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教学电气专业论文

2022-04-21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向网络化、信息化趋势发展。针对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探讨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混合教学新模式,提出具体实施方案。教学测试结果表明,翻转课堂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中实施是可行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新模式教学电气专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新模式教学电气专业论文 篇1:

运用“常模”的概念精确计算各教研室工作绩效的方法

摘要: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常模”的概念,来模拟计算各专业教研的绩效考核,为年终绩效分配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常模;教研室考核;绩效分配

【中国分类号】F23-40

注:本文系2012年度山东省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立项编号2012642)研究成果

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常模的作用是让测验者明白测验结果分数的意义。在对教职工进行量化考核过程中,运用“常模”的概念,可以为不同专业教研室找到一个衡量绩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具有基本相同的工作环境、完成几乎相同的工作任务基础之上的。下面就我校一个二级管理单位——技工教育教学部,对这种方法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

一、样本的易于确定

常模在用于一个具体学校,就显得比较方便和简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二级管理体制下的二级学院或系,也可以当成一个学校来测算,技工教育教学部就属于后者。在这里由于考核对象是确定的,因此,样本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全体师生。

首先,就技工教育教学部而言,假定某年技工教育教学部的在校生规模为2700人,其中,汽车专业1000人,机械专业900人,电气专业800人。在职教师共98人,其中,行政科室20人,汽车专业24人,机械专业28人,电气专业26人。在编78人,外聘教师20人,其中汽车专业11人,机械专业5人,电气专业4人。

其次,每个教学团队或个人的工作目标、工作状态,工作重点、工作难点、工作对象、工作条件等基本一致。各专业或各位教师的心理需求、价值趋向、价值追求基本趋同,他们的政策环境、工作时间、工作要求相同,他们面临的教育对象学习基础和心理素质大体相当,完成同样的任务所付出的努力程度相当,因此他们符合常模样本的要求,可以找到一个可以衡量不同专业教研室的统一标准,来测算不同工作强度下的教师的工作绩效。

二、原始分数易于获取

为了表述方便,本文采用绩效赋分的概念来代替绩效工资的概念。作为一个学校或二级学院,每年的考核绩效赋分是一定的。假设,技工部年度绩效赋分考核的总体构分为:教师岗位考核绩效赋分、管理岗位考核绩效赋分、班主任考核绩效赋分、产学研考核绩效赋分四部分,并且对各项的赋分总量作如下假设:

1.假设,每人每年平均绩效赋分为2600分,那么,技工部绩效赋分总量(J)等于在编教职工人数与平均数之积。

即:J=78*2600=202800(分)。

2.假设,班主任每班平均绩效赋分为300分,那么,班主任绩效赋分总量(B)等于班级数与班主任每班平均绩效赋分之积。

即:B=72*300=21600(分)。

3.假设,教职工产学研平均绩效赋分为200分,那么,产学研考核绩效赋分总量(C)等于在编教职工数与教职工产学研平均绩效赋分之积。

即:C=78*200=15600(分)。

4.假设,管理岗位考核绩效赋分总量G=∑岗位实效系数*(J-B-C)/78。其中,岗位实效系数等于岗位系与岗位人数之积。

则:G=18.8*(208200-21600-15600)/78=41215.38(分)。

由此可以推出。管理岗位考核绩效赋分平均值G/20≈2060.76(分)。

5.假设教师岗位考核绩效赋分总量用A=J-B-C-G.

即,A=208200-21600-15600—41215.38=129784.62(分)。

则:A/58=2237.66(分)。

以上数据通过简单的计算,都是可以轻易获得,并且可以假设的各部分是固定,下面重点利用“常模”的概念计算出教师的绩效赋分。

三、教师绩效赋分的计算方法

正如前面提到的,各专业的工作任务和难度基本一致,但由于各专业的生师比不同,而产生出要完成同样的工作,要达到同样的目标,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我们把“付出的努力程度”叫做工作强度。工作强度大的专业,完成同样的工作任务应该得到更多的绩效赋分,基于这种工作强度与绩效赋分的某种联系,建立起一套具体实际意义,操作性强年度考核绩效赋分办法。

(一)关于教师数的折算方法

由于各专业采取的教学模式不同,教师的课时量有很大差异,如果只能简单地用课时量来计算绩效赋分,显然是不公平的。另外,由于外聘教师的工资是按课时量来单独核算的,而各专业外聘教师数量由于种种原因,并不相同,其工作量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需要对各专业的教师数进行一个合理的折算,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在编教师的真实的工作强度。

假设:汽车专业在编教师平均课时为12.5,外聘教师平均课时为16;

机械专业在编教师的平均课时为10.5,外聘教师的平均课时为18;

电气专业在编教师的平均课时为11.5,外聘教师的平均课时为14

那么:汽车专业折算教师数为13+11*16/12.5=27;

机械专业折算教师数为23+5*18/10.5=31;

电气专业折算教师数为22+4*14/11.5=26。

(二)各专业教研室绩效赋分的组成

各专业教研室绩效赋分由专业基础考核部分(10%)、日常工作考核部分(20%)、工作成绩奖励部分(20%)和工作强度考核(50%)等四部分组成。

1.关于专业基础考核,我们假设由专业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专业规模、生师比、教学名师、重点专业、精品课程、专业建设资源库、试题库、档案建设等十项内容组成。对于这十项工作,都要提出明确的合格和优秀标准,让教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做。以下关于日常工作考核、工作成绩奖励等部分,也同样的明确标准和考核方法。

2.关于日常工作考核,我们假设由人才培养方案、新模式教材或讲义编写、教研活动开展情况、专业建设平台数据填写情况、教师上课情况情况、学生笔记情况、学生考勤情况、公开录相课组织情况、教师听课情况、教师到顶岗锻炼情况、企业人才库建设情况、校企合作委员会建设情况、专班建设情况、实践基地建设情况、学生就业情况、综合治理情况等十六项内容组成。

3.关于工作成绩奖励部分的考核,我们假设由优秀人才培养方案、优秀新式模式教材(讲义)、说专业(说课)比赛、多媒体课件比赛、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工作评比、公开录相课评比、优质课堂评比、顶岗锻炼标兵、优秀教授(博士)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校企合作先进集体、优秀专班、校企合作示范实践基地、社会培训先进集体、产学研先进集体、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学风建设先进集体、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等二十一项组成。

4.关于工作强度考核,对于在编的教师的工作强度,可以进行如下假设。

(1)工作强度是指完成同样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需要付出的努力的程度。某专业的工作强度可以用其专业生师比与全系总的师生比的常模的比值来表示。这个数值越大,表示这个专业的工作强度要比其他专业的工作强度大。

(2)生师比的常模为学生总数与教师总数(折算后的教师总数)的比值。假设:学生数用Xs,教师数用Js表示,生师比常模用Mss表示,其中,Xs=2700,Js=84。那么,Mss=Xs/Js=2700/84=32.14

据此,我们可以计算出三个专业的生师比如下:

汽车专业生师比为1000/27=37.04

机械专业生师比为900/31=29.03

电气专业生师比为800/26=30.77

(3)各专业的工作强度的计算,我们假设汽车专业的工作强度用Qqd表示、机械专业的工作强度用Jqd表示、电气专业的工作强度用Dqd表示,那么,Qqd=37.04/32.14=1.15

Jqd=29.03/32.14=0.90

Dqd=30.77/32.14=0.95

由此可推导出,各专业教师按工作强度赋分为教师岗位考核绩效赋分平均值*50%*qd*在编教师数,其中教师岗位考核绩效赋分平均值*50%=2237.66*50%=1118.83

那么,汽车专业教师按工作强度赋分等于1118.83*1.15*13=16726.50

机械专业教师按工作强度赋分等于1118.83*0.90*23=23159.78

电气专业教师按工作强度赋分等于1118.83*0.95*22=23383.54

我们可以把各专业教研室的工作强度赋分相加,得出,教师工作强度赋分总量为16726.50+23159.78+23383.54=63269.82,大约是教师岗位绩效赋分总量129784.62的48%,与教师岗位赋分总量中50%的比例基本相当,也进一步证明了这种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总之,利用“常模”的概念计算教师年度考核绩效赋分办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各专业之间由于生师比不同而造成的工作强度不同的矛盾,能够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和公平正义原则,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育的标准化管理实践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董先(1965-),男,山东威海人,威海职业学院技工教育教学部工业技术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是2012年度山东省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立项编号2012642)项目负责人、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十二五”规划科研立项课题《高级能人才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编号RSJT2012-Z016)项目主持人

作者:董先

新模式教学电气专业论文 篇2:

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教学新模式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向网络化、信息化趋势发展。针对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探讨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混合教学新模式,提出具体实施方案。教学测试结果表明,翻转课堂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中实施是可行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电机与拖动基础

1 引言

随着智能终端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的微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以“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1]。微课教学符合时代发展趋势,满足多种教育教学需求,已经成为国内教育领域最有发展前景的新生事物之一[2]。

自从美国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成功应用翻转课堂实施教学以来,翻转课堂这种基于网络、不受时空限制的教学模式得到普遍认可和推广。翻转课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3],它的出现为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

在全面倡导“以人为本,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生的大环境下,微课建设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如何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微课资源并应用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如何避免微课制作“形式大于内容”,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等问题,是广大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为例,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微课建设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探讨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教学新模式。

2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电机与拖动基础是自动化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学习这门课普遍感觉既枯燥又抽象,学习起来非常吃力[4]。课程教学大多仍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灌输式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地点均是统一安排,灵活性较差,很难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准学习者的需求,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在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中,根据电机与拖动基础的课程内容特点,学生如果没有提前预习,很难在课堂学习中听懂全部内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缺乏课堂自主活动,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知识的受体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者,而这恰恰违背了社会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传统课堂教学时间过多、内容过多,教学效果不理想 传统课堂教学每节课45分钟,而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保持的最佳状态是10分钟左右,所以冗长的课堂教学必然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理解和記忆力下降;同时,大学教学基本上每节课都是新课,繁杂而多的新知识点导致学生的认知能力下降,快节奏的、大信息量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消化,教学效果不理想。

3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

胡铁生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1]。微课的最大特点是学习者可以自主学习,且学习时间是简短的(一般10分钟左右),学习的内容是某章节的重点内容[5]。

翻转课堂是学习者在上课前观看学习教学视频,而课堂上主要是教师辅助完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业答疑及交流互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由此,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实质是带动学习者的探究性学习和基于项目的主动性学习[6-7]。

翻转课堂成功开展的前提是要有一系列高质量的微课视频教学资源,微课程与翻转课堂二者相辅相成。

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设计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专业的Robert Talbert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设计出典型的翻转课堂模型图[8],如图1所示。

笔者结合对翻转课堂的理解和对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特点的分析,提出图2所示的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教学模式实施方案,方案中沿用了课前、课中、课后典型的三阶段教学模式,同时又注重教学反馈与互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模式相互促进、浑然一体。

课前视频资源准备阶段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完整的学习体系,主要包括教学资源微视频的制作和交互式网络平台的开发。在微视频制作过程中,笔者首先根据教学大纲总体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分解,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内容微单元如图3所示;然后对每个分解的微单元进行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设计符合项目化教学理念,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完成学习计划的制订;最后对每个微单元进行微课视频制作,笔者采用常用的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PPT制作微课视频。学生根据任务制订学习计划,完成课前视频自主学习。

另一方面,利用学院的网络课堂资源搭建支持个性化和交互式的网络平台,利用网络课堂实现微课视频的上传和学习任务单的发送,学生利用网络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问和交流。

课中学习阶段 课中学习阶段是整个翻转课堂的核心阶段,主要任务是知识内化,包括知识理解、知识提升和教学反馈。知识内化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学习者是否掌握对知识的迁移及运用能力。对电机与拖动基础这门课程来说,主要表现为学习者是否能掌握四类常见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是否能理解电机的数学模型,是否掌握电机的起动、制动及调速等运行性能等,且能理论联系实际,熟练操作并掌握与课程相关的实践环节等。

课中阶段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在课中主要进行问题提问、互动交流、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师主要进行辅导答疑、补充讲解、问题点评等。

教学反馈是课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能检验学生是否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根据教学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

课后总结反思阶段 课后利用网络课堂平台进一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根据教学反馈结果及时总结反思,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微视频资源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和补充,最终形成课程微视频库,从而促进微课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为后续教学研究和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

5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测试

为了验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课题组对学院14级自动化专业72名本科生、14级建筑电气专业75名本科生进行了两周的模拟测试,自动化专业采用传统授课模式,建筑电气专业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组制作了直流电机微课视频群,包含五个微课视频资源,学生线下自主学习。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课题组通过问卷的形式对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显示,在学生认可度上,83.3%的学生非常满意,9.7%的学生较满意,6.9%的学生表示一般。在学生认可度上总体达到预期目标。

在教学效果测试方面,课题组通过小组汇报、作业测试、实验操作测试进行,满分为100分,60分合格。成绩合格率(%)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测试结果显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知识内化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

通过本次教学测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如下。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足够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这需要学生有强大的自律性,按时完成教学视频任务学习。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控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中心完成课中知识内化过程,制定周密的课堂教学活动安排,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需要教师制作高质量的、通用性强的微课视频库等,这对教师的要求不是弱化而是增强。

3)需要建立健全更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不能按时完成视频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督促,考虑个体差异,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受益。

4)微課平台是微视频资源库的载体,是翻转课堂成功开展的重要途径。打造出功能强大、交互性强、多样化的微课平台终端,是微课资源共享、推广的重要保障。

6 结语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教学模式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运用表明,翻转课堂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中实施是可行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但翻转课堂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模式,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必须让广大教师从思想上接受并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受益,而不是形式跟风。本文提出的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一些成效,为高校其他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依据和借鉴,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从而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2]胡世清,文春龙.我国微课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6(8):46-53.

[3]刘小晶,钟琦,张剑平.翻转课堂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8):105-110.

[4]梁芬,姜宏伟.三本类院校“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50-51.

[5]张灵芝.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6):70-72.

[6]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18.

[7]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23):55-58.

[8]Talbert R. 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J].Primus,2014,24(5):361-374.

作者:梁芬 郭亚男 张新英

新模式教学电气专业论文 篇3:

浅谈职高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的实践性

摘要:职业高中电气类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实践性教学,则是指培养学生具有基本实验和操作技能,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性教学,是职业高中电气类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职高教育 电气类教学 教学实践

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学方法多样,让学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以电气类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将学习的重心向知识的探究转化。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学习评估、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或合作完成,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电气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实施“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完善终身教育体制,重在对人才的培养。对于报名学习电气专业的职高生来说,他们现在急需的是熟练解决自己学习、生活和今后其他各种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在这些学生中一般有二种情况:一种是希望能够通过考核取得证书,以便自己能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找到一席之地;另一种是通过学习电气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不致于被淘汰。电气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技能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正确、熟练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问题。而多数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往往一片空白,他们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往往要靠大量反复的实践,因此,实践操作对于电气专业知识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建立系统的电气知识操作运用能力,我在讲授电气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尤其是网上教学的资源优势,使学生们在掌握电气知识的同时,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多动脑和动手。我比较注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知识并能融会贯通运用于学习和工作中,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以黑板加粉笔为主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当前的网络设备采取双向教学的方法,即通过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建构知识网络,实现认知结构的整体优化

电气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沟通教材中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使新舊知识逐步形成知识网络,进而内化为认知结构。合理而优化的认知结构能帮助学生顺利的解决问题,为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是要认识每单元知识系统的整体结构,理清知识要素之间的纵横联系,尤其是理清教材中概念原理间的联系规律,分清知识的主干和分支。其次要启发学生归纳、概括、比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一题多解,一法多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后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建立与发展认知结构,对知识要素比较其“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并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

三、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电气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电气专业要开辟一定面积的实验实习基地,满足开展电气教学实习的需求。在建设管理上,尽可能与电气生产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的生产环境,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新模式;要注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它有利于完善实习课题和实习项目,扩大实习范围。与生产单位对接,按照互惠互利原则,签订联合协议,让学生参加生产实践,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组织电气专业师生共同参加的科研课题小组。学校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科研课题,还要结合本校和当地电气生产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急需解决的课题或者疑难问题,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指南车原理”、“车辆驾驶仪表盘”、“情商与智商”等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技巧和水平。

五、根据规划教材,编写校本实习教材,改革教学实习方法

专业教师应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教学法改革,依照现行教材,根据电气教学实践需要,编写切实可行的分散实践性教学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要以学生形成系统电气知识和技能为主线,制定技能训练计划,设计技能实训台历和具体日程表,尽量使理论教学由教室移到田间,移到生产场所,使教师的口授、示范、学生模仿等教学环节紧密结合。

六、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既要有专业理论教师,又要有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力求建立起一支既能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又能指导电气专业实习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想实践性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双师型”教师是关键。同时,也可在科研单位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电气生产一线的生产能力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以强化电气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

总之,教学要现代化,教学模式必须现代化,电气类专业课程教学也一样,但就目前职高新课程的改革来看,广大职高教育工作者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应真正体现电气类知识应用教学的基础性、趣味性、应用性和理论性,开阔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职教中心 )

作者:王学敏

上一篇:番茄灰霉病防治分析论文下一篇:示范与引领初中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