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培育论文

2022-04-27

【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但目前我国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尚存许多问题,如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战略规划和研发能力、业务过于多元化等,企业应努力避开各种误区进行合理的识别,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念,打造核心竞争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培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培育论文 篇1:

培育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解决的若干问题

[摘要] 培育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首先解决其目标定位问题、重点行业选择问题、增加投入问题、有效引导问题,这不仅是企业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及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 企业核心竞争力; 培育; 目标; 问题; 对策

[

自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引入我国后,核心竞争力逐渐得到理论界和管理学界的关注,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企业管理界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也开始关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但总体来看,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滞后,与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

尽管我国有部分企业培育出了核心竞争力,如海尔、联想等企业都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依靠其竞争优势实现了跨国经营,但我国企业在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总体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形不成核心竞争力,因而在国际分工与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解决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一)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目标定位问题。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是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各行业的企业作为一个群体创建核心竞争力就关系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可以说,一个国家的诸多行业缺少核心竞争力,就是缺少竞争优势的根源,即使是靠比较优势形成的一般竞争力也不会持久,因为一般竞争力很容易被模仿、替代;而只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持久,因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不可模仿及替代、为各种能力的融合体,是企业长期积累、投入与产出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是竞争优势的源泉。而且一个国家若要成为经济强国,仅靠某一行业的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而只有在诸多的行业培育出核心竞争力,形成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才有可能成为经济强国。因此,我国要在培育产业集群的同时培育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重点行业选择问题。各行业尤其是重点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无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因此,必须重视重点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我国重点行业主要包括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空间和海洋技术产业,等等。我国这些重点行业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弱、对外依存度高、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这从发明专利申请的重点比较中就可以看出。在申请发明专利的项目中,国内申请的中药、软饮料及食品均占90%以上,中文输入法占近80%;而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所集中的领域主要是高科技领域,处在高端,如高技术、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电视系统均占90%以上,半导体约占85%,西药和计算机应用约占60%。我国的光纤制造设备、高端医疗设备,以及生产手机、彩电、DVD这些产品附加值最高的核心芯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集成电路、石化设备的80%以上依赖进口,等等。发达国家把重点放在自主再创新方面,而我们还远远做不到这一点。这种状况表明,我国在这些重要的行业缺乏核心技术专长,更缺少核心竞争力,因而必然会受制于人。可见,突出重视培育重点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三)促进企业为培育核心竞争力而不断增加投入的问题。培育核心竞争力需要以要素投入为基础,增加投入与核心竞争力的创建成正相关关系。我国企业为培育核心竞争力而增加的投入远不能满足创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与创建核心竞争力相关的研发投入与一般行业要求的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投入中,特别要重视对自主创新的投入,这是最重要的投入。为此,企业应不断提高用于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同时还要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体系,包括国家要以立法形式不断增加投入,使企业筹集到足够的创新资金,以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还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需要形成多种要素能力,而这些要素能力的形成有赖于企业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研发能力的提升,因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就应成为投入的重点。

(四)对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进行有效引导与扶持的问题。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虽是一个自主选择的过程,其行为应主要受市场机制的调节。但从宏观视角看,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涉及到了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因而国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应加以必要的引导和扶持,营造我国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良好环境,包括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体制环境等。

1.要制定我国行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规划。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推进产业结构的演进升级需要科学的规划,同样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也更需要规划,尤其对重点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要加大规划的引领作用,如引导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尽快成为真正的自主创新主体,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各重点行业都应培育出领军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并且形成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形成自主创新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形成专业性的自主创新优势。重点行业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要分阶段、有重点地实现突破。

2.要引导企业把自主创新能力与培育核心竞争力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在推动自主创新中培育与提升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能力不强,这与自主创新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现阶段应引导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以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辅之必要的原始性创新,但在涉及国家安全和重要的核心技术领域应突出原始性自主创新,通过原始性自主创新培育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表明,凡是能方便地与国外企业合作、合资的行业,我们的技术能力都相对弱,如汽车、民用飞机等;凡是很难通过引进来进行合作、合资的产业,我们反而比较领先,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这说明在容易进行合作、合资的重点行业必须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行业尤其是重点行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3.政府应针对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引导风险投资、支持成果转化、实行税收优惠、保护性政府采购、鼓励行业中重点企业发展技术创新等政策措施;特别要制定实施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计划、组织搭建信息平台和建设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应着重解决在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相关的信息平台存在部门、地方分割的问题,创新服务体系存在过多过滥,且软件条件差,配套服务跟不上等诸多问题。同时还应在政府监督规范下,使专业服务机构及行业组织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以及根据消费需求特别是市场竞争来调整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支持重点。还应指出,我国要高度重视制定支持自主创新的法律法规,更要重视制定支持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法律法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加以完善。

总之,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期。研究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不仅关系到企业从产业分工低端走向高端的发展问题,更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实现国民经济的永续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

责任编辑余岩

作者:迟树功 张 阳

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培育论文 篇2: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但目前我国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尚存许多问题,如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战略规划和研发能力、业务过于多元化等,企业应努力避开各种误区进行合理的识别,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念,打造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认识;培育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的特点是:难以模仿,难以复制,难以购买,只能靠长期的努力经营才能获得。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所以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对任何一个企业都至关重要,因为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并能够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一、目前我国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世界,开放、竞争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们的企业过去长期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运行,许多企业至今仍旧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多数企业没有系统的战略管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经营理念,这已成为我国发展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有资料表明 :国内有代表性的五万家大中型企业中,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有自主品牌的不到10%,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则更少。企业的经营过程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过于主观化、随意化,这就造成企业的竞争力很低。以销售额看:我国520户国家重点企业的销售收入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销售收入之和的98%。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不仅体现在具体技术层面,更体现在管理模式和理念方面,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一)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完善

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它包括企业生存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目前制约我国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虽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把国有企业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传统意义上政企不分的局面仍然存在。企业制度不够完善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的创新,打消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积极性。由政府强制企业推行某种管理经验,企业被迫进行制度改进的问题仍然存在,国有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不完善的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不足或无暇顾及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切实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

(二)知识储备及企业研发能力缺乏

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来看,知识是企业独具特色的技能。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必然表现为对知识拥有的广度和深度,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将会更显出企业竞争中人才的重要性。不少企业对知识资源的投入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操作也很不到位,目前我国主要处于高技术发展的引进时期,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产业的产品还比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政策层面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这就造成我们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在一些信息产业方面还不能与国外大企业抗衡。

(三)轻视企业的战略规划作用

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当中的地位是最高层面的管理,但是,对管理者的要求也最高。笔者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由于长时期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运行,我国众多企业决策者至今仍习惯于听命于上级的安排和政府的指令,普遍缺乏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没有意识到战略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缺乏战略管理的理念和功力,在战略规划和管理中显得力不从心,常常做出错误的判断与决策,比如很多企业盲目进入与原产业关联不大或跨度过大的领域,结果是难以发挥企业的资金、技术、人力、品牌等方面的优势,甚至造成巨大的浪费。据统计我国企业由于轻视战略规划作用导致传统技术领域比发达国家平均落后10至15年。

(四)企业过度多元化,分散企业资源

目前我国企业尚未建立起高效生产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遇到了现代生产方式的挑战。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 不少大企业、大集团为了实现其资产规模的扩张,在还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就开始在本行业进行大规模收购兼并,并将投资范围扩展到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领域,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其后果是:横向产业跨度过宽,纵向产业链过长,核心产业虚弱,结果分散了企业的有限资源,不仅没有培育出新的利润增长点,甚至还丧失了原有的竞争优势。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风险以形成“范围经济”产生1+1>2的效用, 但是它对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水平要求很高,如果运作的不好,不利于竞争。如果是这样的话,企业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企业的竞争力都无法构成实质意义上的集团企业,而只能是简单的规模扩张,难以形成长久的生命力和较强的竞争力。

二、如何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般来讲,以资源为本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获得超平均利润的水平,它是一个企业区别他企业的显著特征,从识别标准上看至少满足下列三方面的要求:

(一)是否可以给顾客带来超过其价值判断的利益

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能给顾客带来一般技术能力所不能带来的超过顾客预期的价值,并且企业核心竞争力旨在实现顾客最为关心的价值所在。不同的顾客虽然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但就总体而言顾客在某些价值观点上会具有相似性, 在核心价值判断上往往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而这些价值观才是企业要尽最快的速度以高质量的产品为顾客创造的, 并能超过顾客的预期价值。如日本本田公司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专长是其核心竞争力,因为对客户来说这是最有意义的专长。

(二)是否具有独特性竞争优势

一项能力必须具有独特性,才能称之为核心竞争力。整个行业所普遍拥有的能力不可能被定义为核心竞争力,并不是说某项能力只被一个企业独有才具有核心性。任何一个企业无论进入哪个特定行业,都必须拥有该行业所必要的技能条件,如果该项能力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它就很难给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了,那么把这种能力定义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没有任何意义。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它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孕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为该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

(三)是否具备一定的延展性

某一企业的专业技术,从某一特定交易来看可能具有核心竞争力, 但它如果不能开拓新的市场和服务领域, 则从整个企业角度来看,就未必是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它应该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如公司的核心技术在几个领域都比较容易地获得一席之地,而不是将其优势领域限定在一个很小范围。而如果公司没有取得核心竞争力方面的领先地位,被拒之门外的就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市场,而是会失去一系列市场和商机。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避开以产品为中心的能力观, 而应该以企业是否具有进入新市场的某种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评判标准。

三、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创新

(一)建立与企业自身相匹配的核心价值观

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创造性是提高企业集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发展、持续巩固和创新核心竞争力,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至关重要。建立核心价值观须结合企业的状况和目标,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独特的企业文化为挖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了必要的内部环境和基础。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引导,要多方入手,增强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让优秀的企业文化深入每个企业员工的内心,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动力,使全体员工对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和目标形成共识。美国福特公司在创业的初期,遇到的也是空前的竞争,面对这样的竞争,福特公司很快确立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在美国普及汽车”,并为之奋斗,为了向员工宣传贯彻,公司以很优惠的价格将汽车售给自己的员工,使自己的员工从中受益,让公司的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公司经营发展的源源动力。正是这种价值观引领福特公司以目标作为激励,始终保持创新的活力,以研发不断的核心技术,使其一步步登上汽车王国的宝座,成为美国汽车工业三大巨头之一

(二)加强技术创新、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

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增强研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动力。创意产品与核心技术能力的关系密切,这要求企业不断增强研究与开发能力,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掌握核心技术能力来创造顾客需求的产品,赶超消费者需求的预期。当然,企业再研发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展开。当今世界著名的企业大多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如日本索尼公司的微型化电子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这些公司发展壮大并成名的关键。而我国多数行业的核心技术一直依赖从国外引进,自主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因此,我国企业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加大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投入,在加强研究与开发的同时,要重视汲取和获得相关的新技术和技能,来改进或创新技术核心体系,形成核心竞争力新的整合。

(三)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整合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其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是直接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资源。因此,从企业内部来讲,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科学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开发所有员工的智力资源,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这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企业应不断运用市场的特点和力量招揽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我所用。

(四)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高素质的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可通过建立企业家工程,通过建立各种机制,采取多种方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对于宏观市场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以及战略决策能力,使管理者能把握未来较长时期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使企业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走在市场变化的前面。这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或采用并购等途径,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一般需要一个长期培育和发展的过程。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同行之间或与国外大公司建立以技术合作为核心的战略联盟,或进行外部并购,将是我国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如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通过兼并,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国家应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战略联盟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建立企业合作开发联盟、建立技术转让联盟和建立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联盟等,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和具体需要,选择恰当的形式,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在这方面我国有些企业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

(六)寻找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新生长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具有难以复制和模仿的特点,但是从企业之间的关系来看,由于当今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和高度灵活的企业经营机制,在一定时期内它可能被其他企业所学习和利用,从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其自身的周期,因此,企业应及时在保持已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寻找、发现、培育新的生长点,并经过精心的经营,把生长点培育成企业的新的核心竞争力,始终走在市场的前面。要通过企业经营管理、技术、营销人员的共同努力,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细致系统的分析,找出本企业产品和服务领先的竞争优势所在,对构成上述优势的技术和技能进行分解、归纳,经过界定测试,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实验和观察,最终确定为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借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优势建立研究与开发联姻关系,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并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将该生长点培育成现实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构建强大而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我国企业不断壮大乃至走向世界的先决条件,面对目前我国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应当尽量克服并积极采取对策,努力转向注重自身资源、能力的积累, 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 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 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宁建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提升[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管益忻.论企业核心竞争力[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王金凤.如何避开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误区[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校报,2004.

[4]刘传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透视红太阳集团的发展历程[J].管理世界,2004,(4).

【作者简介】史予英(1964—),女,山西武乡人,洛阳市技工学校商务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财会教学。

作者:史予英

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培育论文 篇3:

基于多元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策略

【摘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归根到底是要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在探讨企业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市土特产集团公司案例,从制度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方面来分析如何构建商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多元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商贸企业;构建策略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源于理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多元创新。杭州市土特产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上世纪50年代。作为国有商贸企业,在整个计划经济时代承担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调配供应职能。在2001年由原杭州市土特产总公司通过公司制改革成功,后于2008年组建为集团有限公司,现主要经营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石化原料产品、棉花、土特产品、日用杂品等,旗下拥有5家控股公司:化工原料公司、橡塑公司、棉花公司、烟花爆竹公司、名萃土特产展销中心。集团公司已跻身浙江省供销社系统十强企业和全国供销社系统百强企业。本文以杭州市土特产集团公司为案例,分析商贸企业如何推进多元创新,有效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推进企业持续发展。

一、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分析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创新涵义

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以知识、技术和管理为基础的企业获取、配置资源,形成并能保持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是支持企业赖于生存和稳定发展的根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难以模仿、难以被替代的独特的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水平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位置。

创新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按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引进一种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的市场;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采用新的组织形式。实际上,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它应该包括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等。

(二)企业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既然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竞争能力,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模仿性等特点,要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通过多元的创新来实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下面我们将从不同侧面分析企业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1.制度创新是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制度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产权制度结构的影响上。一个好的企业制度能够使企业各项工作有效运转,落后的企业制度对企业的发展会有严重制约。另一方面,体现在组织制度的影响上,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在组织机构上实施一系列的创新,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员配备的变动,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变化,部门的调整等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保持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战略创新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战略创新使企业在变化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中适时调整自己的战略目标,并通过差异化战略在竞争中取胜,使得企业始终处于战略优势地位,进而打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

3.文化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企业文化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文化创新,一旦建立了具有特色差异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就推动形成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4.管理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通过管理创新,建立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把多元创新更好的渗透于管理过程当中,从而系统、全面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基于多元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策略

如上所述,企业创新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但分散、零乱的企业创新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企业只有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进行多元创新,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是杭州市土特产集团公司构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所在。

(一)推进制度创新,夯实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1.推进产权制度创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公司长期形成的产权单一公有制和固定的劳动用工模式已严重制约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内部机制僵化,经营结构老化,规模萎缩。

跨入21世纪,在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政策指导和支持下,企业发展找到了突破口——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公司制改革为老企业的生存发展扫清了体制障碍,成为企业迈入新世纪第一轮创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推进组织制度创新。改制后,公司加紧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注重提高战略决策和发展规划能力,实现了第一轮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逐步暴露出制约其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如负债过高,内部风险过于集中等。企业再一次走到了创业发展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推进体制创新,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克服发展瓶颈的任务。

2008年公司启动集团化改革发展战略,从调整组织结构、经营结构和扩大股本规模入手,通过在原各经营分公司的基础上,投资组建控股、参股子公司,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推动企业进一步扩张经营规模和资本实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组织化核心竞争力。组织制度创新使企业竞争能力及地位因组织能力得以确立和巩固,不仅使集团企业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规模更是再上新的台阶。

(二)强化战略创新,增添核心竞争力的动力

1.做大做强主业,整固经营优势。公司立足流通本业,使经济规模连年快速扩张,企业成功迈入行业领先。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内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营销格局发生了重大演变。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大刀阔斧地调整经营结构,果断收缩退出传统的日益萎缩的土产日用杂品经营,整合要素资源,全力加大对生产资料经营的投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做大做强做精为目标,逐步形成了以生产资料棉花、合成树脂、橡胶作为企业主业经营支柱三足鼎立局面。

在调整结构拓展经营过程中,公司着眼于长远持续发展需要,着力构建、精心培育与相关行业的国有、民营大型骨干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关系,坦诚相待,精诚合作,风雨同舟,相互支持提携,结成了牢固的经济共同体。近十年来,公司正是依托战略合作伙伴提供的资源平台,着力发掘资源优势,不断地开发整合利用,借以拓展市场份额,快速壮大经营规模,市场认知优势和行业领先地位逐步显现。

2010年以来,集团抓住国内经济复苏需求回升的机遇,全力整合商品资源、人脉资源和渠道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营优势,从而实现了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再上了一个大台阶,经营模式和对外合作方式有了新的突破。

2.加强资本营运,拓展项目投资。公司积极推进经营方式的拓展,由原来单一的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和多元化项目投资领域跨越。公司凭借自身积累和融资、不动产等优势,开展对外合作和招商引资,谋求投入发展具备市场潜力和良好势头的项目,同时,以城市改造、企业网点设施拆迁为契机,加大投入扩充优质资产,为发展现代服务业项目积累资源,先后成功合作投资开发了江苏泰州20万平方米的住宅楼盘、杭州名萃土特产展销中心、经济型商务酒店、餐饮酒店、余杭工业园区生产基地等项目。通过与专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功合作,使企业学习积累了开发经验,培养了专业的开发队伍,为未来后续的开发项目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管理创新,提供核心竞争力保障

公司通过实施“三个结合”来推动管理创新:

1.将企业文化培育渗透与制度化管理创新相结合。公司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全面建章立制,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集团化管理体系;同时实施文化兴企战略,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以《大家庭报》、《文化园地》和各类文体活动为载体,弘扬“集智、求是、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凝聚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企业文化软实力得到有效提升。

2.将企业改革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相结合。公司以机构的“精干高效,运作顺畅”为目标,做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公司一直把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推进人才强企战略作为重点工作,近年来有计划地引进专业人才,为他们营造发挥才能、创新创业的舞台。集团各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集团公司把它作为基础工程来抓,通过后备干部培养使用,优化企业领导班子结构,努力把干部员工培养成为适应企业新一轮发展需要的学习型、技能型人才。

3.将信息化手段与全程管理创新相结合。公司适应新形势,不断摸索管理新套路,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迈进。如提升财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建立投资管理和跨区域结算的专业管理体系;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把信息化技术渗透运用到财务、合同、库存、客户资源、安全等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完善了内部管控机制,对资金和商品流转实现了动态实时控制和反馈。通过不断完善内部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企业运作质量逐年提升,经营拓展能力明显增强。

三、结论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动力。只有将创新引入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推进多元创新,企业才能自始至终保持其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杭州市土特产集团公司将企业的多元创新战略贯彻到企业每一层面、每一部门中,通过管理、制度和战略之间的互动,使三种创新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在这三元创新循环上升过程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从而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商贸企业创新发展之路,并跻身于全国同行业的强者之林。

参考文献

[1]赵国浩.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务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刘凇麟,杨蕾颖.浅析企业创新与核心竞争力构建[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16~121

[4]温路.浅析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社科纵横.2010(2):47~48

[5]覃凤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培养对策[J].企业导报.2009(6)

[6]符亚男,李大鹏.基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创新策略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11(3):25~29

作者:沈智毅

上一篇:高职数学教学中创业教育论文下一篇:高中政治教学心理化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