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论文

2022-05-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对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当前国企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旨在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问题。

第一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论文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策略

一、审计质量的涵义

审计准则认为,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广义指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包括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狭义指审计业务工作即审计项目质量,包括选项、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归档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效果和实现审计目标的程度。本文讨论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效果,或者说审计报告里有价值的东西。可以这样理解审计质量,即审计提出意见或建议,被审计单位采纳后能提高管理水平,规避风险,促使企业增加价值(包括增加收入和减少损失),这个过程及结果称为审计质量。

案例:2012年9月, A公司与B公司签订《××供气支线工程施工合同》,暂定价4.8亿元,合同约定“承包人负责临时征地手续和县级以下(含县级)的地方协调工作,临时征地赔偿费包含在本合同价款中,由监理审查批准后支付,临时用地赔偿补充协议需报业主备案。”

投标报价汇总表显示:征地赔偿费14702.14万元。截止审计日,已支付赔偿费3696万元并纳入项目收入成本核算。

假如你是项目审计组长,会提出什么样的审计建议呢?

审计分析:《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规定:“纳税人的营业额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下列情形除外:……;(五)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三条规定:“条例第五条所称价外费用,包括收取的手续费、……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罚息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根据上述规定,若不变更承包合同内容,征地赔偿款纳入承包合同总收入核算,按已缴纳税费比率3.51%、征地賠偿款收入(成本)14702.14万元计算,需多缴税费516.05万元。

审计建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及纳税人代垫拆迁补偿费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520号 )规定:“纳税人……,代委托方向原土地使用权人支付拆迁补偿费的行为属于“服务业——代理业”行为,应以提供代理劳务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其代委托方支付的拆迁补偿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根据此规定,为做好纳税筹划工作,合法合理节约税费,增加项目效益,建议A公司与B公司(业主)协商,对原承包合同内容进行变更,将征地赔偿款从合同价款中扣除,单独签订《征地赔偿费委托付款协议》。同时,工程收入成本与征地赔偿费要分别核算。

从上述案例可看出,审计发现问题,拿出解决办法,为A公司节约税费成本,增加了效益,这就是审计质量,也是本文研究的宗旨。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现状

(一)领导不重视,审计形同虚设 调查发现,人事组织部门在安排内审人员时,大多不考虑相关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工作胜任能力。一般情况是根据领导意愿,为财务、预算等部门“遗弃”人员找一个安生之地,可概括为审计部门是“老弱病差休”职员的“栖息场所”。如:某下级单位总会计师干不好,财务经理无能,就调到审计部门当某某级别审计员。职务没了,级别不变,现实中诸如此类现象并不少见。由于领导不重视,至今“一流人才干财务,二流人才干审计”的风气还比较盛行,特别是在某些基层单位,审计沦为可有可无的尴尬境界。

(二)审计队伍执业水平低,缺乏有份量的见解 近几年,我国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所加强,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还不能够完全胜任工作,主要表现为:有问题查不出来,查出来的问题无有份量的意见或建议,审计报告避重就轻,谁都不愿意看,有时连自己都觉得惭愧。在本身就不受重视的内部审计又出现这种情况,其结果只能是工作质量越差,领导越不重视,愿意从事审计职业的人越少,审计队伍素质就越低,如此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三)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独立性较差 审计独立性一般是指机构的独立性,是广大审计人员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开展审计工作的根本保障,被称之为审计事业的灵魂。但中国现行内审机构的组建模式五花八门,隶属关系模糊不清。现有模式中独立性较强、权限相对较大的模式为总经理领导模式;独立性最差、权限最小、监督体系形同虚设的模式为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领导;目前独立性最强、权威性最大、公认最合理的审计模式—审计委员会领导模式在中国并不多见。此外,中国的内审有一种怪现象叫做“同级不能审”,同一单位的审计部门不能审计财务、经营管理等部门,人为设置障碍,这使审计职责的履行残缺不全,功能发挥受到限制。

(四)审计决定落实不到位,屡查屡犯现象较为严重 审计中常见的招投标、滥发奖金补贴、账外资金等老掉牙的问题,基本上从审计部门成立那天开始就从来没消停过,连年审,连年犯,属典型的屡查屡犯问题。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缺乏落实审计决定的保障制度,审计只有建议权,无处罚权,大多数情况是审计报告一发就算完事,很少有人去跟踪后期整改落实结果,不少问题最后不了了之,几十年如此,致使审计权威大打折扣,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部门工作也养成了不在乎的习惯。

(五)奖惩制度不健全,考核过程不严格 研究认为:不管什么管理都是对人的管理,审计质量管理也不例外,“审计人”是审计质量管理的核心,“人”决定一切,但目前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一是缺少科学的质量考核标准,二是已有的考核制度不执行,三是考核过程形式化,四是考核结果与奖惩无关。主要表现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与个人利益没什么关系,大锅饭的遗风影响还比较深刻,一年到头“有作为”与“无作为”差不多。然而,作为“自利”的人性本质,这种现象给“有作为”实施了沉重打击,其结果是有作为效仿无作为,然而代价是“泯然众矣”。

三、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精选审计项目,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审计成效 审计项目立项应以企业主营业务为核心、紧扣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为主题,按照决策层工作部署及要求,围绕领导关注重点、企业管理难点、群众关心焦点问题以及对企业影响较大的薄弱环节进行,好钢放在刀刃上,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对管理规范,资产总量、人员规模、风险程度低的单位,减少审计频次,可在一定时期内免审;对管理中出现问题较多,整改不彻底、风险较大的单位加大审计力度;对规模较大,业务复杂,无法进行全面审计的单位,要以能反映主营业务特点的项目为载体,开展专项审计。

(二)加强沟通交流,优化人员配置,促进共同提高 集团型企业审计大型项目时,可将各单位审计业务骨干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开展审计工作。这样,一是可以弥补总部审计资源不足的缺陷;二是各单位审计人员都有机会到其他单位学习借鉴,学习其他单位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大家增强沟通,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对提高审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审计队伍的组建不应局限于审计部门,要摆脱“审计=会计”的传统观念,术业有专攻,能者为师,理论上讲,从车间工人到企业执行总裁,任何一个层面、任何一个部门的人都可以当“审计师”,前提条件是至少有一技之长。甲单位技术精湛的工人可以将技艺传授给乙单位,可以对乙单位产品合格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建议;乙单位执行总裁成功的经营理念、高效的管理经验可以传授给甲单位,对甲单位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进行诊断并开具良方。

(三)扩大审计范围,适应时代潮流,续写审计篇章 国家审计已将审计范围拓展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只翻凭证、看报表、查错防弊的审计思路早已落后,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如果审计还按老套路过多的在财务会计信息上做文章,难免会给报告使用者留下内容平淡、问题重复、模式呆板、趣味单调,阅之如食鸡肋的印象,审计工作质量也就大打折扣。索耶《内部审计》、布克琳《现代内部审计学》、《内部审计思想》等巨作,无一不是把最先进的审计理念展现出来,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始终决定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因此,必须逐步学习并掌握风险管控审计、企业战略审计、经营管理审计、价值增值导向审计等新的审计方法和技巧,对单位进行全方位审计,涉及到安全、环保、质量、市场、人事、财务、经营等方面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并拿出解决办法,让企业决策层感受到审计价值的存在。

(四)转变审计观念,强化营销意识,革新审计思路 目前,内部审计仍是一种典型的生产型工作,审计部门自己制定审计计划、编制审计方案,自己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工作底稿,自己撰写审计报告、完成后续审计。比较熟悉生产的理念与技术,对营销的理念与技能比较生疏,导致很多时候虽然用心良苦,但管理层及相关业务部门并不认可,究其原因,是提供的“产品”与市场不配套,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审计作业模式要创新,观念要转变,要将“生产导向型审计模式”逐步向“消费引导型审计模式”转变。提供最好的不如提供最需要的,按照市场经济理论—需求引导供给理论的观点,报告使用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即“订单式审计”,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求,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建立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审计事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案例:2011年3月,某审计组发现,某公司2010年度固定成本3150万元,占总成本的47.49%,占总收入(4447.9万元)的70.82%,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不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沉没成本(过去决策失误,所购设备使用不上)。经测算,年度收入要达到8000万元才能达到盈亏临界点。

经分析,公司营业收入低的原因是:经营管理部门投标报价时考虑了“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大额闲置设备成本”,报价偏高,导致投标屡屡失败,致使公司陷入无所事事、连年亏损的发展困境。沟通中,审计向相关人员详细讲解了“沉没成本”的内涵,并指出,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建议公司在

投标报价时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将价格降到合理水平。

公司领导采纳了审计建议并立即付诸行动,效果非常明显。2011年度,中标额1.13亿元,实现收入9780万元,一举扭转了长期严重亏损的局面、且有少量盈余;2012年度,中标额高达1.67亿元,实现利润400万元,由过去经常向上级单位要补贴改为上缴利润。

如果审计部门能经常生产类似的产品,何愁没有销路?而且長期形成的领导不重视、被审计单位不在乎等内部审计观念也将被击碎。

(五)控制审计风险,严防漏审事故,塑造信誉品牌 有些审计项目,因无问题披露,亦无任何审计意见或建议,致使审计报告没法写,拿不出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被审计单位管理确实到位,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二是审计人员自己水平不行,有问题看不出来,有风险隐患觉察不到。而通常以第一种情况向领导解释,如果领导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情况比较了解,知道其存在的风险隐患,这时候解释就成了领导不信任的把柄,审计风险自然就暴露了。比如:被审计单位存在违法违纪问题,造成员工之间利益失衡,审计又查不出来,不能满足员工的期望,他们心里就会失去平衡,最终选择举报。此时,审计“没问题”的报告就成了领导不信任的证据,偶尔一两次还可以理解,多了就没法解释。为此,每开展一个审计项目,一定要深入细致地查,要敢于将问题查清、查透,要不怕得罪人,敢于将存在的风险隐患彻底暴露,千万不能跑马观花,走过场,必须要保证所审项目的质量,最大限度降低审计风险。

案例:2011年9月,某审计组对某单位审计发现,因业务人员对国家税收政策不掌握,其劳务分包项目一直重复纳税,经统计,从2009年至2011年8月,累计多缴税费604.25万元。审计发现上述问题后,公司领导班子非常震撼,在审计组的业务指导下与税务机关协调沟通,向其提供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积极收集多交税凭据,商讨退税事宜。现场审计结束已取得进展:税务局承认存在误征税费现象,并同意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已缴入地方财政的资金退还。

疑问:2011年9月前“一直重复纳税”,以前的“没问题”现在变成了“大问题”,这就是审计风险。领导会想,以前的审计都是干什么的呢?

(六)注重语言艺术,凸出报告精华,彰显审计价值 报告是决策层审视审计工作的窗口,审计工作干得怎么样,成绩如何,全由审计报告来体现,可以说,全体审计人员的心血都集中反应在报告上。研究认为,撰写审计报告有以下几戒:一戒罗列现象、缺乏分析;二戒逻辑不清、语言组织功能不强;三戒轻描淡写、点不到要害处;四戒专业术语过多、业外人士无从知晓;五戒不讲艺术、模糊语言运用失当;六戒照猫画虎、缺乏“美”的意识;七戒语言不精炼、沉长烦琐。

在客观披露审计问题时,不能就事论事,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更不能平淡浅薄地将一堆问题的表面现象像摆大白菜一样往报告上一摆就算完事,要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公司治理维度、经营管理视角,从企业的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查找原因,揭示要害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根源,索本求源,分析入木三分,找出控制的薄弱环节,把深层次问题说清、说透,明确风险、宣扬经验、挖掘潜能,研究、探索降本增效途径,提出高效可行的解决对策。一份充满真知灼见的审计报告,才能满载审计人员的心血。

(七)严格审计决定,狠抓整改落实,确保审计效果 由于审计对奖惩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执行力度比较小,屡查屡犯现象比较严重。这样,不但削弱了审计的权威性,也使审计的价值体现趋于渺茫。对拒不执行审计决定、屡查屡犯的单位,审计部门要据实向主管领导汇报,并讲明不执行审计决定存在的风险隐患,同时建议按制度规定严肃处理。如果违纪违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控制进而蔓延,其结果是违纪单位更加大胆违纪或守法单位竞相仿效违纪单位,“羊群效应”的发生将会使审计工作举步维艰,给企业造成损失,导致企业发展陷入困境,最关键的是领导干部得不到保护。如果是一个英明的领导,在了解不执行审计决定的后果之后,对审计工作是绝对支持的。

(八)完善激励机制,诱发人性动机,挖掘工作潜能 现实中,人们都希望得到奖励而不希望得到惩罚,这是人性的特点。如果在内部审计管理中能够正确认识这一特点并加以合理利用,就可以找到最佳的富有人文精神的奖惩方案,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甚至是“用人之短”,服务于审计工作。从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接受激励的实际状况看,精神激励多于物质激励,激励程度较小,加上“轮流坐庄”的平均主义以及评奖的不公正等普遍性问题,致使激励的效果不明显。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考核标准科学化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考核制度,使各个内部审计人员的业绩公正地计量出来,纠正靠“领导意志”行事的不良方式。

研究表明: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有他们所获得的收入(货币性的及非货币性的)足以弥补本人的劳动付出以及其他付出(如过度的精神压力、尊严的损害等)时,他们才可能感受到激励的刺激,并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而且,物质激励比精神更有效,现时激励比期权激励更有效,升职比加薪更有效。此外,“不患寡而患不公”,如果激励的公平问题处理不好,部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将受到严重伤害,审计质量的支柱就会倒下,当领导的应该重视这一问题。比如奥运比赛,金牌只有一枚,在公平竞赛的前提下,胜出者得之,他人自然心服口服,毫无怨言。

(九)加强业务学习,丰富知识结构,提升执业水平 内部审计要提供咨询服务,为企业增加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从理论上讲,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是专家,如果水平不行,提不出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就谈不上咨询。有为才有位,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不学习,业务水平不提高,拿不出有价值的东西来,何谈有为,位从何来?所以,我们必须在能力的提升上狠下功夫,尤其是涉及审计工作常用的知识,如税收法规、投资管理、价值分析、资产评估、工程管理等基础知识,一定要抓紧学习,否则就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对审计的需求。

案例:2011年5月,某审计组发现某集团施工企业承揽的部分项目因合同金额包含甲供料(大致占总价款的3/4),而且,该集团企业项目部与各下级单以及各单位与分包商签订的合同价款中均包含甲供料价款,这一系列的合同签订问题,给印花税的合法缴纳留下了严重隐患(后期跟踪发现,个别单位此隐患已造成税费损失270余万元)。审计发现后,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方案,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消除了每年上千万元的印花税缴纳隐患,为企业合法经营创造了价值。

(十)创新机构模式,发挥资源优势,深化审计职责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设置审计总监的设想。目前,全國各类大中型国有企业基本上都设立了总会计师制度。总会计师作为企业行政领导班子成员,主要负责领导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在重大决策上成为总经理的有力助手,贯彻落实总经理指示,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经研究发现,总会计师的职责及权限范围都局限于财务管理领域,财务管理再重要也只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应设置审计总监。审计总监对包括财务、市场、安全、生产等各领域的总监体系享有监督权与建议权,审计总监领导审计部门对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审计,根除各领域、各环节存在的影响企业利益的各种隐患,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研究发现,设置审计总监对提高审计质量、促进企业管理至少有以下几大好处: (1)目前审计部门最高领导也就是中层干部。尽管大多数企业都有一个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分管”审计工作,但由于是“兼职”,所以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管理而已。若有“专职”的审计总监,则审计组织体系可得到加强,审计制度的实施能得到保障,可从根本上弥补审计部门受权力限制的缺陷。(2)审计总监属于企业最高管理层成员之一,能名正言顺带领审计部门对企业进行审计监督,有资格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另外,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审计总监的权力,使得审计范围在横向上能得到大力拓展,在纵向上能得到进一步深化。(3)审计总监作为广大审计人员的坚强后盾,能提高审计权威性、增强独立性;能强化审计人员的自信心,使审计人员有了更好的“归属感”,进而能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能更好证明先有“位”后有“为”的逻辑辩证关系。(4)审计总监理所当然成为企业一把手的“保护伞”。由于涉及专业问题,一把手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一定了解,这时就急需一位懂经济、会管理,精通法规制度的得力助手。(5)审计总监可成为企业各领域相互间的沟通桥梁,协调各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整体之间的各种关系,发现并解决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促进企业整体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孙宝厚:《关于全面审计质量控制若干关健问题的思考》,《审计研究》2008年第2期。

[2]杨录强:《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互动模式探析》,《财会通讯》(综合·上)2010年第10期。 (编辑 园 健)

作者:赵赞华 张学武 陈洪

第二篇: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摘要: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对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当前国企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旨在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审计质量;控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国有企业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队伍,存在着人员少、监督任务重的现实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关于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应该以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为切入点,用精益管理的理念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现状

越来越多的单位认识到了内部审计在促进本单位加强管理、防范风险、提质增效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希望内部审计能够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但是同时内部审计机构中存在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执行结果缺乏监督,责任追究制度流于形式;审计技术和方法滞后;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审计目标的完成。

二、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反映内部审计管理水平,是内部审计机构为达到质量管理目标而实施的管理行为,通过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结果、报告等方面,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对执行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目的在于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及审计工作效率和效益。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保障

当前经济形势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各行业发展压力,内部审计需要最大化发挥监督和服务效能,而发展内部审计效能,必须不断提高其质量,加强其质量控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需要

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通过控制管理及早发现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不良因素,并将潜在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甚至是达到消除的效果,从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基础

内部审计价值在于推动企业规范经营,获得更多的审计效益。提高审计效益依赖于通过有效管理行为达到以最小审计投入取得最大审计效果的目的,这个有效的管理行为就是审计质量控制,即提高内部审计效益需要做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

三、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路径

(一)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

1.以内部审计独立性为核心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这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内部审计的强独立性,是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成效和增加组织价值的有力保障。审计署11号令(《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规定内部审计在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国有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总审计师协助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管理内部审计工作。

2.合理划分审计工作职责。按照审计署11号令的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参与可能影响独立、客观履行审计职责的工作”,这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意味着要严格区分管理和监督职责的界限,内部审计不应当去承担具体的决策、审签、支付核批、制定内控制度等管理职责,而是应当监督检查这些管理活动的流程设计是否合理、执行是否到位、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并提出改进建议,坚守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内部审计可以提供管理的咨询服务,供管理层决策参考,但必须明确不能承担制定管理制度。

(二)重视审计人员教育培训

1.职业道德教育。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因为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内部审计活动中应严格遵守与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做到独立、客观、公正、保密,才能确保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

2.专业知识培训。审计人员应当具有扎实的会计、计算机、管理学、工程造价、审计理论和审计技能;还必须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经营管理知识,熟悉财政经济法规,对被审单位业务工作有较深入的了解。除了组织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后续教育和自学,还要定期开展审计项目质量经验交流。组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开展讲座,结合审计项目实施情况,交流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问题,分享审计工作质量的经验,以此增强全员审计质量控制意识

(三)强化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管理

过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建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相关的控制制度落实到审计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执行标准,把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通过过程管理,使审计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有章可循,促进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1.项目计划管理。项目计划管理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项目计划的选择,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及热点难点问题;重大项目要开展调查研究和项目论证,提高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2.审前准备管理。审前准备管理首要工作是审计调查工作。审计调查是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的必备环节,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情况、上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以此研究确定项目审计工作重点内容、范围、选择审计方法和步骤等。其次,应整理与该项目相关的审计依据文件及审计技术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审前培训,使项目审计实施过程中能做到最大限度利用审计资源。最后,要制定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实施具体目标和细化审计内容,对现场审计人员起到指导作用,避免审计实施中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实施审计全面控制。

3.审计现场管理。首先,要制定审计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获取确凿的审计证据;根据取得的审计证据编制条理清晰、定义准确、依据充分的审计工作底稿并进行反馈与沟通;其次,应建立合理有效的审计复核制度和重大事项集体审议制度。实行审计底稿二次复核制,初次审核由主审负责,审计组长则进行二次审核。主审复核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重点和内容,有无遗漏和偏离审计目标等问题,确保审计方案和具体实施的一致性;审计组长对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共同确保审计项目质量。

4.审计报告管理。審计报告是审计活动的成果体现,审计组长应重视审计目标的复核、审查重大问题是否漏查,确保对问题定性的准确,降低审计风险。审计报告要有针对性、代表性,而且涵盖性高,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使管理层能及时、便捷了解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同时要加强综合分析,针对审计中发现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炼出建设性强的高质量审计报告,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四)建立激励管理机制

激励管理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具有导向性,通过考评、争先、问责等有效的方法,引导审计人员关注审计工作质量,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努力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实现审计工作目标。

一是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在审计工作绩效考核中突出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考核,首先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及考核办法。以审计质量管理为主要导向,定期对工作成果进行绩效考核,坚持激励约束、奖优罚劣,并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适时调整和完善,实施动态管理。

对于考核不合格的项目,实施问责管理。问责管理要强化各管理层级的职能,明确责任追究的方式和措施,通过界定领导、部门、审计员等在具体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局面,有效发挥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作用。

二是开展审计项目质量评优。评优的内容主要包括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制度、审计论文等,通过评优活动树立先进标杆,发挥标杆引领作用,营造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氛围,全员重视质量管理。同时,评优活动将促进审计人员间的经验交流,主动向优秀项目和单位开展对标学习,查找与质量控制标准的差距,改进工作方法,挖掘潜力,不断提高质量水平。

总之,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只有不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持续实施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加强管理和实现发展目标,规范经济行为,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英.浅析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2(10).

[2]安邦饶.浅谈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EB/OL].铜仁烟草网,2011-06-15.

[3]吴文娟.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探讨[J].现代审计,2010(06).

【作者单位:琼海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作者:陈虹

第三篇: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摘 要]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在风险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然后借鉴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思路,基于内部审计的环境、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对内部审计进行监控5个要素来构建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体系;最后,对五要素之间的关系做了阐述。

[关键词] 内部审计;环境;风险管理;信息沟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7. 008

1 引 言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发现并提示风险,被认为是企业风险控制的第三道防线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内部审计质量作为内部审计的安身立命之本,对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完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IIA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同时,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12年4月发布了《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试行)》和《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对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着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2 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和风险的关系(问题的提出)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理事会于2001年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另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诸多的相同点:它们都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要想取得效果都需非常重视过程管理;一方面,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之一,另一方面,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必须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因此,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都是为风险管理服务的,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为企业安全运营保驾护航,有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3 文献综述

如何加强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也是我国学者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王小力(2012)认为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较多,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和审计人员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3个直接因素。同时,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可以借鉴COSO内部控制理念,这为构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框架提供了新思路。吴晓凤(2012)对内部审计质量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审计业务主体单元和内部审计的八要素3个维度进行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设计。《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设计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指标,即可以从内部审计环境和内部审计业务两大方面进行评估,为内部审计机构进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衡量尺度。总之,内部审计质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战略、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专业管理与专业技术等,这些方面相互联系、制约,具有系统性。下面,本文在分析当前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借鉴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理念,从5个方面构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4 基于COSO框架五要素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在COSO框架中,内部控制的5个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沟通、控制活动和对控制的监控。基于这个思路,笔者从5个方面构建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审计环境、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内部审计活动和监控。

4.1 内部审计环境

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中,控制环境是基础,是关键,如果控制环境不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就不会好。而在内部审计建设中,内部审计环境同样也是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内部审计环境影响全体员工的意识,为内部审计提供了基础。笔者认为,内部审计环境主要包括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等多个方面。

4.1.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从世界各国内部审计实践看,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大体有3种类型:受董事会领导、受总裁或总经理领导、受财务负责人领导。不管哪种隶属类型,都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独立于领导的意志,内部审计行为才会不受限制,内部审计结论才具有客观公正性,审计建议才能被适当采纳。在我国,目前实际上大多数内审机构在总经理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政府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的指导,在部门设置上公司内部审计与其他职能部门并行,这将难以避免内部审计受各方利益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审计活动。实际上,内部审计部门既受公司董事会领导,又受总经理的牵制,加之董事会成员与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这种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使得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难以发挥。

基于此,笔者建议,内部审计部门应在董事会下设置,其地位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同时,在审计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业绩,在行政上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以此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除此之外,公司审计部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在很大程度上独立性会受到损害。因此,公司要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基本的经费,提供必要的设备(比如计算机硬件、软件)、办公条件及用车等,同时审计人员的工资也要有合理的保证,不能过低,这样才能保证有优秀的人才愿意到内部审计机构工作。

4.1.2 内部审计负责人

责任权限及管理理念和风格。除了上述从机构设置方面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之外,内部审计负责人权利权限也会影响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进而影响审计质量。内部审计负责人的权限不宜过低,过低则没有话语权,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审计的结论和审计决议的实施。结合上述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一般来说,内部审计应该在董事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再设一名具体审计工作的负责人。

同时,内部审计负责人的管理理念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及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包括目标是否与组织同步、接受风险的类型和程度、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等。为确保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负责人首先要对内部审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同时还要确保其管理理念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最后,要加强对风险的关注,并为公司风险管理和预警服务。此外,内部审计负责人还要对上与组织管理层有效沟通以获得支持,对下选拔人才并以现代内部审计理念引导全体内部审计人员,起到良好的沟通和桥梁作用。

4.1.3 人力资源政策

道德价值观及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是靠内部审计人员来完成的,因此,内部审计质量还受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价值观和专业胜任能力的影响。IIA和CIIA均颁布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并将其作为内部审计人员首要的强制性遵循的规定。道德和胜任能力这两个重要的因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现代经济的调整发展,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负责人在实施人力资源政策时,必须从诚信、客观、保密、应有的职业审慎等多个方面考核其道德价值观;此外,还要从其所具备的审计知识、技能以及诸如调研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等其他能力方面进行考核。为了保持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专业胜任能力,还要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此外,公司还要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手册。把内部审计活动、内部审计流程、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等以明文的方式规范下来,并传达给每一个人。

4.2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是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同样也应以风险控制为基础予以开展,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过程就是规避和降低风险的过程。内部审计的实质是揭示风险,如果内部审计不能发现并规避风险,内部审计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要想做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须关注内部审计部门在风险评估和控制方面的成就。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应考虑的风险包括被审计单位风险和审计风险。

(1)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在关注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时,要关注被审计单位内部因素、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重点关注行业状况,诸如:所在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竞争、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等因素; 还要关注和本行业有关的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有没有重大变化;此外,还应该考虑整体的经济环境对本公司有没有冲击。一般来说,公司的下列事项可能会给被审计单位带来风险: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的诚信、重要岗位人员有没有变化、公司治理结构有没有严重的缺陷、组织结构是否有效率、公司的研发水平能否跟得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市场占有率如何、有没有重大的战略性投资活动等,因此,内部审计评价内部环境时要重点关注这几个方面来考核。

(2)审计风险。内部审计要为风险管理服务,必须关注自身的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开展内部审计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审计工作的基础和起点。制订详尽周密的计划,有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更能有效地发现风险。在计划中,除了对人员分工和时间作出安排之外,还要指出审计的重点领域和拟解决的重要问题。其次是审计证据的搜集。依据审计计划,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保证。在搜集审计证据时,随着信息了解的深入,还要关注公司新的风险点,并对新的风险点进行调查,获取证据。最后,形成完善的审计报告并予以落实。内部审计报告的形成和落实,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因为即便是审计计划和过程做得再好,如果因为某种压力或者原因,最终没有在审计报告中体现,在内部管理中也没有予以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最终会受到严重损害。基于此,完善的报告(提出问题)和落实(解决问题)是质量控制体系中关键的一步。此外,审计风险还要关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在风险管理中,还要注重各个风险管理的环节: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和风险的应对,三者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4.3 内部审计活动

必要的内部审计活动是内部审计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借鉴外部审计的经验,内部审计活动流程应当包括制订详尽的计划、了解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实质性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在上文中已经陈述,此处不再展开。内部审计必须执行的程序应该包括:多方面的检查文件和记录,包括财务资料相关的文件和其他文件;定期和不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必要时对与外部单位的交易进行函证;同时,还要综合运用内部的信息和外部的信息进行分析,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内部审计应在分析内外部信息的基础上,对审计业务各阶段进行质量管理,以提高审计质量。

4.4 信息与沟通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离不开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信息并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及外部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与沟通既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也是进行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重要手段。信息与沟通贯穿于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整个过程,包括信息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

(1)内部信息沟通。内部审计机构应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与内部审计相关的信息,并确保信息在本部门、管理层、员工之间有效沟通。首先,本部门沟通有利于内部审计理念、技术和经验在部门内部充分共享并达成共识,使内部审计人员能清楚地理解自身工作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内部审计负责人对本部门沟通起关键的作用,其审计理念和态度会决定整个内部审计部门的环境。其次,内部审计还要重视与管理层即上级进行沟通。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应适时把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要问题与管理层沟通,有助于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重大事项上提供建议和忠告,发挥管理职能;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也要通过与管理层沟通来进一步了解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和定位,以便于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工作,为协助管理层决策和加强内部控制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内部审计部门还要与员工即下级做好沟通。众所周知,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内部审计质量的加强也同样离不开员工。公司员工对公司存在问题和风险有着更切身的了解,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工作时要注重向员工搜集信息;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是管理层与员工沟通的桥梁,一方面把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管理层,另一方面也需要把管理层的理念和应对措施传递给员工来具体执行。

(2)外部信息获取。很多时候,浏览外部信息相比内部信息,更能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好的审计思路,更易于找到公司的风险点,特别是当这家公司是公众公司即上市公司时,外部信息至关重要。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时,绝不应该仅仅依靠企业内部信息。要获取外部信息有多种来源:首先要关注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可以了解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市场占有率、公司技术能力是否能跟得上行业发展步伐,这些都是评价公司风险的重要指标;其次,如果是上市公司,还可以从报纸、杂志、网络等多个渠道了解外部对公司的评价,再结合内部信息,来发现公司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风险。

获取行业信息最经常使用且有效的办法之一,是与行业协会保持紧密联系。行业协会汇集着本行业各类信息,并设有专业研究机构,对理念和实务操作均具有指导性和引领性,从行业及时获取信息能推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提升。

内部审计部门不管是与公司内部的员工、管理层还有本部门做内部信息沟通,还是了解外部信息时,都需要建立流畅的沟通机制,必要时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一个信息沟通的平台,以有利于上下级、内外部和部门内部的有效沟通。

4.5 内部审计质量监控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需要时时监控与改进。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监控包括公司内部监控和外部评估。

(1)内部监控。内部监控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包括日常的持续监控和定期的内部评估。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持续监控体制,来对审计项目进行实时、全过程的监控。一般来说,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因为具备丰富的审计经验,其职位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应当由其来担当最终监控人。此外,为了使得内部监控更有效和具体可行,内部审计机构专项审计岗位经理对自己手下的人员进行具体的监控。最终监控人需要监控全局性的问题,比如评价重要或者关键的内部控制、公司重大的事项以及管理层和治理层关心的重要问题等;而内审岗位经理则需要对审计程序的适当性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以及工作人员是否胜任进行具体监控,并就监控中的重大问题向上一级监控人即内部审计负责人报告,并对其负责。此外,定期进行内部评估也是建立内部审计质量体系的关键。内部评估小组的成员,除了包括内部审计部门的成员之外,还可以由财务部门、审计委员会以及公司内部管理层和治理层成员组成,尽量避免仅仅由内部审计部门人员来做自我评估。这种评估最好形成一种常态,每年末或者半年进行一次,随机抽取一定项目进行检查,并出具评估报告,就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与内部审计机构沟通,以促使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2)外部评估。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均对内部审计的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做了规范性的要求。2012年5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进行了评估,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项目,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进入了实质阶段。外部评估形式可以采用同业检查,也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检查。外部评估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近年来讨论的全面质量管理、ISO评估模型等。在评估时,要注重一些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指标。

5 内部审计五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上述五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表现为:①内部审计环境是基础,是做好其他4个要素的关键。比如内部审计环境中,要求制定详细的内部控制手册,而这个手册要发挥作用,还要依赖信息与沟通要素,把手册下发到每一个员工手里,做好信息的沟通;同时在内部审计活动中,要求相关人员认真执行。内部审计环境较好,基于领导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为内部审计活动和内部审计监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②信息与沟通是建立内部审计质量体系的基本手段。因为不管是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还是业务过程中的审计活动、对内部审计监控与风险管理,都离不开沟通这个手段。③风险管理是五要素的灵魂。基于前面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都是为管理当局进行风险管理服务的,进而实现为组织增值。因此,考核内部审计质量,离开不开风险管理这个因素。

主要参考文献

[1]COSO.企业风险管理—— 整合框架[M].方红星,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试行)[S].2012.

[3]吴晓凤.借鉴COSO理论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模式[J].中国内部审计,2012(9):58-59.

[4]阎银泉.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J].财会通讯,2012(33):46-47.

[5]于伯新.依托内部控制体系开展审计质量内部评估[J].中国内部审计,2013(5):32-33.

[6]王旭辉,时现.基于二维视角的内部审计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上),2013(5) :106-109.

[7]饶庆林,谭文浩.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思考[J].财务通讯,2010(10):87-88.

作者:秦小楠

上一篇:食品企业质量管理论文下一篇:柞蚕丝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