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平面平行与垂直

2023-05-28

第一篇:直线与平面平行与垂直

课题: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用直线的斜率来判定两直线的平行。 2.掌握用直线的斜率来判定两直线的垂直。

二、重点: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及其应用。难点:两直线垂直的判定公式的推导。

三、复习引入:

1.直线的倾斜角与直线的斜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2.斜率公式是什么?

四、学习过程:

导读:阅读课本P86P89,完成下列问题:

若l1//l2,则l1与l2的倾斜角1与2有什么关系?斜率有什么关系?反之,若k1k2,则l1与l2有什么关系?

归纳: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其斜率为k1,k2有l1//l2此结论有什么用途?

导思:已知A(2,3),B(-4,0),P(-3,1),Q(-1,2)试判断直线BA与PQ

的位置关系。

导读: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设两直线l1与l2的倾斜角为0

1与2(1,290)。如图,如果l1l2。

则1与2有什么关系?试推导k1与k2的关系?

归纳:两直线都有斜率时,l1l2k1k2

导思:已知A(-6,0),B(3,6),P(0,3),Q(6,-6)试判断直线AB与PQ的

位置关系。

导练:

1.已知A5,1,B1,1,C2,3三点,试判断ABC的形状。

2已知A(1,-1),B(2,2),C(3,0)三点,求点D的坐标,使直线ADAB,且CB//AD.五、达标训练:

1.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为A(0,0),B(2,-1),C(4,2),D(2,3)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给出证明。

2.P89练习1.2

3.P89.习题3.1A组6.7.B组1.2.3.

4六、反思小结:

第二篇:课题: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线面垂直的概念。

2.掌握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例2.如图,已知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AB是⊙O的直径,C是⊙O上任意一点,过点A作AE⊥PC于点E,求证AE⊥平面PBC

二、重点:线面垂直的概念,判定定理。难点: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应用。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

64p45,并回答下列问题

1. 线面垂直的概念是什么?

2. 如何用图形表示线面垂直?

3.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什么?请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进行表示。简称为“线线垂,则线面垂。”

四、导思探究。

1. 已知a∥b,a⊥。求证b⊥。

思考:证明线面垂直时,关键在什么地方?

2.判断下列命题:

①一条直线如果垂直了某个平面,则必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 ②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⑤垂直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的直线与平面垂直。() ⑥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五、导练展示:

例1.在三棱锥V-ABC中,VA=VC,AB=BC,求证:VB⊥AC.六、达标检测:

1. 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已知BC=AC,AD=BD,足,作AH⊥BE于H,求证AH⊥平面BCD。

七、反思小结:

作BE⊥CD,E为垂

第三篇: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1、如果直线ab,且a平面,则b与的位置关系是

2、过一点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4)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则它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平行; (6)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则它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垂直;

(7)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P

(8)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4、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C是对角线,PA平面ABCD 则图中共有个直角三角形 A

5、正方体ABCDA1BC11D1中,AC与BD1的位置关系是与棱AB垂直的面有,与对角线AC1垂直的面有B

6、如图ABC中,ACB90,直线l过点A且垂直于平面ABC

P

C

D

动点Pl,当点P远离点A时,PCB变化情况是

7、正方形SG1G2G3中,E,F分别为G1G2,G2G3的中点,D是EF 的中点,现在沿SE,SF,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G1,G2,G3

S

Al

C

B

G3

重合,记为G,则(1)SGEFG所在平面;(2)GDEFG所在平面

G1(3)GFSEF所在平面;(4)GDSEF所在平面

10、如图,在五面体ABFCDE中,点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棱EF//BC且

F

E

G2

EF

BC,求证:FO//平面CDE 2

FE

AD

O

B

C

11、已知四棱锥PABCD,PD底面ABCD,底面ABCD为正方形,且PDCD,E,F分别为PB,PC的中点,求证:(1)AC平面PBD(2)PAAB(3)PC平面ADFE

A

P

F

D

E

C

第四篇:直线与平面平行

高考要求

2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灵活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实现“线线”“线面”平行的转化

例1如下图,两个全等的正方形ABCD和ABEF所在平面相交于AB,M∈AC,

例3已知正四棱锥P—ABCD的底面边长及侧棱长均为13,M、N分别是PA、BD上的点,且PM∶MA=BN∶ND=5∶8 (1)求证:直线MN∥平面PBC;

(2)求直线MN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N∈FB且AM=FN,求证:MN∥平面BCE

E

例2如下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侧面对角线AB

1、BC1上分别有两点E、F,且B1E=C1F求证:EF∥平面ABCD

学生练习

1设有平面α、β和直线m、n,则m∥α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α⊥β且m⊥βBα∩β=n且m∥n ∥n且n∥αDα∥β且mβ

2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的位置关系是()

A异面BCD

3两条直线a、b满足a∥b,bα,则a与平面α的关系是() Aa∥αBa与α相交C与α不相交Daα

小结:

112)证明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同一法,即先过一直线上的一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然后证明所作直线与第一条直线重合

(4)应用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设法使两直线成为两平行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的交线2(1)根据定义,用反证法证明2)证明直线在平面3)证明直线在与已知平面平行的平面内4)向量法,证明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能用已知平面内的一个基底表示, 或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小结:

1证明两直线平行的常用的方法有(12)证明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同一法,即先过一直线上的一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然后证明所

作直线与第一条直线重合

(4)应用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设法使两直线成为两平行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的交线

(12)证明直线在平面外且与平面内的某一条直线平行3)证明直线在与已知平面平行的平面内4)向量法,证明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能用已知平面内的一个基底表示, 或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1)根据定义用反证法证明(2)证明一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与另一平面平行(或与另一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平行)(3)证明两平面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例1证法一:过M作MP⊥BC,NQ⊥BE,P、Q为垂足,连结PQ ∵MP∥AB,NQ∥AB,∴MP∥又NQ=

2 BN=

2CM=MP, ∴MPQN是平行四边形

∴MN∥PQ,PQØ平面BCE而MN平面BCE, ∴MN∥平面BCE

证法二:过M作MG∥BC,交AB于点G(如下图),连结NG∵MG∥BC,BCØ平面BCE, MG平面BCE,

∴MG∥平面BCEBG又

GA=CMMA=BNNF

,∴GN∥AF∥BE, 同样可证明GN∥平面BCEMG∩NG=G,

∴平面MNG∥平面BCEMNØ平面MNGE∴MN∥平面BCE点评:证明直线和平面的平行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法:①利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通过“线线”平行,证得“线面”平行;②利用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通过“面面”平行,证得“线面”平行

例2证法一:分别过E、F作EM⊥AB于点M,FN⊥BC于点N,连结MN∵BB1⊥平面ABCD, C1∴BB1⊥AB,BB1⊥BCA∴EM∥BB1,FN∥BBEM∥FN又B=CFN

1E1F,∴EM=故四边形MNFE是平行四边形∴EF∥MN又MN在平面ABCD中, ∴EF∥平面ABCD

证法二:过E作EG∥AB交BBB1于点G,连结GF,则1EB1A1∵BC1E=C1F,B1A=C1B,∴

1FCBFG∥B1C1∥BCEG∩FG=G,AB∩BC=B, 11∴平面EFG∥平面ABCDEF在平面EFG中,∴EF∥平面

点评: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是:证明直线平行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证明直线所在的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1)证明:∵P—ABCD是正四棱锥,∴ABCD是正方形连结AN并延长交BC于点E,连结PE

∵AD∥BC,∴EN∶AN=BN∶BN∶ND=PM∶MA,

∴EN∶AN=PM∶MAMN∥又∵PE在平面PBC内,∴MN∥平面PBC

(2)解:由(1)知MN∥PE,∴MN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就是PE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设点P在底面ABCD上的射影为O,连结OE,则∠PEO为PE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由正棱锥的性质知PO=PB2

OB2由(1)知,BE∶AD=BN∶ND=5∶8,∴BEPEB中,∠PBE=60°,

PB=13,BE=6

58,

根据余弦定理,得PE=91

2918在Rt△POE中,PO=2

,PE=8,

PO

∴sin∠PEO=PE故MN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

点评:证线面平行,一般是转化为证线线平行线与面所成的角MN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计算困难,而平移转化为PE与平面ABCD用向量法求角,后面有专门的介绍1.答案:D

2.解析:设α∩β=l,a∥α,a∥β,过直线a作与α、β都相交的平面γ,记α∩γ=b,β∩γ=c,则a∥b且a∥c,

∴b∥c又bα,α∩β=l,∴b∥la∥l答案:C 3.答案:C

第五篇: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反思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是空间中直线与直线垂直位置关系的拓展,又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基础,是空间中垂直位置关系间转化的重心,同时它又是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距离等内容的基础,因而它是空间点、直线、平面间位置关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称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互相垂直。定义中的“任意一条直线”就是“所有直线”。定义本身也表明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即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该定理把原来定义中要求与任意一条(无限)直线垂直转化为只要与两条(有限)相交直线垂直就行了,使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简捷而又具有可操作性。

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的研究遵循“直观感知、抽象概括”的认知过程展开,而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研究则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总结、初步运用”的认知过程展开,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同时体验和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即“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无限问题转化为有限问题”,“ 直线与直线垂直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相互转化”。

在这次新课程数学教学内容中,立体几何不论从教材编排还是教学要求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我在本节课的处理上也作了相应调整,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总结”的认知规律,注重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降低几何证明的难度,同时,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注重知识产生的过程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线面垂直的定义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对图形、实例的观察感知基础上,借助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概括得出,并通过辨析问题深化对定义的理解。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有利于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不易发现,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安排折纸试验,讨论交流,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取知识。教师尽量少讲,学生能做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使学生更好的参与教学活动,展开思维,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本节中教师不作例题示范,而是让学生先尝试完成,后讲评明晰。为更好地巩固判定定理,设置了有梯度的练习,其中练习(1)是补充题,是判定定理的最简单的运用。作业中增加了基础题(第1题)和开放性题目(第3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不同的几何体中体会线面垂直关系,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与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始终注重训练学生准确地进行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换,培养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4.以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小结,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鼓励学生对问题多质疑、多概括。

上一篇:招行一卡通申请信用卡下一篇:中学一级教师评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