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下青年教师论文

2022-07-03

课题研究是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大多数青年教师是第一次参与,往往会有不少困惑,也会遇到许多问题,为了达成“轰轰烈烈开题,踏踏实实研究,轻轻松松结题”的目标,让课题研究真正成为促进自身发展与学生成长的抓手,现对一些课题研究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策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课题研究下青年教师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课题研究下青年教师论文 篇1:

基于课题研究的教研组组织变革的个案研究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依赖教参、教案书解读教材”转向“查阅文献资料自主、全面和深度解读教材”,由“不理解语用教学”转向“理解和实践语用教学”,由“没有考虑过整个课题怎么规划”转向“学会整体设计和规划课题”等。个人的执着、钻研和自我超越等品质促进了教师的变革,作为课题负责人更能促进教研组教师研究能力与组织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课题研究 语文教研组 组织成员 变革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2012年10月,J小学语文教研组立项区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实践研究”,在此过程中,青年教师潘老师积极参与课题,查阅文献、进行区级带题授课、研讨交流等,并将课题研究成果提炼为教材解读的系统方法、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在区级教研活动上进行汇报发言、上公开课等。课题研究提高了潘老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促使潘老师对课题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5年上半年,潘老师参加了区教科研部门组织的科研培训班,边学习边思考,结业时完成了“基于不同文体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语用’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申报书,并于下半年成功立项区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作为课题负责人带领全组教师研究新的课题。潘老师认真设计和规划课题研究思路、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和资料、组织教师上课、听评研究课、研讨交流、总结提炼研究成果等,在学科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基于课题研究的教研组组织成员的变革。那么,在教研组课题研究过程中,语文教师潘老师到底发生了哪些改变?影响潘老师改变的关键事件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本个案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主要通过实地观察、深入访谈等方式搜集數据资料,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研究认识。本个案研究的对象是J小学语文教研组教师潘老师,教龄11年。笔者通过对潘老师的深度访谈,了解了她从参与课题到主持课题的整个心路历程,研究了潘老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在学科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潘老师发生这些变化的关键事件。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基于课题研究的小学语文教研组组织成员变革的具体体现

1. 课题研究角色转变:由“课题参与者”转向“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研究中,课题负责人与课题参与者在承担职责、投入精力、研究收获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课题负责人一般要比参与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承担更多的研究任务。例如:课题负责人一般要思考和确定研究选题、撰写课题申报书、规划课题研究思路、布置课题研究任务、推动课题研究、查找和阅读理论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讨交流、提炼课题研究成果等。因而,课题负责人在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成长也更大。在J小学语文教研组两次课题研究中,潘老师第一次作为参与者参与课题研究,第二次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其课题研究角色转变,见证了其在课题研究中的成长。

2. 教材解读能力转变:由“依赖教参、教案书解读教材”转向“查阅文献资料自主、全面而深度地解读教材”。J小学语文教研组的第一个区级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实践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语文教研组教师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的方法,包括研读课标、查阅文献资料、整体梳理教材、单元理解教材、多视角解读教材文本、进行拓展比较阅读等。在课题研究中,潘老师认真学习和研究,探索了如何单元整体理解教材、对某篇文章自主、全面而深度地进行解读等,并在教研组课题研讨交流中学习了其他教师的研究成果。由此基本掌握了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的方法,在实践锻炼中提高了教材解读的能力。

3. 文体教学能力转变:由“文体意识不强”转向“能够根据文体特点教学”。潘老师作为“教材解读”课题的参与者,在研究中初步形成了文体意识,在后来“语用教学”课题研究中,作为课题负责人其查阅了大量书籍、研究资料,对小学语文教学涉及的各种文体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反复阅读、研究、实践与反思,潘老师探索总结了不同文体教学的方法,以及不同文体的“语用”教学策略。潘老师这样说道:“以前对文体没什么意识,至少没觉得有那么重要。现在我读一篇文章,首先会看是什么文体,然后从文体的角度出发分析,再思考怎么根据文体的特点教学,怎么把文体的风格渗透到课堂上,怎么让学生根据文体去感悟和理解文本的内涵,再怎么根据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语言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 语用教学能力转变:由“不理解语用教学”转向“理解和实践语用教学”。在访谈中,潘老师谈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课标多次提到语言文字运用,但究竟什么是‘语用教学’,我并不明白,很多老师也不清楚,所以我定了这个选题方向。”潘老师通过研究、反思与实践,对“语用教学”的内涵和规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学会了在实践中开展“语用教学”,形成了“语用教学”的一些方法和策略。例如: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接触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思想、情感,通过各种方法促使学生沉浸到语言情境之中,体验语言文字的精妙,获得语言经验,认识语言规律,掌握语言技能,教师还要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把获得的语言文字材料及方法、规律等进行运用。

5. 整体规划能力转变:由“没有考虑过整个课题怎么规划”转向“学会整体设计和规划课题”。对于课题研究的整体设计、规划和调整能力,是课题负责人应具备的重要研究能力。在第一次课题研究中,潘老师只是语文教研组课题研究的参与者,访谈中她坦言;“那个时候,从来没有考虑过整个课题该怎么规划,觉得只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但是,在第二次课题研究中,潘老师成为课题负责人,她不得不去考虑课题研究的整体规划问题,其对于课题核心概念的认识,研究思路的明确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最终,潘老师学会了从何入手去规划课题,如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调整研究思路,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发现,具备了整体规划课题的能力。

6. 理论学习状态转变:由“很少进行理论学习”转向“有意识地学习和运用理论”。在传统的学科教研模式下,很多教师没有理論学习和研究的意识和习惯,而中小学课题研究大多是行动研究,需要寻找一些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行动与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潘老师也经历了一个从“很少进行理论学习”变为“有意识地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由于对“语用教学”存在诸多困惑,潘老师查阅了大量期刊文献资料,认真阅读了相关书籍,并运用理论进行实践探索,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语用”教学的操作方法,同时加深了对“语用”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在访谈过程中,潘老师这样说:“以前还真是没读过什么学术著作。为了做课题,我买了5本跟‘语用’教学相关的书。这5本书中,有2本书我读了两三遍,看得比较细致,有1本是理论加案例的,描述了一些‘语用’教学的方法、要点,还有案例,其中几个案例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课堂上尝试过,想看看效果怎么样。有1本书学术性较强,一开始读不太懂,但我觉得书还是挺好的,在有了一些‘语用’方面的实践经验后,再去读,对这本书中的理论就理解得更深刻了。”

7. 成果提炼能力转变:由“写简单要点的论文”转向“学会系统提炼研究成果”。在课题研究结题阶段,潘老师进行了“语用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经历了一个从构建框架到阐释内容、描述案例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辛而快乐的过程。在访谈过程中,潘老师谈道:“在写结题报告阶段,对我来说,最困难的是怎么搭建框架。做框架,我大概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那一周,一有时间我就琢磨这个框架,今天想一点儿,明天想一点儿,每天就那么静静地想。”可以看到,潘老师构建研究成果框架过程中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琢磨、思考、修改、调整,每天安静地想,经历了一个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潘老师的整体性思维、逻辑性思维、缜密性思维等得到了锻炼,自身专业上也获得较大成长。

8. 书面表达能力转变:由“语言表达比较直白、随意”转向“学会运用学术语言表达”。很多教师不擅长运用学术性语言写作。日常书面语言表达较为浅显、通俗易懂,而语言是一个不断积累、内化与运用的过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需要大量阅读学术著作,并尝试进行相关研究成果写作,能锻炼学术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能力。在访谈中,潘老师谈道:“以前写东西时,语言比较直白、比较随意。做课题时,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多了,在写结题报告时,很多语言不知不觉地就用上了。而且,写的时候会推敲推敲了,争取严谨一些。”可以看到,潘老师在课题研究中对书籍的阅读和研究成果的撰写,锻炼了她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她的理论素养,促使其专业知识与能力进一步拓展。

(二)基于课题研究的小学语文教研组组织成员变革的关键事件

1. 区级“带题授课”。“带题授课”是区教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的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或结题鉴定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课、课题案例汇报、课题中期报告,或结题报告汇报交流。在J小学语文教研组两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潘老师共参与四次带题授课活动。这四次区级带题授课活动对潘老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其深入研究与琢磨课题,深入探索课题相关的教学规律和方法,改进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科教学能力、课题研究和组织能力。在“教材解读”这一课题的带题授课活动中,潘老师作为课题参与者进行了上课和说课,关注点主要是如何将课题研究的成果体现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带题授课活动过程中的备课、试讲、上课、评课,都对潘老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促使其研究与思考课题,反思自身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促使其在成功后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在“语用教学”这一课题的带题授课活动中,潘老师作为课题负责人进行了课题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阐述,而这时潘老师的关注点主要是研究思路、研究成果提炼,以及如何通过研究课来推动教研组教师课题研究,带题授课促使潘老师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向,体验了如何改进课题研究成果提炼,也锻炼了对教研组教师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2. 区教研活动汇报发言。在“教材解读”课题研究过程中,教研组组长多次邀请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进行指导,使得区教研员对该课题有了较多的了解,区教研员十分认可该课题研究的价值,以及课题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因此,在一次区小学语文中年段教研活动中,区教研员邀请“教材解读”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潘老师作一个汇报发言,以某课教材的解读为案例,汇报交流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的方法和策略。在区级学科教研活动中发言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在这一任务的驱动下,潘老师通过对某课教材的解读将教研组课题研究的成果又运用了一遍,对研究成果中的方法、策略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并练习了教材解读的具体操作方法。同时,又加入了一些自己发现的新的教材解读的方法。这一过程促进了潘老师教材解读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也使得潘老师更加认同课题研究的价值,对课题研究更加有兴趣和有信心。潘老师还谈道:“最后,教研员在点评的时候说我把《白鹅》这一课解读得比较全面、深入,真正把教材的价值给挖掘了出来。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机会、荣誉、肯定,也是我第一次在区级教研活动中发言。”可以看到,将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当中,被认可、肯定、鼓励,促使潘老师获得了自豪感、荣誉感和成就感,对其产生了重要的激励作用。

3. 区教科研培训班学习。区教科研培训班是区教科研管理部门举办的研究方法培训班,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潘老师参加了该培训班。在谈到培训班学习的收获时,潘老师这样说道:“培训班里学到好多科研方面的东西,还有就是有一位老师说‘教师要做专业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这对我触动比较大,更让我觉得我应该做课题,突破自己,让自己的工作更有价值。”教育科研是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较强的专业研究。潘老师参加科研培训班的经历对其主持课题研究产生关键性影响:潘老师完成课题申报书的撰写,学到了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以及课题研究文本的写作规范,并促使其对于课题研究更加有信心。此外,培训班对于研究型教师的倡导,也激发了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愿望。

(三)基于课题研究的小学语文教研组组织成员变革的反思

1. 个人的执着、钻研和自我超越等品质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在“教材解读”这一课题研究中,潘老师踏实、用心研究,很好地完成了自己承担的单元教材解读的研究任务,并积极在区级带题授课活动中上研究课、说课。在“语用教学”这一课题研究中,潘老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静心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努力在课堂教学中探索与实践“语用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探索、反思,在结题阶段更是努力思考和琢磨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力求把教研组教师的研究成果全面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概括。正是潘老师个人这种努力、执着、钻研,不断超越自我的品质,促进其在课题研究中获得教学、研究等各方面的发展,成长为一个研究型教师。

2. 作为课题负责人更能促进教研组教师研究能力与组织能力的提高。当作为课题参与者参与课题研究时,教研组教师更关注的是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务,以及关注如何通过课题研究改进自身课堂教学。而当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教研组课题研究时,教师除了探索课题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外,还要承担很多其他方面的研究任务,例如: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文本、整体设计和规划研究思路、查找和阅读理论文献、提炼研究成果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除了研究能力获得提高外,主持课题研究还锻炼了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使得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收获更大、成长更多。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责任编辑:朱蕴茝)

作者:李爱霞

课题研究下青年教师论文 篇2:

青年教师课题研究常见问题分析

课题研究是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大多数青年教师是第一次参与,往往会有不少困惑,也会遇到许多问题,为了达成“轰轰烈烈开题,踏踏实实研究,轻轻松松结题”的目标,让课题研究真正成为促进自身发展与学生成长的抓手,现对一些课题研究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策略。

一、课题名称缺乏规范性,建议用语准确、表达简洁

课题名称是课题研究的核心,通过名称能了解要研究什么,也决定了研究的内容。课题名称一般包括三个部分: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有的课题名称中可以没有研究方法。课题名称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名称要准确。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交代清楚;第二,名称要规范。规范就是所用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第三,名称要简洁。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用。课题名称一般不超过20字。在一些研究题目中常出现比较随意的现象,有的过大,让人把握不住方向。如“职业中学数学分层教学”,从题目知道研究的是数学中的分层教学,但具体研究分层教学中的什么内容,不免让读者难以琢磨,如果要真正了解研究的内容就要看其研究内容了。“把握歌曲的二度创作——提高中学生歌唱能力的实践研究”,题目中的破折号不知道作何用途?是起解释说明的作用还是起到副标题的作用?如果改成“把握二度创造提高学生歌唱能力的实践研究”是不是更好?题目中的副标题能不用最好不用,让标题更加简洁、有说服力,实在要用,要能起到说明的作用。

二、研究内容不够明确,建议条理清晰、内容具体

课题研究内容是对课题所要具体解决的主要问题的描述。研究内容部分要把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主要内容有条理地呈现出来,让课题评审者对课题研究内容有直接的把握。研究内容的写作要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课题一般先看题目,再看研究内容,从研究内容就可以知道你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不少青年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研究内容的重要性,研究内容的设定比较随意,有的不能说明研究什么。其实,研究内容的确定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因为题目确定了,你要研究什么都应在研究内容中有所体现,研究内容应该明确、具体。如课题“实施差异教学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研究”的研究内容如下:

1.现状研究:学生体能与技能差异状况分析。

2.价值研究:差异教学策略对不同体能与技能类别学生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作用研究。

3.挖掘差异教学资源,丰富并优化差异教学策略体系的研究。

4.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研究。

这则研究内容的拟定紧扣研究题目,第一条是对现状的调查分析,这是很重要的,基于现实研究很有必要,又不脱离现实。第二是价值研究,最主要、最重要的研究。第三条和第四条也非常明确、具体,让人通过研究内容对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可行性等做出判断。

三、成果不能体现过程,建议过程扎实、追求实效

确定了研究内容,课题组应该按照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扎实的课题研究过程必然会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出现,这种成果是论文还是其他,论文是否发表,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有成果形式表达出来,如研究反思、读书笔记等,都可以作为研究成果呈现。这足以证明研究的扎实与有效,未必是发表或获奖了论文才能显示成果。课题研究的成果需要用某种载体或物质形式表现出来。常见的课题研究成果呈现形式有:

1.事实性成果。如各种观察、调查、实验的资料汇集,个案、事例、考察记录等。

2.工具性成果。如规划、方案、制度、标准之类,以及地方性教材、校本教材等。

3.经验性成果。如教师的各种经验总结、反思笔记、教育随笔、典型案例等。

4.理论性成果。如课题研究报告、研究专著、研究论文等。

5.其他形式的成果。从载体的角度,还可以有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软件、教学录像等。

其中,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等是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在不同的研究阶段也可以有不同的研究成果。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总结反思、教育教学案例等可进行适当的梳理,上升到学术论文的高度去参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评比与投稿,还是有很大机会获奖与发表的。在一些课题的中期评估中,因为研究的时间比较短,评比的机会与投稿的时限等因素,可能不会及时获奖与发表,这也没有关系,也能作为研究成果在课题中呈现。这些研究成果足以反映课题研究是否扎实、有效,而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过程应该以全面的资料呈现研究的过程,如围绕某个主题展开了课题研究,研究应有通知、有活动、有总结,并有一定的成果。

四、成果主题衔接不够紧密,建议明确方向、把握关键

大多数课题研究的主阵地都是课堂,研究的成果的展示往往是通过一些活动或公开课,而不少青年教师错误地认为上公开课就是展示研究成果,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只要参与研究了,无论是自己开展的校内课还是有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公开课,只是研究的形式而已。有青年教师在汇报课题成果时,把一些公开课当成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汇报来展现,能说明什么?研究课只是过程。

对于课题成果一定要明确哪些可以归结为成果,哪些不能归结为成果,明确了这些,在汇报时就不会偏离研究方向。课题的研究成果是课题的衍生物,是与课题紧密联系的,有些青年教师认为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的所有成绩都可以作为研究成果,有的课题放了不少个人荣誉,有的开了很多公开课,有的发表了与课题并没有关系的论文。我们知道,个人荣誉即使没有课题研究,教师也能获得,它也不是课题研究的成果,即使是论文也应是课题相关的,而不是什么论文都可以作为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应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与课题有紧密的联系,有的是直接产生的,可以称之为直接成果,也有的论文是因为教师的理念与意识关系在论文的某个部分涉及相关内容,这也可以作为课题成果,是间接产生的,叫作间接成果或叫派生成果。

五、反思缺乏及时总结,建议深化研究、加强投入

课题研究要靠平时的积累与维护,并要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研究过程中会不断地有成果出现。有的青年教师认为,课题就是这样,轰轰烈烈开题,开了题就等着中期评估。在一些课题评估中我们发现一些课题缺乏内容展现,思考的深度也不够。真正深入的课题研究应该是不断有成果出现的,无论是反思还是经验总结,即使没有,通过一些过程性材料也要能看得出来。不少青年教师在汇报时内容空泛,不能展现自己扎实的研究过程,给人的感觉就是临时拼凑。

对于课题报告的撰写,对于一些青年教师来说,模仿比较成功的课题研究案例的格式非常重要。无论是课题期评估报告还是结题报告,都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采取的研究措施、取得的研究成果、问题与思考等。在梳理研究过程时,对于研究内容在中期评估时可根据自己的总结与反思进行一定的修改,因为一些情况在开题时思考不够深入,可做适当的调整使之趋于完善,这样写出来的报告更扎实,研究方向与内容也更加准确。

六、网站建设应付差事,建议注重积累、资料翔实

随着课题管理的不断完善,现在的课题研究都需要开通网站,网站建设与课题的研究过程应该是同步的,平时开展了什么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等都应该及时上传网站,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课题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这样的课题研究过程才会是扎实的、有效的。但在一些课题网站我们不难发现,不少课题都是在课题评估之前搞突击,有的课题的点击率非常低,内容也是东拼西凑,可以看出教师有应付之嫌。完善的研究过程一般有计划或通知,研究课应该有上课简况,再贴上一些上课的照片或文字说明来体现研究过程,与此相关的教案、总结反思等也应及时撰写与上传。这样积累起来的课题过程资料才是丰富的,课题网站建设更符合课题研究与管理规范的。每次活动都有完善的过程,并形成文字上传课题网站,再加上一些平时的反思总结,这样的课题研究才真正做到了资料翔实。

七、课题汇报不着边际,建议明确关键、把握要点

无论是开题报告、中期评估,还是结题汇报,都一定要体现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因为课题评估者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了解课题研究情况的。如果没有研究内容,评委如何了解研究的是什么?开题报告除了这些内容以外还有研究思路、研究计划、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等,而中期评估还要有已开展了什么研究?研究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果?有什么问题与困惑?下一步研究计划是什么?明确了这些方面,并以此去撰写研究报告,在汇报时也根据研究报告去汇报。汇报要言简意赅,一般规定时间是10分钟左右,如果什么都要说,时间远远不够,也没有必要。报告什么内容,哪些需要详细汇报,哪些需要一带而过还是要讲究方法的。研究背景要说大概,不要太详细,研究内容、研究目标要详尽些,因为这是关键。至于其他方面也应是说些大概与条条框框,如果想展现某个方面可以拓展些。很多内容需要简略是因为专家评委在听你汇报的同时还在看研究报告,看研究报告大多是浏览的形式,通过浏览能获得非常丰富的信息,如果听你汇报还要看你的口头汇报是否流畅、耐听,如果汇报精彩,评委们的注意力会更多地听你的汇报了。抓住了关键,其他都可有可无,有的青年教师在汇报时过多地将自己开设了什么级别的课,这有些脱离汇报主题。青年教师在课题汇报时要能体现所研究的课题想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研究的价值)?为解决这些问题都做了什么(主要措施)?是如何做的(研究的轨迹)?为什么这样做(说清理由)?通过研究问题解决了没有或多大程度上已解决?主要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后续研究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准备怎样解决?课题汇报如果能清楚地说明以上问题,那么这样的课题研究一定是扎实的、有效的。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

作者:李源

课题研究下青年教师论文 篇3:

对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状况及课题研究支持系统作用的调查分析

【摘要】本文对江苏省徐州市市区及各县部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提出结论与思考。

【关键词】课题研究 科研管理 课题研究支持系统

近期,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对市区及各县部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發放问卷230份,有效问卷204份。本次调查对象教龄在5~30年内的占94%,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学校类别包括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和幼儿园,其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占84%。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调查对象主持课题的情况、进行课题研究的原因、开通课题博客的情况、博客使用的情况、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途径等方面。

一、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一)教师主持课题研究的情况及进行课题研究的动因分析

在调查对象中,主持过市级个人课题、市级及以上规划课题、教育学会等其他部门课题的教师占89%。我们曾于2002年调查过徐州地区的180位教师,当时参与过(并不要求一定是主持人,因为考虑到主持课题研究的人数有限)区级及以上课题研究的教师占85%。比较这两个数字,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教师已能作为主持人开展课题研究。从进行课题研究的动因看,选择为提高专业水平而研究课题的占50%,选择个人爱好的占12%,选择为提高教学成绩而研究的占15%,因为学校要求而做课题的占7%,因晋升等需要的占16%。可见,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有功利性因素的驱使,但更多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

(二)课题主持人博客的使用情况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于2008年开始对全市个人课题以及省、市级规划课题采取网上博客管理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我们为课题主持人建立用户名和初始登录密码,要求主持人定期上传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包括课题申报评审书、研究论文、读书心得、研究总结、研究案例、研究报告等内容。平常,我们会对课题主持人进行现场培训和网络培训,并进行调研、阶段性检查。市级个人课题结题时,由评委在网上审阅课题材料,并按主持人发布课题研究日志的数量和质量打分,判定课题是否能够结题和获奖。省、市级规划课题在结题时,鉴定组既要看课题主持人博客里的内容,又要看课题研究文本资料,并结合与课题组的交流或现场评估,给予是否能够结题的判断。因此徐州市的课题主持人都拥有自己的课题研究博客。另外,课题研究博客也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无论是否做课题,教师们都可以进入徐州市课题管理博客,查看感兴趣的课题研究博客内容,与主持人网上互动。从调查结果看,拥有一个课题研究博客的主持人占40%,两个的占28%,三个的占6%,四个及以上的占2%。24%的教师没有课题研究博客。分析原因得知,这些教师的课题可能是其他部门立项的课题,或者教师没有进行过课题研究。以上数据说明,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课题博客管理的方式已被大多数主持人接受。

从登陆课题研究博客的频率结果看,每一到两周登录一次自己博客的主持人占38%,每三到四周登录一次的占30%,两个月左右和大于两个月登录一次的占13%,除去非主持人的调查对象(11%),只有8%的被调查对象没有用过课题研究博客。这其中有些主持人的课题既非规划课题,也非市级个人课题。以上数据反映出主持人对自己的课题研究博客还是比较看重的,愿意花时间登录,以及发布研究日志。

在“博客的使用是否顺手”一项的调查中,81%的主持人认为博客的使用是顺手和比较顺手的,感觉不太顺手的有13%,不顺手的有6%。结合我们平时接到的咨询电话反映的情况,使用不顺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教师年龄偏大,不熟悉网络;还有的主持人没有认真学习市规划办发布在课题管理博客里的关于如何使用课题博客的视频,造成操作出现问题。另外就是在课题结题之前相对集中的时间,由于主持人集中上传内容较多,从而造成一定的网络拥堵。

在“你经常看别的主持人的博客吗”的调查中,经常看的占25%,偶尔看的占66%,8%的教师几乎不看和从来不看。在对“你认为看别人的博客有收获吗”的调查中,3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很有收获,认为有收获的占64%,认为收获不大的占4%,认为没有收获的占1%。在“你喜欢看什么样的课题博客”的调查中,选择和自己研究相似或相关博客的占47%,选择排名靠前的热门博客的占19%,选择教科研部门推荐的博客和自己喜欢的主持人博客的各占14%,选择同事或朋友推荐的博客的占6%。分析这一组数字,至少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课题研究博客对于进行课题研究的教师是有借鉴作用的,但经常上博客的人数并不是很多。其中的原因有待我们深入分析和思考。主持人喜欢看与自己研究相似或相关的博客是因为借鉴的作用较大,而且可以互相留言,与其他主持人进行交流,共同提高。

(三)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及希望

对于“在研究中遇到困难经常向谁求助或谁的帮助最有用”的调查,选择书籍、杂志的和选择科研管理部门人员的比例都为29%,选择网络媒体的占20%,选择研究伙伴的占19%,选择高校教师的占3%。这一数字反映出教师们的求助对象日益多元化,求助于科研部门和高校教师的比率下降。

对于“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感觉比较困难的是什么”的调查,认为选题和研究资料的分析处理并形成成果比较困难的各占35%,认为方案撰写比较困难的占17%,认为恰当使用研究方法比较困难的占13%。这组数字显示进行课题研究时选一个好的研究题目越来越困难。一旦选好了题目,相对来说教师撰写方案就更容易把握。虽然教师对研究方法越来越熟悉和了解,但对“如何进行研究资料的分析并形成有价值的成果”感觉越来越不容易。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对选一个好课题并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期望值越来越高。

关于“你希望课题管理部门对你的研究提供什么帮助”的调查,结果显示希望提供研究方法指导的占34%。结合我们平时与课题主持人的交流,我们认为这里的研究方法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涉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办法,包括如何界定概念、开展研究活动、搜集分析研究资料、使用各种研究方法等。希望介绍专家支持的占24%,这反映了一线教师的心理诉求。因为一线教师接触专家的机会不多,课题管理部门有必要建立一种机制,为专家和一线的教师牵线搭桥,使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双赢。希望介绍同类研究课题的占22%,可见虽然我们建立了课题管理博客,使同类课题有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但可能还有一部分教师不会使用这个平台,或者一部分教师希望有更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希望提供研究资料的占20%。对于教师来说,手头可用的资料仍然是有限的,课题管理部门还要进一步努力,借助高校、社会、网络等资源,为教师获取更多的研究资料。

在调查“课题管理部门通过网络上传的课题研究方法、博客操作方法等资料对你的课题研究是否有用”的结果中,认为很有用的占49%,认为有些作用的占38%,认为作用不大的占8%,没注意过的占5%。看来我们还有改进的空间,使更多的教师获得有益的帮助。

(四)课题研究教师对培训方式的选择

对于“现场培训与网络自主学习,你更喜欢哪一种培训方式”的选项,58%的教师选择现场培训,8%的教师喜欢网络学习,两者都喜欢的占33%,都不喜欢的占1%。数据显示,现场培训仍是最受欢迎的培训方式。

(五)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工作是否有促进作用及学校对教师课题研究的认同

调查数据显示,53%的被调查者认为课题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47%的人认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两个数字是令人欣慰的,说明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得较紧密,而非“两张皮”。

在回答“课题结题后,你所在的单位对课题认同吗”这一问题时,34%的学校将此与教师个人的绩效挂钩,33%的学校会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表扬,24%的學校会对研究者进行一定奖励,9%的学校没有反应。看来虽然大多数学校对课题研究持肯定、鼓励的态度,但仍有个别学校的态度不积极。我们分析这其中可能有学校自身的原因,但与课题研究的成果不明显或研究者宣传不够也有一定的关系。

二、结论与思考

(一)教科研管理部门既要重视课题研究的普及,更要重视课题研究质量的提升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自“九五”开始致力于在全市营造科研氛围,经过多年的努力,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步走上了教育科研之路,在研究中不断成长。但是,教师队伍不断有新鲜的血液补充进来,因此,引领新教师逐步了解教科研、愿意参与研究仍然是教科研管理部门的责任。我市自2008年面向全市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推出了教师个人课题的申报研究,本着宽进严出的原则鼓励青年教师做个人课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少青年教师年年做个人课题,积累了研究的经验,逐步开始做规划课题,成了科研骨干,有的已成长为名师、特级教师。

在进行教科研普及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感觉到“帮助教师提升研究的质量”这一问题更加值得我们重视。从这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许多教师对如何选择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如何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并形成成果感觉困难,这恰恰说明研究者跟风研究的少了,想研究更有价值的课题,同时对课题研究的成果也寄予较高的希望。在访谈中,许多教师有想研究高级别课题的愿望,更希望能通过研究写高质量的文章,在高规格的杂志上发表。也有的教师在积极撰写研究专著。因此,如何满足这一部分教师的愿望,开展有针对性的高层次培训,为他们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是我们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教科研管理部门应当为教师的教育科研建立资源库

一是网络科研培训资源库,包括课题的选题、撰写研究方案、开题论证、研究过程和方法、资料搜集分析、研究成果的撰写等方面的系统培训资源。想进行课题研究的教师利用这个资源库,就可以系统学习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知识。

二是专家资源库,包括高校的教师、各种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进行过课题研究并结题且成果显著的一线教师等。可以按研究领域、学科等对这些专家进行分类,为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和这些专家牵线搭桥,并形成一定的帮扶机制。专家能为教师的研究提供理论和经验的指导,帮助教师诊断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梳理提升研究成果,从而保证研究少走弯路;教师的研究也能为专家的研究提供鲜活的案例。我们认为这种交流会取得双赢的效果。因此,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应当逐步建立一种制度,要求教师首先利用网络科研培训资源库进行一定学时的学习,才能申报市级及以上的课题。这样做的目的并非为课题研究设立门槛,而是为了减少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盲目性。

(三)教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有效机制,将课题主持人博客日志和互动中集中反映的问题通过线下的活动交流和培训予以解决

面对面的互动情境性强,更有针对性和生成性,能在比较集中的时间内交流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便于情感的沟通。这也许是现场培训方式被课题主持人首选的原因之一。例如,在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推进过程中,我市为幼儿园设立了幼儿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围绕着如何创设环境、如何进行有效观察、如何进行课程审议等问题,主持人有诸多的困惑。市规划办为满足大家的需求,分专题组织课题主持人交流。因为是自己的所思、所为,课题主持人畅所欲言,有鲜活的案例分析,有思想的碰撞。我们还邀请了专家进行现场的点评和指导。据课题主持人反映,现场对话真切、效率高,这是线上交流无法比拟的。

市级教科研管理部门有管理的职责,更有服务教师发展的职责。如何使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服务及时化、个性化,始终是我们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责编 黎雪娟)

作者:李燕 李宾

上一篇: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论文下一篇: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论文