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行政执法存在问题

2023-01-18

第一篇:林业行政执法存在问题

当前林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在可持续发展中,林业负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负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负有基础地位。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因此,做好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维护生态安全,不断地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广汉市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始终坚持以《森林法》等法律法规为武器,依法行政。林业行政执法在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努力克服不利因素,严格执法,依法治林,适时开展专项行动,严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森林资源和林业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但是,从目前开展林业行政执法的情况来看,我市林业行政执法工作还不能适应生态建设发展和治理的需要,依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实施以后,对林业行政执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促使我市林业主管部门和执法人员,要正视林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研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措施,把全市的林业行政执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结合实际,笔者就广汉林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当前,我市林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

一、对《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还不够深入,缺乏应具的法律权威。自《森林法》公布以来,虽然全市各乡(镇)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多次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但往往限于帖标语、发资料、办专栏、出动宣传车等形式,而深入基层讲法、以案释法的较少,结果是声势大收效小。据调查,目前,全市干部中有13%、群众中有52%的人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森林法》。特别是一些不识字的农民,对《森林法》知之甚少,有的只知道《森林法》就是不能随便砍别人的树,认为只要树是自己栽的,想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因而违了法也不知道。有的村干部认为集体的林木属集体管理,砍几棵树自己有处理权,砍集体的树给社员解决困难没什么不对。有的社员认为山林是分给自己的,自己房前屋后栽的树,砍树办不办手续、砍多砍少是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另外,在《森林法》的宣传中,存在讲大道理、喊口号的情况多,对有关的具体规定和具体的配套法规讲得少的问题,如占用使用林地、木材采伐申请、苗木种子检疫、木材凭证运输等一些具体规定,有很多群众不知道,待违法后处理时,受罚人感到很委屈,不服以至造成诉讼。有个别工作人员,甚至不想让群众知道有关法规和规定,认为这样处理起来比较主动,想怎样罚就怎样罚、被罚者无据反映。

二、执法力量薄弱,任务重。林业行政案件具有涉及面广,隐蔽性、突发性、群众性强,工作量大,难于及时发现和调查取证困难等诸多特点。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林业主管部门应具有较强的执法力量和有效的执法手段,以确保对案件的监控发现能力、制止能力和查处能力,从而有效地担负起保护森林资源,保障林业生产经营正常秩序的重任。然而,从目前我市林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林业行政执法严重存在着执法力量与所担负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特别是基层乡(镇)反映尤其突出。根据现有林业管理职能和职责的设置情况,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所担负的林地资源管理、护林防火、林木病虫防治、制止乱砍滥伐、木材流通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大多归口林政管理部门负责,而林政管理部门一般只有3—5人,有的仅有2—3人,目前广汉只有4人,很明显与担负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特别是2000年以来,国家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建设工程任务在我市的实施,这种不相适应的问题显得更为明显,这就难免造成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粗放,顾此失彼,以至造成大量的案件无力查处。形成这种状况,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客观上,林政执法部门的编制普遍较少,往往是只给林业部门加任务而不增加编制,因此,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员较少,这种状况县级林业部门不仅如此,基层乡(镇)也是如此。如我市森林资源管护虽划分了六个片区林业工作站,并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但由于受到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及财政经费来源等问题的影响,至今六个片区林业工作站也没有进行独立的法人资格登记,设置编制和落实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有名无实,形同虚设,更谈不上林政管理和开展执法工作。另外,全市19个乡(镇)虽然都安排了一名林业员负责林业工作,但大都由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兼职,也不具备开展林业行政执法的资格和条件。主观方面,还存在着对林业执法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认为广汉不是林区,没有什么森林资源,林业案件少,不存在什么林业行政执法可言,因此,在林业行政执法工作重视程度上和加强执法力量上就难免存在着重此轻彼的问题。

三、执法装备欠缺,手段缺位被动。林业行政执法部门与其所负担的执法任务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和执法手段。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执法办案的专用车辆,如遇有突发案件举报,难以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应对和处置案件。二是林业行政执法部门承担着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双重任务,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难以实现主动执法,对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做到有效的监控和打击。一般情况下,获取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犯罪信息与线索主要来源于群众,无疑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机会,以至盗伐、盗运和非法收购林木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三是目前我市虽设置了林业公安机构,但至今未落实人员,在开展林业行政执法时,无法实现有效的执法配合,对违法行为实施必要的强制手段,缺乏应有的震慑力。如对违法运输木材的运载工具和车主没有扣留处置权,致使一些车主有恃无恐,违法运输木材的行为屡禁不止;对盗伐滥伐数量大的违法犯罪人员不能实施强制手段,导致了林业行政执法的被动和尴尬;对盗伐滥伐放在私人住所内的木材,林政执法人员怕涉嫌非法收查而不敢进屋查看,从而给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这些状况的存在,从客观上讲,影响了林业行政执法工作效率的提高,难以做到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四、有法难依,执法不严现象仍然存在。林业案件有法难依,执法不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对涉及人情关系的案子,特别是涉及领导干部违法的案件,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干扰,以至林业行政执法相当困难,阻力较大,很难做到严格秉公执法。如有的领导干部明知是违法采伐或运输的木材,却碍于情面和关系,打招呼,暗示执法人员开绿灯放行或轻描淡写作一般林政案件处理了事。由此而来,促使一些已构成刑事犯罪的案件,不能及时依法移送司法部门立案处理,其结果是该追究没得到追究,该处罚的没得到处罚,由此而来,损害了林业行政执法的威信,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二是个别执法人员存在工作方法简单,在开展执法工作时,对案件处理不作深究细查,图省事而轻处罚,一律以教育了之。如对群众的乱砍滥伐问题,感到法不治众,一般只作象征性的口头教育处理,因而,助长了一些人的毁林歪风;三是执法程序不严,调查取证简单化。在办案调查取证中,个别执法人员存在“以嘴代卷”现象,忽视证据材料的充分有力与相互印证,收集的材料不齐不力,不充分的问题。四是执法力量不足,对盗伐滥伐林木、无证运输木材、非法收购林木行为难以做到有效监控和取证,使很多案件无力查处。五是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造成执法困难。如涉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城市建设、路政工程建设、电力工程建设等,需要对树木进行砍伐时,有些部门忽视林业部门的存在,只根据自己部门的规定和建设的需要擅自砍伐树木,或先砍后补手续,将违法变成合法。

五、执法主体不当,违法行使权利。按照现行林业法律法规的规定,林业行政执法主体是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委托的组织和单位。可是,由于受财政核算包干体制的影响和部门直接利益的驱使,个别乡(镇)及工作人员,在发生林政案件时,一方面,为了履行林业管理职责或解决一些必要的费用开支,另一方面,明知没有取得执法授权委托,不具备林业行政执法资格,却以乡(镇)政府或林业管理站、派出所的名誉对行政相对人实施处罚,直接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另外,违法行使权利现象仍然存在。如有的基层领导法制观念淡薄,明知林木砍伐要凭证采伐,但却无视《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按规定和审批程序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或以市政建设的需要为由随意表态同意滥伐林木。有的乡(镇)或村社以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和发展当地经济为由,擅自主张,默许企业乱采乱挖侵占林地、未批使用林地,因牵涉面广,查处难度较大。

上述林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表明,我市林业法制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而林业行政执法又是林业法制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实现依法治林的重要保障。加强和改善林业行政执法工作,是林业法制建设的需要,是提高林业行政工作效率,实行依法行政的需要。

笔者认为: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我市的林业行政执法工作。

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再次确立了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首要地位。因此,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对林业行政执法重要性的认识。必须真正树立起依法治林、依法行政的观念,把各项林业行政管理活动和林业经济活动,都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其做到有法可依,并严格依法办事。因为,法治不同于人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有严格的规定性、权威性、不可动摇性,不能因人的主观意志而为所欲为,只能依法行事。而要树立法治的权威,使各项法律规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就必须有国家强制力作保证,行政强制力是国家强制力的重要方面,它通过大量的行政执法来得到体现。行政执法和司法是我国执法系统的两大系列,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有80%以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因此,要实现林业法治,必须有强有力的行政执法是作保证。我们要改变执法就是司法的观念,加强对林业行政执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真正重视起来,切实加强领导,从本地区林业发展需要和实际出发,尽力充实和加强我市林业行政执法力量,改善执法工作条件,提高执法工作能力,使之有效地担负起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业生产经营和各项管理工作正常秩序的重任。应根据执法工作的需要,加强和重视基层林业服务体系建设,以缓解林业主管部门执法工作的压力。

其次,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坚持不懈地抓好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搞好普法宣传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首要环节。因为,任何立法,其目的都是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实施,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法律,它自己不能起作用,还要靠执行。一项法律只有当被人们普遍了解和接受,并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准则时,它才真正到达了立法的初衷和目的。《森林法》作为专门法律已列入“五五”普法教育的内容,因此,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坚持不懈地抓好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林业建设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增强法律意识,知法守法,努力构建依法治林兴林的良好社会风气和法制环境。此外,应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建立部门联系会议制度,积极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林业、重视林业、形成人人爱林护林的社会氛围,为林业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要强化素质培训,不断提高执法者水平。随着国家林业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新的形势给林政执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强化素质培训,不断提高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是一项重要的长期性工作。林业行政执法中,保证执法质量是林业行政执法的必然要求,提高执法者素质是保证执法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林业行政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部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而执法质量的好坏,又与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改善林业行政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首先就必须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使每一个执法人员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质工作,熟悉有关林业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具备与其担负的工作相适应的能力。因此,应有计划地和针对性地开展现有执法人员的培训,每年应集中安排一定的时间,采取到外地学习与内部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将所在岗的执法人员都轮训一遍,使其熟悉掌握法律,准确适用林业法律、法规和规章。通过培训学习,对确实不适宜从事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要调离执法岗位,对新上岗的执法人员,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逐步建立起一支作风硬、纪律严明、精通业务、熟悉法律的林业行政执法队伍。 第四,应围绕基础抓好基层建设,稳定执法队伍。当前,环境和生态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资源的基础还很簿弱,“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生态危机仍然存在,因此,要遏制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安全,只有加强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加强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整个林业工作的根本和重心,建立机构,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是加强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效途径。因此,强化执法队伍建设的根本之一就必须加强基层建设。如果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就难以做好依法治林兴林工作,有效地保护好和发展森林资源。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基层建设工作,稳定和加强林业行政等保护管理部门执法队伍力量,要在已建立森林公安机构的基础上,尽快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为林业行政执法提供必要的执法环境和条件,以利于适时开展各种行政执法行动,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执法。建议恢复基层林业工作管理站人员编制设置,解决人员经费,实行独立的法人资格登记,保障必要的基础设施经费和执法装备经费的投入,切实增强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效率。同时,要给予林政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大力支持,积极解决在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他们依法行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做到履行职责,安心投入本职工作。 第五,要切实做到严格执法,敢于碰硬。林业行政执法直接关系到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关系到政府的威望和社会主义林业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林业行政执法及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必须做到依法行政,敢于碰硬,勇于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治林兴林,加强林业案件查处,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业生态安全的首要任务,也是林业执法工作的主要体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森林法》等林业法律法规之所以未能真正树立起应有的法律权威,其中执法不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俗话说“姑息养奸:如果一个人一再违法而得不到追究,或受不到应有处罚,他就必然藐视法律,视法律为儿戏。造成执法不严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林业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首先应坚定不移把依法行使行政权,维护法律的尊严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敢于同一切践踏林业法制的人进行坚决的斗争,真正做到认法不认人,做林业法制的卫士。

目前,有个别林政执法人员对《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存在着畏惧心理,担心弄不好会当被告,因而在执法中畏首畏尾,不敢大胆执法,这是由于对《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许可法》缺乏正确的认识。《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许可法》等林业法律法规,都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共同任务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合法、公正、有效地行使国家行政权。把行政执法纳入司法监督,有利于促进行政执法部门严格依法行政,秉公执法,提高执法工作质量和效率。所以,林政执法人员不应把《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许可法》看着是行政执法的桎梏,因怕当被告而捆住自己的手脚,只要严格依法办事,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要树立敢于打破“人情关”的勇气,对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应向相关部门领导作好汇报和解释,求得他们的支持,当地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反映,不能知难而退,放纵违法。同时,在林业行政执法中要做到事实清楚,于法有据,程序合法,手续(文书)完备,处罚适当,这样我们就能在工作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有效地维护林业法制的权威和严肃性。

第六,要进一步完善健全执法工作制度和执法监督制度。要使林业行政执法真正做到合法、高效,防止执法人员以权谋私,减少执法工作的随意性,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执法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行政处罚法》对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严格的程序规定,违反程序则行政处罚无效。因此,必须抓好执法管理和执法监督,维护行政执法主体的合法性,落实林业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遵守《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和《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的各项规定,在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届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行政权,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此,必须做到领导、管理,监督三到位。一是进一步完善健全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制度。严格案件受理、移送、承办、处理的过程,做好登记,做到有案可查;二是继续实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和领导审批制度,对重大案件的处理,必须经过集体讨论,经主管领导审批后作出处理决定;三是加强内部工作分工负责制度,明确各业务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工作关系和协调机制;四是继续对林政执法实行定期汇报和检查制度,执法部门要定期向主管领导层汇报执法工作情况,主管执法工作的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要对执法情况进行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五是继续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凡是能够公开的,都应向群众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六是实行严格的奖惩。对严格秉公执法林政执法人员,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对工作积极努力的要及时给予奖励,并在调资、职务晋升、任用上给予优先,对不依法履行职责、执法违法,或履行职责时故意或过失造成执法过错的,要给予追究责任。 最后,应当建立起林业行政案件复议工作部门和工作制度,明确工原则和工作程序,为解决行政处罚决定中复议案件提供便利条件,使确有错误的林业行政处罚决定得到及时纠正,做到争取主动,减少行政诉讼。同时,创新机制,规范林业行政执法管理。可通过实践和探索,将林业行政管理与林业行政执法剥离开来,将全市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划归林业公安部门,实行案件统一部署,执法统一管理。

第二篇:林业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存的问题及建议

一、林业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科技项目财政投资不足,不利于项目的后期管理。由于财政补助资金仅够购买种苗及开支部分肥料、整地、植苗等费用,基地建成后至投产前缺乏管理资金,特别是白夹竹低效林改造项目,必须连续3年投入进行综合改造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资金匮乏成为影响项目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

(二)林业科技项目建设规模小,不具备规模化经营条件,实施产业开发潜力受影响。

(三)林业科技推广经费缺乏,工作开展困难。由于财政没有将林业科技推广经费列入预算,县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科技推广工作经费缺乏,工作开展困难。乡镇林业站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由于没有经费收入,工资难保。国有林场(所)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由于没有其它收入,职工只有靠从事天保工程建设获得部分劳务费,国有林场及经营所没有其它经济收入。基层林业单位只能从各方面挤出一点儿资金来用于林业科技工作,但这只能是杯水车薪,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

(四)信息闭塞,科技推广项目筛选困难。由于县级林业科技人员很少参加诸如林业科技交易会、科技产品博览会、学术研讨会等林业科技相关活动,加之信息宣传报道较

少,无法获得最近先进实用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资料,找不到适合本地的林业科技推广项目,林业生产仍沿袭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措施,生产力水平较低。

(五)林业产业开发人才奇缺,产业经济落后。由于我县大多的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所学专业为林业、森保等,擅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但对从事林业产业开发就比较困难,不具有从事林业产业开发的前瞻性思维,没有掌握林业产业开发的关键技术,对项目选择、品种引进、生产经营技术、产品加工等把握不准,造成经营粗放,林产品加工业不发达,从事林业产业开发效益差,产业经济落后。

(六)科技推广机构设备落后,不适应现代林业科技工作的需要。县上虽然成立了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但由于财政无科技推广经费预算,上级部门对县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建设几乎没有资金支持,科技推广机构缺乏必要的设备,已经不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制约着林业科技工作的开展。

二、我县今后林业科技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现代林业观念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大力推广林业实用先进技术,积极实践、探索和总结现代林业经营措施,提高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水

平,加快林业两大体系建设。

(二)林业科技工作遵循的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和合理利用。

2.坚持综合开发与集约经营相结合的原则。资源培育、利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发展山区经济相结合。抓好竹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综合开发力度,发展林产品工作。

3.坚持林业科技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的原则。林业科技工作要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林业产业开发,绿化美化农村环境,着力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及生存条件。

(三) “十二五”期间林业科技工作具体打算

1.搞好林业科技工作人才的培养

一是县林业局有计划地每年对农村基层干部、林业职工和林农进行林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培养科技兴林的带头人。二是对现有林业技术人员有计划地送到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深造培养。

2.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力度

继续推行和完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责任制,制定激励措施,完善科技推广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强化科技推广服务监督管理职能,把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推上新台阶。

3. “十二五”期间林业科技创新及科技项目规划

(1)优良笋材兼用竹种植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利用最新科研成果,建立优良笋材兼用竹种植推广示范基地10000亩。

(2)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推广项目

搞好速生丰产用材林技术引进及推广工作,大力培育速丰林,为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奠定基础,提高商品用材林单位面积产量,缓解木材供需矛盾。

(3)森林经营措施研究项目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带,根据不同类型森林培育目标,采用不同经营措施,以期实现经营效果的最大化目标,提升林业经营管理水平。

(4)经果林丰产技术推广项目

我县结合林业两大工程营造了大量经果林,需要大力推广经果林丰产经营管理技术,促进早产、丰产、优质,调整林业结构,壮大林业产业。

(5)石漠化治理项目

根据我县实际,引进先进的抗旱育苗、集流与土壤蓄水保育造林、树种优化配置等技术,对石漠化地区、潜在石漠化地区进行治理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三、建议

(一)增加科技投入。一是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经费的投入,将科技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体系。二是要增加林业科技项目后期管理的资金投入,便于实现集

约经营,提高项目建设成效。

(二)加强技术培训。由于基层林业科技工作单位信息闭塞,与林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系又较少,希上级要进一步搞好基层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增强信息沟通,及时编撰先进适用推广技术项目手册并下发。

(四)加强科技推广机构的建设。上级要加大对县级林业科技推广站的扶持力度,配备比较先进的科研及办公设备,改善科技推广设施,以利于更好地搞好林业科技工作。

第三篇:我国发展林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姓名

学号

学院

摘要: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但是,由于过量采伐,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林业管理体制落后,经济危困,社会矛盾突出等,这些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适应,为此,分析林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实施林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十分重要。随着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材业经济领域逐步显现,探究如何合理利用资源的方法变得迫在眉睫。本文对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策略和措施,谋求林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林业经济;问题;对策;可持续发展;

1. 发展林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1.1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森林质量下降

据统计,我国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3.9%,森林蓄积量不足世界蓄积量的3%,森林覆盖率为13.92%,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蓄积量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又由于我国多年来对森林过量采伐,使大木材比例大大减少,且多为国家保护的公益林,在中幼林中,人工林比重很大,由于人工林树种单一,稳定性差,易于死亡,所以我国森林总量严重不足,且处于低产期、低效益的状态,这必然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1.2我国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生产分散

林业企业还普遍存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密集型企业少的不合理的产业机构,使生产效率低下,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1.3我国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缓慢,束缚林业经济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1)现行的林业经济体制还存在条块分割,政企职责不分,产权和经营权不清,企业经营自主权不足。(2)国家对林业企业投入力度不够,企业自我技术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够。(3)我国林业企业经营机制还没有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走出来,缺乏市场经济、自由竟争的意识。

1.4 林业的基础建设与林业资源的保护不力

近年来虽然林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是从总体上看,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林业基础的底子薄、起步晚、建设速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等,在“三防”、“四站”的建设、林业科研培训机构、森林资源监测与林业信息建设均有待进一步建设与完善。与此同时,林业资源的保护依然十分严峻,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与森林火灾数量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等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2. 发展林业经济应采取的对策

2.1. 全面实施“绿色革命”工程,大力培育和发展后备森林资源

事实证明,违背自然规律来获取经济利益是要付出高昂的生态成本的,局部暂时的经济增长,要带来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会制约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多年过量采伐,全国林业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大幅度下降,林业资源严重减少,为此,要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严格控制天然林采伐,甚至封山育林,从根本上保护好天然林,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2.2. 在政策上对林业经济进行扶持

好的政策导向及充足的资金扶植能为林业建设提供动力与支撑。可持续发展除了经济上的扶持外,还要有长期稳定的政策。在造林活动中,提倡“开发者所有,开发者受益“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农民造林绿化的积极性,使农民真正成为植树造林的主体。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让林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把国有林场推向市场,实行股份制造林和各种其他形式的合作造林方式林业建设要想保证。以前政策已不能适应现在林业经济的发展,大大限制了林业的 生产力。政府应该对林业经济在经济上有所支持,政策靠拢。要改变现有的状态,各级政府部门要担当起这个责任,脚踏实地的做好这个工作,推动当地的林业经济发展。对政策性的出台,必须经过科学的研究,实地的调差,对其可行性充分的论证,不能盲目的出台。

2.3. 依靠科技的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

因为科技的发展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又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起到保护的作用。所以要想发展经济又想保证资源,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去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

具体做法是加强林业科技工作,重视林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投入一定学术资源积极参与相关合作研究。将学术研究与实际经营者的经营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培养林业经济科学研究的市场意识,把科学研究融入到经营实践活动之中,促使高新技术开发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对于国家重点的林业工程建设,应集中科技力量进行攻关。这样就能避免科研与产业的割裂问题。对于先进的林业技术,要组织强大的推广服务活动。通过不同的渠道及时地传导出去。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通过发达的网络加快林业信息的传递,制定标准保证信息传递过程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利用计算机系统实施监控,加强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作用。

2.4.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新型经济林建设。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对林产品的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大力发展林业特色经济,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应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应充分利用林业特产,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应充分利用林区药材资源大力发展医药制造业。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生产力布局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 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2.5. 实施“优化升级工程”,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

推进林业经济发展,必须实施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把林业产

业结构调整作为林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

首先,根据生态建设和市场要求,实行林业产业战略改组,优化林

业产业结构。其次要大力发展林业特色经济,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 点,一是要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二是充分利用林业山特产品资 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三是要充分利用林区中草药资源,大力 发展医药制造业。

2.6. . 加强依法治林,实行科技兴林

国家应加强林区立法工作,抓紧制定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国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以及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乱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以确保林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实现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实行科技兴林是振兴林业经济的关键,振兴我国林业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实施科技兴林这一重大举措。首先要重视林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其次是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对林业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再次是加大对林业建设的投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经济建设就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实现个体、私营、股份等多种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体制。要实现林业经济的顺利转型,林业和相关部门就要切实加强林业政策的宣传,加快林业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强化服务意识,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和其它经济团体积极参与林业建设,从更宽的领域扩充林业经济建设力量,推动林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根本上更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

2.7. 加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按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分为:林业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和林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按森林三大效益功能的发挥不同可以分为:森林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一体化发展模式,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发展模式和森林多效益综合发展模式。我

国的森林效益利用必须从经济效益为主,转换为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

按是否可持续发展可以分为:可持续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不可持续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只有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保持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才真正可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可持续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人类的最大经济利益为核心,掠夺式开采森林资源,而忽视了森林资源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从而使森林资源面临枯竭局面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林业经济发展围绕核心不同可划分为:参与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独立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独立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指林业建设以林业部门为中心,由林业部门统领社会各利益主体开展林业工作。

根据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发展阶段不同可划分为: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力求兼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三大效益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

根据发展速度的不同分为:跨越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渐进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林业跨越式发展是加速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出路,是根本改变林业自身落后面貌的必然选择。

根据林业开放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封闭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开放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按绿色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深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浅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和非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深绿色林业经济模式就是全面衡量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力求做到三大效益的统一,从而为人类的环境改善、资源节约做出贡献。

3. 结论

不同的时期我国在林业经济发展中遇到问题不同,在林业发展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只有在好的政策体制下林业经济才能够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在重视林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生态效益的。同时,决不能轻视经济效益,更不能忽视经济效益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作用。

当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中还有许多关系需要理顺,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中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发掘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在政策制定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改进余地。只有在健全的体制政策保障下,林业经济才能有良好的发展。在重视林业可持续发展中产生的生态效益时,不能轻视经济效益,更不能忽视经济效益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作用。

发达的林业是政治稳定、国家富强、民族繁荣、社会和谐、文化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象征。我们林业工作者要为加快林业发展,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努力。

总之,就是要在中国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谋求各种关系的协同发展。用科学的政策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致力走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乾明.林业经济发展问题探讨[J].集体经济,2011(27)

2、 郭永益.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吉林农业,2010(8)

3、 于爽.浅谈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河北林果研究,2009(4)

4、 桂先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想法[J].中国林业,2005(6)

5、 国家林业局.2004中国林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6、 王玉明.关于发展林业经济的理性思考[J].吉林林业科技,2003,32(1)

7、 陈新云,陈建成,甄芳洁.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与分类[J].林业经济问题,2004,24(3)

8、 陈伟.福建省林业可持续发展途径的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2001,21(4)

第四篇:现代林业营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

摘 要: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给林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林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国家对林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加大了资金支持与政府扶持,这为林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作为林业生产经营的基础,营林工作不容忽视,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采取措施促进营林工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现代林业;营林;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7 文献标识码:A

概述

一直以来,我国对营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都不够充分,尤其是进入到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林业营林建设的问题逐渐增多,对此,必须要加强对营林建设的重视,制定科学的对策,推动现代化营林工作水平的提高。

1 营林工作的重要性

1.1 提高水土保持的能力。植树造林在保持水土平衡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如果地方植被的覆盖率过低或者是遇到雨季的话就可能导致泥沙流入到河流中,毁坏田地,填高河床,淤塞入海口,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要想阻止这一问题,减少水土流失,植树造林是最为直接且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1.2 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风沙的危害十分严重,可能会将天地变为沙漠,也可能使城市变成废墟,要想抵御风沙的袭击,做好造林护林工作十分重要,其可以通过削弱风力而达到保护的目的。一般密度的防护林可以削弱风速70%以上。在一定距离将林带排列,辅以草地,就可以控制砂砾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防风固沙的目的。

1.3 增加额外的收入。开展营林工作可以适当的增加林区人员的收入,除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熟林外,还包括药材、水果等林区的副产品,同时还有橡胶、茶叶等季节性产品。简单来说,营林工作在植树造林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同时也可以收获自然的馈赠,丰富人们的饮食。

1.4 清除安全污染物。从林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一年667平方米的树林可以吸收2-6万kg的灰尘,可吸收一氧化碳67kg/d,同时可以适当出48kg的氧气。另外,松柏还具有分泌杀毒菌的功效,可以消灭痢疾、伤寒与肺结核的病菌,提高空气的清新,消除安全污染。

1.5 为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服务。营林工作的落实工作对于整体的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同时也可以降低噪音,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进而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与娱乐场所,满足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2 当前形势下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种子园建设的类型过于单一。当前我国的营林中种子园建设仍然十分单一,没有及时的更换母树林,同时受到经营管理者自身水平因素的影响,导致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水平十分落后。

2.2 营林工作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当前我国营林工作中的育苗、苗圃管理工作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亟待解决。

2.3 造林数量与质量问题突出。在更新造林工作的进行中,数量与质量问题颇为严重,苗木的整体投入量过多,超过了最初设计的作业量,影响工作的进展。

2.4 人工林营造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营林生产过程中,人工林营造的速度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没有缺乏长远的定向培育,在结构与市场上考虑不够全面,影响木材供应的效果,增加了市场危机。

2.5 集约化管理工作不到位。这是当前制约我国营林工作发展最为严重的问题,在管理上过于注重短期行为,缺乏长远性。

3 提高营林生产的有效措施

3.1 加大种苗基地建设的力度。首先,选择优良的树种是做好营林工作的基础。在林业相对较为发达的国家,其良种培育基地的种子园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到了第三代,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多数的种子园仍然停留在第2代,甚至是还不到第2代,差距十分明显,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必须要加大种子园建设的力度,促进其规模的扩大。

其次,调整现有的母树林结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母树林结果相对不够合理,为了保证母树林的质量,除了适当的增加其比重外,还必须要根据环境及市场的需求调整其结构,做好抚育管理工作,将其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3.2 建立并完善苗圃运营机制。当前我国的苗圃仍采用定制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对此可以制定一定的计划将其推向市场,采取竞争经营的机制,合理的运用承包与私人经营的方式,将苗圃做活增加林业部门的经济收入。

3.3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减少成本的投入。首先,减少保存的树木,目前我国在造林的过程中所保存的树木过多,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近年来营林生产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可以适当的减少保存的树木,降低浪费,同时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一举多得。其次,节约造林的成本降低是促进金效益提高最为直接且有效的对策。对此,可以适当的减少单位面积的苗木成本,进而促进整体成本的降低;同时也可以减少单株的成本,促进成苗产量的提高,在合适的环境下缩短苗木的培育周期,减少成本,促进效益的提高。最后,选择最为合适的林地选择是管理的关键,在进行林地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要以林木的种类为基础,结合当地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林地,转变过去一个小型造林班只能栽种一种树木的观念,实现多种树木共同生长的目的。

3.4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调整。在更新培育造林树种的过程中,尤其是针对集约经营丰产林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市场的情况进行考察,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树种,提高树种的成活率与利用率。

3.5 做好集约经营管理工作。从当前我国林业的分布情况来看,集约经营林所占的面积较大,但却并未实现丰产林要求的标准,对此,必须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定期的进行施肥与赋予,方可获取大量的林木。唯有长期坚持进行集约经营管理,才能达到缩短周期,保证幼林健康成长的目的,方可促进我国营林工作水平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营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中,对此,不论是国家相关部门还是林业工作者都必须要对其客观对待,采取有效对策加以控制,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推进我国林业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郎广林.浅谈现代林业营林方法与措施[J].北京农业,2011(18).

[2]佟建民.我国林业的发展及现阶段发展的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04).

第五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罗朝光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对此做一描述和分析,并试图提出对策建议。

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严峻

随着造林绿化步伐的加快,森林面积逐年增加,为各类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提供了大量寄主植物,加上许多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林业有害生物的常发区和高发区。林业有害生物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具体表现有:第一,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不断增加,同时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有害生物危害加剧,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第二,成灾有害生物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第三,危险性有害生物潜在威胁增大,尽管还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第四,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例如,危害比较严重的松毛虫、松突圆蚧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1、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

从1990年开始,原林业部提出了在全国开展以“一站三网”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后,各地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开始得到加强,普遍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和监测点,测报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起点低,特别是部分地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网络的建设进展缓慢,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还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落后,与当前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形势和监测工作的需要不相适应;二是测报、监测手段落后、技术水平较低,预警能力不足;三是测报、监测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四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 1 -

影响了测报、监测网络作用的正常发挥。

2、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

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技术由于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

3、林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

目前林业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协调,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有害生物防治,预防机制差,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4、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

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主要对策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四是从保护我国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高度来认识。我国已加入WTO多年,为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提高贸易信誉,减少经济损失,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和检疫工作,以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需要强调的是,林业有害生物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损失性,而且具有生物灾害的特点及防治上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

- 2 -

加强领导。

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有害生物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

首先,要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信息网络的管理和测报制度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的投入,改善测报、监测点的基础条件,建立以先进的监测测报技术为依托,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基础,以区县监测点为辅助的测报网络体系,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进行监测和短、中、长期预报。

其次,要通过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

再次,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岗位培训。通过对各级测报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技术培训,提高测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体系的整体管理和科技水平,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仪器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病虫情预报。

3、增加森林防治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业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业自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有害生物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环境友好型农药,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和规模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积极推广利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

4、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 3 -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或地区间的人员往来和产品交流日趋频繁,增加了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的机会。因此,要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检疫法规,抓好国内种苗产地检疫和林产品调运检疫工作,防患于未然。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在干线公路路口增建检疫检查站,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防带疫传播。三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它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四是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但运至目的地后,当地森检部门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

5、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各级政府要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三是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据此,应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国有林管理站)

- 4 -

上一篇:兰州大学专业技术职务下一篇:流域治理项目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