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治理项目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在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农业综合土地管理项目。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各级开发部门都应认真落实、切实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项目建设阶段要严格把控,加强项目管理的力度,做好后勤保障措施,为建设新时代高标准的农业生产链作出应有的贡献,让土地治理项目真正成为广大基层农民与人民满意的工程项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土地治理项目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地治理项目管理论文 篇1:

大连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 要:本文从大连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环节出发,分析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土地 可行性研究 问题 建议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申报土地治理项目的一项必需的基础资料,编制质量不仅是项目立项的关键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后续实施,作用不可小觑。

1、可研报告编制的目的和作用

可行性研究是目前国内外项目建设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经济认证方法,是项目管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出建设项目计划以前根据项目建议书进行的研究工作。其目的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地区规划、行业规划的要求,对拟建项目进行投资方案规划、工程技术论证、社会与经济效益预测和分析,并经过多方面的计算、分析、论证和比较评价,为项目决算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建议。其作用是作为上级部门评估、审定项目的依据,作为项目进行扩初设计、施工设计、设备定货、施工准备等前期工作的依据。

2、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可研报告编制前期工作不深入。设计人员对项目区水源条件、灌溉面积、灌溉流量、设计水位、桥涵荷载等设计参数及现场施工条件等方面了解不透彻,报告文字叙述千篇一律,编制的可研报告个别脱离了项目区实际,质量和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有的项目前期勘查不到位,在项目区内无法确定具体实施位置,对地质、实施条件及周边环境了解不细致。

2.2 可研报告内容编制不全,深度不够。一是个别项目可研报告内容编制不全。有的地区可研报告内容不全,如部分项目可研报告缺少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和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等内容。二是可研报告编写深度不够。有的可研报告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述,缺少详实的数据作为依据,整篇文字叙述性较强,如在论述项目建设必要性时,阐述的制约因素与项目建设中要采取的治理措施关系不大,没有对立项的整体环境及投工投劳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说明等。

2.3 可研报告设计资料和数据不够准确。一是基础资料不够准确,包括项目区区域范围、农户、人口、耕地面积、主要作物、平均亩产等;二是效益指标不够准确,包括粮食平均亩增产能力、农业增加总产值、农民人均增加收入等;三是灌溉水源分析不准确,特别是有些开采地下水或引地表水灌溉的项目,对水文地质和地表水径流情况缺乏实际勘测和分析,确定的工程规模和数量达不到设计出水量和引水量;四是个别数据前后不一,有的项目在前文文字描述中的数据与后文图表中的数字引用不一致,存在文表数据不一,前后矛盾的情形。

2.4 部分项目图件不规范。一是个别项目规划设计未以地形图为基础,有的可研报告现状图和规划图没有选用地形图,采用没有等高线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物、地形、现有工程不清楚,渠道和建筑物位置标示不明确;二是有的项目区范围界限不明,建设内容布局含混不清,个别可研报告从总体规划图中无法反映出项目的整体规划性;三是现状图和规划图中的标注内容与图例不一致,图例不规范、比例尺不一致。

2.5 投资估算不准确。部分项目报审单价高于同地区同类型工程,如个别项目方塘工程中的土石方开挖及外运、浆砌石护坡等项目较突出,明显高于现阶段同类工程市场价格,对总估算影响较大。天池工程中的钢筋加工及制作、现浇混凝土等项目单价过高,与现阶段农村同类工程造价不符。个别项目工程量估算不合理,出现估算偏大的现象。

3、有关建议

3.1 完善项目库管理,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土地治理项目前期工作是选好建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前提和基础。县级农发机构要按照当地农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和动态管理项目库,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纳入到县级项目库中,县级农发机构可从县级项目库中选择项目,将“资金等项目”变为“项目等资金”,让项目库“活”起来,发挥好项目库的作用。

3.2 加强审核力度,深化可研编制深度。进一步加强可研报告编制和审核的责任心,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的章节进行编制,不得缺章少表。同时,要对各必要章节进行深入论述和分析,不能一描而过,要采用详尽的数据对所提出的论点进行有力支撑,必要时可采用图表等多种形式进行分析和阐述,使可研报告有血有肉,鲜活起来。

3.3 加强基础资料管理,严把数据关。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更新,严格审核数据的来源、准确性及年度,确保数据应用合理。需收集和更新的资料应包括:当地的农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水文气象、地形土壤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资料,水利基础设施情况和设计标准、作物种植结构、产量、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项目区群众开发意愿和问题等方面。资料多而杂,工作量之大,需要审核人员对每个数据都要认真核实,多渠道来源的数据更要考虑其合理性后方能使用,从源头上把关,不断提高可研报告的编制质量。

3.4 完善设计图件,合理布局建设内容。一是图纸要以地形图为基础,要用能够反映现状带等高线的标准地形图,项目建设的最终成果都要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标明项目区的水利工程、农田道路和林网等现状,并准确核算灌排面积,据此计算沟渠和建筑物规模;二是明确项目范围界限,范围界限要落实到图纸上,而不是凭主观意愿,凑够面积随意圈示,同时要在规划图上科学合理布局建设内容,明确标示建设工程的具体位置;三是进一步规范图纸成果,图例要符合有关规范,统一各图比例尺,完善工程量表、设计说明、设计人员签字等。

3.5 科学编制项目估算,有效控制项目投资。一是预算编制人员要合理使用定额,认真搜集主要材料、设备等价格信息,通过询价比较,确定符合实际的价格,然后根据分部分项工程量和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计算出比较准确合理的工程单,提高项目投资的准确性,实现项目预期的投资效果;二是在计算分部分工程量时,预算编制人员应与设计人员加强沟通,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和施工工艺情况,按照设计图纸和预算定额准确计算工程量,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不得遗漏或重复计算,使计算结果不但符合实际,而且完整、准确、合理。

4、结束语

农发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可研报告可以说是它的“雏形”,具有很强的预测和指导意义。我们要不断提高对可研报告的认识程度,从以上几方面总结不足和经验,并加以改进,细化可研报告编审工作,不断提高农发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中国农业综合开发[M].2003.

[2]侯英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评估研究[D].2006.

(作者单位:1.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大连市 116024

2.大连市财政局 辽宁大连市 116001)

作者:盖克 庄剑

土地治理项目管理论文 篇2: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管理工作方法的调查与思考

摘 要 在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农业综合土地管理项目。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各级开发部门都应认真落实、切实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项目建设阶段要严格把控,加强项目管理的力度,做好后勤保障措施,为建设新时代高标准的农业生产链作出应有的贡献,让土地治理项目真正成为广大基层农民与人民满意的工程项目。

关键词 农业;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项目管理;项目调查;工作方法

1 规划设计是先导

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项目开始前的规划设计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工程团队应事先做好工程预算,事先对开发的土地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结果的基础上,根据预算来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建设高标准的农田,不仅需要高质量的工程设计图纸,同时也要对农田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这也需要对项目进行前期考察与论证。

1.1 对土地的考察

对土地的考察,主要是对该项目区的农业状况进行基本的调查,如土地开发项目区的耕地面积、可耕地土地的土壤质量、可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土地种植习惯等。同时,对项目区水利工程的调查也很重要,包括供水水源以及供水质量、农田灌溉的有效率以及当地农田的灌溉习惯等。对于土地的基本信息,一定要进行实地考察与勘测,要透彻地了解土地的真实情况,才能应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为例,衢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明显,气温适中,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但地形以山区、丘陵为主,境内属新生界,以冲积、洪积为主的陆相河流沉积盆地,形成于晚燕山期。边缘受断裂控制,基底为前震旦系上古生界,盖层为白垩系沙湖相沉积岩及火山岩,属金衢盆地。项目区的土壤有黄壤、黄红壤、砂壤土、水稻土等。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1.15%~2.97%,氮含量在0.17%~0.22%,有效磷含量在10.0~225.5 mg·kg-1,速效钾含量在30.5~299.0 mg·kg-1。适宜种植水稻、蔬菜、柑橘等作物,但衢州市柯城区的农业生产基础十分薄弱,农业基础设施也并不齐全,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事先考察中收集到的这些信息与数据看出,尽管衢州市柯城区似乎并不适合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却使得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衢州市柯城区地形地貌、土壤环境与气候状况的农业综合土地开发治理工程。

1.2 对民情的考察

对民情的考察,主要是对当地乡镇干部的发展计划进行调查,同时对当地群众的发展意愿进行调查。工程开发团队应在对当地民情考察的基础上制定工程规划,并将工程规划与当地居民分享,再次征集意见,反复如此,以切实保证当地农民的利益,保证开发工程能够最大化地实现各方人士的需求。

1.3 对工程方案的校正

在工程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现有资源,尊重当地原本的生产习惯,充分利用水利资源,绝不能够造成资源浪费。套用上级的工程规划是工程进行规划中的大忌,盲目套用其他地区的规划方案也不可行,切忌闭门造车,不能够只做表面工作,工程设计一定不能与实际脱节[1]。各级单位要切实做好详细的规划,严格把关,使项目能够科学合理,在高效使用、群众满意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同时。对于项目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要彻底解决。

2 工程质量是关键

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项目管理制度要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执行,以此来保证工程质量能够达到国家标准、达到工程预期。要认真执行招标投标制度,监察管理制度、工程验收制度等,以保证工程安全与工程质量。乡镇各级政要做好群众工作,充分调动村庄内农民们的积极性,力图构建由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程专业监管部门、项目区乡镇以及村庄农民四方构成的工程监管体系,以对工程的各个方面、各个关节,对工程进行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以及工程开发的进度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要不定期地对项目区的建设情况、发展情况进行督导监察,发现工程项目中出现的漏洞并对疑难问题进行指导,协助与指导工程管护人员,让工程能够顺利开展。作为开发项目的法人,项目区乡镇也需要在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抽调专业技术人员,以协调项目的建设。相关村庄也需要有人监督工程。农发办的工作,不仅仅是支持监察管理,同时也应当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考核,提出标准与要求,对工程建设要进行跟踪监管,隐蔽工程的认证工作也十分重要,要时刻确认工程的质量、数量,以确保每个项目都能够切实落实到工程中,保证项目全面完成[2]。

3 制度措施作保证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运行,要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资金管理相关条例,相关部门也要严格把关,彻底规范项目的实施过程。关于工程项目的招标,要将工程建设的物资采购也纳入招标考核范围。项目内各项资金的流动情况、消费去向,要设牌公示,接受社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力求透明,让每一笔资金都能够在工程中发挥作用。关于工程的监护,监护手段、监护过程及监护要求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并写入监理合同。竣工后的验收工作,也绝不能含糊,不仅农发办要对企业申请报账的工程全面验收,还要组织相關技术人员、相关监管人员、乡镇政府以及村庄负责人,对工程进行逐一的排查,不要留下任何隐患。

4 在项目管理中做好三个结合

4.1 与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

当地的龙头企业是土地治理项目需要大力扶持的主要目标,此外,合作社以及当地产业大户也是需要扶持的目标,在当地产业建设的工程上予以一定政策上的倾斜,以帮助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并间接提高自身项目区的开发水准。对于已在项目区内的种植大户、合作社或者农产品企业也要一视同仁,按照项目区原本设定的农田高标准进行统一规划,并在协调各方意见之后进行统一的建设。同时,项目开发组还要与项目镇街一起,吸引当地龙头企业到项目区建设基地,要鼓励当地种植大户以及合作社在合作区内承包土地,以此建设高质量高效率的农产品基地,实现规模化的统一生产,推动土地流转,指明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为当地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3]。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并以此来促进农业综合土地开发区的工程管护,使项目能够长期发展下去,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4.2 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对坐落在项目区内的村落,也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包括对村落道路的修整、对村落街道容貌的整理,以及生态环境的整治等,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锦上添花。在最近几年的土地治理项目中,已有不少于新农村建设成功结合的案例,如衢州市柯城区的石梁镇,借着农业土地综合开发的机会,不仅提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同时让石梁镇的基础设施也被全部焕然一新,整个镇子的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当地居民更是对项目区开发带来的成果连连称赞。

4.3 与其他项目资金整合相结合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要积极为其他涉及农业基金的项目创建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平台,整合开发过程中的各类项目资金,要确保每笔资金都能够在保证资金来源与资金去向的情况下,优势互补,以此来共同打造示范项目区。例如,由农业部门负责的配方施肥项目,建设部门所负责的城镇环卫及其一体化项目,财政部门所负责的乡镇市貌整治项目等,都可以互相沟通,再决定资金的具体用途,不至于发生两个部门所负责的项目中存在同一个需要花钱的地方而重复花钱的情况,这样既保证了建设的可靠性,也使得资金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各个部门一起协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4]。

以衢州市柯城区的农业综合开发为例,农业开发一共经历了4个阶段,历时二十多年的发展。第一阶段主要是提高农产品的生产量,通过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加快配套设施的建设,使粮食、柑橘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第二阶段是农业产业的转型转变,并于环境保护等项目相结合,调整产业生产结构,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三阶段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核心,与建设部门等相合作,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促进村落的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的提高。第四阶段到现在依旧在进行中,其目标是建设大规模的高标准农田,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计的要求。

5 结语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目的是提高粮食生产量,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为当地人民谋福祉,为国家的稳定发展作出必要的贡献。规劃与设计是开展项目区之前的必要工作,对当地土地的考察、对民情的考察都将进一步弥补设计中的缺陷,让工程团队能够切实矫正工程内容,以求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土地应有的价值。工程质量以及工程保障措施的选择也极其关键,当地特色产业基地是项目区发展的一大中心,其他地方龙头产业也应当规划入项目区的发展中,并以建设新农村为己任,整合其他部门的各项发展项目,以求切实保证项目区发展建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韩连贵,王岩,王其文,等.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治理的目标、方略与可行性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8(40):3-67.

[2] 周希祥.农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现状及政策建议[J].政策,2014(5):56-60.

[3] 陈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刍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4(1):52-55.

[4] 邓基科,王建威,王涛.浅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5):25-27.

作者:徐建龙

土地治理项目管理论文 篇3:

对辽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运行现状的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专题调研的方式,对辽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措施,对农村地区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成效;措施

1 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基本情况

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扶持对象主要是农民。其主要特点是,按区域统一规划,按项目进行管理,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综合配套,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2000~2009年间,辽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际完成总投资17523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3157万元(中央财政投资8140.1万元,省财政投资3736万元。市财政投资723.9万元,县财政投资557万元),自筹投资4366万元。县土地治理完成项目50个,治理面积39.6万亩,项目所惠及地区涵盖辽阳县所有乡镇。

2 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等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的实施,项目区初步实现了社会、生态、经济统筹发展。

(1)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项目区基本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的格局,农业科技综合配套,项目区土地综合开发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农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农民经济收入稳步增加。项目区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该县通过项目实施共增加农民纯收入13899.56万元,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426.5万斤。

(3)农民科技水平逐渐提高。项目区大力开展技术培训、良种、良法的示范推广,促使群众由“农业生产种在地得在天”的传统耕作方式转变为依靠科技增产增收致富,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提升,科技种植水平明显提高,项目区科技覆盖率达85%。

(4)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围绕优势产业扶龙头,围绕产业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建设带农户,围绕农民增收促发展,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管理也遇到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项目工程建成后的运行和管护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项目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重要因素。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灾害影响。近几年,该县降雨量大,内涝严重,这是农业设施损毁的主要原因。

(2)政策原因。由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使部分田间工程设施被闲置。

(3)市场原因。由于市场的变化,种植结构重新调整,部分项目或部分工程设施被毁坏或拆除。

(4)社会治安环境影响。由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偏远,治安环境较差,加之看护不到位,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设施丢失现象比较严重。

(5)管护资金短缺。土地治理项目建成后,由于过去没有设置专项管护经费,致使项目管护无人问津。

4 改进措施

(1)着力提高项目工程的技术标准,努力建设优质工程。通过分析认为,对因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的损毁,是由于部分项目工程的施工技术标准过低而造成的。建议提高项目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优质工程。

(2)统筹规划土地治理项目的种植结构,避免短期行为。确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的种植结构,要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论证、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确定项目是否具有前瞻性。确定种植的品种要符合市场的需求,确保农民增收,这样才能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3)明晰产权归属,确立管护主体。采取工程产权拍卖、承包、租赁等方式确立管护主体;也可采取分级产权移交的方式明确管护主体,对大型的工程产权可移交给主管部门。如蓄水池、排水及灌溉工程可移交给县水务部门的管理所管护。

(4)全面落实项目工程管护责任制。实行项目工程损毁追究制度,做到发现非自然原因工程损毁有人管、有人负责。要进一步落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的管护责任制,任务要明确,奖罚要分明,责任要落实。

(5)强化管理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议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舆论媒体以及采取群众会议、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的法规制度,并将管护制度、管护公约等公布于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增强群众爱护工程的良好氛围。

(6)创新管护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工程管护与群众利益有机结合的新途径,鼓励项目区按照“村民自治管理”的原则,以项目乡(镇)、村为单位自愿组建农发工程管护协会,有条件的村可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机制,以产权换资金,搞活经营,从而实现对项目区各类工程的统一化、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管护更加富有成效。

作者:王宇婷

上一篇:国际贸易信息技术论文下一篇:秸秆利用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