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才工作推进计划

2022-12-28

在开展一份新的工作或者任务之前,你是否会感到紧张和迷茫?而一份好的计划能为新的工作制定方向,更加胸有成竹。那么计划要如何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加强人才工作推进计划》,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加强人才工作推进计划

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推进自主创新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作为主管人事人才的部门怎样为发展本地区服务,提高地区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培养和造就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推动本地区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文将分析**创新人才的状况,并提出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的措施。

一、自主创新人才的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通过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推动自主创新的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大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力度,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对人才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人才队伍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推动了自主创新的发展。

1、人才总量有了新的增加,人才素质有了新的提高。截止2003年底,按原人才统计口径,昆明地区的人才总量约为43万人,比1998年底净增加9万人,年均增5.3。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26万人,拥有两院院士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18名,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人员6589名,高技能人才约有7.5万人。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末**属及其以下人才队伍总量为18.7万人,比1998年增加4.8万人,年均增5.7。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03万人,比1998年增加3.03万人,平均每年增长5.0。

2、人才体制改革取得进展,人才活力增强。随着党政机构的多轮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发展,阻碍人才作用发挥的体制性障碍不断消除,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较好发挥,人才对科技的贡献、专利申请量大大增加,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劳动合同制、聘用合同制等契约用人制度的建立,人才和用人单位在人才市场中主体地位不断落实,人才在流动中不断实现其价值。培育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拓宽业务,拓展服务,人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人才的增量调节实现市场化,人才的存量调节也逐步实现市场化。

3、人才成长和创业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人才强市战略,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投入,不断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大环境。2000年5月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出台了有利于人才引进的政策。5年来,共引进各类人才近6000名,其中引进博士70余人。2005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的意见》,进一步形成了党管人才、各单位重视人才、社会关注人才的良好局面,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氛围进一步形成。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同推动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对人才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2003年全市人口人才密度仅为7.4,这与沿海等发达地区尚有较大差距,也难以适应现代新昆明建设的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少,2004年末,市属及其以下单位开展职称评聘的有13万个单位,但仅有专业技术人员14万人,平均每单位仅有1.08人,而有职务资格的仅有11万余人,平均每单位仅有0.85人,许多单位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非国有单位,每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平均还不到0.5人。

二是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少,低层次人才多。市属14万专业技术人员中仅有高级职称人员5千余人,占4,初职和在岗未评聘专业技术人员为9.6万人,占68;事业单位人才密度相对较高,而直接关系自主创新的企业人才密度低。市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0.1,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仅为8.2;学历层次低,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硕士以上研究生703人,占0.65,而中专及其以下学历的人员占44.2。

三是分布不够合理。专业技术人员中在事业单位的多,企业的少;从事教育卫生的多,从事工程技术的少;从事传统产业的多,从事高科技的少;从事科研的仅占0.13;从事农业技术的占总数的2.6。

四是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还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有效的人才培训机制还未形成;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缺乏新的突破;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还未建立;符合新形势的人才资本理念还需进一步树立。

二、加强自主创新人才资源开发的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决定》和推进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决定,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以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构建有利于资本聚集增值、人才聚集创业环境为载体,着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特别是工业、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紧紧抓住引进、培养、使用三个重要环节

,整体提升人才资源开发层次,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为推动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开发原则

1、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发展人才方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努力营造留住人才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环境和条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创新人才素质,运用政策和开发项目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并为他们提供创业、创造、创新的条件和舞台。

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重点抓好工、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同时,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以适应自主创新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3、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为促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和推动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目的,把创新人才开发与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确保现代新昆明建设和自主创新对人才的需求。

4、坚持人才开发机制创新。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建设国际化人才的需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市场建设,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国际惯例双接轨的人才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和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三、推动自主创新人才开发的措施

自主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敏锐的创新意识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为了造就一大批创新人才,适应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需要,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成尊重创新劳动的良好氛围。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的内涵不断丰富,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知识含量不断提高。复杂劳动由于包含更多的知识、技术,能比简单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创新人才的创新劳动,就是一种复杂劳动。他们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先进技术、管理能力以及信息等,成为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价值与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断地提升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要造就一大批创新人才,我们首先要端正对创新劳动的认识、形成尊重创新劳动、尊重创新知识、尊重创新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创新人才的创造性。

(二)创建有利于创新的教育培训体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教育是基础。培养创新人才,既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态度,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善于把握机遇的敏锐性和积极改造自己、改造环境的应变能力,以及对事物不断进行思辨并力图创新的意识能力。为此,应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有利于创新的教育体系,使人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被激发出来。同时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和创新之中。根据国家和省市的要求,要继续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学习新理论、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累计不得少于12天。在继续教育中,要突出重点,特别注意抓好工、农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培训,不断增长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积极吸引创新人才和智力。当前,**人才总量少,高层次人才比重低,特别是创新人才紧缺,已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实际需要,加快引进创新型人才是推动**积极发展自主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是要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和用人环境。要尽快通过修改完善创新2000年出台的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意见,形成有利于吸引创新人才的大环境。要通过加快科技园的建设,加快科研院所建设,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站等的建设,搭建吸纳创新人才的平台,为创新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和良好的条件。

二是要通过加强与国内重点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与珠江三角地区人才合作、构建培育研究生实习基地等方式,吸引自主创新人才加盟昆明创业。要拓展国际人才合作渠道,促进我市对国外人才的引进和使用。

三是要走引才和引智相结合的路子,拓宽引进创新人才的路子和方法。紧紧围绕现代新昆明建设,以项目为基础,以促进自主创新和提高效益为目的,引进人才、引进智力,提升我市自主创新的水平和层次。

四是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作用,多方位、多层次开展创新人才招聘活动,集聚吸引各类创新人才。要通过发展“猎头”业务,为自主创新寻找高层次关键人才。

(四)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用人机制十分重要。能否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直接关系到创新人才能否脱颖而出、施展抱负、发挥才智。要在用人机制中引入竞争,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实现人才的优胜劣汰。要打破选人用人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积极营造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为此,一是要深化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以聘用合同制为核心的用人机制,落实用人单位和人才的择业择人自主权;二是要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实行职称评审和聘用分开。试行取消职称的试点,由单位根据其能力直接聘用职务;三是要建立科学的符合各类人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主要应由社会和业内认可,要把创新能力作为评价人才是否优秀的重要依据。要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实绩,对那些有创新意识强、创新能力高,在自主创新中做出成绩的要打破惯例,及时破格评聘技术职称。

(五)建立激励创新的有效机制。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形成敢于创新、追求创新的社会氛围,促使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因此,要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建立激励创新的有效机制。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为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明确了方向。要通过体制创新,大力激励人们的创新活动,保护人们因创新活动获取的收益,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和活力竞相互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在中,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委关于加强人才的决定,进一步改善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探索体现科技人才价值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政策,让他们先富、快富,激励创新人才,为推动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做贡献。

第二篇:加强领导 创新机制 强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和企业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典型材料

加强领导 创新机制 强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中共富裕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富裕县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为载体,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重点,按照“激活存量、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完善机制”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创新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渠道,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的服务体系,优化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环境,建设了一支有觉悟、懂科技、善创业、有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4,688人,占农业人口的2.6%,占农村从业人员的4.7%。其中,具备初级以上农民技术职称的有1,832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38%。农村实用人才在我县推广农业示范技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一、树立科学人才观,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把农村实用人才资源视为农村第一资源,把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委、县政府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组织部、人事局、农委、科技局、教育局、畜牧局等2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组织部设立办公室,负责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宏观指导、协调服务和督促检查。县委要求各成员单位统筹协作,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和培养。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2次以上联席会议,及时研究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乡村两级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实用人才服务站配备专人负责,明确了职责范围和工作制度。组织部门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日常工作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把实用人才工作纳入到了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考核体系,制定了农村实用人才考核标准,有力促进了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出台政策,明确任务。《富裕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立足县情,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县委将重点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写进了《富裕县“十一五”时期人才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富裕县关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五个一工程”实施意见》,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工作和具体要求。按照《富裕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管理办法》,两年来,我们采取自下而上、层层筛选、逐级审核把关的方式,评选出乡级农村实用人才460名,县级农村实用人才98名,给予了表彰、奖励。三是分级建档,规范管理。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建档。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县级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工作,乡镇人才服务站负责本乡镇县、乡两级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工作,实行一人一档。经评选确定的农村实用人才,按管理权限,每年与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乡镇人才服务站签订《农村实用人才目标责任书》,年终进行考核,通过了解掌握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情况,实行动态管理,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资格。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

教育培训是壮大实用人才数量、提高实用人才素质的主要手段和基础。近年来,我们根据实用人才成长的特点,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宗旨,把农民素质教育、实用技术培训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分类指导。一是实行阵地培训。作为全省“十佳”牧业县、全国牛奶生产强县,目前,我县已有2.5万户农民饲养奶牛。为提高奶牛科学饲养水平,近年来,依托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举办了24期“养奶牛明白人”培训班,培训奶农5,000多人次,使800多名青年农民成为致富带头人。在培训经费上,县委、县政府给予大力扶持,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投入128万元。各乡镇结合农时,利用服务工作站、农广校等学习阵地,举办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班,引导农民自觉学习运用先进实用技术,每年培训农民达两万人次。二是实行在线培训。以全面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契机,积极探索新型农村教育培训运行管理模式,高质量、高标准地用好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组织部门认真制定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计划,确定了培训目标,开通了在线学习网站。去年以来,通过“向上争取一点,支部自筹一点,党费补助一点”筹措资金22万元,下摆电视、VCD机72台套,电教光碟1,400盘,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平台。为服务群众,县畜牧局还设立了“畜牧110”服务热线,由畜牧兽医专家24小时轮流值班,免费为奶户提供技术咨询,每年咨询达千人次。三是实行按需培训。我们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既根据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聘请有关专家到田间地头针对生产实际举办讲座,又针对急需解决的问题,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有专长、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外出考察培训,学习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们依靠上海光明乳业落户本地的优势,连续三年组织90名奶牛大户到该公司培训基地进行了一个月的观摩学习。还先后派106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到东北农学院和省农科院生产基地参加学习,选派235名“种、养、加”能人到内蒙古、双城和山东诸城、寿光等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使他们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四是实行党员示范培训。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经过层层推荐、选拔,全县确定了90名掌握专业生产技术、技能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能人、专业经营户和为农产品开发、销售服务的致富带头人、经纪人,给予他们优惠政策,兴办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开办“农家课堂”。目前,这90名党员共引带近2,000户农民共同致富,使每户年收入提高25%以上,取得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应。

三、优化整合资源,健全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的服务体系

服务体系建设是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的主要手段和载体,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发挥部门服务的作用。农业部门积极开展了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引进和推广农业新技术,设立了县、乡(镇)、村三位一体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开展了劳务资源普查,加强劳务资源管理和信息服务能力,维护实用人才的各项权益;科技部门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发挥协会服务的作用。我县现有奶牛、棚菜、水稻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6个,会员达1,866人,通过定期组织开展科技示范、技术交流、现场讲解等活动,在田间地头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组织“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开展自我服务,促使其信息互通、技术互补、市场互动,进一步加快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孵化。三是发挥专家服务的作用。近年来,我县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吸引省市科研人员深入到农村一线,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充分发挥科技、农林等部门专业人才集聚的优势,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单位推荐、个人自愿报名等形式,经资格审查,将分散在全县的科技人员集中登记造册,形成有一定规模、门类相对齐全的科技人员及专家信息库。现在,入库人员已达182人,组建了奶牛养殖、水稻种植、棚菜生产等8个技能培训讲师团,每年开展送科技、送技能下乡活动达20多次,受益群众近万人。

四、创新完善机制,不断优化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环境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为了确保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顺利进行,近年来,建立健全了实用人才长效发展机制,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不断促进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一是建立了财政投入机制。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大对实用人才的投入扶持力度,拿出专项资金,投入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并逐年递增;各乡镇在预算时,也相应加大了对本地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财政投入。二是建立了创业扶持机制。我县制定了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兴办经济实体,辐射周边群众尽快致富,特别是在生产贷款、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优先保障,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每年有重点地帮扶一批有潜力的青年农民自主创业,使其成为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三是建立了择优选拔机制。乡村两级党组织为营造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以“双培双带”工程为统领,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实用人才,把实用人才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农村党员干部,积极支持农村党员干部和实用人才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并及时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高、服务群众意识强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进村级班子。目前,全县农村实用人才中有党员3,228人,占人才总数的69%,村级班子成员中,90%以上是党员实用人才,实现了党员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相互衔接、一体推进的工作新格局。四是建立了人才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农业科技项目开发、农业科技项目推广、扶贫资金或优惠贷款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设立了奖励基金,对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人才,进行一年一度的表彰和奖励。各乡镇党委、政府主动吸收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列席有关会议,特别是参与有关科技兴农、发展农村经济等重大问题的决策,认真听取和尊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见。县电视台开办了《咱村能人》栏目、《富裕报》开辟了《实用人才风采录》专栏,先后对56名优秀实用人才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报到,扩大了他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样板,真正起到开发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的激励效应,从而营造出了人人尊重人才、人人争当人才的社会氛围。

第三篇:人才推进计划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年重点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依托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若干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检索结果:创新人才计划今年刚开始纳入科技部人才规划刚要,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文件。

辽宁省人才规划:

1、 百千万人才工程:

1)资助对象和重点

a:资助对象: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层次的人选(以下简称“人选”)均可申报。其中,百人层次人选一般不超过48周岁,千人层次人

b:资助重点:重点资助符合我省支柱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应用型项目;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建设和突破辽西北进程中的重大项目;我省重点企业的实际应用项目;由“人选”组成的创新团队申报的项目。

2)、资助类别和额度

a:创新研发类(A类):用于资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应用型项目(课题),资助额度一般不超过10万元。

b:学术交流类(B类):用于资助人选到国(境)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进行与其所从事专业有关的中长期(3个月以上)培训、研修、合作研究,及参加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技术交流会、研讨会等。其中,在国(境)外开展上述活动的,资助额度一般不超过2万元;在国内开展上述活动的,资助额度一般不超过1万元。

C:自筹经费类(C类):是指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立项、项目负责人自筹经费的项目。自筹经费项目与其他类别项目级别等同,如自筹经费项目的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可按当年项目平均资助水平予以资助。

立项结果:可以争取部分专家往来经费。

3)、经费来源

省财政列支专项经费200万元,用于资助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从事的项目。

2、 外专千人计划

1)申报主体:外专千人计划”申报主体为省内非外资用人单位。

2)申报条件:

a: “外专千人计划”重点引进长期项目非华裔外国专家(引进后至少连续来华工作3年、每年不少于9个月)。

b: )申报人应符合“千人计划”引才标准(一是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二是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三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四是国家急需紧缺的其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考虑到外国专家的实际情况,申报人年龄可放宽到65岁。 立项结果:资金支持额度大,可以利用这部分资金,聘请专家,指导我院工作。

3、辽宁省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申报指南

1) 什么样的单位可以申报省海外研发团队项目

在我省境内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均可申报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

a)企业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转化能力;

b)项目有明确的研发目标,具有世界前沿技术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并能够形成产业化;

c)海外研发团队已落实或正在企业开展产品研发工作,企业有规范的与海外专家签定的合作协议或合同,有明确的实施计划;

d)产品研发成功后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产业化规模生产,经

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能够实现较高的利润水平,促进就业,增加税收;e)中外合资企业(含与港澳台合资企业,下同)申报项目的,中方控股比例须达到或超过51%。

立项结果:每个项目资助200万

4自然科学基金

1) 目的:为加强我省应用基础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激励原始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后备人才队伍储备,培

养和造就科技拔尖人才。

2) 重点资助方向:

a: 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及良好的预期应用前景,对全省科

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推进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尤其是围绕我省特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所开展的应用基础研究;

b: 具备研究工作基础,研究工作具有自主创新性,依托

单位应当具备必要的实验研究条件,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可在2-3年完成预期研究目标的应用基础研究;

c: 由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展的依托国家、

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d: 跟踪国内外科学发展前沿,尤其是我省具有优势的应用基础研究。

3)申报条件及要求

a):本次受理申报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含软科学研究项目;

b):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人原则上须为1961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副高级以上(含副高级)相关专业技术职务,且每人本年度限报一项;

c): 2011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行限项申报。限项办法:各单位按不超过本单位近3年中获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的总和项数进行申报;近三年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不超过3项的单位,本年度均限报3项以内;

第四篇:天津11个人才和团队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科技部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对象进行公示。其中,南开大学陈军、天津大学尧命发、邾继贵、天津工业大学夏长亮、天津医科大学张宁、公安部天津消防所宋波、天津科技大学王硕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工大海宇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牛萍娟、天津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宇学峰、天津微纳芯科技有限公司王战会入选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天津大学王成山带领的“含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的复杂电网规划运行优化理论与方法创新团队”入选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一项重大人才工程。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悉,此次入选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年龄都在45周岁以下,都是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部门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课题的负责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的年龄在50周岁以下,创新团队都在近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创新创业人才都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创办初创型企业的科技管理人才,并获得了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的企业创办人。

市科委把人才工作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科技项目为抓手,按照项目、人才和基地统筹安排的原则,加强了本市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在培养具有国内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方面,2012年市科委先后实施了“天津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和“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这次入选国家创新推进计划的人选都先后获得了“天津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和“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等人才计划的支持。通过市科委对大项目的培育,其中,6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973计划项目,1人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5人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下一步,市科委将启动“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积极与国家人才计划进行衔接,计划到2020年培养造就1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扶持300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建设5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记者赵首蕊通讯员卞刚)

第五篇:社区加强人才编制管理计划

社区加强人才编制管理计划

全区人事和机构编制工作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保障民生这条主线,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加快两大升级、实现三大转变”工作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中心区和“生活品质新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人事公共服务。

一、以打造人才高地为导向,更好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为更好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要继续向重人才、重服务、重创新、重社会效益转变,体现“人才为本、民生为先”理念,切实发挥人事部门的职能作用,全

面深化大学生创业就业“123工程”。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根据《区度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引进宏观指导,积极引进中心区建设紧缺人才。继续举办好第六届“创业在”系列人才招聘会,组织我区企事业单位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招聘会。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结合本区实际,创新机制,拓宽渠道,着力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海外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好“市大学生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分园”,以“两园”为平台,集聚人才,积极吸引人才入驻创业。以“浙江一流,全国示范”为目标,着力打造有规模、有质量、有成果的赛博创业工场,为大学生创业搭建新平台。通过到国内高校聚集地巡回推介、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多种方式,力争2年内赛博创业工场引进大学生创业企业700家。

加大人才使用和培养力度。继续深入实施“136”人才工程,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和使用,积极向省“151”、市“131” ”人

才工程推荐优秀专技人才。开展“136”人才“师徒结对”活动,增强人才引领、辐射作用。实施“百名大学生村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培训,大力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快对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步伐,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力争取得一批创新成果,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做好我区首届杰出人才奖评选工作,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先进典型,进一步营造“四个尊重”的良好氛围。开展“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奖”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奖”评选活动,推进大学生、留学人员的创业。组织“136”人才代表进行健康体检、外出考察学习,开展生日、节日等慰问,真情服务人才。

二、以制度和能力建设为主线,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提升能力为核心,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适应科学发

展要求的公务员队伍。

强化公务员规范化管理。认真学习贯彻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依法加强公务员规范管理。稳妥做好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入轨工作。进一步做好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和大学生“村官”、社工的招录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深入贯彻《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带薪年休假制度实施的督促、检查工作。

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抓好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在职培训工作。深入实施公务员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充分利用干部学习新干线,积极开展公务员网上培训和考试工作。继续开展新录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初任培训和下基层、重点工程锻炼活动,努力提高新录用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公务员考核。不断完善公务员考核办法,逐步建立以业绩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公

务员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热情。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继续组织好优秀公务员疗休养活动。

三、以提升发展软环境为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

按照总体规划、分类管理、综合配套的原则,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确保改革整体推进、相互衔接。

稳步推进机构改革。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结合我区实际,对相关部门“三定”方案进行重新调整、拟定,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切实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机构保障工作。协助相关部门切实做好我区国有民办学校体制调整等工作。

稳慎做好收入分配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做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

工资实施工作。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科学合理地实施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和岗位设置工作。

加强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加强和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人员招聘工作,规范编外用工。认真做好事业单位法人网上登记工作。

四、以社会需求为方向,打造人才人事公共服务品牌

加快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拓展公共服务内涵,建立起运转协调、务实高效的人事公共服务体系, 进一步营造服务优中求优、工作精益求精的氛围,提升人事公共服务能力。

创强人才人事服务品牌。继续开展“人才人事服务月”活动,不断强化送政策、送服务、送信息“三送”主题,打造人才人事服务优质公共品牌。继续开展人事政务公开、留学人员和大学生服务、

人事培训考试、人事政策咨询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创新人才人事服务载体。以建设好“大学生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为抓手,构筑创业服务新体系,优化创业公共服务,深化大学生和留学人员创业工作。延伸服务触角,拓展人事代理业务,扩大人事代理范围,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加强人才网建设,及时发布区内企业招考招聘信息和应届高校毕业生到档情况,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便利服务。

创优人才人事服务品质。认真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健全完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继续做好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的解困稳定工作。加强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督促各单位把退休干部“两项待遇”落到实处,指导退休干部活动中心开展好活动。加强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规范人事仲裁行为。加强信访维稳工作以及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工作的办理,积极打造“和谐人事”。

五、以加强自身建设为根本,树立人才人事工作新形象http://

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和引导机关行政行为,用规范化的管理来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党和人民信赖的人事干部队伍。

提高干部能力建设。加强理论学习。继续坚持“每周学习日”,进一步创新学习方式,开展人事干部“每月一讲”活动,交流科室业务工作。继续举办全区人才人事干部培训班,提升人事干部业务能力。加强对人才人事工作重点问题的调查研究,积极思考对策措施,指导和促进干部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不断创新,着力打造“科学人事”。

深化规范化机关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人事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推进机关规范化建设。深化“满意科室、服务之星”评比活动,强化机关干部服务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方便基层单位和群众办事。充分发挥人事工作监督员

的作用,主动征求和听取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接受监督,积极打造“阳光人事”。

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长效机制,扎实抓好廉政教育,不断夯实廉洁根基,将反腐倡廉融入人事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抓好机关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规范权力运行,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构建“法治人事”。

上一篇: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下一篇: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