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住房及城乡建设厅

2022-12-15

第一篇:河南住房及城乡建设厅

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十二五” 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保持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时期,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河南省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促发展,确保了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各项工作平稳较快发展,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城镇化进程加快。2010年底,城镇化率达到39.5%,比2005年提高近9个百分点,年均提高近1.8个百分点。按照建设“紧凑型”、“复合型”城市理念,编制完成了省域城镇体系规划,38个设市城市和86个县城总体规划全部修编完成,180个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部完成编制。

— 1 — 住房保障惠及民生。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积极探索租售并举模式,全省累计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147多万平方米、23.4万套,竣工543万平方米、9.8万套,累计实施廉租住房保障35.4万户;累计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2275万平方米、26万套;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完成1530万平方米、19万套,初步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全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总投资6293.61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共计19134.15万平方米。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了30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4.6平方米。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增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能力。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整体提升。

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省累计新增城市道路3813.81公里、燃气用气人口411万人、公共供水能力128多万立方米/日、城市集中供热面积3788.99万平方米。郑州市地铁1号线、2号线开工建设,郑州至机场、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等城际轻轨加快建设。2007年底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142座污水处理厂实现了稳定运营、117座垃圾填埋场达到无害化等级评定标准,累计处理生活污水68.9亿吨、生活垃圾4200余万吨。

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评比办法及评分标准,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安全运行, — 2 —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处臵突发事件能力。完善县域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和稳定运营机制,确保建成的垃圾处理设施发挥应有效用。18个省辖市新增园林绿地1670公倾、公园绿地660公顷。信阳市、新安县分别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县城)称号。

建筑业持续壮大。五年来,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4503.02亿元,建筑业产值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12位逐年提高到2010年的第7位,在中部六省中由第3位前移到第1位;有组织向省外输出建设劳务553.5万人,获得劳务收入499.3亿元。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399.80亿元,比2005年增长4倍,完成建筑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由2005年的16家增加到59家。有组织地向省外输出劳务人数达到了120万人,劳务收入120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32.9 % 和98.3 %。 施工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建筑市场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建设工程监督覆盖率逐年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稳中有升,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新农村建设扎实展开。147个县(市、区)村庄布局规划和1712个乡镇总体规划全部编制完成,108个县(市)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完成,中心村(社区)规划基本完成。全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完成投资245.68亿元,修建村内道路46145公里、自建供水设施1342个、供水管道16752公里,改造农村危房超过11.2

— 3 — 万户。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9个、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6个。

建筑节能成效明显。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由50%提高到100%、实施率由30%提高到97%,累计建成节能建筑1.38亿平方米,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88万平方米,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4000多万平方米,建筑节能累计节约700万吨标准煤。18个省辖市和108个县(市)城区全部实现“禁实”,累计生产新型墙材1610亿标砖,节地26万亩,利用工业废渣14900万吨。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光电建筑研究应用,评审出建设科技进步奖204项。

依法行政能力增强。出台了《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和《河南省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6部地方性法规、规章。对236个行政处罚条款制定实施裁量标准以及相关制度。开展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活动,执法队伍服务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二、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主要目标

(一)“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了中部崛起的重点任务,制定了进一步扶持的政策措施。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并明确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 — 4 — 划》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项目将会增加,投资将会倾斜,政策将会优惠,这将对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定位更加明晰、地位更加重要,一大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规划,有利于我省更多地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将为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提供广阔舞台。三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我省“十二五”规划建议和规划纲要都提出,必须把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性、全局性、战略举措,赋予城镇化扩内需、调结构、转方式和惠民生等新的内涵和任务。特别是去年9月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明确了我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方向、目标和措施,要求在全省大力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并安排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项目,对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难得机遇。四是涉及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政策带来的机遇。中央站在扩投资、保增长、惠民生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决策部署,“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10万套,在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同时,将扩大资金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城市供水、供气、

— 5 — 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城市园林绿化等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策性住房建设”。国家和我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使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同时,国家和我省对节能减排工作越来越重视,推进力度越来越大,对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五是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面临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建设大发展的难得机遇,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思想高度统一,抢抓机遇意愿强烈,为促进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突出矛盾:一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适度调整的挑战。中央强调,将根据新形势、新情况,适时适度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做出适当调整,这对我们把握和运用中央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央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银根”“地根”适度从紧,对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将产生一定影响,建设项目的融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取得土地会更加困难。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维护被拆迁人的权益,另一方面也会提高拆迁成本,增加拆迁难度。各级政府既要抑制高房价,满足百姓住有所居需求,又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繁荣,政府宏观调控的两难选择,导致了房地产政策的不确定性。二是我省城镇化整体水平还较低,城乡统筹难度较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规划的引导调控能力不足。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城乡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较薄弱,城镇承载产业、吸纳就业、集聚人口等功能不强,对城市 — 6 — 交通拥堵、雨季道路积水、城市管网老化、平原地区垃圾处理等重大问题研究和解决不够。四是破解城乡建设资金难题的压力依然巨大。随着我省住房城乡建设的继续快速发展和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资金紧缺矛盾将进一步凸显,如何解放思想创新融资模式、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仍然是“十二五”时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五是系统内一些同志思想观念、工作观念更新转变不够快,工作效率不高,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差距,在上下联动、发挥合力方面需进一步加强,推进建设行业经济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十二五”时期全省住房城乡建设指导思想

面对机遇和挑战,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忧患意识,准确判断把握形势,抢抓机遇谋发展,破解瓶颈求突破,加快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大发展、大提升。“十二五”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围绕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以城镇化为统领,加快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大规模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建筑业,积极稳妥发展房地产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建设科技创新和建筑节能,加快建设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事关群

— 7 — 众利益的民生问题,推动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三)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十二五”时期主要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建设,全省城镇化水平有明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指标是:

城镇化进程积极稳妥推进。“十二五”期间,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以上,2015年达到48%,达到或接近中部平均水平。郑汴一体化取得较快发展,省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增强。2012年年底前所有城市新区初具规模,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到位,专业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部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全省初步构建起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集约高效的现代城镇体系。

住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省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10万套,完成投资1872亿元。其中:新建廉租住房(含购买、改建、租赁)40万套;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63万套;新开工公共租赁住房57万套;新建限价商品房20万套;新建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30万套。到2012年末,基本完成省辖市集中成片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任务,到2015年末,全面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任务。

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600亿元,商品房屋竣工面积达到21000万平方米。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基本 — 8 — 方向,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的作用,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供应体系。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和房地产业集中度,发挥房地产业对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和质量的重要作用。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底前西气东输二线新增用气城市建成完备的燃气配套设施,黄河以北及沿黄城市供热能力增加40%,省辖市建成完善的雨水排水体系,城市防洪设施达到国家标准,无障碍设施配套,城市新建建筑全部达到抗震设防标准。2013年、2014年实现郑州地铁1号、2号线通车。洛阳城市轨道交通开工建设。2014年全部建成南水北调受水区43个城市供水配套工程。2015年省辖市燃气用气普及率达到80%,县城燃气用气普及率达到40%;省辖市中水回用率达到4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8%以上,县级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全部实现无害化处臵。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8%,全面完成县城以上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大中城市建成区内主要河道的综合整治全面完成。60%以上城市(含县城)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35%以上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2012年年底前,2/3以上的省辖市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城市管理逐步法治化。城市历史遗存、古建筑及近现代优秀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城市亮点凸现,文化品位提升。

— 9 — 建筑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到2015年底,建筑业力争完成总产值、增加值、利税总额分别达到30000亿元、9000亿元和2000亿元左右,建筑业完成总产值、增加值、利税总额保持年均增长13%以上。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合格率100%,建造出一批优质精品工程。建筑业企业竞争力增强,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安全生产持续保持平稳,有效控制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积极推进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到2015年完成4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中心镇建成区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基层村建设规划完成80%以上。完成全省历史文化古镇(村)资源普查和历史文化名镇(村)设施建设保护规划,建立历史文化名镇(村)信息网络系统。乡镇用水普及率达到90%,燃气普及率达到2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生活垃圾处理率90%,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2%。

建筑节能实现新突破。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增节能建筑1.2~1.5亿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0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规范化应用5000万平方米。到“十二五”末,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和实施率全部达到100%。到2015年,新型墙材产量达到420亿块标砖,生产比例达到92%,应用比例达到98%,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基本实现“禁黏”,乡镇“禁实”总数达到1000个,建筑节能累计实现节约900万吨标准煤的目标。

— 10 —

三、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措施

(一)科学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进程

1、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快城乡规划一体化步伐,推进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在全省形成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龙头、城镇总体规划和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为骨干、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支撑的城乡规划体系。依据省域城镇体系提出的次区域指引,编制跨市县的综合协调规划,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提供较为完善的规划依据。

2、优化城镇空间布局。认真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发挥规划引导调控作用,按照“向心集聚、圈层组织、轴带辐射”的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依托现代交通体系,逐步形成以郑汴都市区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省域中心城市为骨架,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3、强化郑州核心带动力。以把郑州建设成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郑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沙组团、九龙组团、航空港区、龙湖地区、龙子湖高校区和白沙职教园区开发建设,建成郑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航空港交通枢纽和郑州综合保税区,促进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形成规模。继续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郑汴新区规划,2015年郑汴一体化区域城镇人口超过600万人,加快建设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扩大人口规模,提升产业集聚

— 11 — 水平。推进“两干三城”(干线铁路、干线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城际快速客运通道、城际快速货运通道)交通体系建设,加快郑州市与开封、许昌、新乡、焦作、洛阳市的发展对接,形成郑州都市圈。

4、提升省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洛阳全省副中心城市作用,到2015年,洛阳市城区人口达到260万以上。其他16个省辖市按照复合型、紧凑型发展理念,严格规划实施管理,完善城市整体功能,突出城市特色,增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承接、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洛阳、焦作、平原、许昌、漯河、南阳等新区建设,加快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形成区域新的增长极。

5、做大做强县级市、县城。统筹现有城区功能布局,提升县级市和县城规划建设标准,提高基础设施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增强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支持有一定产业和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完善的中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

(二)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努力实现应保尽保

1、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十二五”期间,公共租赁住房将成为住房保障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快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群体、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公共租赁住房逐步与廉租住房统筹合并建设。

2、加快完善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全面掌握低收入家庭住房状 — 12 — 况,建立保障对象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以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多渠道筹措廉租住房资金。完善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及退出的管理办法,积极实施廉租住房租售并举。强化廉租住房建设情况监督检查。

3、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经济适用住房有关规定,单套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落实各项优惠措施,严格审定出售价格。严格经济适用住房的申请、审批、公示、退出制度,规范销售管理,规范集资合作建房,将对象限定在住房困难户较多的工矿区、困难企业的无房户和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住房困难家庭。

4、积极稳妥推进旧城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把旧城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功能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从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出发,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城市旧城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各地按照“统一规划、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城中村改造。鼓励旧城区和棚户区房屋产权单位、公有住房承租人及其所在的企事业单位,按照城市规划和改造计划的要求,采取集资合作建房的方式实施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

5、完善住房公积金监管体制。强化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不断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努力实现城镇就业职工基本建立住房公积金。完善住房公积金贷款办法,简化贷款程序,降低贷款费用,健全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进一步完善住

— 13 — 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机构建设和内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执法检查。统一管理标准和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全省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加强资金运营和贷款风险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完善住房公积金利率、税收等政策,进一步体现对中低收入居民家庭的优惠。积极探索住房公积金安全增值渠道,丰富个人住房贷款品种。开展住房公积金用于住房建设的试点。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益,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将本地区部分住房公积金闲臵资金补充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三)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

1、加快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建设,实现产城融合。加快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道路、供排水和污水管网、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多层标准化厂房、技术研发、专业物流、交易市场、职业培训等生产性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房地产开发和保障性住房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支撑产业和人口集聚。

2、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功能。着力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对城市老城区老化管网改造,基本实现省定重点镇集中供水设施全覆盖。通过西气东输二线和地方配套支线建设,加快城市天然气管网和设施建设改造,提高县城以上城市燃气普及率。加强城市积水点改造和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市中水 — 14 — 回用、污泥处臵和防洪防灾能力。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善乡镇垃圾收集收运体系,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城市河道治理和生态保护,提高城镇居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3、加快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围绕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框架,提高中心城市道路建设标准,优化路网结构,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改造和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加快铁路、公路、航空建设,形成以高速铁路、国铁、城际铁路组成的铁路网为基本骨架,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城际快速通道为重要支撑,航空港和综合交通枢纽为关键节点的便捷高效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城际干道和轨道交通等快速交通设施建设,促进城市间的城际连通,实现城市交通、城际交通、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等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零换乘”与“无缝衔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方便市民出行。

4、提升城市生态宜居水平。全面落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空间管制,以创建宜居城市为目标,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全面提高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合理划定城区范围内的绿化空间,建设公园绿地、环城绿化带、社区居住区绿地和风景林地,围绕交通干道和城市水系等建设绿色走廊,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加强区域生态建设,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及环境容量,对城镇建设规模、发展形态和开发方式进行分区控制。

— 15 —

5、突出城市文化特色。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为依据,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管理。吸收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处理好名城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突出地域、历史和文化特色。重要地段和建(构)筑物要充分体现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形成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位。

6、加强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强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严格实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突出功能分区以及对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加快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风景名胜区周边建设活动的规划管理。

(四)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1、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一是完善房地产调控措施。根据国家出台的土地、金融、财税政策,认真贯彻落实调控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各项措施,研究制订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调控办法,及时出台有关调控政策,通过采取经济和法律等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从供求两方面进行双向调控,保持房地产市场价格稳定。二是加强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认真做好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级建设,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方针,建立全省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全省房地产市场的基础信息及动态变化,实现住房信息共享,全面提高行业管理和社 — 16 — 会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加强对建设用地供应、土地价格变动情况的监测分析,科学预测商品房对土地的需求和相关信息。增强对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加强对同地段、同品质房屋销售价格和租赁价格变动情况的分析,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走势,及时发现市场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调控措施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加大宣传力度,适时披露土地供应、住房供求及价格涨落等相关信息,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和心理预期,保障合理住房需求,控制不合理需求,抑制投资性与投机性购房需求,严肃查处违规销售、恶意哄抬住房价格等非法行为,有效遏制投机炒作。四是增加有效供给。在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中,合理确定各类房地产用地的布局和比例,优先落实保障性住房用地,大力发展普通商品房,配套发展商业房地产、写字楼和工业房地产,鼓励开发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

2、积极稳妥发展房地产业。一是鼓励房地产企业优化重组,适度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扶持一批有实力、信誉好、负责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鼓励其做大做强,提升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经营规范程度。引导有资信和品牌优势的房地产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形成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对具备转让条件的开发项目,允许开发企业以投资、入股或转让方式进行项目合作,鼓励规模化开发和集团化运作,推行跨区域、多元化和品牌经营,支持房地产企业实施

— 17 — 品牌带动。推进房地产经纪和物业服务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二是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支持商业银行加大对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资信条件较好的企业经批准发行企业债券,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三是规范发展房屋租赁市场,鼓励居民通过租赁方式满足住房需求,形成梯度住房消费模式。四是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格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及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物业管理经理人执(职)业资格的核准及日常监管工作,加大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工作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将房地产企业的不良行为记入企业信用档案,与资质资格升级挂钩。五是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以合理的价格促进商品房销售。

3、加强房屋征收补偿管理。认真贯彻《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完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相关法规制度,规范征收补偿程序,加大公众参与力度,解决重货币补偿、轻实物安臵,被征收人对补偿方式选择权得不到保障、补偿标准偏低等方面问题。加强房屋征收部门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完善对被征收人中住房困难家庭的保障政策,确保其居住条件有改善,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加强对房屋征收中损害群众利益重点案例的督查力度,依法依纪查处房屋征收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群众利益。

— 18 —

4、推进物业管理市场化进程。健全物业管理各项制度,形成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收费机制,提高物业管理市场化程度。规范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归集、管理和使用,保障住房的维修和正常使用。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住房维修管理市场化、社会化改革,推进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并实施物业管理。

5、加速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确立符合国情、省情的住宅建筑体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工业化住宅结构体系和通用住宅部品体系。落实住宅产业经济政策,健全住宅产业现代化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工作推进制度和激励机制,逐步构建资源节约型住宅产业结构和住宅消费结构。加强住宅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完善住宅产业技术保障体系。重点研究与推广住宅节能、节地、节材、节水等关键技术,鼓励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住宅建筑成套技术和住宅部品,推行住宅性能认定和住宅部品认证、淘汰制度。在已开展的住宅性能认定试点基础上,逐步建立社会化性能认定机制,不断扩大住宅性能认定的范围。按照国家认证认可工作条例的要求,实施住宅部品认证和推荐、淘汰制度。

(五)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建筑业

1、完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引导我省建筑业走工业化道路。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提升传统建筑业,实现产业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转变。二是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

— 19 — 合,鼓励和支持优质资本、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参股、兼并、重组,推动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臵效率。加强对骨干企业在产权制度改革、专业调整、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项目融资、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具有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总承包能力的综合类建筑企业,以工程总承包为载体,逐步实现由垫资经营向投资经营的转变。增强骨干企业综合竞争力,培育一批企业集团。三是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引导企业围绕新的市场需求,与资本市场、建筑产品开发等有机结合,带动传统施工业务的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吸引高端专业人才,形成新的业务发展模式;促进建筑业企业与交通、电力、水利、邮电、通信等施工企业的兼并整合,尽快形成涵盖诸多领域、具有各类施工能力的大建筑业格局。四是大力发展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培育为投资者提供技术性、管理性服务的工程咨询服务主体,完善中介服务,发挥中介组织在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中的作用,形成由勘察、设计、监理、工程造价等企业组成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提高建设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

2、规范产业行为,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强化行业指导。加强对建筑业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重点做好省政府确定的100家骨干企业的跟踪服务,深化细化扶持政策,对骨干企业实行省级直接管理、增项不受限制、评优评先倾斜等政策。积极协调省科技、金融、税务、发展改革等相关部门,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二是加快制度创新。加快推行工程风险 — 20 — 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建设工程担保制度,健全工程风险管理制度。稳步推进项目管理制度的实施,大力推行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完善建筑市场监管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完善覆盖建筑市场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三是规范市场秩序。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规范建筑工程招标投标,试行电子化评标办法,逐步实现全过程网上投标和电子化评标,解决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等问题。建立完善招投标投诉处理机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运行机制。深入探索制止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发生的有效途径。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强化工程建设监管信息化建设,真正发挥信用信息系统在日常监管中的作用。落实市场准入、清出机制,为建筑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创建精品工程。一是落实质量安全终身责任制。完善行业工程质量安全的自我约束机制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参建各方质量安全行为的监督,规范参建各方的质量安全行为。加强工程施工的预先控制和过程控制,加强工程监理,充分发挥监理在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抽查和巡查,加大监督处罚力度,强化质量监管。二是实施“精品工程”战略,以组织创建“鲁班奖”、“中州杯”优良工程为抓手,加强质量、品牌和标准化建设,促进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加强工程生产安全管理。坚持安全发展,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

— 21 — 督,建立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完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对工程质量安全行为的约束作用,严格监督检查和监督执法,有效遏制较大事故发生和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提高危机管理意识和处臵能力。

4、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外埠市场。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我省建筑企业加强与省外大中城市和大型施工总承包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采用收购、控股、参股或联合省外企业等形式提高省外市场占有率。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定向劳务输出渠道,带动我省建筑劳务输出。加强各地具有不同功能要素企业间合作,形成联合开拓市场机制。以工程总承包为发展方向,以特级企业为龙头,加快开拓省外市场步伐。加强省际间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以及专业协作关系。发挥林州、长垣、项城、平舆、鄢陵、固始、新县等地建筑、防腐、防水、园林绿化方面的专业优势,加大建筑劳务输出和基地建设,带动建筑劳务输出。引导我省建筑业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组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联盟,积极参与国家对外援助项目,承包国际工程和劳务输出。

5、创新勘察设计咨询业机制,繁荣勘察设计市场。围绕市场和自身实力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引导大型企业向为工程建设提供全过程、全功能、全方位服务的方向发展,中小型企业要向提供 — 22 — 专业功能服务的方向发展。鼓励企业跨行业、跨专业、设计施工一体化经营,强化主业优势,发展高端市场,延伸产业链或多元化经营。通过内部结构调整和流程再造,形成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建立并完善协同工作模式,提高勘察设计咨询项目管理水平。编制《河南特色民居推荐图集》,引导全省村镇民居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支持省外正规甲级勘察设计企业、境外知名设计机构参与我省设计投标;积极鼓励省内设计企业与境内外设计企业联合设计、集体创作,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允许省属骨干勘察设计企业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承包、兼并地方设计企业;对地标性建筑、重要地段的街区、建筑艺术造型有特殊要求的纪念性建筑经批准可以直接委托境内外著名设计大师进行方案设计;支持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以个人名义参与新农村建设。

6、强化标准意识,规范计价行为。认真分析研究工程建设、建筑市场管理发展趋势和要求,确定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管理工作方向,做好相关标准定额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编制,加强我省地方标准的制订、修订管理,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管理机构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体系,建立工程建设标准化与技术进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对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培训,努力使“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观念深入人心,鼓励建设各方广泛参与,不断提高对标准定额的认识水平。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工程量

— 23 — 清单计价方式和工程结算审查备案制度,加大工程实施阶段计价行为的监督力度,逐步建立工程造价计价标准体系。积极开展工程造价指数研究和信息发布工作,建立适用于我省实际的工程造价指数体系和工程价格信息发布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全面提升全省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和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业水平。

(六)加快推进村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1、加大村镇规划编制力度,充分发挥规划在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高质量地完成全省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基层村规划编制。中心镇结合总体规划,完成建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逐步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梯次推进、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启动村镇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全省的村镇规划监督管理网络和村镇规划监督评价机制。

2、积极推进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搞好中心镇建设试点。选择一批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较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中心镇作为特色中心镇的试点,通过建设产业集中发展区,走产城融合之路,促其发展成为10万人以上的小城市,使其率先发展成为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加强对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的政策研究,出台推进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中心镇和中心村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我省农村城镇化进程。

— 24 —

3、做好农村危(住)房改造建设。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加大对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试点支持力度,逐步解决经济最贫困、住房最危险的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积极探索推进农村住房建设的政策体制和机制创新,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的基础上,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复耕出的土地,优先安排本行政村新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产业发展等,节约的指标转让收益主要用于被整治土地所在村庄建设、拆除农民房屋重建、农村危房改造及腾退宅基地补偿等,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

4、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村镇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村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规范建制镇土地批租,推行公开招标出让,建立和完善建制镇土地出让金用途分解机制,适当扩大中心镇土地出让金留成比例。合理收缩政府投资领域,加大对农村公益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加强村镇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危房改造、环境整治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行特许经营权,吸引外资、动员社会资金参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机制。

5、大力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建设一批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宜居城镇和乡村。到2011年底前有一半以上的建制镇镇区和乡驻地、

— 25 — 2012年全部建制镇镇区和乡驻地完成环境综合整治达标验收。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挖掘当地建筑文化遗存,提炼特色民居风格,反映时代民居特征,结合各地不同的特色和民俗,分别设计河南乡镇和村庄特色民居,最大限度体现地域民族特色。加强历史文脉保护,抓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重要地段和建筑物要形成与地域、历史、文化、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和特色风貌。

6、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与利用。完成全省历史文化古镇(村)资源普查,建立历史文化名镇(村)信息网络共享系统。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利用,制定《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办法》。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开展名镇(村)特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整合名镇(村)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会同旅游部门开展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创建活动,提升名镇(村)品味。使我省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和利用,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七)加强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强力推进建筑节能。严格执行居住建筑节能65%、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鼓励执行低能耗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积极扶持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扩大集中连片推广规模,完善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 — 26 — 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大力推广绿色、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引导绿色住房消费。积极推进建筑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推广应用新型节能材料,推进建筑节能产业化进程。倡导农村住房节能,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产业领军企业。指导特级、一级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着力提升骨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联合,推动建设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重大关键技术,引导企业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开展技术攻关和应用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或专有技术,在企业各类资质标准审定中,突出企业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工法,突出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标准的建设,提升技术集成和管理集成水平,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建设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应用。加强建设科技成果的中试环节,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和示范应用。鼓励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能源,并将应用水平和科技含量等逐步纳入优质工程评定、招投标、资质审查等环节,形成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有效机制。创建国家和省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在新

— 27 — 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管体系、绿色生态建筑等领域加强示范工程建设,并切实加强对示范工程的跟踪问效和技术指导,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行业技术不断进步。

3、建立低碳建筑体系。大力开发和利用低碳技术,积极培育以低碳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推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引导和推进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模式,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范化、规模化应用,推广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工程。加大新建建筑节能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省建筑节能标准,建立完整的建筑节能检测和评价体系,实施闭合式管理,加强工程建设程序各环节的节能专项监管。建立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定期开展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加强新建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开发建筑节能优化设计技术,建立建筑能效标识体系;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与功能提升,建立健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成套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积极开发应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和设备,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建立和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与标准规范体系,研究绿色建筑的推广机制,建成一批绿色建筑示范基地和人居环境优秀示范小区,探索生态智能建筑的建设,逐步建立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模式。

— 28 —

4、扩大新型墙材应用。巩固深化“禁实”成果,积极推进“禁实”向乡镇延伸,向“禁黏”拓展。优化升级新型墙材产业,继续推进新型墙材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着力培育新型墙材骨干企业(集团),扩大新型墙材推广应用范围。全面贯彻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政策,加强监督检查,努力提高基金征收率,充分发挥基金的引导、调控作用。加快墙材革新的立法进程,研究制定《河南省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禁实”工作新型墙材闭合监管和新型墙材确认管理制度,促进全省墙材革新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八)深化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住房城乡建设发展动力

1、全面开放建设市场。落实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域割据,对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一视同仁,项目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投资者,实现公平竞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城市园林绿化等领域。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参与棚户区改造,享受相应的政策性住房建设政策。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的改组改制,具备条件的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可以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向民间资本转让产权或经营权。

2、深化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

— 29 — 措机制,组建城市、县城建设投资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提高融资能力。鼓励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平台采取发行债券、上市融资、信托计划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采用BOT、TOT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商业性基础设施开发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按照“先期出资、收益分享、依法办理”的原则,探索开发商投资土地一级市场、先期参与城镇土地开发等筹措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3、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强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前期运作、精心设计,适时向社会金融机构推荐,促进金融机构扩大城建信贷规模。通过组织召开城乡重大建设项目招商会,利用请进来的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采取各种投融资模式,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企业改组改造、兼并重组,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增强城乡发展的活力。

(九)加强人才培训,推进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

1、大力开展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干部培训。开展公共管理、电子政务、依法行政等知识培训。抓好普法教育培训,全面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建立和完善干部学习培训的考核激励机制,实行领导干部选学和考评制度,大规模培训建设系统领导干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城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完善以建筑企业为主体、建设类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 — 30 — 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行业职业培训,建立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二是以企业技术中心和研究中心为平台,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培养新型骨干人才,围绕建设行业重大关键技术、专业施工技术和设计工艺,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行业科技领军人才,提升骨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完善建设行业执业人员信用档案体系建设,规范执业注册许可行为,加强对执业人员的管理,落实准入、清出制度,提高行业的社会公信程度。严格执行执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重点做好各类执业注册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执业注册人员的执业水平。

3、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网络为基础,以管理业务为核心,以系统信息与数据共享服务为目的,整合政务信息资源,综合运用数据库、地理信息、卫星定位、移动办公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打造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12317信息化工程”,搭建统一数据库平台,建设企业数据库、执业注册人员数据库、建设工程项目数据库,提高电子政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全面性,实现跨部门、跨单位的信息共享,实现全省政务办公与数据共享。

4、加强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通过健全制度、完善规章、加强立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解决关系民生和社会热点问题,

— 31 — 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规范决策程序,完善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实施行政处罚裁量制度。

5、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两转两提”,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作风,全面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觉遵循规律,加强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抓具体、求深入,抓基层、打基础,通过项目抓落实,通过项目求突破。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主动由行业管理向服务指导转变,集中精力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突出问题。

“十二五”期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要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树立大局观,增强紧迫感,强化责任心,提升执行力,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确保经过五年努力,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城乡面貌换新颜,锦绣中原展新姿,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篇章。

— 32 —

第二篇: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2012安全工作重点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 印发2012年全省建设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豫建〔2012〕37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现将我厅制定的《2012年全省建设安全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切实抓好今年的建设安全监管工作。

附件:2012年全省建设安全工作要点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附 件2012年全省建设安全工作要点

一、建设安全工作总体思路和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精神,深入开展 “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安全科技支撑,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力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一)城市(含县市)规划区内的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对村镇规模以上工程依法实施安全监管。

(二)各省辖市和县(市)全部成立建筑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应急救援及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减少一般伤亡事故,控制较大伤亡事故,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全年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2011年下降10%以上。

(四)全面开展安全河南创建活动,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河南创建纲要(2010—2020年)》要求,完成年度创建工作目标和任务。

三、工作重点

(一)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 1.全省建设系统要把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以下简称《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教育,全面把握《意见》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充分认识安全发展既是科学发展的内涵,又是科学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要紧密联系实际,结合本地建设安全生产工作的情况及特点,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工作措施;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切实有效的加强和改进;要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意见》的各项政策和配套措施切实得到贯彻落实。

(二)坚持落实责任,强化安全监管实效

2.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全面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和项目负责人带班生产制度,进一步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督促指导监理企业规范监理行为,严格落实安全监理责任,确保施工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关键工序监理到位。

3.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努力消除安全监管上存在的“盲区”和“死角”。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层层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强化安全绩效考核,严格实行“一票否决”。要紧紧围绕城镇化建设要求,强化层级监管,加大对县(市)区安全监管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加强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持,切实提高县(市)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4.创新监管方式,突出监管重点。大力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安全动态监管和协调配合机制,严格安全许可和施工许可制度,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加强市场准入与清出管理,对工作不力的地区和企业实行督办约谈和市场准入限制,增强安全监管工作实效。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中心工作,突出做好保障性住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等民生、民心工程及产业集聚区、城中村、村镇等重点领域的建筑安全监管与指导服务工作,确保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三)坚持预防为主,深化隐患排查治理

5.进一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把排查治理隐患作为有效防范遏制事故的治本之策,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和机制,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由政府为主的行政执法排查隐患向企业为主的日常管理排查隐患转变,由治标的隐患排查向治本的隐患排查转变,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严格执行重大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制度,对重大隐患要明确责任,跟踪督导,挂牌督办,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治理和消除。

6.全面深化安全专项整治。针对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既要抓住安全生产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强化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又要注重日常安全监管,兼顾其他作业场所和岗位,全面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 7.认真开展安全监督检查。特别加大节日期间、特殊季节和重大活动等重点时期以及易发生事故的部位和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做到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经常性检查与集中专项性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查相结合,提高监督检查的效果。在监督检查过程中,要严肃认真仔细,真正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和生产安全隐患,并予以严厉查处和督促落实整改。

(四)坚持依法治理,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

8.强化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执法流程、执法标准和监督检查办法,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继续组织开展“打非”专项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依法处罚、严格问责的打击措施,切实提高执法效能,规范生产经营建设秩序。

9.严肃认真查处安全事故。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组织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提出事故处理意见或建议,依法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企业和人员的责任,加大对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事故查处督办、事故约谈、事故现场会、事故通报、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制度,及时报送事故情况,认真研究事故特点,积极探索事故防范措施,对外公开事故查处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五)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10.着力推进科技进步。认真做好安全先进适用技术、适用产品的推广应用工作,严格限制和强制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强化安全信息化建设,充分应用高科技手段,积极推行施工现场和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加强对安全隐患的监测监控和预报预警,加快安全生产信息互联互通,使安全监管监察和企业安全管理方法更加科学,手段更加完备。

11.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积极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生产厂家及行业协会,构建安全生产科研协作体系,针对建筑施工、城乡综合防灾、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基础性、关键性技术和管理难题,开展安全科技攻关。加强安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建筑安全专家组,成立全省建筑施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专家库,培育发展建筑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健康评价、咨询、培训等社会中介组织。推进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标准》、《企业安全生产考评标准》等地方性标准。

12.强化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加强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的计取、支付、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在招投标、施工许可、日常安全检查等环节严格把关,严格审查,确保安全投入落到实处。充分用好现行高危行业安全费用提取使用政策、安全生产设备购置使用的普惠和特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切实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六)强化基础建设,提高行业安全整体素质 13.注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继续坚持企业法定代表人讲安全课和建筑安全生产“八荣八耻”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对企业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及一线作业人员尤其是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工作岗位安全技能,增强识别隐患、排除隐患、防范风险及规范管理的能力。积极引导和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加大培训费用投入,认真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认真做好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的第1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开展寓教于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14.强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督促企业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免费为从业人员发放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切实保障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权益。加强建筑工地食堂管理,认真做好一线作业人员的饮食卫生和防疫工作。积极倡导绿色施工,严格控制扬尘作业及噪音和有害有毒气体,杜绝出场车辆对道路造成的污染。

15.继续强力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完善标准化考评办法和细则,督促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全面开展岗位达标、项目达标和企业达标活动。加强监督指导,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大力表彰标准化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企业、施工项目和先进个人,并通过组织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16.健全完善安全监管和执法体系。特别加强县(市)级安全监管力量,根据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安全监管人员,保障经费来源,改善工作条件,稳定安全监管队伍。加强对监督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及业务能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依法监管水平,切实做到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

(七)强化应急处置,保障公共设施安全

17.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和完善建设系统各类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省辖市和县(市)建筑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强化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督促指导企业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定期组织演练,并与地方政府应急预案相衔接,建立企地配合联动机制,不断提高抢险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警,每逢节假日、重大节日等敏感时间以及高温酷暑、暴雨等自然灾害来临前,及时发出预警通知,提出指导性对策措施,落实应急防范措施。

18.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安全管理。加强各类燃气输送、储存、输配、调压设备(设施)及罐区、管网、加气站的检查和检漏,强化燃气用户的安全教育和指导,加大对无证非法经营液化气、燃气器具及设施安装的单位和个人的清理整顿,确保燃气使用安全。加强对城市供水的源水、制水、配水及二次供水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认真做好水质检测工作,保证供水水质安全。强化对污水、排水设施及设备维修过程的安全管理,经常检查疏通排洪沟渠和下水管道。加强对市政桥梁、隧道的维护保养和检查监控,认真做好城市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维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对锅炉、辅助设备及供热管网的安全检查、保养和清理,确保供热设施安全生产。

19.强化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游乐园等场所的安全管理。重点做好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加固修缮和游乐设施的检测检验,加强游客疏导和信息发布,控制高峰时段的游客量,防止因拥堵踩踏造成事故。加强景区防火工作,严格火源管理,对火灾隐患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0.强化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管理。认真开展公共建筑的鉴定和加固工作,加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监测与预警功能,增强其全寿命期内的综合抗灾能力。继续配合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确保加固改造和新建工程质量安全。积极推进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结合城中村改造、农居改造、危房改造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城中村和旧城区房屋建筑及农村群众住房的抗震、抗风、防涝能力。

第三篇: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镇燃气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

的通知

发表时间:2011-4-8 16:36:44 点击:

18 次

豫建〔2011〕52号

各省辖市(扩权县)建设主管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城市燃气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和行政许可行为,促进燃气事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83号)及《河南省燃气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城镇燃气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燃气经营许可制度是《城镇燃气管理条例》设定的重要行政许可事项,是加强燃气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各级燃气主管部门和燃气企业要高度重视燃气经营许可工作,认真执行《河南省城镇燃气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切实规范燃气经营行为,维护燃气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各级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要抓紧对辖区内正在经营的燃气企业和分销站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敦促其尽快申请《燃气经营许可证》和《河南省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已取得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已通过新建燃气企业审批及已取得原燃气企业资质证书的燃气企业须于2011年5月31日前向本办法规定的发证机关提出申请,换发燃气经营许可证。

三、发证机关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定的条件及程序,审批、发放许可证。

《河南省城镇燃气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执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反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

联系人:范军付 郭歌舞

联系电话:0371-68080856 69523920

附件:河南省城镇燃气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二〇一一年四月一日

附 件

河南省城镇燃气经营许可证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城镇燃气安全管理,规范燃气经营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83号)及《河南省燃气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管道燃气、瓶装燃气、汽车加气等城镇燃气经营及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省燃气经营许可证发证审批工作的监督管理;省辖市、县(市)燃气主管部门按照分工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许可证的发证及管理工作。

第四条 省辖市从事管道燃气经营的企业须经省辖市燃气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并取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燃气经营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省辖市从事瓶装燃气储配灌装、汽车加气经营的企业须取得省辖市燃气主管部门核发的《燃气经营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燃气经营活动;县(市)从事管道燃气、瓶装燃气储配灌装、汽车加气经营的企业须经所在县(市)燃气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并取得省辖市燃气主管部门核发的《燃气经营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瓶装燃气经营企业设立的向单位和居民销售瓶装燃气的分销机构(包括具备气瓶储存功能的瓶装燃气供应站和不具备气瓶储存功能的代客换气点)须取得所在地燃气主管部门核发的《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瓶装燃气供应活动。

第五条 申请从事城镇燃气经营活动的燃气企业和瓶装燃气分销站点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管道燃气、瓶装燃气储配灌装、汽车加气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1.建设项目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燃气专项规划要求; 2.有稳定的并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气源; 3.有固定的、符合消防等安全条件的经营场所;

4.燃气生产、输配、储存、充装、供应等设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消防安全、建设质量的要求;从事液化石油气经营活动的企业,有运输、接卸、储存、灌装等生产设施,凡液化石油气含有残液组份须设有残液回收装置;

5.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道燃气企业的经营负责人要具有5年以上从事燃气企业管理工作经历,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从事燃气技术管理工作经历并具有燃气及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日供气能力10万立方米以上的管道燃气企业燃气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10人,日供气能力低于10万立方米的管道燃气企业燃气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5人;瓶装燃气经营企业的燃气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1人;天然气加气站母站经营企业的燃气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2名,标准站、子站的燃气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1人。

6.有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

7.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经燃气主管部门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8.有健全的安全事故抢险预案,有与供气规模相适应的抢险组织,有与供气规模相适应的抢险抢修人员、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

9.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交纳保险费;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瓶装燃气供应站应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省辖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燃气经营许可证》的瓶装燃气经营企业,有资格申请设立瓶装燃气供应站;

2.站点的设置符合当地燃气专项规划;

3.经营场所和设施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规定的安全条件; 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燃气事故抢修应急预案;

5、有抢险抢修必要设备、备件、交通工具和检测仪器,配备2名以上专职或兼职抢险抢修人员; 6.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员。

(三)瓶装燃气代客换气点应具备下列条件: 1.符合当地瓶装燃气换气点布局规划;

2.取得省辖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燃气经营许可证》的瓶装燃气经营企业,有资格申请设立换气点; 3.有合法的符合安全条件的专营场所;

4.换气点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通风良好、设有直通室外的门,室内地面的面层应是撞击时不发生火花的面层;与其他相邻房间的隔墙为无门窗洞口的实墙;相邻房间应是非明火、散发火花地点;

5.换气站点储存的燃气钢瓶容积总量≤0.36立方米(相当于15KG液化石油气钢瓶10瓶)且无过夜重瓶;

6.换气点内照明灯具和开关采用防爆型,并设置浓度检测报警器和2具以上8公斤干粉灭火器; 7.有相应的抢险抢修人员和设备; 8.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

第六条 申请《燃气经营许可证》和《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应向燃气主管部门提供相应资料。

(一)申请《燃气经营许可证》应提供下列资料: 1.燃气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2.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或规划许可证;

3.与气源企业签订的供气协议或有稳定气源供应的证明和燃气质量检测报告; 4.经营场所证明(经营场所的产权证书或一年以上房屋租赁合同); 5.燃气设施的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材料;

6.相关部门核发的《消防验收意见书》、《压力容器使用证》(储罐)、《压力管道使用证》、压力容器充装许可、防雷装置检测证;液化气经营企业要提交残液处置措施的说明; 7.企业成立安全机构的资料和建立的安全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等制度; 8.提供企业法定代表人职务证明,经营负责人职务、职称证明、从业经历,安全技术负责人职务、职称证明、从业经历,专业技术人员名单及职称证明;与供气规模相适应的操作人员名单及相应的岗位证书;以上人员经专业培训的证明;

9.事故抢险应急预案(包括抢险人员名单及抢修仪器、设备、交通工具配置目录或委托抢险协议书);

10.企业为从业人员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证明、社会工伤保险证明、劳动合同; 11.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申请《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的瓶装燃气供应站应提供下列资料: 1.《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2.《燃气经营许可证》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3.申请单位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被授权人身份证; 4.燃气主管部门现场踏勘后出具的审核意见;

5.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抢险抢修人员的社会工伤保险证明、劳动合同; 6.专业技术人员的简历及文凭、职称证书、身份证;

7.经营场所证明(经营场所的产权证书或一年以上房屋租赁合同); 8.安全管理制度和燃气事故抢修应急预案。

(三)申请《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的代客换气点,应提供下列资料: 1.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2.《燃气企业经营许可证》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3.申请单位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法人授权委托书、被授权人身份证; 4.换气点平面位置图; 5.换气点外景照片;

6.换气点经营场所证明(经营场所的产权证书或一年以上房屋租赁合同); 7.燃气主管部门现场踏勘后出具的审核意见; 8.站点负责人和安全技术负责人的职务证明; 9.防泄漏、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和营业制度。

第七条 《燃气经营许可证》和《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一组织印制。《燃气经营许可证》和《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八条 发证机关应加强燃气经营企业和瓶装燃气换气站点的监督管理,定期检查其经营和安全运行状况,并实行动态考核。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应责令限期整改。对在规定限期内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企业,发证机关应视情节轻重做出是否撤销原经营许可的决定并函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第九条 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或者供应站点发生分立、合并、转让的,应在一个月内向发证机关重新申请办理许可证件,原证件作废。

第十条 省辖市燃气主管部门必须于每季度末将本行政区域内《燃气经营许可证》和《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审批发证情况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备案。

第十一条 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或者《河南省瓶装燃气分销站点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向无供应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供应用于销售的燃气的,由燃气主管部门依照《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二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宝清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部门预算及有关情况说明

宝清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广电)

2017年部门预算及有关情况说明

第一部分:宝清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基本情况

一、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构成

按照《宝清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宝清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宝2015编17号),宝清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主要工作职责为: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文化艺术、体育、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省、市、县有关文化艺术、体育、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工作的指示、决定,并组织实施;把握好正确的舆论方向和文艺宣传导向。

(二)贯彻实施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全县文化艺术、体育、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发展计划,协调平衡文化艺术、体育、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比例关系,组织实施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有关经济政策,指导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体制改革。

(三)负责管理文化艺术事业,指导全县广播电视及舞台艺术创作与生产,扶持代表性、示范性、地域性、实验性

1 艺术品种,推动各门类艺术的发展;管理全县广播电视电影节目的播出与放映;归口管理全县性重大文化活动。

(四)管理图书馆事业,指导图书文献资源的建设、开发和

利用;组织推进图书馆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五)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研究拟定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和博物馆发展规划;指导协调全县文物管理、保护、抢救、发掘、出境、宣传等业务工作;依法实施重点文物发掘、保护、维修项目,组织、指导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抢救、保护和利用工作,管理博物馆事业。

(六)贯彻实施国家体育工作的政策法规,依法主管全县体育工作;指导和推动体育体制改革,制定体育发展战略,编制体育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协调区域性体育事业的发展,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指导并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组织参加全县的体育竞赛和综合性运动会;

指导和管理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发展,合理设置和布局全县竞技运动项目;依法审查全县体育经营活动从业资格,负责全县体育社团的资格审查。

(七)负责拟定城乡广播电视网络发展规划;负责指

2 导本行政区域农村有线广播网络的建设和发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线电视节目和卫星节目传输;负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多功能开发应用,指导和管理全县电影发行放映事业。

(八)实施广播电视电影行业管理,指导管理全县广播电视电影新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指导、监管全县广播电视电影机构事业建设项目行业标准的执行;审核、报批广播、电视频率频道。

(九)负责拟订文化市场发展规划,归口管理文化市场,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指导实施;研究文化市场态势,负责指导全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指导、监督、检查文化市场稽查工作;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协调组织实施全县性的“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和案件的查处工作。

(十)负责对文化艺术经营活动和新闻出版单位进行行业监管,对从事演艺活动的民办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和从事出版活动的民办机构进行监管。

(十一)负责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进行监管;对互联网文化经营单位、动漫、网络游戏经营活动进行监管;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公共视听载体播放视听节目服务进行监管。

(十二)负责对歌舞、游艺娱乐经营场所的审批和监管。

(十三)负责对申请设立的书报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及其它印刷品印刷企业(打字、复印)实施行政许可审批管理,并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备案。

(十四)负责本辖区范围内著作权管理工作。提供著作权法律咨询服务,调解著作权纠纷,依法查处著作权侵权行为。

(十五)负责文物行政执法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有关文物的违法违章案件;负责管理流散文物及其经营活动,对旧货市场实施文物监管;负责文物商店的审批和监管工作;负责出入境文物的鉴定管理。

(十六)负责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装的审批管理;负责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工程及设施监督管理;负责对广播电视电影节目的审查管理;负责广播电视设施的稽查工作,监督、管理、保护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共用天线及其它广电设施;负责广播电视电影知识产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

(十七)指导和监督管理卫星电视节目接收使用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视听节目、视频点播业务,以及监管新型态电视;监管广播电台、电视台引进的境外节目。

(十八)研究拟定文化体育产业计划,协调文化体育产 4 业发展及文化体育产业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指导、扶持动漫产业等文化产业发展。负责拟定文化体育广电建设项目,指导全县重点文化体育广电设施建设,管理县辖公共文化体育广电设施建设与维护。

(十九)归口管理对外文化体育交流工作和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文化体育交流工作,研究、制定我县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体育交流中长期规划和计划,承办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体育交流项目的各项事务。

(二十)负责归口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

(二十一)承办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十二)机构设置:根据主要职责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设十个内设机构分别为办公室、财务股、秘书股、广告部、工会、人劳股、妇联、文物股、文化股和技术股。

(二十三)人员构成情况

宝清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广电)总人数69人,其中:在职职工67人,退休2人。

二、预算编报范围

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和综合预算编制原则,宝清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广电)2017年部门预算的编制范围为宝清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广电)本级预算单位的全部收入和支出。

5 第二部分:宝清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广电)

2017年部门预算表

宝清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2017年部门预算公开表详见部门预算公开模板, 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部门预算公开模板包含附件有: 1. 部门收支总表 2. 部门收入表 3. 部门支出表 4. 财政拔款收支总表

5.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表(按功能分类到项级) 6.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基本支出表(按经济分类到款级) 7. “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表 8.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

第三部分:宝清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广电)2017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

一、关于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总表说明

宝清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广电)2017年收支总预算913.26万元。

二、关于公共财政预算收支预算表说明

宝清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广电)2017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13.26万元,其中财政拔款750.76万元。与上年预算相比,同比增加9%,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人员工资调

6 整及工资附加性支出等增加了本年预算收入。

宝清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广电)2017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13.26万元,其中基本支出913.26万元。与上年预算相比,同比增加9%,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人员工资调整及工资附加性支出等增加了本年预算支出。

三、关于公共财政预算基本支出明细预算表说明 宝清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广电)2017年公共财政预算基本支出913.26万元,具体安排如下:

1、人员支出预算数573.44万元。其中包括在职人员统发工资、活发津帖、年终一次性奖、菜款、社会保障缴费等。

2、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预算数301.02万元。其中包括离退休费、遗属费、助学金、住房公积金、独生子女费、大病救助、采暖补贴、菜款。

3、公用经费预算数38.80万元。其中包括人头费、小车费、办公取暖费、核定部门业务费等。

四、关于“三公”经费财政拔款支出表说明

宝清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广电)2017年“三公”经费预算安排11.53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2.39万,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9.14万元。2017年出国经费预算为零,上一年也没有发生。2017年“三公”经费预算与去年持平。

五、关于2017年纳入预算省级专项情况的说明

7 2017年无省专项预算。

六、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说明

机关运行经费主要是指公用经费,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2017年本单位机关运行经费预算安排38.8万元,比2016年增加9.75万元,增长33.56%。主要原因是:取暖费增加。

七、政府采购支出情况说明

宝清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广电)2017年无采购预算。

八、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说明

截止2017年1月1日,宝清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广电)账面固定资产总值5873977.00元,其中,房屋及建筑物0元,共有车辆3台,价值527700元,其他固定资产5346277元,无价值50万元以上设备。

九、关于绩效评价情况说明

宝清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广电)无绩效评价项目。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一、财政拔款收入:指财政当年拔付的资金。

二、文化体育与传媒(类)广播影视(款)广播(项):指宝清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用于发射台、广播发射台、广播转播台的支出。

三、工资福利支出:反映单位开支的在职职工和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

四、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反映政府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五、商品和服务支出:反映单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办公费、邮电费、小车费、差旅费、水电费、印刷费。

六、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七、公务接待费: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费用。

八、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反映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等支出。

第五篇:县乡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谋划

今年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持续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x市副中心城市”,抓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抓棚户区拆迁推进、抓村镇规划建设,多措并举充分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事业发展职能作用。现将我局xxxx年工作总结和xxxx年工作谋划情况汇报如下:

一、xxxx年工作总结

百城提质工程开展情况。今年来,我县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决策部署,坚持把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成立了x县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指挥部,县委书记冯向军任政委,县长刘兵任指挥长,四名县级领导任副指挥长,县直xx个部门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指挥部成员单位,精心谋划研判项目,储备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全县共谋划城市道路与桥梁建设等xx类、xxx个项目,概算总投资xxx亿元。今年x月份,我县在企业服务中心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手续集中办理,实行早八晚十制,完成了市政道路、供热供暖、医疗设施、教育设施等xx余个项目的手续办理工作,概算投资约xxx亿元。在规划方面,坚决强化“两个坚持”。按照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要求,迅速启动城乡总体规划修编,这次规划修编至xxxx年规划期末,x县城人口规模达到xx万人,用地规模达到xxxx公顷,规划范围北到孟德大道,南到新南环路,西到智诚路,东到龙乡路。本次规划修编包括城乡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全覆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包括市政管线综合专项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市容环卫专项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xx项专项规划。

棚户区改造工作稳步推进。xxxx年完成申报棚户区改造项目x个,是xx区、县社党校家属院片区xx区,涉及xxxx户、xxxxx人,申请棚改资金xx.x亿元全部到位。完成省市下达我县安置房建设任务xxxx套。完成申报xxxx年棚户区改造计划项目xx个,涉及xxxx户、xxxxx人,安置房建设任务xxxxx套。目前,x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力度不断增强。今年来共更换窨井盖xxx余处,提升窨井配套设施xx套,更换收水篦xxx余处。对城区内多处道路路口进行坑槽修补xxx平方米,修补文化路、诚睦路、惠丰路、文化路人行道约xxxx平方米,确保了我县居民的出行安全。为迎接我县文明县城验收,对县城区主次干道进行排查,对顿丘大道、西井街等十三条市政道路存在的坑槽现象进行集中修补,共计坑槽面积xxxx.xx㎡,平均深度xxcm。为防范汛期城区内涝,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以及财产不受损失,增强城区管网排水能力,经过逐一排查,发现惠丰路、食品路等x条道路存在排水堵塞问题,安排施工人员对该道路管网进行清淤疏通,全长约xxxx米。另发现人民路、文化路等x条道路的收水篦清理沉淀垃圾xxxx余立方,清理收水篦数量约xxxx余个。

路灯设施维护管理工作。对文化路东段线路进行了全面维修更换灯头xxx盏;新建道路路灯变压器安装远控终端x台;安装护航路、衙前街路灯xx盏,架线xxxx米;审计局家属院安装路灯xx盏,架线xxxx米;更换马颊河亮化维修洗墙灯xxxx根,专用变压器xxx块,水底灯xxx个;濮清快速通道灯芯xxx套,盛丰路更换灯芯xxx个。;更换人民路路灯球罩xxx个,灯泡xxx个,电线xxxx米,路灯杆刷漆xx杆;xx村安装路灯xx盏,架线xxxx米;育英路更换路灯灯头x个;维修电缆xxx余处,更换电缆xxxx米,顶管x处xxx米;路灯维修更换灯泡xxx个,LED电源xxx块,高压钠灯xx套(钠灯泡xx个、镇流器xx块、触发器xx块);志愿者服务xx人次。

强化建筑市场监管,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施工管理方面。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核发施工许可证xx份,对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而擅自施工的,遵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进行处罚,截至目前已对xx个未批先建项目实施了处罚,并分别整理了案宗。加大排查力度,全面做好预防拖欠民工工资工作,按照《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极协调了银河花都、越秀国际、孙庄棚户区安置房项目等工程的多起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为讨薪农民工追回工资xxx万元,实现春节前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和涉及人数明显下降,积为构建和谐x创造有利条件。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方面。为了进一步巩固我县“禁实限粘”成果,我局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了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引导鼓励使用新型墙材,在xx乡镇成功通过“禁实”验收的基础上,今年x月中旬市墙改办组织专家评委对xx乡进行“禁实”验收,并顺利通过。依据《关于取消、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xxxx]xx号文),规定取消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等政府性基金,以前欠缴或预缴的墙改基金,执收单位应当足额征收或及时清算.截止xxxx年xx月xx日,共征收墙改专项基金xxx.xx万元,共返退x家企业的墙改基金xxx.xx万元。xxxx年继续重视宣传工作,积极营造墙改工作浓厚的社会氛围,在深度、广度上下工夫,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对“禁实”工作的认识,县城区内在建工程新型墙材使用率达xx%以上。安全监管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入开展春季建筑施工安全检查、“高温汛期”安全检查和百日安全大检查活动,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监督覆盖率达到xxx%。x月xx日—x月xx日开展春季安全大检查;x月—x月进行汛期安全大检查;x月—xx月进行了百日安全大检查,自活动开展以来,出动车辆xxx余台次,出动人员xxx人次;对辖区内在建工程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共查处安全隐患xxx多处,现场整改xxx多处,下达整改通知书xx份,限期整改xxx处。其中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建筑机械、脚手架等危险性较大的部分,发现安全隐患xx处,土方开挖不规范基坑支护不到位x处,临时用电、脚手架搭设不规范xx处。工程质量监督方面。今年我局监督项目在建工程xx项、建筑面积xx.x万mx,竣工验收备案工程xx项、建筑面积xx.x万mx。监督覆盖率xxx%,受监工程质量状况稳定,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主体结构合格率、竣工验收合格率和新开工工程节能标准执行率均为xxx%。对工程项目日常监督检查xxx余次,下发不良行为告知书x份,杜绝质量隐患,充分发挥了责任单位的主导作用。招投标管理方面。本着立足打基础管长远,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做好招标备案管理,提高招投标质量。做到了手续全、资料到位、即可办理,截止目前共备案工程项目xx个,所有备案工程项目均做到了人员现场齐备,资料齐全。

做好水环境治理工作,改善人居环境。按照整治目标要求,加强对各部门履职监督,确保黑臭水体治理稳步推进,xxxx年x月底前,黑臭水体排查和建档工作全部完成;xxxx年底前,县城区黑臭水体的垃圾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已对水体黑臭情况进行逐一排查,摸清水体本底环境质量,建立县城区内水体台账,开展点源、面源、内源污染情况调查分析,建立城市黑臭水体档案,编制实施方案,明确整治目标、重点任务、整治措施和实施周期;对县区内xx个村庄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已完成现场测量、设计、预算,预计年底前完成居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作。

持续深入开展扬尘专项治理工作。先后召开“x县住建局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工作会”、“x县住建局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攻坚会”等xx余次会议专项安排部署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工作;先后发布x县xxxx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背水一战决胜xx天实施方案》、《xxxx年x县冬季建筑施工工地“封土行动”实施方案》、《关于限期解决环境问题的交办通知》等一系列建筑施工扬尘治理专题文件,共计印制xxxx余份建筑扬尘治理文件,传达至全县建筑工地负责人;局班子成员、股室长以及干部职工每人分包一个或多个建筑工地,实行项目分包责任制,同时实行“白加黑”“x+x”工作制度,牺牲周末时间,持续深化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工作;建立微信工作群,所有分包工地人员加入微信工作群,实时传输各分包工地扬尘治理开展情况;分包工地负责人累计赴工地巡视x千余人次;发现不满足“六个xxx%”施工要求的问题xxx余项,全部督促整改到位。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开展严禁夜间施工巡查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赴工地巡检xxx余次,极力制止夜间施工行为。

特色小镇危房改造建设稳步推进。我县危改任务共xx户,目前已完成xx余户,剩余四十多户正在建设中。特色小镇规划并经政府审批,目前该镇各项建设顺利实施,其中虎园已完成投资xxx万元。红色旅游小镇单拐:党校建设:占地xx.xx亩,建筑面积约xxxxx平方米,前期计划投资xxxx万元,建设教学楼x座,大礼堂x座,餐厅x座,宿舍楼x座,后勤办公楼x座。目前完成建设工程,正在完善相关设施。小吃街建设:占地xx.x亩,建筑面积达xxxx平方米,计划投资xxxx万元。目前,已完成一期xxx余间房屋的建设工程,“十一”期间开始试运营。停车场:南停车场与北停车场占地面积xxx余亩,计划投资xxx万元。目前南停车场已完成路面硬化工程,北停车场已具备临时停车条件。沙格寨军旅乐园:计划投资xxx万元,目前正在建设。xx镇乒乓特色小镇:完成xx镇总规,确定建设内容,完成乒乓小镇规划、论证及申报。乒乓球训练馆,馆外、馆内同步施工中,顺河路、顺河沟提升改造项目已完成。

作风建设、信访工作取得新成效。大力开展机关作风建设督导工作,印发督察快报xx余期,督察的主要内容为表扬先进个人,通报积极到岗和迟到人员、市政道路及棚户区道路项目进展情况;全年共巡察在岗情况、工作纪律、工作作风情况xx余次;做好县督查局批示件的督办工作,共解决网民留言和市长信箱信访事项xx余件,处理信访局交办的信访事项xx件,落实县督查局交办的重点项目建设落实情况xx件,解决县督查局“小事快办”交办的群众问题xxx件,因极力配合县督查局“小事快办”工作,处理信访量大,处理方式妥当,处理结果圆满,受到县督查局公开通报表扬。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赶超,把全局干部职工的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

二是坚持“高标准就是节约”的理念,科学规划,严把工程质量安全关,打造精品工程。

三是班子成员分包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实行责任制推进

四是强化督导,督查办对每项工作定期督导,进度滞后的予以通报督促,所有工作责任人争先创优,奋力赶超。

五是保证工作时间,今年来,我局干部职工主动放弃休息日,特别是中层以上干部几乎牺牲所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做到工作推进不放松不懈怠。

三、存在问题

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我局的工作也存在诸多困难和不足:一是部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涉及征地、拆迁难的问题,工程进展缓慢,如棚户区道路西井街道路拓宽;二是征收拆迁难度大,被拆迁人期望过高与补偿安置政策之间矛盾突出,虽然侯窑、老爷庙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在全县上下集体攻坚下取得了快速推进,但其他旧城片区改造项目进展缓慢;三是扬尘治理受气候和静风天气的影响,仅靠人工降尘任务重,难度大;对建筑渣土前置控制、运输规范、处置管理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部分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对扬尘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科学性,亟需加大科技治尘的投入。

针对以上问题,我局将在xxxx年工作中加大协调、攻坚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与县委、县政府及时沟通,获得政策上的支持,及时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推进城乡建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工作谋划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城乡统筹发展这个工作中心,我局立足全县层面,科学谋划,全力以赴,不断提升全县城镇化水平,继续推进全县住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大诚睦路北延(x路—顿丘大道)、康王路(和义路—凤鸣路)、顿丘大道东延(将军路—晓月路)等x条道路建设;谋划新建棚户区道路x条富民路(x大道—金濮路)、江渎路(幸福大道—晓月路)、凤鸣路(人民路—x路)、昌盛路(兴镇路—顺河路);

二是开工建设银河紫台、龙润嘉园、孙庄行理路南开发小区、孙庄行理路北小区、全友等x个商住小区;东赵店村棚户区(二期)、旧城村棚户区、油房村棚户区等xx个棚户区;

三是改造提升文化路管网升级(xxx国道—马颊河)、惠丰路管网提升(黄河路—文化路)、黄河路管网提升、幸福大道管网x条市政管网提升。

四是谋划建设瓦屋头、x、韩村x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xx村等xx个村级污水处理厂。

(二)保障措施

一是多措并举,助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强对业务股室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确保住建局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达到精通标准,确保优质、高效服务,为重点项目建设做好服务保障。

二是强化监管,严把施工质量安全关。时刻绷紧工程质量安全这根弦,下最大的力气推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以过硬的措施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保障。全面推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施工现场巡检力度;扎实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促进工程质量安全稳步提升。

三是通力协作,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及时贯彻传达省、市、县各级大气污染防治精神要求,全面开展全县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专项治理。对全县建筑工地、商砼站形成每一个建筑工地都由“一名一般同志、一名中层干部、一名班子成员”分包,层层把关的管理机制。全县建筑工地严格按照“全面落实六个xxx%”、“全面落实六个不准”的标准进行整改,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切实推动我县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专项治理取得实效。

四是深化“十九大会议精神”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形成以党组为主体责任、纪检组为监督责任的“两个责任”主体,有效推动全局党风廉政工作的深入落实。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股室负责人共同参与、纪检部门监督协调”的领导工作机制,局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履行“一岗双责”,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领导责任。纪检检查室务必强化职能,组织部署全局纪检监察工作,切实担负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责任。持续深化“十九大会议精神”的集中学习教育,每周二、周五下午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集中学习,由党组成员为全局干部职工授党课,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十九大会议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通过集中学习、微型党课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全局干部职工的党风廉政教育,提高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能力,让纪律严起来、把规矩立起来,使全体党员干部了解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严肃性、紧迫性,使全体干部职工真正做到思想上警醒、行动上警觉、言论上敬畏,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努力塑造干事创业、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今后,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擦亮城市名片,集约配置资源,推进城镇统筹发展,着力把x建设成为“富裕、和谐、绿色、宜居”的美好家园,为把x打造成为x副中心城市贡献我们的力量。

上一篇: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措施下一篇:湖南科技大学智能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