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西方音乐史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西方音乐史的发展历程迄今已有3000多年,通常以古希腊的“荷马时期”开始,留下了西方文明中关于音乐形态的最初记录。在西方音乐的发展早期,经院哲学文化主导了思想精神领域,宗教音乐作为这种文化的音响象征,创造出古代音乐文化的一个高峰。19世纪40年代起,西方音乐艺术便开始与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剧烈的碰撞。

第一篇:西方音乐史论文范文

西方音乐史对钢琴演奏的影响研究

【摘要】钢琴是西方音乐演奏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键盘乐器,由于钢琴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具有良好的性能表现,可以驾驭各种音乐类型,因此在乐器中享有盛誉。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较高的演奏技巧以外,还应该具有丰富的钢琴知识作为艺术的铺垫。在弹奏钢琴作品时需要了解西方音乐史,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演奏中与乐曲产生共鸣。本文就西方音乐史对钢琴演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钢琴演奏;影响

钢琴是人们比较喜爱的乐器之一,钢琴弹奏能够体现出弹奏者优雅的气质,与弹奏的乐曲相得益彰。钢琴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钢琴弹奏过程中需要弹奏人员有较高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够弹奏出优美的旋律。在钢琴演奏中要求手指的基本功和灵活度较高。要懂得读谱视奏,但是仅仅懂得这些演奏技巧还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了解演奏乐曲的创作背景、创作目的,不了解作者的性格特征,只能够机械地按照乐谱弹奏,就无法融入到作品当中,这样的弹奏是没有灵魂的演奏。

没有思想和灵魂的演奏只能是一个钢琴机器,而不能把钢琴作为弹奏者表达自身情绪,刻画意境的独特的工具,也不能表达出作者的个人魅力。因此要想让钢琴与弹奏者融为一体,与演奏的作品融为一体,就必须学习西方音乐史,通过西方音乐史的演变对钢琴进行深入了解,钢琴作为西方乐器,只有了解西方音乐史才能了解钢琴作品中所包含的意境,如此对于弹奏者弹奏好钢琴有极大的帮助。

一、西方音乐史简介

西方音乐史是学习钢琴的一门系统化的音乐理论课程,通过对西方音乐史进行了解和学习,能够为钢琴演奏提供清晰的思想脉络。让学生了解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能够了解西方音乐的不同流派以及人物,包括对音乐的内涵以及审美特征的了解,从而提升钢琴演奏者对于音乐的鉴赏力和演奏的表现力。对于西方音乐史的学习必须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为背景,了解西方音乐史介绍的内容,主要包括西方主要的音乐理论、音乐家、音乐作品以及西方音乐美学发展的历程,现在很多钢琴演奏者对西方音乐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演奏缺乏张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在钢琴演奏中必须对西方音乐史有全面详细的了解,才能让演奏的作品具有深度,提升自身演奏的水平。

二、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进程

西方音乐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时间在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400年之间,现在已经无法准确地追寻西方的音乐资料,只能从考古中发现一些绘画和雕塑存在的迹象,古代希腊的哲学家对于音乐的论述被称为西方音乐的源头。到了中世纪时期也就是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1453年,音乐多以宗教目的为主,音乐分为两大流派,一是宗教音乐,二是世俗音乐。宗教音乐主要是为了在教堂上进行诗歌朗诵,音乐旋律比较单一,没有世俗音乐音调柔美,世俗音乐比宗教音乐具有更广泛的受众,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文艺复兴时期是公元前1450年到公元前1600年,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下,音乐扩展成为12个调式的中古调式,这个时期声乐与器乐逐渐分立,出现了很多通过乐器演奏的音乐作品。音乐已经不再是教堂的附属品,而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尼德兰的以迪费和若斯坎。音响气势恢宏强大,成为了独立的流派。巴洛克时期主要是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750年,这个时期的音乐呈现的特点主要是狂躁不安、华丽复杂和扭曲躁动,乐曲的起伏较大,乐曲注重速度和力度的变化,这个时期的乐曲已经开始加入了小节线,演变成了后来奏鸣曲和交响曲,代表人物是约翰·塞巴斯蒂·巴赫。公元1750年到公元1820年是古典主义音乐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个时期的音乐体现的是思想和内容的完美统一,要求音乐形式朴素亲切,结构清晰,能够反映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公元1820年到公元1900年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这个阶段音乐追求对人的主观情绪的表达以及对自然和自由的想法,这个时期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钢琴诗人肖邦,他创作的小夜曲、前奏曲、圆舞曲不但热情奔放,丰富多彩,而且具有活力,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是民族主义音乐的时期,被认为是浪漫主义音乐和现代音乐学派分支的重要时期,音乐创造主要是宣扬民族主义。比如李斯特创造的《匈牙利狂想曲》就是民族主义的代表。1900年以后到现在是现代音乐时期,这个阶段音乐门派多种多样,具有不同的风格,包括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和新民族主义音乐等,现在还出现了一些電子音乐等,已经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节奏和调音风格,充满的是全新的语言类型的探索。

三、西方音乐史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西方钢琴艺术与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是一脉相承的,在钢琴艺术发展史上,巴赫是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民族音乐和其他音乐的一些精华,在钢琴艺术表现上个性鲜明。到了18世纪中叶,西方的钢琴音乐作品对曲式进行了创新,对演奏的方式进行了改变,开始了从巴洛克时代向古典音乐时代的过渡。奥地利的海顿和莫扎特是当时的代表人物,之后是贝多芬,他们在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随着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现在的钢琴音乐已经走到了发展的重要时期,经过了印象主义的音乐流派以后,钢琴音乐已经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在巴洛克时期钢琴作品主要是受到宗教的影响,这个时期的钢琴音乐作品大多气势恢宏,强调形式多变的外在表现,对于音响效果和气氛渲染比较重视,比如在演奏德国作曲家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时就要准确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开始的咏叹调经过了30多次的变奏,体现了巴洛克音乐的技巧性。在演奏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音乐作品时还要留意一些问题,首先是演奏的作品能够充分体现出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作品的张力和华丽技巧,要采用阶梯式的力度变化,过渡要自然,不能够渐强或者渐弱,弹奏时的断音要自然饱满,颤音必须自上而下,尤其是装饰音一定要在正拍上,要注意作品演奏的完整性。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创作空间更为广泛,注重对情感的表达,体现个性,这个时期的钢琴作品要能够体现出自由、奔放和细腻的感觉,注重节奏性和不规则节拍的使用,钢琴的旋律主要采用大跳音程,和声则是采用色彩和声和变化音。在演奏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时,需要注意对音乐的处理要更加细腻,更好地丰富作品的表现力。根据作品表现的情绪来选择联奏或者断音的处理方式,在颤音和装饰音的处理上,可以根据作者的意图和情感来进行处理。钢琴音乐作品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表现,是作曲家对人生的喜好和感悟的外在表现,比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合唱》就是在经历过感情创伤和疾病以后创作的,莫扎特创作的《a小调奏鸣曲》也是经过了家人去世、生活的贫困以及上流社会的冷落才创作的,在弹奏这些钢琴曲时要能够把握好作者的内心情感,了解这些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和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钢琴演奏更加丰满。

四、结语

在演奏钢琴作品時演奏人员首先要了解音乐作品的流派,要了解流派音乐的一些共性特点,熟悉作曲家的个性和所处的历史背景,明确作者创作音乐作品的初衷,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西方音乐史来获得。在演奏钢琴曲时应该结合演奏者的感悟,利用自己的演奏技巧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增加钢琴曲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吕净植,高频.西方音乐史教学中的断代史问题探究——以20世纪音乐为例[J].当代音乐,2016(10).

[2]何其杨.钢琴演奏中的美学“跨界”现象刍议[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7).

作者简介:轩一丹(1999—),女,汉族,河南许昌市人,河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钢琴方向2017级本科在读。

作者:轩一丹

第二篇:西方音乐史教学的视角拓宽

西方音乐史的发展历程迄今已有3000多年,通常以古希腊的“荷马时期”开始,留下了西方文明中关于音乐形态的最初记录。在西方音乐的发展早期,经院哲学文化主导了思想精神领域,宗教音乐作为这种文化的音响象征,创造出古代音乐文化的一个高峰。19世纪40年代起,西方音乐艺术便开始与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剧烈的碰撞。经过近200年的磨合,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并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尤其是在音乐界,更是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

一、西方音乐史概览

在人类早期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古希腊文明以其独特的风采和卓越的成就载入史册,它是西方文明长河的主要发源处,是西方文学艺术的摇篮。特别近代的西方建筑、雕塑、绘画、诗歌和音乐五大艺术都与之有着紧密的联系。西方音乐史中则大多数将它理解为人文学科,不仅仅通过对音乐本体的研究,还能够触及其研究的核心——人的精神。在这一过程中,音乐史更多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它研究的不仅是可见、可视的音乐事件本身,而且更重要的是造成这些事件发生的动因、观念和倾向。西方音乐的发展史通常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时间断代,即: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以及 20 世纪即现代音乐时期。此外,还有根据西方文化的时代特征划分的:如“基督教”是中世纪的时代特征;“巴洛克”源于建筑艺术;“浪漫主义”源于文学艺术;“印象主义”源于绘画艺术等。

西方音乐史教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与沿革。如西方音乐内容与形式的演变史,西方音乐理论及各种音乐体裁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主要作曲家、演奏家的艺术生涯、作品风格特征及其影响。第二,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及对西方音乐发展的影响,从音乐这一独特视角反映西方文明的历史进程及其人文精神的特征。第三,音乐的表现手法与音乐审美方法。如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音乐的构成要素及各种理论、流派等。可以说,西方音乐史是承载了西方音乐文化发展渊源、脉络、特点及其国际性的流传影响等等方面知识的一门相对丰富的学科。要彻底了解西方音乐,就要对各个时期的文化特征深入了解,就要了解西方社会的发展变迁。

学习史学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件感到十分头痛的事情,因为西方音乐史中最难记的就是众多音乐家的名字、作品的名称、各种体裁的形成与发展、音乐风格的演变等内容,学习起来十分枯燥。但如果在教学中将某一个时期的音乐同这一时期的文化联系起来学习,将会更加生动有效,有助于学生由点及面,加深理解、印象,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欧洲中世纪的文化艺术一度出现繁荣绚丽的景象,并为后世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迅速发展对音乐、文学、绘画等艺术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既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础时期,又是西方音乐艺术的构成时期,甚至可以这么说,在西方音乐史中,中世纪的音乐是欧洲近代音乐的源头。文艺复兴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潮流是影响欧洲各国的“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在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然后流传其他国家,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是整个文艺复兴的推动力,意味着古代美术及文化的复活,新生活的诞生,这样的气氛弥漫于生活中的每一层面。人文主义的思潮在当时社会的文学、绘画、建筑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巴洛克”时期的建筑文化与音乐的关系密切相连。“巴洛克”这个词是从建筑学、绘画史上借用来的专用术语,那时的意大利出于炫耀,建筑上大量使用贵重材料,形态华丽、色泽鲜明。巴洛克时期的各种艺术形式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等都充满了蓬勃的生机,显示出新兴资产阶级的旺盛生命力。音乐内容反映的方面广泛,“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以它硕大的成就被载入音乐史册。浪漫主义作曲家普遍重视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热衷于标题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在欧州的兴起和发展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积极而有力地推动了西方音乐文化向纵深发展。

二、西方音乐史与戏剧、诗歌等的文化融合

早在古希腊,其音乐的特征是体现于诗与乐,或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中,其中诗的地位在乐之上,曲调和节奏都受歌词抑扬顿挫的影响,诗歌格律“音步”即音乐的节奏,这是音乐与诗歌的最早结合。中世纪单声部声乐的主要音乐种类——格利高里圣咏和游吟诗人歌曲,其音乐曲式形态完全取决于歌词文本的形式结构。游吟诗人演唱的世俗诗歌多由韵律诗作为歌词,其曲式形态为由诗歌的诗行、韵脚、歌词音节主导音乐材料的“诗-乐结构”。中世纪的戏剧是作为音乐戏剧逐步得以发展的,最初的宗教剧就是个通过文学手段修饰圣咏,被进一步演变、扩展为简短而富于戏剧性的对话,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戏剧形式,并曾经风靡一时给社会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标志着巴洛克时代到来的歌剧(Opera),是一种以歌唱形式为主的音乐戏剧体裁,是融合了音乐、文学、戏剧、诗歌、舞蹈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艺术。蒙特· 威尔第是第一个提出歌剧戏剧化的作曲家,在他的创作中,一切音乐手法都服从于戏剧的需要。他主张音乐要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要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古典主义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格鲁克提出的改革主张,矛头直接针对当时的意大利正歌剧。他改革的主旨是:“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伟大原则”,并提出音乐从属于诗歌与戏剧,要使音乐达到促使剧情发展的作用,追求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情感。这一理论影响深远,启示了莫扎特、贝多芬的古典歌剧,包括后来浪漫主义时期的柏辽兹等人的浪漫主义歌剧创作,“歌剧艺术的改革者”——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则从根本上贯彻了格鲁克的改革观念。瓦格纳认为音乐只是手段,戏剧才是目的,音乐要服从于戏剧。瓦格纳认为古希腊戏剧是面向全民的戏剧,是将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综合为一个整体的艺术。未来的艺术必须以古希腊戏剧为榜样,再次达到诗词、音乐、表演、舞台等各门艺术的综合。瓦格纳的歌剧中就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他在改革中实施了“整体艺术观”、“无终旋律”以及“主导动机”的手法,并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的原则。

从音乐作品的角度来分析,音乐作品不仅是写在纸上的音符,也是作曲家对生活经历、精神状态、爱和恨体验的一种表达,更是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一种客观反映。面对这样一个内涵复杂的音乐作品,分析者自然要运用涉及到不同学科的不同方法来加以分析,所解读出来的信息就不会局限于音乐本身,它不仅要能够满足人们对音乐本体的技术性理解,还要做出对音乐作品文化价值的判断。

三、西方音乐史对音乐社会学的发展

西方音乐史学与历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它是历史学之中的一门专门史,它研究的是历史中的人在音乐领域内的实践活动,或者说,是研究人类音乐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进程。按照权威性的解释:“(社会学)它是旨在探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和结果。……(包括)风俗、结构、制度”每一个时代的音乐变化和风格成型,都离不开社会文化的重要影响,体现为社会文化发展与音乐的艺术联姻,西方音乐与音乐史学、美学、戏剧、社会学、音乐批评等方面都密切相连。

优秀的音乐分析常常借助于其他学科的认知方法来解释音乐和音乐背后的现象,社会历史环境影响着作品创作,它会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相连,会让大众从多个角度解读一部音乐作品深藏的意义,让许多音乐家对音乐中存在跨学科的认知,并理解音乐不再孤立的现实,而是和其它学科有着交叉联系的。特别西方音乐历史的目的是认识和揭示西方音乐在发展中的各种现象,介绍各种音乐创作倾向的代表者及代表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降E大调),创作于1803—1804年。这首作品,贝多芬开始是为拿破仑而创作的,当初拿破仑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革命的理想化身,是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但当作品完成时,传来了拿破仑已自封为皇帝的消息,贝多芬愤怒地撕掉了本来准备献给拿破仑的扉页(本来这首作品取名就叫《波拿巴》),扔到地上猛力践踏,并重新写上了这样一行字:“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创作的英雄交响曲。”重新起名为《英雄交响曲》。由此可见,音乐与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现象的产物,是以社会生活为反应对象的,反映的是其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历史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进步的思想感情,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

四、西方音乐史与美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音乐是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音乐欣赏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因而,也就产生了情感论这一说法,音乐美学思想也开始萌芽,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看作是真正情感音乐美学思想的发端。因为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真正把音乐看作为一门与人的情感不可分割的艺术,并把情感表现的明晰性和深刻程度当作衡量这门艺术存在价值的尺度。西方音乐史学与美学之间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在研究人类音乐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存在着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文化心理上的隔膜感。以艺术方式宣泄情感、表现人生乃至整个生活的美学观念由此产生。

巴洛克音乐时期出现的音乐美学思想如蒙特· 威尔第的“激情风格”及德国音乐家的“音乐修辞格”或“情感程式论”,西方音乐理论及各种音乐体裁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主要作曲家、演奏家的艺术生涯、作品风格特征及其影响;音乐的表现手法与音乐审美方法。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音乐的构成要素及各种理论、流派等。经典音乐作品会让人们感受到其作品中所表达的真、善、美,并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良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因为每一位音乐大师本身,他们都有着丰富的阅历、创作的激情、高尚的人格和不屈的意志。所以,在捋顺西方音乐发展脉络与美学观念的同时,我们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音乐审美与鉴赏的能力。

五、西方音乐史跨学科的发展趋势

新的世纪,西方音乐史学的观念更新对我国西方音乐史的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相应于大史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扩展、以及多元视角和跨学科研究的趋势,音乐史所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局限于音乐的风格与体裁、艺术创作的样式或作品、演出实践和文化接受史中的事件和调节因素,而且也包括在历史的种种社会具体联系中形形色色的政治、宗教、哲学、伦理及其它的思想倾向或行为方式,它们对音乐家和音乐家们的音乐思维都有影响。

对西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的了解,介绍产生不同音乐风格与流派的社会背景,揭示音乐作品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与审美特征,以及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本质,在把握这种音乐现象自身发展的逻辑关系的同时,来探求它赖以产生的历史环境以及它的发展与人、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西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必然对西方音乐史产生深刻影响,因此,要正确、深刻地掌握、研究西方音乐史,研习西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是必经之路。

鉴于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对西方音乐发展的影响,从音乐这一独特视角可以反映西方文明的历史进程及其人文精神的特征。在音乐家的作品中感受作品个人风格的同时接受音乐家相关的信息,如时代背景、个性、经历和当时社会对这个作品理解,这样不仅可以通过立足于哲学、社会学的理性观念,剖析音乐艺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深层次的艺术内涵,还可以通过学科间的融合,使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符合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 阿多诺:《关于音乐社会学的若干观念》,选自《音型》,方德生译。

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七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123页。

3.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隋 欣: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 雷

作者:隋欣

第三篇: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教育对于音乐鉴赏的重视,各大高校均陆续开设了一系列的音乐学习基础课程,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门课程。西方音乐史是给学生普及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性课程,音乐欣赏课程则是从实践的角度教会同学们学会聆听、感受、运用音乐。目前高校的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日渐规范,但是两门课程之间的整合程度还不高,教学形式及教学效果还有待改善。本文将从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的概述入手,分析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主要采取的模式,进而提出促进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整合教学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校的音乐教育贡献绵薄力量。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音乐欣赏;整合教学

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对于教学过程也给予了众多的改革要求,如教学部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求高校及时进行教育模式及教育方式的变革。由于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在授课中属于不同的课程,但是两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期以来关于这两门课程之间的授课方式、整合方式都存着这诸多的争论,但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两者之间的整合教学、融合授课是大势所趋,如何做好两者之间的有益整合,是一项值得深思的课题和难题。

一、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概述

西方音乐史是立足于西方的文化史、艺术史的时代大背景之下,深刻阐述西方的音乐的发展历程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主要概述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风格,介绍多种音乐流派及其代表性的人物和曲目,使读者在认识音乐历史的同时,可以一睹音乐大家的风采,更能了解不同时期的西方音乐的风格走向及流派变革,是一门普及音乐基础知识的深入浅出的有益书籍。

音乐欣赏多是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使用,同时也是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接近音乐的必读书籍。它主要讲述了各类音乐的欣赏、领悟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及欣赏能力,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审美水平和素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美好情愫。

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都是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的音乐基础理论课程,而且其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重要学科,在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在教学中常采用的模式

传统的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授课模式多是采用集体公开课的方式进行,教师进行授课、学生听讲,随着网络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普及,这种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求知欲望,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也要适时创新。就目前来看,各大高校的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的授课模式多采用以下两种模式:

(一)顺序递接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西方音乐史课程与音乐欣赏课程采取上下学期分别开设的方式进行,即是上学期学习西方音乐史进行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下学期进行西方音乐欣赏课程的教授,以欣赏音乐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也在很多高校得以实施,支持者多是认为中国人从小便对中国音乐耳濡目染,对中国的音乐史也是多少知道一些,但是西方与我国距离深远,学生对于西方音乐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也较为陌生,只有先进行西方音乐史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尽快了解西方音乐史的发展脉络,才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西方音乐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及音乐风格。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音乐欣赏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才能事半功倍。

(二)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

除了第一种教学模式之外,还有许多高校采取的是西方音乐史与西方音乐欣赏课程同时、交叉进行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之下在教学年度内同时进行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的授课,这样一门课程往往需要两个学期才能学完,就要求教师将西方音乐史进行时期划分,或是将浪漫主义时期作为分界,或是将其他时期你作为分界,进行上下学期的学习内容的分配。这种教学模式的支持者多是认为若是将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割裂开来进行生硬的授课,就会出现音乐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轨现象,导致学生不能在学习相关的音乐发展阶段的时候不能进行相应的代表曲目的欣赏,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若采用顺序递接的教学模式将会出现上学期一直在学习西方音乐史的理论知识,较为枯燥,教学效果不佳。

三、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之间的联系及整合教学的必要性

在深化改革的大潮之下,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的呼声愈来愈大,进行相关课程的整合同步教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之间也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进行两者之间的课程整合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必要性。

(一)西方音乐史课程中融合着音乐作品的体验与欣赏部分

西方音乐史作为一门介绍音乐历史的课程,它与一般的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学科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和不同,主要表现在西方音乐史的课程内容是在理论知识之中蕴含着西方音乐史上各个时期的优秀的音乐家与其优秀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说西方音乐史是以音乐作曲家及优秀音乐作品构成的,学习这些内容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艺术的欣赏与审美体验,这才是西方音乐史学习的最终目标。在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与授课过程中,音乐史与音乐欣赏也是很难割裂开来的,在音乐史的课程开展过程中,涉及到许多风格、体裁迥异的作品,要想掌握这些重要知识,就必须在对作品进行充分欣赏、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将理论知识与欣赏实践结合起来。

(二)音乐欣赏课程中也渗透着西方音乐史的内涵

音乐这门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密切联系的,与音乐家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在某种程度上说每一个伟大艺术家的背后都有着其生存特定历史时期的背景和内涵,音乐的形成不可能完全不受社会与历史时期的影响。一部音乐作品往往是作曲家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期而对生活产生一定的感悟和体会,进而付诸艺术创作实践的成果。要想更好的欣赏一首音乐,就必须首先要了解音乐的来源、产生背景,知晓作曲者在创作音乐的时期的特定的心境和思想状态。在音乐欣赏的课程当中,教师在分析作品欣赏技巧的过程中,也会附带介绍一些音乐史方面的基础知识,便于学生准确定位音乐的特质,才能给予学生准确的音乐体验。除此之外,音乐的欣赏体会与感悟也根据欣赏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这种体会和感悟对于作品的重要影响就是它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不同,也就形成了作品的风格,在音乐欣赏的课堂之上,这种不同的风格的历史内涵,往往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也给西方音乐史的授课打好兴趣基础。

四、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之间的整合建议

虽然各大高校开设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已有一段时期,两门课程的授课模式也逐步形成,但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对于素质教育的呼声逐渐强烈,再加之两门课程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行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的整合教学已经到了非常必要的时期。如何做好两门课程的整合教学,提出建议如下:

(一)要充分把握课程教育的特点和灵活性

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分设两科,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素质教育的高要求和高标准。新时期,进行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的授课时,要在不影响课程整体授课的前提下,适当根据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的内容及时间安排上进行灵活调度。同时,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而适当调整教学效果要求,灵活采用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交叉、互补的授课方式,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要合理选取课程结合点及教学主线

教学主线是课程授课的主要脉络,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在进行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的整合授课时,要在充分研究课程内容及重点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课程结合点,既要不失偏颇,又要生动活泼,充分将音乐史这一音乐课程的骨架与音乐欣赏这一音乐课程的血肉紧密融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要适当将时间脉络、流派脉络、体裁脉络融合使用,实现3条脉络的互为补充、互为交叉的教学模式,不死板进行教学内容的划分,而是从史学、美学等方面进行宏观融合,从音乐的时代背景、个性风格等方面进行微观的把控,加深学生对不同的音乐的直觉体会,顺利完成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和学习。

(三)要充分使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展现灵活教学方法

新时期对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提出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新要求,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信息化的教学工具的使用,多运用多媒体设施,通过信息化技术将授课过程中需要的体裁及作品用更加视觉化、听觉化的方式呈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要积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启发学生开展主动向的学习,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实现课程之间的渗透和互补,扩大学习范围,丰富学习形式,帮助学生养成新型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质量,实现素质教育。

五、总结

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公共基础课程。如何做好两门课程的授课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音乐欣赏视野具有重要的作用。综合来看,要进行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的整合教学,就要充分灵活教学安排,合理选取教学内容结合点与承接点,并充分使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新技术,才能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才能充分提高教学效果,进行教育创新和变革,实现教育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安.浅谈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科技资讯,2012-08-03.

〔2〕董云.生态观视野下的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2.

〔3〕陈孝余.中小学音乐欣赏有效聆听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4〕徐菁菁.文化视域中的中美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5〕赵娟.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3.

〔6〕杨丹.音乐教学法教材之历史研究(1901-1976)[D].湖南师范大学,2013.

〔7〕褚震.谈高职高专音乐专业中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的综合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8〕柳良.《西方音乐史与音乐赏析》课程改革探索[J].四川戏剧,2011. (责任编辑 徐阳)

作者:王俏

上一篇: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室内设计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