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论文

2022-07-03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论文 篇1:

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就业自信心的关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信心,进而更好地为未来的就业成长等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目前高校就业教学管理等方面探究的重点。本文首先对目前大学生自信力缺乏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在大学生就业教学管理方面增加社会实践的意义,最后针对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自信心与社会实践能力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自信心;社会实践;意义;融合;措施

在大学教育阶段,随着大众教育理念的实施,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就业群体也面临较为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自信心,进而切实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积累更丰富的储备,成为目前高校就业管理探索的重点。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力缺乏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需要进行针对性科学设计,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高校大学生自信心普遍缺乏的表现分析

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教学理念逐渐从精英教育向着大众教育转变,如何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自信心不足。很多高校大学生他们不喜欢课堂上表现自己,在课堂座位选择等方面也习惯于靠后坐,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比较好,但是却畏惧发言,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进而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良好的互动,难以提高教学成效,也不利于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2.生活交际等方面能力不足。很多高校大学生习惯于独来独往,不善于和他们进行交流,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孤僻沉闷,不愿意敞开心扉与他人沟通。有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不喜欢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还有的学生追求完美,对自我要求较高,在生活交际方面运用有色眼光看待问题和事情,从而导致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些障碍。

二、社会实践教育引入高等教育阶段的意义分析

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着力加强学生技能培养以来,还应当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引导大学生积极实践,不断探索,这样才能更好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学以致用中收获更多,提升能力。在高等教育阶段融入社会实践教育,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高校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丰富教学载体和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来解决问题,学会思考,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提高知识深度拓展应用能力,全面促进自身综合技能的提升。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问题思考,找出自身在理论学习、技能提升与社会需求和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进而帮助他们针对性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外通过实施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等,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长自信,让他们在大学教育阶段就可以提前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能,进而为未来的成长等积累丰富的储备,全面提高综合素养,成长为对社會更有用的人才。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的构成要素,打造特色性实践教学体系,也有利于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实力。

三、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自信心培育相关对策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成效,为大学生未来成长就业等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加强高等教育教学目标体系的优化。要围绕高等教育教学目标,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等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起来进行教学目标的综合性设计。避免单一地注重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要将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全面纳入到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聚焦理论教学建立与其一致的教学目标机制,从而针对社会实践教学提供更明晰的发展方向,全面促进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2.加强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围绕社会实践教育教学针对性建立相关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全面性的考核评价指标,在评价方面要及时、到位,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科学设定评价指标,引入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模式,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并全面提高其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主动意识。

3.加强社会实践中学生技能的综合培养,创新探索灵活的方式方法。在社会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舞台,鼓励他们在专业领域积极发言,在课堂上勇于表现自己,善于和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沟通。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相关的实践环节,通过项目教学法、实验教学法、问题导向法等不同的教学模式,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等设计相关的实践培养体系,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实践和动手操作。加强学校教育基地建设,完善相关的实践平台等,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实践意识和参与主动性。另外还应当积极探索课外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舞台,注重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等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强化合作,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等鼓励他们为大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实践锻炼机会等。

此外还应当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很多的人生问题,对未来还存在很多的焦虑和迷茫,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借助现代信息平台等搭建良好的沟通机制,对学生面临的困惑等针对性帮助他们做好人生规划,鼓励他们勇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专业领域寻找自身的优势,挖掘自身的闪光点,正视自身的不足,进而才能切实提升他们的职业综合能力与就业信心。

结语

总之,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大学生就业自信心提升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为此,教师、学校等不断深入研究,加强系统化设计与教学模式的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育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娟娟.个案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自信心实务研究[J].新作文,2018(02)

[2]  杨芳琳.提升技校生自信心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12)

[3]  张敏婷.大学生自信心与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J].职业,2018(09)

[4]  范莎莉.基于就业为目标指向的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探讨[J].山西青年,2018(06)

作者:刘灿 张俊 林旭 唐甜甜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论文 篇2:

浅谈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实践;大学生;就业能力;作用

1 社会实践存在的诸多问题

1.1 部分大学生眼光过于局限,不能怀揣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他们步入大学后,总自以为是地认为他们已经步入了人生殿堂,因而常常只把学士证和学位证作为他们大学追逐的目标,很少参加社会实践,认为过多参与社会实践是浪费时间,是在任意挥霍自己的青春。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许多学生饱受十年寒窗苦读,终于完成鲤鱼跳龙门般的飞跃,考入理想的大学。与此同时,他们也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认为专业知识至上,孰不可知,大学和中学毕竟不同。大学是为自己未来奠基的,我们学习专业知识未来是要用于工作环境中的。如果作为一名毕业生智商极高,情商极低,那么你在工作面试中就会失去你超智商的优势,这样也确实为人所堪忧。因而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增强实践能力来提升自己的就业水平。

1.2 高校对在校大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不少高校不能深刻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部分高校只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负责,而对他们的社会实践听之任之;有些高校时常也关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但常常却选择风景区作为大学生的实践场地。学校组织这样的社会实践常常不以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目标,而是以是否通过媒体宣传了学校的形象作为衡量社会实践是否成功的标准。这些动机与社会灾践的初衷背道而驰,使得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过分专注于形式。这不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观念。这种趋势长期发展下去,会使得大学生在就业时备感迷茫,不知何去何从。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应该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要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对待,而应该要将其落到实处,做到真正意义上地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1.3 高校对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身安全抱有担忧

随着威胁高校大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频发,高校愈发担忧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有时甚至不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找兼职。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区域在校园,与外界社会接触极少。再加上自幼备受父母疼爱,生活在家这个温室摇篮里,很少需要其独自去处理繁杂的社会事务。因此思想较为单纯、简单。这些致命的弱点往往会吸引住不法分子的眼球,从而对大学生自身的财产和人生安全造成损害。最近这些年,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受损的事件极为常见。当威胁大学生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后,家长会致力于让高校承担责任。高校为了使这种伤害大学生人身安全的几率降至零,个别高校不主张,甚至不赞成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2 社会实践在就业方面的诸多益处

2.1 社会实践可以弥补课内就业实践指导的不足

关于课堂专业知识的学习,它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它对实践操作能力没有过分苛刻的要求。而作为高校大学生,毕业后他们是要走向社会的,因此他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要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同时又可以提升大学生专业知识,就业知识的学习,弥补课内就业实践指导的不足。社会实践的形式丰富多样,如个人简历的制作、兼职课余家教等,这些不仅可以提升我们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使我们课堂所学知识得到活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些都是通过课内专业知识的学习所不能实现的。

2.2 社会实践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交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作为高校大学生,他们平常都生活在大学校园中,与繁杂的社会并没有过多接触。社交区域比较狭窄,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欠缺。而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大学生要想拥有优秀的社交能力,需要去学习掌握多种文明健康的交际手段。只有这样,大学生才便于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

2.3 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些棘手的新问题。这些疑难问题更能激发高校大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和创新性,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高校大学生每天要处理应对庞大的信息,种类繁多的知识。这时就需要大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性。在多种事物中寻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思考和创新出更多新颖的思维方法。

3 怎样更好发挥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1)有关教育部门要加大对高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要求,建立长期有效的社会实践机制,并且督促各高校严格执行此机制。社会各界,特别是各行业的人事部门要招收进行社会实践的大学在校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践岗位。同時各单位要对大学生实习生在工作方面进行系化化的培训和指导,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2)高校要制定出一套详尽的教学计划。该计划要将课堂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准则的形式严格要求每位大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高校应积极寻觅社会中各类社会实践资源,尽可能多地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资源。如与企业建立起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实践基地,长期地输送大学生去做流水线工作,体验社会生活。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社会生活的艰辛,而且有利于使其知晓知识的重要性,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

(3)在校大学生自身也要关注社会实践,积极自主地投入到社会实践的活动中。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兴趣爱好,大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去寻求适合自己的兼职。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它虽然没有金钱上的诱惑,但是它却可以使我们精神上得以升华。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作者:丁亚洲?李超峰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论文 篇3:

浅谈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文章摘要】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其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的综合体现,就业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比拼。本文在分析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关注社会实践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社会实践;大学生;就业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则。

1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

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是他们受教育、长才干,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自我完善、不断成长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既服务了社会,又成长了自己。首先,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贯彻和联结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就是使学生能够将自己认识理解的东西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而达到知与行的合一。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有意识培养的结果。其次,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大学生统摄、控制能力。这项能是大学生能否果断抉择行为的方向,迅速改变行为方式,有效地发动和制止某种行为而不是犹豫不决、感情用事,陷入漩涡而不能自拔的能力。第三,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自立能力。这项能力是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相对薄弱的环节。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给大学生显示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使大学生与现实工作与生活打交道,使其直接地领悟和体会世俗社会的生活。不断地驱使大学生以独立姿态,培养自己,管理自己。久而久之,大学生独立能力便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第四,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项能力是在实际研究和创造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带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面临的陌生事物时,当知识储备不够,经验相对不足,趋使大学生在陌生环境中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大脑能动地创造性,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任务,从而形成能动开放的心理定势,逐渐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

2.1有利于迅速适应具体工作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是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学生在校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充分的实践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磨练,使学生把自己塑造成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在激烈的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2.2有利于提升团队工作意识

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结构渐趋复杂。协作精神和开阔胸怀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实践活动大都是由指导教师带队,团队成员的进行分组,往往成员间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 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团结协作的完成工作任务,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能够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而这种意识和精神正是我们就业和创业的关键因素。

2.3有利于增加社会阅历,积累工作经验

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职场的决定因素,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能提早了解社会,增加社会阅历,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学校课堂上往往是很难真正学到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因此,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只有积极广泛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才能缩短毕业时适应社会的时间,在校期间通过社会实践把参与社会活动的体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再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进行“外化”,接受实践的检验,最终升华成为自身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再利用自身的优势才可与社会人员竞聘。

2.4有利于树立市场意识,端正就业态度

在校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认识到自己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了解自身知识结构及能力素养上存在的不足,能够客观地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逐渐摆正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树立起市场意识,摈弃一些错误的观念,真正意义上理解竞争,从而培养起竞争意识。因此,大学生应通过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并根据需求努力培养自己,在毕业时端正就业态度,切勿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定位,真正做到量力就业。

2.5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立业观,顺应市场就业

当前,就业仍是大中专院校大多数毕业生的唯一的选择。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积极的去了解社会和认知自我,不断培养自我教育、管理和发展的能力,锻炼适应社交的能力。使其较早进行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这对大学生毕业前能够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立业观和择业观有非常大的意义。因此,在校大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的检验、矫正和弥补自己知识结构、社会知识,在就业的过程中顺应就业市场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一次就业成功。

3 结语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其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的综合体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比拼。有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就需要我们在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积极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从大学生的个体就业能力上着手,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确保其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毕庆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创新教育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4).

[2]谢红.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5.

【作者简介】

杜小平(1981-),男,本科,硕士学位,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与应用,企业计算机培训等。

作者:杜小平等

上一篇:国际化保险监管框架论文下一篇:语文教材教学法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