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治理论文范文

2022-05-10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地治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土地治理项目是我国农业综合开发两大项目之一,是中央政府为改善农村生产基本条件而制订的一项长期战略,但随着项目的推进实施,项目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和模式,将积极影响着土地治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土地治理论文范文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管理

【摘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本文主要通过总结土地综合开发治理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工作要点,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建设;策略

一、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难以界定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分部广、散,涉及村多。不易集中管理。项目实施主体、申报单位和受益主体不能在建后管护上统一,因此导致工程的管护存在“群众不愿管”、“村里无钱管”、“乡镇无权管”三不管的现象。

(二)产权制度改革难度大

当因为产权归属个人后,在用水时不利于乡(镇)村的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同时由于产权变更给个人,会出现随意提高收费标准、增加农民负担的现象。再者随着农村人口流动性的增加,还会出现延误工程使用的黄金时间、错过农时的现象。

(三)自筹资金落实较难

由于政府对项目后期管护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有时候需要自筹资金来解决后期问题,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项目区农民配套投入的自筹资金加投工投劳应占中央财政投资的10%。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成本较高,一些经济不发达的乡、村经济条件差,农民可支配收入不高,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自筹资金落实难度很大。在群众的投劳集资又不能到位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还助长了弄虚作假的风气,影响了项目资金的筹集和工程建设的成效。

(三)管护资金来源不足

由于政府对项目后期管护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村集体又没有资金积累,使建成项目的管护缺乏一定的资金支持,造成后期管护因为资金问题无人接收管护。

二、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要点

(一)加强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不但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先导和助力。要切实加强对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相互支持配合,共同就宣传主题、宣传形式、宣传时点等达成共识,做到宣传有计划、有重点、有活动,任务分解,落实责任。注重宣传实效,深入土地工程项目区,运用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贴近群众面对面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多的了解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和建设成果,以赢得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认可和关心支持。

(二)重视工程设计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建设计划和建设标准,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资源条件,实事求是地进行编制工作。在土地工程建设基础上,应全面考虑到建设设计方面的各种问题,在建设过程中如出现项目与实际情况不统一,可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完善补充。

(三)加强制度执行

必须强化制度意识和执行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土地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重视做深做细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建设难免会使部分农户切身利益受损,行政村要提前与农户沟通,同时,工程设计应当征得项目区绝大多数农民的同意和赞成。受托项目工程设计单位,指派不少于两名精通业务的设计人员,参加实地勘测和工程设计,并在设计合同中要约定因设计缺陷和失误产生工程变更的限度及奖惩措施,以便减少设计失误,使设计更合理、更科学。与此同时,要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严把工程设计关。要借鉴多方工作经验,制定符合本地实际且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办法。

(四)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监督机制,主要通过落实农业综合开发制度、政策,加大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考核力度,加强资金和项目监督检查,在外部,一是推行农民监督制。农民既是工程的使用主体,又是工程的受益主体,他们最关心工程建设情况,每个项目村选择若干名品行正、责任心强的农民代表参与项目监督管理。二是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视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三是充分发挥乡镇對项目就地监管、随时监管的优势。应积极建议本级政府将农发项目建设情况,包括计划执行、制度执行、资金管理、施工管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变更、合同管理等方面情况,纳入乡镇年度专项工作考评,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会同发改、财政、审计、建设、水利等部门进行考核,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力度。

(五)加强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打造一支讲政治、懂政策、精业务、会管理的农发干部队伍。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艰巨,应组建专门的有实力的技术力量,并定期组织交流培训,或邀请有能力的科研院校前来指导,充实技术力量,稳定队伍人才。从而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技术力量,从而更靠地开展相关工程业务。

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水利措施评估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措施配套投入,属于内涵型的综合开发模式,其中水利措施无论是从其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发挥的作用看,还是从占整个农发资金的比重看,都是各种措施中最重要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水利措施评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水资源概况(总量、构成、特点及可用水资源量),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状况,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及供需平衡分析。

(二)工程设计是否合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扶持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包括总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型水库、塘坝及拦河坝的改建、扩建、加固、新建;总装机在5000KW以下的机电排灌站的改造、续建、新建及其配套的35KV以下输变电设备;新打、修复机电井及配套的机、泵和10KV以下的输变电设备;灌排渠道开挖、疏浚、衬砌及配套建筑物;发展节水灌溉所需的建材、管材及喷滴灌设备。

(三)工程造价及投资估算是否准确。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国家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件规定,取费标准按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费用构成及标准执行。专家应从工程实际出发,审核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取费标准、工程单价及材料价格的合理性,核定工程总投资,对于核定后有变化的内容应注明原因,确保投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真正发挥资金使用的效能。

(四)项目建后运行管护措施。主要考察项目区是否明确了项目运行管理机构和人员、运行管理制度、工程设施管护及经费来源。

四、结束语

加快农业土地开发综合治理项目工程建设发展的步伐,是我国农村建设繁荣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也为具体工程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工作过程中,把握原则、遵循制度、掌握要点是每个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做好具体工程的建设管理,才能够促进项目的顺利高效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王鸣鹤,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情况调研报告[J] 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12):25-27

[2] 蒙海波,江跃华,荔波农发工程管护四到位[N].经济信息时报,2008-10-22(3)

[3] 鲍玉琳,李辉,加强土地治理加快农业发展—浅谈大通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认识与思考[J] 现代商业,2012(18):49-50

作者:潘玲芳

第二篇:加大土地治理财政投入问题研究

[摘 要]土地治理项目是我国农业综合开发两大项目之一,是中央政府为改善农村生产基本条件而制订的一项长期战略,但随着项目的推进实施,项目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和模式,将积极影响着土地治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治理;项目;工程

农业综合开发是中央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两个大项目。其中,土地治理项目包括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粮棉油等大宗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良种繁育、土地复垦等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草场改良、小流域治理、土地沙化治理、生态林建设等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项目开发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由此可见,各级财政投入在项目创建、实施中占据着重要的核心作用。

一、土地治理财政投入的现状

目前各地在 “三农”问题上存在着农业耕地较少、农业生产整体水平不高、与农业发展有关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人均纯收入不高等突出问题。在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逐年实施国家立项的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经过基层调研发现,目前土地治理项目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发展问题:项目覆盖范围较小,配套资金投入整体标准偏低,地方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等。

(一)项目覆盖范围较小

以广西浦北县为例,据统计,浦北县辖共16个镇,260个村委,约69万农村人口,耕地面积约41.88万亩,目前土地治理项目覆盖到大成、小江等十二个镇,累计治理面积约12万亩,占比为28.65%;涉及36个村委,乡镇覆盖率达75%,但村委覆盖率仅为13.8%。以上数据表明,农村人均耕地只有0.61亩,土地治理项目覆盖的村委较少,中低产农田改造的受益率较低,受益农户占全县人口比例较低。此外,由于各地乡镇农业生产水平、基本生产条件以及生产环境极度不平衡,导致某些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生产条件、生产环境条件差、亟待项目支持改造的乡镇并未得到及时支持。现状迫切需要加大土地治理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快推进农村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二) 配套资金投入有限,社会资金项目参与度不高

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区域差异大,急需中低产田改造的面积大,而投入资金不足又严重制约了农业竞争力的提升。每年中央财政资金投入有限,群众自筹资金所占比例低,而各级财政又没有盈余财力更多地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直接造成了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不足,导致治理成效不明显,达不到充分改善土地水利条件的要求,农户得到政策的支持感不够明显,生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因为土地治理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大,群众自筹资金有限,社会各界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这一农村战略不够重视,政策上治理资金筹集方式相对单一,未能吸引、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项目当中,直接制约了土地治理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实施中较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通过项目实施,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较为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有部分县农民科学种田素质、市场意识和品质意识都极大提高,为当地高效农业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通过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重点抽查情况来看,部分项目在资金管理和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一)工程设计环节:通过工程设计单位虚增施工图预算,多计计划投资额,导致多计工程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从形式上看有着较为严密的内部控制程序,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少漏洞。土地治理项目立项实施要经过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农发部门层层评审、下达投资计划、组织施工图预算编制、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实施等阶段。但从审计情况看,上述程序中程序性的审查多、实质性的审查少;从检查的环节来看,对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和计划的检查较少,项目的实施准备环节容易被疏漏。

(二)工程实施环节:监理机构不作为,虚增结算价格,导致多计工程资金。监理机构的监理环节是确保工程按照规定实施,保证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控制环节。但是审计发现部分监理机构存在未尽职责,出具虚假现场签证单,协助施工单位套取资金行为。工程招标时,竞标单位通过低报工程价格,以价格优势获得项目施工资格。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通过串通监理部门出具虚假现场签证单,虚增工程结算价格,最终将结算价格调整到项目计划投资额,导致财政部门多付工程资金。

(三)工程监督结算环节:一些中介机构不负责任,失去监督作用,造成多付工程款问题。根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过程,工程实施、工程结算过程中涉及多项控制环节。第一,由工程设计单位根据实际勘测情况设计项目施工图纸并出具项目投资预算报告。投资预算报告中应当根据施工图纸计算项目所需的工程量,并根据施工定额计算工程单价,最终确定项目预算投资额。第二,项目主要工程应当实行招投标。实行委托招標的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对项目的工程量进行重新测算,在投资预算的基础上重新夯实工程量,投标单位根据招标单位出具的工程量清单报价,并确定投标价格。第三,项目结束后,具备资格的中介机构需要对工程进行结算审查。中介机构应当对施工图纸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更进行审查,最终确定项目实际工程量和工程结算价格。而实际实施中,部分招标代理机构、工程结算审查机构未尽职责,未能发挥应有的职能,导致多支付工程款。

三、 对土地治理项目的几点建议

由此可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存在的覆盖率低,投资规模小,地方财政专项资金不足,缺乏社会投入等问题,直接制约了土地治理项目应有作用。各地在如何加大土地治理财政投入问题上应加强以下几点基础工作。

(一)认真做好项目评估、申报工作

在精心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同时,认真调研、积极向上争取增量资金土地治理资金项目。作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精心组织、实施好每年的存量资金治理项目,同时,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通过积极调研,组织专家组对极富潜力的项目区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以及项目实施轻重缓急程度,建立并录入项目库,针对急需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的区域精心包装向上申报,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自2007年以来,除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外,浦北县通过努力,另外获得1个新农村建设项目、2个增量土地治理项目,新增投入土地治理建设资金4039万元,为推动该县农业综合开发加速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充分挖掘当地潜力开发区域,加大政策资金投入

充分利用有限的农发资金,有效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向現代农业集聚,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开发的综合优势,推动农业强县的新跨越。农发工作是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抓手,虽然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整体水平不高,但不乏有一些气候、水利条件好,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区域,可通过积极深入调研,及时组织专家进行全面论证,创建项目库,向上级申报,同时,积极整合水利、农业等相关部门及社会资金加大投入。近年来,浦北县实现稳粮增收的基础上,大力挖掘农业资源潜力,在土地治理项目区实施稻田一年三造示范推广,即两造水稻一造马铃薯,2011年在龙门镇土治理项目区整合县农业局资金发展冬种马铃薯0.5万亩;加大间套种力度,全年间套种0.3万多亩,木薯套种玉米、蕉园套种花生、果园套种金福菇等综合利用土地的模式层出不穷;更新茶叶品种,提升茶叶品质;在旱坡地开展浅层垫膜一年两造莲藕种植,都取得了成功。

(三)加强项目的科学管理,严抓工程质量关

坚持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和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农发事业健康发展。一是严把项目设计关,禁止随意变更降低工程标准质量;二是把施工队伍资质关,通过公开招标择优确定专业施工队伍,统一施工标准,规范施工程序;三是严把监督检查关,在落实专业监理的同时,聘请群众监督员,积极开展群众监督;四是严把资金管理关,会计人员提前介入中期检查和竣工验收各项工作,报账前坚持实地核查,报账手续不齐全不予报账;五是严把项目验收关,单项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不合格的重新返工。整体工程竣工后,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进行总验收,强调验收责任制,保证验收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从而打造一批又一批群众满意的农发项目工程。

(四)扩大项目政策宣传,创新项目筹资模式

扩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政策宣传,让社会更加积极参与进来,真正做到“民办公助,滚动开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坚主导力量是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资金方面也仅有各级财政的专项资金支持,由于此项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大,社会的理解程度、重视程度、参与程度普遍不高,社会经济资源投入过少,使得整个农业综合开发进程缓慢。因此我们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政策宣传,让广大的农民深刻了解项目的实际好处,在项目实施中积极配合;同时可以试点一些创新的吸引项目投资的新方法、新政策,让社会更多参与到农业综合开发这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

(五)创新投入机制和农民参与机制

运用市场机制,以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为契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和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股份合作、租赁、承包等多种新机制,鼓励、引导企业、业主、农民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在一些农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尊重农民的意愿,通过“一事一议”、民办公助的办法,引导农民适当投工投劳。如乡村机耕道路和三面光渠道项目,有不少是经过宣传发动群众,让群众主动参与,适当集资投工投劳建成。

刘勇,广西浦北县财政监督检查局。

作者:刘勇

第三篇:新疆沙化土地精准治理思路的探讨

摘要:新疆是我国沙化土地分布最为集中、面积最大的区域,沙漠、戈壁广布,治理难度极大,受气候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影响;新疆土地沙化扩展的趋势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土地沙化仍是新疆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迫切需要加大对新疆防沙治沙的支持力度。应从建设生态文明、保障生态安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充分认识持续推进精准治沙的重要意义,以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措施开展防沙治沙工作,保护沙区生态,改善沙区民生。

关键词:新疆;精准治沙;问题;探讨

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防沙治沙的思路和目标,将防沙治沙工作提升到定量化、科学化的水平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在2017年第六届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开幕式上,我国提出了精准治沙理念,即:打破传统的大水灌溉似的防沙治沙模式,杜绝不讲科学,盲目盲干的现象,切实把防沙治沙抓实抓细;对现有的沙化土地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底数,切实做到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根据不同的沙化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技术精准,提高治沙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1 精准治沙的概念及组成

1.1精准治沙的概念。精准治沙就是指针对不同生物气候带沙地、沙漠和沙漠化土地的沙化程度、利用方式、自然环境特点及以水资源为主的资源禀赋,实施精准的技术与管理措施,量水而行,恢复林草植被盖度,显著提高防沙治沙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治沙方式[1]。

1.2精准治沙的组成。精准治沙就是要在分类、方案、政策、技术、管理、考核六方面体现出“精准”二字。核心是量水而行、以水定林、林水平衡,目的是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其内涵包括了精准分类、精准政策、精准方案、精准技术、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等6个方面[1]。

2 新疆防沙治沙总体情况

2.1沙化土地现状。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新疆沙化土地面积74.71万km2,占新疆国土面积的44.87%,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43.41%。其中戈壁30.62万km2,流动沙地(丘)28.64万km2,重度以上沙土地面积57.73万km2。

2.2 精准治沙重点县建设情况。2017年精准治沙重点县启动以来,新疆墨玉县、于田县、叶城县、伽师县、且末县、若羌县、乌什县、柯坪县等8个县市被纳入首批精准治沙重点县。截至2020年年底,共完成精准治沙建设任务2.15万hm2。其中,人工造林1.14 万hm2,封沙育林0.89万hm2,退化林修复0.12万hm2。

2.3 防沙治沙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新疆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和科研人员共同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十三五”期间,新疆依托各类林草重点工程,共实施沙化土地治理189.17万hm2,全疆森林覆盖率由“十三五”初期的4.24%提高到“十三五”末的5.02%。“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三北”人工造林22.03万hm2、封山(沙)育林27.79万hm2、退耕还林28.15万hm2、退耕还草6.77万hm2、退牧还草32.06万hm2,有效减缓了沙化土地扩张趋势。

3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3.1 生态状况依然脆弱,治理难度加大。新疆是我国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虽然,随着大规模国土绿化的深入推进,森林覆盖率和林草植被盖度明显提高,沙区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但还不能满足社会对良好生态和高品质生态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制约林草植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诸多问题还比较突出。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新疆沙化土地面积仍在缓慢扩展,年均扩展73.44km2,是全国唯一仍在扩展的省份,土地沙化形势依然严峻。

3.2 生态用水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新疆属于灌溉型林草业,水资源问题始终困扰着全区林草业快速发展。各地在划定用水控制总量时,仅仅明确了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指标,没有划分生态用水指标,各县(市、区)林草主管部门只能与当地水利、农业农村部门协商,从农业用水中提取一部分用于造林绿化。虽然全区人工造林已广泛采取节水灌溉措施,但依旧无法保障基本灌溉需求。

3.3 精准治沙措施落实不到位。对本地的沙化状况深入研究不够,没有针对本地沙化特点和治理难易程度进行精准的分区施策,没有将宜治则治、宜保则保、宜封则封、宜荒则荒的基本原则落到实处,存在治理对象、树种选择、治理模式不精准等问题。在树种配置上,仍然是纯林多、混交林少,在绿化方式上,人工造林多、封山(沙)育林少,飞播造林更是少之以少。仍然存在树种选择单一、栽植密度偏大、配置模式较简单等现象。

4 对策建议

4.1 用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措施开展科学治沙。重点是解决好“在哪里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四个问题。一是关于“在哪里造”。要在“国土三调”成果这个唯一底版上,统筹考虑土地利用结构、水资源条件、土地适应性、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科学开展防沙治沙工作。二是关于“造什么”。要大力发展乡土树种草种,优先发展灌木林,大力营造混交林,分区分类配置绿化树种草种,走生态节俭绿化之路。三是关于“怎么造”。要加强绿化设计施工管理,加大封育力度,注重飞播造林种草,科学确定造林密度,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四是关于“怎么管”。要全面推行林(草)长制,加强抚育管护,创新绿化成果监测评价,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4.2 坚持“六个精准”的治沙思路,提升防沙治沙工程建设质量。一是精准分类解决工程治沙的分区施策问题。深入研究沙化状况,针对不同的沙化特点和治理难易程度,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真正做到宜治则治、宜保则保、宜封则封、宜荒则荒;二是精准方案解决工程治沙的建设重点问题。突出重点,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保证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规划实施防沙治沙重点项目;三是精準政策解决工程治沙的长效动力问题。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政策为驱动、以机制创新为手段,切实发挥政府主体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多管齐下、协同发力;四是精准技术解决工程治沙的可持续性问题。区分不同的沙化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理技术和恢复模式,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打造顺应自然规律的复合生态系统,实现生物多样性,积极推广低覆盖度治沙技术,坚持以水定林,量水而行;五是精准管理解决工程治沙的质量效益问题。推行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管理,完善工程管理、质量监管、政策、监测、执法等体系,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三北工程建设的各工序、各环节,切实保护好沙区的每一寸绿色;六是精准验收解决工程治沙的主体责任问题。切实把防沙治沙任务分解落实到个人肩上,奖优罚劣。落实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严格追责问效。

4.3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调整植被组成和结构。气候条件的多样性和立地条件的复杂性决定这一地区科学修复林草植被的艰巨性。受复杂的气候、多样的地貌类型等因素影响,新疆的年平均气温、蒸发量都较高,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甚至最低降水量达到16.4毫米(吐鲁番),属于干旱缺水、风沙严重地区,尤其是新疆南部广大区域降水稀少,荒漠戈壁广布,属于我国极端干旱区。在开展防沙治沙工作中,要充分考虑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承载能力,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绿则绿、宜荒则荒,科学恢复林草植被。选择绿化树种草种,要优先选用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的灌木树种和草种。绿化规划要经过水资源论证,以雨养、节水为导向,以恢复灌草植被为主,推广乔灌草结合的绿化模式,提倡低密度造林育林,合理运用集水、节水造林种草技术,防止过度用水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2] 。一是大力营造混交林。加大乡土树种造林比例,加大针阔混交、乔灌混交力度,营造多树种、多层次的防护林体系,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二是适时开展灌木平茬复壮。对沙区沙柳(Salix psammophil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等灌木林要根据老化退化程度,科学开展平茬复壮,增强灌木林的防护效益,解决树种单一、林分质量不高的问题,构建与沙地生态系统相符的林草植被结构。三是提升沙区林草植被质量,不断优化区域林分结构,开展沙区经济林木优良品种选育,同时开展乡土树种的保护与利用。

4.4 加大生态用水保障力度。新疆生态极其脆弱,有限的大气降水不足以支撑林草植被的正常生长,需要依赖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生存空间,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生态用水,才能确保生态屏障安全。一是建立水资源利用保障机制,在保持水资源总量平衡的前提下,统筹调配水资源,增加生态用水指标,确保林地正常用水比例。二是将生态建设灌溉改造费用列入水利补助项目,提高水的利用率。三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大力推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能。将节约的灌溉用水用于维护脆弱的生态系统,是解决林草生态用水短缺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4.5完善配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防沙治沙。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各地州要围绕发展林下经济、沙产业、特色林果业、林业劳务经济、林业旅游业等涉林新业态,紧扣乡村振兴、富农惠民、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制定各具特色的产业融合配套政策,实现产业收益多元化,凸显集聚效益。生态林与经济林兼用,既调动全社会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防沙治沙。充分发挥沙区资源优势,落实国家有关防沙治沙资金、税收、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3],允许社会资本围繞生态保护修复开展沙区特色产品开发、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对沙区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全生命周期运营管护[4]。

参考文献:

[1] 张炜,杨文斌.精准治沙思路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20.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EB/OL].(2021-06-02)[2021-10-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6/02/content_5614922.htm

[3] 卞耀武.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4]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EB/OL].(2021-11-10)[2021-11-1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1/10/content_5650075.htm

达木拉·艾力亚司(1984-),男,新疆阿图什人,大学,工程师,从事营造林技术指导、公益林管理.

作者:达木拉·艾力亚司

上一篇:信用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业务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