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学法指导论文

2022-04-16

【摘要】根据新课程提出的标准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水平,保证教学的高品质学法指导,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学法的质量水平低下是小学生成绩提高较慢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最容易忽略的一点。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它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关键的地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学法指导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学法指导论文 篇1:

小学语文教学学法指导探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应注意在这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训练。但是一些小学教师只是注重这方面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忽视学生训练方法的引导。所以出现了反复地读,反复地练,而效果不明显的现象。究其原因,教师在抓好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没有将学法提到一个高度去认识,致使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应有的潜力得不到很好的挖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基础抓起,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对事物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学习起来感到无从下手,盲目性很大。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手把手的方式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另外,在讲课过程中也渗透学习的方法。

1.学会预习的方法。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提前预习课文,在教师讲课或回答问题时茫茫然。教师要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和接受能力,依教学内容的不同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小学1-3年级的语文预习要让学生学会查字典,解决课本中的音形义等问题。4-5年级的学生在新课文讲读之前,要学会读课文注释,学会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去阅读有关资料,将要讲到的内容先自读2-3遍,把不理解的词语查一查,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然后能够带着疑点去听课,重点解决听课中出现的问题。到了6年级,教师教给学生如何预习,从预习中去发现问题,试着解决一些问题,在预习中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善于听课的方法。有的学生会听课,学习效率高,而有的学生听后如过眼云烟,匆匆消失而去。对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听课,如何提高听课的效率。教师讲课有着明显的思路,学生要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听课不仅要听教师如何讲,还要听学生如何说,听同学对问题的各种建议、看法,并敢于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

3.掌握练习的方法。练习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书写要工整,格式要正确,标点要规范,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做练习时能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答问题。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对于所做的内容都要理解、掌握。

4.不断复习的方法。学会复习是巩固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无论课后复习,单元复习,还是学期内容的复习,都要依据课本,把握课本的重点和难点,要学会综合课本内容,打破教材顺序,善于比较知识的异同。学生掌握了复习的方法,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5.考试的方法。考试既是知识的检测,更是心理素质的考验。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考试,在考试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考试时学会答题的方法,要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这些方法要在考试中去体会。

二、抓好基础知识,渗透基础知识的学法指导

一篇文章,小到标点符号,大到篇章结构,每一项内容的学习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学法的指导。低年级以识字为主,要学会查字(词)典,该阶段是识字的关键时期。中年级以句、段内容为学习的重点,高年级则以篇章结构为重点,以写作训练为提升点。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对于精讲课文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进行“学法”渗透;对于课内自学课文,教师也要适当点拨,指导阅读的方法;对于课外阅读的文章,要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学法”,真正能够学以致用。语文课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要进行学法渗透,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桂林的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分析的方法自学关于桂林的水的一段,依据内容概括出清、静、绿三个特点。这种“抓住特征,分步描写”的方法,对小学生的作文训练极有好处。学生通过分析掌握了学法,然后运用到课文分析上,最后总结出写作的方法,描写自然景观,要抓住它的特征分层、分段进行叙述和描写。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还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丰富的情感,对生活充满自信心,在社会生活中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能够承受挫折。以上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有成效地掌握学法。在小学生眼中,教师的形象高大,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有影响,其性格、爱好、特长在时时刻刻感染着学生,学生会效仿教师。最为突出的是教师的板书,它是学生书写模仿的对象。教师一手流利、规范的字,让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教师必须有责任心,要以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要以自己的责任感感化学生,使他们学有所成,成有所乐,有一种成功感、自豪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想学”的力量。

任何教学的改革,都离不开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也必须在课堂上,它是学法指导的主战场。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学法,将知识内容与学法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去收获希望与未来。

【责编 冯立伟】

作者:张秀敏

语文教学学法指导论文 篇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根据新课程提出的标准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水平,保证教学的高品质学法指导,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学法的质量水平低下是小学生成绩提高较慢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最容易忽略的一点。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它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关键的地位。本文通过以一些详细的小学语文教学例子,在教学中对学法指导进行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实践研究

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引路人、主导人,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从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科来看,各科学习的共性是有模仿、总结概括、发现问题、逻辑推理、总结提高等学法。就拿语文这一门学科来说,我们知道不仅有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学法,而且听、说、读、写等又有各自一些不同层次的单项学法。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怎样开展学法指导,才能有效让学生接受,特别是在进一步提高教师学法指导的执行力方面,仍需进行不断实践与研究。

一、做好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初读文章,明确文章脉络

课本是学习语文最好的素材,深入学习课文,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也掌握一定的学法。为了更好地让学法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在“导读”“预习”“基础训练”等环节中,对学生强化学法指导。为了更好的达到可观的课堂效果,教师要提前做好备课准备,包括阅读相关资料,做好备课笔记,认真思考上课的环节。另外,教师自己要读懂每一篇文章的体系结构,然后根据一般的上课流程引导学生进行“导读”“预习”“基础训练”及课程内容。教师认真完成了备课工作后,在教学中需要做的就是结合教学技巧将学法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做一个学法指导的主导人,而不仅只是一个主讲人,而且要淋漓尽致地发挥在学法指导中“导”的作用。

以部审2019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课《丁香结》为例,教师要明确作者描写丁香结的文章结构,由城里城外的丁香花——图书馆北面——斗室外的丁香花,由略写——详写,读懂作者这样描写的寓意:由物升华到“丁香结”代表的是什么人生思考?然后通过课堂进行学法指导,以“丁香结”是什么,代表什么?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导读,了解文章结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去探究“丁香结”,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脑思考、然后相互交流,同时去思考文中的“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人生思考。尤其是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新课标更加注重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可利用思路清晰、画龙点睛的讲解方式引导学生去学习作者对丁香花在城里城外、图书馆北面、斗室外的状态描写,以及思考作者选这些地点进行描写丁香花的寓意,代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文章本身巧妙而采用不同学法,去照顾学生不同的接受程度,授以学生合適的学法将至关重要。

二、巧妙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心中,感受文章的独特美

新课改中对小学语文提出的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教师要学会转变之前的角色,学会“放手”引导学生全面参与课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做到少讲精讲的收缩有力,将课堂更多的时间交由学生支配,鼓励他们自主开展探索,走进文章。鉴于小学语文的文章结构大体上是差不多的,章节中的课文也是属于同一个系列,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授法,即对学生实地实例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真正感受作者笔下的美景,走进作者内心。

以部审2019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为例,该文章前有学法提示,对于类似的课文,教师可以采用“教前示法”指导学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战斗的场面,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走进文章,理解和掌握文章主旨,学习作者描写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的手法,根据文章的结构“接受任务——引敌上山——完成转移任务——顶峰歼敌——英勇牺牲”,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讲自己的学知识的方法并进行系统化的构建,进而概括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收放有度,学生自己探索,再而根据学生探索的具体情况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走进狼牙山五壮士的战斗场面中,去体会英雄的精神气概。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课文是一些自己曾经熟悉的场景或贴切自己生活的,就会让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但如果是一些远离自己生活实际的,可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对于学习此类课文,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出发,可通过博物馆、其他课外书籍、影视剧等帮助学生由此及彼地理解课文。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可通过事先关于此类战役的情况进行了解学习当时事件的背景,通过“导”到“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进行一系列的引导,将作者的情感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升华,引导学生体会英雄的大无畏精神、牺牲精神、爱国精神。

三、让学生真正掌握文章所提出的要求,并且能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教育原则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要想真正掌握知识点就必须联系实践。教师要好好利用学以致用这一个方法,因势利导,创建有浓厚学习氛围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为其提供相关辅助学习的资料。除了这些以外,还要给学生充足的学习训练时间,并且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动态,对他们进行相关学法指导。有效的学法都是需要通过学习实践领悟的,既对整体有足够地了解,主要内容也能掌握。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不断地挖掘文本中的有益资源,以书本上的课文为范例,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迁移运用。

以部审2019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课《草原》为例,作者对进入草原的顺序来落笔描写的,由草原的整体情况再进一步描写陈巴尔虎旗里的具体景象,最后详细描写到蒙古包、车辆、马匹、人物等,语言描写优美生动又不失纯朴简练,就连草原上的主人盛情好客等都一一提到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后,学习文章的结构,写法及该如何描写事物,最后进行相关课后练习,学以致用,用同样的手法描写自己的故乡。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合适的学法进行指导,不同学生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对草原的印象也会不同,这就需要在结合他们生活背景的情况下进行学法指导,方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教学的目的不是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也不是单单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实践的过程中真正成长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自主学习者。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从小学语文学科的重点出发,在课堂实践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正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才能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玉洪.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的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0(12).

[2]杨洪定.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实践研究[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9(8).

作者:严足云

语文教学学法指导论文 篇3: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的意义

一、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的重要意义

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过程,它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活动行为。“学”是“教”的目的与归宿,“学”制约着“教”的目标和过程,促进“教”的提高,衡量着“教”的效果,“教”必须以“学”为基础和前提。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会”是为了“会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科研,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既然素质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那么教师必须从素质教育的内涵要求出发,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学法,指导帮助学生通过反复运用和加强对各种学习方法的理解,发现各种学习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真正掌握继续学习的本领,“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基础”。①

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探究科学的,适用的学好语文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成为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之一。”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教师培养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巧设悬念,激发求知欲;铺陈启新,为学生兴趣的萌发创造条件;因材施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组织适宜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开展多样性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等。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这样就能为学生学好语文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要使学生学习语文卓有成效,必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的保证。一般来说,按下列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学习计划→重视课前预习→课上专心听课,勤作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加强训练→知识迁移。教师向学生明确习惯要求后,督促学生形成习惯,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给予及时价,对良好的习惯要给予肯定,让良好的习惯得以继续。对于不好的习惯,要求学生摒弃,并及时指导学生重树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良好的习惯形成后,就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3、培养良好的记忆积累习惯

复旦大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死记硬背’有什么不好?在记忆力特别旺盛的青年时代,就要死死地记一些,硬硬地背一些。这就是语文基础,这就是本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更是强调:学习语文,应该要有“吞”的功夫。由此可见,强化“记忆积累”的训练,是语文学习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有计划地、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强化记忆、对比记忆、联想记忆、理解记忆等,形成良好的记忆积累习惯。例:就在学习古诗时,可指导学生按照描写季节、描写花、草、树木、寓于深刻哲理、表现作者远大的抱负、描写友情等进行整理古诗中的警言妙语,并把这些警言妙语记在脑中,这样不但增强学生记忆中的积淀,而且也使学生受到语言内在美的熏陶,自觉地提高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4、走进生活,学以致用,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宽。生活中无时不呈现出语文的影子。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就是语文的载体。所以,要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和延伸,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到社会生活这一大语文课堂中,在生活使用语文,从而也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例如,生活中的诸多标语、广告,其实质就是一种语文现象,教师指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从用字、用词、修辞、语言表达形式等方面去评析日常生活中的标语、广告,发现标语、广告的优劣。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语文的鉴别能力,还使学生养成自觉运用语言规律的习惯,从而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用语文的思维去审视生活中的人际现象。如在书店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销售中小学教辅资料的柜台门庭若市,而销售其它书籍的柜台门可罗雀,这种反差的购书现象,如果用语文的思维去审视,学生就会悟出其中的原由,多少家长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的影响,都拼命地给孩子补充各种各样的资料。再进一步的思考,也就会更深刻地领悟到,对于中小学生的减负工作,不仅是教育部门、学校的事情,也更需要社会家长的自觉参与,才能真正地实现国家三令五声提出的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如此的不断地思考,审视社会上的种种不寻常的人际现象,不但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力、思考力,也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5、充分利用教材,加强学法指导

新课改教材要求,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强调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意即是无论哪种版本的教材,在编写时本身就蕴藏了学法指导这一基本要素。所以,进行学法指导的途径是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

①对比指导法。教学中教师除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外,对一些相似但又有不同的语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弄清它们的区别,加深对语言现象的印象。

②归纳指导法。高中以上的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使得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语文知识认识形成系统化成为可能。因此使用归纳法完全符合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接触某一语文现象,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情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归纳,如:要求他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或共同的东西。

③解答说理法。提出一种语言现象,一个问题,让学生分析这种现象,寻求正确答案,并找出选相应答案的理由,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

④启迪思维法。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培养创造的方法与才能,只让学生打勾勾,划叉叉,寻求标准答案是不行的。创造的火花多产生于求异之中,产生于发散思维之中。这种创造品质需要多角思维的方法去训练。

⑤讨论活动法。讨论法可用于解决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疑问,对课文的理解,也可用来对语言现象的熟练、深化。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语言活动的质量。

总之,传统的教育把掌握知识放在首位,而学会学习则要求把掌握学习方法放在教育的首位,以适应终身教育,全面建立起学习型的社会。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积极思维主动探寻学习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由探索到成功的快乐,在成功的欢乐中再产生新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兴趣更广泛,推动学习的不断成功,更好地适应新形式下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者:姚 菊

上一篇:保险资金监管分析论文下一篇:高校网络德育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