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司法局工作心得体会

2022-11-03

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对于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应当记录下来。如何让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具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到司法局工作心得体会》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到司法局工作心得体会

从公正司法到司法为民的跨越

——司法领域体现和应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探讨

丰泽区人民法院林琪峰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是当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促进人民法院建设,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的重要机遇。人民法院是国家司法机关,是党领导下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载体,是党通过司法手段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力量,是党通过司法途径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法院工作保持正确方向,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法院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法院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法院人员要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不断增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就是要全面提高法官的司法能力,使法官始终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用在司法能力上,确保司法公正高效,使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司法活动更好地体验和感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司法领域体现和应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二十个字,即“依法治国,司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对于司法领域来讲,如何围绕这一基本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开展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构建工作十分重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的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行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规范司法行为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司法改革的必要条件,是解决人民法院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建立法治社会的必

然要求,是增强司法权威、推动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司法领域体现和应用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具有政治性。司法的根本作用是实现执政党的政治目的。人民法院的审判事业是一项具体的司法活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党员法官是这项事业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真正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才能使“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司法宗旨落到实处,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否则,人民法院的审判事业就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具有依法性。依法性是法官的天职,体现在法官办案过程中要兼顾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一致性,灵活、准确地适用法律。党员法官是执行宪法和法律的先进楷模,必须带头忠实地履行宪法和法律,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司法公正,用法官的职责和智慧实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具有独立性。法官独立办案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在我国,司法独立主要是对行政权的独立,对社会团体的独立,以及个人的独立。由此可见,依法独立审判不是绝对的,绝不能独立于党的领导、人大监督之外,必须自觉服从党的领导,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同时,宪法和法律又赋予了法官相对独立的审判权,让法官在面对大量矛盾纠纷时,充分运用专业技能,自由裁量,定纷止争,这是公正司法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官的职责所系、责任所在。

(四)具有人民性。法律是一种社会产物,法官既是司法专业人员,也是人民和社会的公仆,其根本职责就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在我国,法官由人大任命,代表人民依法行使审判权,其权力是人民给的。所以,人民法院把“公正司法、一心为民”

作为指导方针,就是要法官运用人民赋予的审判权,依法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真正做到司法为民。

二、在司法领域衡量体现和保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标准

司法能力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院工作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每个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的高低,是体现司法工作的依法治国法治理念,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践行服务大局的使命,实现司法为民的宗旨,体现公平正义的标准。如何在实践中落实司法能力建设的具体要求,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提出要努力提高“六个能力”,即①惩罚刑事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②依法调节经济关系的能力③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能力④依法处理矛盾纠纷、保障社会和谐、支持和促进依法行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⑤在司法领域保障人权、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⑥正确适用法律、公正高效司法、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能力。总体上讲,司法能力落实到实践中,主要应把握好两大能力:一种是人民法院服务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能力;另一种是人民法院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前者决定了人民法院司法能力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后者决定了人民法院司法能力的主体力量和制约条件。两者相互制约,密切联系,共同统一于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力建设之中。

作为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力,主要体现为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工作的能力。这是由人民法院的地位、作用和性质决定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适应大局工作对人民法院的新要求,人民法院要努力做到“五个适应”,提高“五个能力”,即适应为改革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的需要,提高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提高依法调节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适应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提高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监督支持依法行政的能力;适应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化解纠纷的能力;适应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需要,提高在司法领域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具体的工作中,只有做到以上“五个适应”,建立起“五个能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司法为民的根本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充分地保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充分地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三、司法领域体现和应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和途径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指导我国法治实践的根本指针。就人民法院来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和体现到促进法院的审判职能上来,落实到提高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上来。当前,法院在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促进审判工作上来,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和障碍更多地反映在司法能力方面,能否保持能力上的水平实际是法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和重大问题。司法能力是法院法官全面素质的综合体现,政治意识、思想观念、方法作风都是促进司法能力增强的重要因素。因此,法院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要始终围绕加强司法能力建设这个重点,从五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是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加强党建工作,提高法官的思想政治意识和先锋模范意识。针对群众反映最多的“找法官难”、“诉讼不方便”的问题,设置固定场所、固定人员,专门接待诉讼群众,提供程序性咨询、紧急时帮助联系法官,切实解决了一大难题;“执行问题”事关群众根本利益,要创新执行举措、加大执行力度,对群众反复来访、被执行人长期恶意不执行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难案,组织力量集中执行,特别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集中解决,实实在在地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是开展一系列密切党群关系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活动,不断提升法官“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针对年轻法官社会阅历不足、对群众的疾苦感受不深的情况,法院要进一步组织“法律进社区”活动,法官深入到社区、街乡、学校和敬老院,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发放法律宣传手册,讲法制课,增进法官、党员、团员与群众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让法官感受到群众需求,体会到群众难处,倾听到群众呼声,在审判中法官就会主动亲近老百姓,体谅老百姓疾苦。

三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实现法官的知识更新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司法案件的审判难度加大,必然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同时,社会对法官的要求提高、工作压力加大,法官的价值观念、心理承受力、工作生活能力等各方面,都要提高才能适应社会需求。

四是加强文明建设,规范法官的司法礼仪,提高法官文明司法的水平,增强法院的服务职能。现代文明对法院和法官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公正审判,还要给当事人以亲切感,讲究司法礼仪不是追求形式,它真正体现出来的是法官职业气质、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法院要深刻认识司法文明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了多项便民利民措施,通过司法礼仪等文明司法形式,使司法活动既庄重严肃又文明规范,既体现法律的尊严又展示司法文明,以实现法院司法礼仪能力和文明司法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司法领域保持和应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义

在我国,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是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机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当也必须体现到党所领导的审判机关及其职能中去,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仅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战略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人民法院自身发展的关键时刻,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集中教育,不仅在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导思想上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方向,增强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指导方针的自觉性,而且有利于人民法院为贯彻“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同时,将为法院的自身建设和“二五改革纲要”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和理论支持,战略意义十分明显。二是现实性。当前是各种观念相互碰撞,各种思想相互交融的时期。一方面仍然残存有封建司法理念,如漠视个人权利及其程序保障,另一方面西方司法理念的渗透和影响不断增多,司法独立和人性自由主张颇有市场。无论是封建的司法理念还是西方的司法理念,不加取舍地照搬照抄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司法文明是有害无利的。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教育广大法官防止西方法治理念的负面影响,消除极左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搞清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防止什么十分必要。这是我国现阶段形势发展的要求,司法实践发展的要求,也是法院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法院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提高司法水平,就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法院改革这些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讨和总结,也需要正确把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改革发展的方向,可以说,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一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很强的针对性。

第二篇: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公平正义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深入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22742件,审结20151件,比2015年分别上升42.3%和42.6%;制定司法解释29件,发布指导性案例21件。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2303万件,审结、执结1977.2万件,结案标的额4.98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8%、18.3%和23.1%。

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11.6万件,判处罪犯122万人,同比分别上升1.5%、下降1%。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依法审结周世锋等颠覆国家政权案,加大对暴力恐怖、邪教犯罪等惩治力度。

严惩贪污贿赂犯罪。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依法审理郭伯雄、令计划、苏荣等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在审判白恩培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中首次适用终身监禁,强化对腐败犯罪高压态势。各级法院审结贪污贿赂等案件4.5万件6.3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省部级以上干部35人,厅局级干部240人。加大对行贿犯罪惩治力度,判处罪犯2862人。为脱贫攻坚提供司法服务,坚决惩处贪污、挪用扶贫资金等犯罪,审结相关案件1.5万件。依法审理“红色通缉令”人员李华波贪污、闫永明职务侵占等案件,对外逃腐败分子虽远必惩,让其难逃法网。

为扎实做好2017年人民法院工作,全国法院系统要全面力争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和暴力恐怖等犯罪,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严惩杀人、抢劫等严重刑事犯罪,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对腐败犯罪惩治力度不减,做好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审判工作。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依法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增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感。

二是坚持司法为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依法审理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案件,及时审理执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案件,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妥善审理涉及金融扶贫、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等案件,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三是坚定不移推进司法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继续推进司法责任制、法官?T额制和单独职务序列、法官职业保障、人财物省级统管等改革,激发改革内生动力。

四是加快建设智慧法院,努力提供更多优质司法服务。依托全国法院“一张网”,强化信息平台应用,推进电子卷宗录入、庭审语音识别、审判智能服务等科技系统与办公办案平台融合,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公正司法。强化律师服务平台应用,更好地保障律师依法执业。

五是坚持从严治院,夯实基层基础,建设过硬队伍。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扎实推进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着力增强法官履职能力。强化对下监督指导,提升基层司法水平。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惩处队伍中滥用职权、贪赃枉法、以案谋私等违纪违法行为,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第三篇:工作心得-司法局人民调解工作心得体会

司法局人民调解工作心得体会 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预防、排查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 重要作用,凸显人民调解在“大调解”体系中的基础作用, 实现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配合,今年 以来,县司法局多措并举,狠抓人民调解工作,切实筑牢“第 一道防线”,使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高青经济 建设中彰显了特殊职能。

一、巩固、健全和发展多种形式的人民调解组织,扩大 人民调解工作的覆盖面 在进一步健全、规范和加强镇、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 基础上,巩固和发展了企事业单位的调解组织,同时在各镇 社区又建立了调解中心,做到了哪里有人哪里就有调解组织。 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依托基 层、多方参与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新格局。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调解员的业务素质 根据《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制定下发了人民调解员 行为规范,同时狠抓了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工作,把人民调 解员培训纳入司法行政队伍培训规划,认真组织岗位培训和 培训,同时,加强对人民调解协议合法性、规范性的检 查指导,确保调解工作质量。

三、加大指导力度,突出抓好工作规范和制度规范 [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 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 精 精品 品资 资源 源, ,临 临风 风文 文档 档。 。h ht tt tp p: :/ // /w ww ww w. .d do oc ci in n. .c co om m/ /a af fe ei iz z 2 按照法律法规和司法部规章及人民调解工作改革的要 求,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尽快实现工作形式、工作内容、工作 程序的规范化、制度化。以规范人民调解协议制作为突破口, 着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确保人民调解协议所具有的民 事合同性质和法律效力,提高人民调解的公信力。

四、有效发挥人民调解的独特功能与作用,突出抓好矛 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调解预防矛盾纠纷、 法制宣传教育的功能,突出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两个 环节。通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切实做到“三清”:对易发 生纠纷的重点户、重点人数底数清;对易激化纠纷的类型和 主要环节的情况清;对社会难点、热点、风险点和有关社情 民意的情况清。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做到“应调尽调”.今 年以来,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20XX 起, 调解成功1963 起,调解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7%。 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消除在了萌芽状态。 司法局 人民调解工作心得体会

第四篇:XX初到乡镇工作心得体会

XX初到乡镇工作心得体会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初到乡镇工作心得体会

经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一系列程序,我幸运地成为了一名公务员。20XX年8月27日我来到了我现在的工作单位——复原乡政府,开始了我的乡镇工作之路。从参加工作至今已差不多一年了,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相继接触了:团委的组织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冬季征兵工作、经济普查工作、森林防火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及收费等工作。工作中,在我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的同时也真正认识到了乡镇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的指导下,在领导及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渐渐地熟悉了乡里的工作内容及流程,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乡镇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乡镇工作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农民群众,主要职责是维护辖区内的和谐稳定、推动乡镇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及辖区内其它社会事务的管理。乡镇工作做得好,则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向前发展;乡镇工作没做好,则可能引起社会**,百姓生活贫困,社会停滞不前。所以说乡镇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二、乡镇工作需深入群众

乡镇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如果对基层的情况不熟悉,何谈做好工作?而要想熟悉基层的情况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群众。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和群众交朋友,多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只有熟悉了基层的实际情况,工作时才能找准主攻方向,找准切入点,才能取得最佳工作效果。

三、乡镇工作需要很强的责任心

作为基层的一级党委和政府,乡镇党委、政府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乡镇的服务工作是否做得好,关系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利益,关系到群众的生活生产水平,关系到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所以乡镇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奉献意识、为民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要有群众利益无小事和群众至上的观念,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来对待工作,来服务人民群众。

四、乡镇工作需要丰富的知识

乡镇工作主要是与农民老百姓打交道,为农民老百姓服务。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农民打交道,乍一看会觉得不需要懂得很多知识,但在这近一年的工作时间里,我深深体会到了乡镇工作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涉及的事情多而杂,没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是难以胜任的。首先必须懂得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这样才能做好宣传,才能将政策贯彻好执行好,才能用这些知识指导群众的生产生活。第二要懂得管理知识,乡镇政府是个行政管理单位,负责辖区内行政事务的管理,这就要求乡镇工作人员必须懂得管理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对辖区的有效管理。第三必须懂得较多的科技知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把乡镇工作做好,使乡镇经济较快发展,使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乡镇工作人员利用科技知识带领和帮助百姓致富就显得尤为重要。第四乡镇工作人员还必须懂得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

作为年轻一代的干部,我们的路还很长,我们应多学习、善学习;要意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应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用心去、带着感情去工作;要尊重农民、心系农民、爱护农民、依靠农民,扎扎实实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XX初到乡镇工作心得体会

20XX年11月份,经过半个月的短期岗前培训,我很荣幸的成为了公益性岗位中的一员之一,满怀激情与理想,我来到新屯镇人民政府,现在被安排在柯杉村担任驻村干部助理一职。时光荏苒,转眼间,我担任驻村干部助理一职已经一个多月了。一个多月来,在各级领导及村两委的帮助下,在不断的磨合中渐渐的适应了农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具体的农村工作当中;在接触中慢慢融入了农村这个大家庭,熟悉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并参与了村内一些主要事宜的开展。通过近一个多月的工作,自己各方面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意识得到增强,基层工作经验有所增加,这些都为我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尽快适应由学校到农村、由教师到“驻村干部”的转变。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虚心向周围的同事和群众学习,尽快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熟悉村内的人际关系,掌握村级事务的办理程序。在具体工作中,学会积极思考问题,遇到难题时,要积极向有关领导学习,静心思考,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借鉴他人的工作经验,及时反思自身的行为不足。

到农村工作,首先必须适应基层工作环境。在上级领导和村两委的亲切关怀、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没过多久,我很快就适应了农村工作,改掉了一些不良习惯,与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步调一致,真正坚持了不定时工作制。其次,在农村工作,要谨记使命,找准工作定位。既然选择了公益性岗位这份工作,就应当严格按照区、镇有关文件精神去做,即:“协助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做好党务、政务工作”。我们的角色是助理,职责是协助,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协助村两委搞好村务工作。

态度决定成败,我们工作在农村,必须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处世态度,否则,将无法顺利开展工作。农村有其特殊性,我们更多时候面对的是一些琐碎的、具体的事务,像制表格、打印文件等等,没什么“大事”可言。但农村亦无“小事”,尽管在某些人看来根本不是事,对老百姓来说,件件是大事,都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马虎不得。因此,我们必须端正态度,对任何涉及百姓的事都认真对待,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

刚刚从学校步入社会不久的我们,需要放下架子,先当好村民后当好村干部,面对由教师到村干部的身份转变、由学校到基层的环境转变,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挨家挨户去走访,多听、多问、多思考,多做、少说,不怕吃闭门羹,不怕听冷言冷语,多与老党员、老干部谈心交流,摸清情况,很快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农民的贴心人。这样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形成共同的感受、共同的语言。在农村工作,沟通很重要,与老百姓的沟通更重要,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村民都是善良朴实的,而对个别情绪比较激动的村民我们应予以理解。在这时候,我会热情招待他们,给他们沏上一杯茶,让他们慢慢平静下来。有时候,他们还会找我聊天,无话不说,完全把我当作是一位朋友。这时候,我亦会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流,这也能更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便于我开展工作。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逐渐适应了农村工作,在接触中慢慢融入了农村这个大家庭。在村两委班子的帮助下,渐渐了解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并参与了一些主要事宜的开展。虽然都是一些小事情,但人生其实就是由无数点点滴滴的小事汇集而成的,而人生的价值也体现在点滴小事之中。“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嘛!”

到村任一个多月来,我参与了村内大小事务的开展,我深刻体会到农村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是计划生育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一提到计生工作就皱眉头。由于我村交通便利,经济比较发达,这给我村的计生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我积极参与了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做好选民登记、公示、投票、唱票、计票工作。通过这次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亲身经历,我对村干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以后,我积极配合他们搞好新老班子交接工作,参与村民代表会议,与村民代表广泛接触,积极听取他们的可贵意见,并形成书面总结,为我村新一届两委班子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行性建议。近段时间,我又积极参与了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征收工作,并且单独负责了一个组的征收。通过深入农户,广泛宣传、认真讲解使我更深入了解农民和农村工作。

通过参加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不断的丰富自己,学习一些处理村务的方式方法,为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来到农村基层工作,选择的是学习广阔农村的社会实践;付出的是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得到的是领导的肯定,是宝贵的经验积累,更是自己的不断成熟。机遇从来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贡献我的智慧和力量。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在我们的身上肩负的不仅是一种工作的职责,更多的是广大农民百姓对我们的信任和期待。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时刻保持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展望明天,我充满信心,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不足,自增压力,不图名不图利,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一流的工作业绩,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工作,服务家乡父老,为我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司法局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工作心得体会

人民调解和治安行政调解都是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民调解、治安调解的有效衔接,是增强大调解机制整体效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能有效实现两者衔接和互动,那么将会更大地发挥人民调解、治安调解在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一、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衔接的可行性

(

一)法律依据

根据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二十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民间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由此可见,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的范围有交叉处。某些“治安纠纷”就是由民间纠纷引发、升级而成。治安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两者“联动”的基础是:对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轻微无须处罚的治安纠纷和其他通过“110”报警派出所受理的属于人民调解范围内的民间纠纷,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处理。

(二)现实成效

我县虽然未全面推行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联动机制,但是已有部分乡镇开始了大胆尝试,并取得了成效。南圩镇望朝村大韦和小韦亲兄弟俩由于宅基地界线的问题,引发了一场较大的矛盾纠纷。5月某日,大韦未与小韦商量就在自家屋后(也为小韦的房前)修建蓄水池,遭到小韦及家人的阻止。在阻工的时候,双方语言发生了冲突,并打了起来。大韦被打伤送进医院,相继大韦与小韦的儿女也参与了这场争纷。后派出所、司法所及时赶到现场制止了事态事化。在这场纠纷中,大韦被打成轻伤。事后,南圩司法所工作人员到医院看望了伤者,找双方当事人调查了解情况,又来到南圩派出所了解事发当日的有关情况,并协同派出所到当事人家旁边农户调查搜集情况、了解事情的真象和来龙去脉。针对事情的起因、目前的情况,以及怎么调处,镇司法所与派出所进行了共同研究。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司法所与派出所一起召集双方当事人、村干部在派出所召开调解会。由于事情的复杂性,调解方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和治安行政调解的优势,采取“面对面”合力调解与“背对背”分开做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解,派出所的工作人员按照法律、法规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指出他们的错误,司法所工作人员从情理上,进行语重心长的劝解,分析利弊,晓以厉害,使双方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都主动向对方赔礼道歉,承认自己的过错。通过一天积极、灵活的调解,当事人心中的怨气和矛盾都一一得到化解,并达成了协议。一家人最终恢复往日的平和。

长期以来,治安纠纷数量多、调处难度大,成为困扰派出所基层民警的一道难题。而人民调解作为解决民间纠纷的一条合法途径,它与治安调解相衔接的思路,既有利于使纠纷得以合法合理地彻底解决,又有利于缓解警力不足的压力,是实现双赢的最佳模式。

二、关于对构建衔接机制具体措施的建议

(一)建立警民联合调解机制

以各乡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为平台,设立治安纠纷与民间纠纷联合接待点。主要由司法所与派出所值班民警组成,负责接待、引导、分流、调解纠纷等工作。

(二)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

值班民警在接到涉及民事纠纷的案件时,应先按程序审查然后分类处理:对那些矛盾纠纷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应当告知或介绍当事人由其所在地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对民事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中民事损害赔偿事项,应当告知和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对于因民间纠纷引发的符合治安调解范围的案件,应当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予以处罚的,但被侵害人表示愿意放弃追究对方当事人的治安管理处罚责任,且双方表示愿意接受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由公安派出所出具委托调解书或口头委托乡镇司法所转交相关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

(三)加强联系互相配合

当事人选择进行人民调解后,公安机关接警人员应与当事人所在乡镇司法所或单位人民调解组织取得联系,将纠纷交由乡镇司法所、相关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对于复杂、疑难矛盾纠纷,可以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和我镇、村(居)委会人民调解组织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优势,实行联合调解。

三、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意见

据了解,在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衔接机制尝试过程中,存在种种困难,主要表现为:调解员没有法定的调查取证权利,群众不予配合就无法完成调查工作;联合接待点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法律知识不足以胜任调解工作;群众对联合接待点的认知程度仍较低,信任度不强。对此,提出以下解决意见:

(一)从建立健全规范制度角度规

上一篇:第十二个人观后感影评下一篇:地税分局党建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