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重点学法指导论文

2022-04-20

摘要: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良好的学法,这是当代教育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应从多方面加强学法的指导,应当认真研究和实践。关键词:学法指导异同迁移思路因人而异作者简介:柳新华,湖南汨罗市二中语文教师。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语文重点学法指导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重点学法指导论文 篇1: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位特级教师在一次评课总结时这样说道:缺乏质疑的教学是贫乏的,没有启发的教学是浅薄的,失去解惑的教学是幼稚的,毫无学法指导的教学是片面和孤立的。作为一名教师,育人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而教书的目标则应是教会学生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吕湘先生也曾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

一、 注重学法指导,教导学生学会学习

我国古代“学”的原意是“仿效”:“学于古训,乃有获。”而“习”的原意是“鸟练飞”,引申为“练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和“习”连用,则是通过仿效、练习等活动以习得知识技能的意思:“季夏之日,鹰乃学习。”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仿效、练习”已不足以诠释“学习”的所有内涵,学习者更需要在仿效、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拓展、创新,内化并丰富所学。因此,对新时代的教师来说,对于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意义便更加突显了出来。

所谓学法指导,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具有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地自己去探索。”

事实证明:世界纷繁复杂,我们所要学的知识、技能更是浩如烟海,我们不可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正像我们不可能带领他们走遍世界每个角落一样;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正像我们能指点他们迈向我们尚未走过的道路一样。再次,“教”是为了“学”,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教会学生“学”。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任务和方法的关系时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所以,不解决语文学习方法问题,语文学习任务的完成也不可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作为教师,是绝对不能对此等闲视之的!注重学法的指导,更是时代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因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二、 学法指导当因所学而异,因所需而异,因学生而异

学习方法是什么?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所采用的手段、方法和途径。宋代朱熹所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就是此意。而行之有效的学法指导当因所学内容而异,因内在所需,因学生个体不同而异,这样才能切实发挥学法指导的作用。

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就所学内容而言,可按学习字、词、句、段、篇的不同内容循序渐进地分别进行指导。根据我校“科学认读”课题组总结,学字的方法常用的有结构分析法,看图识字法,运用形声字规律识记法,儿歌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运用归类识字法等等。我们现行的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识字教材的编排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运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形声字造字规律帮学生归类识记生字:“情、请、清、晴、睛”几个声旁相同的形声字,在科学认读课上,老师将它们置于一处,让学生分析:“情”是“竖心旁”,表示内心活动;“请”是“言字旁”,表示言语;“清”是“三点水旁”,表示水清纯净;“晴”是“日子旁”,表示太阳高照;“睛”是“目字旁”,表示目光明亮。分析后,师帮助总结形声字可通过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方法去琢磨、识记的方法,生学一而知其它,触类旁通。学词的方法,常用的有以图解词,词素解词,查字典学词,实验演示解词,比较辨析解词,联系生活实际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等。学句的方法常用的有由词到句,学懂句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学句,就是先领会关键词语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联系文章的中心理解句意;联系上下文学句;通过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去理解句意,等等。学篇的方法有从课题入手学课文;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从中心词入手学课文;从重点段入手学课文;从主要人物入手学课文;抓过渡句学课文,等等。

学法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增强意识性,具体指导什么学法,则要因文而异(因教材的不同特点而异);因需而异(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而异);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而异)。同时,进行学法指导,还要十分注意阶段性、有序性和渐进性,既要有通盘打算,又要有近期目标,按低、中、高的年段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主要途径

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必须有语文学习的实践基础,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指导无方的问题。语文教师要通过学法的自己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课外的实践延展等途径指导学生掌握并运用语文学习方法。

1开宗明义,直接揭示学法

学法的直接揭示,就是在讲课前,教师开宗明义,直接告诉学生本课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然后在按照这一方法一步一步地学。 比如,教学《东方之珠》一文,教师直接揭示学法是:读句子(中心语句);找词语(关键词语);提问题(恰当合理)。这“一读二找三提”的步骤,重点是要学会“提问题”。然后学习三个中心句,采用先扶后半扶半放再全放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香港的繁华、美丽。这样,既让学生学懂了课文,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学到写作的一点点技巧。

2将良好的教法转变成学生的学法

教法的转化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法是自己学习方法的体现,教师的教法如果是科学的、系统的、完整的,或者是艺术的、形象的、生动的,并且具有一贯性,往往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楷模。比如,“审题”能力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教师在培养、训练学生审题能力的时候,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先是弄清题目的意思,特别要解释题目中一些难懂的词语的意思;再是判断题目中的关键词或中心词;然后“看题思文”,看了题目,想想文章应该写些什么内容。教师这样审题,无疑是一种教法,但训练到一定的程度,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去审新的课题,这时,对学生来说,这一“教法”也就成了“学法”。再如: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和板书具有条理性,语言风格具有个性特征,学生就会把它运用到全部学习过程甚至全部生活领域中去。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的根源所在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指导者,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就接受了老师通过教法展示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供良好的模式和积极的影响。

3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及时的点拨引导

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储备和积累后,就为全面掌握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总结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失,

通过交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学习经验,重新建构, 逐渐形成学生自己的学有成效的方法。 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这篇文章时,教师先板书“天鹅”这两个字,让同学们来谈谈对它的认识,检查课前的预习情况,再完成板书“天鹅的故事”,并在“的故事”前预留一段空白,让学生默读全文,学生很快便能将课题补充成“天鹅破冰的故事”,于是我又追述“能否在破冰前再加一个修饰语,使内容更生动,更具体?”同学们便七嘴八舌地说开:有的说“勇敢破冰”、有的说“顽强破冰”有的说“奋不顾身破冰”……课题便被大家扩充成《天鹅勇敢破冰的故事》这一类的变形后的课题。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然后我又追问大家“那么文章哪儿叙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呢?既然是故事,就一定有起因、经过、结果,那么天鹅破冰的原因、经过、结果又在哪儿?”这样的几个环节下来文章的脉络清晰了。再读课题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小小的课题,已经被我们挖掘出了许多训练的素材:像词语的积累、段落的划分、主要内容的概括、段意的概括、叙事类文章的大致结构以及于对主人公——“天鹅”形象的树立等等的训练。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渐渐通过学习实践在自己原有认识基础上有了从题目入手,扣住题目并以其为线索看内容,通过题目结合内容抓中心等不同层次的收获,对自己阅读、理解文本的学法进行了更新、升级。其实,这只是一个课题而已,而在我们的教材中,如果你细细挖掘,还能发现它蕴含着许多训练点。如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能坚持及时指点,学生就能将这种方法学到手。

4让学生独立地实践学法

将学法指导引伸到学生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使“学法”迁移内化,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宽语文实践活动领域,通过课内活动到课外活动的延伸,在各种活动中迁移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如学生在面临新的一册书,新的一个单元或新的一类文章时,总会觉得“狗咬乌龟,无从下牙”,不知从何学起。学生往往会出现四种心理障碍,包括急于求成的心理,

过分依赖的心理,厌倦心理和单纯模仿的心理等。这时,教师就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具体特点,揭示相应而且具体的“预习”方法。可以通过教每册课本的《目录》进行学法指导,唤起学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欲,使学生形成一条与教师计划相应的学习思路,并做好学习准备(如时间、资料、文具等)。它不但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还使学生了解了全书及各单元文章的大致“框架”,心目中也确定了“怎样学”的准备,这样在教学时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此外,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进行办手抄报、读书报、编演课本剧、作文竞赛、朗读演讲会、班级优秀作文集、国旗下演讲、参观慰问、小记者访问、向报社投稿、参加评选等活动,既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有更多“学法”内化的机会。

作者:戚治蓉

语文重点学法指导论文 篇2:

语文教学“学法”指导的必要和实践

摘要: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良好的学法,这是当代教育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应从多方面加强学法的指导,应当认真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学法指导 异同 迁移 思路 因人而异

作者简介:柳新华,湖南汨罗市二中语文教师。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统一体。

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者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能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地结合,是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自觉和不自觉地把学生当成了知识容器,泯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研究表明,知识信息是以“组块”,才可以在大脑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系统,这称之为“产生式系统”。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应该是一个帮助学生对语文知识“组块”进行编码的程序。学生按照这个程序,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组块”,扩展接受新知识的信息渠道,使知识“组块”迅速进入有序的状态,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

我们在课堂中忽视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注意向学生讲书本、传知识,“隔岸观大”,学生学不得法,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方面,只求“学会”,不求“会学”。大多数是受命于师的信徒,在我们划定的框子里听、记、背、写。周而复始,从小学到中学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死记硬背、生吞活剥,照本宣科的不良学习习惯。为考而学,为分而学,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兴趣,更缺乏学习中的探索精神。

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的激增,“教育必须更好地符合学习者的意愿和能力”。从广义来说,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不仅在课堂上,还可以在生活中得到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就是要更切合学生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使他们不仅“学会”,学会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要“会学”,即善于从教材以及生活的各种信息中获取、运用知识。“会学”体现在知识积累的量上,尽管这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但它只是一种低品位的学习素质;而“学会”,即善于从教材以及生活的各种信息中获取、运用知识。“学会”则体现在独立获取知识这种能力的质上,是一种高品位的学习素质。学生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提高竞争能力,就必须增强后一种学习素质。语文作为各种信息基本载体的工具学科,其教学就不应该局限于使学生“学会”课堂的知识,而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具有自我增殖能力的智能发展。

我们加强学法指导,有助于激活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正确的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比较多地研究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却忽视了研究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而没有情感基础的学习,是不可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也不可能把知识内化为智能。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我认为应以切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帮助学生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着力点,“使学习者知道那个活动的目的和根据”。从而激活了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去获取成功的动机,并让他们在初步的学习成功中体验凭能力实现自我的成功感,从而激发起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更高期望。这样,学生的“情”和“知”就会在语文学习中结合起来,形成刻苦认真、不畏困难、探求真知的良好的学习心理。

要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调控,必须加强学法指导。实现教学目标的调控,有赖于课堂教学阶段性目标的调控。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波澜起伏、有张有驰而又环环相扣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借助知识的“组块”构成“产生式”的过程。仅从写作的结构看,课文大都有“起、承、转、合”的变化发展,课堂教学应设计不同阶段的导读,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就能给学生提供思路、方法或者范例方面的学习帮助,并及时地从他们学习的信息反馈中纠正教学目标的偏离。这就在导向上保证了课堂教学不同阶段的策略实施能正确地指向教学目标,从而有效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调控和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当代人才素质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研究学生的学法。当代科学迅速发展、知识总量激增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科学技术更新换代周期短,让当代青少年学会继续学习的本领,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是这一代人生活、学习、创造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通过学校教育教学使青少年具备不断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特别是作为母学科语文,其社会性、工具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学校“一次性教育”,不足以让学生终生受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会学习,以适应将来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学法、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教育,也是教育科研、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认为学法指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比较异同指导。比较异同指导,即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比较课文之间的异同点,以使他们加深领会和理解课文的有关知识。在语文教材中,各篇课文的题材、体裁、结构、主题以及写作方法存在着不少相同、相似或者相反的可比较因素。在导读中指导学生对其中一些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可以帮助他们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从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这种异同比较的学法指导,我们可选择一些中外优秀作品和有一定影响的课文,指导学生从某些特定的方面与学过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以扩大阅读量,加深理解学过的课文内容。异同比较的学法指导,要注意选好恰当的比较材料,提供切实的比较提示,让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进行比较阅读、思考讨论,同时适时给予点拨和小结,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二、阅读思路指导。阅读思路指导,即根据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从思考的路径上给予诱导,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中,进行阅读思路的学法指导,能使学生避免变分析课文为“分解课文”,这对于提高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很有好处。

阅读思路指导,应坚持“道而弗牵,强而不抑”的原则,在学生思考问题的“源头”上给他们指示“路径”,然后让他们自己“走完”思考的路子。

三、知识迁异指导。教材中有的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写法或结构是相似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其中有代表性的部分给学生讲深讲透,形成一个解读的范例;然后指导学生参照范例所提供的分析方法,去阅读、理解课文中相应的其他部分。

在进行知识迁移的学法指导中,向学生提供的范例要有知识点的提示、问题分析的方法和理解的思路,必要时还应附以图示。

四、因人而异的指导。这是指利用课堂上学生思考、练习的时间,根据学生主体学习的需要,随机就有关问题的学法进行个别指导。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心理往往存在着个别差异性,随机性的因人而异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中全体性学法指导的必不可少的一种补充。

较之于其它学法指导,因人而异的学法指导更具针对性,因而也更切合不同层次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在进行因人而异的学法指导时,我们对学生的状况做到了心中有数,课堂巡视时进行观察,适时探询,以期不失时机地指导。

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但二者都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我们应认真研究和实践。

作者:柳新华

语文重点学法指导论文 篇3:

谈课堂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作为一项教学改革,说起来容易,但实行起来较难。这是由于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法的束缚,往往习惯老一套,是学法指导不被重视。所以解决学法指导不力的问题关键是要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没有教师的努力,任何教法改革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如何使教师重视学法指导?我认为主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实施这一教法改革的重要性。一是学法指导是针对过去的传统式教学提出的。过去的传统式教学为“填鸭式”教学。突出重点是教师一言堂,这种教法的最大弊端是把学生当容器,学生不能主动接受知识。久而久之,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即使学到了知识也不能灵活运用,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二是学法指导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现代教学不只要求学生学会,而是要求学生要会学。学生学会了并理解了某些知识,那只是少量的,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是远远不够的。要求学生会学,会学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掌握了,学生就会受用终生,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三是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也不要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如何学,就有一个学法问题,可见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改革,而是教师为适应现代教学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四是现代教学提倡师生共同参与,要求教师必须与学生拉近距离,甚至走进学生中,变过去的直接告诉知识或答案为共同研究。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提问,或能提问题。如果不给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生不会学习,不会自己理解知识,他们有问题题吗?能提出问题吗?

教师对学法指导重视了还远远不够。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现谈几点认识供参考。首先教师必须科学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尽量多的自学及思考问题的空间,彻底取消教师一言堂。这是落实学法指导的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精讲多练或精讲多思,要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参与课本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就不自觉地接受了学法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和能力作为一项任务,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加强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要针对预习提问题,并不断肯定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以提高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另文,教材要求学生能读的知识,必须放手让他们读或带着问题读,然后通过提问,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自学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自学方法。第三,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总结出适合自己特点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要在课堂上落实学法指导可以说是一句空话。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但更要依据自己的特点,既要用自己的特长创造出具有自我风格的,学生喜欢的,切合课堂实际的教学方法。比如,语文教学中有的人普通话好,特长朗诵,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揣摩课文的脉络,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地理教学中,有人特长画黑板图,这个特长既便于教学,又能使学生对教师迷信,敬仰。学生爱屋及乌,对地理学可能不产生兴趣吗?教师何乐而不为?第四,教师必须在设置问题上下功夫。教师对学生提问必须科学有趣。要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勤动脑好思维的习惯。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必须有一个启发学生动脑思维的问题。学生思维活跃,能在学习中很快掌握知识,并能通过教师指导达到深层次的理解知识。提问作为启发学生思维的一个途径,教师必须重视。要提高提问技巧,科学设问,使学生提问中不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大部分教师都在课堂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但要说总结经验,有些人真是说不出所以然来,要说从深层次上谈这个问题,教师更是感到很棘手,似乎也谈不上什么模式,或是应该怎样做。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目前进行的教学改革,叹了以上拙见,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学法指导问题,以起到抛砖阴玉之作用。

作者:马耀斌

上一篇:图文结合插画设计论文下一篇:铁路物流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