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论文

2022-04-20

摘要:文章以湖南省为例,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认为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农产品基地发展滞后、企业数量和规模亟待扩大、市场机制不健全以及发展环境不容乐观等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论文 篇1:

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对策

笔者认为,团场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要走以特色参与竞争求发展的路子,立足特色优势,培植特色产业,形成几大产业群,由此带动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分类分层次、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当前,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和关键。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必须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职工增收这个中心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立足市场和资源,统筹规划,突出特色;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为重点,坚持大中小型并举、多轮驱动,紧密龙头、基地、农户的有机结合;采取改造提升和改革规范现有企业、引资嫁接等办法,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农业产业化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采取或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体制创新。一是坚持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則,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建立稳定、可靠的供需关系。把生产、加工、销售有机地联结起来,成为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二是坚持多轮驱动原则,打破所有制界限和地区封锁,坚持谁有能力谁发展,谁有本事谁牵头,谁当龙头扶持谁。支持国企、私企和其他经济组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四是要充分尊重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探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途径。

三、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融资渠道。一是发挥职工兴办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投资的积极性;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示范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在尊重企业自愿的前提下,推行股份合作制,探索利用社会闲散资金的途径。二是协调金融部门,解决产品有市场前景而资金短缺的问题,在信贷、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营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金融环境。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展农业产业化。四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团场资源优势和发展条件,把团场的优势资源和内地的资金、技术等结合起来,确定一批有发展前途的项目,高起点培育龙头企业,也可以与内地企业合作,利用他们的技术、资金和市场网络、品牌等共同进行开发,形成新的生产力,促进团场农业产业化发展。五是引导农业产业化企业完善自我积累机制,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同时,要管好、用好、用足资金,完善投入机制,确保资金投入的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快科技创新,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强大支撑。技术创新是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围绕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使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企业职工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培养造就一批企业带头人。大力发展能人经济,能人的带动,风险可能小,更能适宜团场的发展;切实抓好团场流通大户及经纪人队伍建设。要抓紧对职工的技术培训,尽快提高职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健全科技管理、服务、示范、推广、培训五大体系;形成纵成线、横连片的科技网络。大胆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农科教结合,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人才制约,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力量,搞联合、嫁接,逐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降低成本,促进一批企业整体素质提高。

五、加强引导和服务。一是加强对龙头企业指导和服务。要从过去用行政手段为主抓农业转到用经济手段抓农业,重点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来;从主要重视基地建设转向重视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上来;从依靠行政指挥转到加强指导服务上来。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加强引导,不搞行政干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市场主体作用。二是确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区。依托小城镇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区,因地制宜,立足发挥团场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不搞一个模式,可以是市场拉动型,也可以是基地型。在主导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市场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培育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打造典型,树立样板,典型引路,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发展,做到兴一业富一方,抓一品富一片,防止产业雷同和低效重复。三是制订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明确协调领导机构和落实部门。

本栏编辑 杨 波

作者:刘 孟

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论文 篇2:

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文章以湖南省为例,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认为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农产品基地发展滞后、企业数量和规模亟待扩大、市场机制不健全以及发展环境不容乐观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土地制度、金融制度和农产品流通制度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并提出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改善农业金融环境、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技和教育投入力度等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湖南农业;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得以迅速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其中,制度因素是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源。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才能为农业产业化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笔者以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分析了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作为农业大省和全国的粮食主产区,以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案例,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的方面。

(一)农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湖南农业基地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截至2008年底,已建成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100多个,其中包括28个优质稻生产基地和60个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并已形成各类养殖专业户74万户。农业基地建设已经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化特征,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优势产区,为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原料供给,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带动了全省农产品优质率和商品率的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了一定的物质保障。

(二)农业企业成长迅速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迅速成长和壮大,是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近年来,湖南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该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截至2008年初,已注册的湖南农产品加工企业4万多家。其中,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220家,联结基地230多万公顷,带动农户近400万户。同时,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部分企业已经在国内外初具影响力或者已经上市,2008年成功人选湖南“十大标志性龙头企业”的湖南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正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就是其中的典范。

(三)专业农合组织迅速扩张

作为全国农合组织的试点省份,湖南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和营销大户。截至2008年初,湖南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发展到8000多户,入社农户多达200多万户。农合组织在与农户合作过程中,基本上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利益联结模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总之,在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以“龙头企业+农业基地+农户”为主的农业产业化模式,订单农业已经基本形成,专业农合组织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湖南省的情况来看,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四个突出问题。

(一)农产品基地发展滞后

农产品基地是农业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主导农业产业和产品生长发育的“土壤”,是保证农业企业原材料稳定供给的基础,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从湖南已有的100多个农产品基地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是优质专用型农产品基地建设滞后,不符合产业化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例如,湖南的水稻总产量居全国第一,但优质率仅为35%左右,柑橘年产量在150万吨以上,但总体品质和竞争力不高。其次是农产品基地布局不合理,服务不配套。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而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又主要在城市,这就加剧了产销脱节。因此,必须加强仓储、物流和市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企业数量和规模亟待扩大

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带动者和市场开拓者,同时也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农业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是联系农户和国内外市场的纽带,具有开拓市场、深化加工和技术创新的综合功能。可见,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壮大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从目前湖南的实际情况来看,能称得上“龙头”企业的农业企业为数不多,规模不大,能“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的企业则更少,因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有限。

(三)农业市场机制不健全

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相互联结,产、供、销一条龙,种、养、加一体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典型特征。农业产业化的本质是由有关各方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经济共同体。然而,从湖南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和风险共担、合作发展的联动机制。与此同时,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横向联系也不紧密,缺乏联合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利益。此外,信用的缺失也是影响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是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供销合同难以得到农户的有效配合,农户违约问题时有发生。农户与企业之间的这种脆弱的信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稳定发展。

(四)产业化发展环境亟待改进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有系统的政策法规和宽松的发展环境与之配套,还需要多个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从湖南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认识仍然存在偏差,很多人甚至认为,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就是加大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致使实践中忽视法律保护和外部环境的培育。特别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并没有形成对外部金融支持的有效诱导,财政支持的杠杆效应不显著。此外,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土地自愿有偿流转政策和龙头企业上市融资政策等虽然已经制定,但在实践中却缺乏可操作性。此外,地方保护主义和政府的行政干预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并影响着湖南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约束因素

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制度因素。具体来讲,就是国内既有的土地制度、金融制度和农产品流通制度等,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一)土地制度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约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这一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首先,土地分散经营和低效利用,既浪费了资

源,也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其次,农民没有土地的所有权,只有经营权,而且农民对土地的占有和使用不稳定,也就缺乏长期经营的积极性,致使产业化经营受阻;再次,分散的家庭经营,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和先进农业技术的运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就无法真正实现;最后,分散化的经营,加上市场信息不灵,农业生产仍然是“小而全”的自然经济,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不高。2004年,我国对农村土地政策进行了局部调整,强化了对土地的保护,尤其是对耕地的保护。按照现行的土地政策,农民进城工作并长期定居,其所承包的土地必须返还给集体,农民退掉对土地的使用权,却得不到任何补偿。因此,农民为了保留土地的所有权,不得不选择务工于城市而定居于农村的生活方式,既影响了城市化进程,也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见,现行的土地制度,虽然历经多次改革和调整,但仍然无法完全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二)金融制度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约束

湖南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抑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资金供给约束。影响农业资金供给的因素,既有地方行政和金融部门认识不足,存在重工轻农思想的问题;也有农村资金多向分流、支农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其次是资本运营的缺位。从我国农业资本市场的发育来看,目前的资本运行体制较为僵化,资本运行相对低效,社会资本无法在农业和其它部门之间以及农业内部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与此同时,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清理整顿以及一系列融资限制和约束措施的出台,也影响了农业企业的融资和资本运营,形成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约束。再次是农村金融结构矛盾的约束。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仍然主要由国有部门垄断提供,这种供求主体所有制的不同,决定了农村金融供求之间的矛盾:国有金融机构倾向于支持信用级别较高、为数不多的大型龙头企业,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却难以获得金融部分的支持,从而影响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农产品流通制度对农业产业化的约束

农产品流通是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农产品只有得到市场认可,进入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湖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但是,与生产相比,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却相对较为缓慢,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实施以来,农业生产与农产品流通的矛盾开始凸显,农产品流通是否顺畅,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意义重大。然而,从湖南农产品流通的现实情况来看,“卖难”问题十分普遍,势必造成资源浪费,并影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具体来讲,农产品流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之间的矛盾;二是市场体系不完善,致使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三是市场导向功能不强,农业生产的自然性、盲目性特征突出;四是重生产而轻流通观念的影响。此外,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生产和参与流通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关键是要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改善农业金融环境的基础上,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技和教育投入力度,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

(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是农民最基本和最可靠的社会保障。笔者认为,深化湖南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考虑以下三种方向。一是建立股份合作制。这是1992年广东部分农村地区探索建立的一种土地制度,是在不改变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把股份制引入农村土地制度建设,通过土地承包权入股,将土地的使用权与收益权进行分离,农户通过股权获得收益,从而使土地得以流转,劳动力得以顺利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地的适度集中和规模化经营,也使大量的劳动力得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二是双层产权制。它是以社会所有制为前提、业主所有制为基础的。在这种制度中,农村土地的终极所有权归全社会所有,业主依法拥有土地的实际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三是反租倒包制。指乡村集体组织根据农业产业化的结构调整需要和规模化经营需要,通过反租农户分散承包的土地进行集约化的经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二)积极改善农业金融环境

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需求问题,不仅要求相应的制度安排,更要求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具体来讲,主要应从三个方面人手。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积极开拓融资渠道,扩大信贷资金的来源;强化政府的统筹安排,保证支农资金到位。二是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包括:充分发挥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固有优势,强化其支农力度和范围,积极营造农业银行与农村产业的双赢局面;整合农村信用社,使其成长为真正的股份制企业,并成为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金融实体。三是强化农业产业化的资本运营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度创新,包括发展股份制企业或上市公司,建立农业投资基金,采取并购等手段,加强资本运营,提高资本效率。

(三)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从湖南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成长历程来看,通常有两种方式:在原有集市贸易的基础上演变形成,或者根据政府规划新建形成。目前,尚未形成典型的企业化基础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事实上,在企业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批发市场,交易方式灵活多样,价格机制也更灵活,将会对农业产业化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包括企业一体化与协约一体化两种具体的微观形式。其中,企业一体化组织能有效地降低各经营环节的交易费用,组织化程度较高,企业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程度较高;协约一体化组织中,各方保持着经营的相对独立性和主动性,因而组织内部的协调难度相对较为困难。发达地区企业化批发市场的实践表明:采用股份制形式集资组建市场型的企业,产权相对较为清晰;国家财政压力相对较轻;政府的行政干预较少,也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

(四)加大农业科技和教育投入力度

现代农业是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其中需要一系列科技成果的支持。鉴于湖南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加大农业科技和教育投入力度迫在眉睫。具体来讲,应采取以下四点措施。一是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机制,保证农业科技和教育资金的刚性供给。在加大农业科技和教育投入力度的同时,应重点加大基础投入力度,为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创新源。此外,还要通过科技制度的完善,加强农业科技投资风险管理,鼓励和诱导企业和社会的投资积极性。二是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主要是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使农业科学技术深入地渗透到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等诸多环节。四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教育体制。重点是发展农业中高等教育、农村成人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农村义务教育以及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

作者:王东

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论文 篇3:

探析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

摘   要: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依据不同地区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带来的各种便利條件,建立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使得农产品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以期提出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主导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措施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深入,农业产业化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作为一种强调市场导向和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经营模式,利用主导产业带动实现区域优势的发挥,最终建立起一体化产业链,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通过采用这种农业经营模式,可以有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1   强化龙头产业的培育

优先发挥区域优势,首先要注重培养本地区内的龙头产业,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对主导产业进行培育过程中,首先针对本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等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强化宣传、打造品牌优势,使得特色农产品种植形成一定规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各种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要对本地区的名优产品特别关注。对本地区的一些资源优势较为突出、经济价值较为明显的农业项目进行重点培养,尽可能使其成为支柱产业。同时围绕这一支柱产业发展周边产业链,形成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最终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在进行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注意专业化、规模化,保证产品质量,打造品牌优势。

在实现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应强化对市场导向的重视程度,依据市场需求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使得产业分布合理,促进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利用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

2   促进主导产业的壮大

地域性主导产业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下的效果。通过促进主导产业的壮大,可以带领更多的农民进入市场,最终实现共同致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把握市场信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疏通市场渠道,实现产品的畅销。另一方面要充分联系生产。对于搜集到的市场信息,积极向广大农业生产者进行宣讲,引导农民依据市场需求选择种植种类。同时加强配套服务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使得更多农民受益[1]。在此主导产业壮大过程中,要树立一些企业标杆。对于影响较强、发展势头较好的龙头企业需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各项政策,从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对其进行支持。同时强化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了解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经营状况,向企业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政策信息,降低企业发展风险,使得企业有充分的能力应对市场波动。此外,随着近年来技术条件的不断进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技术和设备带来的各种便利条件,积极引进新品种、新设备,对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加强服务协调工作,使得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3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深入,所需各项资金支持也逐渐增多,因此,资金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限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起农业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金支持,提高农业财政支出比例,实现农业资金的增长。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专项基金或者联合金融部门发放无息贷款等方式,实现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支持,重点集中在地区龙头企业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同时政府要通过出台政策、加强宣传等方式,引导工商业积极对农业进行投资。此外,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势,吸引外资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投资。通过这些方法,一方面可以强化影响网络的建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外交流,获得更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2]。对于一些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益好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在其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可适当简化审批手续,同时在其出现资金缺口时,相关金融机构要简化贷款程序,使得资金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到位。在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同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允许和鼓励个体和私营资本进入农业市场。

4   总结

通过对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不同地区必须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参考文献:

[ 1 ] 欧淑霞.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5(09).

[ 2 ] 苏永.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局限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4(17).

作者:梁姝

上一篇:操作人员电力安全论文下一篇:国际贸易传播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