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角开展建筑设计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生态宜居导向下蒲城县闫家村生活空间规划研究

摘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宜居居住环境应包含四个基本条件:安全、健康、便利和舒适。生态宜居是在宜居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人类的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可持续性。当前,基于生态宜居视角开展的规划研究多集中于乡村生态和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生态化、乡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建筑节能等方面,在建设实践中村庄生活空间规划设计存在盲目套用城市住区设计方法或简单沿用村镇既有宅院组织方式的典型问题。而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应是在实现乡村宜居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从生态的角度,结合生态村的发展模式,利用不同的生态化建造手段,对乡村进行系统规划,提升乡村的生态性和宜居性。当下国内外对生态宜居的乡村研究,大多集中在生态宜居乡村的内涵、解决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促进宜居乡村建设的对策这三个方面。其中在生态宜居的设计实践方面存在一些典型问题:诸如在建设中大多集中在提升基础性设施的宜居性,而不太注重整体布局的可持续发展,村民意识薄弱,公服文化建设未受重视等。蒲城闫家村是渭北旱塬带区域的典型村庄。至2020年在政府脱贫攻坚帮扶下,全村金银花种植面积近5000亩,在此产业发展带动契机下,县政府决定将闫家村重点建设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同时解决北部近山村庄的危旧改造搬迁安置需求。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生态宜居为导向,立足新时期农民的生产、生活发展诉求,探索适应地域自然资源条件的现代村庄生活空间规划方法,重点从村庄生活空间组织结构、用地布局和建筑景观控制导引三个层面对村庄生活空间的生态性、宜居性规划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本研究采取走访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发现目前闫家村生活空间的现状不符合生态宜居的目标要求,其主要问题有:闫家村生活空间缺乏集约高效性、生活空间内缺乏生态绿地、生活空间内设施不完善并且居住环境无法满足村民需求。根据上述分析,本文以建设生态宜居的闫家村为发展目标,提出适宜其自身发展的优化方法,研究重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对闫家村村域的居民点布局进行优化。从村民意愿与布局现状特征两方面入手,利用ArsGIS软件分析闫家村村域的生态敏感性,对需经济条件三个方面进行评定,确定新的布局方式,促进乡村土地集约化利用,提要保护的生态地区进行重新判定;对村域内十个居民点从人口条件、用地条件、升乡村生活空间的宜居性与生态性,并选取新的核心生活空间进行规划建设。第二层面是对核心生活空间的用地布局进行规划。针对新选取的核心生活空间,通过对生活空间内结构和用地布局的规划和控制,参考生态村的规划模式,从绿化空间、道路空间、居住空间和公共空间等几方面,进行生态宜居导向下的规划布局和指标控制,实现规划发展可视化。第三层面为核心生活空间的生态宜居建设导引,通过利用不同的生态化建造方式,统筹考虑人群互动空间与植被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乡村绿色空间的生态特点,运用新的生态化技术,帮助乡村恢复生态活力,提升更高的宜居性,满足村民对于自然环境的要求,实现乡村内生活空间的生态舒适、美观实用。综上,通过对闫家村生活空间的调整与规划,使其进一步达到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要求,在丰富乡村空间层面研究的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人们对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的新追求,为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提供内生动力。

关键词:生态宜居;乡村生活空间;村域居民点布局优化;生活空间用地布局规划;生态建设引导

学科专业:城市规划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乡村生活空间发展需求

1.1.3 研究对象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乡村生态宜居相关研究

1.2.2 国内外乡村生活空间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小结

1.3 概念界定

1.3.1 生态宜居乡村

1.3.2 乡村生活空间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相关理论研究

1.5.1 生态村理论

1.5.2 生活圈理论

1.6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目标

1.6.3 研究方法

1.6.4 技术路线

2 闫家村生活空间问题分析

2.1 村域概况

2.1.1 自然经济条件

2.1.2 现状人口特征

2.2 村域生活空间现状分析

2.2.1 居民点分布特征

2.2.2 村域自然村生活空间现状

2.3 闫家村生活空间问题分析

2.3.1 闫家村生活空间缺乏集约高效性

2.3.2 闫家村生活空间内缺乏生态绿地

2.3.3 闫家村生活空间内设施不完善

2.3.4 闫家村居住环境无法满足村民需求

2.3.5 闫家村生活空间问题总结

3 生态宜居导向下闫家村村域生活空间规划研究

3.1 生态宜居导向下闫家村村域生活空间规划路径

3.1.1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村域生活空间的规划思路

3.1.2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村域生活空间的规划路径

3.2 基于村域生态敏感性评价的闫家村居民点筛选

3.2.1 闫家村村域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选取

3.2.2 闫家村村域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构建

3.2.3 闫家村村域生态敏感性评价

3.3 闫家村村庄建设规模控制与居民点集中集约化布局

3.3.1 闫家村居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

3.3.2 闫家村村域人口规模控制

3.3.3 闫家村村域居民点布局优化

3.4 本章小结

4 生态宜居导向下的核心生活空间用地布局研究

4.1 生活空间布局组织模式

4.1.1 结合生态宜居的生活空间组织策略

4.1.2 组团式的空间组织模式

4.2 空间结构研究

4.2.1 融合自然的生活空间绿地网络构建

4.2.2 适应动态发展需求的组团式空间组织

4.3 用地布局研究

4.3.1 用地规模及布局模式

4.3.2 低密度分散式的居住用地布局

4.3.3 宜人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布局

4.3.4 生产生态景观结合的绿地系统布局

4.3.5 枝状道路系统布局

4.4 小结

5 生态宜居导向下的闫家村核心生活空间建设导引

5.1 绿地网络生态化建设导引

5.1.1 乡土植被修复建设导引

5.1.2 雨水渗透循环建设导引

5.2 公共建筑及公共开敞空间生态宜居性建设导引

5.2.1 公共建筑建设导引

5.2.2 公共开敞空间建设导引

5.3 宅院空间的生态宜居性建设导引

5.3.1 住宅单元建设导引

5.3.2 宅院小气候调节建设导引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片目录

表格目录

附录 A 闫家村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 闫家村村民访谈提纲

上一篇: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发展的交互设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