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法指导分析论文

2022-04-20

摘要: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不断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力争通过完善教学手段,进而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众所周知,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建设是其语文知识的关键和基础,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质量可谓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为此,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于学法的指导工作进行分析,希望以此能够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强化和学科成绩的提升。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语文学法指导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学法指导分析论文 篇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分析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希望培养出可以快速适应社会竞争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也需要不断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但要传授小学生语文知识,并且需要让学生掌握探究语文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关键。本文简要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学法指导的教学。

【關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学法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为学生在未来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与思维能力做铺垫。小学生由于年龄与身体的发育都不太成熟,对自身所生活的世界了解比较片面,因此学生看待问题时会比较片面化,不能得出准确的观点。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增强自身的阅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因而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重视阅读教学的作用。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也需要指导学生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与教学质量。

1.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任务型教学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在教学中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并且在教学中需要重视方法上的指导与学法上的点拨,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主动开展学习活动。从而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因而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可以开展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一文时,教师在阅读教学前可以设置一些填词任务,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如:秋天的   〓〓,〓〓着非常好〓〓的气味。梨〓〓的,菠萝〓〓的,还有〓〓、〓〓,好多好多〓〓的气味。学生在阅读之前先看一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展开文章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寻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开展任务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文章的深入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会让学生的阅读效率得到有效增强。

2.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互动式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是采用知识灌输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不到有效提高。虽然部分教师让学生主动的开展文章阅读,但是却忽视了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阅读效率比较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表现为:教师期望学生可以主动学习,但是没有传授阅读方法,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 效果。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来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互动教学非常简单,但是效果非常有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迅速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当小鸟的翅膀受到伤害而掉进井里面时,青蛙和小鸟会怎样交流呢?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采用对话的形式将青蛙与小鸟可能发生的对话表述出来。有些学生想象出青蛙被小鸟说服,并通过两者的共同努力让青蛙回到地面上,看到了天空的宽阔。教师在学生将自身想象的内容表达出来之后,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自身的想法以及阅读中带来的感受。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小学生此时的想象力非常天马行空,让学生开展互动也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生活式教学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太丰富,这让学生在理解文中内涵时造成一定的影响,加大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小学生的阅读不仅包含课内阅读,也包含有课外阅读。学生在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阅读任务之后,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挑选课外刊物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课外刊物时可以增强自身的眼界,在阅读中增强自身的生活阅历。并且学生在经过反复阅读之后也会产生一种神奇的灵感,让阅读过程更加轻松,理解文章内涵的过程也更加简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文章中传达出的内涵。并且小学语文的知识本身也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式的阅读指导与新课改的理念也非常一致。例如,在学习金色的草地一文时,如文章主人公在早上和傍晚都看到草地是绿色的,而在中午看到的草地是金色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午看到的草地是金色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并可以问问学生有没有在生活中看到过金色的草地。在本文的学习中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的明白太阳的作用,学生自身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现象来理解课文表达的深意。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生活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看待语文知识。利用生活中的认识来理解语文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与了解。

4. 结语

小学生在学习中由于自身心智没有发展成熟,因此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认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阅读更加有效,利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赵玥.深入文本提升阅读实效——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师,2017,13(30):28-29.

[2] 林生.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法指导有效性的探索[J].新课程·上旬,2017,14(5):26-27.

[3] 李欣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课外语文,2017,19(6):127-127.

作者:李飞飞

语文学法指导分析论文 篇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分析

摘 要: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不断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力争通过完善教学手段,进而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众所周知,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建设是其语文知识的关键和基础,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质量可谓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为此,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于学法的指导工作进行分析,希望以此能够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强化和学科成绩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学法指导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其不仅能够强化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更能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国教育改革全面实施多年以来,小学语文教育不断取得好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仍然有待完善和提高。其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充分发挥其课堂主导者的作用,不断加强学法指导,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手段下提高阅读能力。

一、合理设计课件,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正处于追求趣味性学习的年龄阶段,加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是保证阅读学法指导质量的关键。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切实渗透并融入趣味性元素,让小学生时时刻刻秉承着最高的积极性进行主动阅读。此外,良好的阅读兴趣也是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当学生对阅读教学产生学习兴趣后便会乐于自主融入阅读学习任务中去,主动积极思考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意思和隐藏含义。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在阅读课件设计和引用中要尽可能选用一些情景感受较强的文章。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可能很多学生并没有去过桂林,那么教师在对课件设计时便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将课件设计成动态视频或动态图像,这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桂林之美,从而十分有利于其在阅读中情感的流入,仿佛身临其境一般的阅读能够大幅度提高阅读质量。

二、阅读教学做到“授之以渔”,教授学生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改革要求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是要教授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教师在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进行指导时要让自身对阅读方法进行掌握,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如精读、默读、略读和速读等,当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些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自主融入阅读教学课堂中去。例如,在讲授《小珊迪》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进行文章阅读,此外,教师还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如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是什么?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整篇文章传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这样便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重视阅读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自读”

教师在阅读教学学法指导工作中会教授给学生多样化的阅读方法,而这些阅读方法的掌握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即学生必须进行的“自读”环节,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自主阅读并不是简单的自己阅读,而是要学生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阅读方式,这样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达到教学目标和指导标准。例如,在教授《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文章时,教师可以大胆对学生“自读”的教学方法进行尝试,即教师先不通过“教读”为学生分析文章核心内容,而是让学生直接通过自主阅读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通过小组讨论来对彼此的理解进行分享,从而在思想的碰撞中发散自己的理解力。在分享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毛主席艰难抉择后的宽广胸怀。在最终阶段,教师可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点评,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延伸阅读范围,结合课内外阅读内容

虽然,我国小学课本上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精品文章,但其文章数量还难以满足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和标准。若想不断强化小学生阅读能力,还需要将课内的阅读内容不断延伸,通过课内外阅读内容的有效结合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需要注重对文章题材的选择,切忌选择超过小学生理解能力的素材,否则,不仅不能“开卷有益”,反而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完璧归赵》这一文章后,教师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对《孙子兵法》进行阅读学习,通过文章内在关联性的分析为学生合理地延伸阅读素材,能更有效地保证学生阅读质量。为此,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学法指导合理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要将重视对阅读教育环节的推进,不断革新传统的学法指导方案,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学法设计中进行深入学习,并以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此外,小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为松散,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的过程中要保证其阅读教学方法满足小学生的心理诉求,让小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升的前提下还能爱上阅读,从而乐于自主进行文章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1]安福喜.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语文天地,2017(3):72.

[2]钟琳.初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新课程(小学),2015(11):154.

[3]杨胜宏.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新课程(下),2013(2):55.

编辑 张珍珍

作者:张登彬

语文学法指导分析论文 篇3:

语文课堂学法指导中的情境创设

杨 宏,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师。

学法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效的语文课堂學法指导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目前的语文课堂学法指导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忽视指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结构,由于教师没有处理好学法指导和教法的关系,往往还是更多地呈现教给学生知识,偏重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忽视指导学生更新知识,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学法指导不是简单地指导学生获得知识,而是指导学生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而自我获取知识,这就是学法指导要着力培养的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现在的语文学法指导课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还做得不够,有的学法指导课演化为一种教法和学生自学的简单拼盘,学法指导是一种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取知识并培养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学法指导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不够,在学法指导实践中,教师的指导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提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学法指导往往注重学法外化出来的课堂氛围,忽略学法与学生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

语文课堂学法指导可以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提高学法指导课的效率。

一、语文课堂学法指导中情境创设的作用

1.情境创设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认知结构的改变是教师在学法指导课实践中要着力突出的重点,其中,情境创设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因为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认知能力处于一种活跃状态,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链,使其认知结构与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关联,这样,学生才能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学法指导不是单纯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学习的途径不是教师灌输,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主动进行知识的获取,其目的也不是单纯获取新知识,也是改变学生认知结构的一个过程,有效的学法指导建构学生新的知识结构,进而改变完善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学法指导才有实效,学习效果才能达成。

2.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课堂学法指导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激发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在古诗词教学中,使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学生已有的情感产生一定程度的交融,学法指导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恰当的情境创设不失为一种激活情感的有效途径,在适当而有效的情境中,学生容易激发相应的情感体验,进而带着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反之,若没有适当的情境,学生的情感体验容易处于抑制状态。一位教师在讲授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设计了三个环节指导学生学习,导入、读读讲讲问问、总结。重点为第2个环节,主要运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启学生的思维,但教师没有创设一定的情境,单纯运用提问的方式,而且提问过散过滥,没有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其中,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在学法指导中可以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情境创设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课堂学法指导中,学生的思维状态活跃程度直接关系学习方法的效果,最佳的学习效果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思维状态,而良好思维状态的形成与情境密不可分,和谐合适的情境能使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据心理学研究,自我意识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定向、控制和调节的作用,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一种适合学生思维活跃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将被激活,课堂氛围良好,正如李吉林所说“开放的情境让课堂与思维的源泉、语言的源泉相通,进而丰富了课堂教学。”[1]情境使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在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激活,已有的知识结构也在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下与新知识产生链接,构建起新的知识结构,此时,学法指导过程才算完成。

二、语文课堂学法指导中情境创设的主要途径

1.巧设问题创设情境。在语文课堂学法指导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是语文情境创设的一种常用方式。教师依据学法指导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问题组,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或者条件下)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达于教学目标的实现。”[2]问题情境作为情境创设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学法指导中尤其有特殊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对学法的热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质疑,疑问中促进学生思维。

在学法指导的问题情境创设中,应重点体现两个方面,一是问题组的精心设计,二是问题的思考价值。学法指导的问题情境应该以问题组的形式呈现出来,即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构成问题组,问题组需要精心设计,有梯度和层次;二是对问题的设计要有思考价值,不能简单化和浅层化,问题要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许多认知派的心理学家认为,影响学生探求兴趣及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当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与学生原有的结构完全一致时,必然会使学生兴味索然,无动于衷,这时,师生的思维实质上只是停留在一个平面上无效做功。

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时就精心设计了有层次的问题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当学生在理解了诗人的“悠然”后,教师特意设计了一个问题,“陶渊明的生活真如他自己所描述的那样‘悠然’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把诗歌的景与情联系起来,并提问“诗人看到结伴而归的飞鸟,心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这个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思考中,教师顺势点拨提出第三个问题,“在此景此情之中,陶渊明有没有悟到‘此中’的‘真意’?这份‘真意’又是什么呢?”[3]这三个问题有层次,引导学生针对诗歌内容深入思考,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其思维始终处于思考的张力状态,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2.激发想象创设情境。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学生想象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构成,在学法指导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创设想象情境时要注意合理性和情感性,“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4]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密切相关,合理想象是学生创造能力的表现,想象的合乎情理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理活动,伴随着情感活动,情感性也是其特点。想象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语言等方式来进行。教师在学法指导课中的想象情境创设,不是单纯追求一种课堂氛围,而是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状态中,思维和情感有一种张力,便于展开想象翅膀的飞翔。

语文课堂学法指导中的想象情境的创设需要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从而进入到学习过程中。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杜甫的《石壕吏》这首著名的诗歌时,可以在学生充分了解诗歌背景,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再现老妇和悍吏的对话情境,学生可以从细节上更深入地体味诗歌内容,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叫学生分小组把对话情境根据诗歌描绘的内容合理想象出来,编写成课本剧在全班表演。

3.语言描述创设情境。课堂学法指导是在师生共同构建的特殊教学环境中进行的,“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是以具体情境下,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所进行的社会交互作用为契机的。”[5]在语文课堂学法指导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必要的,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或场景,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氛围中,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如我们在讲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可以抓住这么一些词语来描述情境:深秋的黄昏、风尘仆仆的游子、一匹瘦弱的老马、冷飕飕的西风、缠满枯藤的老樹、昏鸦在树梢上盘旋……当教师用语言描绘了一幅游子在外飘泊的画面,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词描绘的场景中,学生就能较好地展开学习。语言描述创设情境主要是渲染与学习内容相适宜的气氛,形成一种情境氛围,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更需要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蒹葭》这首诗歌时,用如此的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当你听到‘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众口传唱的歌词时,是否依稀记起那首因不朽的失眠而产生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当你将盛有剩饭的饭碗一推,耳边是否响起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叮咛?当你手捧取得高分的试卷,心中是否涌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古典诗歌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介入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无限的美感。今天,就让《蒹葭》这首诗,再一次浸润我们渴求美的心灵。”[6]这位教师用语言渲染了一种诗歌的气氛,启动了学生对诗歌美的情感体验。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既可以由教师展开,也可以叫学生完成,特别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用语言描述来创设情境,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本身就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内容。

4.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学生在学习小说、戏剧这样的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根据作品内容,人物场景,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场景,创设情境,教师对学生的角色扮演要进行一定的指导,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再现文本的人物语言、心理、场景的情境,其过程是学生自我认知、自我体验文本的过程,这本身就是学法指导要达到的学习效果。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曹禺的《雷雨》(节选)时,引导学生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情境,学生扮演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角色,进行配音再现情境。重点创设周朴园的语言情境,然后,学生进行对比和评析,对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进行深入挖掘,进而分析剧本主要人物周朴园的人物形象特点。

语文课堂学法指导对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积极的意义,对改变教师传统的单一讲授的教学方式也有积极的影响,虽然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学法指导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勇于探索,语文课堂学法指导的有效性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育的独特优势及其建构[J].教育研究,2009(3):53.

[2]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43.

[3]孔艳平 孙旺.陶渊明饮的不是酒,而是寂寞——《饮酒(其五)》课堂实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3(4):50.

[4]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10.

[5]张大均.教学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13.

[6]《人民教育》编辑部.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初中语文卷[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207-208.

作者:杨宏

上一篇: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车祸伤员急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