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

2023-02-27

第一篇: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初探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初探2618 ――以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为例 刘文通

(滨州职业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和必然性,少数民族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成功与否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以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为例,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这些特殊情况提出了管理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少数民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滨州职业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始终将其摆在巩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战略高度,坚持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从思想、生活、情感、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努力把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是当前全体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重要任务之一。

滨州职业学院是全国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校生17000余人,有9种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相对集中的医疗学院目前有在校学生622人,其少数民族学生来自我国的8个民族,分别是藏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维吾尔族、达斡尔族、土家族等。其中,藏族学生151人,蒙古族学生26人,占在校学生的28%。

一、 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分析

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是促进与改进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方法、拓展教育管理途径、将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一)主要来自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宗教信仰特点鲜明

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区,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地理历史条件赋予了少数民族学生不同的母语、饮食习惯、禁忌、礼仪等。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都有自已独有的民族宗教信仰,并虔诚地信仰各自民族宗教信仰,如来自青海的藏族学生大多信仰藏传佛教,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学生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各具有当地风俗特点的整套生活礼仪习惯。例如:藏族学生不吃驴肉及鱼等,而维吾尔族学生则不吃大肉,极爱清洁等。

(二)少数民族学生多才多艺

在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中,有不少民族都以热情奔放、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特别是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尤为突出。在青海玉树有句谚语:“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能歌善舞是玉树人最引以为骄傲的民族特点之一,特别是玉树的康巴藏族舞蹈,被称作“中国第一民间舞”。新疆与内蒙古素有“歌舞之乡”之称,到新疆、内蒙古旅游,常常看见兄弟民族载歌载舞的场面。不管是在节日喜庆的广场、街心,在田间、牧野的休憩处所,在普通人家的葡萄架下,还是在辽阔的草原上,只要琴声一响,手鼓一敲,在场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不约而同地翩翩起舞。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大多能歌善舞,多才多艺。

(三) 文化课基础薄弱

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属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该地区基本上属于经济欠发展的民族地区,教育总体水平落后,学生综合素质低于东部较发达地区学生总体水平。在当地能接受较系统的基础教育经历,但民族学生虽能熟练地运用汉语,但大多从小接触的基本上是本民族的语言,汉语基础较差,从小接受的教育水平与东部学生相差较大,基本上是享受了民族政策及国家政策而进入大学学习,文化课基础薄弱,在学习中存在困难,成绩不理想。

二、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建议

(一)加强组织管理,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必然要素。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中,要始终将其摆在巩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战略高度。滨州职业学院为切实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真正体现学院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实行了《滨州职业学院副科级以上干部联系少数民族学生制度》,让每一位领导干部要把联系少数民族学生作为一项严肃光荣的政治任务加以对待。要明确工作职责,全面深入学生宿舍、班级,全面了解其家庭、学习情况、生活习惯、个人爱好等。每周与所联系学生开展一次谈心活动,每月对所联系学生情况进行总结,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在生活上照顾,在学习上加以指导。滨州职业学院努力在全院营造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氛围,全体教职工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滨州职业学院大家庭的温暖。

(二)把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少数民族学生作为高校特殊的学生群体,与其他学生相比,有独特的民族心理特点,学校要在各方面积极引导、帮助,让他们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心理辅导与干预,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加强对学习困难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帮扶机制建设。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的实际,所在学院要给与特别的关心和帮助,要因人施教,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要积极发挥党员、学生骨干的作用,结成互帮互助小组,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成绩;要在助学贷款、勤工俭学、资助等方面适当给予倾斜。

除了按照学校相关政策予以适当照顾外,同时要正确教育与引导少数民族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对本民族、家乡的责任感,树立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信心。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他们毕业后回到民族地区工作,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通过校园活动,丰富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生活

在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特点,积极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注重少数民族重大传统节日的活动组织。例如: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藏族的藏历新年等节日,学校要细致、周到地策划相应的活动,一方面是促进全校学生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另一方面把各民族学生融合在一起,增强文化交流和深入了解,加深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使广大学生在轻松的文体活动中树立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大家庭思想。2012年滨州市民族团结月、滨州职业学院校庆、滨州职业学院各大型晚会中热情奔放的藏族锅庄舞、悠扬高亢的哈萨克族的冬不拉为晚会增添了精彩。那明快的节奏,轻盈的旋律,清脆悦耳的琴声,热烈奔放的情绪,常常会使你心荡神驰,情不自禁地投足于他们的行列,学着他们边唱边跳,饱赏这歌舞之乡的乐趣。

(四)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培养德才兼备、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素质优良的少数民族干部,是高校的一项崇高使命。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造就一批少数民族干部,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选拔与培养一支好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队伍是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在学生会干部中应占有一定的比例,要选拔在学生中有威信、有影响力的学生担任干部,并创造机会让他们锻炼。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最好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选拔,选拔后要定期组织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培训、业务技能和管理方法的培训,还要加强民族政策理论、民族团结观念的学习指导。

(五)使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主题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将少数民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与学院的各项活动;加强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发展党、团员的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向团组织、党组织靠拢。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的青海玉树藏族学生在校第一学年,共有4名学生参加学院党校学习,还有多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及入团申请书, 2012年“五·四”青年节活动期间,有50名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青团。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使少数民族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奋斗目标更加高远。 参考文献:

[1]赵丽梅.对普通高普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7(7):103-104. [2]马学海.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学管理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49-50. 作者简介:刘文通(1979-),男,山东博兴人,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

第二篇: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奖励;处分论文摘要: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是影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的杠杆,也是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等问题的关键点。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结合学校实际,落实少数民族政策,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构建科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学籍管理是学生由人学到毕业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的行为规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资格和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的认定,直接影响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家稳定、民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怀和支持,在资金投人、招生、毕业分配等方面采取特殊举措和倾斜政策,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各类专门人术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学习基础、风俗习惯、经济状况、语言文化、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有特殊性、复杂性,特别是学习困难以及由此引起的学籍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前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构建适应普通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模式,提高培养质量,是当前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核心点。

一、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突出

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整体适应水平与汉族学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整体适应得分低于汉族学生,特别是在非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学习中难以获得与汉族学生同样的学业成绩。这不仅表现在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往往需要通过进人民族预科班学习一年左右,才能进人本科教育,而且表现在少数民族学生在选优的评价中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在重点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学生要通过课程考核已经很困难,更不要说在各项评优评先中有所成绩孔很多学校在学生的人党、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都对学业成绩有一定的要求,都会加剧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孤独与各方面的压力。更为严重的是,学习困难还将直接导致少数民族学生面临学籍异动、毕业及学位授予等问题。

2.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缺少政策指导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民[2005]5号)对预科班和民族班学生管理做出了专门规定,对通过预科学习后和直接进人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原国家教委办公丘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内地高等学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及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92年11月30日)规定,“新疆等民族学生的学籍,按国家教委公布咖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但对留级、降级、退学处理的学生,其不及格课程可在原规定的基础上多给一次补考机会”。除此之外,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其他具体的问题,并未做出统一的规定,学校层面缺少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指导性政策。

3.优惠政策面临质疑

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高校采取一些优惠政策,比如,降低课程考核成绩合格标准,降低毕业学分要求等。但是,实行这些优惠政策,面临很大的问题:第一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有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基础与汉族无区别,而有的汉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受到的教育与少数民族一样,实行优惠政策,对这样的学生是否公平?另外,同为少数民族学生,假如说对40分以上的不及格课程都认可为60分,那么就无法很好地评价他们学习的质量,在造成一定程度不公平的同时,也难以进行有效地激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是与培养质量的矛盾。这些优惠政策是否与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层次高、高质量人才的目标违背?能否保证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质量?第三是与严格管理之间的矛盾。基于优惠政策,一些教师和管理工作者往往会放松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要求,无形中会助长少数民族学生等、靠、要的思想。

二、构建少数民族学籍管理模式的实践

1.以高质量为目标

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多在自己家乡工作,将是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科研、教学、管理、经营及技术人才的重要人力资源,对本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以高质量为最终目标。努力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培养民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他们具备为民族地区奉献自己才华的崇高信念,具备为本民族地区发展贡献的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激发动机为切入点

研究表明,各民族学生之间学业成绩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程度,少数民族在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对教育有不同的态度与理解方式,因此他们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学习压力面前,一般会产生两种情况,一部分学生为了缩小差距,把压力变为动力,努力学习。另一部分学生觉得差距太大,就消极放弃。因此要着重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通过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管理人员的教育,任课教师的课堂引导,优秀学生一帮一助学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消除闭塞自卑心理,强化竞争意识,树立为国家为民族地区发展而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以课程学习为突破口

打好基础,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各个专业具体情况,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基础,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合理组织教学运行。一是单独编班授课。对英语、数学、化学等难度较大的公共基础课程单独开课,对没有单独开设的课程,要求各个学院为少数民族学生配备老师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进行专门的辅导,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紧密结合,保证他们学有所得,巩固基础,完善知识结构。

4.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1)学籍管理制度化。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少数民族学籍管理办法。①注册管理,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偏远地区,经济条件比较困难,难以按时交费注册,因此,学校开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通过奖、助、贷等多种形式,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生活问题和学籍注册管理。②学籍异动处理。对其补考、重修次数不加限制,不进行留级、退学处理,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学习条件。③毕业管理。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完全学分制,在规定学制年限未达到毕业要求,可延长学习年限,直至修满毕业要求学执。

(2)健立激励机制。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评优中一直处于弱势,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对少数民族的学习成绩奖励、助学金评等都单独设定标准、分配比例,在学习成绩奖励上,对同年级学期GPA排名前20%的学生进行奖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2003级至2006级,课程不及格率呈下降的趋势。说明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努力程度都在逐步提高,学习动机水平有所提高。

5.以严格管理为基础

把“特殊照顾”与严格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少数民族学生早日成术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需要采取特殊的政策和不同的方法,但不等于少数民族学生享有特殊的权利,不能在“特殊”的借口下放松对他们的管理,更不能因为其身份的特殊,而对其违纪现象不予批评。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对于违章违纪的学生要严厉批评,严肃处理,从政治、思想、道德上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观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最终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优秀人才。

第三篇: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会社团财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我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根本目标,规范学生的各

项活动,保障广大学生社团成员的权益和义务,促进各学生社团合理有效的运转,使我校学生社团沿着健康方向发展,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会社团部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团委的指导下,根据《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学生社团活动经费本源包括:校团委专项经费、社团活

动统筹基金、校学生会社团部用于学生社团建设的自筹经费,校内外各项赞助费,及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看站活动或服务收入。

第二章会费的管理

第三条:会费是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

第四条:会费的收取:

(一) 会费每学年收一次,每次不得超过10元。

(二) 如学生社团有特殊情况,须增收会员费,应报请校团委

和社团部批准,但每学年会费收取总额不得超过20元。

(三) 若一年级新生在第一次社团活动后,要求退出社团退回

会费,学生社团应予准许。

(四) 收取会费的社团,必须在收费前向社团部递交书面申请,

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五) 学生社团在完成招收新成员后一周内,由财务主管(财

务干事)向社团部提交全体会员名单以及会费的收取报告。

(六) 学生社团不得有隐瞒社团成员人数、会费数量等舞弊行

为。

(七) 学生社团收取会费为该学生社团专用。学生社团应设立

专门帐簿,同时接受校团委、社团部和本社团成员的监督。

第五条:学生社团销帐注意事项

(一) 学生社团销帐应实事求是。

(二) 学生社团销帐必须使用正规发票:

1、发票户名栏必须填写“内蒙古民族大学***社团”字样,不得以个人名义填写,填写字迹应清晰可辩;

2、使用统一的正规税务发票,同时应有经手人,财务主管(财务干事)和社团会长的签名。

3、发票应加盖有关单位的专用章。

(三)原则上不允许学生社团对餐饮类发票销帐。

第六条:被注销学生社团所留下的会费,应反还给社团成员。无法反还的部分,由校团委、社团部统一管理,用于学生社团的集体活动。

第三章 社团活动统筹基金的管理

第七条:社团统筹基金在校团委和社团部的监督下使用和管理,

主要作为学生社团大型或专项活动经费。

第八条:对于在一学年内设有开展大型活动的学生社团,统筹基

金将如数返回该学生,并根据该学生社团活动的质量、规模等,经团委、学生会社团部研究决定后,社团部将转给一定数量的经费。这部分经费来源是一学年内没有展开任何活动的学生社团提交的统筹基金。

第四章 赞助费的管理

第九条:对于在一学年内没有开展的任何活动(除有特殊原因外)

的学生社团,提交的统筹基金,将不返还该社团,由学生会社团部统一管理。

第十条:社团活动有赞助时,学生社团负责人应如实向校团委、

社团部报告。

第十一条:对于赞助方的情况,学生社团负责人应在活动前向社

团部上交书面介绍并附赞助议的复印件。

第十二条:学生社团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获取校内外赞助,应

在社团部登记备案。

第十三条:学生社团不得在赞助商要求下,以其他任何形式进行

未经批准的商业性营利活动。

第十四条:赞助费应充分用于被赞助的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

得挪作他用。如有剩余部分,算入学生社团活动经费。

第十五条:对于联系到赞助商的学生社团成员,可给予适当的物

质奖励,但奖励额不得超过赞助金额的20%。

第十六条:赞助活动结束后一周内,学生社团应开裂详细的财务

清单,并附各种发票、收据,交社团部备案。

第五章其他注意事项

第十七条:学生社团应有专门的财务管理(财务干事)和系统完

备的帐簿纪录。

第十八条:涉及到收取费用的学生社团非营利性活动,应由收取

费用的时间、项目、数目。

第十九条:学期初,学生社团进行注册时,财务主管(财务干事)

要交上一学期财务总结和本学期的财务预算。

第二十条:除申请赞助以外,其他可能涉及到经费问题的外联活

动,学生社团仍须报社团部备案。

第二十一条:学生社团应保留的帐簿纪录,在社团部检查账目时,

应按照要求提供一年内的所有账本。

第六章处罚制度

第二十二条:社团部在对学生社团预留经费及其他经费进行核查

过程中,如发现账目与实际支出不符(即存在差额)

时,将按差额的大小分别对学生社团进行处罚:

4、差额在5%-10%时,在社团内部对该学生社团进行

警告并通知其他挂靠单位及校团委。

5、差额在10%-15%时,通知该学生社团的挂靠单位,

上报校团委,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严重警告,同时将

其账目予以暴光。

6、差额在15%以上时,校团委、社团部责令学生社团

停止活动,予以整顿。

第二十三条:账目核查过程中,出现账目与实际不符时,社团部

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管理办法由内蒙古民大学社团部制定,由校团委

审定。社团部对本管理办法有解释权和最终修改

权。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于2004年11月1日起执行。

第四篇:新疆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摘 要 从分析新疆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将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新疆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63-02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新疆作为多民族地区,新疆中职学校不仅担负着为全疆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且肩负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保持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其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新疆的社会稳定。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对新疆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了思考,希望从中找到有效方法与途径,在具体实践中做好相关工作。

1 新疆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语言障碍带来沟通困难 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或牧区,多数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因为语言交流上有困难,少数民族学生对汉族教师具有一种自然的疏远感和抵触心理,他们更喜欢本民族的学生聚在一起用本民族的语言交流,形成他们的“小团体”。这对汉族教师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很不利,对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则是一种挑战,对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来说则是更大的考验。

宗教信仰造成思想偏差 宗教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宗教信仰融入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之中,是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作为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这样的宗教环境当中,势必受到宗教等各方面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身份已经将他们定位为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凝聚力强、民族荣誉感强。他们带有自己的民族特点,不同于汉族学生,对民族问题特别敏感。尤其是在新疆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汉族教师或学生在言行表达上稍有不妥,就会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加之现代通信工具的发展与广泛使用,很容易使一般的学校内部管理问题向外传播,演变为宗教或政治问题。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说教,则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日常教育管理出现多种问题 在新疆中职学校中,有的学校采用民、汉学生合班的学习模式和民、汉学生同宿的管理模式。这可以促进各民族学生和谐相处、平等互助,自觉维护校园稳定,也是学校日常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但各民族学生难免因为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而引起一些摩擦;学生干部在日常执勤检查中会遇到少数民族学生“小团体”的抵触;有些少数民族学生仍然保留宗教习惯,从穿戴上、行为上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中的规范要求,导致教师经常要为课前纠正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规范而苦恼。

2 加强新疆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树立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少数民族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他们的思维能力仍有一定的局限,还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地认识事物的整体性和复杂性,面对社会矛盾和思想问题,他们有困惑和疑虑,但又不知怎么解决。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引导他们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做到“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要使少数民族学生认识到: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要具有健全的人格,而健全人格的培养,离不开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所以,学校应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在新生入校时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通过专题讲座、德育实践基地参观等形式,了解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新疆的历史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明确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把本民族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此外,学校要以“业余党校”培训班为抓手,扩大培训班学员中少数民族优秀学生的比例,吸引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利用培训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的历史、党员的义务与权利,以及现实生活中先进党员事例,让少数民族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真正伟大的光荣的党,进一步坚定入党的信念,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政治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向党组织靠拢。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榜样的影响作用,在广大学生中自觉宣传处理好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关系。

加强汉族师生学习民族语言的培训、交流工作 汉族教师主动走进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助于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针对语言沟通障碍问题,学校应在完善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基础上,同时增加对汉族教师的民族语言培训与学习。派出学校的民族教师或从校外聘请教师担任培训教师,为全体教师培训少数民族日常用语,让汉族教师熟练掌握基本少数民族日常用语,提高汉族教师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同时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在民、汉学生之间定期开展联谊活动,让民、汉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主动学习对方的语言,主动沟通交流;在各班级中挑选一些汉语较好的少数民族学生担任课余指导,帮助本班的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同时教会汉族学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这样他们用本民族语言交流,既能够消除民、汉学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又能使民族学生对专业课程内容理解得更透彻,更容易拉近民汉学生之间的距离,为自觉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培养“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意识奠定基础。

以人为本,做好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本身的特点,不能单纯地采取强行管理的办法约束他们的行为,应给少数民族学生一定的可以施展才华的时间与空间。故在管理上应以疏导为主要方式,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他们的个性表现。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做到公正、公平,对民、汉学生没有歧视,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

教师或班主任要深入少数民族学生之中,了解他们的思想现状和生活情况,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民族宗教信仰和兴趣爱好等;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对中职学生尤其是南疆三地州学生的助学金、免学费资助政策;利用少数民族重大节日,比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主动问候他们节日快乐并组织开展各种节日庆祝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怀和温暖,形成民、汉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在交流中、活动中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对党、国家、教师、家长的感恩意识。

3 结语

总之,在新疆特殊地域及历史条件下,新疆中职学校应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服务水平,因形势变化不断总结、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继续积极探索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将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为新疆的民族团结和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第五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总结

紫石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总结 紫石社区成立于 2009 年 9 月,下属 9 个行政村及 40 多家企业,区域面积 14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5784 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200 多人,属壮族、傣族、彝族、苗族、土家等民族。 自成立来,社区结合自身实际,以“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区”为工作目标,将民族工作纳入建设和谐社区的各个工作环节,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坚持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民族工作进社区的良好氛围 两年来,社区将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纳入到社区党建工作统一规划中,坚持“三个先行”,即政策先行、宣传先行、规划先行,充分利用社区、行政村文化阵地,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 一是以统战“六进”活动为契机,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组织社区群众广泛深入学习民族知识、民族理论及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的民族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教育进社区、进村、进家庭活动,通过张贴标语、宣传板报等形式开展宣传,在整个区域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使社区群众牢固树立团结、和谐、稳定、发展的观念,营造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是以“情系紫石,共享和谐”为主题,拉拢片区少数民族群众共享社区文化大餐。

上一篇:手术切口感染监测分析下一篇:三上语文四单元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