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审计权利论文

2022-07-03

摘要:本文分析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的政府委托模式,真正使社会审计机构保持独立性,为保证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的质量提供制度保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国社会审计权利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我国社会审计权利论文 篇1:

关于强化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摘 要】 文章对目前我国社会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针对问题提出强化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的总体构想及目标;同时就强化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的近期对策提出具体措施建议。

【关键词】 社会审计 独立性 近期对策

根据审计主体的性质分类,社会审计是非常重要的审计形式。社会审计独立性是社会审计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三个核心价值之一,是社会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石,是社会审计的生命力所在。因此,研究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方面现存问题

就目前我国社会审计发展的过程来看,社会审计独立性的程度还远没有达到能够满足社会审计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为保持这种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个人的见解对目前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1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够,致使我国社会审计客体发展不够,这便造成了社会审计独立性急需提高与社会审计客体发展不足之间的矛盾。同时在现实的社会审计中,又存在着社会审计需求不足与社会审计客体不完整的矛盾。

1.2从公司治理结构上看,在我国也同样存在着由“所有者缺位、经理层越位”产生的失衡的委托代理关系。在我国,就上市公司而言,其审计关系的失衡表现得较为突出。这既是世界较为普遍的问题,又是一个带有我国现阶段发展特性的问题。

1.3社会审计独立性的市场竞争问题。这是一个由各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综合问题。其中既有市场经济发展的因素,社会审计客体方面的因素,公司治理结构的因素,还有外部监管的因素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的因素等等。一些单位和部门利用职权干预注册会计师执业,搞部门垄断,指定业务,不合理干预收费标准,并收受回扣,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既扰乱了行业执业秩序,也滋生了腐败现象。

1.4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结构治理问题。目前很多会计师事务所还没有真正建立和严格实施相应的质量保证机制。例如,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质量复核保障机制,致使社会审计执业质量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同时与一般企业一样,会计师事务所也同样需要内部权利制衡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如果缺少了这些必要的机制,就可能激化内部矛盾,也同样会影响执业过程中的独立性。

1.5我国社会审计收费的透明程度不够。导致社会审计独立性遭到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经济利益问题,而我国社会审计收费的不透明问题又较为突出,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将此问题单独列出研究解决。

1.6社会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这个行业永久的话题,这既是社会审计独立性的要求,也体现了社会审计这一行业的魅力所在。因此社会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既是一个近期急待解决的问题,又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2. 强化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的总体构想及目标

考虑到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的现状,强化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作为强化社会审计独立性的出发点和归宿,逐步培育起一个以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均衡的审计关系和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为约束的社会审计“需求方”,以决策者能以独立性作为决策导向、内部管理高效、拥有高素质的社会审计人员、数量和规模合适的事务所为社会审计主体的,以有效的政府监管和完善的行业自律为保证的社会审计市场,并营造一个对社会审计行业有着普遍关注和客观评价的社会氛围和環境。

2.1要提高我国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应以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环境的不断改善作为基础,以不断增加我国社会审计“需求方”作为客观前提。

2.2作为与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相互作用的公司治理结构,其目标应确定为单一目标——“股东利益最大化”。在证券市场日益发达的情况下,这个目标即可理解为社会公众。这种利益的保护是促使社会审计保持独立性的目的所在。

2.3均衡审计关系形成的标志在于能否通过采取某种措施弥补审计关系中所有者即审计关系中真正的审计委托人缺失的不足,割断公司管理层与社会审计人员的直接关系。目标可定为公司治理结构中设立真正独立并执事的审计委员会。

2.4从提高审计独立性的长远目标看,我国应着力培养在承接业务的能力上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培育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以此带动我国事务所整体执业水平的提高。

2.5完善我国社会审计的外部监管和行业自律。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从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在全国人大或国务院下设专门的公共会计监督管理委员会。(2)机构的经费来源由财政预算单列。(3)在这个机构中分设行业监督标准委员会、行业监督处罚委员会及监督委员会成员任免与监督处罚复议委员会。(4)分委员会的成员应考虑吸收政府部门、出资者(股权和债权资本提供者)、企业、证券公司、中介机构(主要指注册会计师)的代表及高校科研机构会计学、经济学知名学者。(5)公共会计监督管理委员会应有权对监管部门之间的扯皮问题做出裁决,分清责任,并责令其限期改正。

2.6通过不断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制度,扩大和提升社会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完善国家会计学院的教学方式,如建成一个灵活、快捷、方便的远程教育网络,使社会审计人员有更适合的进行后续学习的选择方式,从而保证执业社会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保持和提高。

3. 强化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的近期对策

为抓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给社会审计独立性环境的有效改善带来的机遇,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近期对策:

3.1试点改革目前的审计收费方式。具体做法是:可以选择部分行业或地区的企业,规定这些企业将每年的审计费预交给规定机构(如注协或交易所),由审计收费部门或机构作为审计委托人,并承担审计费用。然后由这些部门接受政府监管部门或社会公众对审计费支出合理性的调查或质询。

3.2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建议对现有的独立董事制度进行总结,并从委派制度、津贴制度及信息支持等方面加以完善。

3.3明确定位、理顺关系,建立协调化的政府监管机制。(1)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各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权限和分工;(2)根据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以财政部门为主的现状,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部际协调工作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及部门内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减少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多头监管和重复检查,提高监管效能。

3.4完善我国现有的涉及社会审计监督的法律法规的规定。(1)尽早出台对《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并使其与修订后的《公司法》、《证券法》、《刑法》等法律规定中涉及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不同规定保持协调。(2)根据国外对注册会计师的保护经验,将《独立审计准则》中所阐述的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合理保证等概念列入《注册会计师法》等更高等级的法律中。(3)建立“普通过失“、“重大过失“、“故意“和什么是“虚假财务报告“等认定标准。

3.5加强行业自律的范围和力度。(1)首先应明确中注协行业自律管理的职能范围。(2)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3.6通过完善和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体制和扩大业务范围,保证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一套规范的事务所内部治理结构。(2)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防止职能交叉、权责不明的区域出现。(3)加强业务培训,及时更新执业人员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执业会计师的综合素质。(4)在保持社会审计独立性的前提下,适当拓展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

(作者单位:鸡西市恒山区审计局)

作者:马淑贤

我国社会审计权利论文 篇2: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社会审计与政府委托模式探讨

摘要:本文分析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的政府委托模式,真正使社会审计机构保持独立性,为保证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的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政府委托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投资需求将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而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政府投资项目)则又是投资的主要构成。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力度,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按照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职责,由审计机关承担政府投资审计责无旁贷,但是,当前政府投资审计任务重与审计机关审计资源不足的矛盾异常突出,各级审计机关只能选取重点建设项目开展审计,在政府投资审计监督领域,国家审计缺位明显。

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本质属性,尤其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但事实上,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社会审计的委托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陷,导致社会审计机构从根本上丧失了独立性。本文试图探索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社会审计的政府委托模式,真正使社会审计机构保持独立性,为保证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的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一、社会审计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现状

社会审计是指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师为主体,接受委托,依法独立开展业务,有偿为社会提供审计服务的职业活动。社会审计机构只有接受委托才能开展审计,受托审计的特征决定了社会审计机构要依委托人的要求来开展审计,在委托协议中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确定审计目标,并按照行业标准向委托方收取费用。在投资审计领域,参与社会审计的人员已不仅仅限于注册会计师,具备执业资格的造价工程师、资产评估师、土地估价师等也已广泛参与;受托审计范围也不仅仅限于工程竣工决算审计,还包括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和结算审计。当前,未纳入国家审计计划的政府投资项目往往由项目法人直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实施。由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相关审计报告,向项目法人收取审计费。

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这种由被审计者选择社会审计机构并为之付费的委托模式,被审计者出于私人或小集体利益,往往利用审计的选择权和支付审计费对社会审计机构施加影响,尤其是在目前审计市场不成熟,社会审计机0构存在恶性竞争的大环境下,社会审计机构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屈从于被审计者的利益,从而丧失职业道德。

这种制度安排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审计机构的经济利益与被审计者的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审计从委托伊始就丧失了独立性,不能保证监督目的的实现。一是不能发现工程价款结算中的高估冒算。在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因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串通舞弊形成的违法违规问题不在少数;审计机关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也对建设方、监理方为施工方代言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不能揭示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社会审计机构出于“为尊者讳”,常常不揭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

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强化社会审计机构的法制建设和职业道德约束来提高其诚信水平,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委托模式的制度缺陷,但是,只要社会审计机构由被审计者进行选择并支付报酬,就无法真正保证其利益的独立性,从而影响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质量。

三、构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的政府委托模式

政府投资项目社会审计应建立科学的政府委托模式,通过在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的机构,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进行委托、监督是一种较为可行和有效的委托模式。

(一)委托机构的设立

对委托机构的设立,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是在审计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业务机构,代表政府履行委托权利。有三方面的理由,一是审计机关可从国家审计视角,对社会审计机构提出审计要求,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达到审计监督目的。二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核查权,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能够及时发现和防止社会审计机构的不当行为,从而保证审计报告质量。

这种将委托权与监督权集于一身的委托模式,保证了社会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社会审计机构在承接和开展业务时,出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必然会高度重视审计质量,有利于建立起提高政府投资审计质量的激励机制。

(二)委托环节的管理和信息披露

审计机关选择社会审计机构时,应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依据诚信档案和业务能力进行选择,并尽可能实行跨地区选择和定期轮换制。一是设立社会审计机构备选库。采用招标方式选取一定数量的具备执业资质、质量、信用、廉洁等方面条件的社会审计机构,备用候选。二是对社会审计机构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社会审计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报告的核查质量,将质量差、信用低的社会审计机构淘汰出局。三是建立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三)审计经费的来源

由于项目投资构成中包括项目审计费,审计费可以从财政投资部分予以解决,按照审计机关签约并最终确认的审计费,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直接支付给社会审计机构。这种方式可以切断社会审计机构与建设单位的利益关系,进一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也规避了审计机关向建设方收取审计费的尴尬行为。

总之,构建科学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委托模式,由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言人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直接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审计的委托和监督,是保证社会审计机构独立性,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社会审计质量的治本之举。(作者单位:巫山县审计局)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71-174).

[2]谢大全,朋薇,李迎春.组织利用社会中介力量发挥国家审计监督作用研究[A].重庆审计学会.重庆市审计科研课题成果汇编(投资)[C].2011,(170-173)

[3]郭长生,何炳荣.浅谈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J].职业时空,2005,(20).

作者:刘大伟

我国社会审计权利论文 篇3:

社会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保障措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共治的新理念,这意味着“国家治理”新时期的肇始。在新形势下,社会审计参与国家治理,不仅必要,而且是可能的。

一、 通过法制建设以保障社会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有序性

国家治理是国家最高权威通过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相互作用来共同维护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以法制手段保障社会审计有效参与国家治理,应当从立法、行政和司法这三个层面采取措施:

(一)立法层面的措施

社会审计在参与国家治理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保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使社会审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具体要求是:

(1) 扩大社会审计范围。社会审计范围决定了“审计触角”可以伸向哪里,也体现了注册会计师的权力制约力和独立性。审计范围应扩展至对企事业单位和对政府非盈利组织的监督和咨询,从多方面配合政府审计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交易、国有资产、国有重点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机构进行审计监督。

(2)维护社会审计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和生命,是保护公众利益的基础。我国现行的《注册会计师法》难以真正维护社会审计的独立性,使我国的社会审计绩效大打折扣。因此,在立法层面,要不断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审计委托人的角色,规范审计市场,维护民间审计的独立性。

(3)保障社会审计的权威性。在当前法律环境下,社会审计组织只有在接受政府机关或单位委托时才可介入,且职权范围不能超过委托方的职权。会计师事务所做的审计报告需要相关监督部门酌情处理,导致社会审计威慑力不足,审计权威更无从谈起。而树立社会审计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赋予其较高的法律地位。

(二)执法层面的措施

当社会审计参与国家治理时,政府部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行政层面要做到:

(1)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明确政府和注册会计师协会之间的事务管理权。通过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责任,合并重复权限,减除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和许可,以尽可能地发揮中注协和地方注协的作用。

(2)改进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一是明确责任。通过法律法规确定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自律权、各政府部门对行业的专项治理以及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二是严格注册审批制度。严格规范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审批。

(3)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各省市根据“城市定位”和“功能定位”,整合注册会计师行业资源和机构,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行业理念。比如,南方沿海城市可以紧抓“经济区建设”的机遇,设立行业人才培养基金,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

(三) 司法层面的措施

实行审计质量终身负责制,健全审计质量和审计权利运行过程中的责任追究制度。具体是:

(1)健全社会审计诉讼制度。仅依靠市场调节诱发高质量审计,并不现实。因此,健全民间诉讼制度,降低审计失败的概率,是保证民间审计健康必不可少的措施。

(2)要妥善运用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构建多样的法律责任体系。对注册会计师的一般违法行为,要充分发挥民事赔偿灵活易用的特点,一旦发现,立即追究。对于出具严重失实审计报告造成犯罪的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应通过追究其刑事责任,提高威慑力。

二、通过管理创新以提高社会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

(一)事务所组织制度的调整

(1)大力推进“特殊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19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是:有限责任制和普通合伙制。2006年《合伙企业法》纳入“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通过加大注册会计师承担经济责任的风险来提高审计质量。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特殊普通合伙制转制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明显提升。因此,社会审计参与国家治理过程中,应全面推行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工作,并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2) 走规模化发展道路。2012-2016年,我国CPA人数在300以上的大型事务所的市场份额提高17%,本土大型事务所初具规模,其客户资产规模巨大,盈利能力更强。通过扶持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鼓励执业质量高、信誉好、规模大的国内事务所走“集团制合伙”的道路,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环境,从而使社会审计更好参与国家治理。

(二)事务所工作战略的调整

(1)创新审计技术与方法。当前,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简化并提高了事务所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审计部门要创新审计方法,深度挖掘、充分运用已有数据,这是新技术条件下社会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2)加强合作,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大型事务所通过与小型事务所合作,外包简单任务,降低机会成本,集中发挥对企业资本运营全程鉴证的优势,拓展非审计业务领域,如内部控制、投资决策等咨询服务。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通过与大型事务所合作获取数据资源,降低数据分析成本,并可立足市场需求,拓展代理记账、市场分析、人力咨询等业务。

(3)重视品牌发展,完善品牌管理体系。根据中注协2011-2016年数据,2011年收入过亿元的事务所有45家,2016年增至49家。收入过5亿元的事务所则从13家增加到21家,可见大型事务所的发展势头更强。事务所应建立相关制度体系,通过管理制度、执业准则以及危机应对预案等制度实施内部管理,保证品牌健康发展。

(三)执业人员胜任能力的保证

注册会计师职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现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端人才匮乏、人才流失严重。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提高行业门槛,完善考试制度。将注册会计师考试与国际接轨,增加包括内部控制、高级税务等与事务所执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并对注册会计师最高年龄予以限制。

(2)优化培训体系,加强人才培养。事务所要建立合理梯队,积极推进以领导人才、专业人才、管理人才为中心的人才培养工作。

(四)相关规章制度的调整

社会审计参与国家治理,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以修正审计制度为导向,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约束力,以保证社会审计更好服务国家治理工作。

(1) 狠抓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事务所文化和价值观。随着社会审计走向市场,参与国家治理,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合格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事务所应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消除行业生存危机。

(2)完善业绩考核和薪酬激励制度。现阶段我国事务所普遍存在薪酬导向性有误、薪酬体系对内公平性不足和员工晋升通道单一等问题。事务所应将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有机结合,注重高管、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在对注册会计师进行业绩考核时,应采取季度考核的方式对其德、能、勤、绩四个角度全面进行评价。同时,事务所的业绩考核不应过分重视客户开发、业务拓展、收入创造、成本控制和客户满意度等经济指标,特别是不能将报酬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

(3) 建立社会审计质量保障制度。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确保审计质量。事务所应当制定包括审计目标、组织结构、机构职责、工作标准和程序等在内的制度体系,实行审计质量标准化管理。

三、通过组织协调以保证社会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有效性。

(一) 内部协调

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尚不规范,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个别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人员漠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出具虚假审计意见。为规范审计市场,净化审计服务内部环境。首先要打击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恶性竞争,建立信用评级机制,改善服务质量。其次要调整事务所组织结构,推进“特殊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实现收益和风险共担,强化审计责任。

(二)外部协调

很多企业仍将接受审计当作一项法定义务,而非有价值的专业服务,直接导致社会审計在参与国家治理时缺乏来自需求方的“引力”。首先,政府应减少对审计市场的过多干预,引导上市公司及利益相关者主动加强审计需求,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其次,上市公司要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审计作用。通过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支付审计费用,逐步改善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最后,建立审计业务委托管理机构,针对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业务的行为进行监督规范,对审计委托人重新定位。

四、通过监控措施以保障社会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自律性

审计质量是社会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关键。因此,应该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审计自律监控体系,提高社会审计治理效果。

(一) 对治理效果的监测

(1)宏观监测系统。当前我国社会审计治理效果不佳,主要是对上市公司审查出问题后才会延伸审查其会计师事务所,这一审查不仅滞后而且也不全面。2001年以来,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共作出55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共涉及127位注册会计师,但处罚力度较轻,主要以警告、罚款和没收收入为主,事务所违规成本远低于收益。监管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制定长效制约机制。财政部门应严格履行行业准入与退出、资格认定、维护市场秩序、制定监管标准、检查审计质量、处罚违规行为等职责和权限。行政部门应监督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及执业质量,及时披露上市公司的信息,并对违法造假者给予严惩。

(2)中观监测系统。中注协的监管主要采用抽查方式,每年的抽查比例维持在20%,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每三年甚至五年可能被检查一次。因此,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有效沟通机制,规范外部审查制度,尤其在《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中,应至少将五年内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相关处罚作为评价指标。

(3) 微观监测系统。会计师事务所的自我监测是审计治理效果监测的根本,许多审计中出现的差错是注册会计师的失察或者对审计助理人员监督不力造成的。因此,应建立治理效果自我监测体系,从审计项目小组和注册会计师个人两方面进行监管。

(二) 对治理效果的评估

对社会审计治理效果的评估,可以分成两个层面,即业务项目层面和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在业务项目层面,应对审计全过程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对考核项目进行赋值,从而测定审计人员实施审计业务的效果,评估的结果作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业绩评价的直接依据。通过对治理效果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为修改审计方案,提升审计质量提供了时间保障,同时也强化了审计人员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在会计师事务所层面,每年开展事务所一体化管理专项评估,检查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各级财政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管理机构应统筹协调,夯实会计师事务所一体化管理的基础。

(三)对治理效果的信息反馈

首先,各级审计组织要建立或指定专门的机构,负责将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尾阶段等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有效地反馈,确保系统正常运转。其次,采用定期审计回访、审计项目抽查等方式,分析审计工作中的质量问题,及时反馈给决策者,从而加强审计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审计治理的效果。

(四) 对治理效果的补救

如果对社会审计治理效果的监控发现的问题没有采取补救措施,社会审计的治理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从最初检测、评估、中期的信息反馈,到最终补救应看作一个整体,采取“分阶段、全过程”监控模式。对社会审计的治理效果进行有效补救后,应将监控过程和结果客观地反映给政策制定者和利益相关者,从而推动社会审计有效参与国家治理。

作者:李若昕 冯均科

上一篇:工薪阶层投资理财论文下一篇:对外直接投资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