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视角下生态系统论文

2022-05-01

创造性思维视角下生态系统论文 篇1:

后现代知识观与大学生命化、生态化学术理念的建立

[摘 要]我们正处在一个后现代的社会之中,知识现的变迁已使得社会现出一种全新的社会图景,知识和学术所固有的先天的联系使得大学学术理念正悄然变化,大学学术活动不断彰显着生命化、生态化学术的理念。

[关键词]后现代知识观 生命化学术 生态化学术

[作者简介]陈玉样,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系(江苏盐城 224000)

学术理念反映了人们对学术的基本看法。主要包括对学术活动特点、学术的目的、学术的功能、学术精神的认识等。学术是大学的生命,大学作为知识的圣殿和学术的沃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知识的传播和学术的创新。伯顿·R·克拉克认为:“知识是学术系统中人们赖以开展工作的基本材料;教学和研究是制作和操作这种材料的基本活动。”知识和学术的这种先天的联系使得知识观的变化深深地影响着大学学术观念的变革和演进,蒙昧时期朴素的知识观引发了中世纪学者对学术有着“闲逸的好奇”;工业时期的科学主义和实用主义知识观导致了大学学术对“高深学问”以及学术上的唯理性和功用性的追求。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社会或后现代的社会之中,知识的变迁已使得社会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社会图景,大学这个以培育社会精英、蓄养高深学问为主旨的学术性机构,其学术观念将不得不接受全面而深刻的反省和重构。学术观念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动学术活动的展开,促进学术的繁荣,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大学学术水平的提升。因此,探讨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大学学术观念的变革和创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知识的个体性呼唤生命化学术

后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个体性。知识的个体性根源于人的生理、心理特性的局限性和知识借以表征的语言、逻辑、概念的人为性,当主体在面对外部信息时,其原始的经验积累、情感体验和智力结构都有明显的个体色彩。对不同个体,知识以不同方式存在于他们的“心”中。对同一现象,每个个体都有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倾向、视角与理解过程,并据此建构了对现象的不同认识。波兰尼(M.Polani)充分看到了知识的个体性,认为默会知识就属于一种“私人意味”很强的个体性知识,它是不可言传、只为个人所意会的知识。在对默会知识分析的基础上,波兰尼进一步指出,个体的介入在知识的形成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即使在诸多精密科学中,甚至在经典力学这一所谓“最接近于完全超脱的自然科学”领域,知识的获得也要求科学家的热情参与,要依赖科学家的技能和个人判断,更不要说在生物学、医学、生理学这样的主观性显然很强的科学领域了。没有科学家纯粹的科学兴趣,没有科学家充满热情的参与,没有科学家将其一生精力的一点一滴投入,任何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发现都是不可能取得的。

由此可见,知识的形成不能脱离认识主体,它是与个体的活动密不可分的,有什么样的个体,就有什么样的学术历程,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个体的知识”。因此,知识的这种个体性特征使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学术活动充满着学者生命的意蕴,使得学术不再是枯燥的冷冰冰的过程,而是学术与人性的相通相融过程,也是学者学术生命的彰显的历程。真正的学者将生命和学术联系在一起,在时代的风云中直面人生苦难,体验着生存深渊并敢于进入深渊揭底。他以理性和语言去探索人性中的未知领域,在现代人的情感萎缩中唤醒对存在状态的思考,投一束思想的光亮去照澈幽昧的思想暗夜,在严峻的学术追问中寻找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生命的真正意义和未来远景。能以真血性、真情怀去担当人类的苦难并开出新的知性境界。

生命化学术的理念就是实现学术与生命的统一,实现学术与人类终极关怀的统一。生命化学术的理念,就是要让学术充溢着强烈的生命创造意识,让学者在学术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筑造自己生命的精神绿洲。倡导生命化学术理念是因为:首先,生命使学术成为可能,学术活动本身也是与学者生命和价值追求融为一体的。我们始终要谨记,学术是个体的学术,在寻求学术的过程之中,学者不是价值无涉的“旁观者”,而是带有自身生命价值追求的“参与者”、“介入者”,他们在其学术活动中融入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呈现出自己的生命的状态,渗透着他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关怀。也有一些学者在对社会人生失望之极时,常常将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灵魂的寄托,这时学术成为了本体追求,成了生命意义所在。其次,对学术中生命意义的关注以及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注是学术的应有之义。学术既有对自然的探索,也有对人类社会的研判,而对自然的研究其终极目标也是实现生命世界的和谐共荣。正因为如此,一代代学者以“学术者,天下之公器”的精神,探寻自然界的奥秘,为世纪立言,为人类立心。学者们殚思竭虑,从事着自然和社会、考据与义理之间的学术研究;或以高人逸士的风范,在“流云”般的自由思想中寻求人类精神安顿的“家园”。他们以本真生命为底色,以人类面临的世纪灾难为基点,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出“天问”——问向天人之际,问向古今之变,问向灵肉之间。在学术追问的历程中,学术大师和优秀的学者以其超然的胸襟和独创的胆识创下了一座座学术思想的纪念碑,也实现了自己学术生命的辉煌。

二、知识的生态性催生生态化学术

知识的生态性是指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态系统。它有两层意思:一方面,知识的产生、发展和传播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层开的,与外部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社会现象有着广泛的生态关系,另一方面,在知识领域内,各门学科、各类知识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从而构成一个复杂的知识生态系统。知识生态性要求把知识放在类似自然生态系统中来考虑,人和知识、文化等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知识作为一种资源,一种能源,其中包括知识本身的进化、复杂的知识运动过程。知识生态性是从整体上来考虑知识的流动性、系统性和互动性的。在人类运用、发展、交换知识中,知识生态系统十分关注文明、社会实践和彼此关联性。知识生态性本身就包括了肯定、尊重、维护差异的原则,因为生态性自在地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消解和对生态多样性的捍卫。一个好的生态体系乃是由不同物种共生——互生的多样化体系,其整体性建立在差异性之上。知识的生态性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类自身在客观上是一个广泛而又普遍联系着的统一整体,“各派”知识是互相渗透的,许多研究对象只凭封闭、单一的或少数几个学科的研究,很难取得突破。只有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间的碰撞才能产生新的火花,跨学科研究已日趋成为一种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此同时,由于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学术研讨不断进行,人们的普遍共识是——它们是知识的两种不同的类型,有着不同的知识基础、社会价值和增长方式,其关系是相得益彰而非相互抵触或矛盾的,所以科学与人文

应该走向融合,保持和尊重知识的多样性,实现意义的共享。20世纪中叶以后,学科的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大量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横断学科不断涌现,正是这一特性的表现。通过对知识生态系统的研究可以帮助个体有效地掌握知识、创造知识,把个人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将他人的外化知识内化。

学术活动是一种知识活动,知识的生态性必然对学术活动提出要求,这就是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化学术系统。生态化学术系统由学术——人——环境构成,是一个与外界不断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的自组织耗散结构系统,是一个以知识分子为主体,为达学术创新目的,不断进行复杂的学问探究、科学实验等活动的动态系统。高校学术生态可以分为内部生态(小环境)和外部生态(大环境)。前者主要指高校校内和学术群落(学术团体)之间的氛围和各种关系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后者主要指高校学术活动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外部生态要素的关系。建构生态化学术,固然要关注自然环境的影响,更要关注社会心理环境的影响。因为生态化学术不仅是一种“生物存在”,更是一种“社会存在”。学术的成长是学术个体和学术生态交互作用的果实。自由开放的心灵和自由开放的生态,无疑是学术成长的基本前提,它需要有一个不被外界所干扰的“自由心态”。“自由心态”是个人在充分享受闲暇时所形成的一种结果,所以也因为这个缘故,有学者称“学术”是与“寂寞”、“孤独”为伴的。同时,学术总是生长在智慧的氛围中,学问在产生初期生命异常脆弱,能够理解它的人非常少,因此要向世界证明自身的存在理由与价值异常困难,当“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时,真理最容易被扼杀,在这种情况下,学术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智慧氛围的保护。学术需要自由,但光有自由是不够的,必须有良好的学术生态。

自然界的淘汰、竞争机制使生物不断进化,群狼窥伺下的野鹿反而生机充盈,同样的道理在学术界似乎同样适用。一项研究的成功,不但要感谢同事、朋友,有时也要感谢你的劲敌。在学术竞争中,竞争双方往往互相刺激、各自发展,爆发出更多的激情和干劲,使学术界变得更加繁荣。如果都是你好我好,只能自我陶醉、自我麻痹。目前国内外的学术生态更趋多元化,既要合作,又要竞争,没有人能像牛顿那样霸道,一手遮天。在这种形势下,学术界吵得“热闹”的焦点事件,更多的是同领域科学家之间的竞争、争论、互相抨击,甚至是合作者之间的争执。

我国高校学术生态既存在“历史问题”,也存在“现实问题”。中国历史上缺乏“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的认识论哲学传统,大学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的原则始终在中国大学无法实现。我们实在不应该忘记,1957年马寅初及其“新人口论”受到最不讲学术原则的批判和迫害,“文革”10年里,“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以及“梁效”的恶劣影响。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大学总是首当其冲。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知识分子和大学的历史悲剧。“现实问题”是许多高校引进那么多高层次人才,却干不成什么大事,出不了多少成果。地方高校的专家教授抱怨:地方把我们引进来之后就不怎么理了,这个地方缺乏深厚的文化基础,缺乏学术氛围,缺乏研究的条件,抱负付之东流,“书生老去,事业难成”。企业抱怨:地方高校培养不了高层次的人才,出不了有市场价值的高新技术,解决不了企业急需的大量的技术问题。学校抱怨:政府干预太多,企业对学校科研力量不信任,舍近求远。更为严重的是,学校内部也不安宁,内耗很大。从生态学的眼光看,这些高校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就像一个自然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物种、种群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经历长期的矛盾运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协同进化的复杂系统一样,学术生态也是由无数相关生态因子组成的复杂系统,形成和稳定也决不是朝夕的功夫。一个新的环境如果还没有形成足以进行学术活动的生态系统,那么,引进的专家学者就难以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创造出学术成果。学术生态也是这样。即使地方领导、群众和从事学术活动的专家都有多出成果的迫切愿望,然而往往难以如愿以偿。几乎所有的著名学者、大师都不愿轻易到一个新办院校长期工作,不管这个学校提供多么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原因就是这些院校还缺乏学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这里不是搞学术的地方”。

学术生态系统充满适应与不适应、平衡与不平衡、共生与竞争、退化与进步的矛盾运动。这个系统的优化,就是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与社会共同进步,达到效率与公平兼容,在空间上的平衡和时间上的延续。为此,要建立绿色人际关系,建立生态化学术要建立一种绿色人际关系即一种人与人相互关心、相互依赖、和谐合作、协同进步的生态环境,克服“文人相轻”,消除内耗。为此,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科学需要文化的滋润,技术需要人文的关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研究高深学问、发展高新科技的必要基础。要活跃学校学术氛围,以充分显示生物多样性原则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真正实现为标志,营造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因为自由的学术空间、浓厚的学术气氛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活动的温床。要改善科研工作条件,没有现代化的科研设施,就难以创造世界一流的高新科技。要减少上级行政干预,让高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办学,是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重要条件。要实现高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和良性互动,这是营造良好的外部学术生态环境的关键。要学术人员加强信息交往流量,在“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没有信息的大量流通和利用就没有创新。要提高科研人员个人素养,学术活动主体的素养,思想道德水准、科学文化修养、智商和情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的高低,是带决定性的因素。密切高校与社会关系,建立相对平衡、协调共进的学术生态系统,是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只有做好这一工作,高等教育才能真正担负起知识经济时代的重任,成为社会的中心,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坚强支柱。

后现代知识观对大学学术理念的反思和超越仍然是处在一个没有“最终目的”的过程当中。尽管它的解构性向度和建设性向度还会在不同的分支上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异,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它对人们现代主义思维习惯的抨击和动摇注定是要起作用的。今天,我们学术观的不断变革和应对的事实已经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王庆玲)

作者:陈玉祥

创造性思维视角下生态系统论文 篇2:

创造性思维视角下生态系统论文 篇3:

思科新篇章从今天开启

2015年7月27日(美国太平洋时间)对所有思科人而言是全新的一天,而我也对未来感到前所未有的振奋。在过去的20年里,钱伯斯先生用他的卓越领导带领我们改变了全世界人们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的方式。正是得益于钱伯斯先生所勾勒的美好愿景、打造的战略和倡导的企业文化,让思科在市场中稳居领先地位。从今天起,我将正式出任首席执行官一职,非常荣幸能够成为这个我心目中最优秀企业的领导者。我想与大家分享为什么我能够如此充满自信,以及我们将如何加速提升思科在数字时代的领导地位。

我们的客户已经意识到,由于企业及其生态系统中的人员、流程和事物都是紧密联接在一起的,要创造前所未有的价值,技术必然是其业务战略的核心。与此同时,每个客户都面临着重大决定,即是简单地使用技术来支持其业务战略,还是使用技术来实现业务战略的差异化,抑或是凭借技术来全面定义其业务战略。这一决定是每个国家、城市和企业所面临的数字转型的核心问题,我们希望在客户的每个转型阶段,都能成为客户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在数字化的世界里,数据和基于数据的洞察,将是最重要的战略资产。它将分布在客户和生态系统的方方面面。快速防护、收集、自动处理,并从数据中推导出对行业洞察的能力,将最终决定着企业的成败。50年来,IT行业一直将数据汇总到“计算机”。如今,我们将赋予数据计算的能力,包括对数据的分析、洞察和行动。只有思科,只有网络,能够提供当今瞬息万变的数字世界所需要的高度安全、分布式的智能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

很多人同我一样,都看到了思科所面临的机会。今天,我们欢迎两位卓越的行业和思想力领导者加入思科的高层领导团队(ELT)。Zorawar Biri Singh将担任思科高级副总裁兼平台和解决方案部门首席技术官,Kevin Bandy将担任思科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数字官。

正如我之前所言,随着我们开启思科的崭新篇章,多元化的视角和经验将对我们至关重要。我们正在全球范围内招募出色的领导者,Zorawar Biri Singh和Kevin Bandy的加入将为思科团队带来重要的战略支持和创新能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作为思科首席技术官,Biri将帮助思科更好地预测客户及行业的转型趋势,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战略从而让我们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他将针对下一个数字时代和更长远的未来,为思科规划建议长期的技术路线、平台和架构,不断提升思科的领导地位。他将与Pankaj Patel和思科的工程师团队与更广泛的首席技术官社区紧密合作,为我们的长期投资奠定坚实的基础。他还将与Hilton Romanski和我们的战略团队合作,使我们的技术战略能够为业务战略和企业发展重点提供全面支持。Biri出任此职务将使客户更清晰地了解我们的发展方向,推动他们成功开展数字化工作。

作为思科的首席数字官,Kevin将帮助我们制定下一代数字战略。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国家、城市和企业转型方面,思科始终是领导者。在下一轮数字化浪潮中,我们将继续保持领导地位。Kevin将与思科各团队合作,为我们和我们的客户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愿景,即通过利用思科广泛的解决方案和服务组合,把握住数字化带来的真正价值。

作为一家企业,我们构建了卓越的团队,充满激情地推动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迈向成功,并密切关注不断变化的世界。我们所建立的相互信任、彼此尊重、不断创新和追求成功的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竞争优势,我们也致力于打造最具创新的员工体验,使我们的员工能够发挥出他们的最大潜力。

每一天,思科的客户、合作伙伴和我们的团队,以及我们所创造的无限可能,都会让我感到无比振奋。思科的未来注定不凡,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作者:罗卓克

上一篇:乡土景观视角下城镇化建设论文下一篇:语音模仿应用小学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