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论文

2022-04-26

摘要: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敏感,易变,极易爆发不良行为。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如今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点,而在宿舍人际关系中,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问题尤为严重。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为保障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地学习和生活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论文 篇1:

女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成因及其对策探析

摘 要: 当前女大学生宿舍的不良人际关系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这一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概而言之,主要有社会、家庭、个体及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构建健康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离不开学校和女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宿舍 不良人际关系 成因及对策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宿舍成员间相互交往与接触的密切程度是大学其他学生组织无法相比的,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由于女大学生具有与男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素质,在一起生活的时候极易导致不良人际关系的产生。调查发现,大学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摩擦和矛盾不断、关系淡漠、小团体交往、对骂打架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化解,轻则会影响女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重则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暴力事件。2007年1月,四川某高等专科学校一女大学生,因与舍友发生口角,被关在宿舍里殴打、强迫脱衣、罚跪唱歌等,致使该女大学生全身多处受伤。2009年4月,长沙某高校大一女生因不堪舍友排挤跳楼身亡……诸如此类事件,近年来在大学校园频频发生。女大学生宿舍这些不良的人际关系,对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个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同时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了解当前大学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现状,分析其产生原因,探索如何建立大学女生宿舍良好人际关系,对于提高女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质量,培养女大学生个人能力素质,维护高校稳定与和谐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大学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三个女人一台戏”,意思是说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矛盾多。虽然女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她们同时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分析、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比较单纯,往往容易固执、盲目和冲动,因而易导致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相比男生,女生宿舍人际关系更为错综复杂,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出现比例大。

在宿舍的日常生活中,宿舍成员之间的接触是十分密切的。由于生理和心理特点,她们极易在各方面与舍友产生矛盾和分歧。这些矛盾和分歧单纯依靠她们自身往往很难及时化解,日积月累,一旦有了导火索,就会引发激烈的纷争甚至吵架打架的行为。从数量上看,女大学生宿舍出现人际关系问题的比例远远大于男生宿舍,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具有隐蔽性。

当一些女大学生在处理宿舍人际关系失败后,由于爱面子的心理,怕“丑事”曝光后背上“不好相处”的名声而被同学抛弃和拒绝,大多时候选择隐忍和沉默,希望维持表面的平静与正常,不及时向老师反映。因此老师们往往难以发现和介入。

(三)难以调和性。

据了解,同样的宿舍矛盾,男生可能会拳脚相加,但并不影响他们继续在一个宿舍相处,多数还可以坐在一起吃饭、聊天,毕业后保持联系;而女生宿舍则不同,一旦隔阂产生,无论采用何种调和方式,大多数情况是关系更加紧张,或者是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四)反复性。

表现为上一次矛盾调解过后,似乎矛盾已经消除,但双方在实际生活中仍会暗暗较劲,在短时间里或几年内会因为同样的矛盾和问题引发进一步的正面冲突。

二、大学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成因

引起大学女生宿舍不良人际的原因是多样的,既有浅层的直接原因,又有深层的根本原因;既有外在的客观原因,又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既有单方面的原因,又有双方或多方的原因。具体而言,导致大学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社会原因。

改革开放为各种思潮的产生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价值观念也随之涌现出来。功利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尚未健全的价值观体系。而且随着西方哲学中强调个人价值自我实现为特征的人本主义思潮的涌入,一些大学生集体主义淡化、个人主义抬头,自我意识极度强烈,在与人交往中遇到障碍时,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应当顺从自己,而且不善于听从他人意见,心胸狭隘、自私自利、偏激势利,阻碍了个人与他人的顺利交往。加之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的事实,女大学生内部之间的竞争也在暗暗加剧。竞争不是坏事,但女大学生之间的竞争较之男生则有些“小家子气”。她们一般容易把舍友当成竞争对象,比如她们会妒忌在某方面比较突出的舍友,甚至对这类舍友产生妒忌和不满情绪,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另一种情况是,在涉及切身利益的评优评先、奖助学金、困难补助等评比的时候,同一个宿舍的女生往往会出现激烈的较劲和竞争,一些功利心较强或性格较敏感的女生有时会因为无法分享利益而对获得利益的舍友耿耿于怀甚至产生妒忌心理。这些形形色色的竞争,给看似平静的宿舍人际关系无形中投下了“小石头”,泛起层层涟漪,到了毕业班,这些竞争则越演越烈,严重影响到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

(二)家庭原因。

大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宿舍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较为明显。家境富裕的女大学生有足够的钱吃、穿、玩、乐,坦然享受时尚产品;而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大学生不仅交不起学费,而且连生活费都没有保障,更谈不上吃穿打扮。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女大学生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完全不同,这些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往往在短时期内难以调和并彼此适应,日久天长,宿舍的人际关系渐渐淡漠,甚至敌对。加上当代的女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女,她们享受了太多的爱与给予,父母对她们关怀备至,宠爱有加,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她们。除要求学习成绩外,很多父母从来不要求她们付出什么,也很少教育她们懂得理解和包容,而更多的是告诉她们面对情况如何保护自己。因此,不少当代女大学生自幼就形成了个性鲜明、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影响到与他人的顺利交往。

(三)个体原因。

首先是生活习惯差异。对于每个人来说,生活习惯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外向,整天说个不停,有的人内向,少言寡语;有的人早起早睡,有的人晚起晚睡;有的人十分讲究卫生,有的人则不修边幅。不同生活习惯的人长期共处一室,相互之间的摩擦在所难免,而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又是一时难以改变的。所以,生活习惯的差异是导致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其次是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因素。女大学生在青春中期,生理和心理处于成熟和不成熟之间的阶段,对环境及别人的情绪反应非常灵敏。有时环境的细微变化或他人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使她们反复思量。她们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常常以此作出消极的判断。另外,由于女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与人交往带有理想化的倾向,喜欢凭自己的理想化标准来衡量友谊的轻重。她们一旦发现现实并非如自己所想时,就会大受伤害,不愿意再和别人交往,形成无形的心理障碍。

(四)学校原因。

影响大学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不仅有女大学生个体的原因,而且有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原因。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宿舍公寓化管理模式,学生宿舍的安排大多是随机组合,而没有考虑宿舍成员的一些个体特点,比如专业、年级、家庭背景等。因此,女大学生住宿中常常是“不管是不是一家人,都得进一家门”。其次,大学女生宿舍的人际冲突并未得到及时化解。大学女生宿舍的人际冲突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往往由常生活中的没有及时化解小摩擦、小矛盾引发。而目前高校管理部门在应对宿舍人际冲突时往往是在矛盾不可调和甚至学生出现较大心理隐患时才进行干预。这就错过了化解矛盾的最佳时期,无疑给调解工作带来了难度。再次,高校普遍缺少系统的人际交往课程。目前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除了与人际关系相关的专业以外,大学生有关人际交往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而这些课程涉及的人际交往知识不够全面深入,导致女大学生缺少一个获得系统的人际交往知识的重要渠道。

三、改善大学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对策

大学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处理是否及时、妥当,不仅关系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而且对女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需要学校、女大学生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学校方面:创新管理模式。

学生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现有的宿舍管理理模式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适时调整工作的内容、手段和方法,以跟进新形势,掌握新变化,解决新问题。

1.学工部门工作人员应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一线,多了解一些细节问题,多关心和引导他们,使一些找不到合适释放方式的学生及时化解心理压力。可适当在宿舍设立辅导员办公室,经常安排女辅导员值班,及时了解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在出现问题时承担起中介角色,起到调节作用,尽可能把宿舍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2.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要走出去,深入学生中间,将访谈记录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在保密的前提下及时与学生管理部门进行交流,同时对已核实掌握的共性问题,通过团体咨询等方式进行集体心理辅导。

3.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建设活动,转移女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如开展宿舍卫生评比、宿舍文化评比、文明宿舍评比等以宿舍为单位的活动和比赛,从而增强宿舍的凝聚力,建立融洽的宿舍人际关系。

4.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和各种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辅导,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熟悉人际关系处理的技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完善宿舍分配制度,在新生进校之初,就应该对他们的兴趣爱好、经济情况、性格特征等方面作一个全面的调查,在分配宿舍的时候尽量保持宿舍成员整体经济水平相当,生活习惯基本相同。其次,可以打破以班级为单位的宿舍分配模式,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分配在同一宿舍。这样既有利于专业之间的互补和交流,又有利于避开同班学生之间因利益而造成的冲突。

(二)女大学生个人方面:加强道德修养,规范个人行为。

1.强化自身道德修养。良好的个人修养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女大学生只有强化自身修养,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首先,女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要学会尊重和包容。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都有交友和受人尊重的需要,特别是年轻人。所以,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学会尊重舍友之间的不同之处,宽容彼此的缺陷和不足。其次,女大学生还应学会坦诚和互助。以诚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在交往中,只有彼此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才能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才会在感情上引起共鸣,使交往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再次,女大学生应该学会欣赏、赞美别人。心理学家威廉·杰尔士说:“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其他人的欣赏。”所以,学会欣赏、赞美别人往往是处世的法宝。学会发现与欣赏别人的长处并由衷地赞美,更可以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2.规范个人行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是不同的,在宿舍这个有限的同一空间下生活,不能完全按照个人习惯行事。因此,宿舍每一位成员都要共同尊重学校制定的宿舍作息时间,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规范自身行为。唯有如此,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这也是维系一个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

(三)家庭和社会方面:加强引导,转变评价机制。

1.加强引导。在入学前后,家长应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借助社会各类媒体,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指导,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对怎样与人和睦相处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女学生在心理、人际交往能力方面逐渐成熟和理智。

2.转变评价机制。家长和社会应逐步转变“唯成绩论”、“唯荣誉论”等对女大学生的评价机制,避免由女大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而导致的人际关系的紧张甚至崩溃。如果家庭、全社会能结合女大学生的成绩、个性品质和个人修养等方面来综合考察她们的业绩,那么女大学生们就会学会融洽相处,以欣赏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舍友。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环境对人的个性形成的作用时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大学宿舍作为女大学生学习、交往、娱乐、休息的场所,对健全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自身处世哲学、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预防和解决大学女生宿舍人际交往冲突,培养女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离不开学校和女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许莉娅.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大学生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7,(2).

[2]申艳婷.大学生和谐寝室人际关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2).

[3]林晓.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

[4]孟炎.浅谈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策略[J].教育探索,2009,(7).

[5]叶奕乾,孔克勤.个性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

作者:杨雅芳

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论文 篇2:

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及改善对策

摘要: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敏感,易变,极易爆发不良行为。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如今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点,而在宿舍人际关系中,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问题尤为严重。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为保障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地学习和生活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女生宿舍 人际关系 现状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各个高校内宿舍矛盾、冲突不断发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这些矛盾、冲突的发生多数是由于宿舍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导致的。女大学生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生理及心理特点,使得高校女生宿舍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活的影响更为突出。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表现出问题比例高于男生,人际冲突难以调和性、反复性和突发性等特点。[1]

1 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

1.1 “冷战”现象

由于女性的总体心理特征,在女生宿舍很少发生辱骂、大打出手等等表现宿舍矛盾的身体伤害事件,而会出现一种心理上相互较劲的“冷战”现象。宿舍同学相互不说话,有的甚至会叫上和自己关系好的宿友也加入到冷战当中,宿舍里的氛围阴沉沉的。客观的来说,虽然冷战不会造成重大事故或人身伤害,但冷战的严重程度会比身体伤害事件更伤人。恶劣的情绪是致病的凶手,恶劣情绪对健康危害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强度和持续的时间。所谓强度指生气是轻微的不满或恼怒,还是有度的愤怒;持续时间指生气是短暂的几分钟至几十分钟,还是几天甚至更长。宿舍同学之间生闷气,开始时可能大多是不满或恼怒的“小气”,但郁结在心中时间太长,矛盾不解决,结果使矛盾更严重,“小气”变成“大气”。这是一种慢性的精神折磨,会使人体内各系统正常功能受到抑制,进而使免疫水平降低,引起多种疾病。另外,冷战还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这种现象在高校女生宿舍里最为普遍。

1.2 小团体现象(或叫孤立现象)

由于个性心理特征、生活习惯、生活重心的不同,宿舍内会形成“合得来”“合不来”两种人际关系。可想而知,合得来的同学走得近,成为朋友;而和她们合不来的同學关系就越来越疏远。“合得来”的,形成一个小团体来孤立与她们合不来的那个或那些同学。“合得来”的,甚至会给被她们孤立的同学取不好的外号,类似“怪胎”“脑子不正常”等,更甚者,还会聚在一起说那个“合不来的”同学的各种坏话,议论她们认为的各种怪毛病。更加严重的情况是,这些小团体还会把自己说的这些事情传到班里去,导致班级同学也孤立“合不来”同学。小团体现象对于被孤立者的身心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影响她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致使她们生活在阴影里整整几年。这种现象在高校女生宿舍存在一定的普遍性。

1.3 自我封闭

自我封闭,是指极少数有社交恐惧症或其他沟通障碍的心理疾病的同学,从来不与同宿舍的同学说话交流,甚至连眼神的交流都会逃避的情况。这种情况在高校女生宿舍里出现不多。

2 影响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2.1 个性心理特征因素

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的是个性心理特征稳定性的特点。大学女生到了大学阶段,她的个性心理特征基本已成型,不会因环境或他人因素而产生本质性的变化。每个女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都不同,有的可以相互包容,而有的却不行。在“不行”的情况下,宿舍人际关系的问题也就浮出水面了。作者认为,个性心理特征是影响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内在因素,也是最本质的因素。

2.2 生活习惯上的因素

由于地域、民族、风俗、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的生活习惯。上了大学之后,大家共处一室彼此生活习惯不同往往引起摩擦与冲突。例如,有人乱扔东西,有人不喜欢打扫卫生,有人不愿意整理床铺影响宿舍整洁等等。另外,很多同学的作息时间不同,有人习惯熬夜,经常学习、上网或者看电影到深夜,而有人会睡得较早;有人白天喜欢在宿舍睡懒觉,而有人习惯白天在宿舍学习或者做一些别的事情。这样,就会因白天是否拉开窗帘,晚上是否开灯等一些小事情发生矛盾、冲突。作者认为,这是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外在因素之一。

2.3 大学生活重心因素

宿舍中,有人把大学生活重心放在学习上,有人把重心放在其他方面,比如上网、谈恋爱等。大家发展方向不同,久而久之便缺少共同语言,因此关系疏远。作者认为,这是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外在因素之二。

3 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改善对策

3.1 完善自我人格和提高自我能力

根据研究发现,“才能”与“被喜欢”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成正比例关系,“才能”越高,越受人喜欢,所以要想要受到别人的欣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提高自我的能力,完善自我人格。

此外,个性品质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很大,我们喜欢那些诚实、正直、友好、热情的人,讨厌那些虚伪、狡猾、自私、贪婪的人。

3.2 多了解别人,向别人学习好的方面

根据人际吸引的相似规则,相似性能引起喜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情况的相似都能引起程度不同的人际吸引,诸如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的相似性都影响着人际吸引。所以宿舍同学之间应该多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相互学习,汲取别人好的方面,多寻找共同的兴趣、爱好等等。另遇到问题多换位思考,摆正心态,宽宏豁达,多理解别人。

3.3 掌握一些必要的人际关系技巧

交往中的人际关系技巧往往会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认识、理解,减少摩擦与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交技巧多种多样,对大学生来说,在树立了人际交往的勇气和信心之后,在人际交往中应掌握的技巧主要是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和正确运用语言艺术。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包括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热情助人,尊重理解,宽宏豁达等等。语言艺术的运用包括准确表达,有效倾听,巧用幽默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交往艺术,取得较好的交往效果。

参考文献:

[1]唐红艳.新时期女大学生不良人际关系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

[2]冯光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11).

[3]赵明亮.素质教育背景下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2009,(2).

作者简介:范静洁(1987-),女,浙江宁波人,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丽江 674100

作者:范静洁

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论文 篇3:

构建女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对策探究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学生寄宿制为高校对学生的统一管理提供了便捷,同时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然而,由于受社会、学校及家庭等外部因素和生活习惯差异、生理心理等内部因素的影响,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从影响高校女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因素出发,探讨构建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女生宿舍人际关系方案。

关键词:女生宿舍;关系;影响因素;对策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女大学生宿舍是高校女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成长成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相比男生宿舍更为复杂、敏感和脆弱。关注和研究女大学生宿舍关系问题对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校学生管理质量,进而促进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1 影响高校女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因素

1.1 外部客观因素

1.1.1 社会因素

由于城乡差异、地域差异、文化差异、互联网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等社会因素影响,女大学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等不健康心理状态,从而导致宿舍人际关系淡化、紧张,不利于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

1.1.2 学校因素

由于教育评价的单一化,家长和学校都很重视传授孩子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对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情感教育,导致孩子在情感上敏感、脆弱的同时却又孤独、冷漠。此外,受传统高校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的寝室管理多侧重于生活纪律和卫生情况的考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和人际关系是否融洽不予过多关注,造成管理制度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影响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建设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形成。

1.1.3 家庭因素

女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她们多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照顾别人的感受。有些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越俎代庖,在物质上过分满足与呵护,忽视精神方面的培育和品格的塑造,造成孩子承担压力与抗挫折的能力较弱,遭遇挫折就容易产生强烈挫败感导致心情抑郁,甚至走向轻生或者引发恶性的报复事件。此外,不同的家庭,经济条件、教育方式也各不相同,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了不同的处事方式。

1.2 内部主观因素

1.2.1 生活习惯差异因素

生活习惯的差异是导致宿舍人际关系和谐的主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女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相对单一,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了拥有个人空间,到了高校宿舍,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生活习惯不同,共处一室,摩擦在所难免。此外,学生的性格、家庭背景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密切接触中很容易因为生活琐事、不良竞争、小团体、宿舍条件、宿舍人数等因素产生矛盾与冲突。

1.2.2 生理心理因素

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成绩、社团活动、两性交往、人际关系、情绪调控、前途命运等人生课题中充满困惑和烦恼,出现焦虑、压抑、紧张、不适等消极心理体验。如果这种消极心理体验长期积累,得不到缓解,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轻则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引发寝室人际关系紧张,重则导致心理疾病,影响人格完善,甚至引发刑事案件。

1.2.3 其他个人因素

女大学生易于把同寝室的同学当成竞争对象,妒忌在某方面比较突出的舍友,在宿舍舍员职务、政治面貌涉及切身利益的奖助学金、评优评先、困难补助等方面对舍友产生妒忌和不满情绪, 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2 构建高校女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对策

高校女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不仅关系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而且对女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需要学校、家庭、女大学生自身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2.1 完善外部建设

2.1.1 加大学校管理层面建设力度

高校应加大校园宿舍管理力度,加强相关制度以及条例方面的建设,通过规章制度规范宿舍的日常生活,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化学生和谐相处的意识。 建立奖惩机制及评奖评优机制,对表现良好的个人或宿舍进行奖励。同时鼓励学生在宿舍内部建立适合本寝室特点的规章制度。 高校应改善后勤管理工作,入学之初分宿舍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生源地、家庭条件、性格爱好等差异因素进行宿舍分配, 尽可能从根源上减少宿舍问题的发生,并对宿舍分配状况进行后续追踪。高校应加大宿舍文化建设,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宿舍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宿舍文化的和谐氛围。

2.1.2 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

21世纪的人类社会,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交往方式, 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行为。 高校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建设网络平台,利用微博、微信、 QQ等即时交流手段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对网络信息进行客观、全面正面的疏导。

2.1.3 重视寄宿制生活科学研究

我国高校要适度引导科研人员关注寄宿制生活及管理的研究,以科学研究作为基础,推动学生宿舍服务和管理创新。同时,科研主管部门要通过增加相关科研立项等方式大力支持针对学生寄宿生活的科学调查和研究,科研成果将为寄宿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2.2 夯实内部建设

2.2.1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通过各种方式对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授的教育,解决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及其自我评价、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潜能开发等问题。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计算机网络、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要努力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结合、各专业互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队伍;开设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知识传授、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心理咨询,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狀况。

2.2.2 情感素质教育

高校要重视对学生精神的培育和提升,开设人际交往等相关课程,使学生了解女大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等差异,帮助学生提升人际关系认知、人际交往技巧及压力应对方式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不可能孤立存在,必须通过与他人、社会的沟通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情感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情感教育的人文关怀、注重学生情感素质的评估将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为构建和谐寝室关系以及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开辟广阔的空间。

2.2.3 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离不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在增进大学生人际和谐和心理和谐、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及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个性等方面。大学生人际和谐与心理和谐教育,既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目标,也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时代重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2.2.4 法制纪律教育

某些不良社会影响对学生思想的侵蚀以及不良宿舍人际关系的存在成为违法犯罪活动滋生的温床,对此,高校要加强宪法、法律、紀律教育,建立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学生成为懂纪知法、遵纪守法的公民,把纪律要求和法制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以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2.5 自我教育

女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提高集体主义意识,凡事不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关心他人,学会理解宽容以及换位思考。 女大学生应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以正确的态度和诚恳的心境去积极处理化解矛盾,保持和平和的心境,不为难自己、为难他人。

2.2.6 家庭与社会层面教育

在家庭教育层面,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注重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以及团结、包容等优秀品质,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层面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对新闻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观的监管。

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休闲的主要场所,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对她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影响。预防和解决女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冲突,培养女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离不开学校、家庭和女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竞文.试论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及教育对策[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44-46.

[2]麦玮琪.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试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2):65-70.

[3]许中美.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经济与社会科学研究,2016,(1):461.

[4]杨雅芳.女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成因及其对策探析[J].高教高职研究,2011,(9):227-229.

[5]张鹏.女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心理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决策探索,2016,(7):50-51.

[6]栗红侠,侯英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发展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

作者:韩丽萍 殷悦 汪东兴

上一篇:大学生兼职权益劳动法论文下一篇:计算机管理下软件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