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塑造措施论文

2022-04-20

【摘要】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是由企业家所倡导、改善并为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企业运行的机制,中小企业的考核标准不稳定,人际关系影响过大等原因造成奖惩不公平,最终导致效率与公平失衡。制度的缺失导致中小企业很难破解两项难题:一是人才提拔选用制度;二是薪酬奖励制度不科学。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企业文化塑造措施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企业文化塑造措施论文 篇1:

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凝聚力培养对策

摘要:文章根据现阶段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特点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主要从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制度建设与人的管理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凝聚企业力量所起的作用,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制度 人的管理 企业凝聚力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用工成本的不断抬升,企业之间对人力资源的争夺正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以达到企业人员的凝聚力提高,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企业团队凝聚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众多,本文根据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特点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从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制度建设与人的管理三个角度进行了对策探讨。

一、从企业文化塑造方面增强企业凝聚力

无数实践证明,一个不重视文化建设的企业,是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企业,也是缺乏希望的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竞争日益加剧,从深层次来看,竞争已不仅体现在产品、营销、管理等方面,而且深入到了文化的层面。因此,面对新的挑战,中小企业就必须以塑造企业文化为抓手,增强凝聚力,提高竞争力。

现阶段很多中小企业的员工,持有着“在就干,走就算”的心理,认为自己与企业只是雇主与雇工的劳动关系,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利用文化这个特殊的黏合剂,凝聚人心、鼓舞士气。

事实上,精明的中小企业家已深谙此道,国内娃哈哈集团提出了“我们是一个家”的企业文化;联想集团则要构建“为客户、为股东、为社会、为员工”的文化理念,宁波原水集团则提出“公益为主,民生至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这些优秀企业就是通过极具特色和富有感召力的企业文化,使员工感受到精神需求的满足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并以成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而深感自豪,使员工凝结成极大的群体合力,形成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

企业发展靠什么?必须靠员工。员工的力量从哪里来?来自凝聚力。凝聚力靠什么形成?归根到底还得靠企业文化。事实证明,那些前景广阔、良性运行的企业.一般都独具文化魅力,优秀的人才在这样的企业里才大有用武之地,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都前景广阔。

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强大的竞争力,它为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它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国内外,很多成功的中小企业就是利用“文化建设来陶冶人”,并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像雅戈尔集团、广博集团等。这些企业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与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密不可分的,这是这样才能够成为我国企业界翘楚的重要因素。

建立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当前企业重塑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企业文化。它应该是一个组织普遍认同的观念,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关物质的、行为的、制度的、精神的量的积累,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创造力。

文化是有特定人群范围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构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的时候,企业文化有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建因素。由于在企业中,其成员的来源不同、生活经历、文化素质、工作性质的差异,决定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各不相同。如果没有一种力量把不同价值取向的人同质化,企业就缺乏一种凝聚力,甚至缺乏竞争力。因此面对带来的挑战,中小企业要提升企业竞争力,打响品牌战略,就要积极培育企业文化,它有利于塑造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即“立形象,创名牌”,有利于增强企业员工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那么,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如何才能真正的实施呢?笔者认为:首先。要通过文化建设来塑造企业的凝聚力,须形成完整的文化建设体系,并发挥企业核心员工的积极示范作用。建设企业文化是个系统工程,必须针对现状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条理、成体系的方法,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核心员工。其品行、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心态及个人魅力,对企业凝聚人心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企业高层领导要强化指导和提供有力支持,做企业精神的模范实践者,起表率作用,这些既是企业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最起码的素质要求,也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发挥作为企业核心员工积极示范作用的基本要求。

其次,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培养企业共同的价值观与有效的约束机制是企业凝聚人心的根本力量。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是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积极意义。企业要实现持续经营、稳步发展的目标,必须用独特的共同价值观,来维系一支忠实可靠的企业员工队伍。作为企业员工,应当确立敬业、奉献、创新的观念,企业通过确定共同的价值观并在员工中进行宣传、学习,将使员工产生认同感,并在工作中自觉示范。使共同价值观能在广大员工中得到更广泛的认同,进而凝聚企业人心。

再次,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到互动,运用企业文化建设手段,来完善企业内部各种培训形式,这是企业快速凝聚员工人心的有效方式。企业员工刚到企业,为了让其熟悉本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文化,要进行必要的培训,从而使其能尽快完整地了解企业的组织、经营理念及企业文化。只有员工认同企业的理念与文化,才会愿意留在企业,也才是企业长久的资源。避免员工因缺乏归属感,以至于流动性较高,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和浪费,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的培训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之一。

企业引进员工,应当进行集中培训或进行个别辅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对员工的培养负主要责任,具体担负起指导其熟悉并逐渐认同企业的理念与文化、促使其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任务,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在企业中创造出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企业氛围和企业精神。

二、从企业制度建设方面打造企业凝聚力

然而,企业通过文化建设确立共同的价值观来凝聚企业员工的人心,并不意味着所有员工都会自觉地接受它。对于部分不接受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员工,就需要以制度来加以约束。通过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对符合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奖励,否则予以否定或惩罚。

汇集企业凝聚力应当更多地考虑如何与现有的的企业规章制度制度相结合,营造企业凝聚力过程中的许多具体内容,与企业日常管理规章是相关联的。在制度建设方面,既要对照集聚企业凝聚力的要求,要拓展思路、举一反三、不拘一格,要切合实际,要有创新意识。在制定制度时首先要有一个总的制度框架,然后细化拓展。管理要具备“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这四要素。制定就是制定计划,包括规定、规范、标准、法规: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即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出经验,找出差距;改进首先是推广通过检查总结出的经验,将经验转变为长效机制或新的规定;再就是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同时制定制度一定要坚持发扬民主作风,倡导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笔者坚信,一个好的制度可以激发出员工更大的工作热情,造就培养更多的企业一线业务骨干。

三、从人的管理方面影响企业凝聚力的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规章制度加上固然重要,可在面对既定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时需要人的管理。管理者做什么与怎么做?管理者最紧要的是,用心做人的文章,对人的管理更是企业凝聚力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

从企业管理的内容来看,人是管理的中心,是管理活动乃至所有活动的真正前提,“企业”去“人”则为“止”,人作为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都是有着鲜明个性和思想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力资源却是无限的,只有最全面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才能达到最有效的竞争优势。

企业员工凝聚力的提高离不开理想道德教育和对员工的激励。理想道德教育在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管理过程中,重视经济利益是必要的。工资、奖金、福利等经济利益的魅力是显而易见的,金钱不仅能满足人的生理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心理需要。但经济利益不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唯一法宝,各种非经济手段,职称晋升、荣誉称号的授予、劳动成果的评价以及对人的信任、尊重,都具有精神激励的作用。特别是人的信念、价值观等理想因素对其行为具有始发、强化和控制的机能,是人行为的总调节器。美国IBM公司的负责人曾经说过:“能屹立数年的大组织,并非得力于组织形态或行政技巧,而在于信念的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的吸引力。”

对员工的激励就是通过道德的感化形成有利与企业的行为规范。一切企业的活力和效率,从根本上来说。都源于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责任感、认同感、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对员工激励可以增强企业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管理对象的积极性,使其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形成迎难而进、百折不挠的顽强的意志力。因此,在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管理的同时注重员工的激励,能在潜移默化中支配企业成员的潜在意识,建立共同的科学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观.使全体企业成员在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的驱使下,以主人翁的姿态实现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活力和工作效率。

总之,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该从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制度建设与人的管理三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效率。

作者:董敏

企业文化塑造措施论文 篇2:

以人为本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

【摘 要】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是由企业家所倡导、改善并为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企业运行的机制,中小企业的考核标准不稳定,人际关系影响过大等原因造成奖惩不公平,最终导致效率与公平失衡。制度的缺失导致中小企业很难破解两项难题:一是人才提拔选用制度;二是薪酬奖励制度不科学。

【关键词】以人为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管理学科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的增强,我国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塑造的意识显著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也在日渐加深。然而,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仍然停留在以加工出口为导向、加工贸易型企业为主导、产业层次相对较低的阶段,忽视了企业的人文因素,不重视企业文化基础,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注重现代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理念的错位,使得职工缺乏提高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制约着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很多中小企业忙于应对眼前危机,轻视自身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缺陷,没有制定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和人才发展规划,忽视对优秀人才的挖掘、储备和培养,使得企业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大大限制了中小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进程,限制了整个产业的优胜劣汰和有序升级的进程,同时也制约着自身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和未来发展的活力。

一、以人本管理为重点,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客观上要求中小企业在加强和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以及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相结合的理念,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把人作为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信任员工、尊重员工、依靠员工,把企业员工放在管理的主体位置,围绕着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而开展管理活动,激发人的活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自在发展,使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发展目标达到一致。细化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就是要把注意力放在开发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有效管理人才上,挖掘人的潜能,创造更大的收益。同时要尊重员工利益,关注员工职业发展,从中寻找个性差异,量才管理,因人管理,注重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员工自我竞争与合作意识,加强员工内部的交流与沟通,并通过寻找有效的激励手段,逐渐形成团结向上的集体观念,成功塑造地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

二、建立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薪酬制度

逐步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薪酬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给予物质激励。采取灵活多样的物质激励形式,把薪金、奖金与优先认股权、红利等其他激励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员工的利益和需求,发挥物质激励的最佳作用,使物质激励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二是给予精神激励。通过塑造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内部氛围,保持员工群体人际关系的融洽,使员工热爱企业、乐于奉献;也可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使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企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三是加强管理激励。建立严密协调的检查和考评体系,做到评价到位、奖惩到位,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三、建立科学的人员招聘和选拔机制,提升企业人力资本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我国中小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应更加突出面向市场、面向竞争、面向世界的特点,坚持外来招聘和内部挖潜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人力资源的配置,完善聘用制和竞争上岗,力争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加强劳动力引进、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特殊人才聘用等方面的创新,加快高级人才薪酬待遇与市场价位的接轨进程,不断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益。要克服招聘工作中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形成制度化、科学化的招聘程序和招聘办法。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要抢抓机遇,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强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创新,除了考虑提高人才薪酬福利之外,还应考虑家庭、住房等问题,充分发掘引进人才的经验和潜质,推动企业健康快速成长。同时,在人才招聘和选拔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两点:一是高层次人才引进,最好由政府部门牵头,协调进行。二是“打包引进”,获得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人力资源讯息,降低用人风险。

参 考 文 献

[1]陈红梅.浅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分析[J].人力资源开发.2007(9)

[2]张文斌.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导报.2010(9):230

[3]郑彤.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困惑与解决之道[J].人口与经济.2008(4)

作者:吴欣贵

企业文化塑造措施论文 篇3:

知识管理视角下创业企业员工个人能力提升研究

摘 要:从创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所需的人力资源视角,探讨创业企业员工的个人能力提升的策略。主要措施有:做好知识共享,完善创业企业员工知识结构;做好继续教育培训,培养创业企业员工技能创新;做好企业文化塑造,树立创业企业员工知识创新意识。最后,总结出在知识管理视角下提升员工个人能力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业企业;知识共享;知识创新;个体能力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这项生产要素已经超越土地等资源型生产要素,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创业企业是否拥有高质量的知识决定着其能否在创业潮流下存活下来。因此,知识这项资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追捧,知识在企业中的作用也逐渐加强。事实上,创业企业更加重视的应该是企业员工,因为员工才是企业知识的拥有者和创造者,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和创造力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此,在知识管理视角下如何提高企业员工的个人能力,以适应创业企业内外部环境和市场发展的需要,才是我们值得讨论的话题。

二、知识管理的理论概述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外一些公司就已将“知识管理”运用到企业当中,直到21世纪初,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一条如何运用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我国较少一部分大型企业也将知识管理运用到企业中,较多企业对这一词比较陌生。但是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管理一定是大势所趋。

1.企业知识管理的定义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在企业中建立一个基于知识的管理系统,让知识的获取、整合、更新等形成一个循环,不断地回馈到系统中。创业企业员工根据自身的知识并结合知识管理系统中更加全面的知识实现个人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再一次创新,最后分享自己创新的知识到知识管理系统供更多人学习和借鉴,从而实现循环创新。在知识作为无形资产的今天,不断更新增加的无形资产让企业实现了知识资源向经济利益的转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创业企业的存活率。简而言之,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知识的创造和利用进行管理,实现知识这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以达到创业企业员工个人能力提高以及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的目的。

2.企业知识管理的对象

知识管理关注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外部的显性及隐性的知识,企业内外部显性的知识主要包括调查报告、文件规范、制度规章、实践书册以及各种数据资料等能够通过文字看见的知识,隐性知识主要包括企业文化、行为习惯、经历经验以及隐藏在企业还未被发现等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知识管理的独特之处在于知识本身就是资源,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是一种可以用来提高企业核心价值的资源。同时隐性知识更加注重企业员工的作用,是存在于员工大脑中的知识,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说明隐性知识才是创业企业最应该重视的对象。

3.企业知识管理的步骤

企业知识管理的步骤主要就是认知、规划、试点、推广和制度化的过程。第一步是认知,主要是帮助企业统一所有人对知识管理的认知,并确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正确方向;第二步是规划,主要通过对企业知识管理现状的分析,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知识管理策略;第三步是试点,主要是根据规划策略进行知识管理的运用实践,并通过实践去发现规划中的不足,从而进行改正;第四步是推广,主要是在对知识管理策略修改无误的基础上,将知识管理的各项策略在企业大力推广;第五步是制度化,在企业知识管理推广没有问题的基础上,将知识管理制度化,确保知识管理在企业的良好运行。

企业知识管理步骤示意图

4.企业知识管理的目的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知识共享,最终达到知识创新。知识共享是将企业内部存在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统一起来在合适的时间分享给合适的人,在需要的时候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创业企业员工应变能力,做出最优决策。当然,知识共享不仅是一种单向传播,更包含着“创新”的潜在目的。知识创新是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知识与技能。由于创业企业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员工的创新行为可能成为企业获取重要资产的一种机会,而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这有可能就是企業能否继续存活的关键因素。在这种创新环境下,员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活力和创新力,从而使企业在市场更具有竞争力。

由此可见,知识管理这一管理方法和思想对于创业企业来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深远的理论价值。

三、知识管理视角下创业企业员工个人能力提升

1.基于知识管理视角下创业企业员工个人能力提升必要性

知识经济背景下,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创业者,这在一定程度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据中国2016年-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所知,在创业企业注册数量和注销数量增加的同时,注销数量在注册数量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说明在中国创业企业的存活率逐渐降低。而知识作为一种价值资源,创造并合理使用一种新知识成为创业企业存活与否的关键因素。企业合理地实施知识管理,不仅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做出合理的决策,而且还能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价值,为企业后续行业深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企业员工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创作者,影响着企业前进的每一步骤,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因此提高创业企业员工的个人能力是必要的,是紧迫的。

2.基于知识管理视角下创业企业员工个人能力提升的内涵

知识经济背景下,社会发展变迁速度加快,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知识的运用更加广阔,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也愈发显著。优秀的企业知识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创业企业创造一种让员工通过自由分享获取企业内部知识资源的环境,提高员工专业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完善员工的知识结构,帮助员工掌握知识创新的隐性能力,树立正确的知识管理价值观,有利于企业员工解决创业初期遇到的各种困难,帮助企业迅速成长壮大。

3.基于知识管理视角下创业企业员工个人能力提升的原则

知识经济背景下,创业企业员工提升个人能力要遵循积累原则,共享原则和交流原则。知识积累是员工提升个人能力的基础,只有不断学习前人、他人的经验,累计一定的知识才能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转换,个人能力才有显著提高的可能性;共享原则一方面指员工与员工之间资源和知识可以相互分享,相互借鑒;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员工可以接触到企业内部的知识和信息,只有企业将自己的资源和知识向员工开放,员工才能更快地成长。交流原则就是在企业建立一个相互交流毫无障碍的文化气氛,员工和领导交流、员工和员工交流、通过毫无障碍的交流,提高各自知识的广度,从而提升个人能力。

四、基于知识管理视角下企业员工个人能力提升的措施

1.做好知识共享,完善创业企业员工知识结构

知识共享就是将创业企业中优秀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归纳总结出来,员工通过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一般而言,企业当中比较优秀的隐性知识是员工或领导在企业初创期间通过各种实践积累的经验,即通过自身经历获得的各种策略方法。为做好知识管理的分享,还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内容:

(1) 成立知识管理整合小组,编制创业企业核心知识资料

隐性知识材料是开展知识管理分享的依据,材料中包含着创业企业员工提升个人能力所需要的各项知识。知识管理整合小组的主要目的是对创业企业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优秀知识进行发现、收集、整理、推广和分享,专门的知识管理整合小组可以促进企业知识系统化和专门化,提高知识管理分享的效率。企业知识管理整合小组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整合出有利于提高创业企业员工个人能力的知识并编制企业的核心知识,将这些资料对员工进行推广和分享,从而完善创业企业员工的知识结构。

(2) 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系统,建立创业企业知识共享平台

要想将企业分散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整合并分享,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系统作为技术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必要的技术支持会给企业知识管理带来强有力的保障,提升知识管理的效率。知识管理系统主要是依托互联网中各项信息技术,通过对企业中具有价值的各项知识收集,构建一个企业知识共享平台,分析企业的各项知识数据,加快企业知识的收集和利用,创业企业员工可以通过知识共享平台检索出想要的相关知识,并根据自身情况将这些知识转化为符合自身需要的知识,这一过程很可能会产生新的知识,再将新的知识共享到平台完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长此以往,一方面,可以不断对企业知识库进行丰富,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知识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帮助创业企业员工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资源,完善其知识结构。

2.做好继续教育培训,培养创业企业员工技能创新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新旧事务不断更替,要想使创业企业员工紧跟时代的步伐,拥有敏感的市场洞察力,掌握先进的技能,做好员工的继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加强创业企业员工对知识创新流程的熟悉,掌握知识创新技能的关键,从而提升创业企业员工的个人能力。笔者认为,继续教育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实现:

(1) 引导创业企业员工学习案例类知识管理材料

案例类知识管理资料是指企业创立过程中,某些优秀员工或领导利用知识管理方面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隐含知识的优秀案例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习者对企业知识管理的思想理解更加通透,引导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掌握知识管理的方法,实现隐性优质知识在员工中普及;另一方面,优秀员工或领导通过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分享,可以加深理解,寻找当初解决问题的不足,只有做到这一点,知识创新才可能实现。

(2) 组织创业企业员工相互交流与讨论

在继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就是组织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之间相互交流与讨论。通过这种非正式沟通,知识的传播者和接收者相互之间不断分享心得,一方面可以扩大知识的传播范围,另一方面对知识进行多次分享,可以发现对待同一种问题,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关注点,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策略。如果可以将这些思路和方法策略归纳总结出来分享给创业企业员工,员工通过学习和吸收,在之后解决问题时肯定比以前考虑得更加周到。当然,真理往往把握在少数人里,因此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企业高层要多关注少部分员工“天马行空”般的想法,这些可能就是创业企业潜在的隐性知识,如果深入发掘,可能就是知识的再一次创新。

(3) 组织创业企业员工反思与总结

反思不仅是对自身所犯错误的思考总结,更是对运用知识管理的思路和方法策略去解决问题整个过程的分析。创业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的关键便是通过反思,引导其对自己实践过程、技能操作不足的调整,从而实现自身隐性知识的积累,完善知识结构;通过总结,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个人知识,再加上继续教育对知识创新的学习,有助于创业企业员工实现知识技能创新。

3.做好企业文化塑造,树立创业企业员工知识创新意识

环境塑造人,不同类型的知识共享与创新需要营造不同的环境;意识指导实践,要想创业企业员工将知识创新当成一种本能,就需要引导员工树立知识创新意识。

(1) 创造创新环境

树立创业企业员工知识创新意识的基础是创造知识意识依赖的三种客观环境:①学习场地,创业企业员工提高个人能力的关键是学习,无论是自我学习还是继续教育学习,都需要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②交流场地,主要是指为员工提供的无障碍、无阶级的交流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无上下级关系,无约束,所有人都可以平等地交流,只有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优质的知识管理思路;③反思场地,主要是指为员工提供的总结反思报告的场地。在这种环境下,员工可以利用企业的知识管理平台不断去思考,不断去反思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这种过程中实现知识管理的创新。

(2) 营造文化氛围

树立创业企业员工知识创新意识的关键是在企业中营造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文化氛围,这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企业員工在实践中能够时刻关注知识创新,在交流时能够敞开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地分享自己实践中的想法,增强企业凝聚力。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不但对于企业员工全身心投入创新活动中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而且有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最终,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动可能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其知识管理的发展和创新。

(3) 塑造企业文化

树立创业企业员工知识创新意识的核心是塑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应当在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价值观的引导下进行,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对员工个人知识共享行为进行强制,而是塑造一种以个人知识共享、自觉知识创新为荣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仅影响员工是否愿意分享自己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还影响员工在工作中对学习的态度,这种影响决定着员工是否愿意通过学习提高自我。基于知识管理下塑造的企业文化,一方面鼓舞员工勇于共享,提升员工的知识创新能力,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其终生学习的理念,促使其个人能力的全面提高。

五、结论

知识经济背景下,创业企业进入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知识管理的竞争。因此,本文主要基于知识管理视角下研究创业企业如何利用知识这项资源提高企业员工个人能力以及创新力,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对于创业企业员工来说,在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帮助下,通过知识平台获取的各项有效知识可以完善自身知识的不足,为知识创新奠定基础,从而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做好知识管理为员工创造环境和条件完善其知识结构,培养其技能创新,树立其创新意识,可以挖掘发现企业员工存在的隐性知识,增加企业现有的知识储备量,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招建贞,曾国军.微创新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1(03):115-118.

[2]曹平,陆松,梁明柳.大数据战略、知识管理能力与中国企业创新[J].产经评论,2021,12(02):102-119.

[3]何悦桐,宋德玲.决策能力、知识管理对外资企业劳动关系影响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9,38(08):92-98.

[4]王娟.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以知识管理为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12):51-54+8.

[5]浦东平,樊重俊,袁光辉.知识管理视角下平台型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系统架构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35(12):103-111.

[6]郭润萍,蔡莉,王玲.战略知识整合模式与竞争优势:高技术创业企业多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19,40(02):97-105.

[7]李文鹣,耿菱怿,梅强,李文元.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过程中知识中介机构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7(09):78-85.

作者:刘灿辉

上一篇:农村保费资金管理论文下一篇:传统文化家具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