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族音乐论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西方民族音乐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音乐是辨析民族文化类别的重要栽体,更是记录民族文化的重要印记。探析西方古典音乐与我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差异,能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维也纳古典乐派到宋词元曲,甄别和筛选世界古典音乐中的精华,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音乐,从而得到视觉、听觉与思想的升华,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

第一篇:西方民族音乐论文

西方音乐史学给予中国音乐研究的启示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坚持不懈地研究西方音乐史,表现得激情与沉静相结合。西方音乐起源于古希腊,无论是音乐自身、创作内容还是社会的不断变革方面都趋于成熟,夹杂着多元化的特性,我国在音乐方面的研究与发展从西方音乐史中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启发。本文主要对西方音乐史进行论述并探究中国学术人研究西方音乐史的心得体会、取得的成果,以及西方音乐史的将来发展倾向,最后对西方音乐发展的成果做出总结。通过文章的内容分析探讨我国在音乐创作中所汲取的西方音乐史启示,进而以深入研究方法为起点,讨论怎样进一步更加透彻、清晰地研究西方音乐史的方法。

【关键词】 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探究;启发

古希腊是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发源地,直至今天,研究仍未停下脚步。西方音乐史随着时间的的流逝,对音乐自身的体会、音乐制作背后的故事、社会背景等方面的探讨都日趋成熟;而中国对音乐史的研究相对于西方显得尤为单调,主观性强。由此可知,中国与西方音乐史在研究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在研究西方音乐史的过程中,不仅能深入了解其音乐的发展和文化背景,关键是可以在研究途中得到部分启发,有利于我国对音乐本身的研究,传承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精神以及探讨音乐文化内涵。

一、西方音乐史学的概念与核心内容

(一)西方音乐史的概念

音乐史学主要探索与音乐史文献、材料等有关的问题和音乐专著里包括的音乐在以前的变换形式,音乐本身的内容和形式在变化、传承、演变、规律方面的科学。音乐史其实是文化史学的一项分支学科,其与文学、美学、舞蹈等史学研究学科齐名。对比我国的研究主体来说,西方音乐史学(historical musicology)的探索对象就是西方音乐史,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方面研究以欧美音乐为代表的西方音乐发展进程和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凸显中国学者对西方音乐与历史相结合后对音乐自身和创作背景做出思考,进而凝练出值得学习的地方,为中国音乐发展创新给予启发以及鼓励。

(二)西方音乐史学的核心内容分析

1.西方音乐史历史的研究

中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就在开始记录音乐史的发展,基督教在当时还是作为主要的宗教,因此,圣歌占据了大部分的音乐内容,音乐随着时间逐步发展,渐渐壮大。由此可见,在西方音乐史形成的初期,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西方国家的第一部论述音乐史的作品就是波伊修斯的《音乐原理》,作者从三个层面综合说明了音乐的基础理论,即宇宙的音乐、人类的音乐、应用的音乐,对后来形成的音乐具有及其重要的引导作用。之后丁克托里斯在个人著作《音乐属于学说》中系统地总结概括了从古希腊时代发展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的音乐专用术语,并结合概括的内容表达了个人的想法和主张。从19世纪开始,音乐史的研究中逐渐呈现了理性主义思想,研究理性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霍金斯、伯尼等,他们从理性层面考虑问题,将18世纪之前的音乐史进行了整理,在著作里也掺杂了个人的观点。直到19世纪,实证主义被提倡用来系统地探索音乐,实证主义除了侧重音乐史自身属性的论证和解析,还着重采用了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把自然科研、哲学、美术等有关学科结合起来,共同研究音乐史。20世纪初期,各大学者对音乐的探索表现出了“实体价值”,并且开始侧重社会背景和音乐内容的结合,从深层开发音乐创作的本质,从音调、曲子的格式、和声、素材等因素出发,解析音乐史的演变进程。

2.西方音乐史背景文化的研究

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历史重点虽然重在理解和感知音乐的表现手法,但其文化内涵是以音乐内涵为出发点,对音乐开始探索。西方音乐史学的另外一大特点即文化、美术、宗教信仰、社会学、心理学等和音乐研究互相交叉。比如,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向人们呈现了文学与音乐两者的结合,西方音乐史深刻探索了与文化有关的知识。

3.西方音乐史对创作社会环境的研究

音乐这种物质通常具备社会性质,其本身就是一种能够呈现艺术的形式,在表现创作人智慧结晶和技能的同时,也折射出了社会背景对创作人态度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创作人在创作时,其心态无法背离社会背景而独立存在,音乐不仅能够反映创作者自身的观念和美感,还能确切地表现创作时代的文化背景。保罗在《西方文明中的音乐》里面把经济、政法和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综合解析了经济要素、政治要素等对音乐产生的影响。

二、与西方音乐文化史相比,中国音乐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我国音乐研究的主观性较强

中国音乐研究与西方音乐研究比较之后,我国对音乐史的研究更侧重于“礼乐”方面,主要因为在往昔的封建统治制度与君主专治制度之下,宫廷里的音乐只有礼乐,即为“官方音乐”被承认。在古代,阶级里面比较严重,因此研究音乐只是对于宫廷音乐来说的,民间音乐的研究显得没有很大的必要。中国对音乐的探索,就是把音调、旋律、节奏、音律层面的音乐自身比较单调的内容跟儒家等文化融合,形成了主观性十分强烈的研究成果。

(二)我国音乐文化研究视角狭隘

中國古代封建统治阶级文化与音乐文化息息相关,这个观点在上文中已经被验证,因为中国研究的音乐以宫廷音乐为主,凸显了统治阶层的理念,对比于西方音乐研究学者对音乐的探索,薄伽丘、亚里士多德以及但丁等西方知名又有影响力的学者始终坚持认为研究音乐跟美学、心理学、宗教信仰的学科相互融合,使其拥有重要的研究含义,但中国的音乐史坚持强调统治阶层的思想观念,以“礼乐治国”为核心,相对来说视野较为狭窄。

三、西方音乐史学对中国音乐研究的启示

(一)将音乐融入文化大环境中的启示

对于音乐史学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融合,即音乐自身、涉及的文化内容以及社会背景,这三者的性质是环环相扣、紧密衔接、无法分割的。但是,中国的学者在研究中国音乐的进程中一般利用当前的文献、现有的乐谱等有限的材料,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中国古代音乐本身的音调、构造、和音、旋律、音律等方面。所以,音乐与其他文化艺术是互相影响的、相互作用的。比如,在古希腊时代,文化艺术内容相当丰富,体现在哲学、文学内涵、雕塑、戏曲、自然科研等各个区域。但在当时的文化内容里面,古希腊式的音乐是由神话、诗歌来决定的。由此可知,古希腊时期的音乐文化主要依赖文学而存在,基督宗教的逐渐兴盛为希腊式的音乐增添了勃勃生机。

(二)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的启示

利用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的方式不断创新研究手段,在西方,由于大部分音乐史学研究成品不仅仅是单一对音乐的论述,同时还糅合了哲学、宗教信仰、文化内涵、美术等学科作品。比如,研究古代音乐特点时,一般从文学的层面出发,《诗经》对研究者来说就是一部不错的材料,这件作品里面还包括《风》《雅》《颂》三个分支,大部分都是能用乐器进行伴奏,《史记》里曾提到过:“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举个例子,《风》里面折射的大部分是民俗风情的曲子,比较出名的《静女》“静女其变,贻我彤管。”说的就是一位女子自制了一件色彩鲜艳的乐器,送给一位男子为纪念品,因为这个小伙子擅长演奏竹管类乐器。以上作品里面的记述对音乐探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出古代人在民俗方面还保留着原始社会“以歌择偶”的风气。

四、总结

我国在今后探索过程中要不断借鉴西方音乐史带来的启发,不断开阔视野,更加系统地拓宽研究范畴,深入研究和音乐及其相关的人的行为、生存环境、文学内容,将学科知识进行糅合,进一步丰富音乐研究史的内容,涵盖哲学、美学、人文等,令音乐史学研究学家跟音乐创作者近距离接触,也能“满怀激情通过自己呈现自己”。

参考文献

[1]牛娜娜.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现状、问题与态势[J].求索,2014(08).

作者简介:张哲琦(1988—),女,山西大同人,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

作者:张哲琦

第二篇:西方古典音乐与我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差异

【摘要】音乐是辨析民族文化类别的重要栽体,更是记录民族文化的重要印记。探析西方古典音乐与我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差异,能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维也纳古典乐派到宋词元曲,甄别和筛选世界古典音乐中的精华,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音乐,从而得到视觉、听觉与思想的升华,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西方古典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华彦钧

风格是音乐范畴中的一项重要领域,更是美学和音乐史的重要构成部分。音乐旋律、节奏、音色、力度、和声和曲式等都是音乐风格的表现,它能够代表一个音乐人、音乐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特征,严格来说,音乐风格是承载着文化、思想、情感和心声的重要媒介。中国的音乐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从记载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礼记·乐记》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高山流水》的知音之弦到《二泉映月》的凄美之音,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始终伴随着柔美、意境与谐和,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而西方古典音乐的风格则更倾向于情感的宣泄,受“教堂音乐”的影响,暴风雨般的宏伟气势和浪漫主义并存,形成了西方古典音乐特有的风格。音乐是辨析民族文化类别的重要载体,更是记录民族文化的重要印记。探析西方古典音乐与我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差异,能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维也纳古典乐派到宋词元曲,甄别和筛选世界古典音乐中的精华,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音乐,从而得到视觉、听觉与思想的升华,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

一.西方古典音乐的风格解析

(一)西方古典音乐的历史分期

西方古典音乐源于西方古代的宗教礼乐,自欧洲文明发祥以来,至今西方音乐已先后经历了8个阶段的演变,其中不乏对世界音乐产生重要影响的发展阶段,如带有欧洲典型音乐艺术风格的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等等,其中对世界音乐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西方古典主义时期。西方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第五个历史分期,在这一分期内,最具代表性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得到了发展机遇,并最终确立了以清新、抒情和浪漫主义为核心的音乐风格。确立这一历史分期的因素是两个重要事件,其中以1750年J.S.巴赫的离世标志着巴洛克音乐的终结,并以1827年贝多芬的去世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

(二)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

西方古典音乐因其旋律多变、音色清晰和节奏感强的音乐风格而闻名于世,但独特的风格却并非西方古典音乐的全部内容,之所以其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还因为在古典主义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其中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波兰作曲家弗里德里克·肖邦、德国作曲家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匈牙利钢琴家弗朗茨·李斯特、奥地利作曲家彼得·舒伯特、法国作曲家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和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三)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风格

对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风格绝不能一概而论,浪漫主义仅是它的一个侧面,要客观、完整地展现出西方古典音乐的风格,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解读和辨析。从西方古典音乐的内容来看,最具代表性的如肖邦、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几乎都受到了启蒙运动思潮的影响,因此其内容多有反映人类精神和自然之美;从音乐织体来看,西方古典音乐突破了巴洛克时代的限制,确立了以主调音乐形式的主导地位,和声织体清晰,曲式结构严谨、分明;在音乐的旋律方面,西方古典音乐乐句工整、对称,强弱转变丰富,在乐曲之中,渐强、渐弱经常被灵活地应用;在节奏方面,西方古典音乐整体的速度稳定,变化不多,音乐的效果注重平稳、平衡的质感,低音伴奏部份,常出现固定的分解和弦的节奏型态;在历史沿革方面,西方古典音乐承继了巴洛克音乐文化传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义音乐达到顶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解析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沿革

中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历经变革,古韵得以保存下来,成为了当今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始于夏商,反映大禹治水和商汤伐桀的乐舞《大夏》和《大蠖》是我国最早的音乐形式。自东周以来,秦汉王朝的兴盛使我国的民族音乐得以弘扬,西汉学者京房以三分损益的方法将八度音程划为六十律,这种理论在音乐实践上虽无意义,但体现了律学思维的精微性,从理论上达到了五十三平均律的效果,从而为后世音乐艺术表演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唐以后,民族音乐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从乐府到词牌的演变,乃至明代,民族音乐已真正成为了一个艺术流派,并延续至今。

(二)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

自古以来,中国历代均有音乐代表人物出现,按时代划分,主要包括伯牙(战国)、师旷(战国)、嵇康(三国)、雷海青(唐)、李龟年(唐)、董庭兰(唐)、姜夔(南宋)、朱权(明)、王玉峰(清)和华彦钧(民国)等等。

(三)中国民族音乐的主要风格

与西方古典音乐相比较,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更为纯净的沿袭关系,同时也有着更为复杂的风格特点。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五大类型,主要包括歌曲、歌曲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这些音乐形式虽然内涵各异,充满了个性,但却有着共同的风格特征。它们共同形成了自身内在的鲜明个性:讲究气韵与意境;强调风骨与神貌;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表现中情感与伦理的结合、渗透;推崇蕴蓄、婉曲;遵守谐调与中和、简约与适度等。这些美学上独特的追求,铸就了中国民族文化中音乐艺术固有的风格特征。此外,中國民族音乐中的高音注重“声可无定高”,如很多民族乐器中都有吟、揉、滑等指法,使声音产生波动,余音袅袅,独具韵味,这些指法是在民族乐器学习过程中的必备指法,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决定了乐曲的音色和风格。

三.结论

综上对比可见,西方古典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的差异是极为明显的。首先,西方古典音乐注重塑造音符的动感,注重通过音律的大幅度变幻来突出情感。其次,西方古典音乐善于用奏鸣曲式营造氛围,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献给爱丽丝》等等。而中国民族音乐则更倾向于音乐的流畅,注重塑造音乐的回味悠长,营造或深沉、或轻快的环境氛围。以华彦钧的《二泉映月》为例。初听二泉映月,第一拍第一节是轻快的,但进入第一段(3~22小节),一股悲凉的意境则扑面而来,使听者仿似看到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在夜深人静的路上行走;而第三、第四和第五段则以婉转的变奏为主,仿佛在倾诉,又好像在低泣。悲戚是《二泉映月》的主题,它是通过这首曲子的整体性挥发出来的,而并非一个单独的音符或是其中的一段。

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刻画了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形象,那么,华彦钧的《二泉映月》则渗透了一种刚毅而又稳健的气质,表达了不向命运屈服的坚韧个性。从整体来说,西方古典音乐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中国民族音乐则是山问潺潺的清泉;西方古典音乐中透露着热情、刚强和伟岸,中国民族音乐则表达了含蓄、委婉和坚韧。这正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同时也是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有个性、又有共性的艺术魅力。

作者:张宇航

第三篇:从西方历史文化的发展看西方音乐史的形成

摘 要:西方音乐与古希腊的文化和古罗马的文化存在着密切相关性。西方文化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其中涵盖着美学的思想和艺术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构成了古希腊的音乐文化体系和古罗马的音乐文化体系。随着中世纪的到来,基督教成为音乐表达的重要思想。在西方音乐文化中,受到基督教的影响颇深,但是,并不是宗教本身的影响,而是受到当时的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以及人文因素的影响。本论文从西方历史文化的发展的角度针对西方音乐史的形成进行研究。

关键词:西方历史文化 发展 西方音乐史 形成

音乐是社会的产物,西方音乐作为西方文化的产物,是在西方国家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对于西方音乐史进行研究,就要对西方的文化进行研究。西方的文化经历了古希腊的文化和古罗马的文化,这两者都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体系。随着古罗马帝国的衰败,基督教文化对西方音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方音乐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部分,两者之间是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西方音乐研究中,就要对西方历史文化展开研究,以对西方音乐的发展准确定位。

一、西方历史文化对西方音乐的影响

古希腊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力没有发展起来,而奴隶制社会也是阻挠古希腊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古罗马帝国的灭亡,是由于腐败和暴敛,对“蛮族”进行了血腥统治。随着古罗马的灭亡,西方文明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中世纪迎来了新的文明,即宗教文明。现代的研究学者对于西方文明的研究,多会注重希腊文文明的研究,忽视了中世纪的文明。在很多学者看来,中世纪是黑暗的、是野蛮的、是没有文明存在的,人们的视野由于宗教的存在而受到了限制。事实上,中世纪并没有使得西方文明中断,而是将西方文化领域扩展了,技术上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著名的历史学家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曾经说过:“西方的文明被砸得无法复原了”“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西方在近代的发展速度加快,步入了世界的前列。所以,西方的文明“被连根拔起”,是为新文明的形成留下了发展空间。事实上,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并不是西方文化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不是西方文化的“正统”,西方音乐文化不含在内。当我们翻开埃氏所创作的《西方音乐》的时候,开篇并不是希腊,也不是古罗马,而是中世纪。可见,音乐是中世纪的文明。

如果将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作为西方的正统文明,中世纪的文明兴起,就意味着西方文明正统被中断,整个的西方就陷入到黑暗中的,当然,中世纪的巨大进步也被忽视了。中世纪实现了社会的变革,整个的社会是不断前行的,中世纪不再是奴隶制,而是封建制,社会制度上实现了变革。中世纪的生产力明显提高,经济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是中世纪技术进步的体现,而且这种进步已经超越了古希腊时期和古罗马时期。同时中世纪也是宗教同时社会的时期,这种宗教信仰不再是直观式信仰,而是基督宗教信仰,这种信仰体现在音乐艺术,为西方音乐的生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视角研究西方音乐史的形成

基督教对音乐是非常重视的,各种教会活动都离不开音乐,都会或多或少地与音乐之间存在关联性。在中世纪,基督教会已经垄断了音乐机构以及各种音乐活动,这种思想对西方的音乐起到了统治作用。

1.中世纪时期的西方音乐

中世纪音乐虽然得到发展,但是发展的进程缓慢,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才可以完成。中世纪的教会统治环境下,为了获得宗教的目的,一些音乐家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操作技术娴熟。此时构建了教育中心,音乐家的创造力就有了充分发挥的途径,音乐的创作技法也得到了深化,记谱法也得到了创新。随着音乐教学法得到了改善,音乐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促进了音乐技术的发展。在中世纪,由于宗教统治社会,宗教信仰因素影响,教堂修道院和图书馆所保存的文献资料都没有被损坏,使得珍贵的文献被保留下来。在中世纪的早期阶段中期阶段,教会的众多音乐因素系统化之后,经过规范化处理,并落实到制度层面,逐渐地就形成了音乐传统。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西方音乐得到发展,教会音乐得以确认。

西方音乐是在教会环境中产生的,音乐的内容就必须是宗教性的,其中充满了宗教文化。在西方的音乐中,宗教性被体现出来,使得音乐更为肃穆,是西方人精神深度的一种追求,是超越性的追求。西方的中世纪是宗教统领的时期,宗教性音乐也必然会占据统领的地位。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宗教音乐发展起来,世俗艺术音乐也逐渐形成,但是即便是世俗音乐,也是在基督宗教中滋养出来的,是对宗教音乐的延伸,而不是与基督宗教形成对立的局面。

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音乐

从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给西方文明带来了变革,封建主义开始逐渐向资本主义过渡。文艺复兴并没有与中世纪文明形成对立,而是传承了中世纪的文明思想,而且对当时的文明起到了弘扬作用。经历了中世纪精神枷锁的人们对自己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于是开始倡导人文主义。个性反对宗教,重在追求个人财富和生活的幸福,重视对自身修养的塑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所持有的音乐观念,是将音乐从教会中解放出来,让音乐解脱实用主义的限制,使得音乐发挥自律性的作用。在具体的操作中,作曲家要将听众的情感激发起来,就会采用调式的方式,而采用三度和六度令人听了音乐之后产生愉快感。乐器经过调音之后,所演奏出来的音程是不协和的,但是听上去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此时的音乐作曲家会在音乐创作上不断创新,将音乐的歌词进行戏剧化转向。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创作实现了各声部的协调,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代表。

从17世纪至18世纪,巴洛克文藝作品作品开始盛行。这种作品的风格复杂,能够给人以动态感,感情色彩非常强烈。巴洛克艺术不仅庄严,而且高贵,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其中结合着礼教观念。处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音乐文化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十七世纪的意大利,这种风格的音乐因素主要用于非宗教音乐。巴洛克音乐作品与其他艺术领域都会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包括清唱剧、歌剧等等都是音乐的新形式,而为器乐进行创作的时候,都会以前奏曲、协奏曲和奏鸣曲体现。作曲家们按照音乐创作的常规,目的在于打动人的情感,将各种和声资源、丰富的色彩以及音乐的曲式合并,由此出现了通奏低音、大小调性,变音体系也出现了。

18世纪启蒙运动兴趣,基于文艺复兴开始宣扬人文主义,强力反对封建思想。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追求知识,热爱艺术,现代的音乐听众出现。此时,音乐创作开始现代化转向,提出音乐风格趋于理想化,要将所有的民族优秀音乐特点进行组合,此即为“维也纳”古典风格,这也是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品味。音乐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音乐语言是世界性,不仅要发挥娱乐作用,而且还要有端庄的品质。关于此,Ludwig van Beethoven的音乐是非常典型的。透过贝多芬的音乐,就可以感受到强烈的个人主义、个人奋斗,也正是因为作曲家们已经适应了社会历史环境,对这个时期的音乐审美产生了适应性,所以,他们所创作的音乐作品被得到时代的认可。

19世纪是个人主义时代,在《人权宣言》中就已经宣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道主义成为维护人权的核心,倡导自由、平等,宣扬个人主义。这个时期是“浪漫主义时期”,对个人主义更加注重。这个时期产生了很多的音乐家,包括Franz Liszt、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等等,都是這个时期的作曲家。他们的作品都追求着个人的风格,对当时的社会具有适应性。

20世纪,Ferruccio Dante Michelangiolo Benvenuto Busoni在1907年就提出,一个艺术家要使其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就要对艺术原则进行创造,而不是承袭旧有的原则。在这个时期,所有的艺术家都要在音乐创作中推陈出新,弄一些没有创作过的作品,创作一些没有听过的音乐。20世纪的欧洲音乐呈现出多样性,而且民族音乐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在20世纪的音乐艺术领域中,包括民族音乐、流行音乐、非西方音乐都实现了结合,于是混合型的音乐风格产生。音乐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改变,包括传统的音乐音乐、当前的音乐以及富于时代感的音乐之间都由于音乐组织结构的存在而相互之间存在关联性。随着音乐历史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相适应的音乐就可以发展起来,音乐创作者的才能得以确认,形成音乐历史脉络。

结语

综上所述,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而言,在整体中才能够对部分很好地确认。对于西方音乐史的研究中,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展开研究,以某个时期为研究点,将西方音乐史作为一个面扩展开。将这个时期的音乐家研究纳入其中,就可以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对西方音乐的形成脉络予以审视,对西方音乐有所深刻了解。

参考文献:

[1]毛雅南.西方音乐历史中的“波希米亚”文化现象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孙伟,苏欣湉.古典前期音乐的时代背景与审美倾向探析[J].前沿,2015(11).

[3]王莹莹.西方音乐何以能“世界化”初探[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4]班丽霞.音乐与信仰的完美融合——20世纪的西方宗教音乐[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2(23).

[5]王尚清.论历史哲学审视下的西方音乐[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

[6]王娇.西方音乐史研究的独特视角分析[J].音乐时空,2014(5).

[7]于润洋.酉方音乐史学科在中国的米来之路[J].音乐研究,2013(3).

[8]王莹.认识与理解西方文化在西方音乐通史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术论坛,2015(1).

作者:王娇

上一篇:旅游产业经济论文下一篇:校园食品安全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