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力教学设计范文

2022-06-13

第一篇:免费力教学设计范文

免费最给力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通知

3,.s

,,,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通知

教考试中心[2008]45号 中国传媒大学关于2008年12月

大学英语

四、六级报名及有关事宜的通知

各学院(部门):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和北京教育综合服务中心下发的通知,我校从9月11日(周四)起进行2008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的报名工作,现将有关事宜公布如下:

一、报名资格:

1、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科、研究生在校生。

2、各类全日制成人高等院校本科、专科在校生。

3、修完大学英语四级课程的学生才能报考CET4。

4、本次考试报考CET6的考生必须持CET4合格证或者取得425分(含425)以上CET4 成绩。

5、严禁在校学生跨校参加考试,一经查出,取消考试成绩。

6、所有考生必须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

7、所有考生必须有照片。

注:我校具体报名范围:

CET-4:全日制2005至2006级本科在校生以及部分2007级本科在校生(07级报名资格由国际传播学院统一认定)、全日制2007级续本科在校生、全日制2007级高职专业在校生;所有全日制双学位、研究生在校生等。

CET-6:

全日制本科生、高职学生:持在中国传媒大学取得的CET4合格证或者取得425分(含 425)以上CET4成绩的在校生。

全日制续本科、双学位及研究生:持本人在专科或本科就读学校取得的CET4合格证或者425分(含425)以上CET4成绩的在校生;持在本校取得的CET4合格证或者取得425分(含425)以上CET4成绩的在校生。

二、报名组织与实施:

我校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的报名工作由各学院(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一)各学院(部门)组织学生报名时间:

2008年9月11日(周四)—2008年9月25日(周四)

(二)报名地点:各学院(部门)教学办公室(各学院、部门可自行调整)。

(三)学生报名时需携带的有效证件(以下证件考试时必须携带):

大学英语四级:学生证和居民身份证

大学英语六级:学生证、居民身份证、四级合格证书或425分(含425分)以上CET4 成绩单

(四)各学院核验考生证件有效后,要求考生提供如下资料和信息:

1、如实提供考生本人报名基本信息;

2、报名考试费用;

3、报考六级的考生需交四级合格证书或425分(含425分)以上CET4成绩单复印件一份(2008年6月参加考试的考生由各学院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成绩统一出具证明)。

4、照片。

注:①研究生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自行组织本学院(部门) 考生进行电子照片采集,CET照片采集标准:

1、浅蓝色背景;

2、采集图像的大小最小为192*144(高*宽)。成像区大小为48mm*33mm(高*宽)。考生照片以学号命名,使用jpeg格式。上报报名名单时将报名考生的电子照片数据盘统一汇总报送教务处。

②全日制本、专科生照片统一从学校学籍库中导入,考生在核对报名校对名单 时如果本人照片为空或显示照片错误,则在校对阶段按照上述照片标准将电子照片报到本学院报名点,各学院上交校对名单、更正数据时统一报送教务处。

(五)报名材料上报

各学院9月26日(周五)16:00前将以下报名材料报教务处:

1.考生名单(电子稿、打印稿各一份),请各学院上报前认真检查数据,特别是学 号、身份证号等信息的位数,并确认所报数据均按照规定格式填写。电脑中无法打出考

生姓名的字,请统一用下划线“_”表示(如李_丽),上报时需报工作人员备案。

2.考生电子照片(研究生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交电子照片光盘)。

3.报名费

4.六级报名还需上报:四级合格证复印件或425分(含425分)以上CET4成绩单复 印件(2007年12月通过四级考试的考生由学院统一出具成绩证明)。

(六)数据校对

10月6日(周一)上午,各学院(部门)到教务处领取考生报名信息的校对单(注意:校对单中包含“诚信考试承诺书”内容),考生于10月8日(周三)16:00前到原报名地点核对“信息校对名单”,特别是报考级别、姓名、学号和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要求考生在核对完本人基本信息后认真阅读“诚信承诺书”内容,并在校对单指定位置亲笔签字,发现问题及时反映给报名点老师。在校外实习的学生如委托同学或老师办理,必须提供委托书,由受托人代其核对签字并负责。各学院(部门)10月9日(周四)16:00前将考生签字后的校对名单和错误更正表报教务处,教务处更改错误信息后会下发更正后的校对单,考生需于10月10日(周五)16:00前将再次核对后的校对单上交教务处。逾期不予更改。

9月26日(周五)起,不再接受任何理由的补报名。

(七)按照教务处通知的日期到报名地点领取准考证。

三、报名费用:英语四级15元/人,英语六级17元/人。

四、考试题型及其他相关信息查询:

考试题型:请考生登陆:http://english.cuc.edu.cn/查询相关信息。(注:六级题型与四级相同,只存在难度差异)。

报名通知及相关信息查询:http://jiaowu.cuc.edu.cn/。

五、考试时间:

CET-4考试时间:

2008年12月20日(星期六)上午9:00-11:20;

CET-6考试时间:

2008年12月20日(星期六)下午15:00-17:20

附件:中国传媒大学大学英语

四、六报名点工作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

教务处

2008.9.9

附件:

中国传媒大学大学英语

四、六级报名点工作要求

现在开始进行2008年12月20日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的报名工作,为了使报名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现对各学院(部门)报名点提出以下要求和注意事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后再进行报名工作。

1、必须统一使用教务处下发模板录入报名数据(

四、六级分两个表上报),模板由 教务处统一发到各学院(部门)教学秘书电子信箱,请将文件以本学院(部门)名称命名。

2、模板中前三行(绿色标记以上部分)不能删除,两个示范名称可删。“姓名”一 栏填写时字与字之间不要空格。“学历”填写代码:专科代码为“1”,本科代码为“2”,研究生代码为“3”,续本、双学位按照本科代码填写即可。“学制”按照修习时间填写数字:如本科四年即填写“4”。“入学年份”和“年级”只写后两位数字:如2005级填写“05”,“年级”按学生入学时的年份填写,留级学生按学籍变动后所在年级填写。“院系”和“专业”参照后附的表格对应填写代码。“证件类型”填写代码:居民身份证填“1”,军人及武警证填“2”,护照填“3”。“班级”可使用简称,但必须规范清晰,即年级在前,名称在后,如:200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写为“05思政”。班级名称导入软件中将自动编码,因此必须在历次报名中固定使用,请各学院注意对新增班级规范简称并记录。

3、各学院(部门)在学生校对报名信息时必须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诚信考试承诺书》(内容在校对单下方)、《考生须知》和我校相关考试规定。

4、本次考试报名截止日期为9月25日,请各学院(部门)报名点于9月26日16: 00前将报名通知中要求的报名材料整理后报教务处,打印名单和报名费交教务处办公室,其他材料和电子名单交教学行政科,报名程序与往次相同。如有漏报情况需及时与教学行政科和教务处办公室联系,9月26日起停止任何理由的补报名。

5、报名费用:英语四级15元/人,英语六级17元/人。

6、名单报到教务处前请各报名点工作人员仔细核对报名信息,特别是考生报考级别、

姓名、学号和身份证号(包括身份证位数),以提高工作准确度。考生姓名中有电脑中无法打出的生僻字时请统一用下划线“_”表示(如李_丽),且报名时另附说明。

7、各学院(部门)交报名费和名单后于10月6日上午到教学科领取校对名单,要 求每个考生在对应位置签字确认,有错误信息的统一制表,10月9日16:00前将签字后的校对名单和错误信息统计表报教务处,逾期不予更改。

第二篇:《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五十一中

刘安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进一步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2)通过组织探究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

(2)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进而引申到讨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应满足的条件。在“生活·物理·社会”中安排杂技演员走钢丝的二力平衡的实例。考虑到本章是初二下学期的最后一章,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学会相应的物理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有相应的提高。所以,在“读一读”栏目中作出了相应示范,并留有余地,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数学推理的方法。 2.教学法建议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采用直观感性的“实验探究法”,并贯穿启发式和讨论式进行教学。教师启发引导,适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2 析实验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科学猜想、讨论、设计实验、探究原因、归纳小结,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能力,提高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1.教学重点

二力平衡的物理意义。 2.教学难点

二力平衡的探究及其应用。 3.课时安排:1课时

4.教具:卡片、棉线、铁架台、滑轮、潜水艇模型。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演示: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停泊在海面上的航天测量船,匀速上升 潜水艇,缓缓降落的“神舟”飞船返回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进而引导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2.师叙述:在上节课学习中已进一步了解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反过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吗?(引出二力平衡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二力平衡的概念

[试一试]学生对四个场景进行受力分析。

[点拨]四个场景分别为“匀速上浮”和“缓缓降落”,两者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电灯和航天测量船虽然受力性质不同,但都处于静止状态。我们把这两者都称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小结归纳]二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做二力平衡。 教师提示:“平衡”概念应包括静平衡(静止)和动平衡(匀速直线运动)两方面。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猜想]两个力平衡,它的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怎样?

3 [提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可以试着从这三个要素来考虑。

[做一做]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课本P88 图10-9),如上图。 (1)步骤1:在线端上挂上钩码,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看一看,在什么情况下卡片处于平衡状态?在什么情况下卡片不能平衡?(如下图)

(2)步骤2: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小卡片受到两上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松手后,卡片能保持平衡吗?

(3)卡片处于平衡状态,用剪刀将卡片一剪两半,钩码和半张卡片会向两侧掉下 说明两个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4)教师提出问题: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学生讨论,进行归 总结。

[小结归纳]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八字口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巩 固] 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时,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就是一对平衡力(这和前面讲过的物体的漂浮和悬浮相呼应)。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当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和下沉时,它所受的浮力和重力就是一对非平衡力(这样和前节所学物体上浮、下沉相呼应,又为下节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学习埋下伏笔)。

3.生活·物理·社会

让学生分析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4.“读一读潜水艇的浮与沉”

教师演示潜水艇上浮、悬浮和下沉。引导学生看懂数学推理的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自行完成潜水艇上浮直至漂浮的数学推理过程,描述方法如下:

4 ①悬浮时,G=F浮;

②排出舱水, G↓

G

F浮=ρ液 gV排=G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当国旗匀速地上升时,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吸引力

B、旗对绳的拉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C、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D、旗对绳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2、下列各图中,F1和F2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拓展]

1、如图所示,天花板上有一个重为9N的静止, 请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小示受到的力。

2、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一定

(

) A、保持静止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原来静止的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D、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

(五)布置作业

1、课本P90

T

2、

3、4

5

第三篇: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第五节:二力平衡

教师:秦文

一、 教学依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

二、 设计思想

二力平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物理现象。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本课知识呢?这需要精心设置课程内容。因此,我选择了实验加讲授的教学方法来讲授这一课。这一节课的小探究实验,实验器材简单,因此我采用让学生自己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器材实验,并自己总结观察到现象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完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本位”的精神,同时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 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力为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③ 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④ 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② 通过运用知识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平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四、 教学重点

知道平衡,平衡力的概念,知道二力平衡

五、 教学难点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判断物体是否受力平衡

六、 教学准备

硬纸板,细线,勾码,滑轮

七、 教学过程设计

预习提示:

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直线上)。“()里的内容由学生学完本课后自己填写”

一、新课讲授:教师提出问题 1.悬挂的电灯受几个力,作用效果如何?

学生回答:两个力,灯的重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电灯静止。 2. 放在桌面上的书受几个力,作用效果如何?

学生回答:两个力,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书静止。

3. 在水平路面上作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汽车受几个力,作用效果如何?

学生回答:四个力,车的重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小车向前运动的牵引 和地面对车的摩擦力,车作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总结后提问:这几对力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答案: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进一步分析总结得出而力平衡的定义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 平衡的物体所受的力叫做平衡力。

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的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学生朗读定义并牢记

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是二力平衡,分别是哪两个力平衡?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静止在地面上的人,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等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提出问题: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里,符合什么条件才能使物体平衡,也就是说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要用到那些实验的器材、装置,实验方案是什么。 按教材P25页图7-22介绍实验器材和装置 指导学生动手试验,并完成下列问题

1、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相同的钩码,硬纸板能否静止?纸板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特点?

2、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同的钩码,硬纸板能否静止?

3、把硬纸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块能否静止?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学生试验后根据自己观察到得结果自己得到结论,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多名学生互相补充使其完善。要注意提醒学生研究二力平衡的前提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教师引导:根据力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总结得出平衡的两个力合力为零。 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

课堂练习:找出哪些是二力平衡?

据生活中二力平衡的例子,如:人站在地面上,水平路面上作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汽车,精致的电灯和书各受到哪些平衡力。

三、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

指导学生思考课本P26页的“想想议议”

为什么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学生交流讨论,请几个同学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际上应表示测力计受物体的拉力,由于静止时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和重力是平衡力,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和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也是相等的,从而得出测力计的示数与重力的大小是相等的。由此教师还可以引申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大小时,还可以在匀速运动状态下测量。

剩余的两个题由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让学生做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的有关练习 A、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

1、静止悬挂的电灯G=20N,电线的拉力 F=? f=20N

2、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m=0.25kg,桌面的支持力 N=? N=2.5N

3、匀速运动的拖车,F牵=1.5×10N, f阻=? F阻=1.5×10N 学生思考后回答

B、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

1、一辆小车受到50N的拉力和30N的阻力,车怎样运动? 匀加速运动

2、一本书 G=3N,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N=3N,书处于什么状态 静止 学生思考后回答 四.本节内容小结

一、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力为平衡力

二、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学生完成预习提示,并记忆。

5

5八、教学反思

《二力平衡》这一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概括出二力平衡的概念,通过实验与思考的观察与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并与日常生活中现象为基础加以运用,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方面可以拓展课堂时空,使学习不仅是一堂课所学内容,它打开了学生的视野,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摘。另一方面把活生生的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了解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使他们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感受生命的崇高。

然而,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我原有的能力已不能满足新课程度的要求,要日日充电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既要注重各种单项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又要着于整体的效应,使各种能力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教学过程才能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力。

第四篇:浮 力教学案

实验中学王学文

【考点聚焦】

1.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4.知道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呈现形式】

本部分的考点主要以填空题、选择、计算和实验题型出现,其中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漂浮条件应用可以用实验题型出现。在计算题中,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和物体的漂浮条件常常紧密联系,增加了解题的难度,主要考查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结构】

一、浮力的基本概念 1.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的压强和压力,由于物体上、下表 面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因此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强不同,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强,从而使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力,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和浮力两个作用力的作用,所以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两个力的大小关系:

(1)当F浮>G时,上浮,最终结果漂浮。 (2)当F浮

(3)当F浮=G时,悬浮,即物体可以停留在任何深度。

3.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用公式表示为:F浮=G排=ρ液gV排

4.浮力的应用

应用浮力的关键是调节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若保持浮力不变而减小自身重力,或保持重力不变而增大排水体积。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使其漂浮在水面上,其大小用排水量表示。

(2)潜水艇:是靠改变水舱中水的多少,即靠改变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的。

(3)气球和飞艇是通过充气、放气调整气囊的体积来改变浮力,实现上升和下降的。 (4)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是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F浮=G物来工作的,密度计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对应训练】

1.利用空气浮力而升空的物体是

〕 A.人造卫星

B.飞机

C.风筝

D.氢气球

2.把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制成空心小球,用手将其置于盛水的容器中,使其浸没于水(如图6所示),放手后水球运动状态是 [ ] A.上浮 B.悬浮 C.下沉 D.都有可能

图6

3.浸没与水中的钢球,在继续下沉的过程中,它受到的 [ ] A.浮力增大,压强减小 B.浮力减小,压强减小 C.浮力不变,压强减小D.浮力不变,压强增大

4.含有杂质的蜡块悬浮在水中,要使该蜡块漂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 A.加纯酒精 B.加水 C. 加食盐 D. 加汽油

5.对于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紧张感,可用漂浮疗法减轻。漂浮池内有一定深度的水, 水中加有大量的_________(填“盐”或“酒精”),任何人进入池内都会漂浮起来。

6.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为27N,把它全部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7N,则该金属快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是 .

7.密度计是测 的仪器,它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同一密度计在各种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 ,排开液体的体积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密度计的刻度是上 下 .

8. 某海滨浴场,水底布满了石头,在海水中游泳的人由深水走向浅水的过程中,赤脚踩在石块上的感觉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9.小明和教练在大海里学潜水,看到海里的鱼儿口中吐出的 小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发生如图9所示的变化,小明认为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应该是不变的,他把这一想法告诉教练,教练确说他的想法不对,你怎样想?

第五篇:种子的力教学设计

(1)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 告诉我们植物种子具有超越一切的可怕力量。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 告诉我们植物种子具有超越一切的可怕力量。

告诉我们小草具有能屈能伸、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顽强的生命力 告诉我们要像野草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有困境与挫折面前,不悲观,不叹气,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2) 第6自然段最后一句“一粒种子的力量之大,如此如此。”,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植物种子力量

之大,如此如此。”两句相似,有什么作用?“如此如此”是什么意思?

(如此如此:就像上面的说的一样,或者就像上面举的例子一样。两句意思重复,是为了强调种子的力气之大)

(3) 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

(小草表面看是弱小的,它的力不是一般的力,不是用眼睛可以看出来的,所以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 说得没错。

(6)种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力

气呢?

(种子看起来很弱小,但是在它身上有着“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正是由于有了这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所以它才是世界上最力大无比的。) (4) 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小草的力量?

(因为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这种力“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作者正是要借种子和小草的力量来唤醒人们,

使大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激发人们的斗志,坚定人们抗日的决心,号召全国人民为捍卫民族独立、国家主权进行斗争。)

因为这个问题是本文的中心点,回答这个问题要联系时代背景 (5) 1937 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了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侵略者则更加嚣张,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在暂时的困难

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想用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并散布将要“亡国”的悲观情绪。危急时刻,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

(6) )“长期抗战”为什么要加引号?

(暗指中华民族的抗日运动和只要生命存在就要奋起抗争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不为敌人的强大所吓倒,不因时间的漫长而停滞。) (9)盆花、石块、野草分别代表什么?这是运用什么写作方法?

(盆花代表没有经过困难磨炼,容易屈服于困难之下的人,这里特指国民党反动派。石块代表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野草代表广大的抗日民众。

运用的写作方法——隐喻(象征)。)

上一篇:拉赞助活动总结范文下一篇:量子力学判断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