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专业教师培训论文

2022-04-18

摘要: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电气专业从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行模块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努力提升一体化教学水平。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气专业教师培训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电气专业教师培训论文 篇1:

供电企业两化深度融合背景下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培养

【摘要】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大环境下,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的稀缺已成为供电企业发展瓶颈,应重视并从多方面开展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人才素质质量,积极推动供电企业的两化深度融合。

【关键词】供电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复合型信息化人才;人才培养

供电企业是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从单纯的办公自动化与电网监测,到调度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业务应用,再到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综合应用,到现今的SG-ERP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等阶段。如今,供电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逐渐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服务提升的信息化支撑转变,信息应用将渗透到管理、调度、建设、生产、营销、客服等业务流程各环节中,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也将进一步融入电力工业发展中。

随着两化融合,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仅熟悉信息技术或仅熟悉电气技术的单技能型人才已不能满足供电企业的需求,对信息化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由专业性向复合型转变,企业需要既懂得各电气专业知识,又熟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可以使电气专业为主、信息专业为辅,也可以使信息专业为主、电气专业为辅。而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的缺乏,已成为供电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瓶颈,培养一批技术过硬,技能娴熟,素质优良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已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

一、复合型信息人才的优势

1、复合型信息人才可以有效的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原本的系统开发、建设、实施也许需要有电力专业人员的全程参与,现只需与业务部门有充分的沟通,具备电力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信息人员即可实现目标。2、复合型信息人才在进行其他多专业沟通时,不会出现专业知识缺乏导致沟通不畅、甚至产生沟通误差的问题,沟通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3、电气专业人员在进行系统前端业务操作时,如果具有一定的信息化知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出错率,往往可以事半功倍。4、目前大部分电力专业缺乏信息化知识,而信息化人员又缺乏相应的电力专业知识,很难对电力信息化产生创新,而复合型信息人才兼具两者专业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有效的进行融合,更容易找到业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产生新想法,无疑可以提高创新性。

二、复合型信息人才的需求分类

1、跨专业技术人才:具有电力专业技术与信息化技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相关领域的人才。2、工程型人才:从事信息系统开发、实施,且具备电力专业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信息技术专家。3、应用型人才:熟练掌握信息系统操作技能的电气专业技术人员。4、创新性人才: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将电气专业业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并能够创造出新的技术与模式的人才。5、管理型人才:具有组织协调、经营管理、行政管理,且了解电气专业技术与信息技术。6、教学型人才:具有良好表达与传授能力,以及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能力的专业人才。

三、人才培养体系

制定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发展依据与关键。

人才培养体系应包含人才培养计划、人才评价体系、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根据国家与企业政策、社会技术更新情况,制定复合型人才培养五年滚动规划,并分解年度培养计划,进一步分解指标,落实计划,确保公司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人才评价体系:根据岗位需求,制定相应岗位的人才要求,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竞赛、技术知识调考等一系列评价办法。

人才激励机制:落实现有技能人才晋升通道,并建立复合型人才的奖励机制,激励更多的人员向复合型人才发展。

四、复合型信息人才的培养模式

1、侧重双学位招聘

在人才招聘方面侧重电气专业与信息专业双学位人才的招聘,从人才入口上提高复合型人才的数量,减少后期人才培养的成本。

2、第二学历再教育

鼓励电气专业的骨干人员进行信息专业的本科或硕士第二学历再教育,以及信息专业的人进行电气专业的本科或硕士的第二学历再教育。第二学历再教育培训教育时间长,且课程重复性大,但对于学习的理论基础更扎实,理论深度较深,课程学习也较系统,适合具有一定技能与技术水平且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联系平时的工作经验,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选修式再教育

员工根据自身工作需求,仅对需要加强的跨专业课程提出需求,而不需要对专业的全部课程进行学习。学习后根据考核成绩进行课程结业认定,优点在于简单,学习周期短,针对性强,但是存在计划性不强,难以集体组织开展,基础不够扎实,学习不够系统等问题。适合工作时间较紧迫,且具有一定跨专业基础的人员。

4、校企合作培养

以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校的专业数量、理论水平、教学水平、教学场所优势,以及企业在技能水平、实践能力、实训场所方面的优势,在教学计划、课程设定、技能实训等方面,全过程多方面进行合作培养。

5、建立内部培训网络体系

建立以岗位专业需求和跨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培训标准,由理论基础、专业理论、实操技能、业务能力、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及新知识新技术等组成的岗位标准,使岗位培训更具目的性,提高培训效率。

统筹规划,合理利用企业现有的各级电力培训中心、实训基地、电力学院、试验研究院等内部培训资源,补充建设缺乏的实训基地,建设一套分布合理、功能完善的人才培训基地网络体系。

大力开展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选聘经验丰富、技能水平高、专业理论扎实且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传授的人才做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培训活动具有点多面广、灵活快速、贴切实际、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能够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

6、跨专业岗位轮岗培训

岗位工作中的学习,可以再工作中学习理论,理论再结合实际,达到最佳的学校效果。而复合型信息人才的岗位培训,可以采用跨专业的岗位轮岗培训,将信息人员轮岗至电力专业班组进行工作,时间跨度可以适当加长,可以最有效的培养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岗位培训具有针对性、实操性、高效性,且培训中可以学习到实操技能,但是岗位培训存在获得的知识较为零散,且因为时间长度的局限性,无法获取更深的知识与技能。

结语

当前供电企业信息化还面临着如电力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存在信息孤岛等诸多问题,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大背景下,供电企业面临着向创新、智能、绿色、服务发展转型的过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则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的关键,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企业、个人的作用,全面提升人员专业素质,才能让供电企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破除发展瓶颈,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工信部信(2013)317号.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Z].2013

[2]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赛迪信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两化深度融合中的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49~57

作者:林楠 吴元颖

电气专业教师培训论文 篇2:

电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电气专业从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行模块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努力提升一体化教学水平。

关键词:电气;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集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小组讨论协作为一体,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突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促进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实训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一、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将技术理论课程与实习操作课程有机结合起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以实践为导向,按照实习课题将技术理论知识模块化并融于每一个实习操作步骤之中,将工艺理论教學与实习教学集于一体,以课题形式将专业工艺课融入实习课,实现了理论教室与实训教室的一体化,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的一体化,理论课与实习课教材一体化。一体化教学把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避免重复教学,把学习专业理论和训练专业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强化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实习动手能力的培养。一体化教学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如何“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向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转变,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向强化技能训练转变。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际技能训练和生产实际过程中理解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和实际工艺过程,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和动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由于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对相关专业理论及技能知识的拓展和训练,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复合技能。

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突出了劳动者的技术应用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1.有利于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生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电气专业一体化教学根据相关生产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把理论和实际操作融为一体,以实习教学为主线,按照理论为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服务的原则,把教学课题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专业理论结合实践课题展开,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融合,划分为多个模块,让学生分阶段对各个模块进行学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和操作训练环节。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做合一”的模式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做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原先难学难记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变成了鲜活的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效果。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启发诱导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新的思考,进行新的探索,有利于培养创新欲望和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科学高效组织教学。一体化教学把理论课、工艺课、技能训练课合为一体,缩短了教学流程、减少了教学环节、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重复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更广泛的知识,拓展了知识面。学了就做,充分体现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学习的目的性大大增强,学到的知识直接用于实际操作,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最大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理论应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又深化和扩展了现有知识,甚至形成新的知识,零散、脱节的知识串联为一个有机整体。从2005年起,我校电气专业建设和课程的改革及创新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止,学校于2007年4月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全面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决定》,“一体化”教学随即全面展开。电气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模块,让学生分阶段对每一模块进行学习。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想方设法探索适应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积极探索和不断的改革实践,对一体化教学内在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实现了从重书本知识传授向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并重转变,从重间接知识学习向间接知识学习与直接经验获得相结合转变,从重考试成绩向注重学习过程和素质培养转变。

3.有利于对接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根据社会需求,我校电气专业“一体化”教学开设维修电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工仪表与测量、照明线路安装及检修、电机与变压器安装与检修、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常用生产机械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电子技术应用、PLC技术应用、变频器技术实训等。同时,利用校办工厂开展工学结合、产品加工,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融合,培养出的学生输送到企业,上手快、表现突出,得到了用人企业的好评,一些企业还委托定向培养人才。如开办了“驰宏锌锗有限公司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班”、“云南多晶硅有限公司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班”、“建水涌鑫铝业有限公司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班”等。

二、多措并举深化改革,大力提升一体化教学水平

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一体化教学有利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继续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提升一体化教学水平是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途径。

1.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电气专业教学内容包含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两部分,文化基础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择业观念教育和生存发展教育,专业技术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对两部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有机搭配,互相融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调研,结合实际,我们制定了《电气工程专业(中级)教学计划》、《电气工程专业(高级)教学计划》、《电气自动化(预备技师)专业教学计划》以及相应的校本教材等,为进一步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勾勒了框架,做出了规划。

2.科学合理设置一体化教学课题。根据国家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的实际,按照课程标准,理论课、工艺课和实习课重新整合,有机的糅合在一起,把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循序渐进,设置为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的一系列教学课题。依据教学大纲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坚持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把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工艺要求、教学内容以及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等进行整合编写一体化教案。先后组织人员编写了《供配电与仪器仪表》、《电力拖动》、《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电机与变压器》、《PLC》、《变频技术》、《仪器仪表与测量》、《电力拖动与机床线路》等一体化教案,为开展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3.加强一体化教学的组织管理。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一体化教学的保障。首先要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互相照应的原则统筹安排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编制科学的授课计划;其次,要建立配套考核机制,加大对教师的检查督促,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评教活动,确保教学计划顺利推进和教学内容的全面落实;再次,完善教考分离制度,健全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一体化教学水平。

4.建設一支高水平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一体化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较强的教学能力,还要有生产实践经验,技能操作熟练。打造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我们通过内引外联,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对现有教师实行“青蓝工程”,由老教师传、帮、带,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锻炼、参加各种培训、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技能大赛等,提升教师一体化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每学期我们都组织电气专业一体化教师培训,开展评课活动,并及时通过教研活动交流提高,努力打造优秀的一体化教师队伍。

5.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一体化教学的重要保证。按照一体化专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职业学校应建设相对完备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与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校内实习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电气专业现有电工电子、PLC等实训教室13个,实训工位650个,实训仪器设备2480套。为配合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计划到2014年6月,建成新的实训基地,新建实训教室8个,新增实训工位400个,新增实训仪器设备120套。

6.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一体化教学中,把艰涩、深奥、枯燥的知识以新颖、直观、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还可以把不能进行实验的技能项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演示,把静态形象以动态形式表现出来,并可以反复观摩。

参考文献:

[1]李一山.中等职业探索[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2]刘付勇,郝灵波.浅析一体化教学[J].中图现代教育装备,2007,(10).

[3]马明骏.关于技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图职业技术教育,2003,(7).

作者简介:罗家德(1969-),男,云南沾益人,云南工业技师学院电气教研组组长,电气工程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教育。

作者:罗家德

电气专业教师培训论文 篇3:

关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在电子电气专业中的应用

摘 要:该文从课题组的目标任务出发,在查阅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结合课题组在临泽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实践,得出了“五步”教学新模式和注重“六”原则的学生评价体系,同时对课程的研发提出了三个阶段、三个步骤、四个环节和三个转换的“3343”模式,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出了克服三种不适应和形成“T”型知识结构的策略。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成果

目前,学术界对职业技术学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的讨论颇为热烈,从不同侧重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但由于地域、经济社会和办学水平、师资、学生来源各不相同,我们不能全部采用“拿来主义”,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实际,灵活选用,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经济社会建设者和服务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在电子电气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3月23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指出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占有很大比重,通过职业教育,广大青年可以实现人生理想,经济社会的快速化和市场化要求培养更多优秀的知识兼技能通用型人才,必须加快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李克强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合二为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也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急需培养一大批具有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同时实现“优质制造”“精品制造”。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放缓,就业难度的增加,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主要问题有招生生源不足,就业率低,社会服务能力有限,社会、家长和学生对当前职业教育满意度低。同时,国家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从基础设施、经费保障、教师培训等方面给予了更多扶持措施。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从现实出发,开拓创新,寻求一条加快职业发展的科学、有效的路子。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

为了有更加充分的事实依据和可靠的数据,从中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结论,本文采用了调查研究法,对研究的问题分类分别罗列,制作统计表,由课题组对同类职业学校、企业进行调查。

(二)问卷法

本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在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征求了许多一线教师的意见。为增强问卷调查的可操作性,在问卷中主要以客观性试题为主,同时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科学性,也设置了少部分开放性问题,采用Excel和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文献法

课题组主要通过查阅近期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文献资料,了解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程度,增加知识和能力,拓宽思维视野。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概念的内涵,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教材体系的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及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结合近年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在电气电力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改革实践的经验,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主,以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教师综合能力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为一体化的教学法。根据研究成果,不断实践、完善、总结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构建电子电气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四、研究成果

经过课题组的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得出了具有客观性、科学性的结论。

(一)为构建电子电气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学法,提出了“五步”教学新模式

具体来讲,该教学模式的步骤如下:(1)专业理论知识;(2)实验训练;(3)创新课题、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4)实习、实践和社会调查;(5)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毕业论文,教师课题成果发表或出版。五个层次的教学环节,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具有完整性和实效性,能够实现电子电气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二)为构建电子电气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学法,提出了培养克服三种不适应和具有“T”型知识结构的“双师型”教师

要求教师克服受心理定势的影响、受知识面的影响、受实践太少的影响三种不适应。能力培养则指既能教授理论,又能指导实践或技能训练,理论知识广、专业知识深的“T”型知识结构。

(三)为构建电子电气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学法,提出了“3343”课程开发模式

具体包括三个阶段、三个步骤、四个环节和三个转换:市场调研、人才培养模式论证、课程开发;专业技术课程开发、改革公共基础课程拓展、系统构建保障体系;头脑风暴、分析开发、探讨确认、决策计划;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四)为构建电子电气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学法,提出了注重六原则的学生评价体系

教学效果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以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为基础。在评价过程中,坚持目标性、过程性、全面性、多元性、因材施评和主体能动性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融前瞻性、实践性和探索性为一体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点,不可一蹴而就。只有在实践中完善,完善中创新,不断总结、交流,才能走出一条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之路,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丁家献,李健龙.浅析数控专业的一体化教学[J].广西轻工业,2011(5).

[2] 黄胜银,李金展.“教学做”一体化在数控编程课中的实施[J].科技信息,2011(31).

[责任编辑 房晓伟]

作者:赵建伟

上一篇:美术线描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化学教学教法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