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探究

2022-12-0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概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讲授的主渠道, 在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中发挥着最直接的作用, “进教材”是第一步, 如何在“进课堂”工作中最终实现“进头脑”, 其中关键一环是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 只有充分把握2018版《概论》课教材的修订精神及框架和内容, 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转化为好的教学体系, 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实现最终目的。

一、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要性

教材体系围绕课程要求以章节的形式来表达理论内容, 而教学体系则是以教材体系为依据去实践课程理论内容, 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由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中, 教学体系不可能是教材体系的简单重复, 而应该是教师基于教材的整合与重构。“概论”课具有强烈的政治性、理论性和思想性, 教师在一线教学时, 能不能把教材体系中的理论转化为更贴近生活与实际的教学体系, 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呈现和教学目的的达成。

从内容上讲, 首先教材体系只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基本框架, 难以覆盖所有理论成果, 也不可能就某一理论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阐释。这就需要教师摒弃以往完全按教材体系机械实践的思路, 而是在有限的课堂上抓住重难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其次“概论”课理论性极强,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依照教材从纯理论体系出发进行讲授, 脱离实际, 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 而教学体系恰恰能弥补这一不足, 好的教学设计既可以用理论来解释实际, 又能用实际阐释理论,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坚定理想信念。

从话语表达形式上讲, “概论”课的内容决定了其教材体系用语的政治性、严肃性和规范性, 但同时也给青年学生造成了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印象。如果一味地按照教材的话语体系去表达, 必然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表述与教材规范性表述相一致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在语言表达上实现由教材话语体系向教学话语体系的转变, 采取青年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做到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有温度接地气, 甚至可以加上准确适当的肢体语言, 引起学生共鸣,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新时代“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面临的挑战

(一) “概论”课教材的修订与更新, 需要教师在短时间内, 立足新时代背景, 掌握新教材体系的主线与内容, 尽快消化吸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体系。

《概论》出版以来, 已多次修订, 为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 根据中宣部要求, 《概论》修订小组会同中宣部理论局部分领导同志对《概论》进行了全面修订, 此次修订, 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内容都有了不小的变动, 不是简单的修订。首先2018版《概论》课教材体系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 分了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 第二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三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五大成果都得到了体现和反映, 与原有的教材相比,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不但没有削弱了, 而是加强了, 需要教师理清思路, 做好更为完整流畅的教学设计。其次新版教材以总书记思想为重点。从章节分布上看, 新版教材用了近一半的内容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从篇幅看, 大约占用了45%的篇幅, 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时间重点去学习和熟悉这部分最新内容。再次新版“概论”课教材体系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 但是由于目前对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研究不够, 如对这一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社会历史条件、理论基础尤其是哲学基础研究不够, 所以在修订后的新教材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没有完整地展示出来, 只是从几大理论成果方面进行了展示,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需注意几大理论成果前后联系。

(二) 教材知识的统一性与学生个体认知的差异性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 需要教师在统一的教材体系下根据不同群体的学生作出不同的合理的教学设计。

《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是全国本专科院校大学生的必修课。教材是统一的, 但学生是不同的, 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统一的教材体系下设计不同的教学体系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如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本科学生更加注重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养成, 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好, 但往往缺少思想理论的学习, 对于政治、历史等知识了解不多, 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技能、轻思想的现象。教师在把握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向教学体系转化时, 首先要补充其基础知识的匮乏, 理论讲解需要深入浅出, 教学方法上尽可能多样化, 增加吸引力, 教学评价上也可以制定适合的标准。又如文科生在理论学习的时候可能更加关注系统性和思想性, 理科生相对关注逻辑的严谨性、规范性, 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充分考虑学生差异性, 在知识、方法及评价标准上作适当调整。

三、新时代“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对策

(一) 充分理解和掌握2108版《概论》课教材的修订精神

把握好此次新教材的修订精神是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前提和基础。2018版《概论》课教材修订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 全面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五大成果都得到了体现和反映。第二, 权威性。教材表达的观点, 使用的材料都是权威的, 有依据的。第三, 针对性。修订后的教材更加贴近教师、学生的实际。第四, 创新性。教材要实现新旧理论成果的深度融合。面对2018版新教材, 要根据以上精神和主旨紧扣主题, 既不能脱离教材, 又不能照搬教材, 整合重构, 进行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

(二) 加强教师的理论素养, 提升理论水平

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与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有效性, 马克思讲到:“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 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由于部分教师学科背景的限制、知识储备的不足、理论素养的偏低, 导致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时, 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阐述不彻底、不深入, 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 “概论”课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 以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在政治理论、经济文化理论等方面不断增加知识储备, 同时增强自己的判断力、辨别力、洞察力, 训练自己的政治敏锐性, 提升理论水平。

(三) 更新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方法

对于思政课而言, 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要实现“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变, 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设计学生参与的环节, 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方法上, 可以应用多媒体、微课、慕课等技术手段, 根据网络时代的学生特点, 学生对最新理论最新信息的需求不断增长, 也可以实行网下与网上两个课堂相结合, 通过手机、电脑等与学生跨时空交流, 解决学生的思想疑惑。同时, 如案例教学、研究式和启发式教学等均可运用在“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更可以开展专题式教学、实践教学等。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概论”课增添了新的时代色彩, 要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概论”课必须要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变, “概论”课教材的修订与更新、教材知识的统一性与学生个体认知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为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需要教师充分理解和掌握2108版《概论》课教材的修订精神, 提升理论水平, 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时代,“概论”课程,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转化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上一篇:施氮量和海拔条件对榨菜空心发生的影响下一篇:节能减排是煤化工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