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档案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目前地勘单位的档案数据管理,存在职责不明、保存不妥的现象,造成了不良后果和严重损失,因此,加强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地勘人员质量意识和建立地质档案数据管理体系。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地质资料档案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论文 篇1:

浅谈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地质资料具有取得成本昂贵、数量大、类型复杂、经济和社会效益潜力巨大等特点,是地勘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托,因此,做好地质资料的档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工作实践,简要阐述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业内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地质资料;档案管理

一、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地质资料汇交工作难度大。汇交单位因考虑自身利益,担心成果资料汇交、外借后,其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而推迟或不汇交资料。2. 已汇交地质资料保管不当。地质档案资料,按照其载体和记录形式划分,可分为以传统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地质档案资料和以磁、光盘为存储介质的电子地质档案资料两大类。相当一部分地质档案资料由于保存时间长,疏于管理,造成光盘打不开、纸质老化、产生退色,文字和图件逐渐变得模糊不清,造成信息丢失而无法正常使用。3.保存硬件设施建设落后。绝大多数单位原始、成果资料保存于一般的建筑场所,防火、防潮、通风设施简单落后。场所内设备欠缺,档案的存储依旧使用古老的铁皮柜,占地面积大,使用空间也不能完全合理应用,有的甚至就地堆放,不利于防火、防潮、防盗、防蛀,更不利于开发利用。

4.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技术手段落后。在档案管理手段上,没有单独的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查阅地质资料档案信息仍采用手工查找,工作效率低下。5.管理人员水平落后。档案管理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无相关专业(地质、档案、计算机)或无专业的占大多数。日常管理中的新老交替存在交接不力和接替人员业务不熟等问题,给地质资料管理、统计、利用带来了不良影响。 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造成一些归档的材料不够真实准确,归档材料未能及时、准确地得到补充,使存档的材料不能真实地反映地质勘察现实情况,导致地质资料档案的不完整。6.对地质资料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项目负责人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查档就行了。这表明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忽视档案工作,这种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已无法适应现代管理需求。

7.地质资料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不是专职的,所以在离岗或调动工作时,移交档案、手续不按程序办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字的不签字,导致档案数量、材料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甚至有人认为,档案交接只是一串钥匙的问题,使得地质资料档案交接工作前后脱节,出现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完善、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等现象。

二、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对策及思考

地质资料档案的取得得益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广大地质工作者历尽千辛万苦,可谓来之不易。所以,只有加强地质资料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才能更好地为地勘经济和社会服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就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及对策。

1.完善法律制度建设。现有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繁多,并且多形成于80年代以前,大多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因此要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和《档案法》,修改制定《全国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并结合各个省市自治区具体情况制定各自的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以促使并保障地矿主管部门依法加大地质资料的管理力度,真正做到地质档案资料的集中统一管理和现代化管理。2.开展地质资料编研工作、延长地质资料的利用寿命。做好地质资料的清理核查和补欠交工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破损地质资料抢救性复制工作,提高老资料的质量、延长地质资料的利用寿命。以项目带动工作,开展地质资料的采集和编研工作,在促进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同时,使地质资料更好地为地矿工作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3.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各地勘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独立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场所,场所建设应具前瞻性,其库容量应足够,防火、防潮、防盗、防蛀、通风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4.建立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采取招标形式,委托有资质单位开发建设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档案信息开发,从而提高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质量,使档案工作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为大力开发、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尤为现实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加强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开展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工作,实现纸质综合类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地质科研报告的图文数字化,刻录地质资料光盘,加大投入开发“数字城建档案馆”项目,重点抓好修订和完善服务规章制度和实现地质资料服务网络化,大力促进地质资料服务工作。构建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信息平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建立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信息服务器,建立网络系统内上下相通的分布式地质档案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地质档案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提升地质档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使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实现专业化管理。5.建设专业化地质资料管理队伍。地质档案资料专业化管理需要有一支人员固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档案管理队伍。地质系统可通过各种方式,招募专业素质较高的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还应经常组织培训,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参观交流学习活动,对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对地质资料管理系统软件进行培训,转变过去重保管轻利用的观念,使工作人员在参加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管理技能,使工作人员学会更及时、更全面、更稳妥地收集资料,会更规范、更科学地进行立卷分类,更得心应手地使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和服务手段,如影印技术、缩微技术、计算机查询技术等,明确以社会化服务为中心,进一步提高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地质资料管理上新台阶。6.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强化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完善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增加档案库房,购买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地质资料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手段也必须更加现代化,必须不断更新设备,不断用新知识、新理论武装地质档案资料工作人员的头脑,以求用先进的技术、科学的方法管理、充分利用地质档案资料。

本文观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经验总结和粗浅认识,其中难免有错谬之处,敬请业内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地质数据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部令第16号.

[2]刘义英《地质资料管理与利用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

作者:张淑云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论文 篇2:

浅析如何做好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

摘 要:目前地勘单位的档案数据管理,存在职责不明、保存不妥的现象,造成了不良后果和严重损失,因此,加强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地勘人员质量意识和建立地质档案数据管理体系。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

关键词: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化

前言:

地质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地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基础数据也就是档案是密不可分。地质档案数据是在地质勘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等,它既是野外勘测过程的真实反映和记录、地勘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也是单位维权的凭证和依据。基础的地质数据文件具有内容的单一性、载体的多样性、形式的特殊性等特点。本文结合地勘单位的资料管理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收集数据

抓好基础数据文件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资源保障,用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起“内外”有别而又相互统一的档案管理体系。“內”就是要协调内部各职能部门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收集与及时移交,防止档案材料的散失;“外”就是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档案收集,积极与主管部门、设计、施工等单位负责人及档案人员通力协作,以保证归档案卷数据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数据文件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地勘项目指标条款,在单位规章制度体系中将地勘单位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作为档案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列出所需收集的资料名目,自始至终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去,保质保量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另外,还要与外购、有关单位进行交换、复制索取以及标准化的网络收集等。形成完整有效的地质数据文件。

2.建立制度,编制方案,完善规则

长期以来,地勘工作执行和延续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缺少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意识和对原始数据质量问题的关注意识。只有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以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做指导,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始地质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问题。制度要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声像等资料,应根据数据文件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按原始地质立卷归档规则如:范围、规范性引用档、术语与定义、归档范围与分类、编号与编目、立卷归档要求等,还包括地质项目的设计档案、设施工档案和竣工档案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本单位数据文件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数据文件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等。

数据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地质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编制分类方案,正确区分和把握依据档、设计档、项目管理档、施工竣工验收及档等的分类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础档案归档工作。管理要及时,立卷要规范。为确保数据文件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数据文件工作与项目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立卷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同时根据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项目组卷,使档案数据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3.加强培训依法制档

目前,地勘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工作远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地勘形势的要求。一个单位数据文件管理的好坏,不仅与本单位的档案规章制度健全与否、主管档案的领导的思想观念、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更与档案数据的组织者对档案数据的重视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数据文件作为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今天,有利于未来,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提供素材,针对某些领导和技术人员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差的现状,加强对数据文件管理人员的培训,应该组织其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结合正在实施的保密协议签定工作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局面,推动档案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建设人才需要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从而创新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必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档案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自觉增强责任意识,把档案提升一个新台阶。

4.档案信息电子化 纸质档案数字化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数据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进行收集、筛选、加工,使之转化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件信息电子文文件数据供利用的过程。把地质资料数据文件归档电子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便于存储查找和利用,既是地质工作现实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必然取向。因此地勘单位必须快速更新观念,迅速实现档案工作网络化,为地质找矿工作服务,推动其它各项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地质数据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部令第16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作者:马慧涛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论文 篇3:

矿产地质资料的价值和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矿产地质工作的最终成果是地质资料,矿产地质资料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地质勘查单位的资料管理需要规范,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管理矿产地质资料。严把原始地质资料归档质量关,矿产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是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地质资料;价值;优化管理;对策

[作者简介]祝君,广西地质勘查总院办公室研究馆员,广西南宁530023

矿产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先行工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矿产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也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更是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地质资料在广泛应用于地质工作领域的同时,也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地质资料,2006年初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将“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确定为我国新时期地质工作六大主要任务之一。矿产地质资料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对地质矿产资料的管理与利用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一、矿产地质资料的价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为矿产地质资料的科学管理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新的要求:一是在矿产地质资料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矿产地质资料管理要面向世界,以服务于全社会为宗旨。

1、矿产地质资料的属性。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其先行性表明它必须先于其他行业之前进行工作;基础性则表明它是“垫底”行业。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论大国小国,基本上都依靠矿物原料而发展。尤其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加快地质找矿工作,工业化进程将无法实现。矿产地质工作的最终成果是地质资料。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说到底是对其生产的最终成果产品的需求,地质资料这种产品是物质产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2、矿产地质资料的特点。从应用角度来看,矿产地质资料属科技产品,有科技产品的鲜明特点。

(1)矿产地质资料是许多地质科技人员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在成熟的矿产地质成果的基础上,可以开发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对于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地质资料,通过不断加大地质工作力度,就会产生新的矿产地质成果。

(2)矿产地质资料是上游产品。它是原材料的依据和源头,其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上,如果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以及对地质工作信息的需求越大,地质资料的使用价值就会加大;反之,其使用量减少,使用价值就会变小。

(3)矿产地质资料是多环节产品。地质资料与其他档案资料不同,前期投入成本高,形成成果时间长,专业技术性强。一个矿床所形成的地质资料,要经过踏勘、调查、普查、详查、勘探等多个技术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联系,都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二、地勘单位矿产地质档案管理现状

1、矿产地质资料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由于矿产地质资料的重要价值,因此,对矿产地质资料的管理就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国家、省、地质队三级矿产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政府管理与企事业单位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政府管理方面,形成了国家和省两级汇交管理体制,并设立了专门机构,保管向国家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在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地质资料(档案)馆(室),保管原始、实物和部分成果地质资料。全国各部门(系统)的1200多个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保存了大量的地质资料。

2、矿产地质资料管理法制体系和标准体系逐步健全。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对矿产地质资料管理和利用作了原则性规定,从法律上确立了统一汇交制度。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地质资料管理规定。除地矿主管部门外,其他相关部门和系统也制定了本部门和本系统的地质资料管理规定,形成了较完善的保管体系和管理制度。在《矿产法》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使矿产地质资料管理法制体系和标准体系不断得以完善。

三、矿产地质资料管理存在问题

1、矿产地质资料相互封锁、利用困难。近十余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地质资料需求日益增大,但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这段时期馆藏资料的利用率反而降到历史最低点,其原因为:(1)大部分地质资料属内部资料,只供一定级别的单位或承担国家地质工作项目者使用;(2)大量地质资料未汇交,处于相互封锁状态,地质资料馆的资料得不到及时更新,而汇交的地质资料大部分处于无限期保护状态等,导致地质资料的利用困难重重。

2、过去由于受矿产地质档案管理水平、管理手段、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地质勘查单位在地质档案的归档过程中,立卷不明确,分类不准确,归档的科技文件材料质量不完全符合完整、准确、系统、规格、清晰、载(体)质(量)、整饰七个方面的要求。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主要是以服务为主题,但服务方式较落后,信息化程度也较低,手工管理模式仍未完全废除。管理人员变更频繁,缺少专业知识培训。地质勘查单位内部地质资料库藏条件较差,硬件设施不完备。

四、提高矿产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水平的办法

1、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管理矿产地质资料。地质勘查单位是矿产地质的主力军,因此,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矿产地质资料的管理和保存。尤其作为省级二级矿产地质资料管理和保存的地质勘查总院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单位和国土资源部的地质资料代保管点来说,对上承担着向地矿局上交、汇交地质资料的责任,对下行使着各分院资料室实行业务指导、归口管理的权利。这种双重身份迫使我们必须以内控制度为核心,全面加强制度化管理,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灵活、有竞争力的管理体系,做到有章可循,依法依规管理地质资料。

2、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管理机制。2002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实行地质资料的统一汇交制度,确定了地质资料汇交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要求“国家建立地质资料信息系统,提高地质资料的处理、保管水平,建立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公布地质资料目录,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在此背景和形势下,各矿产地质勘查单位要根据自身的现状和经营特点,以《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为基础,健全适应矿产地质勘探开发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资料管

理机制。要依法、依规全面负责建立各地质勘察院的地质、矿藏、工程、技术等资料档案、岩心岩屑等实物资料的接收与保存、管理与检查、汇交和上交等方面的工作队伍,使之成为负责地质勘探开发信息与岩心实物信息的建库以及查询服务和开发利用的职能机构。

3、严把原始地质资料归档质量关。原始地质资料的形成,贯穿地质勘查工作的全过程,有立项、设计、野外勘测、综合整理、成果报告编写、审查验收等六个阶段。为了使各阶段都保证形成地质科技文件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地质资料管理应该与地质工作同步进行。

(1)从计划任务书人手,建立地质资料档案。一个项目的计划任务书的下达,就标志这个项目的工作已经开始起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地质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制定地勘单位“原本地质档案归档要求”及“地质档案立卷分类标准”,编制档案目录。各项目负责指派一位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项目资料管理员,根据目录把立项建议书、计划任务书、设计书等收集起来,分类积累到资料袋中。

(2)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和室内综合整理阶段原始地质资料的收集归档。例如,项目中要送化学样、岩石样等,填写的送样单必须分开,不能把化学样、岩石样的送样单填写在一起,以免日后归档时无法分开。工程编录过程中,每个工程记录表要分开,做到每个工程都有一个素描图和工程记录表相对应。在工作过程中,以立卷分类为标准,把积累的技术文件材料分类装入资料积累袋中,以便后一阶段的立卷、分类归档。室内综合整理包括原始资料的整理、综合图件编制、报告编写等。由项目负责人正式填写“原本地质档案明细账”进行归档。这样就保证了原本地质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

(3)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及成果报告验收的归档。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立项、设计、实施作业、综合整理及综合研究、成果报告编制、资料归档等六大过程进行控制,利用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检查质量体系与原本地质档案的严谨性。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对原本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另外在成果报告提交验收之前,应对原始地质资料的立卷、归档进行验收,加快项目结束的进程。

4、矿产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是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建立矿产地质资料数据库,利用计算机管理,以实现快速检索、快速查阅、高效利用的目的。矿产地质勘查单位要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资料档案著录细则》要求,结合本单位矿产地质资料特点,建立相应的目录数据库,开发适合本单位矿产地质资料目录检索系统,实现矿产地质资料的计算机管理。地质勘查单位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出有关的地质档案信息,方便快捷地为利用者提供服务。地质工作者只要在目录检索系统中输入所需资料的电子文档号,就可以方便查阅原本地质档案,不需要再到库房调用纸质档案,进而提高了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利用水平。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库存原本地质档案,延长了纸质档案的保存寿命。

总之,矿产地质勘查单位应加强对本单位地质资料的管理,从源头保证地质资料的完整、准确和系统,强化管理目标,加大现代技术应用力度,充分挖掘矿产地质资料的潜在价值,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矿业开发服务。

[责任编辑:清 泉]

作者:祝 君

上一篇:水权变迁制度管理论文下一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