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措施

2023-05-11

第一篇: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措施

2016-2018年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计划及措施

XX市中医医院 重点专科工作计划及措施

(2016)

为使我院重点专科建设顺利开展,确保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按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南和技术指南要求,结合我院《重点专科建设规划》,特制定重点专科建设计划和措施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坚持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指导,以重点专科发展规划为目标,加快专科建设发展,努力建设重点专科,带动全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水平医疗需求,实现医院持续快速发展的目标。

二、实施步骤

(一)2016年目标:重点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基本到位,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脑病科、肾病科完成建设周期任务,准备迎接验收。

具体措施:

1.确定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和建设项目,与专科建设学科签订目标责任书。

2.完善脑病科ICU相关基础设施及建设,加快ICU病房人员配置及培训进修工作。完善糖尿病科、脑病科、肛肠科等重点专科中医综合治疗室建设。

3.加大肛肠科、糖尿病科、脑病科、肾病科研究室建设,各重点专科研究室明确研究方向,突出以中西医结合为方向,中医特色显著的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为科室临床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加大肛肠科外用专科制剂的临床总结研发,为进一步院内制剂工作奠定基础。提高专科科研能力,加强临床科研,科研课题省级>1项,市级>2项; 科研成果市级≥2项/3年。积极参与国家级课题的申请工作。全科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年。

4.积极开展中医师承带教工作,对本专业有代表性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和经验方进行系统性整理和研究,加强学术继承人外出进修、跟师学习工作,做好省级名老中医李红霞主任、李荷因主任学术思想的总结整理。

5.提高重点专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与上级医院建立重点专科的信息管理系统、资料查询系统。

6.组织糖尿病科赴广州中医药大学、河南开封中医院学习纯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方法及诊疗模式,突出糖尿病科纯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品牌效应。

三、组织管理

组 长: XX 副组长: XX 组 员: XX 领导小组职责是加强对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领导,组织制订实施建设规划,组织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估。

四、措施保障

(一)加快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

1.用优越的待遇和条件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引进专科人才和技术,对急需专科人才的引进给予特殊政策。继续加强脑病科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石学敏院士团队的合作。医院组织相关人员分批次学习。

2.经费上保障肛肠科与北京东直门医院的轮转学习工作,安排糖尿病科骨干医师外出进修。

3.建立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重点专科医务人员奖金可明显高于其它非重点科室,对于专科成效突出的,资金可大幅度提高。

4.对于在专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院方给予重奖。

(二)积极筹措重点专科建设经费

1.积极申请政府重点专科建设补助资金和医学科技项目经费。

2.重点专科建设医院要确保不低于年业务总收入1%-5%的经费用于专科建设。

3.遵循“突出重点,保证必需,避免重复,注重实效”的原则,专科经费主要用于技术引进,人才培养,设备添置和技术攻关。

(三)加强重点专科设施建设

根据专科建设需要,对确定的重点专科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医疗设备购入等项目优先进行审批。

(四)提高重点专科的社会影响力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对重点专科的医疗水平、专科优势、知名专家、先进设备等进行系统推介,不断扩大专科知名度,积极引导群众合理就医。

(五)实行重点专科责任目标管理

医院与项目建设科室签订责任目标书,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实行责任目标考核。对重点专科建设先进科室给予表彰奖励,并优先推荐承担省级专科建设项目。未能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的科室和主要科主任不得参加各种评先。

医务科 2016年1月14日

XX市中医医院 重点专科工作计划及措施

(2017)

一、目标:脑病科、肾病科验收通过,准备申报糖尿病科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在相关区域内的影响和地位初步确立。申报肿瘤科、妇科为市级重点专科。

二、具体措施:

1.做好糖尿病科、肛肠科重点研究室的基础建设,逐步与上级医联体单位合作,完善重点专科研究室。

2.改造门诊,建立名医诊疗工作区,做好重点专科的优势病种、非药物疗法、特色疗法的经验总结,加强师承工作,做好糖尿病专科、肛肠病专科、脑病科的诊疗中心示范作用,发挥门诊带教、基层巡讲、医联体单位坐诊作用,扩大地区品牌效应。 3.改造妇科病房,完善妇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妇科医护轮训工作,做好妇科优势病种中西结合诊疗方案的总结。 4.加强肿瘤科栗书元主任学术思想的总结,整理肿瘤科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做好肿瘤科重点专科的申报工作。

5.继续做好肛肠科外用熏洗药物的临床观察总结,做好申报院内制剂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组织管理

长: XX 副组长: XX 组

员: XX 领导小组职责是加强对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领导,组织制订实施建设规划,组织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估。

四、措施保障

(一)加快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

1.用优越的待遇和条件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引进专科人才和技术,对急需专科人才的引进给予特殊政策。

2.优先安排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外出进修深造,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满足重点专科人才的科研、学习需求,改善工作、生活条件。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优先推荐为市优秀专家候选人。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专科优秀人才可破格提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3.建立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专科医务人员奖金可明显高于其它非重点科室,对于专科成效突出的,资金可大幅度提高。 4.对于在专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院方给予重奖。

(二)积极筹措重点专科建设经费

1.积极申请政府重点专科建设补助资金和医学科技项目经费。

2.重点专科建设医院要确保不低于年业务总收入1%-5%的经费用于专科建设。

3.遵循“突出重点,保证必需,避免重复,注重实效”的原则,专科经费主要用于技术引进,人才培养,设备添置和技术攻关。

(三)加强重点专科设施建设

根据专科建设需要,对确定的重点专科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医疗设备购入等项目优先进行审批。

(四)提高重点专科的社会影响力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对重点专科的医疗水平、专科优势、知名专家、先进设备等进行系统推介,不断扩大专科知名度,积极引导群众合理就医。

(五)实行重点专科责任目标管理

医院与项目建设科室签订责任目标书,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实行责任目标考核。对重点专科建设先进科室给予表彰奖励,并优先推荐承担省级专科建设项目。未能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的科室和主要科主任不得参加各种评先。

医务科

2017年1月20日

XX市中医医院 重点专科工作计划及措施

(2018)

一、目标:总体目标实现,专科品牌形成,专科带动战略显现,社会效益明显。关注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申报政策要求,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省中医药管理局文件要求,积极完成糖尿病科国家级重点专科申报,颈腰椎病科省级重点专科申报。申报康复科、外科为市级重点专科。

二、具体措施:

1.制定计划,对于达到或接近周期目标的重点专科,对照专科建设目标充实提高;其他重点专科按照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查找薄弱环节,保证按时达标。

2.加强女子肛肠的分区诊治,调整人员结构,重点发展女子肛肠。

3.加强重点专科中医药人才培养,各重点专科分别选派一名优秀中青年中医师骨干到上级中医院进修学习。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成。支持重点专科中医师参加各级各类中医药学术活动,紧跟中医药发展形势。

4.做好康复科的病房装修改造工作,遴选相关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做好外科申报重点专科的准备工作。

5.充分发挥好长治市中医诊疗中心平台,为相关合作单位提供技术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承办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积极申办省级或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在原有重点专科相关学会的基础上,成立相关学科学会。为加强中医基础内涵建设,成立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

6.加大重点专科宣传力度,努力扩大重点专科的辐射面和影响面。充分发挥医联体及重点专科效应,成立以重点专科人员组成的巡讲组。

7.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强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 制定本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和协定处方。

8.认真落实核心制度,不断提高以中医内容为主的医疗查房、教学查房、行政查房、护理查房质量,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9.加快院内中医制剂的研制和申报工作,力争科室自制中药制剂品种符合相关规定。

10.年底,医院周期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迎接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周期督导和绩效评估,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三、组织管理

长: XX 副组长: XX 组 员: XX

领导小组职责是加强对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领导,组织制订实施建设规划,组织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估。

四、措施保障

(一)加快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

1.用优越的待遇和条件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引进专科人才和技术,对急需专科人才的引进给予特殊政策。

2.优先安排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外出进修深造,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满足重点专科人才的科研、学习需求,改善工作、生活条件。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优先推荐为市优秀专家候选人。专科优秀人才可破格提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3.建立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专科医务人员奖金可明显高于其它非重点科室,对于专科成效突出的,资金可大幅度提高。 4.对于在专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院方给予重奖。

(二)积极筹措重点专科建设经费

1.积极申请政府重点专科建设补助资金和医学科技项目经费。

2.重点专科建设医院要确保不低于年业务总收入1%-5%的经费用于专科建设。

3.遵循“突出重点,保证必需,避免重复,注重实效”的原则,专科经费主要用于技术引进,人才培养,设备添置和技术攻关。

(三)加强重点专科设施建设

根据专科建设需要,对确定的重点专科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医疗设备购入等项目优先进行审批。

(四)提高重点专科的社会影响力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对重点专科的医疗水平、专科优势、知名专家、先进设备等进行系统推介,不断扩大专科知名度,积极引导群众合理就医。

(五)实行重点专科责任目标管理

医院与项目建设科室签订责任目标书,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实行责任目标考核。对重点专科建设先进科室给予表彰奖励,并优先推荐承担省级专科建设项目。未能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的科室和主要科主任不得参加各种评先。

医务科

2018年1月18日

第二篇:医院2006年重点及措施

文章标题:医院2006年重点及措施

2006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之年,是进一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之年。也是我院管理之年、提高之年、发展之年。医院将在05年发展的良好基础上,全面贯彻XXX工作会议和XXX工作推进大会精神

,以提高病人满意度、医疗质量和二个效益为出发点,加快基本建设,在行政、人事、分配、后勤制度改革等方面体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保障创新,加速医院的稳定、健康、快速的可持续发展。

2006年医院工作的总体目标

Ø行风满意度在规范下加以巩固

Ø医疗规范在制度中得到保证

Ø学科建设在发展中不断壮大

Ø基建工作在政府重视下持续推进

Ø业务收入在结构调整中达到XX亿

2006年医院工作的七项具体任务

1、狠抓行风工作,提升医院的社会认可度

2、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3、推进医疗水平,加大学科人才培养力度

4、做到五个合理,控制医保合理适度增长

5、加快信息建设,推进医院的现代化进程

6、着力打好基础,启动新一轮的医院建设

7、稳妥深化改革,构建新时期的和谐医院

一、狠抓行风工作,提升医院的社会认可度

病人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我院的精神文明、职工素质还相对薄弱,将在以往行风满意[-http:///找文章,到]度工作的经验和基础上,做到“四个结合”:职工教育和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提升服务和基础建设相结合;内部管理和社会监督相结合;行风工作和爱岗敬业、精神文明相结合。

1.完善细化行风工作各项措施、制度,切实履行医院各岗位规范服务细则,力争综合满意度保持全市中上水平。

2.聘请行风监督员,内外合力,齐抓共管,提高行风工作水平。

3.加强行风满意度的事后处理、反馈、落实工作。树服务窗口先进典型,加大对违纪违规者的处罚力度。

4.加强医院对外宣传工作及协作单位的沟通交流,努力提高医院的社会认可度。

5.坚决贯彻执行市、区规定的廉洁行医制度,杜绝“红包”(包括器械、药品回扣)和以物代药现象。

6.坚持每周一次的院领导接待制度,职能科室配合,切实为患者排忧解难。

7.倡导就医流程再造,力争做到门诊“一门式服务”,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舒适就医环境。

8.全院职工精诚团结,加强与患者沟通、解释工作,减少因冷、硬、顶、推、拖等现象而引起的投诉。医院违纪率月均≤5。

二、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医院的优势归根结底体现在医疗质量、品牌特色的竞争。医院将进一步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将提高医疗质量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把抓好医疗质量作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

因此,我院根据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针对医院现状中的薄弱环节,夯实基础。做到“一个中心,二个抓手,三个重视”:以医疗满意为中心;以制度建设、加强培训为抓手;重视严格管理、重视安全隐患、重视及早解决问题,防止扩大事态。

1.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1)确保医疗安全,妥善处理医疗纠纷,投诉工作。全年杜绝一级完全责任医疗事故发生。投诉、纠纷、赔偿等事件的发生不高于去年水平。

(2)注重医疗规范,加大检查力度。继续坚持“医疗质量评估制度”,评估专家小组每周活动一次,对各科病史进行抽查和评估,要求住院病案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3)力争26个质控中心的检查项目保持优秀水平。

(4)加强内涵建设,尤其要注重环节质量、综合质量的提升。

2.完善、落实医疗、护理各项制度,并着力于贯彻执行,责任到人。

3.加大各级医务人员各种制度、业务的培训力度。鼓励临床科室应用新技术,开展新业务。

4.提高门急诊中高级医生比例,鼓励中级以上医师开设专科门诊。

5.加大各级各类管理干部的培训,提升规范管理的水平。

6.加强业务学习,坚持每月一次全院业务讲座和不定期专题学习班。

7.完成市、区卫生局下达的总量

控制及各项医疗质量指标。依据沪卫医政(1997)29号文及沪卫医政(2003)150号文,结合本院情况拟订《关于加强2003年医疗质量管理目标》文件中的各种率。

8.强调科室内部抓好“三基”,落实三级查房制度,对于有成效的工作方法要予以坚持、推广。

三、推进医疗水平,加大学科人才培养力度

学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医院将围绕提升整体综合实力的总体目标,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在请进来、走出去上下功夫,在激励机制上,进一步向知识、人才、风险倾斜,从而形成氛围、激励队伍、构筑学科高地,推进医疗质量、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全面发展。

1.重点扶持心内科、妇产科等2—3个重点专科,保持同级同类医院的先进水平。

2.以科研为抓手,加快学科建设。支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立项、启动和实施工作。在科研质量上有所突破,争取国家级项目1—2项,市级项目4—6项。

3.增加投入,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级专业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立足本院培养、鼓励短期学习、重在实践中提高。通过培养、引进、联合体托管等形式,提高高级卫技人员比例。

4.支持市、区卫生系统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建设。

5.中级以上继续教育完成率>85,职后教育及格率>50,选送去三级医院进修人员10名左右,教育经费支出不少于职工工资总额的2,组织医技人员“三基考试”(医疗护理常规),一次参加率100,合格率100。

四、做到“五个合理”,控制医保合理适度增长

1.以查“五不合理”为抓手,切实控制医保增长幅度,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从而使病人满意,医院满意,医保满意,政府满意。

2.组成专家督查小组,每月自查、点评。

3.奖惩并举,个人挂钩。使每个医务人员从根本上树立规范合理的医保意识。

4.力争药品比例再下降1—2,列入科室考核目标。

五、加快信息建设,推进医院的现代化进程

1.在原有信息化基础上,完善医院网络建设。

2.完善社保卡与银行联网收费系统。

3.加快中心机房建设,争取3月底完成,为医院的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

六、着力打好基础,启动新一轮的医院建设

1.完成医院建设的总体规划。

2.上半年完成过渡门急诊的装修、启用。

3.启动医院中心广场的建设。

4.新门急诊大楼动工兴建。

5.做好制剂楼、高压氧舱、变电所等的过渡工作。

七、稳妥深化改革,构建新时期的和谐医院

1.注重增收节支。完善科室成本核算,控制水、电、煤、洗涤、办公用品等费用。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大评聘分开力度。

3.继续探索分配制度改革,奖金分配向临床一线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

4.继续探索、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走企业化管理之路。

5.以各种形式推进院务公开制度,增加职工的参与感和凝聚力,以改革促稳定,构建和谐医院。

八、其他工作

1.承担政府职责,做好公共卫生工作,确保SARS、禽流感、流脑等各种传染病及创伤等突发事件的预防、救治工作。

2.根据中央、市、区党委的要求,贯彻落实好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

3.进一步完善六院联合体托管制度。探索

一、二级医院的双向转诊模式。

4.在设备购置上适当加大投入。

5.做好双拥工作、扶贫帮困工作,继续做好组建援外摩洛哥医疗队工作。

6.加强医院用血管理,按献血法、用血规定执行,同时完成2005年献血任务。

7.做好安全生产防范措施并严格实施,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医院2006年重点及措施》来源于,欢迎阅读医院2006年重点及措施。

第三篇:医院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岗位标准与措施

医院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

一、 危急重患者质量管理标准及措施

1、 标准:

(1) 危急重患者抢救治疗措施和方案符合抢救治疗原则,快速、高效。 (2) 病历书写符合规范要求,及时、准确、规范。

(3) 会诊讨论等按照相关制度执行,急诊急危重患者会诊应在≤15分钟到达现场。

(4) 门诊、急诊留观不得超过72小时,住院患者3日未明确诊断或病情恶化者必须组织相关专业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断,制定相应诊治计划和方案。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讨论分析。

(5) 紧急手术应在决定手术后即刻开出术前医嘱,做好必要的术前检查及相关准备,麻醉科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前往病人所在病房,检查病人并随病人进入手术室。手术由有关科室按医院手术分类与审批权限规定指派相应职称的医师主刀。

(6) 急救药品物品齐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7) 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2、 措施:

(1) 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首诊负责制,严格交接班。

(2) 为急危重患者的检查、入院、手术等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和流程,保证各种措施和方案的有效落实。

(3) 急危重患者的检查、转科、转院各部门要通力配合,提前做好准备,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和护送,并准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4)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人人熟练掌握急危重病员的抢救治疗程序和技术操作标准。

(5) 在抢救的同时,逐级报告,必要时组织科间和全院会诊及抢救。

1 (6) 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处置要准确,对危急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7)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执行时,应加以复核。 (8) 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随时将病情进行通报,重要诊治措施、监护计划、有创检查应征得本人、家属或委托人同意,并签署医疗同意书。

(9) 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和记录。

(10) 加强院科两级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综合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二、 围手术期管理标准和措施

1、 标准:

(1) 术前检查齐全,准备完善。

(2) 大中型手术、复杂手术、危重患者手术、特殊患者手术、新开展手术有术前讨论,制定有详细的手术方案;手术审批报告及时;完成术前小结。

(3) 择期手术应于手术前一日,急诊手术提前30分钟通知手术室麻醉科,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必须按时做好准备和参加手术,急诊手术随叫随到。

(4) 麻醉师术前必须查看病员,评估风险,制定麻醉方案,术后按时访视。

(5) 术前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手术同意书及相关医疗文书。 (6) 手术人员安排按照《手术分级管理》要求执行。 (7) 执行手术安全核查。

(8) 病历书写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要求执行。 (9) 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10) 手术室布局合理、流程规范,手术室器械、药品和设备必须满足手术及麻醉需要。

(11) 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置。

2、 措施:

2 (1) 严格执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2) 择期手术前,必须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按规定进行术前讨论、报告审批。

(3) 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纠正手术相对禁忌症。

(4) 术前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好手术同意书及相关医疗文书。 (5) 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合理安排手术人员。 (6) 提前通知手术相关部门做好手术相关准备。 (7) 手术过程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范。

(8) 麻醉师必须进行麻醉访视。做好麻醉准备、术中管理、术后管理和随访。严格掌握拔管指征,不得随意带管回病房。

(9) 严格遵守手术室工作制度,遵守无菌原则。 (10) 严格手术器械管理,术前术后清点无误。 (11) 严格手术安全核查相关规定。

(12) 术中发现异常、“意外”等均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科主任,必要时应立即向医务科汇报。

(13) 及时书写认真填写各种记录单,粘贴各种标签存放病历中。 (14) 离体组织送病检。

(15) 麻师、术者、护士共同护送病员到病房,并做好交接工作。麻醉医师在24小时内作好随访记录,特殊情况时及时、多次随访。

(16) 手术医生及时下达术后医嘱,及时完成手术相关记录,向值班医生做好交班。

(17) 病区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认真做好护理、治疗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工作。

(18) 急诊科、门诊换药室、科室治疗室除开展简单的清创缝合、紧急止血和外科换药手术外,不允许开展其他手术。

(19) 加强院科两级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三、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标准和措施

1、 标准:

(1) 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应资质。

(2) 有创诊疗操作项目根据患者病情是必要的、可行的。 (3) 病员及或家属(委托人)同意。 (4) 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5) 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6) 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置。

2、 措施:

(1) 严禁无资质人员操作。

(2) 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履行告知义务,签署同意书和其他相关医疗文书。

(3)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范和常规。 (4) 认真做好操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患者心理准备、物质器械、药品、人员等。

(5) 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及无菌原则。 (6) 及时完成相关操作记录。

(7) 操作完成后及时告知操作结果交代注意事项并认真做好护理、观察和随访工作。

(8) 加强院科两级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四、 输血与药物管理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

1、 标准:

(1) 医务人员必须具有相关资格。 (2) 输血与用药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 (3) 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字。 (4) 药品要严格掌握等级权限。

(5) 在病程中详细记录输血及特殊用药过程,必要时进行病例讨论。 (6) 完善输血前各项检查。

4 (7) 消毒灭菌、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 (8) 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2、 措施:

(1) 严禁无资质人员操作。

(2) 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履行告知义务,签署同意书和其他相关医疗文书。

(3)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范和常规。 (4) 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处置要准确。

(5)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执行时,应加以复核。 (6) 及时完成相关操作记录。

(7) 操作完成后及时告知操作结果交代注意事项并认真做好护理、观察和随访工作。

医疗重点部门

一、 急诊急救管理标准和措施

1、 标准:

(1) 按照卫生部《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各项要求设置。 (2) 急诊急救人员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一定临床经验及技术水平,医师、护士须具有较高的急救意识和急救综合能力。

(3) 院前急救人员24小时待命,接到指令后5分内出车,迅速到达现场开展急救,待病情允许及时转送到医院或病员要求的医院治疗,做好与转诊医院交接工作。

(4) 急诊抢救药品准备器材齐全,设备(包括车辆)保证正常状态,能满足院内院前急救需要。

(5) 病历书写符合规范要求,及时、准确、规范。

(6) 各种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医院相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5 (7) 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8) 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置。

2、 措施:

(1) 加强爱岗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爱岗敬业、勇于奉献、“救死扶伤”高尚的职业情操。加强首诊负责制、岗位责任制、交接班等医疗制度的学习和落实。

(2) 医护人员包括救护车驾驶员定期举行急救演练和培训。

(3) 认真执行急诊技术操作规程,严密观察急诊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

(4) 遇重大抢救,应立即上报,医务科长、分管院长应亲临现场指挥抢救。

(5) 知晓急救的各种风险,加强与病员及家属的沟通,及时签署转送、转诊同意书和其他相关医疗文书。

(6) 进入我院的急救病员按照医院急救病员“绿色通道”组织实施急救。 (7) 加强院科两级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二、 内窥镜室管理标准和措施

1、 标准:

(1) 诊疗操作按照相关内窥镜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执行。 (2) 检查室必须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3) 消毒灭菌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要求执行。 (4) 检查报告及时、描述准确、结论科学。 (5) 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6) 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置。

2、 措施:

(1) 操作医师必须了解相关病史,把握检查的适应症、(相对)禁忌症,检查前必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准备。

(2) 对用过的内窥镜,相关物品应按要求清洗、消毒,并记录。

6 (3) 对发现异常组织必须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4) 对高危病员必须进行此检查前,应在临床科室做好充分的准备,征得病员及家属同意进行。

(5) 检查前必须履行告知义务,签署检查知情同意书和相关医疗文书。 (6) 加强院科两级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三、 产房管理标准与措施

1、 标准:

(1) 产房应保持清洁整齐和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良好。 (2) 产房应备有必要的抢救药品和器械,随时保持效期和完好。 (3) 产房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

(4) 工作人员无传染病者。谢绝参观、探视。

(5) 产妇在产后一般留观1-2小时,无特殊情况才可送回病房。 (6) 出生后的新生儿须作全身检查,测体重,验留脚印、系手圈、滴眼药等,然后送母婴室。

(7) 病历质量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要求执行。

(8) 工作人员进入产房时,必须穿专用衣、裤、鞋,戴好工作帽、口罩,接生和手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9) 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10) 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2、 措施:

(1) 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2) 产房应备齐产程中所需要物,药品和急救设备,固定位置,专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补充和更换。

(3) 应热情接待产妇,严密测血压、听胎心、观察产程。产妇在待产和分娩过程中应及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 产房应保持清洁,定期做好清洁工作、消毒工作和细菌培养。患有传染病的产妇,分娩时应采取隔离措施,产后及时消毒处理,分娩结束后,

7 及时整理用物、产床、被服,行常规清洁消毒,各种物品归还原位。定期大清扫、空气培养,各种消毒物品定期灭菌,各种消毒液按规定更换。

(5) 接生后,接生人员应及时、准确地填写产程、临产、新生儿和出生证等记录。

(6) 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让产妇和亲人知晓相关情况。 (7) 产房应有浸泡手消毒液,保持浓度,定期更换。

(8) 加强院科两级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关键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四、 重症病房管理标准和措施 1. 标准:

(2) 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

(3) 执行《ICU转入病人制度》、《ICU转出病人制度》。 (4) 配备齐全的抢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随时保持完好状态。。 (5)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进入ICU的管理制度》、《ICU探视制度》。 (6) 病历书写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 (7) 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8) 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置。

2、 措施:

(1)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核心制度的执行。

(2) ICU医生全权负责医疗工作,专科医生参与,ICU医生分管病人,分工不分家,认真履行职责,随时掌握病情及变化,及时会诊和讨论,及时处理病情变化。

(3) 及时与病员及家属加强沟通,通报病情及治疗计划等。 (4) 严格交接班,班班交接、床头交接。

(5) 非本科及相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进入工作人员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换拖鞋,必要时戴口罩。

(6) 患者的家属需留下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及时取得联系,严格执行患者家属探视时间。

8 (7) 保持仪器、设备完好,建立贵重仪器使用登记和交接制度,熟练掌握仪器、设备操作及使用、维护、保养,用后要整理完毕放回原处,关掉电源。

(8) 加强院科两级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五、 新生儿病房管理标准和措施

1、 标准:

(1) 按照《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各项要求设置。 (2) 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

(3) 配备齐全的抢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随时保持完好状态。 (4) 执行《医务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的管理制度》、《新生儿病房探视制度》。

(5) 病历书写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 (6) 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7) 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置。

2、 措施:

(1)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监护。

(2) 医务人员认真履行职责,随时掌握病情及变化,及时会诊和讨论,及时处理病情变化。

(3) 及时与家属加强沟通,通报病情及治疗计划等。 (4) 严格交接班,班班交接、床头交接。

(5) 非本科及相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进入工作人员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换拖鞋,必要时戴口罩。

(6) 患者的家属需留下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及时取得联系,严格执行患者家属探视时间。

(7) 保持仪器、设备完好,建立贵重仪器使用登记卡和交接制度,熟练掌握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用后要整理完毕放回原处,关

9 掉电源。

(8) 加强院科两级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六、 血液透析室管理标准和措施

1、 标准:

(1) 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各项要求设置。 (2) 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血液透析管理规范》管理。 (3) 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及各项工作职责。 (4) 病历书写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

(5) 配备齐全的抢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随时保持完好状态。 (6) 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7) 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置。

2、 措施:

(1) 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并严格执行。 (2) 严格按照血液透析治疗流程开展工作

(3) 医务人员认真履行职责,随时掌握病情及变化,及时处理病情变化。 (4) 严格执行透析室工作制度,非本科及相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进入工作人员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换拖鞋,必要时戴口罩。

(5) 保持仪器、设备完好,建立使用登记和交接,熟练掌握仪器、设备操作及使用、维护、保养。

(6) 加强院科两级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七、 手术室管理标准和措施

1、 标准:

(1) 建立健全各项医疗制度及岗位职责。

(2) 手术室设置及配置符合相关要求,区域及人员合理。 (3) 建立手术室各环节无菌操作规程。

(4) 配备齐全的抢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随时保持完好状态。

10 (5) 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6) 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置

2、 措施:

(1) 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并严格执行。 (2) 各环节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定开展工作。

(3) 各环节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措施,重点是手术安全核查,物品清点要求仔细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等,准确记录。

(4) 认真履行职责,随时掌握手术病人麻醉及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5) 非手术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手术室,进入人员要按规定换装。 (6) 保持仪器、设备完好,建立使用登记和交接,熟练掌握仪器、设备操作及使用、维护、保养。

(7) 加强院科两级质量与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八、 介入室管理标准和措施

1、 标准:

(1) 建立健全各项医疗制度及岗位职责。

(2) 介入室设置及配置符合相关要求,区域及人员合理。 (3) 建立介入室各环节无菌操作规程。

(4) 配备齐全的抢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随时保持完好状态。 (5) 按规定介入耗材管理。 (6) 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7) 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置

2、 措施:

(1) 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并严格执行。 (2) 各环节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定开展工作。 (3) 各环节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措施,重点是查对制度。 (4) 认真履行职责,随时掌握介入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5) 非介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介入室,进入人员要按规定换装。

11 (6) 保持仪器、设备完好,建立使用登记和交接,熟练掌握仪器、设备操作及使用、维护、保养。

(7) 加强院科两级质量与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第四篇: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一、重点学科建设的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改革,医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院必须提高以技术含量为主的医疗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了增强医院的优势、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医院必须坚持“科技兴院”的方针,实施重点学科建设,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医疗水平。

二、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

临床学科是医院的基本组成单位,学科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基础。重点学科是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就是要把其特色和优势加以充分发掘,并不断强化和延伸,为社会提供优

质的医疗服务。当前每所医院的各学科之间发展普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由于学科的基础、发展背景的不同,其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也不同,在国内外的影响存在差异。这样,各学科的发展不可能是平衡的,同时由于医院的财力问题,致使医院在考虑学科建设时不能要求所有学科齐头并进,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依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部分学科作为重点来发展,而这些学科必须有较好的基础和活跃的学术氛围,在适当支持后能产生最大效应。因而,重点学科建设是培育和扶植医疗“精品”,创建“名牌”效应。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兴院”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在以往的重点学科建设中,遵照上述原则,通过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快了学科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效应,促进了医院的整体发展。所以,重点学科建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三、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

医院现有临床科室近30个,国务院津贴享受者3名,正高18名,副高57名,博士后2名,博士6名,硕士23名,博士 学位副高职称以上5人。医院开放床位590张,年门急诊量50万多人次,年出院病人万人次。年手术5000余。医院配备ct、dr、c臂光机、超声刀、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腹腔镜、心脏彩超、腹部彩超、血液透析仪、血滤机、心脏监护仪、高压氧舱等先进医疗设备,设有icu、ccu病房。

医院专科齐全,特色明显,临床各科均有独特优势和技术特长。传染科是上海市医学领先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运用白蛋白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肝炎”成绩卓著,具有较高学术地位。

妇产科、心内科是徐汇区重点学科,妇产科年分娩婴儿多人次,运用微创技术进行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承担市科委、市卫生局多项课题;心内科专科主攻方向为各种类型心力衰竭的诊

断与治疗,特别擅长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心衰的诊治,同时开展各种心脏病的介入性诊治。

结直肠中心由原医院全国知名的教授领衔,该中心以诊治结直肠肿瘤为特色,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肿瘤病人个体化治疗、肠造口护理和特殊伤口处理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外科取人体软组织内金属异物是全国知名项目,达国内领先水平;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为医院分部,由六院主任医师兼任相应科室主任,实现“二级医院的收费,三级医院的质量”;中医科是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中的首批 “示范中医科”;消化内科开展胃镜、肠镜检查及内镜下各类消化道疑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放射介入科在人体脏器与疾病三维立体影像成像及诊断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编国内第一本该领域的专著。

科研攻关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设

立独立的肝病实验室。近5年,共承担国家、市、区、集团、院级等课题近150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课题 1项:消化内科“胰腺癌相关蛋白质的鉴定”。

市级课题9项经市科委专家组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

3 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投入,使学科的学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医学的中心。不同层次的医院学科建设目标是不同的,但都是为使之在整体或在某一专业技术方面成为本地区有特色、有影响或有竞争力的学科。重点学科建设的内容很丰富,但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基地建设等。基地是科研的依托,人才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培养,三者是紧密联系的。

科学研究 是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医学重点学科的科研目的是明确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提高诊疗水平,最终解决临床问题。市重点学科是我市乃至我

国医学科研的主战场,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许多突破主要出自这些学科;也是开展先进医疗技术的前言阵地,国内的许多先进技术大多是从这里开始的。学科主攻方向的选择是保证学科建设成功的关键问题。主攻方向应根据学科原有的基础、现有的优势、当前发展趋势及最有可能的突破点等来选择,主攻方向要集中。一个学科不能有诸多突破口,必须从自身优势出发,选准“目标”,确保成效。

学科建设的关键人物 学科带头人乃是学科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首要因素。采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科带头人具有高学历、渊博的学识水平、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管理能力和高尚的医德。同时造就一支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技术队伍。学科建设好坏与带头人的作用关系密切,学科带头人的主要作用:①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确定学科建设目标和重大科研项目;②培养

接班人和建设学科技术骨干队伍;③疏通和开辟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渠道;④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科建设筹措必要的经费;⑤把握全局,积极发挥重点学科建设效益的辐射作用。接班人的培养非常重要,这是学科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已证明上述条件的必要性。

研究基地的重要性 狭义的研究基地是指科研实验室,这是市重点学科必备的条件。所有重点学科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广义的研究基地包括临床和社区,这些都是医学研究的实践基地。这是基层医院主要依托,市级医院也需要这些基地。

制度建设 通过学科建设,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学科建设达到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

4 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

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包括以下过程:立项:由学科申报,请专家评审而遴选出来。遴选指标包括学科带头人 知名

度、学科原有的学术地位及学科的梯队等。计划实施:这是重点学科建设的主要程序,学科在申报重点学科时必须制订详细和周密的建设计划,包括建设目标、研究计划、梯队建设、学术交流、预期成果及考核指标等。一旦立项,这些计划必须认真实施,只有全面完成计划,才能使学科建设达到预期目标。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单位应当予全力支持和严格监督,保证学科建设顺利进行。评估与考核:为了保证学科建设有成效,必须对学科建设进行评估与考核,评估与考核是对学科建设的推动与督促,也是对学科建设的成果给予肯定,并且可以指出不足加以纠正,有利于学科的发展。评估与考核可由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管理专家进行,可分为中期及末期,末期考核即为验收,是对学科建设的最终评定,对科研、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作出全面评价,以作为是否继续支持的科学依据。评估与考核要实事求是,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管理中应注意的

问题:重点学科建设的成功与严格管理有密切的关系。为了保证学科建设能顺利进行,最终取得圆满的成果,在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①要建立院-学科二级管理体系,设立学科建设委员会。医院主要协调建设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并及时解决,医院为重点学科的人、财、物做好保障,给予倾斜政策,学科建设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按章行事。管理体系要紧扣学科建设目标和考核指标运行。②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学科建设的成效与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密切相关。学科带头人责、权、利要明确,使其在行使权力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在履行职责时保证其应有的权利。③给学科充分的自主权。管理部门要明确学科建设目标和管理制度,但人员安排、经费使用及课程设置等应由学科自行安排,给予宽松的环境。④奖惩分明。对学科建设的评估和考核,对建设成效突出的学科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没有达到建设目标的学科应责成整改或取消

重点学科资格。

第五篇: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开展创建重点学科建设,选拔医疗管理、技术服务和科技优势明显的先进科室,在十一五期间,能使其总体临床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或省内领先水平。

建 设 目 标

重点学科将形成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以诊治疑难病为重点,具有相当规模的标志性管理现代医学专科。具备较强的解决本学科疑难、复杂、危重病症能力;具有对本学科关键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能力;具有研究开发通用医学适宜技术的能力,并能加以优化和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科室建设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建 设 内 容

一、诊疗技术开发和成果应用。根据重点学科的建设方向,选准重点诊疗病种及优化方案,积极参与国内外医疗市场竞争,加强国内外临床合作和交流,引进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研究开发通用的临床适宜新技术。

二、学科人才建设。积极培养或引进与重点学科建设相适应的学科带头人或技术骨干,建设更趋合理的学科队伍,并为省内外培养相关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三、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营造科学技术发展的氛围,成为出成果、出人才的摇篮。

实 施 与 管 理

根据重点学科要达到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对实施目标进行管理和定期考核。各临床科主任负责重点学科的日常管理。

医院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提出明确建设目标和考核内容,学科建设工作办公室对项目建设科室实行过程和目标管理,定期对相关内容进行考核,并将执行情况通报全院。对未按规定的要求和进度完成建设的项目科室提出整改,并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撤消建设计划。对完成建设目标,通过考核和验收、成效显著者,作为滚动支持的依据。重点学科实行滚动管理,优留劣汰,三年为一周期,进行评估考核,重新认定。

配 套 措 施

被评为省卫生厅中医药局重点学科,医院每年则给予同比例的配套支持。被列为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的科室,医院每年将给予一定额度的经费资助,且设备投入优先考虑。

上一篇:医院运送岗前培训计划下一篇:英语语音教学学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