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土地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2024-04-29

中原油田土地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通用8篇)

篇1:中原油田土地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 要:由于对保护水资源认识不足,执法不严及有关水的法制不健全等原因,我国水污染情况相当严重。应从调控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点源污染、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加大对水污染治理投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进行水环境质量规划、推行清洁生产、倡导节水型产业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水污染;排污总量控制;水环境质量规划;清洁生产;节水型产业 0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1997 年联合国水会议向世界发出“水不久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的警告,时至今日水资源危机已经日益显露出来,其中以水污染最为严重。在我国,82% 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 42%的城市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农村有70%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水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1 我国水污染现状

水污染的根源来自工业排放的废水、污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药流失等。据统计,从1998 年起,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大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中,增加了水污染。又由于农业方面的化肥、农药的低效利用,使大量营养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更加重了水体污染。1.1工业排污及废弃物引起水污染

工业废水是我国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近20 年来,虽然我国污水的处理率在不断提高,但污水的年排放量仍在大幅度增加。1999 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 401亿吨,比1998年增加 6 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197亿吨,比上年减少4亿 吨;生活污水排放量 204 亿吨,比上年增加 10亿 吨;生活污水排放量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中,乡镇企业排放量为29.2 亿吨,占工业排放总量的14.5%。由于乡镇企业的废水废气处理率、处理达标率和符标率等 3项指标很低,导致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并对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而且使江湖面积缩小,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固体废物中所含有害成分经雨水淋洗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造成农、渔类产品污染。1.2农业面源污染引起水污染

随着点源污染的控制,农业面源的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湖泊库富营养化的主要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

影响因素。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化肥和农药残留物,以及水土流失过程中的土壤养分和有机质。随着化学肥料施用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养分易流失,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农药对水体所造成的污染也很严重。据统计,我国农药总产量目前已超过40万吨,生产品种从1986 年的 5个已发展到 200 多个。每年农药的使用量在23 万 吨左右,平均使用农药 2.33 kg/hm2,根据分析,一般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灌水与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1.3 城市生活垃圾引起水污染

我国人口众多,居民的生活垃圾数量也很大。4亿多城镇人口,按每人每天产生1kg 计;10亿多农村人口,按每人每天产生 0.5kg 计,每天共产生 90万吨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利用率极低,大部分都在城郊和乡村露天堆放,不仅占去大片可耕地,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其渗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威胁饮水和农产品安全。而且,城市生活污水也是引起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2 我国水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2.1工业污染

工业生产是水污染的重要因素。其中主要是化工、造纸、印染、制革、电镀、炼油、炼焦、放射物、采矿等造成的水污染最为严重。2.2农业污染: 主要是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造成水污染。2.3生活污染: 尤其是城市和风景旅游区生活中的粪便及有机废水造成的水污染。2.4航运污染: 船舶排放含油(煤)污水,生活污水和运载、油、煤及有毒物质等溅漏造成江河水的污染。如长江航道每年都发生有毒货物溅漏或倾覆江中的河水污染事件。2.5养殖业污染:

由于渔业养殖投放铒料、鱼药造成水体的污染。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环境恶化,世界各国从60年代起大多颁布了水污染防治的法律。1964年法国颁布了《水域分类、管理和污染防止法》。1975年德国的《水资源管理法》。1974年英国的污染防治法和1991年的水资源法。我国于1984年5月11日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同年11月1日实施。1996年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

月15日八届人大十九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该法在实施10多年来,对推动我国水污染防治和保护水资源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修正后的水污染防治法更使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3 导致我国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3.1 对保护水资源认识不足

各级领导部门未把保护水资源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认识,违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方针。在 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世界各国代表一致同意,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是要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我国政府也早就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因此,我国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中,一再强调重视环境保护,提高环保意识,以避免造成“西部大开发了,环境破坏了”的局面。但是应该看到,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很多做法往往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总是将发展经济列在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

作。

4.1严格控制点源污染并实行排污总量控制

对于工业和城市废、污水排放,必须要加强管理,达标排放。对于超标、超量排污的企业,一方面要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收取的排污费、排污权交易费等设立特别基金,用于扶持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减轻企业治污的经济压力。采取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措施,充分调动企业治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4.2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宏观调控

将面源污染的控制与农业灌溉方式的改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建立等方面结合起来,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有机肥使用量,将面源污染控制到最低程度。4.3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投资

初步估计,用于水污染防治的投资至少应增加到我国 GDP的 1%,这个数字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现在还不痛下决心增加投资,任凭水污染发展下去,那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必将继续增加,最终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加快建设城市废水处理厂,可显著提高城市废水无害化处理率。在缺水地区更应大力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工业、农业和市政等,缓解水资源的矛盾。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水环境恢复技术,结合国情,研究水环境恢复技术的理论、方式方法,通过生物技术与物理、化学手段的结合,加速水环境恢复的进程。水是人类须臾不可缺的重要资源,它既是生命之源,又是发展之本。4.4建立健全水管理系统的法律法规

用有效的、强有力的法规代替过时的立法和规定;依法施行统一管理,建立新的全球水道德观念,加强水的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教育,克服“水盲”。应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治水,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发生。水是有限的,水是宝贵的,水是不可再生的。面对过去惨痛的教训,每个人都要自觉地树立节水意识,节约每一滴水,减少和杜绝人为的水污染。水污染是文明的污染,是时代的污染,水消失是民族的消失,是人类的灭亡。4.5水环境质量规划

按河流生态学概念,确定流域内主要河段水文周期内最佳自净能力时的污染临界负荷,并据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综合比较论证,提出相应的国土整治中的土地利用方案、国民经济规划布局以及人口密度等方面的最优指标。在这些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地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

制定点、线、面废污水与废弃物的防治措施,以防止污染的扩散。4.6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实施对工业污染排放的总量控制,强调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不是着眼于废水浓度的达标排放。在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方式上,由单一的浓度和污染指标的控制转向污染总量控制和各项污染指标严格控制相结合。我国工业经济还处于较落后的水平,但我们不能按照发达国家以往发展经济的方式来发展,而是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走出一条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目标的全新的发展道路来。4.7提高利用率并大力倡导节水型产业

基于环境承载力,国家或地方管理机构应负责建立水域安全利用指标。制定开发利用的长期规划,改传统的水供给管理模式为竞争型水需求管理模式,包括水资源补偿性使用,以许可交易的取水许可证调整水价和排污费等。优先发展节水型产业,鼓励节水技术、方法的应用和创新。5 结束语

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水平高低对于缓解我国的水危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不断完善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使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破坏环境、掠夺性开发资源为代价去发展经济。参考文献

[1] 丁南瑚

增强水的危机感,提高节水自觉性 [J].净水技术,1999(2): 2-4 [2] 国家环保总局 1998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J] 环境保护,1997(7): 3-9 [3] 解振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1999 年取得的进展 [J].环境保护,2002(2):3-5 [4] 曾维华,程声通

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J] 中国环境科学2001,21(2):173-176 [5] 徐伊凡等, 国外水污染防治立法介绍,法制日报,1996年10月22日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修正版

篇2:中原油田土地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洱海面源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

洱海面源污染的负荷比重在上升,农业面源污染已经取代点源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对洱海面源污染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洱海流域生态环境、生活废弃物、废水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治理对策.

作 者:李凤香 LI Feng-xiang  作者单位:大理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云南,大理,671000 刊 名:环境科学导刊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 年,卷(期):2008 27(z1) 分类号:X52 关键词:面源污染   治理   洱海  

篇3:中原油田土地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1 中原油田土地污染的现状

1.1 地表水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 通过样品测试分析, 结果如下:采油井场附近的废水、污水样品的石油类超标项目是V类水的23.69倍;采油井场雨水堆积后的积水样品, 石油类超标项目是V类水的1.91倍;采油井场附近排污渠的污水样品, 超标项目是V类水的7.19倍;开发前的钻井废水到采油废水、洗井废水等污水样品, 超标项目是V类水的15.72倍。

1.2 土壤

落地原油对土壤的破坏性最大, 其原油多属轻质油, 地面原油低比重 (一般为0.820~0.859 g/cm2) , 高凝固点 (25~30℃) , 低含硫 (0.1%~1.5%) , 高含蜡 (15%~30%) , 高烷烃 (50%~75%) , 奇偶优势比较近, 多属于成熟度较高的环烷烃一烷烃族石油。落地原油在重力、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的作用下, 向地下渗透和沿地表扩散, 侵蚀土层, 使土地盐碱化、沥青化、板结化, 改变了土壤的正常结构和成分, 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

1.3 地下水

根据已有的资料文献, 在中原油田采油区采取的地下水样品中, 石油类含量为0.05~0.15 mg/L, 在调查的25个数据中, 检测出18个挥发性有机物, 其中以甲苯的检出量最高[2]。初步统计, 目前中原油田因石油开采污染的土地高达2 666.67 hm2以上, 而油田因污染给农民支付的青苗赔偿款每年高达5 000万元以上。而且每年因污染新增加的污染土地约133.33 hm2, 每年新增加给农民的青苗赔偿费高达260多万元。因此, 治理油田土地污染迫在眉睫。

2 成因

2.1 废水

油田开发建设中, 井场的废水为主要的废水污染源, 在开发前期以钻井废水为主要废水类型, 以后逐步过渡到以采油废水、洗井废水为主要废水类型。前期的钻井废水排放在泥浆池中, 在实际生产中土油池内往往同时包含大量未回收的泥浆及落地油成分, 这可能会因入渗而导致对地下水污染, 因地表径流带入水体形成对地表水及下游水质污染, 对土壤、植被特别是农业生态造成污染影响, 其泥浆的有毒成分可能形成长期潜在污染。后期的采油废水、洗井废水一般经处理达标回注, 但若不能完全实现含油污水处理及回注措施而外排, 会渗透污染土壤, 危及地下水, 或形成漫流, 从而污染土壤、植被 (或农作物) 、地表水等[3]。

2.2 落地原油和固体废弃物

在油田勘探和打井采油过程中, 有可能会出现油井溅泄、管道溢漏以及井喷事故等造成原油喷洒到地面。回收后剩余的将会造成土壤、植被 (或农作物) 、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固体废弃物主要为钻井废弃泥浆, 钻井废弃泥浆是油田钻井过程产生的副产物, 其中含重晶石粉、各种有机或无机类化学助剂, 使得其中的重金属、COD、石油类、表面活性剂等有害物质浓度较高[4]。

现在油田是在废泥浆中添加固化料使其有害成分固化, 避免其向周围水中的渗透与溶解, 以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但是, 土壤中的有害成分一直存在于固化的泥浆中, 其含量远远高于地区本底值, 虽然泥浆坑中铺有防渗层, 但在实际中却不一定能达到理想防渗效果, 一旦破损就会出现渗漏。由于其含有大量的水聚合物、有机化合物和金属化合物, 会造成堆放场地土壤盐碱化、板结, 其渗漏会危及地下水及周边土壤, 尤其是重金属和石油烃类的有害毒理作用不容忽视, 许多研究表明, 重金属和石油烃类进入动物体内后, 对哺乳类动物及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土壤的严重污染会导致某些成分在粮食中积累, 影响粮食的品质, 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5]。

2.3 其他方面

油田的土地污染严重原因不单单只有废水与落地原油的破坏, 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土地污染严重。一是随着采油工艺的广泛实施, 输油注水管线不断老化、腐蚀, 致使注水管线穿孔频繁, 甚至突然破裂造成的土地污染;二是各油气生产单位放空火把污染土地;三是违法分子在输油管线打孔窃油等不可抗拒因素, 使管线中的油、水泄漏, 造成了污染土地的现象发生;四是油田钻井泥浆池、作业施工污染, 联合站、计量站排油水污染等都对土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3 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油田部分领导干部不重视, 存在旧观念

作为能源支柱性企业, 部分领导干部“油老大”思想依然严重, 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意识淡薄, 没有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出发来开展工作, 乱占滥压耕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仍然存在“为完成生产任务, 污染了土地就赔偿”的旧思想观念, 大大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激化了油地矛盾。

3.2 油区管理松散, 缺乏土地污染管理制度

由于油田部分单位的管理松懈, 某些干部职工在生产流程中遇到的一些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改正, 致使导致大量的土地受到污染而缺乏管理, 给油田的土地和农民造成巨大的伤害和经济损失, 造成土地的盐碱化、荒漠化。在土地污染的管理工作中, 奖罚不分明, 没有形成一套可行性、有效的制度。任何一项工作的成功都离不开一套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 油田污染的管理制度更加不例外。多年来油田土地污染问题无人问津, 致使大量土地污染严重, 相关部门应该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 出台一套奖罚严明、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

3.3 油地欠缺沟通, 宣传力度不够

油田污染土地主要是油田的废水、废液、污油、泥浆等污染井、站、管网周围的农民的耕地, 因此油田污染土地的治理没有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只能是纸上谈兵。但是长期以来, 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污染土地赔偿价格过高, 农民不用耕作、施肥、浇水等任何劳作投入, 就可以获得比劳动1年还要高2倍以上的收入, 其地方政府还可以得到数量可观的管理费, 这是造成地方政府对污染土地复垦治理不重视和农民复垦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抛荒的主要的和直接的原因[6]。因此, 目前的首要课题之一, 便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 加强对农民宣传土地保护和改造的政策形势法规的力度和深度。

4 治理对策

4.1 提高认识, 加强宣传, 营造良好的污染土壤治理氛围

污染土地治理不单纯是复垦多少土地的问题, 它事关新政策新形势下能否处理好保护土地和油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问题[7]。因此, 必须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要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类媒体和形式, 在油地内外深入广泛地宣传污染土地治理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 力争新颖, 为职工群众所喜闻乐见, 以提高群众和职工对土地复垦和土地保护的认识, 力争使土地国策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4.2调查污染土地现状, 掌握其位置、数量、污染程度和赔偿情况

据调查, 中原局土地管理办公室下发专门文件和统一统计格式, 要求各下属单位对本管辖油区内的污染土地进行勘查、登记, 搞清污染土地的位置、数量、污染原因和程度以及赔偿情况, 并以已征井、站、路作参照物, 结合地方行政区划图, 绘制出污染土地位置图。真实全面地掌握油田污染土地的情况, 为下一步制订污染土地治理方案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4.3 通过油田与地方的深入沟通, 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与配合

油地双方的关系密切, 取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是油田治理土壤污染的关键。一是通过油田和地方上层领导广泛而深入的沟通达成共识, 由地方有关部门出台扶持型的配套文件。二是通过油田对外关系及土地管理人员与地方基层油区办和土地所结合, 由其抽出专人配合土地污染的治理。三是油田每年井、站、路油气田工程项目征地66.67~133.33 hm2, 都要拿出相当可观的补充耕地资金, 委托地方土地管理部门进行耕地占补平衡。要努力促成通过建议油田上级部门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协商和沟通, 把油田污染土地的治理纳入征地补充耕地范畴, 或争取造地费优惠资金用于油田污染土地治理工作。

4.4 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在油田发展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地方经济的发展与群众利益

随着油田污染土地治理工作的开展和不断深入, 工作难度会不断加大, 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将会更多, 这对治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好事办好的原则, 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加强沟通、因地制宜、稳定推进, 力戒“一刀切”和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 要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 了解农民意愿, 倾听群众心声, 耐心细致地做好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工作, 充分考虑政府利益、群众利益和他们的承受能力, 不能让群众的利益受损, 更不能增加群众的负担, 要让群众尝到土地复垦的甜头得到实惠;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5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土壤污染正在不断扩大, 中原油田是国家特大型企业,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 还会出现更多新的问题、新的思路, 有待土地污染处理工作者的探索研究。总之, 油田污染土地治理工作事关油地双方可持续发展大局, 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要将其办好, 需要油地双方进一步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需要油田上下坚定信心, 集思广益, 常抓不懈, 狠抓落实, 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 才能把压在企业肩上多年的包袱卸下轻装前进, 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也才能为油地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阐述了中原油田土地污染的现状与成因, 分析了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需要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研究、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行政管理体制、监督管理制度和法律责任等治理对策。

关键词:中原油田,土地污染,现状,成因,存在问题,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1]任磊, 黄廷林.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1, 1 (2) :50-54.

[2]付新建, 张修田, 苗长军.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地下水现状分析[J].地下水, 2008, 30 (3) :48-49.

[3]刘强鸿, 程先智, 李健, 等.中原油田采出污水处理技术总结[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 (10) :109-112.

[4]郑喜珅, 鲁安怀, 高翔, 等.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方法[J].土壤与环境, 2002 (1) :79-84.

[5]武正华, 张宇峰, 王晓蓉, 等.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及基因技术的应用[J].农业环境保护, 2002 (1) :84-86.

[6]邢巍巍, 胡黎明.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下册) .北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 2003.

篇4:白色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摘要】“白色革命”之后,“白色污染”问题就悄然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引发极大关注。塑料制品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尤其是以其价格低廉、质量轻、携带方便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人们随手丢弃的废弃塑料就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白色污染”问题在许多西方国家已经得到合理解决,而在我国,由于工业化起步较晚,“白色污染”问题依旧是比较紧迫而且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白色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提出对策。

【关键词】白色污染;废旧塑料;治理

一、前言

环境问题始终是关系到人类生活环境与身体健康的首要问题,而“白色污染”作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始终存在于人们视野之中。“白色污染”不仅带来了“视觉污染”,而且带来了许多难以察觉的“潜在危害”。在我国,“白色污染”是一项长期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的共同努力,并整合各产业部门的力量,综合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法律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提出一系列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

二、相关概念与定义

白色垃圾是人们随意丢弃、处理不善的废弃塑料制品,主要包括生活白色垃圾、农业白色垃圾、工业白色垃圾,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白色污染是难于降解、回收利用的废弃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三、治理“白色污染”的意义

“白色污染”问题的治理涉及到诸多方面,应当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因素的影响。在提出治理手段时要善于利用诸多理论工具,如经济学原理、社会学原理、相关法律法规等。从我国国情考虑,在人口多、人均教育程度不高的情况下,防治“白色污染”的道路将是困难重重,因此更需要制定一项长远的,可分步落实的治理方案,这都体现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白色污染”问题的现状

首先,“白色污染”体现在直观的视觉污染。铁路沿线由于乘客与列车员的随手丢弃,形成刺目的白色污染带;城乡结合部由于处理不善,垃圾的随意堆放形成白色污染园,污染大片土地;景区公园等,由于游客的乱扔乱弃及缺乏有效的分类回收管理体系,到处都是破坏景观的白色垃圾。其次,“白色污染”体现在潜在危害方面。“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体现在各个方面:白色垃圾的随意丢弃污染江河湖海;填埋堆放占用土地,破坏土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农业生产;焚烧白色垃圾会释放有害物质,有害气体破坏大气,而残留的有毒物质如二噁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自然消解。除此之外,白色垃圾会危害人和动物的身体健康,废弃工业塑料、医用塑料的随意丢弃会带来毒素和疾病,对人的健康十分不利;而江河湖海、土壤树林中的白色垃圾不仅会造成动物外伤之外,若被动物误食会对动物造成极大身体伤害,甚至还会随着食物链的传递被层层积累,危害生态。

五、产生“白色污染”的原因

居民的观念落后,对“白色污染”的认知程度不够,这是造成“白色污染”的根本原因。一是环保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城市居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环保意识淡薄,三是政府引导不够,甚至方向错误,都造成了居民对白色污染的认识不足。治理体系不完善是造成“白色污染”间接原因。治理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传统治理模式的不合理、生产销售消费环节把关不严格、产业部门管理不善等。传统的治理模式主要是运送填埋、堆放在空地及焚烧等,这样不仅不能有效处理白色垃圾,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对环境造成二次伤害,增加环境负担。立法不完善,也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与白色污染有所相关,但是缺乏明确规定如何“白色污染”的更为完善的专门法律法规。“限塑令”是从限制使用塑料袋,禁止使用超薄塑料的的角度而发布的一项“通知”,但总体实行效果并不理想。

六、“白色污染”的治理对策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使防治“白色污染”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尤其是教育部门的努力,制定一项长期宣传战略,有利于人们转变观念态度。从当下的忽略、不重视到重视并自觉地承担起防治白色污染的责任。提倡回收利用白色垃圾,实现废旧塑料的资源化。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来看,回收利用分为四级,其中一二级不仅能够高效地回收利用废弃塑料,还能避免产生相关污染。而三级回收成本较高,四级回收过程中二次污染严重。因而应尽量实现一二级回收,不提倡三四级回收。而废旧塑料的资源化满足“减量、复用、回收、再生”的原则,有利于实现循环经济。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强管控,将防治“白色污染”纳入法制化治理轨道。立法越完善,越有利于白色污染的有效治理。不仅要制定不同层级的法律法规,相关行业标准、治理标准等,还要强化执法力度及监督管理制度,才有利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真正地改善“白色污染”现状。

加强产业部门管理,整合各方力量,化零为整,共同治理。据此各部门宜加大研发力度,增加研发投资,研制易降解和回收利用的塑料制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各負其责,在塑料生产、流通和退出流通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而整合各方力量,能够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发挥优势,以改善现今治理力量分散的现状。

与国际接轨,遵循4R原则,使用绿色包装,提倡绿色化治理。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包装,推广使用绿色包装,能够从源头防治白色污染。研制和生产易降解塑料制品,主要包括光降解、生物降解、可控光—生物降解塑料,也是绿色化学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的重要体现。

治理“白色污染”需要人们提高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的手段,尤其是以绿色化学为指导的绿色化治理方案。“白色污染”是个长期问题,在探索解决办法的过程之中应避免过于激进,也不应不重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齐心协力,实事求是地展开治理。治理“白色污染”的过程应紧紧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发展需要,不违背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宏观目标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相信一定会取得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篇5:某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即由保护“小环境”扩大到“大环境”;近几年来,涌现了一批综合治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的先进典型,为当前综合整治农业农村环境污染作出了示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存在问题

1.农村污染超过城市工业污染。据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市工业污染排放量为7527万吨,废水处理率为82.7%,农村仅畜禽废水和生活污水两项就达到9425万吨,且基本上未作处理直接排放。这些废水和污水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农民的生存环境和农业环境。

2.工业“三废”污染仍较严重。据原**县环保局监测结果,1999年排放工业废水276.94万吨、废渣4.49万吨、废气147048万立方米,废水中化学耗氧量1694.34吨,比1989年分别增加了1.15倍、64.6倍、35.0%和76.6%,近两年来原**县范围内工业“三废”排放量仍呈增加的趋势。工业“三废”的排放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农村环境和农业环境。

3.粪便污染日趋加剧。随着养殖业发展,粪便对环境污染问题也趋严重。**市常年生猪饲养量都在400万头左右,役食两用牛8万多头,山羊30万头以上,奶牛2.5万头,家禽饲养量2000万羽只,还有兔、鹌鹑、鸽子、七彩山鸡等特种畜禽。这些畜禽一年中粪尿排泄量至少有250万吨,能综合利用的占69%,其余31%是直接排放的;畜禽养殖产业的污水总量为786万吨,处理率仅为0.3%,几乎全部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水体。**农村一年产生的人粪尿总量311万多吨,有27%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全市37718公顷水面,53.3%的水面用于水产养殖,一年投放精饲料8.68万吨,肥料10万吨,流失率分别达到23%和30%。

4.垃圾污染已成公害。随着塑料业、食品包装业的进步和农民“重洋轻土”重化肥轻有机肥 思想的发展,垃圾污染已成为农村和农业环境中一大公害。据测算,**市农村年产生生活垃圾75.2万吨。这些生活垃圾污染分为两种,一是“白色污染”,即塑料及塑料制品污染。据调查资料显示,**市农民年使用塑料及其制品约2000吨左右,回收率不到1/4;每年使用农膜3500多吨,可降解的只占5%左右,回收率也只有46%。这些难降解的塑料及其制品和农膜,成为农村农业环境一大污染源;二是“黑色污染”,即除去白色污染物外的其他生活垃圾。这些垃圾连同白色污染物不焚烧,不还田,而是乱倒在池塘、溪边、村旁、路边。

5.农药、化肥污染触目惊心。农药作为工业产品本身就是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化肥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一些有害物质或不科学合理施用,施用后会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劣,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受到不良的影响;过剩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渗入到地下,污染了井水,或随农田排放流入地面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生长。乱用、滥用农药,过多单一地施用化肥,更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生物链影响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据调查显示,**市去年施用农药5887.1吨,平均每公顷农田施用农药30公斤,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和国际水平;化肥中用量最大的氮肥标准量计算,下同 一年要用32万多吨,其中近1/3被流失。还有施用磷肥7万多吨,复合肥5万多吨,钾肥2.5万余吨。由于大量又不规范地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不仅造成环境被严重污染,而且使农药药效下降,化肥报酬递减,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下降。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乱用农药,滥用激素,使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的品质下滑,市场竞争力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因乱用、滥用农药和化肥,致使许多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严重超标,污染了城乡居民的餐桌,曾多次发生了食用蔬菜而中毒的事件。

6.山区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山区、半山区生态环境优劣不仅影响到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而且直接制约着平原和丘陵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变化、效益农业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市区在保护山区和半山区生态环境上做了许多有益于城乡居民生活和身体健康的事,如通过构建沙畈水库、下山脱贫等举措,既保护了山区的生态环境,又给**市居民喝上“有点甜”的一级水。但近几年来,山区还有一部分农民以发展食用菌主要是香菇 为由,将大片的阔叶灌木林砍掉,使原来郁郁葱葱的山林变成了一片狼籍的山地;一部分山民为了生活,不惜砍伐阔叶林出卖。据不完全统计,**市区年外运阔叶灌木8000多m3;全年采伐木材1.7万m3不包括毛竹、杂竹和未

审批砍伐的木材,加上300多家大大小小木材加工厂共砍伐木材约3万m3。由于大量砍伐木材和不时发生森林火灾,部分山区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八十年代前洪峰到达婺城区安地水库的时间要12个小时,最近几年缩短到6-7小时;2000年发生的“8·17”等数起洪灾都与过量砍伐树木,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息息相关。

二、对策措

根据**市农业农村环境污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1.加强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环保意识不提高,农业农村的环境污染就得不到根治,因此,从宣传《环保法》着手,通过各种媒体和培训班,讲用会、表彰会等,把《环保法》讲深讲透,把保护环境”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环保意识;同时利用《公民道德规范》改变农民的生活陋习,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起“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通过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促进他们树立起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改善人们生存空间,提高生活质量。

2.建章立制,强化污染监督和管理。必要的规章制度是确保农业农村环境不受污染的重要保证。要根据《环保法》,制订各地各村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把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配备清洁员,建造垃圾坑、组建环保小分队等等,强化监督和管理。环保工作只有做到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3.根治工业“三废”污染。为了解决工业“三废”对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首先要对现有“三废”污染源的厂矿企业加强管理,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彻底根治“三废”污染源;不准在农田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兴起工矿企业和其他有化学污染的工程,以法保护农田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良好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促进持续农业的发展。

4.集中建设畜禽生态场。以一村或几个村为单位,集中建设畜禽生态养殖场。养殖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自筹资金,分户建造”,建成一个畜禽饲养、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治气或有机肥等综合利用的多功能的现代化的养殖场。鼓励“公司出资办场”,农户进场养殖”的做法,不但大大地改善了农村环境,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既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企业又有了稳固的源料基地,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5.兴建有机肥料厂。畜禽粪便是农业生产中宝贵的生产资源。由于近几年来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化肥使用的方便,淡化了畜禽粪便的利用,使肥料源变成污染源。要使污染源变成肥料源,除继续推行多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外,建造有机肥料加工厂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公益产业。

6.制订激励政策,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出台奖励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和部门创品牌和争创“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的标志,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获得国家级名牌、省级名牌,同时又取得“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aa级 ”标志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要给以重奖;建议将农业标准化的内容纳入科技进步奖的范围,对实施农业标准化成绩显著的乡镇、部门和个人给以奖励,以推进农业标准化的普及和提高,使广大农民成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主力军,提高农业标准化的到位率、产出率和生产力。

7.多途径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对已污染的农业农村环境,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充分利用农业环境本身的自净作用消除污染,如建造污染水塘、库,种植水生殖物来净化污水;利用林木绿化净化空气;通过深翻土地,增施有机肥料等农业综合栽培措施来促进有机污染物的分解,或是改变重金属毒物的化学形态;②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在防治病虫时,要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并采用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要严格执行新制订的《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禁用清单》,从源头上抓好“放心菜”、“放心果”、“放心肉”等工程的实施;③搞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并法律给以保护,付诸实施。

篇6:奶牛养殖小区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

一、前言

西安市临潼区是一个奶牛养殖大区,区内依托银桥、伊利二大国内知名乳品企业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收到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已成为近年来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柱产业。截至2004年底,区内奶牛存栏已达3.56万头,奶类总产达14.27万吨,直接经济收益1.66亿元。但在提倡发展奶牛养殖的同时,因畜牧养殖引起的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日渐严重,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生态环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引起了人们的诸多关注。为了提高乳业质量,解决奶牛疾病防疫和因奶牛散户饲养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政府提出了建设奶牛养殖小区的发展思路,其目的是实现统一规划,集中饲养、统一污染处理。目前,临潼区已建成百头奶牛养殖小区30个,特别是在奶牛养殖较为集中的任留、雨金、相桥等乡镇,以村为单位,都建有这种集中管理、分户饲养的养殖小区。从临潼区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奶牛养殖小区的建成确实解决了奶质差次不齐,疾病防疫不规范等问题,但由于其在建设和营运过程中,对集中治污、资源化再生等环节考虑不周,造成目前的养殖小区粪便不能综合利用,污染依然十分严重的状况。我们对区内较大的10家养殖小区进行了调查,经过统计汇总,污染源剖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切实可行的对策,形成了此片调研文章。

二、养殖小区污染治理现状

1、养殖小区的经营模式及发展方向

养殖小区以大场带动农户入住养殖小区集中饲养的办法,集中管理,分户饲养,集中挤奶、售奶,统一治污为模式,引导和扶持奶农向经营与居住分离、生产与环境相统一的生产方式转移,形成奶牛生产环境生态化。

2、养殖小区的污染现状

①水污染

由于规模化养殖小区往往建在村组附近,这些养殖小区在建场初期由于土地紧张没有设置配套的吸纳相应数量的粪便污水的土地,加之由于建设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和资金短缺,绝大多数养殖场也没有考虑畜禽粪便的处理问题。目前我 1

区98%以上的养殖小区都没有对其排出的粪便污水进行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通过周围水渠引入河道造成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因此引起的环境纠纷时有发生。环境的恶化也直接影响着养殖小区本身的卫生防疫,降低了畜产品的质量,已经成为限制畜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区规模化养殖小区目前主要清粪工艺是水冲式和水泡粪(自流式)两种,在调查的10家规模较大的养殖场中只有1家采用的是干清粪工艺。

②大气污染

养殖小区对空气的污染包括恶臭、尘埃与微生物。养殖小区恶臭除畜禽的皮肤分泌物、粘附于皮肤的污物、外激素、呼出气等产生的养殖场特有难闻气味外,还有来自粪污在堆放过程中有机物的腐败分解产物,包括甲烷、有机酸、氨、硫化氢、醇类等二百多种恶臭物质。这些污染物除引起不快、产生厌恶感外,恶臭的大部分成分对人和动物有刺激性和毒性。恶臭的气体会让人感到极不愉快,甚至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也影响到畜禽的健康生长。据日本和英国的调查,畜牧场的恶臭污染占各种空气污染的首位。由养殖小区排出的大量粉尘携带数量和种类众多的微生物,并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和庇护,大大增强了微生物的活力和延长了其生存时间,这些尘埃和微生物可随风传播30km以上,从而扩大了其污染和危害范围。尘埃污染使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增加,恶化了养殖小区周围大气和环境的卫生状况,使人和动物眼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提高;微生物污染则可引起口蹄疫、猪肺疫、大肠埃希氏菌、炭疽、布氏杆菌、真菌孢子等疫病的传播,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

③噪声污染

噪声主要来自牲畜的嘶鸣和运动场牲畜活动的响动。在调查中,我们对奶牛养殖小区的厂界噪声进行了监测,在牛舍附近的墙外1米处监测到的噪声连续等效声级为92-98之间。由于养殖小区多建在村组附近的人口密集处,噪声往往会让人感到不愉快,甚至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据有关资料显示,噪声超过110-115db(A)时,会使奶牛产奶量下降10%。

3、治理现状

①大气污染防治

在调查的10家养殖小区中,牛舍多采用石棉瓦“人”字型屋顶,只有简单的自

然通风系统。场区的布局多是生产、生活区分离,生产区在生活区的下风向,场区的绿化树种多以冬青、杨树为主,绿化面积仅在5-10%之间,均没有较完备的通风供暖设备和空气净化措施,绿化不到位。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牛舍内和场区的空气质量,有效防治奶牛养殖场对大气的污染。

②水污染的防治

受清粪工艺的局限,水冲式清粪工艺、水泡粪清粪工艺耗水量大,并且排出的污水和粪尿混合在一起,给后处理带来很大困难,而且固液分离后的干物质肥料价值大大降低,粪中的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进入液体,使得液体部分的浓度很高,增加了处理难度。在调查中,奶牛养殖小区多建有粪水池用来收集奶牛粪便。粪水池的作用,主要是沉淀、浓缩粪便,没有安装相应的污水处理设备,粪水池中的浓缩物定期清掏,就近晾干,外卖,液体部分通过排水道排入就近农田。基本上属于没有经过处理,直接外排。

③废渣的处置

由于奶牛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卵、传染性病菌和部分有害微生物,同时粪便在粪水池中长时间停留,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甲烷等,造成周围大气污染。在调查中,养殖小区的废渣多未采取杀菌、消毒处理,直接外卖。

三、污染控制对策

从立足生态建场,实现奶牛养殖污染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目标出发,奶牛规模养殖小区污染控制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1.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治理力度。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针对养殖小区的污染现状提出可行的《奶牛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方案应重点对现有养殖小区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削减敏感区域的饲养总量,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化养殖。要求各乡镇切实做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明确目标与任务,划定时限,要求奶牛养殖小区必须在规定时限内采用无害化方式处理,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并落实了行政、法律、技术及资金贴补等有效措施。通过各方协同努力,使奶牛粪便污染管理进入有序状态。

2、增加投入,开展综合治理。各级政府应为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多方筹集资金,增加投入进行污染综合治理。可采取养殖污染治理试点,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对于奶牛养殖小区建设无害化治理的,市、区级应给予相应的资金扶

持。

3、研究和推广养殖小区污染防治和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技术。近几年,不少生产科研单位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进行了不少研究,已取得了不少实用技术,在防治环境污染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清洁生产是将畜禽养殖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畜牧生产全过程。首先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通过生物制剂、饲料颗粒化、饲料膨化或热喷等技术处理,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并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其次应用科学的房舍结构、生产工艺,实现固体和液体、粪与尿、雨水和污水三分离,降低污水产生量和降低污水氨、氮浓度。

4、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畜牧用地。畜牧产业区域布局要按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把畜牧场与农田、鱼塘、园地一并规划。养殖小区建设提倡与农田、果园、统一布局,实行农牧结合的生态经营模式,力争粪尿全部就近消化。原则上按1亩(耕地、园地)1 头牛的标准配套规划建设现代化奶牛养殖小区,努力实现从传统农业“资源-畜产品-废物排放”的生产过程向“资源-畜产品-再资源化”生产过程转变。

5、加大宣传、培训等教育力度。为把清洁生产的思想贯穿到畜牧业产业化过程中去,强化清洁生产的宣传、培训十分必要,这样才能使全社会都认识到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性,为实施畜牧业清洁生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提高广大饲养场(户)生产经营者的科技水平,掌握畜牧业清洁生产技术、真正按照畜禽清洁生产的要求组织生产。

6、加大对畜禽养殖场污染的管理。为加快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实现畜牧清洁生产,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持续健康发展。要按《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严格实行建场的有关制度,促进环境治理工作上一台阶。

(2006年市环保系统调研论文二等奖)

单位:西安市环境保护局临潼分局

作者:温燕

职务:环境监督科助理工程师

篇7:农村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赖传梨教育学(1)班 3013212071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农村污水问题被“十三五”列为中国面临的八大“水问题”。农村水污染治理及水环境综合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简要分析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成因,针对水污染情况,提出农村水污染治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的现状;农村水污染成因;农村水污染的特点;针对农村水污染的几点建议 农村水污染的现状

“十三五” 期间,据推测,我国农村污水排放量为2300万吨每天。根据住建部发布的《中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状况公报》显示,我国60余万个行政村,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仅占6.7%。农村污水的直接排放造成农村水环境的严重污染,从而导致农村饮水安全。2016年农村仍有1亿多人口喝不上安全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质不达标。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农村污水的治理工作,减弱农村水环境的污染,是改善广大农村人民生活居住环境的重要任务。

农村水污染的成因

1、生活污水的排放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居民生活过程中厨房污水、洗浴、洗衣服、厕所等排放的污水。我国农村每天排放2300万吨左右的生活污水,其中厨房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中的有机物增加,好氧细菌会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而大量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氧气的含量,致使水中鱼类等大量的生物死亡。洗浴、洗衣服等产生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硫等的无机物,直接排放会导致藻类突然性过度增殖而使水体富营养化,同时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二次污染,会使当地水质发黑发臭。厕所排放的污水中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有害微生物,直接排放会污染当地的水环境。当地的动物通过饮水等活动会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可能会使动物大批量的死亡或者将病毒传染给当地的人民。

2、养殖鸡、鸭、猪等家禽的污染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农家乐的数量的剧增,大面积地养殖家禽是众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大面积的工厂化的养殖场会使污染的面积明显扩大。由于养殖场大多是农民创办的,相对来说缺乏一些专业性的知识,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众多养殖场会直接将家禽产生的排泄物直接排放到当地的河流,而当地一些农家乐也常常直接将屠宰动物产生的血液、污水等倾倒入附近的河流,这会导致河流中有机物的含量急剧上升,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质发黑发臭。

3、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都开始了大面积的种植农产品,导致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也随之大幅度上升。据统计,我国种植业化肥、农药的依赖性从1980年的25%左右增长到了现在的80%以上,并且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逐年递增。2013年我国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达到了5912万吨,分别是1985年、1995年、2005年的3.3、1.6、1.2倍

【1】

。然而化肥、农药的使用率却仅为30%—40%。过量地使用化肥、农药,盲目施肥、杀虫等现象不仅影响到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还造成了土壤、水质等的严重污染。农药中的重金属元素不仅会影响土壤的质量,还会对当地的河流、地下水等水质产生巨大的污染。而化肥中的氮、磷元素亦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不久前,农业部出台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说明了对该问题的高度重视。

4、企业污水的排放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中小型企业,尤其是造纸厂、化工厂、皮革厂、小型矿场等的迅速发展,然而这些都是一些能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而乡镇企业大多依附于水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工业污水的排放会迅速地污染当地的河流。同时,乡镇企业的领导多是当地的村民,他们环保意识弱,基本没有污水处理的意识,这就加速了水质的污染。以浙江的乡镇企业为例,当地的皮革厂、纺织厂、造纸厂等乡镇企业基本都是直接排放工业污水到河流里,导致河流的富营养化严重。据《2011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浙江省八大水系中,仅飞云江、瓯江、苕溪水质较好,其余的五大水系及平原河网、湖泊水库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近1/3的河流已丧失了功能【2】。农村水污染的特点

农村污水由于其分散性的特点,其水量水质不同于城市生活污水,其主要特点有:农村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污水的混合污水,基本上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严重;农村污水水量水质变化大,且水量水质在不同的居住区不同的时间段有明显的差异;农村地区人口居住分散,大部分农村没有排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率较低且集中收集处理难度较大;我国幅员辽阔,发展状况不一,各地的农村污水区域差异较大【3】。

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的对策

1、尽快出台农村水污染处理的政策,加强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我国农村地区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仅占了6.7%,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都没有对污水进行处理,就其根本原因是众多村民都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污水处理意识淡薄。因此,政府应该出台有关农村污水处理的相关政策或法律法规,让广大村民们意识到污水的危害性以及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并且加强对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在让村民们知道污水处理重要性时亦要让他们知道该如何去处理污水。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有厌氧沼气池处理技术、稳定塘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及蚯蚓生态池处理技术【4】。厌氧沼气池处理技术是最通用、节俭、能够体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主要通过发酵污水来产生沼气,发酵后的污水中有机物含量大幅度减小,能有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而发酵产生的沼气还能够作为能源使用。蚯蚓生态池处理技术是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苏东辉等人提出的【5】,适用于50户—300户的集中型农户的污水处理系统,现已在太湖流域建立了示范工程。国家与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污水问题,在全国各地农村推广污水处理技术,加强农村环保的公众参与,这样才能够对农村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政府要加快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除了当地人民的意识淡薄之外,还与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有关。政府要加大农村污水处理的财政投入,争取能够在广大农村地区建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之于城市相对弱些,人民收入较低,而系统的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投资额度相对较大,因此,政府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是农村污水处理的关键。

3、生态养殖 农村大面积的家禽养殖可以生态立体的方法,促进农业生态化的发展,实现降低排泄物、污水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如“鸡—蚯蚓—果树—鸡”模式,即以鸡粪养蚯蚓,蚯蚓可以帮助疏通果园的土壤,同时鸡粪又可以作为果树的肥料,而鸡又可以在果园里生存。这样经济与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4、生活用水的源分离我国农村可以学习欧洲的厨房、厕所改造,以实现污水排放的源分离。通过源分离,将家庭产生的污水分为三种:一种为灰水,即洗漱、洗菜完的水,通过收集来冲马桶。第二种叫黄水,即冲小便的水,其中含氮、磷等元素,可以拿来灌溉;第三种叫黑水,即冲大便的水,这种水有机物含量高,可以进行微生物发酵回收沼气能源【6】。结语

农村污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解决问题。只有在政策、资金、技术和意识都到位才能够真正地解决农村污水问题,才能促进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民生活环境的质量,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推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统计资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2】 浙江省农村水污染管制政策研究;杨守彬

【3】 我国农村的水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王守中,张统 【4】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综述;曹群,佘家荣

篇8:关于农村土地污染的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土地,污染,现状及对策

引言

随着近期“镉大米”、“重金属蔬菜”、“血铅事件”、“癌症村”等事件的曝光, 引起媒体和广大群众对土地污染及粮食安全的担忧。土地污染, 严重威胁着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 给超过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带来了巨大的生存考验。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约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 却要养活占世界总人口的22%的人口。只有保证了“净土”, 才能保证人类生命的健康与安全, 才能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土地污染问题, 我们必须正视。

1 水污染是造成农村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据相关调查表明, 我国7亿人口饮用水源不合格, 其中大肠杆菌超标率达86%。农村的污水混乱不仅对他们自己的环境造成破坏, 这条河流经大量的污染。乡村的沟塘、水库已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 国家水污染事件不断发生, 中国的环境状况公报显示, 2002年全国七大水系属Ⅳ类、V类、劣V类水质的监测断面占70%以上;全国10座大型水库70%为Ⅳ类、V类、劣V类水质;全海域共发生赤潮79次, 累计面积超过10000k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亿元。太湖, 巢湖, 滇池湖“三湖”丰富的营养原因分析表明,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农田氮磷流失。大部分水源、生态保护区、景区都在郊区, 大多分布在周边农村, 农村的水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控制。中国的农村水环境污染已经相当严重, 如果不及时处理, 并继续拖延, 这将需要更大的成本控制计划, 而且也使越来越多的水失去其有效性。此外,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将是长期的, 不可逆转的。

2 农村土地污染还有一部分其他因素造成

(1)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是由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合理造成的, 伴随着工业城市外部系统和农业系统的双重作用, 导致农业生产环境要素的空气、水、土壤和生物污染。在我国, 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 化肥和农药的应用成为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再加上化肥、农药使用大量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 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的国家之一。化肥利用率低, 损失率高, 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 而且还通过农田径流的有机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 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造成的。

(2) 对农业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错误地认为农村地域宽阔, 环境容量大, 居住人口分散等, 加之管理人员力量不足, 无暇顾及农村的环境保护。目前, 我国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呈现以下特点:环境立法的缺位, 农村环境管理机构的缺乏, 对环境保护和污染的性质和权利的划分不相匹配, 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制度。中国目前的法律和法规, 如《环境保护法》, 《水污染防治法》等, 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具体困难是不够的。例如, 目前实施的一个系统, 用于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仅对点源污染控制有效, 有点意义, 解决问题的非点源污染, 许多小企业的污染监测, 因为成本太高, 难以实现。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会计核算体系尚未建立。

(3) 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入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 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建设资金, 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 却没有类似政策。由于缺乏资金, 农村污染控制, 建立收费机制是困难的, 而且还缺乏支持政策, 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和市场机制运作的建设是很难建立的。三种类型的环境污染在农村地区, 以解决城市污染和工业企业规模以上的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的规模, 有技术, 经济障碍。

3 农村综合土地整治是解决农村土地污染的根本途径

(1)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包括拆除农村旧房然后复垦, 农户异地集中安置 (居民点或小集镇) , 土地依法有偿流转, 使得以前分散零碎的耕地得以集中成片开发利用, 为集约化、机械化、工业化种植奠定了基础。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联系起来,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应广泛宣传, 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土地整治工作的新变化和效益, 为土地整治工作开展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2) 做好土地增减规划, 规模适度。规划编制的科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的成败, 应遵循“搬迁最少、投入最低、复垦最多、方案最优”的原则, 在村镇总体规划框架下高起点编制好项目规划;要坚持远近兼顾, 既满足当前现实需求, 更着眼今后发展。

(3) 应遵循“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的原则, 稳步进展:签署拆迁协议———拆除旧的房子———土地复垦。目前, 可以选择以下几类来推进实施:一是规划合并的村庄, 现实已经实施, 但仍有少量的户籍或无人居住的房屋, 即“空心村”, “空房子”成为改造和重建的重点。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潜力高, 投资成本低的村庄, 优先纳入农村土地整理的范围。

(4) 共同管理, 形成合力。耕地土地面积增加或减少均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系统工程, 政府必须发挥领导作用, 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和管理农村土地整治、资金筹集、安排使用土地挂钩指标置换等工作, 如重庆市实施“地票”交易;项目所在乡 (镇) 人民政府负责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国土资源、财政、规划、审计、农业等部门分别履行职责, 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5) 以人为本, 保护农民权利与利益。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无论是拆除旧屋还是新的建设, 都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 倾听群众的呼声。在实施过程中, 应遵循自愿、合法、有偿的原则, 保障农民知情权和参与权。建立公众参与和监督制度。要一步一步推进试点工作, 不搞大拆大建, 不搞行政强制拆迁。

(6) 严格监督, 确保质量。为了保证项目的质量, 按照项目业主责任制实施项目招标投标制度, 项目监理制度, 财务审计制度, 加强项目管理, 建立“三级监督”督查机制。同时, 对旧村拆迁项目邀请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参与监督、检查, 确保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的有效实施, 做到拆除一块, 复垦成功一块。

4 科学规划, 从战略高度合理布局产业

比如2013年9月13~14日, 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召开。本次会议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 将重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域。黔江区属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那么在产业布局上将优先考虑山地特色农业、养殖业, 大力发展旅游业, 有条件地发展轻工业, 限制发展重工业, 这样可有效保护黔江优良的原生态环境, 极大地避免了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对环境特别是对农村土地的污染损害。

5 改进农业生产方式, 建立科学化、集约化、机械化、长效化的农业生产机制

比如采取农业工业化生产的方式, 少施或不施化肥、农药, 建立农作物工厂, 根据生物食物链的原理, 利用自然和人工智能化的力量, 大量生产无毒、无污染、天然的有机农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大量采用诸如建温室大棚、智能化浇灌、培养害虫天敌、循环利用等工业化技术, 可大大减少甚至避免农村土地污染。

6 对已经污染的地块, 根据污染程度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更新措施

土地轻微污染的, 可大量选种栽植一些可吸附或分解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植物, 如水葱、菖蒲等等, 通过生物法改良土壤。若是严重污染土地, 必须采取客土法。把受严重污染的土壤起挖运走集中处理或深埋地下, 上面重新覆盖植物生长所需厚度的干净土壤。

7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村镇严格实行垃圾和生活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 不断提高城镇垃圾和污水收集率和集中达标处理率, 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8

加强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 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土地的污染比如多采用可降解或可回收利用的生活物资, 爱护环境, 不乱丢垃圾或乱排废物等。

9 结束语

我国日益严峻的土地污染问题已经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 增强法律意识, 尽早建立和健全土地保护的法律体系, 使我国的土地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绝不能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 一定要走一条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人与生态和谐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保护部.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2013.

[2]于蕾.农村土地污染治理法律对策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28 (1) .

上一篇:鱼化石阅读答案下一篇:2015年南理工行政管理考研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