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学科建设的技巧

2024-05-13

某医院学科建设的技巧(精选8篇)

篇1:某医院学科建设的技巧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医德医风建设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院如何站稳脚跟,在创新中寻求发展和进步,实现“一切为了您的健康”的服务宗旨,除了要有较高的医技水平,还要有良好的社会形象。良好的社会形象,来源于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医风修养。因此,医德医风建设同医技质量一样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是指导当前一切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在医疗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就是要求医务人员用掌握的先进医学文化知识,服务于广大人民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就是要求用“三个代表”指导下的健康发展的医德医风建设(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内建设)作为有力的保障,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何运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医院医德医风建设,促使医佃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要充分发挥学习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理论刑事哑武装头脑,构筑识大体、顾大局的思想体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首先规范来统一言行。用优秀的国内外文化成果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激发业务创新的积极上进的工作热情,就能够逐步实现以德治医,以德治院的管理理念产。在“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导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在学习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组织职能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寻找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教育局面,避免本本主义和教条思想,以求取得最佳的学习教育效果。

二、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要重视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舆论宣传是政治思想工作的有力武器,尤其是对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件的宣传,更能起到激发上进,鼓励后进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医疗战线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尤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更具有其时代如唤力。通过对这些事迹的宣传,使广大医务人员认识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激发了医务人员舍小我,讲奉献的精神。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对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整合的宣传报道,表扬奖励,可增加宣传的感染力,提高宣传的效果,弘扬医院正气,从而促进医德医风建设。同时在舆论宣传工作中,内容和形式并重,是宣传工作应重视的环节,创造优美的就医环境,提高宣传载体的质量,能从感观上起到宣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要重视医德监督作用。医德的监督包括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病人监督、医务人员相互监督和自我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医德监督是现行的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有效形式。聘请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医德医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于每月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无记名填写,接受直接服务对象监督人开放意见箱、定期整理分析意见和建设,接受群众监督人在“窗口科室”开设“青年文明监督岗”接受自我监督,这些监督形式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可逐步形成医德监督网络。监督网络的形成,一方面提高了医务工作者执行医德规范的自觉性,减少了行业不正之风存在的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监督网络使我们能在工作中全面掌握医院医德医风状况和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及时分析、查找症结,对症下药,促进医德医风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要在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中发挥约束作用。制度化和规范化是医院管理的主题,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各级管理人员职责,用制度、职责来约束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杜绝行业不正之风,是医德医风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章立制就医院而言其目标重要应放在规范和约束医疗服务行为上。针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目前医疗市场竞争带来的新问题,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有关医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处罚奖励办法、文明用语、服务忌语、医院收费管理规定等制度,从

患者的迫切愿望出发,通过建章立制和抓落实,不断提高管理约束力和针对性,转变管理方式,规范医疗行为模式,行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社会公众的认同,使医德规范在公正、公平、公开的管理过程中逐步成为医务工作者的普遍行为方式。

深刻体会“三个代表”思想,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全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目前医院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方面。在医院面临医疗制度改革和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要求逐步提高的今天,在医德医风建设工作中,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改善医务人员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医务人员在新的管理体制下自觉掏各种行业不正之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2:某医院学科建设的技巧

检验科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我院检验科已于2014年被评为市级重点专科,为使检验科更好的发展,根据医院的发展目标,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发展规划如下:

一. 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一支高质量的技术队伍,对一个学科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科室的人员素质还比较薄弱,因此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具体措施: 1.引进人才。

2.督促、鼓励本科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本科和在职研究生的学习。

3.选送思想品德好,肯钻研业务技术的年轻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进行重点培养。

4.积极安排工作人员参加各种学科活动和专业学习班。

二.检验设备

没有精良的设备,没有先进的仪器是走不到学科的前沿。近几年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一流现代化先进的医疗大型检验设备,医院将加大对检验科设备的投入,以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三.技术水平目前检验科设有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体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急诊检验、自身免疫学检验、等8个专业实验室,并于2016年完成的微生物实验室的省级备案工作,并预计今年完成省级P2实验室的备案工作。

具体措施:

1.加强与临床的沟通,特别是要加强与上级专家的交流与沟通,按计划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保证检验项目的顺利开展。

2.加快人才队伍的培养,预计每年选派至少2名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3.加强科室业务学习,每月不得少于1次,每月有一个专业组对全科工作人员进行技术讲座。定期的进行考核。

四.信息管理

加强实验信息管理(LIS)系统的建设,提高检验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临床和患者及时的提供检验信息,希望在年底能对现有LIS系统升级,解决申请单患者实际年龄不符、危急值预警、实现报告单自助打印工作,缩短患者领取报告单时间和流程,以便能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篇3:某医院学科建设的技巧

医院学科建设是围绕医院学科方向、学科队伍和学科基地,通过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积累,提高学科水平,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综合实力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1]。医院学科建设受到了研究者与管理者的高度重视[2]。当前,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赋予了医院学科建设新的政策与使命[3]。医院学科建设在医院的建设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推动医院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打造医院优质品牌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医院发展规划的重要支撑,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2 开展学科建设的新思路

2.1 建立适合医院的学科建设指标评价标准

学科建设评价标准的建立是一种定量评价学科实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医院学科建设水平所必备的管理手段之一,对于医院综合实力以及医疗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设计学科评价标准要以国家对医学科学发展和医院建设的总体要求为依据,参照相关标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具备“科学性和前瞻性、系统性和代表性、通用性和可比性、可测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各科室可以通过评价标准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准确定位,为科室学科发展提供重要导向,如学科带头人是决定学科水平、特色和优势的关键因素[4],重点学科作为科研创新平台,贯彻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模式等[5,6]。评价标准的正确制定有利于各科室的全面发展,为全院学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2.2 对学科进行分层管理、项目管理及动态管理(见图1)

2.2.1 分层管理。

医院学科建设按照领先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等三个类别进行分类建设。领先学科是指在国内同行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已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等国家称号的学科。优势学科是指在国内同行学科领域有所突破和创新,形成了一定综合优势的学科,有望跻身于国家级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是指针对某一疾病有独特诊断治疗技术且已有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学科,并为进入前两个层次奠定基础。

已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等国家级称号的学科自动列入领先学科。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的确定,由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组织申报,经相关处室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核,依据“医院学科评价标准”,由院学术委员会评分,院办公会批准。

2.2.2 项目管理。

未进入上述三个类别的学科,实施专项建设项目管理。根据科室学科建设规划,针对其学科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可向医院申请专项建设项目资助,由院学术委员会评审,院办公会批准。

2.2.3 动态管理。

各学科依据本学科建设规划,制定三年建设周期内的总目标和各年度分目标,由医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组织、院学术委员会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医院学科建设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医院学科评价标准”,加强过程监管,每年进行年度考核,三年进行终期考核并重新组织学科建设申报。

经费资助分年度执行,每年经费资助以该学科在上一年度学科评价结果为依据,对评价得分下降的科室提出整改建议。连续两年评价得分下降,或一年得分下降幅度超过10%的学科,终止其所在建设项目及相应经费资助。

3 具体实践

3.1 开展学科建设自评工作

医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组织各科室进行专门培训,各科室内部也可自行组织培训。各科室对照《医院学科评价标准(试行)》,收集2010年至2012年三年相关数据,进行初评、打分,相关职能部门协助科室完成相关数据的确认和评分。各科室完成自评分及自评报告,上交学科办。通过科室自评,主要是给各科室一段时间熟悉评价标准及管理办法,同时帮助科室找到差距,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方向。

3.2 医院进一步组织按科检查

根据自评和医院检查情况,持续改进相关指标,再经充分讨论,出台比较完善的评价标准后正式实施。

4 讨论

4.1 全院各科室要充分认识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医院的发展已经过了诞生、在历练中成长和快速发展阶段,已初步解决了“工作量”、“发展速度”等瓶颈问题,明确了医院发展方向,建立了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在发展中,医院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要逐步形成共识,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建设水平直接反映出医院的整体办院水平和学术地位,全面加强学科建设,既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医院整体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4.2 建立医院学科评价标准,出台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学科建设发展方向

学科评价标准是学科正确、快速发展的关键,决定了医院学科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学科建设标准参考了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相关法规,国内外医学学科评估标准,国内外各种评审标准,及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选标准、复旦版排行评价标准,并参考了国内外各种文献刊物,学科建设调研组同时走访了国内多家卫生行政部门、国内知名医疗机构,借鉴了大量经验。

为使学科建设标准充分体现医院发展的实际,学科评价标准结合了医院办院理念、发展规划、发展思路、学科建设的现状,并多次召开各种咨询会议,广泛听取院学术委员会意见,后期还将对标准不断修改、完善。

指标选取原则要尽量做到统一、可量化、可比较,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涉及医院医、教、研等各个方面,并确定相应的权重和导向。

4.3 对学科进行分层管理、项目管理和动态管理,促进学科建设科学化、精细化

分层管理即要把全院各学科进行排序和分类,学科发展的重点要放在有一定基础、发展前景较好、未来需求较大的学科,同时为医院树立样板,明确各科室在医院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发现差距找到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督促后进,鼓励先进,为学科的发展不断努力。通过学科分层次指导性建设,使学科建设循序渐进,有利于医院学科建设整体推进[7]。

医院学科建设必须在医院发展中统筹考虑,要注意综合和重点的关系[8]。将项目管理方法引入学科管理,即未进入医院学科建设支持名单的其他所有科室,都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就发展某领域或某环节,向医院提出项目申请,医院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支持并进行考核。这些科室在项目申报中锻炼,在项目研究中成长,实现以“项目培养人才,人才带动项目”的良性循环[9]。

学科分类不是一劳永逸的,医院会每年针对各科室学科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和再评价,按照医院制定的学科评价三年一个周期的要求,每三年进行学科的再排名,同时根据国家政策、医院发展需要等对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完善。所有步骤和环节都是采取动态管理的模式,即评价标准、指标权重、科室排名、科室分类、支持力度等均可变化。动态管理更加科学、灵活、精细,通过对学科间横向、纵向的比较和评价,鼓励和促进学科间的公平竞争,实现了学科发展的“培养—贮备—发展”良性循环,为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奠定制度基础[10]。

4.4 有效调整管理机制,确立科室学科建设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室及院学术委员会作用

坚持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对本科室学科建设负有主要责任并享有学科建设所需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学科建设规划或项目确定后,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要签订责任书,明确责、权、利,并组织本科室人员制定并落实科室学科建设规划以及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学术委员会和专家讨论并制定医院学科发展规划,指导和审核各学科发展规划,对学科评价标准进行建议及修订,依据学科建设评价标准对全院各学科进行评分,对学科建设项目进行评价,对其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负责审核医院及各科室学科建设规划和督导规划的落实,对涉及学科建设的重要事项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参与医院学科建设的监督、检查、评价工作,加强民主治院、专家治院。

摘要:介绍了学科建设对三级甲等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制定适合医院自身发展特点的学科建设评价标准,利用评价标准对医院全部科室学科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各科室实施分层管理、项目管理及动态管理,具体推动医院学科建设。

关键词:三甲医院,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肖志军,高国栋,郭林选,等.学科建设是医院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8):63.

[2]孙金海,张鹭鹭,孟威宏,等.71所医院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2010,14(3):7-9.

[3]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S].2009-03-17.

[4]孙文兵,沈雁英,赵立强,等.提升医院学科带头人管理素质和能力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4):270-271.

[5]马中立,邹志康.大型综合性军队医院学科建设循证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2):15-16.

[6]赵桂芬,朱建丽.浅析以转化医学为指导的学科建设[J].卫生软科学,2011,25(6):408-409.

[7]吴正一,张志愿,冯漪,等.构筑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高地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1):39-40.

[8]王菁平,周永刚,王月忠.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院学科建设[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9):646-647.

[9]顾琴龙,王彦凡,杜春桃.从实施“启明星”措施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青年科技人才培养[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5,18(3):179-180.

篇4:某医院医护人员的压力与情绪管理

关键词:医护人员压力情绪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7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现代社会的工作压力逐渐加大,几乎每个人都感受到不少压力。医务人员作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救治患者责任重大,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抑郁以及狂躁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工作绩效,情绪的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

1调查方法与数据

在某医院内部局限网设立的压力情绪调查问卷表,真正有效回复142名医护人员,数据显示,80%的医护人员有疲劳感、40%以上的医护人员缺乏工作中的成就感、25%的医护理人员有焦虑感、烦躁感,还有12%的医护人员已经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这种长期的心理压力导致了医护人员的患慢性病,尤其是消化性疾病的人多。

2医护人员压力来源原因分析

2.1在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导致医护工作异常繁重。具体为:

2.1.1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医疗纠纷日益尖锐导致精神压力大。

2.1.2长期中夜班导致生物钟紊乱,三餐不准时导致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疾病。

2.1.3护理技术含量的提高,护士缺编,劳动强度增加,“累”已成为行业的普遍状态。

2.2医护人员工作遭遇信任危机,医患关系紧张。

医学面对的是生命与健康,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在医疗科学水平限制下,面對疾病、死亡会产生一种长期的压力,而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的不理解,容易产生纠纷。这些都是医护人员产生压力的原因。人际关系紧张是医护人员压力产生的另一重要来源,医护人员进行诊疗需要医生之间的真诚合作、医护之间的融洽配合以及上下级的理解和沟通。如果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将直接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同时医疗纠纷的增加也使得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2.3来自医护人员自身生活时间、家庭与事业之间的角色冲突所造成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

3解压对策

医护人员的压力及如何调适:

3.1社会压力。从社会支持系统入手,建立社会支持网,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3.2工作压力。从医院层面的措施入手,建立成功激励机制,为医护人员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情感的支持(共感、赞赏、激励);技术和物质的帮助(如钱财的支援);信息的提供(专业知识、资料、培训等的提供);评价的支持(承认、评估、及时反馈)。

4减压方式

4.1医护人员心理减压培训。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生,是最忽视自我保健的群体,医生经常会提醒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但患有高血压病的医生又有几个能定期测量自己的血压呢,专家呼吁,医务人员虽然工作非常忙碌,但最好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些闲情雅致,有一些兴趣爱好,加强锻炼,爱惜自己的身体。因此,医护人员要学会用淡定的心态面对一切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社会现象。

4.2学会时间管理为自己的工作减压。医护人员长期加班、时间不固定是普遍现象,因此,医护人员尤其要做好时间管理,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于生活。具体包括:安排放松和空闲时间,消除负性情绪,学会应对不确定性,随心所欲做工作列表,将复杂事情分解成各部分,根据轻重缓急进行时间管理不要凡事一肩挑,避免一次产生太多变化,学会在必要时说“不”保护自己,避免厌倦。

4.3通过放松、运动和饮食来调节压力。这些方法需要求助专业的心理医师或压力管理专家。一方面,医护人员要给自己预留时间能够进行一些放松训练,另一方面,是要在长期压力工作下注重低脂低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压力是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加强对医护人员压力的研究和医护人员心理减压不仅是对医护人员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患者的健康负责。

5情绪管理

第一步是明确问题,找到不良情绪诱发源。常见医护人员中诱发不良情绪的因素依据职位的不同而各有差异:院领导主要是对医院年度绩效的担忧;科主任主要是上下级关系需求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对科室经营管理活动的筹划以及对晋升的渴望;而一般医护人员的表现则更“丰富多彩”,工作的压力,人员之间个性冲突,信心不足,担心落后于其他同事,急于取得进展,不肯听上司的意见,同事之间意见冲突导致相互怨恨等都是不良情绪的引发因素。

第二步便是针对出现的问题,根据医院现有资源确定解决的方案,以达到优化医护人员情绪健康,创建高绩效的目的。

第三步是确定最佳方法或几种方法的联合,倾听医护人员心声;建立消气室或者鼓动员工看幽默漫画,让医护人员无危害地发泄不良情绪;安排主题旅游或者沙龙等减压活动;实行弹性工作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科室中设立咖啡室或者茶室等方法对成功解决员工不良情绪都将大有帮助。

第四步是制定一个实施时间表,将方案付诸实践。

第五步是回顾所做的努力,对工作效果自我反思、评估、接受反馈,总结提高,积累经验。

通过减压及情绪管理,使医护人员们了解压力征兆、造成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有效缓解压力的方法,提高应对压力和管理情绪的能力,正确理解个人成长不仅仅是职务的晋升,不仅仅是个人管理能力、业务技能的成长与经验积累,还包括心态调整,心灵成熟,学会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快速、便捷地处理工作中的琐事与杂事不同程度化解不良情绪驱动高绩效,减轻了压力,给予自己一个良好的情绪管理与心态来投入工作。

参考文献

[1]孙红,任霞.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构成及减压策略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06,07;26~28

[2]吴靖,吴素平.从情绪资本视角谈医护患关系.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3)57~59

[3]莫永兰.我国临床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及对策的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6,6(7);16~18

篇5:某医院学科建设的技巧

1 三级甲等医院网站建设实施、设计规划的意义

1.1 有助于网站建设发展

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理健康单一模式向康复、心理疗法、生理疗法、保健、预防相结合的综合医疗模式转变[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其健康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人们可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查询本身所患疾病的医疗常识、相关病理,查询了解医院的专家、各项服务业务、医疗水平等[4]。对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网站进行实施建设、设计规划有助于患者、亚健康者及时有效查询获得治疗及服务信息,满足各种健康需求者对医院信息的动态变化直接了解,更加便利快捷[5]。

1.2 有效保证运行健康管理机制

医院网站的建设是一种长期系统、逐渐完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网站的运行机制进行有效建立、维护、健全,可保证医院信息化的持续性发展,网站上的交互服务、院务信息、图书情报、医疗技术、新闻类、专家团队等各类信息资源均来自医院各项部门,单一管理模式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需进行统筹规划[6]。网站及时更新医院相关各类信息有助于确保信息的时效性,有助于患者及时获取医院的文化生活、管理、医疗等各方面的最新发展情况[7];有助于构建健全运行机制、全面知识结构、合理配置人员、高效有序运作的工作建设模式[8]。

1.3 有效促进医院发展

有效的医院网站建设及推广,可全面提高医院网站的实用性及诚信性,同时可方便患者的追踪随访信息,促使医疗服务更加人性化[9]。网站的高效运行建设为患者提供网页内容更新快捷性、信息搜索功能、发表文章、信息的完整性,实时快速回答患者问题,为其提供建议及评估,实际是在宣传医院、展示医院,促使更多的健康需求者、患者来医院就诊,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10]。

1.4 促进整合医院各项业务

医院是一个信息容量巨大的仓库,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IS)、医院OA网络办公系统、诊疗系统、各项医学知识等相关业务系统,但由于对其统一管理及整体规划的缺失,大部分信息在各个部门无法实时汇总,医院各科室业务系统对外各成一体,网络资源分散,统一平台缺失,促使应用信息的效能下降,缺少有效内容的及时更新及维护方式,促使对外网站、院内网站的信息无法及时确保一致,医院的动态信息无法在对外网站中及时更新[11];实施建设、设计规划医院网站具有无地域限制、交互性、实时性、方便搜索、多媒体、容量大等优越性,可将用户、各项业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数据进行综合性整合,形成整体,为医院领导及员工提供准确的工作政策依据,同时方便患者了解医院的动态信息[12]。

2 三级甲等医院的建设实施、设计规划的现状

首先,医院网站建设是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及时为患者提供各类详细信息,然而很多医院对此有所忽视,在网站结构设计上,过多地设计了介绍、宣传等栏目,比如说新闻动态、科研成就、特色医疗等栏目,这导致医院网站的设计出现了重宣传、轻服务的现状[13];其次,部分医院对于网站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栏目信息不能做到及时地更新,甚至出现信息不准确等现象[14]。最为常见的有如下两种:一是患者通过交流窗口询问信息,或是信息回复不及时,或是无人回复[15];二是栏目信息一成不变,相关负责人对医院现有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公布[16]。

3 某三级甲等医院网站的建设实施、规划设计内容

3.1 三级甲等医院网站的规划设计

3.1.1 医院外部网

医院的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为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外部网需对医院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同时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医院形象,需遵循功能与宣传的双向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3.1.1. 1 设计网站页面

医院网站设计页面需大方整齐、美观,具有流畅的英文、Flash设计、图片精美、文字描述清晰、页面格式统一等因素才可提升网页的点击率[17];为方便更多的海外华人、华裔、港澳台等人士的阅读了解,整个页面网站可进行英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同时发布,页面需一目了然,整齐清晰[18];网页中不可放置过多图片,避免对网页的打开速度产生影响[19]。

3.1.1.2设计网站的功能及内容

网站的主要吸引内容为网站的功能及内容,设置网站栏目需做到搜索全文支持,明确分裂,结构清晰,同时可提供相关知名医院及医疗机构的合作单位链接;需详细设计网页的功能,主要宣传医院特色,展示医院形象,兼具服务功能:(1)医院概述:包括医院的环境、占地面积、医疗设备、领导团队、院长致词、医院简介、医院特色等,可促使健康需求者对医院的状况进行全面了解[20];(2)就医指南:包括专家门诊时间表、专家资历简介、楼层索引、就诊须知、导诊图、交通指南等,利于患者就诊[21];(3)重点特色科室介绍:介绍医院的重点科室,包括特色医疗、配置人员、专业设置等;(4)科研培训:包括继续教育、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学术动态等,医护人员可及时获得最新专业动向;(5)名医荟萃:介绍本医院的各科室专家的擅长治疗疾病,便于患者就诊[22];(6)新闻动态:对医院的技术最新开展情况、行业内学术动态、新闻热点、院内重大事件进行实时追踪报道;(7)医院文化:包括医院展示独特文化、医院经典回顾、发展历程等;(8)特色服务:医院网站需建设在线服务功能,如“网上查询”“医院社区”“体检预约”“专家查询”“网上挂号”等功能,可拓展“在线会诊”“追踪随访”“在线药房”“费用查询”“网上病历”等特色服务,为患者寻医问药提供便利条件及基础[23]。

3.1.2 医院内部网

医院内部网主要为内部局域网络,为医院各科室交流内部信息提供便利,是一个应用数据及管理数据的信息平台,其具体功能如下:

3.1.2. 1 整合服务功能,完善医院信息系统

随着医院服务模式的变化,近年来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入改革,现代化医院的基础为医院的信息化系统,改造整合手术信息系统(ORIS)、放射信息系统(RIS)、检验信息系统(LIS)、影像传输与存档系统(PACS)、医院信息系统(HIS),建立内部科室之间的数据接口,实现高度共享各科室之间的信息、快速传输病历及影像资料和医院全数字化的战略目标[24]。

3.1.2. 2 实现交流互动

各个科室可在内部网内进行公文及信息发布,转变现有的发放文件模式,网站设置专题讨论区、留言板,医院员工可广开言路,对医院管理中欠合理、欠规范的问题及现象进行反映,为医院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建议[25]。

3.2 医院网站的建设实施

3.2.1 选择好域名抢占先机

医院互联网的唯一标识为域名,同时是单位的网络商标,注册选择域名是实施建立网站的首要步骤。域名的选择应于本医院的工作内容或单位名称密切相关,方便记忆,简明、一目了然。对于以后的网络医院营销、宣传品牌十分有利。域名资源有限,其域名越简短,越容易被抢注,需抢占先机[26]。

3.2.2 选择网络服务提供商

选择网络服务提供商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公司需有一定的知名度,方便建立好网站后网络推广的广泛应用,同时具有较佳的售后服务,确保顺利进行网站的升级;②公司需具有丰富的制作互联网站的经验,需具有专业的建立医院相关网页的经验;③合作互联网公司具有成熟的设计网站功能项目的技术条件,其硬件资源可确保网站主机具有较快的速度(超过100 M的网络宽带)、安全性高、稳定性高[27]。

3.2.3 维护更新网站

网站的生命力之一为网页的内容即时性,大多数医院网站独立建设信息中心系统,极易引发更新不及时、科室业务与服务及内容脱节,很短时间内该网页与互联网大环境脱节,需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共同维护及更新网页内容;需建立快捷、简单的维护工具,同时促使医院全员职工共同管理网站,鼓励全院积极建设网站,对本科室相关的网站内容进行定期更新,保证网站的生命力及新鲜感。医院需专门设立管理网站日常工作的部门,促进该项工作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网站对医院宣传的功能。

3.2.4 网站的管理安全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IT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已有较多的安全产品及安全技术可确保网络信息及计算机的安全。医院信息安全的维护之一方式为IT技术,同时网络安全的前提为完备科学的网络安全策略,建设网络安全技术的高技术网络,制订严格的管理措施。同时需采取综合性的有效防范措施,确保安全运行医院网站。进行软件的安全性配置、恢复网络数据策略及备份,为管理网站提供分级审核及管理权限功能,通过分级授权法实现多层次多部门共同参与建设医院网站,确保网站信息安全。首先,网站安全设计应有防火墙和代理服务器进行保护,防火墙应设计在外部网络环境与代理服务器之间,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数据的安全控制,将进出医院网站内部的访问加以管理,实现对内外部网络的隔绝。而代理服务器是网络信息的中转站,其主要设置在Web网站和防火墙之间,可以实现对网络信息的收取代理,简单来讲就是,外部用户进行网站访问时,先进行代理申请,由代理服务器对Web网站进行访问,获得相关信息,再将信息情况传送到外部网络中,满足外部用户的访问需求。其次,网络安全设计中应减少对无关软件的安装,操作系统应以一种为宜,不可过多安装,并建立相应的分区,将Web数据和应用程序与其他操作文件区分。最后,为提高Web服务器的安全性能,要及时进行实时监控,因此在设计中要将漏洞扫描工具,以及其他监控工具等加以设计,采取最新的补丁程序对Web服务器进行保护。

4 小结与展望

篇6:某医院学科建设的技巧

关键词:建筑加层;结构;方案选择;碳纤维;加固施工

1工程概述

某医院新建的病房大楼,平面呈三角形,地上15层,地下1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人工挖孔桩基础,建筑面积2.7万m2,建筑总高度59m;地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属于乙类抗震建筑,按七度进行抗震设防设计。当该工程施工到10层时,医院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加层的要求,希望大楼至少能加2层,以满足今后若干年内医院病区增加、功能完善的需要。在医院院内用地紧张的条件下,在正在建设中的新病房大楼上加层是可行的最经济方案。

2建筑加層的结构可行性

该建筑加层从结构上来看,首先是加层后引起结构使用荷载的增加,水平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增大,该建筑的框剪结构构件是否能够承受;在桩基础业已完成的条件下,桩基础是否还有承担更大荷载的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是要重点考虑的。

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中第5.1.2条的规定,抗震设防裂度为7度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60m时,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建筑物高度>60m时,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仍为二级。框架抗震等级改变后,框架柱轴压比μn的限值由三级的0.9提高到二级的0.8,框架角柱的内力设计值及框架底层柱下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框架柱的剪力设计值均要乘以增大系数,这给结构构件的抗震能力带来很大的影响。

该工程桩基础为人工挖孔扩头桩,桩底进入中风化基岩1.0m以上。桩基静载试验时,在6200kN设计极限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很小,只有15mm,沉降曲线比较平缓,没有明显的拐点;桩尖的扩孔质量很好,桩身混凝土使用商品混凝土,浇筑质量良好,混凝土强度均超过了设计强度,这些都说明桩的承载力很高,桩基础承载能力有潜力可利用,再增加一定的使用荷载,基础也是可以承受的。该工程的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体系,承受水平荷载尤其是地震荷载的能力很强,设计方经过计算分析,认为该结构可以满足因加层而导致水平荷载增大的要求。但是由于框架抗震等级的提高、荷载的增大,部分框架柱还不能满足轴压比的限值,部分梁由于剪力增大致使配筋量不足,这就需要对这一部分梁、柱进行必要的加固,使其满足规范要求,保证结构的安全正常使用。

3结构构件加固方案的选择

目前,工程上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补强方法主要有:加大截面加固、外包钢加固、预应力加固、粘钢加固、玻璃钢加固等,这些加固方法,国内外很多科研机构都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都已大量应用于实际工程。然而,这些加固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陷,比如它们都会增加构件自重、结点不易处理、施工难度大,而且还会增大构件截面面积、影响建筑的使用空间。因此需要选择新的不会增大结构截面且施工容易的加固技术。

近年来,纤维类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碳纤维材料是迄今为止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最早、技术最成熟、也是用量最大的一种高科技结构补强加固材料。碳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粘合性、耐热性及抗腐蚀性等特点,其强度一般为建筑用钢材的十几倍,弹性模量也高于建筑钢材,碳纤维布重量轻厚度薄,经加固后的构件,可以不增加原结构的自重及尺寸。碳纤维材料的加固施工,占用场地少,不需要大型施工机械,没有湿作业,施工很方便。

从经济方面上看,达到相同加固目的的碳纤维材料的费用高于建筑用钢的费用,但其机械、人工成本远低于常规的加固方法,综合比较后,碳纤维的加固费用与常规的加固方法的费用基本持平。

经过加固方案的综合比选,该工程的建设各方决定选择碳纤维加固方法。

4碳纤维布补强机理

4.1碳纤维布提高抗压弯承载力机理

试验表明包裹碳纤维布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20%以上,并能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变形性能,其效果随碳纤维布用量的增加而更加显著。在碳纤维布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布分成窄条包裹构件的效果要优于布整块包裹构件的效果,其原因是分条后有利于碳纤维布中的各纤维束更好地共同工作,因而碳纤维布分条后的使用率要优于整块碳纤维布。

4.2碳纤维布提高抗弯承载力机理

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时,截面的平均应变仍然符合平截面假定。粘贴碳纤维布后,梁的受弯承载力明显提高,其极限受弯承载力的提高更为显著。试验研究发现,同样的碳纤维布用量,分条粘贴的加固效果略好于整块粘贴;粘贴碳纤维布,可以增加构件的抗弯刚度、减少梁的挠度、延缓梁的裂缝出现时间、降低裂缝的发展速度,从而大大提高了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其值可以提高30%以上。

4.3碳纤维布提高抗剪承载力机理

使用碳纤维布来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剪承载力是有效的。粘贴纤维布条的梁在混凝土出现斜裂缝后,碳纤维布条可以做为桁架模型的腹拉杆来改善钢筋混凝土梁内的受力状态,提高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其值可以提高15%以上;另一方面,碳纤维布条还可以限制斜裂缝的开展从而起到抗剪加固的作用。因此,碳纤维布对提高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作用机理与箍筋类似。碳纤维布条的宽度越大,间距越小,粘贴层数越多,其作用也就越明显,抗剪承载力提高的也就越多。

结构构件经包裹碳纤维布后所能增加的抗压、抗弯、抗剪承载力数值可以按有关规范中的公式计算。

5碳纤维布加固设计及施工

根据计算结果,选定了框架柱KZ5(5~7层)、KZ26(5~7层、11~12层)、KZ27(地下室、5~7层),框架梁BLL-N-D(4~14层)、ALL-N-14.39(5~7层、8~14层)、ALL-N-18.37(8~14层)须做碳纤维布加固,碳纤维布的型号分别为CFRP-S-300、CFRP-S-200、弹性模量均≥220GPa、抗拉强度标准值≥3000MPa,重量分别为300g/m2、200g/m2。

加固工程的施工工序为:施工场地清理→加固构件表面砂浆清除→构件表面清理、打磨、表面修补→基面底涂→碳纤维布准备→中涂→碳纤维布粘贴→面涂→场地清理。若是设计要求贴两层或两层以上碳纤维布,只须重复“中涂→粘贴→面涂”的步骤即可。若加固后的构件表面需要粉刷抹面的则在面涂工序后,在尚未干硬的树脂面上喷一些干净的石英砂即可,待树脂干硬后再用水泥砂浆进行抹面。若在柱上设有电气插座孔洞,还应该用碳纤维布条在孔洞四周予以加强。

加固施工时应严格按要求进行各工序隐蔽工程检验与验收,碳纤维布和配套的树脂类粘结材料还应进行现场取样检验。

6结语

篇7:某医院学科建设的技巧

关键词:新形势,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人才队伍建设,SWOT分析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公立医院改革、社区卫生综合改革、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上海将建立梯度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二级综合性医院发展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人才是医疗事业发展的第一生产要素[1],本文旨在分析新形势下上海市普陀区某二级甲等(以下简称“二甲”)综合性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并探讨应对的策略。

1 材料与方法

该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甲综合性医院,核定床位500张,共有临床科室23个,医技科室6个,现有职工758人,地处普陀区西北部。运用SWOT分析法,客观分析该院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

2 结果

2.1 内部优势(S)

2.1.1 历史悠久

该院创建于1952年,有“华佗奖”获得者和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等一批学科带头人。现任院长曾荣获全国劳模、全国道德模范提名、“上海市十佳医生”等诸多荣誉。

2.1.2 地理位置优势

该院地处普陀区桃浦镇、真如镇和长征镇交汇处,人口密度很高,周边常住人口70多万,流动人口约30万。辐射嘉定区、宝山区等人口导入区。尤其是桃浦地区占普陀区1/3的面积,是本届上海市政府规划发展的三大重点地区之一,“桃浦科技智慧城”的崛起将为该院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1.3已形成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学科特色

该院始终坚持“科教兴院、院兴科技”的战略,通过多年建设,已形成1个市级、3个区级、4个院级重点专科。

2.1.4业务量快速增长

近年来,该院业务量快速增长。门急诊量从2011年的70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86万人次,年均增长5.5%;手术量从2011年的3 343例增长到2014年的4 546例,年均增长9.0%;出院人次从2011年的1.2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近1.6万人次,年均增长7.7%;业务收入从2011年的2.4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8亿元,年均增长14.5%。

2.1.5 已具备一定基础的人力资源

该院现有职工758人,卫生技术人员663人,占全院总人数的87.5%。医师215人,具有高级职称57人,占医师人数的26.5%;取得硕士、博士以上学位者35人,占医师人数的16.3%。护士34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86人,占护士总数的54.7%;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40人,占11.8%。

2.1.6 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人才是医院的生存之本,人才战略是医院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院每年投入人才、学科建设的经费占医疗总收入的1.4%以上,近三年来投于人才、学科建设的资金超过1 000万元。近年来该院先后涌现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人才、普陀区领军人才、区级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才。

2.2 内部劣势(W)

2.2.1 人员缺口大、老化问题较严重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疾病谱的改变、大量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大[2]。该院地处普陀区西北区域,人口众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的老龄人口比例高(根据普陀公安分局人口办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普陀区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257 350人,占该区总人口数的29.05%,高于全市27.1%的平均水平,远高于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但人均医师配置在全市处于中下水平。根据2013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及各地2014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2014年普陀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67人(按户籍人口计算,后同),远低于杨浦区(9.29人)、虹口区(11.53人)和闸北区(10.83人)。另外,据普陀区卫生计生委2014年统计数据,普陀区二级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老化较严重,55~59岁人员比例为14.7%,该院为12.1%,远远高于三级医疗机构(6.2%)。

2.2.2 人员文化程度、职称偏低

该院卫生技术人员文化程度偏低,硕士以上4.6%,本科36.9%,大专34.6%;而区内二级医疗机构文化程度情况为硕士以上10.0%,本科38.7%,大专33.9%。该院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占人员总数的7.5%,区内二级医疗机构的这一比例均不高(7.5%),而区内三级医疗机构这一比例为11.7%。

2.2.3 个别学科人员不足

目前,该院儿科、护理、病理、康复等学科人员相对紧缺。该院与上海的其他二级医疗机构一样,儿科医务人员紧缺。2012年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上海每千名儿童仅有0.4位儿科医师,远低于美国(1.46)。护理人员方面,该院医护比(1∶1.58)虽略高于区内二级医疗机构(1∶1.43),但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医护比标准(1∶2.00)仍有较大差距[3],且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1∶3.45)、中国香港(1∶2.00)(数据来源于2014年世界卫生统计年鉴及各城市统计部门)。医疗质量与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关联很大,注册护士数量不足,既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也会妨碍护理质量、医疗质量的进一步提高[4]。

2.2.4 工作量超负荷

由于普陀区卫生技术人员缺口大,所以医务人员人均工作量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据统计,2014年普陀区公立医院人均诊疗人次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7.30%,医务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

2.2.5 学科、专科特色未在业内形成显著影响力

该院拥有上海市优势中医肾病专科,以及微创外科、骨科、眼科等普陀区重点专科,医院学科设置齐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各个学科都具有一定实力,但是这些学科与三级医疗机构相比还存在显著差距,且未能在行业内形成显著影响力。

2.3 外部机会(O)

2.3.1 新医改各项政策实施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卫生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方案逐步落地,二级医疗机构得以准确定位,适应改革形势。上海将建立“1+1+1”梯度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这对各级医疗机构都提出不同的分工和要求,二级医疗机构有机会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

2.3.2 依托市级优秀教学资源

该院是第二军医大学临床教学医院、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批教学基地、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依托这些平台,可通过教学工作带动该院的医、教、研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该院的综合实力,增强人才吸引力。

2.3.3 整合区域内资源

该院是普陀区西部“医联体”的成员单位,依托“医联体”平台,可加强区域内学科、人才、科研、临床资源整合,鼓励二级医疗机构医师到辖区内三级医疗机构进修,或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兼职或全职工作,加强区域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交流,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执业医师多点执业,提升人才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2.3.4 特定历史时期给予新的机遇

“十三五”开局之际,普陀区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快,“二胎”政策的实行,使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桃浦智慧城”的崛起,对传统就医方式、管理方式带来重大影响,也对该院的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带来新机遇和挑战。

2.4 外部威胁(T)

2.4.1 来自民营医疗机构的冲击

目前,普陀区有民营医院4家,都地处该院周边的桃浦、真如地区,被纳入上海市非公立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且在神经外科、泌尿科、中西医结合、老年护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专科特色,这对该院的学科建设、临床业务开展带来一定冲击。

2.4.2 受三级、一级医疗机构的挤压

2015年,上海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1+8”文件,提出到2020年构建梯度有序、分工合理、运行高效的分级诊疗体系,提倡基层首诊,加强家庭医师制服务工作。一级医疗机构有政策的导向,三级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水平占绝对优势,该院作为二级医疗机构面临如何在分级诊疗体系中找准定位的巨大挑战。

2.4.3 医患关系紧张

恶性医疗纠纷、医闹、伤医事件频发,影响医务人员的职业吸引力,一些优秀大学生、社会优秀人才不愿从事医务人员这个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不利于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

3 对策

3.1 发挥优势,利用机会(SO对策)

3.1.1 科学制定医院人才建设规划

把握“十三五”开局的机遇,合理利用医院发展的优势资源,根据该院人力资源的分布、结构、工作负荷等实际情况,结合社会形势、政策背景、区域特点、发展定位,前瞻性地制定医院人才建设规划,以及在人力资源需求、人才引进、学科建设、激励措施等方面的各项措施,为该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1.2“内育外引”建设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到“内育外引”,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5]。“内育”,即利用市级优秀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工作带动医院临床、科研工作,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技术能力;以项目为依托,推动领军人才、中青年人才梯队建设[6];借助医疗联合体平台,实现在区域范围内的人才柔性流动,采取“请进来帮、送出去训、搭台子练”等办法,吸才引智,盘活人才资源[7]。“外引”,即发挥该院悠久历史的影响力和劳模效应,直接外部引进具有显著优势的学科带头人或团队,直接组建医院的特色学科,引进形式可采取专(兼)职、固定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8]。

3.2 利用优势,回避威胁(ST对策)

错位发展医院优势学科。顺应医改形势,在梯度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中,找准该院的发展定位,区别于一级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疗模式和三级医疗机构的优势专科,综合考虑周边民营医院的学科竞争,在现有中医肾病专科、微创外科、骨科、眼科等重点专科的基础上,错位发展特色学科和潜力学科,提升核心竞争力。

3.3 利用机会,克服弱势(WO对策)

3.3.1 合理调整人才队伍结构

利用市级教学资源,加强与市内和外地高等院校的联系,拓宽护理、儿科、病理、康复等学科的人员引进渠道,尽快建立学科齐全的医务人员队伍;将财政投入和医院业务收入更合理地分配给经济效益不突出的科室(如儿科、康复科),加强其学科建设投入,吸引紧缺人才[1];及时优化各科室、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根据不同学科发展需要,做到人员年龄、文化程度、职称结构趋于合理。

3.3.2 改善医务人员职业环境

改善医务人员待遇,提升医院经济整体运作水平,力争使医务人员收入在同级同类医院中保持前列;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关心,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培养职业幸福感;加强对患者的科学引导,指导其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合理预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3.4 减少弱势,回避威胁(WT对策)

找准医院的发展定位,并使之成为职工的共同愿景。不断改善医院软硬件环境,不断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使医院在区域内、同级医院中、行业内逐步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终将医院打造成为区域医疗中心。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本文链接]http://doi.org/10.13688/j.cnki.chr.2016.16031

参考文献

[1]张新庆,高文慧,李红英,等.我国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院管理,2015,12(4):2-5.

[2]胡载彬.对县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以玉环县为例[J].卫生经济研究,2015(1):36-37.

[3]葛万龙,王国华,李翠,等.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现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2):52-54.

[4]毛瑛,刘锦林,杨杰,等.201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8):35-38.

[5]乔记兵,李娟,孙卫华.医院青年医师培养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3):70-71.

[6]赵苗苗.我院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5,34(10):79-80.

[7]赵升阳,张雨龙,严枫.医院高等级技术人才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2):77-78.

篇8:某医院学科建设的技巧

【关键词】综合指数法;医疗质量;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83-01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也是医院的生命线。如何评价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单一评价某一个指标有失偏差,只有综合评价多方面的指标,才能全面分析医院医疗质量。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某院2006—2010年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为医院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某院统计室2006—2010年医院工作统计报表,数据准确、可靠。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某医院2006—2010年综合质量评价指标

2. 方法与结果

2.1 确立指标体系:本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根据指标的可比性、重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选取工作量、治疗质量、诊断质量、效率质量、费用等5大类10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为:工作量指标:①门诊人数( )、出院人数( )、住院手术人数( );②治疗质量指标:治愈好转率( )、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③诊断质量指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④效率质量指标:床位使用率( )、床位周转次数(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⑤费用指标:住院者日均费用( )。

2.2相对化处理:综合评价要求对数据进行指标化处理,也就是对不同计量单位的数值进行同度量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基本原理:先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标准值,然后计算各指标值( )与标准值( )之比,用 表示,注意区别“正指标”与“负指标”。本文中,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者日均费用属于负指标,其余均为正指标。处理后的数值,正指标数值越大越好,负指标数值越小越好。“正指标”与“负指标”分别按以下方法处理:正指标: 负指标:

此例标准值( )为各年度平均值。处理后的结果见表2。

2.3 指数综合:对以上经过处理后5类指标值进行汇总,根据同类指数相乘,异类相加的原则,计算各年度的综合指数并排序。结果见表3。

3.分析与讨论

根据评价结果表3可以看出,医院综合指数一年好于一年。2010年的医疗质量完成的最好。2010年比2006年工作量指数增加了1.24。这与医院近年来坚持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健全质量管理组织,完善院科两级质控网络,把质控网络真正落实到各项医疗工作之中有直接联系。

从2006年开始,医院针对管理中的不足,着重加强了“医院内涵”建设,从服务质量、诊疗技术和科研水平等方面加大了监管力度。使该院的医疗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全国统计专业考试用书委员会.统计工作实务【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173—177.

[2]黄仁建,凌岳怀,孙军湘,等.综合指数法在评价醫院医疗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统计,2009,16(2):154—155.

上一篇:向往的生活中的励志句子下一篇:按揭购房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