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课改总结思考

2022-12-05

总结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是我们反思自身、了解自身、明确目标的重要方式,通过编写的总结报告,我们可以在工作回顾中,寻找出自身的工作难点,掌握自身的工作优势,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效课堂课改总结思考》,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高效课堂课改总结思考

新课改视野下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

摘要:山东省新课程改革全方位展开,各级学校尤其是高中改革步伐很大,这既是基于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高中学段自身定位的必须。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关的理论主要涉及两对概念,即“过程”与“结果”、“情境”与“形式”。西大博仁补习学校老师认为,从探究性事实的角度来说,“过程”是指学生为探索和发展知识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支持下进行的。“结果”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语言描述、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等。“情境”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具体问题,“形式”则是指学生对获得学习结果的形式化描述。因此,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也是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二、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基于《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在从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式教学,从而构建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第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思维,引导反向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第四,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论文格式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五,教师解放思想,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权”。首先,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其次,下放教学字词权。西大博仁补习学校认为,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再次,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三、改革探索中的反思

新课改调动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改革第一步带来的是思想的变革,思维的转变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些见解偏差,下面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第一、语文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第二、语文课堂上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第三、语文课堂上不要过分重视讨论探索而忽视背诵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过去有一阶段将背诵阅读,视为死读书,读死书,被课堂所抛出。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背之实,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没用大胆的读背,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我认为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培养语感。总之,新课程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的盲点。关键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不断的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第二篇:“课改杯”高效课堂大赛总结

XX中心学校首届“课改杯”高效

课堂大赛总结

首届“课改杯”高效课堂教学比赛作为我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今年教体局教育教学重点工作之一,本次活动仅仅是开始。本次活动从4月11日开始到4月25日结束,历时两周,内容涵盖学校各主要学科,全校共26位教师参加了本次课堂教学比赛,并从中评选出特等奖4名,一等奖8名, 二等奖14名。纵观本次教学比赛,参赛教师准备充分,而评委们更是在认真听课,公正评判的基础上,学校又以教研组形式进行评课研讨,指出其长处和不足,从而使整个“课改杯”教学活动至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一、大赛突出的优点

1、态度认真:课堂大赛既是广大教师展现风采的舞台,更是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老师们比较重视,很多老师准备充分,反复“磨课”,精心设计,深思熟虑,精益求精。同时,积极观摩听课,相互学习,相互研讨,有些教师还跨学科听课。其中王桂华、徐凤华、吴丽文教师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甘作绿叶,满腔热情地扶持、帮助青年教师进步,体现出我校教师昂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理念先进:大部分老师都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留给学生比较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师生积极互动。很多参赛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3、促进教研:授课结束后,各学科组长、及时召集参赛教师进行了总结,对每位教师的课都指出了其优点和努力方向,促进老师们做出比较深刻的总结反思,促进了校本研训的深入开展。

4、素质良好:一大批教师表现出色,素质良好,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他们教态自然、普通话好、语言精当简炼,板书规范有序,教材处理到位,教法灵活多样,让人耳目一新,如:语文组的孙蕊、武立平、陈秀梅、孙世英老师在使用导学案的同时能较好的对学生的展示内容进行小结及过渡到下一内容并自然而然的出示板书,为学生掌握与理解课文提供一个平台;杨婷老师语文七色光的教学完全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当小老师进行讲解与展示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数学老师刘艳、刘淑香、谷琳、王桂华能让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生学习,杨吉杰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落实较好,王桂华能针对导学案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尤玲能结合导学案组织课堂教学,并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到位,张伟九年级复习课能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归纳、总结、梳理所学知识,教师只是起到主导作用。以上教师的表现成为大赛一个的亮点。

二、大赛反映出的问题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景少。教学导入无悬念、无疑惑、无问题、无复习、无检查、无情境,简单枯燥,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新旧知识的衔接,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追求上关注形式上互动,追求表面上的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而忽视活动的效益和及时反馈矫正,不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更不能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底。

3、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由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了解和研究的不够深入全面,所以作业设计不科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巩固练习和整齐划一的作业多,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分层分类选择的作业少。

4、汇报表演多,自主探究少。不少教师由于受外校课改听课的影响,把功夫用在了课堂展示上,这种仅仅依靠课堂展示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挑战。关注学生自主时间,关注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效率,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受到重视。

5、参赛教师的主要不足是文本解读简单肤浅。这方面的主要表现是:部分教师业务功底急需提高,文本解读不到位,不能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知识处理仅仅停留于表面,成为教材的传声筒,事无巨细,面面俱到,重点难点问题不够突出,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最大瓶颈。

6、问题设计,学法指导和合理控制教学节奏有待加强。要精心设计高质量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问题的创设要注意四个原则:针对性原则:要针对课程标准和重难点知识;生活性原则:问题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挑战性原则:要有思维冲突、思维含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适度性原则: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更要精选、适量。

合理控制教学节奏:教学要有计划性,不盲目追赶教学进度。课前能提醒学生做好上课相关准备。把握好课堂节奏,科学分配教学时间,不前紧后松,不拖堂。

要关注方法指导:老师及时总结和指导答题方法,及时纠正学生问题。

7、本次比赛教师没有达到全员参与,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也没有参与进来,令人遗憾。课改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系统工程,只有全员动起来,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决定未来。

三、教学建议

一是要深刻认识到:衡量课堂高效与否的标准不是看教师讲得好不好,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讲是教学中最容易的一种手段!正是课堂信息来源的单一化和传输方向的单一化,才导致了传统课堂的极端低效!学习的天敌是依赖,教学的失败是包办!懒惰是培养出来的,哪里有事无巨细、越俎代庖的教师,哪里就有快乐的懒汉学生!只有让学生从“学

会”转变为“会学”,学生才能减少对“教师”和“教”的依赖。唯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广大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凡是在课堂上讲得不深不透的教师,都是因为学科功底不好的缘故。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刻苦钻研业务,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是一名教师的立足之本。

第三,要落实课改精神,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要拘泥于教材,要围绕课标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一节课不能容纳太多的内容,要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对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要做到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逻辑结构,并做到纲举目张,努力使自己的课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

第四,要广泛地挖掘各种课程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感。

第五,提高对当堂训练重要性的认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是衡量和评价课堂的重要标准!没有课堂落实,就没有高效课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仅注重学生的口头反映,更注重学生的笔头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加强信息反馈。而信息反馈的最佳方式就是当堂训练。二是实现当堂训练有几条途径:首先分段讲授,讲练结合;其次,口笔结合,当堂训练。再次,保证时间。三是注重课型的研究和运用。

“课改杯”高效课堂大赛终于落下帷幕了,但结束的是一个活动,而持续的应该是我们对学生、对学科课程把握的一个内驱力。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需要集体协作,同伴互助,更需要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老师们不能只顾忙于常规性的教学,不反思回顾自己的实践。否则,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地道的教书匠。三流的教师忙于教学事物,二流的教师善于教学积累,一流的教师勤于教学思考!每位教师都要认真规划、定位好自己的教学生涯,不甘平庸,追求超越。正如校长所说,“本次活动要开拓创新,要打破以前老旧观念,要立足课堂,变革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追求教学效果教学效益的最佳境界。要不在乎形式,探索出适合于思源自己的教学高效模式”。就让我们在实际的学科教学中继续践行我们的感悟和思想,去诠释之中蕴涵的教师的创造之美、师生的互动之美、投入的情感之美、学科的特点之美、展示的层次之美、挖掘的技巧之美、碰撞的创新之美、践行的成长之美„„.

山里乡中心学校 2014-5-14

附:“课改杯”高效课堂大赛获奖名单

第三篇:高效课堂课改工作主要经验

常丰镇中心小学高效课堂课改工作主要经验

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在实践、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五步尝试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一年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高效课堂”课改工作的总体思路

我校高效课堂课改工作主要采用“五步尝试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精神为“先学后教,先试后导”;价值取向为:让学生快乐尝试,在尝试中体验成功,在尝试中创新;内涵为“全、主、合”,即“全”:面向学生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面发展;“主”:学生自主,主动学习; “合”:小组合作、合作探究。这种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高效课堂”课改工作主要做法

1.试行“导学案”备课。“导学案”的应用是教师备课方式的转变,它由教师备教材教法转变为备学生。我们要求导学案的设计必须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切实落实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一是打破教师对课堂的过度包办。教师对课堂的过度包办主要表现为:预习环节教师对设计问题的包办;探究环节教师对结论的包办;展示环节教师对评价的包办;导学环节教师对活动过程的包办;反馈环节教师对解疑的包办。二是建立适应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1)由“写教案”到“编写学案”的转变

备课、编写教案是最基本的教学常规,是上好一节课最基本的准备工作。教师编写学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与方法、导学问题、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等几个部分。

(2)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转变

“先学”是指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采取自学的方式自学教材并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后教”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采取“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释疑解难,对自学过程中的难点或不求甚解的地方进一步理解掌握。

“先学”一般在15分钟左右,主要是在学案导学的引领下单独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的知识。“后教”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主要是采用“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的形式达到释疑解难,突破重难点的目的。“先学后教”只是一种理念,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先学后教形式。 (3)由“课后落实”到“当堂落实”的转变 当堂落实指的是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利用学案中的课堂练习、小测、竞赛活动等对刚领悟的知识通过运用达到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的作用。这一环节一般不少于15分钟(根据不同课型可适当延长),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课堂练习,第二步是学生互相交流、批改、订正或教师批改、讲评、订正,也可以让学生站板带领大家订正。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学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诱导上。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的位置让给学生,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讨论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己知的知识外,还应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大胆提出问题,标新立异,老师把知识点以问题形式呈现给学生们,学生们带着问题自己阅读教材,解决问题;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向小组同学们请教,共同讨论;然后同学在课堂上汇报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和结果,或者质疑讨论未果的问题;老师安排其他同学点评或者答疑,从而让更多同学展示自己学习方法,老师能发现错误症结和思维火花;然后老师启发引导大家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使之系统化,并且提炼出方法;为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老师又设置问题或练习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巩固;最后当堂检测学习效果(也可根据安排放在下节课)。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知识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成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情感交融、思维碰撞的生命历程。

5.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就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在教学中,师生是平等的,老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提出问题,同时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以建立科学、民主和平等的新师生关系。

三、今后工作打算

1.学案编写--应符合实际:一份好的学案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符合校情、班情和学情,要能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

2.学生自学--应落实到位:在自学这一阶段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①前期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指导自学、督促自学、鼓励自学,表扬自学效果好的同学,引导学生体验自我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全班同学形成自学氛围。②明确学案中各项自学要求。③自学阶段教师不能放任自由,应在课堂里来回巡视,加强督查,发挥组织管理职能,确保每位学生都专心学习。④要积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分析问题,学会利用资料、查找资料与利用学习工具书。

3、互动交流--应讲求实效:互动交流阶段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消除困惑、解决重难点、再次掀起思维高潮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应注意几个问题:①进行师生互动或教师运用课堂提问艺术来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并进行释疑解难时,对于所有学生在自学后都已懂的问题,原则上不教,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再更正、补充,对于学生不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诱导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的讲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最重要的不是释疑解难,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现学生特别是有待激励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激活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激发兴趣,使每一节课都作为下一节课的“加油站”,持之以恒,从而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②进行生生互动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发挥好“培优补差”的功能,引导督查优生不但要当堂掌握相关知识,还要完成选做题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深度、广度加以钻研与领悟,为“兵教兵”作好准备,久而久之,让优生更优。有待激励的学生要引导并鼓励他们及时请教,及时消除知识障碍,不要因为一时的障碍影响学习进程,同时要注意教导他们不能有依赖心理,要逐步过渡到独立学习。

总之,我们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充满了期待,充满了信心。希望老师们追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最高境界,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的学习吧!想一想,在课堂上,学生依照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兵教兵解决疑难,归纳交流解题的思路办法,学习热情高涨,没有不学的学生,不待老师讲就能完成当堂的学习任务,教室变成了学堂,老师轻松自如的组织学生学,指导学生学,督察学生学,那该是多么理想的课堂教学!

第四篇:贯彻新课改 塑高效课堂

——浅谈小学语文的信息化教学

摘要:21世纪的我们都身处在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随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普及,使得信息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逐渐有所提高。纵观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接受知识的载体往往都是书本与黑板,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将信息化教学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之中,不仅学生容易接受,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主要对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浅谈。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近几年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市教学的重点,以及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的不断深化,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并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成绩。和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相比,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手段,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也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将信息化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依旧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1将信息化教学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1有效满足当下新课改的素质教育理念要求

随着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了,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小学语文教学进一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今天,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迫在眉睫。语文学科要促使学生能表达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让语文作用于生活,改变生活。但传统的教学教师主体的教学模式趣味性不强,教学手段单一,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创新课堂模式,引入信息化教学媒体,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情况下,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多种平台与媒体,实现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 总之,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影响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不仅更加有利于培养出新时代所需的人才,而且也更加有助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改革和推进。

1.2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以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比较典型的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教师一味的将大量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最终只会制约他们的全面发展。

但是,加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比如: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凭借其形式变化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和优势,则能牢牢吸引学生们的眼球,进而提高他们的思维以及创新意识。与此同时,也使学生对相关课堂教学内容和知识的掌握也变得更加牢固,进而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说到底,这一系列教学方式的变化都是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

2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枯燥乏味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的还是比较传统且相对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而这也就使得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

例如:仍然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词的时候,喜欢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方式进行教学,对于那些记忆力比较差的学生而言,其实是存在巨大难度的。即便有的学生能够背下大段的古诗词,但是其学习能力也仅仅只是停留在对课文的简单记背上,而这也将加剧他们的遗忘速度。总之,如此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最终只会阻碍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进一步推进。

仍然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词的时候,喜欢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方式进行教学,但这种方式割裂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谈不上对诗歌有深入的理解。传统的诗歌教学中,教师会将诗词割成一字一词进行解释,学生如果将诗词翻译出来并且明白主旨思想就算完成教学,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接受度与学习心理。语文教学的初衷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得到情感上的熏陶,而不是单论知识掌握的多寡。满堂漫灌的教学方式目的只在于考试,功利性的教学只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退减,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填鸭式”教学学生的学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背。这是被动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锻炼,更加不能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只会跟老师的脚步走,不懂得质疑与提问,学生会越学越吃力。 2.2语文教师教学方法脱离实际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提升,实际和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着巨大的联系。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严重脱离生活实际。他们一味的照本宣科,则只会促使学生把思维意识停留在教材上,从而使得整个小学语文课堂都显得枯燥无味。

小学语文教学看似简单,但是却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教学任务和要求。针对课文中出现的人事物,教师也只是做简单的描述,也没有通过其他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比如:在讲述关于景物描写的知识的时候,一味地给学生讲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微风吹拂,在一夜之间就吹黄了银杏,吹红了枫叶。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课堂感受与现实产生偏差,并不是所有地方的秋天都是如此。现在作文教学倡导写真事,述真情,但部分老师的教学方式没有改变,没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质疑课本,使得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心理。这样的教学方式最终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固定,而整个语文教学课堂效率也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3如何有效加强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由于信息技术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包含的教学内容多,比如:案例设计、软件操作、PPT设计与制作等等,而且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模式存在本质区别,进而也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然而,为了加强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首先就应该提高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方面是学校要肩负起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责任。除了定期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进行专业的知识讲解以外,还可以组织教师之间进行交换式的学习,这对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另一方面则是教师自身要有学习的意识。由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平时也要多学习和信息化教学有关的知识。比如:如何制作教学PPT;如何进行微课教学。只有教师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其实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3.2采用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段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自制力普遍较差,一旦教师的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无味,他们就会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改革理念的深入影响下,尤其要注意借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更加多样的教学活动。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就可以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使得教学形式和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还能将原本难以理解的课程内容通过Flash动画展示出来,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到学生的各种感官,而且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其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景色描写的方式,进而获得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可以借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3.3有效设置情景教学法

教学实验证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法,则能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此同时,还能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的生动和有趣。当然,这也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应用的一大表现。

比如:在教学《海底世界》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通常就会借助多媒体的放映向学生展示充满奇异色彩的海底景色,进而让学生感觉到好像自身就身处海底世界。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学习课本之外的内容,比容针对某一个主题,类似:如何保护环境,如何进行科技创新等展开小组间的辩论。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看看精彩的辩论视频,这样则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路和启发,长期得到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将得到有效的提升。 4结语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发展也变的更加日新月异,从而也导致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新事物,它具有众多优势和特点,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其影响是也是非常巨大的。但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具体的课堂应用中还依旧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想要加大信息化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作为相关教师,就应该转变教学思路的同时,不断地对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改善。只有这样,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高贵忠,任京民.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3 [3]李冰.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00 [4]吴盛华,胡华杰.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6

第五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课改体会

参加全市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体会

赵庄小学尹贻金

通过参加这次高效课堂研讨会使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得到了不少的收获,现将我的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我的认识

新教学观念。我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的灌输和讲解,而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取支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观念,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新学生观念,通过实践,我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二、以后的工作

1.挖掘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

大家都知道,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可改以来,我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为上好课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2.充分展示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则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

3.反馈检测

落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在知识掌握或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并及时补充讲解。

三、我的反思

在感受新课改活动的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也存在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较难维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内容难以完成,学生热情不能持久等等,面对以上问题我们每位教师要把课改工作做得细之又细,每一个环节都要稳扎稳打,落到实处,要把课改作为一项持久的工作,同时我们要善于总结得失,及时修正完善,让我们的课改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3.03.25

上一篇:高校文明创建工作总结下一篇:国学教师培训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