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翻修术后的康复护理

2022-09-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较有效的方法, 可以重建髋关节功能、解除关节疼痛。近年来, 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假体松动、下沉、位移和骨溶解并发症, 大多需要进行髋关节的翻修手术。我科自2005年至2009年收治髋关节翻修手术患者24例, 术后通过加强心里护理, 把握最佳康复时机进行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有效防止了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 男9例, 女15例, 年龄52~74岁, 平均67岁。髋臼假体脱落5例, 感染2例, 髋臼磨损2例, 松动6例, 人体对假体反应9例。发生率最高的是人工关节周围骨溶解, 假体松动、下沉。人工关节置换至初次髋关节翻修时间分别为:1~2年2例, 3~5年4例, 6~10年13例, 11~20年5例。

2 术后护理

2.1 心理护理

髋关节翻修术是比较复杂的术式, 很多患者具有恐惧心理。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准备工作, 术前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休养环境, 进行体贴入微的关心, 使患者对我们的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同时耐心细致的讲解, 让患者了解手术目的康复训练意义和作用以及对手术全过程有充分的了解, 打消思想顾虑, 解除恐惧的心理以缓解心理压力, 使患者对手术的成功增强自信心和勇气, 有利于手术前的心理准备。术后通过交谈和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 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最终使所有的患者均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康复训练。

2.2 饮食护理

由于术后患者活动量减少, 卧床恢复期较长, 加之老年患者居多, 体力较弱, 易发生营养不良, 胃肠功能失调, 便秘等症状。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合理的调整饮食方案, 使患者及早恢复体力。 (1) 对于消瘦、胃肠功能欠佳的患者, 术后1周内给予半流质饮食, 配餐时多给一些营养价值高、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2) 对于高血脂的患者应给予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饮食, 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 减轻组织水肿。同时保证水分的摄入, 能起到降低血液粘稠度和预防大便干燥的双重功效。 (3) 对于便秘的患者多给予一些含膳食纤维多同时加配清肠润肠的食物。总之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给予不同的配餐以达到早日恢复体力的功效。

2.3 预防肺部感染

骨科手术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为肺不张及肺内感染。为预防肺部感染, 在术前治疗呼吸道和牙科疾病, 同时保持口腔清洁, 禁烟1周。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深呼吸和有效排痰, 定期排痰。如痰液粘稠时, 可利用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以避免继发性肺部感染, 必要时术前给予抗生素。

2.4 预防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预防的关键是正确的搬运和保持良好的体位。搬运时, 应采取3人平托法, 患髋处于外展中立位, 轻轻将患者放于床上。平卧时, 将软枕置于患者的两腿之间, 继续保持髋关节外展中立位, 必要时给予皮牵引或穿丁字鞋固定, 以保持足尖向上达到制动目的[1]。

2.5 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髋关节翻修术后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血液循环不畅通等原因, 极易造成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因此护士应在术后恰当的运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合理运用缓解或解除疼痛的方法鼓励患者战胜疼痛。指导病人及家属把握最佳时机采取主动和被动的方法, 进行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指导病人做股四头肌收缩和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 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关节的活动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在术后的1~4d, 特别是老年患者。患者的患肢有疼痛, 小腿肿胀、青紫, 深静脉走行性压痛, 术后12h开始遵医嘱常规应用速避凝0.4m L, 皮下注射2次/d[2]。

2.6 康复训练

2.6.1 早期功能锻炼

术后2d进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 趾关节和踝关节做跖曲和背展运动。同时根据个人全身状况进行健肢和上肢锻炼。术后1周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进行膝关节主动和被动的屈伸练习。

2.6.2 中期功能锻炼

(1) 患肢膝、髋主动屈伸:手术后2周无重力负荷下主动屈伸练习。方法为仰卧位, 慢慢屈曲患肢膝部, 使脚跟向臀部滑动, 再慢慢恢复原位1次, 连续20~30次/组, 2组/d。 (2) 继续加强患肢肌肉收缩锻炼, 踝关节、膝关节及髋部屈曲练习。患髋伸直状况下进行内收和外展运动。 (3) 站立训练:术后2周开始逐渐进行患肢不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的站立行走练习。患腿先开步, 重心前移, 人的重量基本上在腋杖和健腿上, 每次行走10~20min, 2次/d。上下床采用“上用健肢、下用患肢”原则。

2.6.3 后期功能锻炼

术后1个月可以进行恢复性锻炼。可用双拐或助行器进行上下楼梯训练。早期依靠拐杖和健侧下肢支撑上下楼, 根据患者体质的差异, 患肢逐渐负重。4~6个月可弃拐完全负重行走。同时尽量做缓步慢行, 避免快步行走或跑步。

3 出院指导

对患者及家属宣讲翻修术有关知识, 功能锻炼方式。出院后每日坚持功能锻炼, 3个月内避免久坐及术侧恻卧位。不要坐矮凳子, 软沙发, 不翘“二郎腿”。坐在椅子上不能将身体过度前倾, 不要弯腰拾地上的东西, 不要做在床上屈膝, 以免造成髋关节脱位, 强调维持髋关节活动度及增强髋部外展肌肉力量的重要性, 避免急速行走或赛跑。出院后6周, 3、6个月应定期返院检查, 及时修订康复护理计划, 保证出院后治疗的连续性和康复锻炼的效果。

4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髋关节翻修术的病人也越来越多。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术后的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与疾病和手术操作技术有关, 制订科学合理有效的康复计划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护士应耐心细致的观察病人的心理, 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康复训练的意义和作用。消除思想顾虑和恐惧的心理, 耐心细致的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及锻炼的计划把握最佳康复时机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术后的康复工作。

髋关节翻修术是再次手术, 恢复期长, 切口周围形成瘢痕, 正常解剖组织结构遭到破坏, 肌力失衡。因此, 术中出血量较多, 容易造成术后组织粘连、关节僵硬、肌力下降、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影响关节功能。而关节翻修术后早期的功能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 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部分。为此, 我科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功能康复护理计划, 促进患者早期恢复髋关节功能, 减少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在术后2d即进行肌肉等张收缩和趾踝功能锻炼, 使小腿肌肉起到收缩泵的作用, 促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尤其是下肢关节主动运动对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深静脉血栓具有很好作用。被动运动可减少关节周围组织粘连, 恢复肌肉收缩, 促进关节早日主动活动, 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3]。在指导病人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活动量由小到大, 功能水平不断提高, 不要急于求成, 以免发生不应有的损伤。

摘要: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和体会。方法 对24例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 加强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 增强体力、预防感染和并发症。合理有效的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以达到预期疗效。结果 通过对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有效防止了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临床疗效评定, 其优良率达90%以上, 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髋关节翻修术后合理制定护理计划, 把握时机进行康复训练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生活质量。对髋关节翻修术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髋关节,翻修术,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 伍秀珍.16例人工全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05, 7 (26) :751.

[2] 芮炎, 高小雁.髋臼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111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0) :22.

[3] 何敏娟.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 (5) :65~66.

上一篇:“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所面临的国别风险下一篇:隔膜法电解过程中减少氯酸盐产生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