灵公》 ○

2《论语·雍也》 ○

3《孟子·离娄上》 ○

4《论语·里仁》 ○

5《中庸》 ○

6《孟子·尽心章句下》 ○

7《孟子·公孙丑下》 ○

8《周易·乾》 ○

参考文献:

[1]《中庸大全集》,子思,雅瑟,新世界出版社,2010(1)。

[2]《儒家式现代秩序》,秋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3]《儒家、儒教与中国制度资源》,干春松,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1)。

[4]《管好员工就靠这几招》,宗权,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

[5]《儒家文化研究》,郭齐男,三聊书店,2012(1)。

[6]《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李宗桂,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1)。

[7]《天地人和——儒家君子思想研究》,李长泰,人民出版社,2012(1)。

[8]《儒家》,百度百科。

[9]《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作者不详。

第二篇:中国古代经典思想对现在管理学的影响

——以儒家思想为例

摘 要:管理学是在西方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它不仅是一门纯粹的技术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尽管中国古代学者并没有正式提出过管理这一概念,但其思想却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研究中国古代经典思想,分析其内涵,探究其优劣,古为今用,这对于探索建立完整的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带有鲜明民族个性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以及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古代经典思想,儒家思想,管理学

在古代中国,早就存在着一门关于管理的学问,它专门研究如何治国平天下的问题,自先秦至明清,历代历朝的学者、思想家、哲学家,几乎无不关心和高度重视并悉心探讨这个问题,虽然这门学问在当时并没有被冠以“管理学”之名,而是被称作“内圣外王之学”或“修己治人之学”之类,单从名称上看,确实很难一下子把它同管理学、特别是以企业管理为其主课题的现代西方管理学联系到一起,但是,从其研究对象和实际内容来看,根据现代学科分类的一般标准,它则无疑可以也应当被理解为是一门介于政治学与管理学之间的边缘性、综合性的学问。

绵延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基干。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以和为目标,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其管理思想的精髓,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儒家主张“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在个人的追求上,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认知和个人修为上主张“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在个人和家国的协调发展上强调个人奋斗和家国利益的趋同一致,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追求的终极结果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和谐统一,崇尚内圣外王和天下大同思想。因此,受儒家影响,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既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积极入世追求,也有辄遇困难挫折就退隐山林、避于桃源自娱的消极遁世思想,这给古代的中国人提供了很大的通达权变的空间,因而也使得中国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下都能活得适得其所。

一、儒家思想在管理人性观上的认识

儒家管理思想中的“以人为本”与现代管理学中的“人本管理”理念是相通的,二者都看到了作为主体的人的作用,并把人看作第一要素。儒学的人本思想,不仅与现代社会的精神并行不悖,而且对于现代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重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人在管理资源中占首席之位。现代管理中,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中心。任何管理活动的开展,最核心的都是管理好人。正因为如此,人本思想成为中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所在,以人为本,尊重个人也成为一种优秀的管理文化。儒家思想中诸如“民惟邦本”,“仁者爱人”,“富民养民”的闪光思想,和现代人本管理形成一种契合,对现代管理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

对人性的认识是管理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依据。西方行为科学和中国传统人性理论对于人性的探讨大都是从人的自然属性展开的。西方行为科学先后提出四种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和复杂人。并据此产生三种人性管理理论:X理论、Y理论和超Y理论。中国传统人性理论有儒家的人性可塑说(其中包括荀子性恶论和孟子性善论)、道家的人性自然

说、法家的人性好利说等。儒家的开山祖孔子最早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荀子和孟子都承继了这一“人性可塑”思想,荀子认为人性是好利多欲的,他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里的“伪”并不是虚伪的意思,而是指性善是人为的。他又说:“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若放纵人的本性,依顺人的情欲,就一定会出现争夺。因此,必须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能使人们遵守礼法,从而最终趋于安定太平。

一般地说,人本观念它具有强调和谐、稳定与团体意识的特点。在思维方法上,与西方文化重分析、重规范、重个人不同,东方文化更重 综合、重整体、重亲情、重集体。从管理角度看,东西方管理理念两者互有长短,但并无优 劣之分。当前,西方人本管理兴起,说明了我们提倡学习应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合理性。 但同时我们也应学习代表西方文化精神的科学管理精髓,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正如袁宝华同志所提出的:"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原则,在学习运用中国古代 管理思想与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及时总结提高我们当代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作出不懈的努力。

二、儒学中“礼治”的管理思想

“礼”是儒家学说的标志性范畴。主张使国家“立于礼”,力主推行“礼治”于国家管理过程,是儒家管理学说的本质特征。儒家主张以“礼治”的方式来实现国家管理,其实质也就是把管理本质地理解为组织;所谓“礼治”,就是按照“礼”的要求来建构人群关系体系和规定人群活动模式。儒家的管理学说,本质上是一种组织理论。

1,以礼为治的组织管理模式,首先是在于用“礼”来建构人群关系体系。为此,孔子和荀子先后都提出了“正名”学说,其实质乃是在人群关系体系即社会组织结构秩序混乱的情况之下,要求依据“礼”来实行对社会组织的重建或重构。所谓“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即意味着要通过“礼治”,使社会组织中相互差异的人们都按“礼”所规定的名位或名分,各就其位,各安其分,做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从而保证社会组织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孔子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荀子所谓“贵贱不明,同异不别,如是,则志必有不喻之患,事必有困废之祸。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贵贱明,同异别,如是,则志无不喻之患,事无困废之祸,此所为有名也”,都说明了其“正名”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组织结构的有序化,以此恢复或提高其组织的整体功能。

2,以礼为治的组织管理模式,是在于用“礼”来规定人群活动模式。就此而言,“礼”具有组织行为规范的意义。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这就是说,一个不懂得依礼行事的人,就不能自立于社会组织之中,亦即无以在其组织系统中占有特定的位置从而作为其中的一个要素而发挥其独特的和整体性的功能。这意味着,“礼”不仅是社会组织赖以产生其整体功能的客观依据,也是社会组织中各个成员赖以发挥其特殊功能的客观依据。但是,怎样才能使社会组织中的人都能自觉地遵守“礼”呢?孔子认为,唯有使“天下归仁”,“礼”才能真正成为人人都自觉遵守的社会组织行为规范,否则,“人而不仁,如礼何?”换言之,孔子在组织关系的协调上所特别重视的是人际间的感情交流,他主张通过人情这个调节器来协调社会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以“仁爱”(人际感情融洽)来求得“人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带有浓重人情味的组织行为管理模式。

三、儒学中“安人”、“修己”的管理思想

以儒学为代表的伦理型管理思想可概括为“安人”和“修己” ,如果用现代管理理论来诠

释,即以自我管理为起点,以社会管理为过程,最终实现“平天下”之目标。

1,“天地之性人为贵”、“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最早是由政治家管仲提出的,其本意是只有解决好人的问题,才能达到“本理国固”的目的,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基本上就是沿此传承下来的。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人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关于人的行为规律。孔武提出“人情之理,不可不察”。在管理中,要重视研究人的规律,要根据一定的规律去满足人的欲望,办事情才能符合客观实际。关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荀况提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的观点,强调人有掌握天时、使用地利的办法,如果放弃人的努力,期望天地的恩赐,那就太糊涂了。关于奖励和惩罚问题。认为要用赏赐去鼓励人们不怕牺牲,为国立功的精神和行为,用刑罚使干坏事的人害怕,并得到约束。关于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的思想,荀子指出:“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这里,荀子提倡的就是集体行为,他认为群体性是人类本性之一,人的生存不能离开群体。总之,我国古代十分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各种群体关系,包括家庭邻里、社会、国家乃至自然界,它倡导的不是个人主义而是对更大实体的责任。

2,“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非常强调领导者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崇尚“道德教化”和“正己正人”的管理方式。“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意思是端正自己与他人,成就物业为自我。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最佳的管理行为都应是以双向约束为基本要求的,不仅约束他人行为使之端正,同时也使自己的行为得以规范。先哲们认为,“正己”为“正人”的前提,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正”,岂能奢言正人。

四、古代经典思想与现代管理存在的差差异

“以人为本”“贵和尚中”理念等,管理者应将这些积极思想应用于现代生产管理过程中,当然,传统文化中也必然有不适合现代管理的思想,比如平均主义思想,重传统轻创新等管理者需要避免或尽力消除这些消极影响。我国的企业管理还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理念,更需要将这些先进理念与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以便为将来形成我国自己的企业管理理论打好根基。

1.儒家传统管理重专制,现代管理重民主

在封建社会严重的宗法等级观念影响下,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专制型管理方式。现代管理主张让员工参与决策,通过员工积极地在决策、营销、管理、科研等方面参与活动,使每一名员工的潜能得以展示,能量得以释放,与企业同舟共济,将“藏之于民”的知识充分地发挥和运用起来,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

2.儒家传统思想重保守,现代管理重变革

千百年来,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管理一直占主导地位。一面是家长专制式的管理关系和纲常礼教,另一面则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守旧思想。这种因循守旧,知足长乐,处事退缩,不思进取的倾向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思想和行为。现代管理则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事实求是,解放思想,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奉行机动灵活的经营方式。

3.儒家传统管理重义轻利,现代管理义利统一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提倡“利”,必然会危及“义”,从而导致乱天下的恶果。我们曾大力批判企业中“利润第一”的管理思想,排斥“物质奖励”的管理方式,这就从根本上压制了个人和企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现代管理并不否认“利”的合法性。当然,当代企业重“利”,也提倡“义”。这个“义”,广义讲是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狭义说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主体伦理意识的建设问题。企业只有提倡合理的“义”和“利”,才能正确地解决好国家、集

体和个人的三者关系。现代企业应该把“义利统一”作为企业文化,传承下去,在获得企业利润的同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4.儒家传统管理重均同,现代管理重个性

中国儒家思想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但与柔性管理思想相比,恰恰又缺乏对个体地位的认同,它真正重视的是人所属的团体。柔性管理的职能之一就是协调,协调关系主要是从个体开始。我们应该承认个体的特殊性——他们有不同的志向、爱好和需要,有不同的性格、追求和态度,有不同的知识、技能和潜力。

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许多要素在现代管理中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中包含着许多被国人认为不能违背的人生价值、处世态度、理念追求等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已渗透、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之身。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的管理思想能独霸历史的领先地位直到永远。当历史站在工业管理文明大门的时候,使人们越来越渴望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来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中企业管理体制、结构、经营方式等各种新问题,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管理现代化的障碍,革除它们是当代企业管理者管理者当仁不让的历史责任。因此,只有通过对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解析、组合和选择,扬弃、革新其中陈旧、落后的部分,才能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特色的科学管理思想。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它积极的、合理的因素,都是世界文化财富的组成部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肯定某一文化或否定某一文化,而是应该站在一个高处,兼收并蓄,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管理要求出发,博采众家之长,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基础上,来丰富现代管理理论,推进东方管理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先举.孔子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吕巧凤.儒家的人本思想及其与现代管理理念的契合[J].理论探讨

[3]刘华伟: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J].中外企业文化, 2007,(02)

[4]李启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J].文教资料,2007,(06)

[5]唐药隐.儒家语录.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7.43-50

[6]论语·为政

第三篇:浅谈现在医院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培训心得

浅谈现在医院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培训心得 为什么很多医院总是在抱怨团队的执行力很差?怎么样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医院团队。而管理者又在抱怨现在管理年轻人很难?很多医院总是想把问题解决完? 医疗企业要想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必须先行观念及行为改变,而改变首先从管理层、基层开始。剖析医院中层领导的执行力不力的四大心理,深刻阐述五大执行智慧法则,快速提升中高管理层、和医护人员执行素养和动力,塑造卓越领导力,形成高效执行合力,构建高效的执行性组织,走出管理的误区,为医院中层领导的执行力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这些才是最先要解决的思路问题。

中层管理者如何培育有执行力的员工?让员工真正了解医院的愿景、战略与规划;让员工真正具备落实执行力的能力;让员工参与工作标准的制定;与员工达成协议;确定执行方案;观察和跟踪员工;奖惩透明。

科主任如何构建执行型科室?建设以战略执行力为导向的目标管理工程;确立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绩效评估体系;建设以强化执行力为前提的奖惩体系;进行系统的执行力教育;有效掌握执行技巧;确立以执行力为导向的组织结构;构造反应敏捷的执行链。

医院中层领导的执行力培训,有赖于医院执行系统的优质运转,更要有良好的执行文化来保证。执行文化是一种求实文化、责任文化、诚信文化和细节文化。我们相信,人与机制共同作用才会缔造质量、效率,才会使我们的愿景变为现实。

第四篇:陈馨贤浅谈现在医院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培训心得

为什么很多医院总是在抱怨团队的执行力很差?怎么样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医院团队。而管理者又在抱怨现在管理年轻人很难?很多医院总是想把问题解决完?陈馨贤老师关于现在医院中层领导的执行力培训写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医疗企业要想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必须先行观念及行为改变,而改变首先从管理层、基层开始。剖析医院中层领导的执行力不力的四大心理,深刻阐述五大执行智慧法则,快速提升中高管理层、和医护人员执行素养和动力,塑造卓越领导力,形成高效执行合力,构建高效的执行性组织,走出管理的误区,为医院中层领导的执行力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这些才是最先要解决的思路问题。

中层管理者如何培育有执行力的员工?让员工真正了解医院的愿景、战略与规划;让员工真正具备落实执行力的能力;让员工参与工作标准的制定;与员工达成协议;确定执行方案;观察和跟踪员工;奖惩透明。

科主任如何构建执行型科室?建设以战略执行力为导向的目标管理工程;确立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绩效评估体系;建设以强化执行力为前提的奖惩体系;进行系统的执行力教育;有效掌握执行技巧;确立以执行力为导向的组织结构;构造反应敏捷的执行链。

医院中层领导的执行力培训,有赖于医院执行系统的优质运转,更要有良好的执行文化来保证。执行文化是一种求实文化、责任文化、诚信文化和细节文化。我们相信,人与机制共同作用才会缔造质量、效率,才会使我们的愿景变为现实。

陈馨贤曾在多家集团公司担任培训总监兼人力发展顾问,具有4年企业管理经验,有6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经验。近10年的职业经历、企业咨询和员工辅导训练,集理论、实践于

一体,陈老师特别擅长职业化,管理技能,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培训,对医院培训有自己的得到见解。更多关于陈馨贤老师关于医院方面的心得和感悟尽在陈馨贤官网:http:// 学习。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对当代社会的作用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1.从企业的功能性部门转变为企业的策略伙伴

国有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 “人事管理”,属于功能性部门,着重展现各项功能及执行效率,单纯处理文书、事务性工作的人事行政、执行已制定的政策、活动、薪资管理及维持员工关系和谐的管理角色。

而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帮助企业将劳力密集的工作外判,只留下具有独特价值的部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扮演各部门的策略性伙伴角色。主要担任策略及执行具前瞻性、跨国性的人力资源规划,如设定精简组织、收购合并、裁员、外判和调职重组等任务。有时甚至要请非人力资源专长而具有经营经验的人担任部门主管。

2.从以执行工作为主到以前瞻性策略规划工作为主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大量是执行性的工作,主要涉及例行工作及较被动的运作,如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的鉴定、招聘、甄别、培训与发展、绩效评估、薪酬制定、离职以及劳资关系等程序功能

而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分担以前企业CEO的工作,察觉企业未来的走向及经营需要,事先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将以前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与企业经营目标结合,以此增进企业的经营能力,发展组织文化及培养创新与能力。

3.从被动应变到主动变革并成为变革的催化剂

现时国有企业的任何制度上的变革都是由企业CEO或高层主管提出要求,人力资源根椐上级的指示作被动的调整。

而现在的企业的人力资源必须在快速变动的环境下,主动发现问题所在,懂得利用信息科技去寻找对策,提出创新的构思。主动协助其他部门,设法让企业组织成员接受改变,让企业的文化能持续去推动变革的进展,成为在新的企业价值体系同,支持员工顺利、愉快工作的后盾。

4.从坚守制度到弹性变通

传统的管理十分强调每个单位必须跟随制度,设计大量表格、系统等作控制。如每个职位都要详细议定清楚、分析及拟定工作说明书。

而现代的管理则要求在快速变动的条件下,在大原则中不求制式主动以具弹性的不同做法,灵活配合各子公司或单位所需的不同企业文化而制定不同的制度。如工作说明书可能在写出来以后,其职位内容已经改变。

5.从事后解决问题到事前防止问题发生

以前的人力资源如同医生的角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问题发生及被发现后才负责去解决。而新型企业则要求人力资源应更有远见,主动力考虑可能发生的并作好防范措施,明白等到事情发生才去补救,所付出的代价会更大,着重培训高度投入,以顾客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人。事实上,若有太多的员工抱怨与申诉,不单会令企业付出高昂的的诉讼费用及赔偿金,更会对企业的内部士气及外在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6.从努力改善企业现况到努力使企业再生

现时的国有企业是以面对体制内的改进为主,改进的速度较慢甚至是没有改进,即使改进也是速度较慢及幅度较小。而现时在知识浪潮的冲击下,赋予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为重要的角色,就是必须要面对体制改革、企业再造为主,如在科技网络应用、企业文化管理、执行规模缩小、重组组织结构等方面,担任催化剂与行政专家的角色,协助企业通过流程重建、业务外判、留下核心的工作。

作用:

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部门主要从事招聘、培训、员工发展、薪金福利设计等方面的工作,随着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部门工作要求和期待的提升,部门角色的转变逐渐具备了外在的条件,这与人力资源部门本身不满足于单纯的行政管理职能相结合,使得在未来的世纪中人力

资源部门的角色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但着眼于目前的现实,人力资源部门最终完成这种转变还要有相当长一段路好走。

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人力资源部门要求的提升:

企业的经营管理说到底是资源的争夺、重新组织和利用,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在企业的众多资源中,人做为一种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视,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如何为企业寻找合适的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为组织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成为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仍是仅仅停留在“以人为本”,“人尽其才”这样传统的口号下显然管理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日常性事务的协调和处理,而根本没有时间来研究和预测、分析、制定计划来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这样的人力资源部门自然是仍无威信可言。

人力资源的从业人员只有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清醒的认识,才有可能为各业务职能部门提供有益的帮助。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应以企业总体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远景规划所规定的目标为方向。也就是说,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首先必须清楚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然后再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起着巨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人力资源部门“尴尬”: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人力资源部是既不懂技术、又不懂管理的,他们甚至也不用关心企业业务的发展状况,因为这些似乎都与人力资源部门没有什么关系。

大部分的人力资源经理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行政事务上,只是用了相当少的时间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的规划上,而用于人力资源咨询和技术应用和开发上的时间就更少了,这与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上有相当大的差距。

人力资源部门在行政事务上的过多投入,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但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的后果就是在企业的运作中处于不重要的地位,影响了人力资源工作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发挥,无法树立起其应有的权威。

实际上企业各种目标的实现都与人力资源的工作息息相关,比如说企业的财务目标,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要分解出成本、技术、效率以及客户的满意度等因素,这些都关系着企业的经营业绩,无一例外与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和思想观念有关,这些都离不开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如果人力资源部门只是被动的执行命令,而在这些方面都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不能帮助业务部门解决实际的问题,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伙伴关系就无从谈起。

要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就需要人力资源部门能从企业经营目标的背景下来思考和研究问题,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影响业绩的原因,在公司的高层会议上,能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提出提高公司业绩的建议,而不单单是被动的执行公司的命令,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力资源工作成为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主要力量。

角色转变对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要求:

从传统的行政支持转变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合作者,要求人力资源部门本身要懂得重点管理的原则,对日常事件能授权则授权,而把大部争精力放在研究、预测、分析、沟通并制定计划

方面。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行政事务将由专业化的公司来运作比如说员工的招聘、各种培训、薪资设计等等,这些渠道的出现也为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转变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做为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关键是要能够有效地驾驭这些资源,从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选择有利的资源提供商,提高效率。

此外人力资源部门从以往的“行政支持”转变为“策略的筹划及执行者”,为业务部门提供增值服务,就需要了解的企业的经营目标,了解各业务部门需求,要多方面了解企业职能、产品、生产、销售、企业使命、价值观、企业文化,并围绕目标实现的高度来设计对员工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态度的要求,深入企业的各个环节来调动和开发人的潜能,所以工作是否具有预见性、有无管理技能及对管理的操作能力成为衡量人事经理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

人力资源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量化”

人力资源这项管理工作说起来容易真正量化起来却比较难,即使是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与开发极为重视的国家,长期以来也没有找至牢固的理论基础,这一方面是由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本身并非是一种严格的可以量化、容易量化的经济行为,这使得将经济学上的原理应用在人力资源工作的量化并找到企业的人力资源功能与企业的最终目标所存在的清晰的关系变得很这困难。虽然还没有哪一套标准被公推为最有效的评价标准,但人力资源工作做的好与坏还是可以通过几个指标衡量的,这里推荐几种方法来量化人力资源工作,这些方面也是衡量人力资源部门优劣的标志。一是员工的满意率。包括员工对学习培训、薪金业绩的认可和管理及文化的满意率。二是人员配置包括员工的招聘、内部的提拔及规划、员工的具体要作职责关系。三是人均产值,好的人力资源工作有助于支持企业高绩效的成长。四是资源支持,是否为各业务部门进而为整个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及时有力的资源支持。

未来展望

做为企业管理的战略伙伴,人力资源部门不仅要了解企业的经营、了解业务部门对人才的要求、了解员工的要求,还需要了解客户的需要。将人力资源策略与企业的经营策略结合起来,去支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具备企业经营的知识可以使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加入至决策的团队中,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能力会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益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最终的经营业绩,具备企业管理能力能够帮助人力资源从业者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上一篇:乡镇人代会主持词下一篇:行政人事科员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