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法指导研究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阅读已经逐渐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阅读是将物质符号转化成某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等,因此应当重视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地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学法指导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学法指导研究论文 篇1: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研究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老师的启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就是教师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思维情景

语文就是口语的文字化,通过文字叙述人间百态,是一门具有欣赏性的学科。阅读语文就是欣赏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是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不是思维能力,这一做法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现阶段的性格特点出发,轉变教学模式,使学生阅读语文时,既可以打好语言功底,又能欣赏其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就此我发表个人的看法,希望为同仁提供帮助。

一、用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找到阅读的乐趣,阅读才会成为学生的本能。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将问题带入,促使学生进行阅读,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个人想法,教师认真聆听,充分交流,使他们获得被肯定之后的快乐。对于一些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相对容易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观点的认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可以将问题进一步延伸,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

我喜欢将生活融入课本中,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理解文中的内容。比如,在六年级上册一篇是《唯一的听众》课文中,我先安排学生思考,“你们生活中有没有自己想做,但是一直做不好的事情呢?后来做好了吗?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这篇课文,之后和我说说你们和课文主人公的相似之处好吗?”过了十几分钟,我便向同学提问,我看见小明举手了,因为小明的语文基础不太好,所以我想鼓励他,就问:“小明你有爱好吗?”小明说:“我喜欢玩乒乓球!”我问他:“为什么呢?”小明说:“我是咱班乒乓球玩得最厉害的!”我说:“你不可能天生就厉害呀?”他说:“一开始,我不厉害,就一直在旁边观察别人打,在打乒乓球的人中,有一个大哥哥注意到了我,他看我想学乒乓球,便亲自教我打乒乓球,每次下学后,我都会和他玩半个小时,渐渐地我的技术就厉害了!我其实挺感谢那位高年级哥哥的,他现在去别的地方了。”我接着问他:“那你知道现在打乒乓球厉害的原因吗?总结一下和主人公的相似之处?”小明说:“我们都坚持自己喜欢的事,而且我非常感激他!”我说:“对,就是坚持和感恩!你说得非常好!”小明得到了我的夸奖,非常开心。小明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回答问题更积极了。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提高阅读的乐趣。教师要培养学生定时定量阅读的习惯,这样既不耽误学习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读书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养成“不动墨不读书”的习惯,既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备注自己的理解;也可以对书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赞同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不赞同的写出自己的理由;或是对作者所说的内容进行补充。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批判性地进行阅读才是阅读的好习惯。

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会阶段性地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其中我举办过一次以“我心目中的杨绛奶奶”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周,同学在了解关于杨绛奶奶的生平事迹后,被她读书写书的精神所打动,同学们对杨绛奶奶去世的事感到悲痛。我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杨绛奶奶的作文,在这些作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丽在结尾处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杨绛奶奶虽然去世了,但是她不是无情的,她的文学养料一直滋养着我们后来人。”便问她为什么会想到这句诗,她说自己平时比较喜欢这一类的词句,就进行摘抄,感觉杨绛奶奶是无私奉献的人,我特别喜欢她,所以就这么说了。这让我深刻认识到阅读培养自我见解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设计思维情景

文学经典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化为尘埃,它能够引起世世代代人心中的感情共鸣。思维情景就是教师设计一种情景,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经验品味其中的主旨,有利于学生养成自己独特的文学思维习惯。

比如,在教授《游子吟》中,我说有这样一个人:她每天劝你刷牙洗脸;每天早上换着样给你买早点;天冷了她给你多穿衣服;天热了她怕你在外边中暑,有时对你管教很严,你知道她是谁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妈妈!”我说:“对,假如有一天,你长大了,好长时间你才会见你妈一次,你会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回答:“伤心!”我说:“今天的主人公就要远行了,大家来体会他的感情吧!”

教师教授学生的语文阅读模式多种多样,可以从学生自身的独特性和教师教学的优势综合考虑,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找到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自身品格的完善,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8(10).

[2]汤林.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7(32).

作者:任俊成

语文学法指导研究论文 篇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学法指导研究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阅读已经逐渐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阅读是将物质符号转化成某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等,因此应当重视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地位。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旨在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总结出一些适应课堂实际的学法以对学生进行指导。

[关键词]教学改革 语文阅读 多元化思维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一、学法指导对学生阅读的重要作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阅读已经逐渐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学生在对课文的解读过程中,扩展思维,解放天性,张扬个性,培养多元化情感。也正因为如此,曾祥芹先生曾在《阅读学新论》中将阅读定义为:“人类素质生产的过程”。

阅读教学就像一串钥匙,每把钥匙上都有着不同的阅读方法,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门”,去选择不同的钥匙,让“钥匙”与“门”相契合。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能够看懂课文,肯定就能将阅读练习做好。然而一个人能够看懂一篇文章,却不一定能够去理解文章的内涵以及文章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很可能出现理解的偏差,在考试中拿不到分数,甚至语言理解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观念,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进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在阅读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扩展自己想象的空间,让“思想有多远走多远”。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按照表意理解、内涵理解、整体理解和创新理解进行深入分析,逐层进行扩展,让学生有规律地去挖掘问题,一步步地进行阅读思考。

二、合理选择阅读方法,把握指导方向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随着旧观念已经逐渐积累,所以在转变阅读教学观念的时候,要由浅入深,树立以人为本的起点,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老师的“带领”逐渐转化为“引导”,为学生个性的彰显、思想的扩展创建一个自由的空间。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教师奉献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号走进学校,带着句号走出学校,这就需要我们在转变教学模式的时候,根据自己教学的特点而去展现新教学模式的魅力。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够运用他人的教学方法的,这就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让教学方式适应课堂,而不是课堂适应教学方式。

阅读教学,需要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目的,重点不是“读”而是思考。在课堂中,要有多元化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敢于抒发自己的情感与表达自己的意见、张扬自己的个性,老师要多去挖掘学生的潜力,从学生不同的思维中得到不同的答案。

三、转变教育方法,授之以渔

在新课标提出的背景下,各学校的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而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弊端也逐渐凸现出来。我国语言教育的历史悠久,也造就了陈旧教学方法的积压。唐朝韩愈的《师说》中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形象地将教育古板地划分为老师与学生两种角色,中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种模式让老师只把自己定位在教授学生知识的位置上,让其教育思想得不到创新,同时也同化着学生的思维。然而作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语文阅读,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与协作学习,这就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悖。在这种冲突与矛盾中,我们需要扭转教育理念,让学生不但“学会”而且要“会学”,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

1.培养学生勾画记录的习惯。

在理科的练习中,老师都会让学生习惯性地在练习册上计算或者记录下一些数据,语文阅读也同样需要“圈点勾画”。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认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字词句进行勾画,能够提高阅读的效率。然而不是每个字、每个词和每句话都要勾画,而是需要学生进行选择性的标记。比如一些关键的字、词、中心句等等,也许这些就是解答后面问题的线索。比如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把一些中心句画下来,等看完后面的问题再去回顾文章内容的时候,只需看画出的中心句就能够准确地划分出段落了。在日常的阅读中,“勾画”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学生对于一些自己认为美的词句都通过画下痕迹来增强记忆,并且能够激发学生揣摩文章的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通过不断地“勾画”好词好句,学生也能够侧面提升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是通过示范、引导来掌握学生阅读的过程的,与传统教学相比,老师应当由“主讲”变为“主导”,在阅读的殿堂中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当老师不再为学生“指点”一些语句的时候,学生自身的语感就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英语中,有些选项并没有固定的思考方式,而是靠语感的选择。语文阅读同样如此,当无法确定选项的时候,就需要用到语感。语感的培养要靠平时的积累以及对文章认识的深浅程度,在平时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一些语言的练习中发挥出主观与客观结合的能力,将“感悟”与“积累”作为语感练习的核心目标。我给学生们讲了“推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到语感并不是单纯靠一个人的感觉,而是需要结合客观实际的。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会让学生多去做一些语句的选项练习,让学生经常去分辨一些同义词以及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通过这样的方式,日积月累就能培养出他们的语感。

3.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方法。

如果整篇文章都是老师在讲解,那么便只是单纯的灌输,学生无法自己理解课文。甚至在整篇文章讲完之后,学生都不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因此,我提倡老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引导,比如学生偏离课文的中心,老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回正确的思考方向。在老师的引导学习下,学生可以自己去把课文读通读懂。在最初接触一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调整学生的速度,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大概了解文章的意思,然后再进行细细品味,结合“勾画”进行逐段的揣摩,挖掘文章的内涵。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与自主性阅读,让学生学会与他人探讨,但是必须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在这种类似科学探索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语文是一门灵活的学科,许多答案都不是唯一、固定的,当学生对老师给出的答案提出质疑的时候,恰恰说明这个学生进行思考了,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是要持鼓励态度。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阅读作为一种心理活动,需要学生进行不停地思考,并敢于提出质疑。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中,有位学生因为理解有误,所以将答案写错了,但是他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理解有偏差,所以理直气壮地站起来说自己的答案。学生议论纷纷,我微微一笑,首先鼓励了他敢于思考与回答的勇气,然后我细心地为他解答了他的疑惑,让这位学生心平气和地坐了下来。虽然学生们思考问题的思路还比较稚嫩,但我们要鼓励他们敢于冲破“老师就是公理”的观念,培养质疑的精神。

5.教给学生立足文章的思考方法。

阅读教学内容依旧要以课本为主,再多的外界辅助设备或者方式方法都是为了阅读文本而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文本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学生以科学探究的精神进行阅读的深层次挖掘,并且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组合,这一切都应当以学生阅读文本为主。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与判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教学方法多么繁多,课堂中依旧要还原阅读的本质,突出 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思考。

四、总结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学法指导,不断调整好教育方式。另一方面,阅读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力,受到学生个人素质、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我们必须要帮助学生打破制约阅读教学的阻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课改内容为标准进行学法的探索,合理运用教材与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提升阅读水平,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曹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伦理研究[D].江南大学,2009

[2]卞生和.乡镇初中生文学名著阅读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与实施[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曹保印.打开书本,打造生活——走进中学生的阅读世界[J]同学少年,2003(2).

作者:吴育良

语文学法指导研究论文 篇3:

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学法研究和指导

摘要: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充分说明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正确的指导,教师的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法;研究和指导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要达到这一根本目的,教师就要搞好学法的研究和指导,使学生会学,掌握学习方法。因学法是自觉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指导和促进学生独立而积极钻研及思考,提高学习实效,促进自我发展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九义语文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根据这一精神和要求,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着眼学法、改进教法,体现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存在着共性的一方面,象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此及彼等。教法按其本质和目的来说,是使学生在掌握学习和达成目标中发展其素质,因而教法应体现和适应学法,做到为学而教,如《再见了,亲人》中的第一段对“雪中送炭”这一重点词语的教学,应先指导学生用工具书理解字面意思及一般指什么;再理解词语所在的这一句子,并体会情感色彩,然后放到文中去,在轻读中联系本段内容,让学生明确理解该词语具体指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朝鲜妈妈是怎么“雪中送炭”的,“雪中送炭”用在这里表现了什么?阅读教学中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学生就要按照要求,作法进行学习,教法就要体现这一学法。坚持教法和学法的协调统一,就能逐步实现“用不着讲”、“用不着教”的目的。

二、适当把教法及时转化为学法

教法尽量体现适应学法,但教法并不等于就是学法。学法的形成,要受学生的兴趣、习惯、认识、智力等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笼统性,程序性不强,方式方法不被注意,归类概括不够。这就需要我们采用一定的形式手段把教法及时有效的转化为学法。如《卖火柴的步女孩》的第二段写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出现五次幻觉。教师可重点讲第一次擦火柴的情景,按“读——想——读”的方式,按“读——写了什么——重点句理解——说明了什么——在再读中体会思想感情的”的程序,使学生知道小女孩产生了什么样的幻觉?为什么产生这种幻觉?说明了什么?至于其余四次的幻觉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幻觉?通过重点句的理解,则可按上述方法进行自学,通过及时训练运用,教师的这一教法就会较好地转化为学法,那些内容、结构、写法等类同的词、句、段、篇都可以这样做。教师先渗透然后指导学生适当领悟或提炼。这样可以收到“举一”而“反三”的效果,使学生在习得学法中培养自学能力。

三、学法指导要体现教学目标及教学特点

课型及课文的特点不同,教学目标的类型和水平层次及其要求也就有所不同。教学方法必须服务和适应教学目标,特定的教学目标需要特定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学法指导应该如此,这样学生学得的学法,才会是正确、科学的,例如:《我爱故乡的杨梅》是篇习作例文,读写训练结合,半扶半放结合。重点目标应该是:学习重点观察,围绕中心,写出事物的特点的表达方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点地针对性地进行这一学法指导,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按杨梅果形状的特点是什么?是怎样写具体的(按成熟过程和比较的方法),舌尖触弄有什么感觉等指导写作方法。接着,指导学生按这一方法自学,弄清颜色、味道的特点是怎样具体写的。进而指导学生弄清把杨梅写得这样具体生动的原因(重点观察,采用总分方法和写出特點)。在这一基础上,可对学生对其形、色、味全面仔细观察,并按本课表达方法具体说说并及时评价。这样指导学法,既利于掌握学习,达成目标,又利于学生对学法的掌握和内化。

四、学法指导要具体和落实

随着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深入,学法指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学法指导仍不够具体和落实,如究竟怎样读,怎样思考,怎样议,怎样说,怎样写作等等。有部分学生模糊而不明了,怎样学习字、词、句、段、篇,也显得无所适从,这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学进程和效果,制约了技能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学生学法指导要切实解决好具体和落实的问题。如《瀑布》这一课,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描绘了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充满了赞美之情,我们在教学时可按下列步骤落实学法指导:第一步,看画面指导,听配乐诗朗诵以创设情景和气氛;第二步,分节弄清观察点,重点是什么,有些什么感受(重点理解比喻句的意思,说说用比喻句的好处,体会其思想情感);第三步,情感朗读,侧重指导反复朗读最后一节,可进行多次范读,连续导读,反复朗读,指导读得声情并茂,情真意切,要体现情感——欣赏——朗诵——表演性几个层次。“好伟大呀”是赞叹,要读出深情;“一座珍珠的屏”要激情迸发语调激昂;“如烟…….”读得轻缓而情犹未尽。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以声表情的读法,而且还可以逐步懂得情景交融的写法。

五、要指导学生发现,提炼和总结学习方法

学生在获取和运用知识方面,形式和作法多种多样,有的正确,科学而合理,有的欠妥不符合认知规律,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矫正、完善学习方法。而我们有时则往往注重学生对知识多少的掌握,满足于答案结论的正确,而忽视学生获取和运用的过程和方法,以至到了高年级,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语文教学要改变这种现象和做法,着眼素质发展,在重视知识的获取和运用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发现,提炼和总结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学课文分段时,不但要看是否分对了,而且让学生说说分段的理由和依据,并及时肯定学生分段的正确性。这样有助于我们不被表面知识所蒙蔽,可及时矫正过程和方法的不合理性,使结果的正确和方法的合理保持协调。教学中往往孕伏着学法,要指导学生悟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可孕伏着四步学习方法:一步知诗人了解背景;二步读课题解题意;三步抓重点词明诗意;四步想意境悟诗情。学完后给予学生适量时间和权利,指导学生悟出这一步骤和方法,这样利于学法的迁移形成技能。与此同时还可以进行学法的交流,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譬如可组织学生怎样进行预习,怎样做作业,怎样做笔记,怎样写作文等的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是大有裨益的。

语文教法研究转向语文学法研究,是教学方法改革一项具有决定意义的突破。而语文学法指导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注意选择和优化,注意层次序列,从素质着眼,把学法逐步内化为学生学习语文认知结构,使教学最终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真正变为现实。

作者:罗文洋

上一篇:地方城市规划评析论文下一篇:艺术设计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