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电气专业论文

2022-04-18

【摘要】现阶段,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为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贯彻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下的实用性人才,将创意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融入到高职各专业课程体系中,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缓解现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举措。本文主要分析阐述将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职船舶电气专业课程体系的相关内容,以期对高职院校创新专业课程体系有所帮助。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分制电气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分制电气专业论文 篇1: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电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目前我国电气行业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本文依托新工科行业背景,通过分析电气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电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构建集综合实践平台的建设、校企合作模式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拟为高校探索适应新工科要求的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电气;人才培养;应用型

1.目前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1 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不足

新工科建设概念与内涵基本清晰的基础上,探索人才培养道路,大力完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当下国内高校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1]。实践能力是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因此专业实践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工科院校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仍是学分制,修完一定学分即满足毕业条件的学分要求,而在综合实践环节并无过多要求,没有突出适应电气专业特色的专业实践性。同时,多数高校电气专业实践平台不够完善,对基于“互联网+”搭建各种专业实践平台投入比较少,学生接触到的实验课程也多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1.2高校对校企合作的投入不足

随着电气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用人单位对电气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下高校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期望不相适应,毕业生未能实现高质量就业,而用人单位也缺乏与专业能力相匹配的应用型人才。多数高校并没有有效的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对电气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仍停留在实验室,而未能走出校园与新兴产业及龙头企业进行合作。高校电气专业人才培养应当与新时代技术推广、产品研发、创业引导和社会服务转化等方面有效结合,建立不同形态的实践环境和创业孵化器。

1.3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不完善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密切协作以着力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关键举措。首先,高校对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扶持不足,教师缺少学习工程实践项目的机会,其次,教师自身对企业中的技术开发、工程实践运用、产品研发等核心环节的参与不足。教师没有匹配本专业的专长、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资源不足等都会成为阻碍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学校的教师整体学历水平不高,同时缺乏很多高水准的教学资源,造成科研团队培养的运行受到严重阻碍[2]。

2.电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1加强综合实践平台的建设

综合实践平台的建设应根据电气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电气行业的发展方向不断改革实践课程模块,建立智慧化课程结构的体系。首先,校内实验室应根据需求在课余时间实现开放,构建“学生想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环境。对于创意新颖的想法,给予场地、人员和经费支持,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将创意逐步实现,形成积极奋进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成立电气专业方向科技工作室,吸引优秀的学生加入,共同筹建与电气专业课程相关的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利用各种线上线下资源进行项目的研究学习和创业实践。在现代化科技的迅猛发展下,高校还应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人、机、物等对象的全面互联,形成从整体方案、合作设计、创新实践的智慧化体系,并且能够将教师和学生的想法进行个性化定制,利用互联网实现信息化共享,同时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智能化实践。

2.2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投入

建立校企合作是校内实践的补充和延伸,既能解决企业的人才需求,又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两者紧密结合。高校校企合作不仅要实现学生环节校企合作,也要实现教师与企业的项目合作以深化产教融合。可以建立案例化教学的培养模式,围绕电气行业实际项目,设置相关课程,以高校教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的联合教学和考核的模式,定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依托电气专业的优势,在高校周围建立电气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引导学生积极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创意创新项目实训,并且将毕业设计、专业化设计等课程实践环节全程在实训基地完成,以提高学生综合的实践能力和电气专业创新能力。合作企业也可将实训基地作为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基地,解决电气专业科研研发过程中技术突破难、自身设备参数不匹配等问题。综合实训基地既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自主实践,同时又能促进高校与企业创新团队融合和不断进步,对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深化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3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注重开展教师产学研工作,向电气行业内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并发展资历深、实践能力突出的专家成为教师骨干。同时,高校自聘教师自身也要积极参与企业中的技术开发、 电气设备实践运用、产品研发等核心环节,提高教师自身实践能力。 通过每学期教师综合评价,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可以在学校开设技术专题讲座和专业选修课,通过实践平台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企业的客座教授也可以参与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通过优秀教师和企业的客座教授传授给学生的众多新鲜、前沿的学术观点,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质量得到了巨大提高,从而激励更多的教师积极实践,进而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提高电气教师队伍实践学习的积极性、自学能力和专业水准,并和企业客座教授之间不断地交流学习,已然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结 语

新工科背景下的电气专业综合实践平台的建设、校企合作培养体系的建立以及师资队伍的完善对全面提升适应新工科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推动专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必须要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针对电气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应用型培养模式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蔡映辉.新工科体制机制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高教探索,2019(1):37-39,117.

[2]乔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方法实践及创新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19(7):297.

作者簡介:翟峰,男(1989.3-),汉族 山东莱阳,本科,助理实验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向,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作者:翟峰

学分制电气专业论文 篇2:

浅谈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职船舶电气专业课程体系

【摘 要】现阶段,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为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贯彻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下的实用性人才,将创意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融入到高职各专业课程体系中,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缓解现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举措。本文主要分析阐述将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职船舶电气专业课程体系的相关内容,以期对高职院校创新专业课程体系有所帮助。

【关键词】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高职课程;专业体系;船舶电气专业

现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在诸多就业困难的原因中,毕业生素质能力不足、创新实践能力差是主要原因。对此,为突破瓶颈,打破困局,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十分必要。下文以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职船舶电气专业课程体系为例。

1  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职船舶电气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现阶段,“机电合一”是船舶电气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与基本模式,这本质上是为了提高船舶电气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更适应船舶电气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对此,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在船舶电气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意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是融入度低。高职船舶电气专业课程体系本身具有内容丰富、系统庞杂、涉及面较广的特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加之高职院校任何專业的学习都要在专业课程内容之外学习必修课程,学习任务较重。基于此,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必修与专业课程上,学校也在课时安排与课程编制上更加重视必修与专业课程,这就使得创意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安排较少,且没有硬性学习规定,使得课程融入度低。

其次是专业性差。融入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校与学生对于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职船舶电气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视程度不足,且还未找到更为合适的融入点。相关课程编制的专业性较差,对学生创意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创业能力提升的实际指导作用较低。

最后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引导工作不足。其实,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只有将自身的想法转换为具体的实践,这样的创意创新才有意义,才有可能使学生走上创业的道路,促使其创业成功。但是现阶段在高职船舶电气专业课程体系中,针对于此的课程设置较少,教师在这方面投入的精力也较少,更多教师还是围绕教学大纲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当然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的支持有限,不能很好地联系到适合的实践单位或场所;另一方面则是老师自身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有限,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相关经验欠缺[1]。

2  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职船舶电气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法

将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职船舶电气专业课程体系中时,要时刻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原则,真正从社会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从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培养创意创新意识和提高创业能力的角度出发,注意方法的适用性。

2.1  专业为本

要以专业课程为本,只有专业素质过硬,才能使得创意创新创业有根基,具有实践性。为提升学生专业水平,提高创意创新创业的实践性,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三创”大赛的形式,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组建团队,设立项目,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意创新创业热情。对于好的创意创新创业项目、方案、计划等,高职院校可以开展巡展,甚至进行扶持以落地实施。除此之外,通过“三创”大赛,高职院校可以组建专业的创意创新创业团队,提高师资团队建设水平及在创意创新创业方面指导学生的能力。

2.2  课程完善

高职院校要将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船舶电气专业的过程变成隐性过程,即不断完善各专业课程,使得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到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明确创意创新创业的不同融入点,创意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创业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结合市场、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2]。

如在进行“船舶电力推进技术”教学时,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船舶电力推进形式及系统就是具体应用中的核心内容,一些器件、技术、装置的创新研发及应用推广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对于创意创新创业而言是很好的契机与切入点。

2.3  实践推进

高职船舶电气本身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为不断将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职船舶电气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该重视专业实践的推进。专业实践一方面是创意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安排,另一方面则是就业实践的安排。前者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制订具体的培养方案,可以通过实践“学分制”的方式,确保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效果[3]。后者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实际岗位的就业实习机会。只有真正从事相关工作,学生才能够切身体会到船舶电气的实际内容,建立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除了安排实习岗位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专业沙龙、课外实战、拓展训练等方式,丰富实践的内容与模式,从而提高将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职船舶电气专业课程体系的效果与程度。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院校在新时代背景条件下,要加强对学生创意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具体到将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船舶电气专业课程体系的相关内容方面,高职院校要把握专业发展的趋势方向,明确市场的定位需求,以此为根本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创意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激发培养,从而真正为我国船舶电气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卢秀峰,余汉生.创新创意实践与就业创业服务融合发展的教学模式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

[2]金双.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J].广东蚕业,2019(3).

[3]李芳玉,赵本纲,吴娜.高职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8(36).

【作者简介】

杨淑娟(1987~),女,汉族,山东济宁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船舶电气自动控制。

作者:杨淑娟

学分制电气专业论文 篇3:

中职电气类学生缩短就业适应期方法初探

摘 要:本文就中职电气类学生就业适应期长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以减少电气类毕业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以致于没有适应期。

关键词:缩短 中职学生 电气类 适应期 校企联办 办学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职电气类学生的就业选择机会越来越多。也促使更多的学生加入电气这一专业,给中职电气类学生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然而,经调查,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只有5%的学生能够适应工作,其它的学生还需要企业经过长时间的再培训才能上岗。长时间的适应期造成企业人财力等源的浪费,企业老总甚至宁招民工也不招中职学生。下面就中职电气类学生适应期长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中职学生就业适应期长的原因:

1.学生基础差 缺乏自信心

来中职学习的学生大多是初中学习不好,纪律不好,考普高没希望,被教师婉言动员来的;或者是家长及学生自己失去升入普高的信心,又不想立即走向社会,而希望学习一技之长的学生;有的甚至初中没毕业。念书的目的简单:混文凭找好工作。对以《电工基础》及《电子线路》为基本理论的基础知识,由于其极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学生普遍都感到枯燥无味、难学,不知该学什么、该怎样学,对学习缺乏兴趣,基础知识普遍都掌握不好,从而对各种电子产品的结构、电路原理分析方面,更是觉得困难重重,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都有感到难以学懂,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的目标,缺乏自信心。对于 “PLC”,“发电机原理”等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困难,如读天书,长时间滋长其惰性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2.教材设计不合理

中职电气专业所用教材是职教部规划用教材,版本多,内容陈旧,缺乏新知识新技术,跟不上知识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且重理论轻实践。如《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一书中,对蓄电池的原理构造 传统点火系的原理构造介绍的非常详细,而对现在汽车广泛使用的微电脑知识点到为止。所以说,现在还没有一套真正适合中职学生的电气类教材。

3. 师资力量簿弱

从事中职电气教学的专业教师缺乏,大多从师范物理专业改行而来的,有的甚至是其它专业改行的。这样的教师如果在普教教学会得心应手,在中职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真正能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即能传授学生理论又能教会学生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如凤毛麟角。 由于教师的待遇低,真正大学理工类的毕业生都不愿从事教学。

4.学校硬件条件差(教学基础设施陈旧)

职业教育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中等职业教育更是刚受社会重视,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学校硬件条件跟不上电气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要。学校很难拿出几十万 几百万建一个现代化的电气实验室或模拟实验室,即使购置了实验实践设备,由于使用和维护成本高,束缚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在陈旧的低水平的设备上培养企业需要的中高水平的技能人才。

5.办学理念模糊

现在的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办学理念模糊,职业特色不明显的特点,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没有明确读这样专业毕业后的学生具体应掌握哪些理论知识及技能,毕业后应能从事何种专业技能工作,或者说从事的专业技能工作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虽然有的学校教学目标明确,但具体时,没有更多的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即学生本身的素质、基础知识及接受能力,从而将教学目标定得过高而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大多沿用普教模式,重升学轻就业,重理论轻技能,同时受学校基础设施及师资的限制,文化课 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失调,大致是10:10:1,即使实训课也是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

二、缩短就业适应期的方法

1.淡化理论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职业素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但却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学生只有对电气专业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去探索学习这一门知识,电气类学生都有学好专业的愿望,学校和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技能,做专业尖兵的信念。电气专业上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克服传统的“教师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的教学模式淡化理性知识,强化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职业素质。如,将《电工基础》中的基尔霍夫定律 叠加原理等知识的教学搬到实验室进行,教师负责准备足够的仪器与元件供学生自选,简化实验过程,引导得出结论,用实验强化理论。在实验室教学,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得到一种成就感。再如,实行学分制,取消年级界限,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早毕业早挣钱。将计算机仿真 多媒体课件引入电气实验教学中。 定期搞技能比武,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2.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开发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开发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 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目标企业的需求而设计的,教材的设计应删繁就简,精简理论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增加新技术 新知识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校本教材开发,一般利用“行动导向法”先确定学生的技能目标,根据技能目标再确定理论课及实训课的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电气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将电气理论与实验课进行融合,如将《电子技术基础》《汽车电子线路》与《单片机》的有关知识融合在一起,以实验为平台向学生讲授与就业有关的专知识,淡化理性知识讲授,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体现职教特色;同时,还能保证知识的系统性 严谨性,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校本教材的开发应与时俱进,保留一部分、精简一部分、删除一部分,同时结合企业的需求,增加新知识新内容,如在《汽车电子线路》中精简原理较强的知识,增加现在汽车中普遍应用的微电子控制及故障诊断的知识。校本教材的开发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为目标。

3.走出去 请进来 培养双师型教师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现在国家很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俗地理解双师型教师是即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教师。由于电气行业的特殊性,技能更重要,电气专业教师应定期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了解企业对电气专业的需求和要求,学习所教专业在实践中应用的新技能 新工艺 新方法,丰富理论,增加技能,真正做到能说能练的“真把式”。还可以聘请企业的技师充当学校的兼职教师或定期来校培训学生培训教师,用企业文化熏陶学生,缩短学生适应期。

4.校企联办 弥补教学设备不足

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师资若 ,教学设备不足,普通中职学校更无财力在设备上有较大的投入,尤其是中职电器专业的实验设备,种类多 成本高。校企共建实践基地,能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达到“四赢”:一,使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准真实的环境中得到锻炼;二,解决了学校设备匮乏 的困境;三,企业能从实训的学生中选取未来优秀的技术工人,四,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校企联办还可采用办公半读的形式,使学生获得收益。中职电气专业学生通过校企联办能满足企业“零距离”上岗的要求,缩短适应期。

5. 改变传统的办学理念

改变传统的重升学轻就业,重理论轻实践的办学理念,中职办学应把实践教学放在首位,把培养中初级专门技术人才做为首要任务,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以实现学生及家长愿望为最终目标。电气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应具有理论知识适度,而实践操作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特点。学校应根据沈阳及其他省市在發展的不同时期对电气类人才的需要而开设专业,搞订单培养,如针对坑口电厂落户沈阳及沈阳周边煤炭业的发展,对口培养相关的电气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胡立新 王平 应慧。丰田教学模式下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3.徐宗敏,工学模式下中.职电子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作者:彭加成

上一篇:马克思人学思想论文下一篇:档案缩微品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