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结构研究论文

2022-04-17

一、个人简介李世杰,男,1978年12月出生,江苏连云港人;管理学博士,博士后。现任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东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东北大学管理学专业,在东北大学控制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完成博士后研究。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垄断结构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垄断结构研究论文 篇1:

冰丝带:科技成就骨感美


“冰丝带”效果图

“这个场馆非常美丽。”2021年10月,在国家速滑馆进行的“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上,荷兰运动员克莱依维尔德如此点赞。

国家速滑馆有着绚丽、通透的外观,外墙曲面由低到高盘旋成22条飘逸的丝带,就像运动员在冰上划过的痕迹,因此又得昵称“冰丝带”。

支撑起建筑绚丽“外衣”的,是一副钢结构主受力“骨架”,主要包括屋面索网、环桁架和外侧幕墙斜拉索。“骨架”虽由钢材料打造而成,却显得轻灵、飘逸。为了将其打造成无懈可击的钢筋铁骨,设计、制造和施工团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一次次挑战自我、突破难关。

2021年10月,国家速滑馆项目荣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2020年5月,它荣获2019年度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这是国内钢结构行业的最高奖项。

圈内人对此评价是:“当之无愧!”

一开始,北京建院复杂结构研究院钢结构研究所副所长王哲以为外侧幕墙就是挑战所在,“ 做下来才发现,这个项目没有简单的地方”。


力之美

“如果把建筑比喻成一个孩子,那么,建筑师决定他长什么样,结构工程师为他造骨架,设备工程师为他造器官,电气工程师为他造血管经络。”王哲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王哲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北京建院)的一名结构工程师,专注研究“骨子里的城市美”。诞生于1949年的北京建院是我国第一家国有大型民用建筑设计研究机构,其下属的复杂结构研究院专攻复杂结构设计。王哲现任复杂结构研究院钢结构研究所副所长,团队成员30余人,主要工作便是给难度高、非常规形态的建筑搭骨架。

郑方是北京建院的副总建筑师,也是国家速滑馆的设计总负责人。2017年,由郑方牵头,北京建院成立了近40人的国家速滑馆项目组,王哲的钢结构团队进驻5人。

在郑方的设计图上,速滑馆外侧幕墙造型是在立面基准线上弯曲4次,形成层叠褶皱,如同天坛层叠的屋顶,因此被称为天坛曲面,视觉效果自然流畅;不同于天坛的土木结构,它需要用钢和玻璃实现类似“冰皮”的通透效果。

王哲第一眼盯上的就是设计图上那“拐来拐去”的天坛曲面:“就结构而言,这不是个合理、高效的受力形态,属于‘失稳’形态——是个有挑战的活儿。”

近年来,许多新建索网结构体育场馆的外形都是上大下小,形似一个“大碗”,比如鸟巢、苏州奥体中心等。和它们不同的是,国家速滑馆在“碗”的坯子外面,多了一个天坛曲线造型的“冰皮”,用以实现建筑外观和某些功能。因此,变量更多,建设难度更高。

王哲曾参与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贵州“天眼”和北京大兴机场的结构设计,它们都属于非常规结构,设计难度等级高。

“从结构难度而言,国家速滑馆与贵州“天眼”和北京大兴机场有得一拼,某些方面甚至要求更高、更严格。”王哲说。

陈彬磊是北京建院的结构设计总监,他如此形容北京建院几个代表作的结构设计之美:北京大兴机场为“极之美”,深圳湾体育中心为“简之美”,北京小汤山医院为“急之美”,商务部大楼改造项目为“变之美”,国家速滑馆为“力之美”。
织天幕

一开始,王哲以为外侧幕墙就是挑战所在,“做下来才发现,这个项目没有简单的地方”。

屋面结构是另一大挑战。

最初,屋面结构设计为桁架方案。对于大跨度空间而言,桁架是首选。大兴机场的中央大厅是直径180米的大跨度无柱空间,惊艳世人。但在结构工程师眼中,大跨度并不难解决,加高桁架的高度即可,这一技术已相当成熟。

国家速滑馆屋面南北向跨度198米,东西向124米,桁架的合理高度应为8米-10米。

“那样的话,建筑整体会被拉高,从扁的‘冰锥’形变成胖的‘冰桶’形,会变丑,造型受影响太大。”王哲说。

索网结构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单根钢索直径仅约70毫米,双索交错也不过百余毫米,加上其他必要的空间,整个屋面结构高度可控制在0.5米之内,与8米-10米相比,這一数据令人欣慰。

最终,团队设计出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的体育馆屋面,从南北向拉伸出60根稳定索,东西向拉伸出98根承重索,二者双向纵横交错,编织成一张“天幕”,形成屋面“骨架”。

“就像一个羽毛球拍‘绷’在了场馆上方。”王哲打了个比方,只不过这个“球拍”不是平面,而是马鞍形曲面,最高处与最低处落差达18米。

与桁架不同,索网结构属于预应力结构——钢索本身是软的,只有先给它一部分力,才能有“刚度”,承载重量。用王哲的话来说,羽毛球拍的线得先绷紧了,才能打球。

不仅是“天幕”的158根索,还有支撑外侧幕墙的120根斜拉索,都需要预先给力绷住,每一根索需要的力度大小各不相同,而“力”与“形”又会相互影响。国家速滑馆几乎全部由三维曲面构成,结构上彼此联动,每一根钢索的受力甚至一个螺栓的定位等都会牵一发动全身,稍有误差,都将导致形态发生改变或者功能受到影响。

“难”并不意味着无法实现。最终,团队为这个项目开发出“多重弹性边界索网找形方法”,用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项目中引入的外侧带斜拉索的圈梁索网结构体系,也是在世界建筑场馆中的首次应用。

为了保证实操阶段万无一失,设计团队利用计算机空间建模,将场馆建设完整演习了一遍;由于变量多,模拟工况达33956种,仅“天幕”部分的主要工况就超3000种,运算量过于庞大,普通计算机无法满足需求,需利用超算中心才能完成。王哲说,常规建筑的工况一般不超过1000种。

由于项目施工复杂,设计团队需要大量介入施工方案,和施工团队难免意见不一致。王哲回忆:“过程中大家经常‘吵架’——吵得多了去了。但每一次都会在数据、逻辑和事实面前取得一致。现在嘛,彼此都比较融洽,关系不错,就像战友。”
国产索

钢索最终确定选用高钒密闭索,其强度等级为1570兆帕,即每平方毫米可承受1570牛顿的力。1平方毫米约为普通铅笔的笔芯横截面大小,1570牛顿为160公斤物体的重力大小,近3个成年人的重量。

索网方案确定之后,面临的选择是:用进口索还是国产索?

当时国内还未能生产建筑用的大直径高强度高钒密闭索,仅有供矿山等领域用的、强度等级为数百兆帕的小直径高钒密闭索。

进口索价格高,供货周期长,而国产索需要科研攻克技术关,但可以借冬奥契机推动国产化,打破发达国家对市场的垄断。

建设团队调研并走访了多家国内具备高钒密闭索生产潜力的企业,摸清情况后,最终的决定是:用国产索。

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国家速滑馆总工程师李久林是推动这一决定落地的关键人物之一。多年前,他亦是推动“鸟巢”所需Q460高强钢国产化的关键人物,我国高强钢行业自此呈现井喷式发展,对建设节能减排、科技发展起到强大助推作用。

最后,河北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中标,并成功研发出1570级的高钒密闭索。随之而来的,同样是国内高钒密闭索产业的高速增长,进口索价格降低一半以上。

国产索的耐久性如何,是王哲关注的重点,毕竟以前没有工程案例实践。而国家速滑馆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
“冰丝带”索网全景

疲劳实验是检测质量的重要手段。

考虑到单根钢索可能承受的最大力和最小力,以及最大折角2度等因素,进行200万次疲劳拉伸测试;模拟现场风、水、气等环境因素对样本进行耐腐蚀性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对100年使用寿命预期“可持乐观态度”。

王哲介绍,巨力索具科研攻关高钒密闭索,攻克的关鍵技术是将高强度等级的圆形钢丝拉伸为Z型钢丝,“巨力往前迈出了创新的一小步,各种因素聚合之下,带动了行业的进步,社会意义重大”。

结构设计过程中,超大跨度索网结构解决屋面高度、首次在建筑上实现外侧带斜拉索的结构体系、在钢索锚固处放置索力保持器以防高温松弛……创新更是无所不在。

王哲团队甚至改良了钢索索夹的结构设计,令原本160公斤重的索夹降为120公斤,场馆用到的索夹超1000个,此举既减轻了屋面重量,又有利于现场施工操作。

在他看来,要往前发展,就一定得创新。“创新的结果对社会的影响有多大,我们无法控制;但每一个工程设计,我们都会不停地去创新。对我们来说,创新几乎成为奥运建设融入骨髓的工作方法。”他想了想,又补充道:“你不让我创新,我也会去创新。”

作者:王剑英

垄断结构研究论文 篇2: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李世杰

一、个人简介

李世杰,男,1978年12月出生,江苏连云港人;管理学博士,博士后。现任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东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东北大学管理学专业,在东北大学控制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完成博士后研究。目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全国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同时还兼任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客座教授、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EMBA讲座教师、海南科学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位。

二、研究领域

李世杰教授主要从事企业战略、产业组织、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咨询工作,其研究领域包括产业集聚理论、产业规制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近年来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商业评论》、《管理科学》、《海南日报(理论版)》等一类学术期刊发表各类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含教材)7部。

三、研究成果

李世杰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学术上颇有影响。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国际合作课题2项,获得各类学术奖励7项。

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跨国公司在华RPM策略实施动因、垄断势力纵向传导及规制路径研究》(批准号:71473066)、《政府行为作用下的我国制造业集聚空间演化与集聚效率研究》(批准号:41361029)、《政府主导型集群形成机制、根植性风险与相机治理研究:基于博弈分析视角》(批准号:71003019);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产业基地型集群的生态化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批准号:2010040017—302)、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考虑政府行为的产业集聚空间演化机制研究》(批准号:713176)、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产业集群问题研究》(批准号:L06BJY022)和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一等资助)《基于博弈论的我国衰退集群企业非合作行为研究》(批准号:20070410353)等。

四、主要论著

1、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

2、产业集群发展与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

3、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

4、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5、企业伦理与文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6、产业集群治理问题研究:理论与案例,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

7、陈云金融思想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

8、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研究与实证,管理世界,2004年第12期。

9、装备制造业集群耦合结构:一个产业集群研究的新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2期。

10、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逻辑与治理机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11期。

11、生产者延伸责任双重效应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第6期。

12、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及政策启示:来自产业集群发达国家的经验,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2期。

13、产业集群治理逻辑:一个分析框架,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第3期。

14、产业集群的结构本质:模块化耦合,学习与实践,2010年第6期。

15、集群形成中集群剩余的来源研究:基于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实证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第12期。

16、根植性、路径依赖性与产业集群发展,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第11期。

17、发展总部经济:经济强省的重要支撑,今日海南,2012年第4期。

18、水土不服的企业导师制,商业评论,2012年第11期。

19、基于集群剩余索取权的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研究,管理世界,2013年第7期。

20、转轨期中国的产业集聚演化:理论回顾、研究进展及探索性思考,管理世界,2014年第4期。

21、双动因驱动下转售价格控制的规制机理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7期。

2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经贸纽带与战略支撑,海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第2期。

垄断结构研究论文 篇3: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微博研究

摘 要:微博自诞生之日起到现在仍然方兴未艾,作为一种自媒体在舆论的大环境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微博这种新媒体的产生给社会网络分析带来了新的平台,国内外学者也对此进行了诸多研究。本文以社会网络分析为视角,对近年来学者对微博这种新媒体的研究分别以关系群体和微博应用功能为导向作出综述。以此为基础,探讨未来社会网络视角下微博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微博;社会网络;群体;应用功能

微博最先出现于美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微博网站即是成立于2007年的Twitter。随着新浪微博的开通,2010年成为国内微博元年。自从微博诞生之日起,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对它做出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的路径不外乎两种,一种侧重于从具体微博的内容上进行分析,另一种侧重于宏观上的整体把握,也即微博用户结构上的研究。而从社会网络视角来研究微博即是一种整体结构研究。

作为一种新媒体同时也是自媒体,它从博客中来,同时微博又有它自身的传播特点。首先,微博有140个字符的内容限制,这决定了它的短小精致,可读性强;其次,博客主要以网络为媒介而微博主要以手机等移动互联网为媒介,从而微博有它得天独厚的即时性;再次,微博的用户量大面宽,互动频繁,是一种典型的社交网络。

同时,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话语权垄断,并且与传统媒体形成了有效互动,使得广大草根阶层网民的声音也可以传出并得以放大。整体而言,微博与其他媒体平台间传播模式如图1所示[1]:

图1 微博与其他媒体平台间传播模式

如图1所示,X代表微博平台,A、B、C、D、N代表各个微博用户。每个用户会有自己的其他传播平台,如:报刊、电视台、人人网、豆瓣、博客等,图中D1、D2、Dn即是微博用户D的其他传播平台。如图所示,其他传播平台和微博可能通过用户D建立起平台间的联系,从而使得信息得以跨平台的传播。如果聚焦到微博内用户之间的信息传播,微博的传播模型属于无标度网络模型[2]。如图2所示:

图2 微博用户间传播模式

由以上两图可以看出,不管是微博系统中用户之间的相互传播还是微博与其他传统媒体的交互传播,现在社会的信息传播都是通过网状结构进行。因此,通过社会网络视角对微博进行结构上的分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社会网络分析在微博研究中的运用主要有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和图论法这三种方法。其中,中心性是社会网络结构研究的重要工具[3],中心性分析方法占据学者研究的最大比重,而此方法又细分为点度中心性分析、中间中心性分析和接近中心性分析。

更具体的来讲,国内外学者通过社会网络视角对微博的研究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条以关系群体为导向,另一条以微博应用功能为导向。

一、关系群体为导向的研究

关系群体为导向的研究把微博应用看作一个整体,并不细致对微博中的应用加以拆分讨论。平亮和宗利永通过“滚雪球”的采样方法对粉丝数超过10万的14个名人微博分别进行了点度、中间和接近中心性分析[4]。他们得出了如图3所示的微博名人社会网络关联图并且形成结论:即使同是意见领袖,由于他们的中心性不同,权力的形式会有所不同,在微博网络上对信息傳播的影响也会存在巨大的差异。

解立群、颜清华等研究者选取50位粉丝超过10万的微博名人以及50位粉丝数少于10万的普通人作为样本,编号形成二值矩阵。运用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和图论法这三种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分析,提出“围观模型”(如图4所示),同时也说明虽然理论上普通人能和名人直接交流,但现实中无法进入微博名人圈子内部,与名人交流的愿望实质上无法实现[5]。

图3 名人微博社会网络关联图

图4 名人-普通人微博社会网络关联图

Akshay Java等[6]通过对微博中信息源类用户结点的识别,并以用户结点之间联系的双向性为基准,利用图论法将网络社区从微博网络关联中分划表征出来。他们总结出微博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类网络社区,分别称之为:独立网络社区、多结点联结的网络社区以及单结点联结的多网络社区,对应如图5、图6、图7所示。研究者进一步指出,在独立网络社区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较多并分享彼此的经验经历等;而在多结点联结的网络社区和单结点联结的多网络社区中,不同网络社区之间的人们几乎没有情感交流。

图5 图6 图7

二、微博应用功能为导向的研究

微博应用功能为导向的研究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微博不同应用功能上,研究者以微博中的关注、评论、转发、引用等不同应用功能为维度分别考量,虽也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但很少关注甚至忽视微博中不同社会群体的划分。此类研究往往从具体的微博热点事件着手,根据不同的微博应用功能分模块进行。

华东师范大学的袁毅、杨成明[7]在新浪微博平台上,随机选择一用户发表的一条关于农民工生存状态的博文,内容包括文字和图片,利用自编程序,采集一段时间周期内,转发、评论或者引用该贴的2466个用户并编号。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得出了关注网络(如图8)、评论网络(如图9)、转发网络(如图10)和引用网络(如图11)。他们进一步阐述了各种网络的不同特点,同时指出,用5W理论解读网络社区的信息交流,认为网络社区中的信息交流是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采用任何方式、对任何人去发表意见的结论是不准确的,现实中的微博传播同样具有信息的不对等性。

图8 关注网络 图9 评论网络

图10 转发网络 图11 引用网络

三、研究展望

现阶段,国内外研究者对社会网络和微博的研究都热火朝天,而以社会网络为视角对微博等新媒体的研究并不多见,此领域的研究前景仍然可观。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笔者认为,以关系群体为导向的研究仍缺乏普通人和普通人微博之间形成的社会网络的研究以及特定群体之间的微博社会网络的研究;以微博应用功能为导向的研究也很薄弱。同时,微博虚拟社会网络与现实社会网络有着怎样的关系和互动仍不得而知。另外,以社会网络为视角的微博研究作为一种结构研究与微博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也更具有全面性和深入性。这些,都需要后续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参考文献:

[1] 杨晓茹.传播学视域中的微博研究[J].当代传播,2010(2).

[2] 刘智.网络社区危机信息传播与干预研究[D].中国科技大学,2010.

[3] 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 平亮,宗利永.基于社会网络中心性分析的微博信息传播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0(6).

[5] 解立群,颜清华.从“围观模型”看交流困境[J].中国传媒科技,2011(8).

[6] Akshay Java, Xiaodan Song, Tim Finin, Belle Tseng. Why We Twitter: Understanding Microblogging Usage and Communities[A]. Proceedings of the 9th WebKDD and 1st SNA-KDD 2007 workshop on Web mining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C]. New York, NY, USA:ACM Press,2007.

[7] 袁毅,杨成明.微博客用户信息交流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社会网络及其关系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12).

作者:罗文伯

上一篇:新闻应急管理论文下一篇:国外普通法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