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识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26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促进情感意义下心理品质的发展,而非传统层面的理论知识传授。心理品质的养成教育对教学理念有特殊诉求,情境教学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应有教学理念之深层需求。因此,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情境教学意义匪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理论知识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理论知识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影响护士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的因素及对策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以护理的干预为手段,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病人能否在医疗、护理、保健活动中获得接受教育的权力,满足健康教育的需求,取决于护士的教育意识和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

1 影响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的因素

1.1 认识偏差

健康教育中,护士扮演主要角色,由于受傳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护士对健康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不够明确,一些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停留在疾病知识的普及和宣教上,把健康教育看作是卫生宣教的延续,对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认识不清,仅仅把自己看作是疾病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把自己看作即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计划者和评价者,在履行教育职责上缺乏主动性,因此不能从根本上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行为。

1.2 缺乏教育能力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应用学科,这些学科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补充。由于我国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体系,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中,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掌握贫乏,对教育程序了解肤浅,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因此出现健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同时不能把握好健康教育的时机、技巧,缺少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等这些都是影响护士深入、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的因素。

1.3 不能充分地利用有效的时间

护理工作,有的护士认为影响护士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的因素是没有时间,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是护士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健康教育看作是护理的额外工作。实际上,教育本身就是护理工作的组成部分,许多护理目标都是通过健康教育来实现的。如护士在为病人做术前留置导尿时,可边操作边讲解导尿的目的、意义的配合要点,同时教给病人一些手术后促进康复的技巧,如有效的咳嗽、深呼吸、床上排便等。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了护理任务,又进行了健康教育。由此可见,充分利用有效时间进行健康教育,可因人、因时、因地、因需灵活掌握,并非各种教育都需护士刻意安排时间去做,可以在做护理操作的各环节中有针对性施教。

1.4 缺乏发挥职能作用的支持条件

健康教育是护士在自己岗位上对住院病人从生理、心理、文化、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种教育,但在实施中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护士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不仅造成人为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会挫伤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其次在健康教育的经练习题上没有来源,基本上都是自筹资金,编写和发放教育材料,也会影响健康教育的进程。

2 对策

2.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健康教育是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目前健康教育已作为一种手段用于临床,作为一名护士,首先要树立现代护理观,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把健康教育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开展健康教育不同于卫生宣教,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使护士从被动执行护理操作逐步过渡到围绕人的健康为目的的预防保障和促进健康上来。

2.2 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教育能力是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首要条件,健康教育工作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其沟通技巧,同时更要注意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优良的品质,才能用自己的知识更好的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教育知识的缺乏是影响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要提高护士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健康教育的培训,通过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讲座、业务学习等形式,以健康教育程序为护理堆积的教育活动,即通过评估,确立教育项目、计划、实施、评价循环的过程,保证护理健康教育及时和有效实施。

2.3 发挥健康教育职能,确保有效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既然已作为护士职能被确实,在政策上就应有与发挥其作用相配套的支持重要条件,为不同职称、学历、高年资护士在病人教育中的带教作用。在健康观念获得途径上,除进行个别教育、指导、编写科普手册、阅读、进行知识讲座及同种疾病已康复的病人及家属介绍,促进康复护理经验外,还可开展生动易于接受的电视、录像等教育,医院在此方面应注意投入。

除上述对策外,还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如健康教育评定标准和制度,健康教育工作职责,激励机制等,以促进护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期、稳定有效的开展。

作者:杨葵

理论知识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情”的顿悟与“境”的启发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促进情感意义下心理品质的发展,而非传统层面的理论知识传授。心理品质的养成教育对教学理念有特殊诉求,情境教学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应有教学理念之深层需求。因此,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情境教学意义匪浅。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体验 情境 情境教学

在我国,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理念被提出并得以实现理论探讨和应用于教学实践,有近40年的历史。情境教学已经有了完善的理论依托和系统的经验总结,成为具有现代特色的教学理念,被广泛应用于诸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教育理念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背景下探讨情境教学论及甚少。因此,本文试图对心理健康教育情境教学进行讨论。

一、情境体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取向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它是一种发展性的教学目标取向。这种发展性教学目标集中表现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健康情绪、明确的自我意识、健全的人格特征等方面。综合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促进情感意义下的心理品质发展,而非传统层面上的理论知识传授,即情感目标重于知识目标。

(二)情境体验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

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也是微妙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的变化与成长需要个体在心理层面上的“顿悟”。 “顿悟”是心理成长的基础。心理“顿悟”的产生需要合适的教育情境。情境体验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情境体验需要情境教学来完成。

二、情境教学:一种经典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一)情境教学的发展历程

在现代教学思想中,较系统阐述情境教学模式的当属苏霍姆林斯基,他说“我力求做到使周围世界和大自然始终都以鲜明的形象、画面、概念和印象给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养料……”。在我国,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较早提出并从理论上进行探讨的是李吉林。她借鉴了国外外语教学中情境的应用理念,同时结合我国古代意境说,以语文教学为学科依托,进行了情境教学的理论阐释,提出了经典的理论框架。情境教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日益受到教学论的重视。

(二)情境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典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在最佳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思维与情感的一种教学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是发展,发展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顿悟来获得。情境教学是一种具有隐性心理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符合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宗旨。引入情境教学,给传统僵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新的教学论思想,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经典教育模式。

三、情境创设: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情境教学的核心

(一)心理健康教育中情境创设的基本条件

第一,教师的业务素养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情境创设的基本保证。教师的品读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与随机应变能力、对教学素材的解构与重构能力等等均关系到能否高质量地创设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教学情境。

第二,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设置情境,不仅需要考虑情境的客观性,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情境创设要以学生为中心,合乎可迁移性、真实性、多样性、变通性等原则。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才有可能从学生的角度选择与审视教学素材,从而创设出触及学生内在情感的教学情境。

(二)心理健康教育中情境创设的基本内容

问题情境的创设。心理健康教育中,问题情境具有多重层面,是知、情、意多重层面的情境融合,它需要学习者主动体验、反思和建构。面对相同的问题情境,不同学习者主动体验、反思和建构的方式与结果各不相同。心理健康教育中对问题情境的回答没有标准答案,促发学习者产生思想与内心世界的顿悟才是施教的主要目的,顿悟的内容当然因人而异。

四、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弘扬人性的教育,是发展性教育,也是幸福教育,重在良好心理品质的培育。情境教学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诉求,应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经典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JYXM498);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院级教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JJY201203)。

参考文献:

[1] 唐其慈等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2] 李吉林. 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 教育研究,1994,(1).

[3] 田慧生.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时代特征与意义[J]. 课程·教材·教法,1999 ,(7).

作者:张克新 夏和先 黄梅

理论知识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警务心理课程项目教学探索

【摘 要】本文针对警务心理课程中理论知识多、缺乏科学的课程理论、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在警务心理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从项目的构思、驱动、规划、实施、评价、拓展理论六个环节展开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警务心理课程 项目教学 职业能力

警务心理课程是公安院校近年来根据警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新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作为应用心理学课程,警务心理课程更应注重培养学生从事警务工作的基本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职业能力,但目前教学效果不够令人满意。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方法,它以工作任务构建教学情境,围绕工作任务组织学习,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展开,以推动教学与工作融合,拉近课堂与实践的距离,学生通过完成源自实际工作的任务来实现职业技能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构建。基于项目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构建专业知识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本项目组在2014年至2016年间尝试在广西警察学院警务心理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以推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警务心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以警务心理理论知识为课程内容的主体,实训内容少。《警务心理》教材以警务心理理论知识为课程内容的主体,虽然其中也有警务心理实训内容,且实训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比例为1∶1,但实训内容所占的比例非常少,且相当部分的实训课由于师资、实训条件、课程准备等原因而流于形式。因此,从深层次来看,这种在原有课程模式上修修补补的做法,改变不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学问化”的现状,不能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逻辑主线地位。

(二)缺乏科学的课程理论来开发课程。警务心理是适应公安工作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目前我国在警务心理的课程研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路和方法,较为普遍的有:按照实践工作进行拼凑,形成不同的专题;沿用传统的系统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会根据需要举例说明。第一种思路是一种机械的方法,看似跟公安实际工作对接,但部分专题的知识既不成体系,也没有达到提升学生相关专业技能的效果。第二种思路较为传统,理论与实践脱节非常明显。

(三)采用单一的考核形式,不注重过程评价。目前警务心理课程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方面组成,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这种考核方式能比较好地反映学生对该门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不能全方位体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且对于该课程总体技能的掌握和对公安工作要求的一些职业能力(如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无法考核。
二、项目教学实践

鉴于以往警务心理教学注重知识传递、忽视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顺应公安教育贴近实战这一需要,项目组在警务心理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以提高警务心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从事警务工作的综合职业心理素质。

(一)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警务心理项目课程。警务心理项目课程开发分为六个阶段。

1.调研阶段。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召开研讨会等方法,由项目组教师和行业专家(派出所所长、治安民警等)一起分析治安民警的实际工作流程和岗位设置情况,最终明确治安民警的工作任务内容。

2.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分析阶段。召开毕业生交流会、课程研讨会,收集公安机关对治安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同时专业教师深入公安机关调研或顶岗实践,与公安机关专家一起对治安警察的主要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警务心理的教学目標。

3.课程内容选取与组织阶段。项目组教师通过对主要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分析、设计,产生学习情境,按照治安民警工作流程和职业能力的深度和广度建立课程内容体系。确定课程内容、师资标准以及教学辅助资源等。

4.课程教学设计阶段。项目组教师下基层,收集和整理职业能力训练素材;讨论课程评价标准和办法,最终编写项目教学实施方案。例如,“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这一项目教学,就是根据治安民警警察处置群体性事件这一现实需要提出的,结合警务心理课程标准,设计、编写“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项目教学实施方案。

5.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阶段。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以公安工作过程为主线,紧密结合当前公安实际工作来设置任务情境和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完成任务。例如,2014年10月组织“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这一项目教学时,首先用“南宁6.13交通事故引发群体性事件”引出问题:“为什么本来涉及三个人的普通的汽车追尾交通事故最后演变成为一个波及上万人的大型群体性事件?这起事件对我们有何启示?”由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进一步通过模拟情境演练,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群体性事件爆发迅猛、波及面广、毁坏性大等特点,接着引导学生结合其模拟演练探讨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方法。

6.教学过程分析阶段。项目组教师团队通过对在校生进行问卷、访谈,了解课程实际实施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按照项目教学的步骤进行修订完善。例如,上述提到的“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这一项目教学结束后,教师主动通过访谈学生,或对参与该项目教学的同学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其所参加的项目教学的看法,同时,也了解他们在项目教学中的收获;另外,还会从学生哪儿了解他们所发现的该项目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或他们认为存在问题的地方,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项目教学实施方案。

(二)以项目为载体组织警务心理教学。警务心理项目教学由项目的构思、驱动、规划、实施、评价、拓展理论六个环节组成。

1.构思项目。按照寻找项目选题、确定项目范围、明确课程标准、统合学习目标、确立项目的设计标准这一流程构思项目。

2.驱动项目。警务心理项目教学中,主要通过设计驱动性问题来驱动项目。设计驱动问题需遵循的原则: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用开放且有挑战性的问题;聚焦于本学科的核心内容。

3.规划项目。按照“组织项目任务与活动→启动项目→准备项目资源→画出项目‘故事板’”这一流程规划项目。

4.实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主要依赖生生合作来完成项目任务。

5.评价项目。项目活动结束后,安排成果展示环节,让学生通过展现来自己梳理完成项目的过程,并实现与同学交流的目的。教师则借展示环节充分理解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并组织学生评价其项目活动过程和学习效果。

6.拓展理论。项目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扩展已有理论知识、深化相关原理。如在民警压力管理项目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了压力管理策略后,引入压力机制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澄清不同压力管理策略的适用领域。

(三)采用多元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具体如下:

1.采用多元的学习方式。除传统的个体学习方式外,项目教学中多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案例研讨等合作学习方式,在发挥学生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并鼓励他们主动地探索、积极尝试,使其成为活动的主人。这使学生不仅了解总体,而且清楚活动的每个具体环节的细节。

2.灵活多样的评价措施。为突出对技能操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与考核,警务心理项目教学注重加强过程考核与评价。该期末对学生的综合成绩计算如下。

(1)平时成绩(占50%)。①出勤率(占10%)。学生的出勤既是体现其学习态度,又对其未来职业素养的养成很重要,因此,警务心理课将此项计入学生平时成绩。②学习过程(占40%)。项目教学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过程,注重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对学生課堂参与讨论的表现、平时作业、参与各项实训活动的表现、实训报告等方面的评价占其成绩评定的40%。为避免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浑水摸鱼”,对每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评采取“学生单项成绩+小组其他成员互评+教师分阶段考评+提问考评”的综合考评方式。

(2)期末考试成绩(占50%)。按照学校规定,每门课程学习完成后都要进行期末考试,学生警务心理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其综合成绩50%。
三、项目教学的效果

开展警务心理项目教学探索的目的在于将心理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资源,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一,给公安专业教学注入新活力。项目教学给警务心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大大提升了公安专业专业基础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对警务心理的学习兴趣。

第二,提高公安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警务心理的积极性,另外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与人沟通与协作、自主学习等综合职业能力方面也有一定助益,对于公安院校开展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第三,促进公安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警务心理项目教学迫使项目组教师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四,为公安院校推行“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着陆点。项目教学以警务工作需要为导向,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警务心理课程项目教学大纲和项目教材,将警务心理课程设置为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工作情景为载体串联起来的一个大项目,在警务心理课程教学中将教、学、练、战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杨持光.试论能力导向《警务心理》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4(3)

[2]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3]汤百智,孙志河.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内涵,模式与实施[J].职教论坛,2014(3)

[4]张玲.项目教学在警务心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

【作者简介】张 玲(1972— ),女,湖南东安人,广西警察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警务心理、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苏 洋)

作者:张玲

上一篇: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论文下一篇:印刷电路设计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