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理与地质勘查论文

2022-04-22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矿产地质勘察管理的内容,进而论述矿产地质勘察管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最后提出了搞好矿产地质勘察工作的建议,以供参考。关键词矿产地质勘察管理一、前言矿产地质资源勘察是矿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勘查以找矿为目标,是资源发现的基础。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风险分级管理与地质勘查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风险分级管理与地质勘查论文 篇1:

地质勘查施工项目的风险分级管理探析

摘 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各个领域的建设面临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对各方面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地质勘查工作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不过在实际的地质勘查过程中,会受到较多方面的影响,造成较多安全风险,导致勘查效率和质量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地质勘查单位要对施工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辩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分级管理,这样才可以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地质勘查工作;施工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各个方面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地质勘查工作与矿产资源的开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科学的地质勘查工作不仅能够提高矿产资源可采储量,还能够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1]。所以,为了确保地质勘查工作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关单位要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  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的意义

首先,在地质勘查工作过程中,对项目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对我国经济的快速转型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经济新常态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各个方面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对矿产资源进行有效的勘查不仅能够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探明量,还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地质勘查施工区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不过大部分勘查施工作业集中在人烟稀少的区域,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同时还有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对地质勘查施工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可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促进作用[2]。

其次,对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风险进行分级管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勘查单位的经济效益。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分级管理来充分了解地质勘查项目中的安全管理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项目施工的风险等级。此外,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勘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弱点,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安全管理,避免后期因为安全事故导致地质勘查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最后,地勘单位对地质勘查项目的安全管理起到指导作用,实际的施工安全管理效率和质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工作人员通过分级管理可以对重点项目和重点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分析安全综合评价结果,对项目进行科学的定位,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为后期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2  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风险因素辩识

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通常会在恶劣的环境中展开,实际施工过程中涉及很多方面,导致各个施工环节存在不同类型的风险因素。如果勘查单位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处理这些风险因素,不仅整体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会降低,还会对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3-4]。

2.1  人的不安全行为

现阶段,地质勘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在绝大多数地质勘查中是一种常见的不安全现象。地质勘查施工项目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相关人员的参与,这些人员具有主观意识,勘查单位无法对每个人都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相关人员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和规定来对机械进行合理的操作,在施工之前也没有佩戴安全防护设备,抱着侥幸心理进入危险区域,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

2.2  物的不安全状态

在施工项目开展过程中会用到一些机械设备,然而,勘查单位并没有对这些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比较低,相关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会留下安全隐患,在实际运行时就会发生安全事故。另外,部分机械设备在长时间运转后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和规定进行维护和保养,导致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相关地勘单位的成本增加。

2.3  不良环境条件

影响地质勘查施工安全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不良环境条件。地质勘查施工作业通常在人烟稀少且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开展,导致各个环节的工作受到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地质勘查施工项目无法正常开展,而且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  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安全工程技术对策

地勘单位要将安全防护工作落到实处,这样不仅可以维护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还能够进一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施工人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和规定在施工之前佩戴相应的防护设施,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可以保护自身安全。地勘单位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防护,在机械外部的合理位置安装防护罩,避免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一些零部件飞出而伤害施工人员[5-6]。

3.2  安全教育對策

地勘单位要定期开展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不仅可以强化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还可以有效降低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地质勘查施工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也会因此得到提高。相关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不同的施工人员,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依靠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之前要充分了解实际情况,通过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来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根据岗位职责安排安全知识教育内容。例如对于勘查人员,要注重地质勘测工作与安全教育的结合;对于设备维修人员,要注重开展安全维修教育,切实根据工作人员的安全需求来开展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此外,要定期对人员进行考核,提高他们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安全管理对策

首先,严格开展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在具体勘查前,要求各个岗位的勘查人员都能够开展全面、细致的安全教育与技术交底工作,内容包括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专业要求、岗位职责、项目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责任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等,唯有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方可确保安全风险的可控。其次,构建完善的安全规章体制,基于原有的安全管理条例来对部分内容进行细化,切实把控好地质勘测各个环节的安全问题。此外,还要构建合理的安全管理控制小组,一一落实组内成员职责,将勘查安全风险严格控制在特定范围内,实现地质勘查施工的安全化与规范化。最后,地勘单位要不断提高对安全检查的监督力度,在此基础上将检查机制规范化,将日常检查与定期巡查相结合,提高安全检查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发现安全隐患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相关管理人员还要充分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解决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还可以规范施工现场的秩序,落实施工现场管理制度[7]。

3.4  安全隐患排查对策

在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风险不确定,所以要求施工单位定期对影响地质勘查安全的因素以及隐患进行排查。(1)做好组织机构的排查,检查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是否根据相应规定要求配备了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施工组织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满足正常施工要求等。(2)做好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检查工作,注重对其安全认识的考察,检查其是否接受了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教育,是否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是否严格按照安全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来实时作业等。(3)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工作,着重检查有无正确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安装安全防护设备以及电线电缆有无破损、消防安全应急设备是否齐全、施工人员有无正确佩戴与使用劳动安全防护用品等。在实际勘查过程中,还要仔细排查作业区域外的环境情况,如排除落石塌方风险、防止蛇虫伤害、加固设备的基础环境等。唯有对该类不确定的安全因素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排查,避免出现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方可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动地质勘查工作的高效进行。(4)正确辨识危险因素。在风险分级管理评价过程中,务必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特别是要全面评价项目风险,并根据相应的工艺技术评价危险因素。

3.5  安全事故的应急防范对策

因为在开展地质勘查施工项目的过程中,安全风险往往不可控,所以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科学制定重大风险管理方案,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并且合理建设后期安全应急机制。详细来说,首先,要构建合理、可行的安全应急、紧急救援预案,同时确保该类措施能够和具体工作相结合。其次,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做好该类预案的常规演练工作,保证在出现安全事故时,工作人员也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应对,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产生的影响。此外,还需要动态开展地质勘查的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不但能够确保及時准确地识别安全风险,还能够实现工作人员对安全风险的有效防控。

4 结语

在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风险因素,这就要求地勘单位对这些因素予以足够的重视,结合不同施工环节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管控,确保各个施工环节正常有序地开展。另外,相关管理人员要落实风险分级管理,强化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达到地质勘查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奡.基于地质勘查施工项目的风险分级管理探究[J].中国金属通报,2020(2):184-185.

[2]刘国圣,林毅.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危险辨识与安全管理对策[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8):253-254.

[3]张扬.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4]王湧.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理[J].世界有色金属,2018(19):178-179.

[5]邓利生.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8):59,62.

[6]朱万存,曹卫孝,井伟峰,等.地质勘查钻(坑)探作业危险性分析及安全防护对策[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3,40(5):80-83.

[7]温健,唐文哲,袁军,等.地质勘察项目质量风险识别及防范对策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4,12(5):63-67.

作者:郭自华

风险分级管理与地质勘查论文 篇2:

关于地质矿产勘察管理的相关探讨

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矿产地质勘察管理的内容,进而论述矿产地质勘察管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最后提出了搞好矿产地质勘察工作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矿产 地质勘察管理

一、前言

矿产地质资源勘察是矿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勘查以找矿为目标,是资源发现的基础。加强地质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不断发现新的矿产地,增加矿产储量,而且可以就老矿找新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质工作已由主要为矿山建设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扩展到同时为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等服务。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家地质找矿任务的逐年减少,地质矿产勘察队伍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寻找新的机会,则须不断加强地质勘查管理,以期能更好地提高找矿水平。

二、矿产地质勘察管理的内容

1、研究制定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规划:地质工作规划、区域地质调查规划、矿产勘查规划、专项规划等。

2、研究制定地质勘查管理的政策:促进地勘行业发展的政策,促进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政策,促进地勘单位企业化的政策,保护探矿权人合法权益的政策等。

3、研究制定行业标准:地质勘查成果的标准,各种地质勘查技术劳务的标准,各种费用标准和技术经济定额等。

4、研究制定地质勘查的工作细则:对地质工作各个环节提出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规范执行,按统一的格式进行资料整理,每个地质技术人员人手一本,确保执行情况符合规范,对每个项目从设计、工程施工、原始编录、综合资料以及从采样、样品加工、化验,直至最终提交的地质报告等各环节都有检查、审核、验收等监督程序,项目完工后均按规定进行野外验收及最终报告评审验收严把质量关。

5、建立健全资质管理制度,进行资质的分类、分级管理,严格行业准入制度。

6、促进地质勘察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组织、推广和交流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鼓励地质勘察广泛应用新的成矿理论、新的评价方法、新的勘查技术,以及数字化采集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提高地质勘查技术水平和地质成果质量。

7、开展技术业务培训:开展国内和国际的技术交流,组织专项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地质勘查人员的素质。

三、矿产地质勘察管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政府有关部门没有明确的地勘行业管理职能。

从对基层单位的调研来看,普遍反映,加强地勘行业管理非常必要,非常迫切。而地方国土资源行管理部门认为,他们没有被授予地勘行业管理这职能,政府进行地勘行业管理没有法律依据。而事实上,不论是历史的因素,还是存在某些“情结”,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在一定程度上履行着行业管理的职能。

(二)在勘察资金的安排上还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矿产地质勘查资金投入不足,国土资源大调查、资源补偿费、财政补贴等安排的资金,不能满足实际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属地化后的事业费基数多用于维持离退休人员费用和单位人员工资,真正用于地质勘查的费用很少;二是地质勘查资金出自多门,使用分散,不能形成统一的集中投入;三是地质勘查社会资金的投入尚未规范,其所投入的社会资金,多追逐利润最大化,真正进行风险勘查的很少。因此,在矿业形势良好的情况下,地质勘查资金安排不合理,并没有形成地质勘查的行业优势。

(三)缺乏专业的地质勘察专业人才。

近些年来,地质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极少到地质队工作,35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微乎其微,以致一些地质勘察工作选个过硬的技术负责都困难。截至2007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未来5年内,地质勘探人才总缺口在7万以上,同时,地质人才呈现六大稀缺态势:人才总量稀缺,一线人才稀缺,青年人才稀缺,高学历人才稀缺,领军人才稀缺。

(四)管理人员中缺乏专业人才。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矿政管理在各地区都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但是,各省、市、县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矿政管理人员的配备上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人员少的现象;而在有限的管理人员中,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更是严重缺乏,这就使得行业管理从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到落实监督等方面都显得非常薄弱。

四、搞好矿产地质勘察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地质勘察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建立行之有效的地质勘查监督管理机制,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维护地质工作秩序,为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努力提高地质工作质量。完善地质勘查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健全地质勘查单位资质管理制度,依法规范行业准入,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质勘查队伍的管理;建立统一的地质勘查行业统计制度,及时提供地质信息服务。加强对地质勘查行业的指导,组建、规范和发展地质勘查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中介服务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地质勘查经济发展的指导,切实解决地质勘查队伍的实际困难,确保稳定、巩固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成果,建立完善探矿权年检制度,依法查处圈而不探、以探代采和破坏地质勘查环境的行为。坚决查处侵犯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二)科学编制地质勘查规划。

科学编制地质勘查规划,可结合所在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基础地质工作情况、资源耗竭程度、未来找矿潜力等进行编制。同时,在编制的过程中应增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力度,科学评估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科学部署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以合理部署地质勘查工作,充分发挥地质勘查规划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作用。

(三)完善地质勘察投入运营机制。

着力解决地质勘察投入不足、运营失衡的问题,建立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质勘察投入运营新机制,勘查与开采并重,不断增强地质工作发展的动力;建立完善地质勘查工作利益机理机制,改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国内外企业和地质勘查单位积极从事地质找矿和矿业开发工作,发挥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主体作用。

(四)提高地质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不断提高地质技术人员的素质,首先应重视对地质人员的培养,可通过邀请相关专家教授为工作人员进行授课,使其能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这不但普及和提高了地质技术人员的素质、改进了工作方法,而且使矿产地质技术人员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水平,同时也交流了地质综合研究成果,推动了地质找矿的进行;其次,要在地质环境管理中建立行政结果公开制度,增强透明度,保证公正性;建立责任监督和追究制度,通过经常性的队伍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作风;第三,要不断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形成选优、淘劣机制,保证队伍纯洁性。

(五)不断优化找矿方法,提高勘查效果。

首先,应确定经济有效的地质、物化探找矿方法,根据矿体和矿石特征,用电阻率中梯方法,圈定矿化蚀变带的范围,尤其是圈定砂砾岩覆盖区矿化蚀变带的范围,以提高地质矿产勘查效果;其次,应重视金属矿山共伴生组分综合评价和可利用性研究,运用成矿系统的新理论,加强矿山外围新矿种、新类型的综合预测与评价,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多途径解决危机矿山的接续资源问题;第三,应利用先进的勘查技术,如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钻探等技术方法,并加强资料的综合研究,开拓找矿新思路,探索新矿种和新类型的找矿突破。

(六)严格采矿权的审批。

即应对探矿权人各勘查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对开采方案的一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严格把关,设置回采率、综合回收率、边界品位、采矿贫化率、科技贡献率、矿区复垦率、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尾矿处理等指标建立指标控制体系,作为进入采矿的门槛。

(七)培育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市场。

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同时继续全面实行矿业权有偿出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有偿出让原则上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支持属地化地质勘查单位参与竞争。加强政策支持和信息引导,完善市场规则,建设各省探矿权采矿权交易平台,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培育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勘查开采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培育和规范地质勘查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完善矿业权、矿产储量评估机制,健全矿业权评估师、矿产储量评估师制度,建立注册地质师执业准入资格制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地质矿产勘查管理,既涉及到技术问题,又涉及当代地质经济问题。本文指出了当前地质矿产勘查管理存在的问题,即政府有关部门没有明确的地勘行业管理职能、在勘察资金的安排上还存在薄弱环节、缺乏专业的地质勘察专业人才、管理人员中缺乏专业人才等。同时,还指出了搞好当前地质矿产勘查管理的一些建议,即加强地质勘察管理工作、科学编制地质勘查规划、完善地质勘察投入运营机制、提高地质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优化找矿方法、严格采矿权的审批和培育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市场等,以期能更好地加强地质矿产勘查管理的水平,从而提高地质找矿水平。□

(作者单位: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山部)

参考文献:

[1]唐杰,王昕.加强地质勘察管理,提高地质找矿水平.商品储运和养护,2008,30(7).

[2]李伟.谈加强地勘行业管理的重点.中国矿业,2006,15(4).

[3]梅友松.做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提高找矿效果. 中国地质学会矿产地质勘查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第一次学术研讨会矿产地质勘查论文集,2003.

[4]李庭安.加强地质勘查实现地质找矿工作新突破.河北地质,2006,(3).

作者:吴贤图

风险分级管理与地质勘查论文 篇3:

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初探

摘要:近年来,实物地质资料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采集了大量实物地质资料并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本文分析了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初步构建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权重,提出了提高地质资料采集成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建议。

关键词: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效益评估;指标

一、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效益评估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地勘工作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前进。在地质工作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在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指导和参考作用,其保存和利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实行统一领导下的部门委托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在国土资源部地质资料主管部门直接领导下,根据实物地质资料性质、保管意义与开发利用价值,实行国家、地区以及基层单位分级管理,各级实物地质资料馆是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执行者。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地质找矿工作的需要,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也正经历着从被忽视到重视、从单一到多元、从专业到社会化、从分散到产业化集群化、从手工到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各界对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但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开展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效益评估研究,有助于发现实物资料采集成果管理和服务过程环节如资料获取、组织、保存、使用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把实物资料采集成果服务过程中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上升为理论化的知识,总结服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社会充分认识实物资料的重要价值,激发实物资料管理和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实物资料成果采集工作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1、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借鉴原则。目前国内外对于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的效益评估研究尚处于空白,对实物地质资料效益评估的案例也相对较少,但对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的经济效益评估研究相对要深入,并提出了一些评估模型。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效益评估需借鉴相关领域效益评估的有效做法。

(2)突出特色原则。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效益评估与其他评估项目不同,要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的效益来自于实物地质资料的再次利用,与其他项目相比,它具有如下特点: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效益评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估并重;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效益评估一般是从全社会宏观的角度出发,对社会需要和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间接影响和间接效益多,而且项目产生很多外部效益,影响的传递还特别长远。这些特征说明不能照搬其他行业的项目评价方法,必须把握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的特征,建立独立的评价体系。

(3)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由于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的产出很大一部分难以用货币形式表现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反映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需要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

2、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分析。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的社会效益是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给社会带来的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效果,意味着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精神面貌的改观,推进了社会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发展。

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的社会效益表现为社会科研机构和个人通过对实物地质资料提供的知识信息的吸收、消化并运用于实践或直接运用于科研、生产,从而创造出物质财富,但是对产生这些物质财富的作用很难清晰的界定,还表现为对用户文化的传播和知识的熏陶,提高社会劳动者素质。具体包括人们利用实物地质资料为矿床成因、成矿规律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辅助教学与科学普及,藉此提高教学水平,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全社会保护地球、合理开发利用地球资源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等。实物地质资料反映了地质演化过程,是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除了专业地质工作者外,全社会成员都有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地球的兴趣。此外实物地质资料在矿产预测、矿产普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勘查等地质调查活动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2)经济效益分析。经济效益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所谓经济效益好,就是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获得的成果多。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的经济效益是指地质资料的投入与产出的成果之间的比较。

实物地质资料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在未来对于实物地质资料的使用而产生的效益,主要表现在重复利用实物地质资料节约的相关投入和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利用实物地质资料指导矿业开发生产。如在石油采油生产中,储油环境对于采油技术有决定性的作用,需要经常察看油井的岩心资料,分析储油环境,确定技术方案,大庆油田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开发利用,每年可节省勘探井3—6口。二是利用实物地质资料,重新进行矿体的圈定。例如,由于经济技术的原因,对矿床的边界或工业品位进行了调整,原来作为围岩的样品没有岩石化学分析数据,需要补充化验。由于仪器的灵敏度、精确度和测试水平的提高,同样需要对原样品进行化验。三是随着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过去没有条件开采的资源现在具备了开采条件,需要对过去的资料重新分析研究。四是一般情况下,在到一个新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的价值区工作时都要先观察邻区的实物标本,作为新区岩石的定名参考。五是随着商业性矿产勘察的突起,探矿权和采矿权进入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勘察和矿产资源的主体是企业,投资的目的是追求最大收益。其中矿权地的选择,对投资效益和风险是至关重要的。矿权地的选择,必须清楚地了解地质资料,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严格检查,其中重要环节是对过去的样品进行复检。利用实物地质资料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表现在实物地质资料重复利用节约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3、指标体系的构建

(1)社会效益指标。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社会效益评估的基本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研价值。科研价值指实物地质资料用于科研,为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对促进地质科学领域研究水平的提高的贡献。评估标准从使用数量和使用人次考虑为科研工作提供信息资料的贡献。二是教学价值。教学价值指实物地质资料用于教育教学,为院校提供资源,进行教学参观或试验取样等,对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的贡献。评估标准从使用数量和使用人次考虑为院校提供信息资料的贡献。三是科普贡献。科普贡献指实物地质资料对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对提高全社会保护地球、合理开发利用地球资源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的贡献。评估标准从地质灾害、地球构造、矿物构造、地质地貌、古生物、宝石等几个方面分析对社会公众地质知识的宣传的贡献。四是地质调查贡献。地质调查贡献指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对矿产预测、矿产普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勘查等地质调查活动的贡献。五是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对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主要从两个方面反映,一是从技术和研究水平反映,二是从所有实物组合在一起对我国地质现象、特征、地质成果方面的反映。评估标准从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对我国地质工作水平和能力、地质特征和工作成果的体现的角度分析。六是资料的齐全度。资料齐全度指实物地质资料与相关的背景资料的齐全程度,相关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地质背景特征描述、原始地质编录、图件资料、影像资料等。背景资料齐不齐全直接影响着实物地质资料的使用效果和再利用的价值。七是客户满意度。顾客满意度是指顾客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感知效果或结果与其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满意或失望的感觉状态。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的社会满意度指使用者对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满意值与期望值的比值,从而对顾客满意水平进行量化,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衡量采集成果的指标。

(2)经济效益指标。由于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的保存属于公益性质,没有收益,市场上很难找到交易参照物,再加上实物地质资料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实物地质资料的利用也不是一次性的,可反复多次利用,因此实物地质资料的经济效益是在存续期间每次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累积,而每次产生的经济效益可通过重置成本法评估。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经济效益评估,可从实物地质资料重复利用节约的经济成本的角度测算。

三、权重的设置

用若干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时,其对评估对象的作用,从评估的目标来看,并不是同等重要的。为了体现各个评估指标在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作用地位以及重要程度,在指标体系确定后,必须对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目前,权重确定的方法主要采用专家咨询的经验判断法,而且,目前权数的确定基本上已由个人经验决策转向专家集体决策。

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的特点,选择的专家要与实物地质资料的专业领域相关,知识面广泛,经验丰富,思路开阔,不仅包括本部门的专家,还要有相关行业的来自其他部门的专家,还要包括实物地质资料的使用者,先设置一级指标的权重,即组成一个专家小组,采用函询的方法,让专家们背对背地独立分析,经过反复征询直至其意见趋于收敛,经过统计处理,直接给出一级指标的权重数,然后求出专家们所给指标权重之和的平均值,作为一级指标的权重。一级指标设定后,再在其基础上设置二级指标权重,一级指标权重之和、二级指标权重之和均为1。专家打分后的统计结果见表2。

四、提高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效益的建议

1、加强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队伍

由于实物资料的效益包含产学研用等几大方面,而每一方面都涉及到实物资料在创造这些财富的贡献大小的判定问题,即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设置问题,这也是实物资料效益评价的难点。只有对每个方面参与实物资料利用的全体人员(包括提供服务者和收益者)进行全面调查,才能得出正确的权重。因此,作为实物资料服务机构,一方面在实物资料使用中要加强与用户的联系,经常沟通,以便调查、了解实物资料的效益权重;另一方面要建立一支懂专业、擅管理、服务好的高素质队伍,为全面认识实物资料使用价值奠定良好的人员基础。

2、加强实物资料服务建设,拓展“个性化”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已不再是无偿的,或者说不是完全无偿的。实物资料的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由此产生了供求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实物资料得以产生经济效益的关键。所以,要改变过去实物资料管理机构“只藏不用、用时现找”的被动做法,积极主动开展实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拓展“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其实质就是为有着不同要求、兴趣爱好的使用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也就是对实物资料需求的“量身定制”。由于工作人员付出了几倍甚至几十倍于一般被动服务的劳动,合理收取适当的费用也是可以的。但是,实物资料管理单位作为非盈利性机构,不应利用这些服务来寻求增加经济效益。毕竟“个性化”服务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通过用户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在加强实物资料有偿服务建设时应把握好“度”。

3、实物资料采集成果效益评估要常态化

效益评估是实物资料采集成果服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估的过程,其实也是建设的一部分过程,它有助于实物资料服务建设目标的实现。建立效益评估,在实物资料服务建设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保障实物资料管理和服务机构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应该定期对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进行评估。

4、实物地质资料效益评估的研究依然需要加强

目前,我国实物地质资料效益评估方面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提出科学和规范的评估原则、方法和细致的评估指标是当前实物资料效益评估研究工作的重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评价指标的充实和完善,必然会逐步建立系统的、有层次的实物资料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清楚地掌握每个影响因素对实物地质资料社会经济效益的主要影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实物地质资料成果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进生: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10).

[2] 傅群:对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SWOT分析[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1(6).

[3] 池晓波:高校图书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0(6).

[4] 夏浩东:国家级矿产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和管理意义[J].地质通报,2005(11).

[5] 李寅: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对比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4).

[6] 周月霞、于宁:实物地质资料开发在青城子矿田中的应用研究[J].应用科学,2010(4).

[7] 程永平:实物地质资料岩矿心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资源导刊,2007(7).

[8] 张立海、张业成: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专项清理部署建议[J].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动态与研究,2009(1).

(责任编辑:胡冬梅)

作者:黄洁 王雪 岳永兵

上一篇:积极型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下一篇:人力资源配置下医院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