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及其培育

2022-09-10

核心竞争力源于经济学上的战略管理理论, 这一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竞争具有理论上的可适用性, 能够构成分析高校发展的一种基本理论框架。从实践层面讲, 核心竞争力理论对高校发展与竞争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与改造力, 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有助于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许多深层次问题, 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一定前瞻性的导向作用, 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关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有代表性的观点可概括为“技术观”、“知识观”、“资源观”三种[1]。除此之外, 一些研究人员对从高校竞争的某些局部方面出发, 对高校核心竞争力也有所论及。但是, 这些论述或参考企业核心竞争力粗线条地界定高校核心竞争力, 或只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局部方面进行感性描述, 而且某些观点之间还存在质的区别, 从理论上看尚不成熟, 还不能深入揭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科学的概念应当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能够表达事物本质属性的、具有普遍性的表达。所以, 高校核心竞争力概念应能够涵盖实践中差异明显的各类高校, 对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具有适应性。根据目前对高校类型的研究, 比较有代表性且公认度较高的是将高校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学型院校三类[2]。无论是发展战略, 还是目标追求, 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尽管“世界一流大学”是研究型大学孜孜追求的目标, 但从理论上讲, 每一种类型的高校都有成为“一流”的可能, “一流”并不只是研究型大学所特有的发展目标。因为, 任何领域形成竞争的一个首要前提是存在实力相当、目标相同、数量众多的活动主体。因为“两个机体越是相似, 它们之间的斗争就越是激烈, 它们无论在那儿都会发生冲突”[3]。相对于整个高教系统来说, 研究型大学处于金字塔的顶端, 这类高校与大量处于塔底的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之间并不存在事实上的竞争与可比性。也就是说, 从一般意义上讲, 不同层次的高校之间不存在典型意义上的竞争。在我国, 无论是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 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学校, 每一层次都存在实力相当、目标相近、数量众多的高校, 它们之间客观上才存在着激烈竞争的条件, 也只有在这类高校之间才有可能形成互争“一流”的局面。综合来看, 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办学层次、办学目标、办学条件等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似乎并不存在可比性, 但是, 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则是其共同点, 因此, 紧扣高等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深入思考, 从职能出发界定高校核心竞争力, 能够最大化地找到概念的共通点, 有利于避免概念界定在表达上的繁复, 有助于揭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本质。

由以上论述, 结合经济学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从高校的三大职能出发, 借鉴已有的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笔者将高校核心竞争力界定为:高校通过对其资源的整合与有效运作所形成的体现于高校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活动中, 能够产生竞争优势且竞争对手不易模仿的知识与能力体系, 具体体现为学科水平、创新能力、综合办学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

首先, 这一概念强调高校对其资源的整合与有效运作, 这是基于对高校资源的新认识。传统资源观习惯于将资源锁定为有形实物, 这种观点映射在高等教育领域, 就是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视作高校的全部资源, 这是在资源问题上的一个误区。在知识经济时代, 资源概念的外延进一步拓宽, 内涵更为深化。资源已不仅仅局限于自然资源或物质形态的资源, 也涵盖了社会的、无形的资源。无形资源最本质的特点是无物质形态但具有价值贡献, 并对组织的运行、发展起重要作用。高校的文化、品牌、声誉等都是其重要的无形资源, 对高校的竞争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4]。基于这种对资源的认识, 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可以视为是资源的挖掘、整合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对人力、财力、物力等有形资源的管理与开发, 也包括对诸如文化、品牌、声誉等无形资源的培育与提升, 可以说, 高校是通过对资源的有效运作来实现其发展的目标, 并在对资源的整合与运作中更好地履行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职能。

其次, 这一概念强调高校核心竞争力体现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 具有高度概括性, 并避免了核心竞争力“耳熟但非能详”游离状态。核心竞争力虽然是2 0世纪9 0年代才出现的一种企业发展理论, 但对它的研究与运用是极为迅速和广泛的, 而且出现了明显的“泛化”现象, 导致了“耳熟但非能详”、“说不清、道不明”的游离状态。在一定程度上, 核心竞争力似乎成为一种游离于所有资源之外的“超资源”或者是“技能、知识、组织”等等合为一体的“复杂体系”。强调高校核心竞争力体现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活动中, 既高度概括了不同类型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共性, 又可以把握和感知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实质。

2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2.1 价值性:基于“消费者”的角度

核心竞争力是能够长期产生竞争优势的竞争力, 并不是所有的竞争力都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具有高价值的竞争力, 是一个组织独特的竞争能力, 它必须有助于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高校核心竞争力是能够产生独具的、持续竞争优势的竞争力, 但并不是所有的竞争力都能形成核心竞争力。高校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 不仅“对消费者的兴趣、需要、要求和期望承担起责任和义务”, 更以创造性研究和发表新知识带给“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 使学校获得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由此可见,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地位是在与竞争对手相对比, 与“用户”需求相适应中来确定的;高校在竞争的环境中获得独具的、持续的竞争优势, 必须能增加高校在外部竞争环境中的机会而减少威胁, 必须能帮助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必须从“用户”始到“用户”终, 必须能以政府、产业界、学者、学习者等用户满意的标准为其提供特定的价值[5]。高校核心竞争力除了要能实现“用户”当前所看重的特定价值外, 还要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通过核心竞争力的发散作用显著提高和创造“消费者”所看重的新的潜在价值, 具有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和时效观, 能更好地为现实和未来服务, 提升学校的价值和社会地位。

2.2 稀缺性:基于竞争主体的角度

核心竞争力是稀有的竞争能力, 很难被对手完全掌握而轻易复制, 更难进行交易。而且, 核心竞争力是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 难以找到战略的替代物, 因而难以被替代。正是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和独特性, 形成了一个组织与另一个组织之间的效率差异、收益差异和发展潜力差异。高校核心竞争力是复杂的知识与能力体系, 并且以一种整体的力量渗透于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每一环节中。尤其是高校特定的文化传统、学术氛围和运行管理机制等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生存的土壤, 它们常常表现出深刻的“路径依赖性”, 即沿着特定的方向不断强化, 拥有过程性、完整性和不明确性, 深深扎根于高校组织体之中, 融入高校的运行管理机制中, 难以被竞争对手“克隆”或“复制”[5]。高校核心竞争力对人力资源也有高度的依赖性, 尤其是以教师与校长在核心竞争力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 但核心竞争力又并非存在于任何个人中, 而是置身于高校的组织环境中, 必须通过系统的整合创新来体现, 即它不仅由高校的能力因素决定, 还与办学理念, 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等非能力因素密切关系。

2.3 延展性:基于高校未来发展的角度

延展性是指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去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 不仅包括当前的需求, 还包括潜在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是通过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其延展性, 在新的领域里积极运用而得以实现的。正是由于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 因此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其生命周期也得以延续。高校核心竞争力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源, 可以有力支持高校向更有生命力的新领域延伸, 能较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当前和潜在的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不断创造新的教育增长点, 而且能够充分提高高校自身的综合实力,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5]。也就是说, 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 是一个坚实的“平台”, 是高校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 它在向多个领域扩展中得以进一步放大, 并在新领域里发挥作用, 使得高校能够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阶段

核心竞争力形成后, 必须考虑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 否则, 核心竞争力就会失去其原有的优势, 成为一般的竞争力, 甚至完全丧失其优势。因此, 要想长期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领先优势, 就必须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和培育。据研究,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需要5~1 0年时间, 高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时间会更长。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通常要经历几个核心阶段, 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主要任务。

3.1 竞争要素的整合与核心优势的识别阶段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 有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特色与潜能, 如何确定这种优势、特色与潜能并发挥其作用, 形成一种核心能力, 从而在竞争中产生一种超越于其他对手的强势, 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前提。竞争要素的整合与核心优势的识别, 就是对高校在资源、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竞争要素的既有优势与潜在优势进行战略整合, 确定发展目标、核心价值、关键因素与优先领域, 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核心价值, 将符合价值性、独特性和延展性标准, 能够代表学校优势与特色, 或者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潜在优势的领域、能力和关键资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甄别、获取核心优势与可能形成核心优势的潜在因素。

在竞争要素的整合与核心优势的识别阶段, 科学的评价与准确的定位是关键。科学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标准从不同的方面对高校的各种活动或学校发展进行评判与衡量。客观公正的评价是社会全面了解高校的必要途径, 也是高校准确了解自身并做出合理定位的依据。对一所高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 比如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术能力、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等等。比如,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在20世纪70~80年代, 通过正确评价自己, 认为其核心优势在计算机科学方面, 从而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 放弃“一流大学必须有医学院”的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计算机科学, 用十年时间使其成为美国最具有竞争力的大学之一。可见, 准确的评价对促进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杰拉德认为, “坚持大学自我管理和相互竞争的灵活机构, 一所大学要有明确的定位, 以便与其他大学区别开来。”[6]由此可见, 准确的定位, 对于形成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对高校进行定位, 必须进行以下几方面工作[7]:首先, 客观分析高校的现实条件, 以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结果作为依据, 寻找高校的特色和优势;其次, 区别对象, 对学校不同的方面给予不同的定位。例如, 根据科研能力状况进行科研定位, 根据人才培养状况对人才培养进行定位等等, 然后根据各方面的定位情况, 进行综合分析, 形成高校的综合定位, 从而使学校定位既符合实际, 具有现实的操作性, 又能不断发展, 使之成为核心优势的一个方面。

3.2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发展阶段

完成了竞争要素的整合与核心优势的识别阶段的任务, 意味着高校已经建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定位, 选择了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与优先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发展阶段则要构建并实施行动体系, 深入挖掘学校的各种资源, 紧扣核心价值, 抓住关键领域, 集中有限资源, 采取倾斜政策, 对优先发展领域进行重点支持和扶持, 精心培育, 着力发展学校的比较优势, 形成并不断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阶段, 关键在于围绕发展目标、核心价值和关键要素, 着力促进优先领域的迅速发展。但是, 优先领域的发展仍然需要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方面进行协助和配合, 在注重特定优势与优先领域的发展时, 应综合考虑对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重要价值的一些因素。

3.3 核心竞争力的更新与完善阶段

核心竞争力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所谓阶段性是指核心竞争力总是与高校的成长阶段相联系的, 即不同的阶段有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核心竞争力。所谓层次性是指在竞争范围扩大和竞争内容深化的过程中, 低层次的核心竞争力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因此, 需要及时地创新和发展[8]。具体来说, 由于社会的发展, 竞争对手及竞争环境的变化, 高校原有优势可能变成劣势, 原来的薄弱环节可能成为新的关键领域, 因此, 高校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成不变的, 必须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市场和学校自身发展情况及要求不断地更新、升级和转换。核心竞争力的更新与完善阶段就是通过对核心竞争力进行阶段性评价, 识别内外环境与条件的变化, 竞争范围与竞争内容的变动, 发现核心竞争力系统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外延进行重组, 实现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完善和升级转换, 向新的周期跃迁, 以保证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 使学校获得旺盛的发展力, 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摘要: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形成是长期实践积累的结果, 并且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市场竞争和学校自身发展情况和新要求不断地更新、升级和转换, 从“消费者”、竞争主体及高校未来发展的角度, “价值性、稀缺性和延展性”这三大特征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的关键性识别标准,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阶段一般要经历竞争要素的整合与核心优势的识别,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发展, 核心竞争力的更新与完善三个核心阶段。

关键词:高校,核心竞争力,培育

参考文献

[1] 杨昕, 孙振球.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进展[J].现代大学教育, 2004 (4) :67~69.

[2] 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组.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68.

[3] 伯顿.克拉克, 王承绪, 等译.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243~244.

[4] 赵巧琴, 安心.论大学无形资源的竞争[J].高等理科教育, 2004 (5) :110~113.

[5] 王斌林.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识别[J].现代教育科学, 2004 (3) :44~47.

[6] 卢小兵, 李敏谊整理编辑.世界著名大学校长纵论大学之道[J].新华文摘, 2002 (12) :134~137.

[7] 王生卫, 李惠玲.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J].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 :63~67.

[8] 赖德胜, 武向荣.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研究, 2002 (7) :42~46.

上一篇:基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师备课艺术探讨下一篇:浅谈公路工程的投标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