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范文

2022-06-11

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论范文

高中生物教学论2

如何学高中生物

学习高中生物,首先要抓住生物的基本特征这根主线,理清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把所学内容有机地与人类的生产实践、日常生活相结合,此外,还要密切关注生物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

(1)把握知识的纵向衔接,使知识连成一片。生物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第二章生命的基础中,了解生命的物质基础为掌握生命的结构基础作了铺垫,而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结构基础又给理解细胞的分裂打下了伏笔;又如遗传和变异这一章,不知道分离规律的实质根本无法继续学习自由组合规律。

(2)关注知识的横向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生物学科中的章节之间既有递进关系也有并列关系,内容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生命的基本特征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生物知识汇成一张完整的网络。

2.完善理论体系。

生物学的理论是大量的,它们贯穿在各个章节之中,如细胞学说、自然选择学说、基因理论等,因此,在学习生物学时,除了专用名词概念以外,一些基本理论也是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内容。

(1)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为什么说人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从古类人猿进化来的?为什么人类要保护鸟类?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应当运用正确的理论去合理解释,从而使人们能够自觉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注意理论与生物基本概念的联系。理论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对诸多概念的正确理解上。例如了解生态平衡理论的,离不开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食物链、营养级等概念的掌握。

(3)把握各理论间的联系。生物学各种理论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在广大生物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理论又不断更新、不断充实,使人们认识的生物世界越来越接近真实。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把某个理论放在整个生物理论体系中加以考虑,并通过实例来深化、拓展,使自己对生物理论的掌握更加完善,运用起来更加精确。

(4)提高解题技巧。近几年生物学高考题目主要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其中,非选择题有填充题、分析说明题、学科内及学科间的综合题。题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注意审题,搞清每一道题命题教师的考核意图;其次,要学会区分对立概念和相似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还是包含关系;接着,要知道生物符号的特殊含义和正确写法;最后,要具有分析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增长知识、熟悉理论,还应当培养实践能力、加强科技意识、训练创造思维能力。首先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明确实验的主要目的,规范实验的操作要求,了解实验的整个过程;其次要学会知识和理论如何与实际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从而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更加丰富、更加扎实、更加全面;接着要具有良好的科技意识,随着世界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新的内容不断涌入到考题之中,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转基因生物等,因此,学生有必要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能够关心科技时事、了解科技发展动态;最后,我们还必须经常进行扩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尝试从一个现象联想到另一个现象、从一种知识迁移出另一种知识,让自己的知识和理论系统化、立体化,使自己的生物学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第二篇:浅论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摘 要: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那种传统式的课堂教学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课堂的教学,那么必须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的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这才是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所应该达到的目标和需求。

关键词:鉴赏 创新 实践,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新课标改革的状态下,作为高中学科的一部分,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也尝试着变革与创新,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如何把这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才是现代鉴赏课与传统鉴赏课在教学实践上的差别。美术鉴赏课正在由这种单一的讲授模式向多元的探讨模式和操作模式发展,面对新课标下鉴赏课教学的发展,作为提高学生素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本学科不能不重新认识它在教学上的结构体系和前进方向。

1.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需创新与深思

近些年来在新课标的改革和推广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方法也要逐步的深化,“老师教什么?如何教?”已经成为高中美术教师的一个最大的难题。因为面对的毕竟是中学生,而不是大学生,专业性太强,反而阻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否则太浅,又达不到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对于这样的问题,目前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大部分教师根据自己的以往经验,采取传统式的灌输法,老师教的费劲,学生学的头疼。那就其教法的本质而言,大家争论的焦点大多数集中在如何传授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具体实践操作,通俗的讲,就是只授理论性的东西,没有真正深入和体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本质内涵,因此出现了满堂灌的一些问题。我认为这种满堂式教学,看起来挺认真,挺符合教学原则,其实在某种程度来讲,远远脱离了新课

1 标下授课的本质。因此,最为重要的是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新认识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真正本质内涵,从而达到新课标改革下的真正意义。

2.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思考

2.1鉴赏课教学观念的改进

大部分教师认为,在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且也已经形成了自己本科目的教学特色。今天的美术鉴赏课不仅可以作为学生感受美、享受美的学习基础,而且还可以作为他们自己独立创造美的艺术思想和观念。高中美术鉴赏课既然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科目形式存在,那就要具有鉴赏美和感受美教学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从目前形式来看,在一些高中学校把鉴赏课的教学融入到专业模块教学当中去,也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感受美和鉴赏美的东西,这种模块式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试验,我想会得到大部分教师的认可和赞同,也希望一直沿用下去。这种教学以学生的实践为主,毕竟他们是高中学生,太多的理论对他们来说,都是陈词滥调的言语,他们都是即时间的再现他们的热情,那么作为高中教师要求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出对美的鉴赏和感受,这样学生既能接受所学到的知识,老师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达到鉴赏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体现了师生教学的合理配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但是这种教学也可能出现一点弊端,当然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总的来说,利大于弊,适合中学生的目前状况。

高中鉴赏课的传统教学虽然可以达到训练学生的基本审美能力,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果不改变的话,久而久之走向模式化,机械化,学生学的枯燥,因此合理的安排和改进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科学性是我们每个高中美术老师不可逃避的任务,积极进取,想尽办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真正韵味。但是作为高中科目的一门选修学科,没有高考的压力,显然就缺少很多积极发展的空间,比如学生在学习时的那种热情和专劲,学好与否,对他们来说,影响不了本质上的东西,这就造成了我们大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似是而非的状态,说白了就是偷工减料,大大减少了创造的空间和发展的余地,这都是由于高考的原因造就的,不过这也不是唯一的原因,但是主要和关键性的原因。这种传统式的教学训练方式在新课标改革前是唯一的模

2 式,一直延续到现在,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仍然很难满足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现代教学是创新的教学,老师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精到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具有时代的幽默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下,学到应有的美术理论知识,而不是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否则达不到学生自己想要的知识,那么这种课堂教学是失败的,是做无用功。

2.2对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重新认识

尽管现在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已由过去填鸭式教学发展到今天的启发式教学,但是制度不完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校的鉴赏课还是建立在很随意的教学模式上,或者上美术课就是自习课的局面里,这种问题是多种原因并存的。但是,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其本质而言,必须认清这门课的真正本质上的东西,跟其他文化课学习是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往这方面去思考,那么美术的鉴赏课教学上的提高有很大的革新与发展空间。我认为,在鉴赏课的教学活动中,只给学生讲述理论知识,一些画家的作品和教材上见过的熟为人知的知识,与其说是老师在教授,还不如让学生自己根据学习的规律去阅读书本。这种鉴赏课的教学学生虽很轻松,没有什么压力,但却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局限,学不到应有的知识,说到底是一种在美术知识上的停滞,很容易让他们走向刻板、僵化,到头来感受美欣赏美的这种真正内涵也将成为浮云。 那么目前,新课标下的美术鉴赏课教学应该融入到现代教学方式和教学体验中去,从课题设置和课程安排,到教学目标的实施,都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出现代教学的美学思想和价值取向,尊重教学的客观规律,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和默契,提倡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思想和个性的观点的启发,拓展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广泛性和灵活性。要把这种教学普遍纳入整个高中美术教学的规律中去,展现老师教学的个性表现,使这样的教学很自然地融入到整个高中教学的环节中去,以显示出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独创风格和思想内涵,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方法如付诸行动,我个人的观点认为,这种教学使我们所有的高中美术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重新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3.结束语

3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有待改进和创新,需要我们所有的高中美术教师共同的努力,创造出一个有生命力的,有创新的教学体系。

第三篇:论高中作文教学的创新手段

杨武(1958-)男,贵州纳雍人,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写作教学、中学语文教学(贵州 贵阳 550018)。

高中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它与阅读教学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这个“巨人”的双足。可是,长期以来,高中作文教学一直存在着“理论上重要,实际教学中有些乱套”的现象。如: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作文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课时比例一向偏小,每间隔一周才两个课时,也常常被挪作阅读教学之用;部分教师对作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若干年,竟然没有一份系统而规范的作文指导或讲评教案;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方法陈旧,多年也没有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等等。著名特级教师欧阳代娜认为,学生作文总体水平提高不大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对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内在联系缺乏整体认识,二是教师对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训练。这是很有见地的判断。此外,据笔者调查,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忽视看似“无形”的思路教学,在作文教学中,长期忽视贯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有形”的运思指导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已经成为影响高中作文质量提升的又一症结。本文就此谈谈一孔之见,祈盼同行斧正。

一、“无形”与“有形”的相对性

论述“无形”和“有形”的关系,首先要明确“思路”和“运思”这两个与此相关的概念。对此,叶圣陶先生、金长民教授先后都有专门的论述:“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做思想的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1]“运思即是思维的运行。„„写作运思以感知为基础,为行文创造条件,并与感知、行文相互渗透,交错行进,贯穿于写作的始终。”[2]可见,“思路”和“运思”分别是从阅读者和写作者两个角度提出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核心就是文章的脉络或轨迹。所谓无形,从阅读者的角度来说,常常只能看到运思的最终成品,但很难快速把握作者形式多样的行文思路;从写作者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切身体验,就难以捕捉那富于变化的运思轨迹。所谓有形,在阅读教学中,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一系列构想,即思路教学;在作文教学中,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收集资料,提炼主题,谋篇布局,选择表达方式等一系列思维轨迹,即运思指导。周玉娥老师认为,阅读过程和写作过程是一个逆向运思的过程。阅读过程是语言感知→情感体验→意蕴深究;写作过程是感悟→情感反应→形式表达[3]。而许红老师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阅读过程是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运用形象思维感知形象、体验情感、获得审美感受的过程,是作为文章客体的学生不断融入作为文章主体的文本的过程,是学生与文章逐渐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写作过程是作为作者的主体走向作为客体的文章的过程,是学生纵观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强烈的情感波澜,并形成蓬勃之势,达到非表达不可之时的产物。[4]换言之,阅读过程是从外到内逐步深入其中的过程,即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写作过程则是从内到外逐渐形成运思最终转化为成品的过程,即从“有形”到“无形”的过程。可见,无形和有形是相对的,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重视“无形”的思路教学,为学生作文提供“有形”的示范

在阅读教学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等常常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备课应该在作者的思路上”,“能把一篇文章的作者思路脉络讲得清楚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张志公先生也说:“„„方法当然需要讲,然而那还不是根本的。根本的问题在思路,在写作要有明确的目的。特别是思路,这是关乎文章结构的最根本的东西。”两位大家的话分别从阅读教学和作文指导两方面强调了行文思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将看似“无形”的行文思路作为语文教学的切入点,用思路教学统率字

词句篇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的训练,正好抓住了“为什么这样写”这个长期以来难以攻破的关键问题。如:我在教学郑振铎先生咏物散文《海燕》时,学生就提出了“这篇文章标题为《海燕》,作者为什么要从乡燕起笔”和“为什么要将两种燕子交织起来写”这两个涉及行文思路的问题。通过我的引导,学生最后才逐步明白作者的思路——先写乡燕,是有意播撒情种。乡燕刻画得越可爱,作者播撒的乡情就越真挚,文章后半部分的海上思恋就越有坚实的基础。将两种燕子交织起来写,是为了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物及人、由人及物。即把此时此地的生活与彼时彼地的生活融会、结合起来,能委婉曲折地把思乡恋国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又如:我在教学列宁经典论文《中国的战争》时,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路,我在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重点提问学生:“为什么文章第二部分论述的顺序与第一部分最后提出的三个问题的顺序恰好相反呢?”通过讨论,大多数学生才逐步认识到:这三个问题是有内在联系的。从写作目的看,作者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主义者对这次战争应该采取什么态度的问题,因此,必须首先剖析俄国政府政策的真正含义,考察这次战争对谁有利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核心,后边两个问题是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前提。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就是从“无形”变“有形”的思路教学的具体再现。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看似无形却有形”的行文思路呢?

黄希圣先生为此曾提出了三条建议,即从牵发动身的关键词句上提挈思路;从语段的结构关系上理清思路;从写作特点上探究思路。[5]这的确是经验之谈。

笔者认为,记叙文的情节发展一般都有自身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行文思路自然蕴藏其中,只是有时简单,有时复杂;有时采用顺叙写法,有时则要采用倒叙、插叙等写法的不同而已。在议论文中,作者的行文思路一般表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毛泽东的政论文《改造我们的学习》就是这种思路的典型表现。在诗歌中,作者的行文思路有的直接显露,常有直抒胸臆之句;有的间接含蓄,往往采取即事抒情、借景抒情、即物抒情、寓情于理等写法。因此,必须根据情与景、物与志、事与情的关系,才能很好地把握。

相对而言,散文中作者的行文思路是较难把握的,因为大多数散文都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懂得:某篇散文“不散”的立意是怎样通过貌似零散的材料来表现的。这个“怎样”,实质上就是作者的行文思路。如茅盾先生的哲理散文《风景谈》,就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把握。全文思路:表面不涉及政治,实际是借题发挥;六幅“风景画”,着意描述了当时延安的革命景象,一幅比一幅更美,更富有生气,更寓有深刻含义。段的思路:自然风光——人物活动——作者议论。重点在人物活动上,而且三个层次衔接自然,逐层深化,最后的议论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句子的思路:以第一段为例,在描写沙漠风光的句子中,为了突出沙漠的辽阔、空旷和单调,选用了“茫茫一片”、“纯然一色”等词语,抓住了一些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写,使读者对沙漠风光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此外,在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板书图示,也是揭示作者思路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我在教学苏轼散文《石钟山记》时,就借助下列板书图示来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这种板书,形如回环,由“疑”这一定点出发,沿途经过各点后再照应原点,其好处是能非常清晰地体现作者的行文思路。“读是为了写,写更需要读”。课文是学生作文借鉴的范文,只有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无形”的行文思路的基础上,再深入到段、句、词、字、标点等微观之处,具体领略作者精当、娴熟的写作技巧等,才能逐步转化为他们的“有形”的写作能力。

三、强化“有形”的运思指导,提高“无形”的作文质量

运思是文章写作过程中最富于创造性的一项内容。它渗透于文章的整个写作过程,但又比较集中地体现在拟题、审题之后,动笔起草之前的这个阶段。对此,清人李渔在《闲情偶

寄》“结构第一”章中曾经形象地指出:“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工师之建宅亦然:基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若按笔者的理解,从选题、立意、布局等方面进行酝酿和思考,其思维活动从某一点出发后,沿着某种路子“想”开去,这就是所谓的运思。试想,建造一栋房屋需要“设计”,完成一个动作需要“预想”,同理,人们写作一篇文章时更需要“运思”。

(一)全面认识运思的作用

齐大卫先生早就指出,构思是一种“预见”——这正如别林斯基所说,“当真正的诗人写作的时候,他预见到自己整个的诗篇”[6];构思是一种“发现”——文章或作品的意义就在于向人们揭示某种新的、人们所不知晓的道理;构思是一种“内视”——用“心灵的眼睛”透视自己所描写的对象,达到像摄影底片等待洗印的程度;构思是一种“凝聚”——随着原始积累的不断增多,特别是由于某个事物或某种体验的触动,萌发了写作欲望时,作者便将其逐步地向一个日趋明确的目标集中、靠拢。很明显,他所说的“构思”,其实质就是我们所说的“运思”,这四个判断,正好揭示了整个写作过程中“运思”的本质特征。

本世纪初,王光祖先生进一步强调了“运思”的四大作用[7]:

1.定向——解决主题提炼方向和表达类型。面对大量材料或特定命题,首先要考虑的是主题提炼的方向问题。同时,要揭示事物的意义、表现人物的精神,往往需要通过具体叙述来间接表达;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常常需要抽象的理性观点的直接呈现等等。

2.择体——选择文章体裁的类型和样式。每种文体都具有特定的表达功能,而文体又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文本内容决定体裁形式,选择、运用哪种文体,取决于表现对象的特点以及作者反映的具体方式。

3.选材——根据主题类型和文体规格进行选材。情感性的主题,选择能够寄托情思、移情于其中的形象具体的材料;思辨性的主题,选择具有权威性的理论论据和具有雄辩说服力的事实论据。不同的文体规格,材料呈现的形态也不一样。同样是叙事性的具体材料,叙事散文要求完整、具体;抒情散文选用的是零碎片断;而在议论文中则表现为概括性的叙述。

4.理序——谋篇布局,使主题得到完美充分的展现。精心设置全文线索,围绕线索选材和布局;精心安排开头、中间和结尾,使其“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腹则首尾俱应”。

(二)善于借鉴运思的方法

梁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是专门研究艺术构思的现象和规律的重要篇章,它强调胸襟的开阔,想象的渺远,文思的虚静。当代作家贾平凹在《散文就是散文》中也说:“要虚,虚怀天下风云,你便有源于高度的自觉,而不沦于就事论事;要静,静观自然万象,你便有精于其道的自信,而不溺于俗艳浮华。”古人、今人的卓越智慧,有助于我们对当今各种运思方法的借鉴。

如今,随着“运思”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专家纷纷撰文为运思指导支招。在诸多良策中,陆建良先生的“大体轮廓运思法”、“随想随记运思法”、“全用腹稿运思法”[8]很有启发价值。革命导师列宁、美学家朱光潜和文学家鲁迅写文章就曾经常常分别采用这三种运思方法。

同时,马伟荣先生的“三角运思”法对[9]我们更有借鉴意义:

1.横向集中型。用互相联系、彼此平行的三个典型事例或道理,集中表现或阐明一个中心思想。如:《澜沧江边蝴蝶会》的盛况,作者从“多、美、奇”三点来描绘,使之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2.纵向深入型。用三个有机联系的事件、情节或道理等逐层加深地揭示一个主题。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府之人对林的“三看”可谓由表及里:一是众人用一般眼看,看出了言谈不俗,身体病弱;二是凤姐用势利眼看,看出了标致超常之美,有讨好贾母的机巧,但

都粗而概念化,唯独宝玉用“金刚钻”式的眼看,才既看出了外表之美,又看出了精神气韵的内在之美——神形兼备而超凡脱俗的“这一个”美人儿,因而产生了微妙的感情。

3.对比突出型。通过对比物的三次对比以突出主题。如:《有的人》一诗,将两种人相反的生与死对比;两种人对待人民群众截然相反的态度对比;人民群众对待这两种人相反态度的对比。这样,两种人的品德、行事、价值、结局,作者的善恶观念和爱憎感情,全都泾渭分明,作品才起到了鞭挞假恶丑、颂扬真善美的积极作用。

(三)明确运思的追求目标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告诫我们:“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聪明人,第二个再这样形容的人是傻子。”大量事实也证明,任何一位追求成功的作者,总想说出前人没有讲过的道理,提出前人没有涉及的问题,创造前人没有使用的方法,开辟前人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但要切实提高运思的质量,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深、新、巧”三个方面去努力。

先说“深”:把题材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挖掘出来,充分发挥人物、事件、细节、事实和论据的作用,收到以部分暗示全体的艺术效果。如:艾青现代诗《礁石》,字字在明写礁石,字字在暗写自我;描绘的是人们熟悉的具体可见之物,表现的却是历经风浪而斗志不衰、永远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风浪无休止地向“我”扑来,但都被“我”勇敢顽强地顶住了,战胜了。尽管脸上和身上留下深刻的创伤,但“我”仍然坚定不移地坚守真理,热爱生活,笑对风浪,遥望广阔的前景,满怀理想和希望。以礁石为象征物,目的是描画诗人的自身形象,抒写诗人的情怀。全诗立意“隐”而“显”,以简洁形象的文字集中概括生活,收到了“描写咫尺,表现千里”的效果。

再说“新”:在人们熟悉的事物或对象里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写过的东西。如:福建考生陈刚《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文,从常人心目中的“乱世奸雄”曹操身上,挖掘出“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的新亮点,为其统一天下的才气、识时务的睿智、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唱颂歌;从世人唾骂的古人身上,发掘出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的英豪。德国诗人歌德深有感触地说:“独创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在于选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得大家承认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一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

最后说“巧”:运思之难常常就难在“巧”上。欧•亨利小说《麦琪的礼物》通篇都在“巧”字上用功夫:一对贫穷但感情很好的年轻夫妇,各自瞒着对方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卖掉,又分别买了对方一直想要得到的一条表链和一套装饰金发的梳子,以求换来伴侣在圣诞节上的欢欣和幸福。可以想象,当他们互赠礼物时,会是怎样一种伤心、凄凉的场面!其痴情和善意又是何等的感人!这固然是一种巧妙的安排,但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现实必然性!施耐庵《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其情节的安排更为巧妙:林冲沽酒,逃脱了草厅倒塌遇害的灾难,这是一巧;草厅倒塌,林冲夜宿山神庙,逃脱了恶人的阴谋,这是二巧;庙门被抵住,陆谦等人罪恶暴露无遗,林冲觉醒,这是三巧;林冲怒火中烧,杀了恶人,恶有恶报,这是四巧。四次巧合,环环相扣,波澜起伏,自然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运思的深、新、巧不能割裂,三者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思想不深、立意不新的内容很难形成巧妙的布局。“巧”是形式,“深”、“新”是内容,三者的有机结合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总之,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任务。虽然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各有其特定的任务和要求,但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这两者之间既有分工,又有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即要在读中指导写,在写中促进读,要在读中渗透写,在写中深化读。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站在“写作”的角度,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作者的行文思路,变“无形”为“有形”,

使阅读成为写作的先导;在作文教学中,切实加强运思指导,变“有形”为“无形”,促进阅读鉴赏水平的提高,促进读写的有机结合。至此,我又想起了叶圣陶先生“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谆谆教诲,这当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第四篇:论高中政治教师教学风格的研究

摘 要:在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并且对教学都产生着不同的影响。本文对其作了简要分析,并且提出了丰富教学风格的几点建议,以此来完善当前的政治教学,实现教学风格的多样化,保证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风格;多样化

所谓教学风格就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自身教学上的教学特点和个性特征,每个教师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教学风格的对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学习风格的形成会受教师的教学风格影响,教师与其他职业的不同就是以身作则,教师的行为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标准,因此,教师的教学风格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风格,甚至是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

其次,教师的教学风格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培养,教学风格体现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教学风格中体现的教师的个性特征也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后,教学风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风格的多样化,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教学风格

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的所见所闻,笔者将当前高中政治的教学风格总结如下。

(一)开放型

开放型风格的总体特点是教师和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比较活跃,教师以饱满的激情面对学生,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放型的教学风格又可具体分为以下两种教学风格。

第一,情感型。情感型的教学风格的特点是,教师在教学中情感丰富,以情感人,以真挚的情感和饱满的热情来激励学生,讲课过程中能够做到声情并茂。在讲到动情之处,教师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能够带领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极大的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让学生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这样的教学风格,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政治知识,还能提高对教师的认识,发现教师的个人魅力,从而增强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前提,能够为教学带来强大的积极力量,还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方向上的指导。因此,这种教学风格能够适应当前的教学风格。

第二,幽默型。幽默型的教学风格最常见的特征是,我们会时不时的听到课堂上发出的笑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为学生带来情感上愉悦的体验,为学生创造一个幽默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下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压抑沉闷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能够跟随教师活跃起来,实现快乐学习。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教学风格最容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是值得推崇的教学风格。

(二)内敛型

内敛型的教学风格与开放型的教学风格是截然相反的两种风格,开放型教学风格是活泼、好动的,而内敛型的教学风格是安静、理智的。内敛型的教学风格也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具体的教学风格。

第一,理智型。理智型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上体现教师的逻辑思维,他没有情感型情感上的激烈也没有幽默型的语言上的幽默,依靠的是教学的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依靠思维的逻辑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解条理清晰,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也能保持清晰的逻辑思维,对每堂课教师所讲的知识能够一目了然,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课下的复习和预习。

第二,自然型。这种教学风格的教师往往自然大方,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教学语言通俗流畅,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点通过自身自然的语言表达给学生,学生在听课过程能够很好的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这种教学风格往往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魅力。内敛型的教学风格由于没有情感型和幽默型那么生动有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是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综合型

综合型顾名思义就是结合了开放型和内敛型两者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是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做到灵活多样、收放自然,能够很好的控制课堂气氛,同时也能保证教学的逻辑性,让学生既能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真挚的情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这种教学风格能够保证教学的高效性,是绝大多数教师追求的目标。

二、创造高中政治多样化教学风格

虽然在当前的教学中,不同的教师能够掌握不同的风格进行教学,但是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教学风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断奋斗的精神,并且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向上。笔者认为,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风格,为高中政治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互动化的教学风格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实现与学生的互动,通过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具体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定期组织讨论,给学生制定明确的讨论课题或者让学生自行决定课题,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真正实现教学的互动化。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让学生发挥教学上的主人翁精神,只有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教学中才能深切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生活化的教学风格

政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到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就在我们的身边。在讲解知识时,教师难免会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展现政治生活化的特点,尽量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来说明观点,这样学生既对所举的事例有充分的认识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拉近学生与政治的距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化的教学风格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扬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明确的创新目标,并且以身作则,积极进行教学上的创新,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创新。政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身观点的发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互动化的教学、生活化的教学与创新化的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敢于表达、勇于表达,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实现创新。

总之,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教学风格对教学的影响,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的教学风格,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朝着这个目标奋进。

第五篇:论高中词汇教学的语境输入论文

新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词汇加大了难度,学生在学习词汇时常感到枯燥和厌倦,缺乏兴趣去快乐主动地学习。为了使词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词汇真正被学生理解运用,我在教学上进行了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的尝试,探索了在语境中进行教学要遵循的一些规律:一、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

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灵活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而不是将所有词汇安排在同一个时机讲解,也不是随意的将词汇安排在不同的时机讲解。应当首先挑选出适合在文中教学的词汇。这样就要求教师首先了解单元的整体目标,把握它的中心脉络,分析课文,在设计阅读教学和其他部分的教学时,找出生词出现的语境,对生词的教学时机做出判断。如果课文为生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然语境,是可以被用来作为猜测词义的语境,并且该词在课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该词的重要教学内容,那么可以考虑在文中教学。

二、输入情境知识,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和语境策略

高中学生对语境已经产生了朦胧的认识,程度高的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根据语境猜测词义的能力,并在运用词汇时考虑语境。但是我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在口语表达中,特别是英语交际中,各种程度的学生经常不能够得体的使用词汇。这种词汇使用不得体的现象同学生欠缺语境方面的知识和语境意识相关。交际环节可以被用来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当留心观察学生语言使用不得体的错误,选择恰当的时机指出来,引起学生对词汇运用的得体性的重视,同时向学生介绍语境、语用的相关理论并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语言不得体的错误进行适时纠正。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语境。给语言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语境,创设紧密围绕本单元的话题的语境,来激发学生兴趣,学以致用来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三、拓展词汇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词汇所蕴藏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赋予了词汇存在的意义,是词汇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上,很多教师割离了语言知识同社会文化知识,将重要的词语搭配视为词汇教学的重点,将一些同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的词汇列为非重点词汇,讲授时多是领读、蜻蜓点水,因此学生也忽略这方面的词汇。针对这些词汇,教师可以有选择的进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介绍,或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搜集这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时帮助学生借助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更好的记忆词汇,理解词义。比如出现在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的单词ivory(象牙),是课文中罗列的一些制作艺术品的材料,教师如果在单元开始时讲授这个单词,可以补充和它相关的文化知识——英语中常见的说法ivorytower(象牙塔),直译过来的“象牙塔”也频繁出现在汉语文章中,一些学生熟悉它的意义,因此可以提问学生“Whatisivorytower?”或者“Whatisusuallycomparedtoivorytower?”如果学生知道正确的答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Whyiscollegecomparedtoivorytower?Dotheyhavesomethingincommon?”,刚刚讲授过的单词表中这个单词之前的一些形容词如“rare”和“valuable”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此问题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运用巩固生词的机会。教师可以提示学生“Usetheadjectiveswejustlearned。”(可以用我们刚学过的形容词)。通过思考ivory和college的特征,学生对单词ivory进行了较高程度的加工,有助于记忆,同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训练。

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词汇教学中

词汇教学中很多教师一直处于中心地位,而学生一直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学生一直赶着教学的节奏,却没有真正的融入到教学中。部分学生对词汇的学习只停留在浅表面上,读、拼写,抄写例句并思考。没有或很少有机会创设语境来运用词汇,使得学生对词汇的思维加工程度较低,不利于学生记忆掌握词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到课堂上的词汇教学中来,提供学生更多的运用词汇的机会,如造句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叙述故事或表演对话。在文中进行词汇教学时,对可猜测的词汇,不要直接讲解其意义和用法,而是要引导学生找出猜测词义的线索,如上下文,社会文化背景、情境、构词特点、近反义词等的提示。这样既帮助学生对词汇进行了更深程度的加工,有利于学生记忆掌握词汇。

五、引导学生成为扩充词汇的主人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针对教材上的词汇的教学已经占用了英语教学的大量时间,同时教材上的词汇量已经给学习程度较低的学生带来了较重的学习负担,因此课堂上教师不宜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来扩充大量的课外词汇。考虑到很多程度较高的学生的需要和多数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或英语视听材料的兴趣,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难度适宜、题材宽泛的材料如体育英语、旅游英语、商业英语等或引导学生主动利用这些渠道例如英文报纸、杂志、网络和电影等来积累词汇,根据个人爱好和学习的程度学习总结词汇或其他知识用法,教师可以安排课下时间或课上少量的时间让学生轮流将自己的收获与其他学生分享,并定期对其检查。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学生既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又扩展了视野,增加了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英语词汇学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在听说读写中准确地运用词汇,所以给学生创造语境,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是提高词汇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变灌输式教学为自主式学习的切入点之一,学生在这种方式中,会发现原来英语可以这样学!

上一篇:工作证明信中英范文下一篇:后备干部培训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